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剪连接设计要点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剪连接设计要点

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剪力连接件的设计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虎[1](2022)在《桥梁钢-混凝土结合技术工程实践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桥梁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是为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2种材料的性能优势应运而生的新型结构,而钢-混凝土结合是这2种结构共同的关键技术。钢-混凝土结合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组合梁、组合桥面板、钢壳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组合结构,以及混合梁、混合塔柱、混合拱肋、斜拉索塔端混合锚固等混合结构,取得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其设计方法也日趋完善。由于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具有适应建设条件能力强、结构性能好、品质易保障、施工便利、经济合理、耐久性优等特点,各类桥梁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将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应用,进而带动钢-混凝土结合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包括:连接件将持续革新并多样化;剪力钉仍会得到普遍应用,同时开孔钢板连接件、新型连接件以及各类连接件组合应用将日趋广泛;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将使连接件及结构具有更好的性能,轻型组合梁桥的跨径将得到快速发展;混合结构结合部传力模式由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发展,结合部构造也将持续优化改进;钢-混凝土结合部的混凝土材料由普通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提升;通过构造、材料、工艺的综合优化,不断提升钢-混凝土结合的结构耐久性;应用领域由桥梁上部结构向基础工程及地下结构拓展等。

王晗[2](2021)在《角钢连接件破坏机理及界面力学性能》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道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和建设规模的扩大,桥梁所需跨径不断增大、桥型不断丰富、结构不断轻型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因兼有混凝土桥和钢桥的优点,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的中,钢构件与混凝土之间通过连接件实现共同受力,因此剪力连接件的设计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环节的关键一步。而关于剪力连接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栓钉连接件与PBL连接件,而角钢抗剪连接件的研究仍不足,且尚未提出统一的粘结强度计算公式及荷载滑移曲线模型。本文以山东省高广高速中一座大跨径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为背景,该桥中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采用角钢抗剪连接件连接,基于该种连接方式,开展角钢抗剪连接件的力学性能研究。本文基于200吨伺服加载设备,开展了 73个角钢抗剪连接件模型的推出试验。模型试验考虑了混凝土强度、角钢厚度及角钢间距对抗剪连接件承载力的影响。实验中采用高精度位移计对推出试验中钢和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滑移量进行测量,且实验中将加载设备与采集系统进行并联,实现力与位移同步采集,采集频率设为1Hz;试验采用力与位移组合控制的方式进行加载,加载初期采用力控制加载,当推出试件中混凝土开裂后改为位移控制加载,直至试件彻底失去承载能力。通过该种加载方式首次获得了角钢抗剪连接件的全过程荷载滑移曲线。此外,试验中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DIC-3D)基于经典弹塑性理论中极限理论分析法,建立外力Fmax所做功率与楔形破坏面的能量耗散率平衡等式,得出角钢抗剪连接件粘结强度的计算模型,对部分试件的混凝土应变开展测试,实现对混凝土应变场的采集;通过对试件的混凝土破坏分析,提出了角钢抗剪连接件中角钢下方混凝土的楔形破坏模式,并对楔形破坏体的中相关参数进行了测量;并将该模型的预测值与3组验证样本的实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角钢抗剪连接件的全过程荷载滑移曲线的上升段与下降段的曲线特征,假定了角钢抗剪连接件的荷载滑移分段计算表达式,并对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理论分析,获得角钢抗剪连接件的粘结滑移分段计算表达式。本文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考虑混凝土塑性损伤的三维数值模型,并基于数值模型对角钢抗剪连接件影响因素开展分析;对推出试件中单侧双角钢模型的破环形态进行了分析,开展了间距对相邻角钢之间的破坏形态的研究,基于试验测试数据,提出角钢间距对多个角钢连接件承载力计算的修正系数;基于单个角钢抗剪连接件的荷载滑移曲线理论公式,通过非线性弹簧单元的破坏来反应角钢与混凝土的破坏,利用DIANA建立实桥尺寸的角钢剪力键群二维简化模型,基于简化模型开展了不同间距对角钢剪力键群剪力分布及承载力影响的分析。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拟合得到楔形体破坏面的夹角γ、楔形破坏体的顶面宽度H与角钢厚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2)推导出角钢抗剪连接件粘结强度的计算表达式;(3)得到了粘结强度对应滑移值S0的计算表达式,并获得角钢抗剪连接件的粘结滑移分段计算模型;(4)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角钢厚度、角钢长度及混凝土强度对承载力有明显影响,而翼缘宽度对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5)提出角钢间距小于楔形体高度时剪力键承载力修正系数,并拟合得到修正系数的表达式;(6)当剪力键群达到极限荷载时,剪力分布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特征。当角钢间距大于楔形体破坏高度时,角钢间距与承载力呈负相关。

马观领[3](2021)在《不同栓钉布置方式的钢-混组合梁疲劳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由于这种结构形式结合了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势,近年来在桥梁工程领域广为应用。但相较于静载下的桥梁性能,组合梁的疲劳性能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不同结构形式的组合梁和不同的工作环境对组合梁的疲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的工作内容:(1)本研究设计制作了四片钢-混组合梁试件,对组合梁的疲劳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对一片采用均布式栓钉布置方式的钢-现浇混凝土板组合梁试件开展正弯矩静载试验以确定疲劳荷载幅,对三片组合梁试件(采用均布式栓钉布置方式的钢-现浇混凝土板组合梁两片,采用集束式栓钉布置方式的钢-预制混凝土板组合梁一片)开展疲劳试验。同时,为了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氯盐腐蚀因素,本文对所有试件均开展了加速腐蚀试验。最终的疲劳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结构形式的钢-混组合梁疲劳性能相差不大,试验结论为采用集束式栓钉布置方式的钢-预制混凝土板组合梁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奠定了研究基础。尤其是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预制拼装的施工方式既能加快施工进度又能保证施工质量。(2)本文基于“非连续传力模型”对两种结构形式的静载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两种结构形式在静载作用下的滑移分布规律不一致,而在正常使用阶段时的结构刚度无明显差别。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由于钢材相较于混凝土而言对疲劳荷载更加敏感,因此,在考虑了材料性能的疲劳退化之后,钢梁跨中所承担的弯矩随着疲劳循环的进行而逐渐降低。对两种结构形式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相对滑移进行了求解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集束式栓钉布置下的相对滑移和均布式栓钉布置下的相对滑移相差不大,表明前者可以满足结合面的抗剪需要。为了验证“非连续传力模型”的准确性,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两者的吻合度较高。(3)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和疲劳分析软件FE-SAFE,并引入了初始缺陷的因素,对组合梁的疲劳寿命进行了模拟分析,最终模拟结果与实际疲劳寿命有较高的吻合度。根据疲劳试验寿命可知,组合梁最终的疲劳寿命与栓钉布置方式无明显关系,而与材料缺陷有较大关系。因此,在采用疲劳分析软件模拟疲劳寿命的时候,应引入材料缺陷这一必要因素,最终的疲劳寿命模拟结果才能有较好的吻合度。

曹佃凯[4](2021)在《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螺栓连接件受剪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螺栓连接件可实现结构的快速装配、拆卸和替换,可替代传统栓钉进而提高装配组合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组合结构的发展,螺栓连接件逐渐应用于组合结构中,而螺栓连接件在组合结构中的受力情况与使用状态比较复杂,为研究螺栓连接件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基本力学性能,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螺栓连接件推出试验模型,研究其初始弹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地,研究螺栓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最后,通过推出试验研究螺栓连接件在预制和装配两种方式下的抗剪性能并进一步验证本文的数值模型。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通过8组螺栓连接件推出试件进行建模分析,考虑抗剪模型与剪拉模型两种工况,对三种螺栓连接件(双内嵌螺母螺栓、单内嵌螺母螺栓以及无内嵌螺母螺栓)进行参数分析,分析不同参数对初始弹性刚度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向刚度(抗拉刚度和抗剪刚度)和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探讨了三种螺栓连接件的初始弹性阶段的受力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螺栓直径、混凝土强度、钢梁弹性模量以及螺栓预紧力对螺栓的初始弹性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最后通过线性回归建立螺栓连接件不同向弹性刚度的拟合公式,将所得到的刚度公式应用到组合梁中,分析组合梁在弹性阶段的受力特性。(2)建立4组螺栓连接件推出试件模型,分析螺栓直径、螺栓长度、混凝土强度以及螺栓预紧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在抗剪模型中施加不同程度的拉拔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栓直径是影响螺栓抗剪承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螺栓直径的增加,螺栓抗剪承载力明显提高;混凝土强度对抗剪承载力有重要影响,但是当混凝土达到一定程度后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不再显着;螺栓预紧力影响螺栓进入塑性阶段的时间,但是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在抗剪模型中施加拉拔力后,对抗剪承载力具有折减的作用,随着拉拔力程度的增加,削弱程度越明显。通过相关文献中对螺栓抗剪承载力拟合公式与本文模拟所得的承载力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本文数值模型分析具有一定的可靠度。(3)通过推出试验研究现浇和预制两种形式下螺栓连接件的抗剪性能,共设计2个试件,一个试件为现浇试件,另一个为预制试件,试验结果表明,尽管预制试件更早进入塑性阶段,但是预制试件的抗剪承载力与现浇试件表现一致。将实验与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数值分析模型的正确性。

刘晓阳[5](2021)在《胶合木-UHPC组合梁平钢板+栓钉抗剪连接件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由于混凝土板自重大、木材和混凝土的长期效应、混凝土较低的抗拉强度等原因,传统木-混凝土组合梁存在自重大、长期变形大、耐久性不足等难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文将高强高性能的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材料引入木-混凝土组合梁,提出了由胶合木梁和UHPC板结合而成的新型胶合木-UHPC组合梁结构,以期减轻组合梁的自重、减少长期变形、提高耐久性并提升其跨越能力。新型组合梁的结合面可靠连接是保证结构可行的必要条件,胶合木-UHPC结合面主要承受由整体受力和局部荷载等引起的反复剪力作用,同时还受到UHPC徐变、胶合木蠕变及环境温湿度等多因素共同影响,剪切受力和破坏机理较为复杂,研究其力学行为、连接机理和破坏模式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选取了刚度较大、承载力较好的平钢板+栓钉(Horizontal Steel Plate(HSP)+studs)作为新型组合梁的抗剪连接件,采用试验研究、数值模拟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以期探明HSP+studs连接件在胶合木-UHPC组合梁结合面中的工作性能。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设计了 5组15个试件并进行了推出试验,研究主要设计参数对连接件破坏模式、荷载-滑移特性和受剪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典型破坏模式分为栓钉剪切破坏和胶合木剪切破坏两种,且均为延性破坏;5组推出件荷载-滑移曲线规律基本一致,可分为:Ⅰ.弹性阶段,Ⅱ.塑性阶段,Ⅲ.破坏阶段,Ⅳ.螺钉承载阶段(仅胶合木剪切破坏试件存在此阶段);栓钉高度对连接件抗剪承载能力影响不大;钢板厚度与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呈正相关;混凝土强度的增加可有效提高连接件的抗剪刚度;当达到峰值荷载后,连接件表现出较好的峰后延性行为。(2)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仅考虑材料非线性,建立了胶合木-UHPC HSP+studs组合结构推出件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为良好,所得钢板厚度、栓钉高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连接件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实际试验结论一致。(3)基于HSP+studs连接件受力机理和推出试验典型破坏模式,验证了现行计算理论对HSP+studs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当结合面发生胶合木剪切破坏时,采用新西兰标准NZS 3603公式预测其抗剪承载力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当发生栓钉剪切破坏时,文献可查的现有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精度欠佳,由于发生栓钉剪切破坏试件较少,要想提出适用性较好的栓钉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还需要大量的推出试验研究。

杨茹元[6](2021)在《组合异形主梁(STC)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木材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但由于其设计强度较低,且受拉时易发生脆性破坏,因此木结构建筑的设计跨度和使用范围被限制。为了扩大木结构的应用范围,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材料的性能优势,使其向“大跨、高耸、轻质”的方向发展,木材可通过与其他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理想的结构性能和美观的外形。钢材是一种接近于理想弹塑性的材料,强重比高,适合作为受拉构件使用。但对于受压区的构件而言,如果应用不当,很可能发生局部屈曲和整体失稳,无法充分发挥材料的设计强度。鉴于木材和钢材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缺点,本论文采用胶合木翼板和H形钢梁为原材料,将两种材料通过剪力连接件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型钢-木组合(steel-timber composite,STC)构件。在此构件中,以钢材作为主要受力构件,木材为钢材提供侧向刚度,增加构件截面高度,提高承载力。不仅能发挥木材抗压能力强的优势,还能避免钢构件由于局部屈曲和畸变导致的承载能力降低、稳定性差的问题,充分发挥其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良好等优点。将STC构件应用于现代木结构中,符合国家发展装配式木结构的战略要求,不仅能增加木结构建筑的适用跨径,使其体积不断轻量化。同时,还顺应了我国“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发展政策。通过对各类STC构件的材料性能、节点承载性能及抗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主要研究成果可归纳如下:(1)通过对落叶松木材小试件、钢材和剪力连接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经过统计分析得到了材料的基本力学强度及弹性常数;间苯二酚-苯酚-甲醛树脂胶(PRF)的耐水性和耐老化性能较好,满足户外用胶合木构件使用环境的要求,和单组分聚氨酯胶(PUR)相比,更适合应用于STC结构胶合木构件。(2)落叶松销槽承压试件在破坏时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特征;销栓类型对屈服强度有很大影响,钻尾自攻螺钉(self-drilling screw,SDS)试件的屈服强度远小于螺栓试件,在对理论值进行计算时,不应单纯把销栓直径作为计算参数,还应考虑销栓类型对销槽承压强度的影响;销槽承压屈服强度随着螺栓直径的增大呈减小趋势,至8 mm直径后其屈服强度趋于稳定;将相关文献和各国家标准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Eurocode 5的计算结果虽较为保守,但相关性最高。为实现更准确的理论预测,对Eurocode 5中销槽承压屈服强度的计算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公式对国产落叶松顺纹销槽承压屈服强度的预测能力更强。(3)STC节点推出试件的破坏模式为胶合木翼板销槽承压破坏和连接件弯曲破坏同时发生,剪力连接件的屈服模式均为“两铰”屈服;节点的极限荷载与螺栓直径成正比,与螺栓间距成反比。当木板厚度为40 mm时,节点的极限荷载最大;节点的屈服荷载与螺栓直径成正比。当木材厚度为50 mm时,屈服荷载达到峰值;与螺栓连接件相比,SDS连接件为STC节点提供了更高的刚度和延性;将节点关键参数的试验结果与使用相关标准预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urocode 5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但由于不安全预测,仍不适用于实际设计和应用当中,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FOSCHI力学模型能较为全面的反映试件整个受力过程,用以描述落叶松群螺栓连接节点的承载性能具有适用性。(4)在四点弯曲过程中,胶合木和H形钢的协同工作能力较好,STC梁呈延性破坏模式。胶合木翼板为STC梁提供了较为明显的第二刚度;增加胶合木翼板厚度和宽度可以显着提高试验梁承载性能,并且可以有效限制钢梁的侧向位移,改善了钢梁侧向刚度差的问题;对STC梁整个截面来说,平截面假定并不适用,但是胶合木和型钢上各有一个中性轴,并且分别满足平截面假定;根据有效抗弯刚度和挠度公式,按照弹性理论计算出STC梁弹性阶段的挠度值,γ方法相对其他方法来说更能反映STC梁的变形能力;对STC梁弹性抗弯承载力进行理论推导,弹性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在6.4~13.5%之间,符合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5)建立的有限元模型、选定的材料参数和接触单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STC梁的抗弯性能,对于STC梁抗弯承载力的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螺栓连接件对钢、木构件的连接是一种柔性连接,产生组合结构的部分组合行为,其力学性能介于完全剪力连接和无剪力连接梁之间,随着胶合木翼板厚度和宽度的增加,组合梁的组合效率逐渐降低;剪力连接件的分布密度和连接的力学特性能够影响STC梁整体的力学行为,今后在对STC梁进行设计时,为提高其承载性能,可考虑选择刚度较大的剪力连接件。此外,连接件的间距越小,STC梁的承载性越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应当把材料利用率也作为考虑因素,使连接件的布置更加经济。(6)湿热沸水老化、人工模拟酸雨和海水老化、冻融循环老化处理对胶合木翼板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均有负面影响,在对STC结构进行设计及建造时,必须谨慎、全面地评估胶合木构件的使用情况。建议将胶层剪切强度作为判定胶合木耐湿热沸水老化和耐冻融循环老化耐久性能的重要指标,将静曲强度作为判定胶合木耐人工模拟酸雨和海水老化性能的依据。

徐亚宁[7](2021)在《高强螺栓连接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摩擦及力学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高强螺栓剪力连接件可更好的实现结构的装配化,使结构易于安装和拆卸,并有利于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实现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高强螺栓在组合梁中的受力性能对深入研究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装配式组合梁中钢-混凝土连接界面在高强螺栓连接下的抗滑移性能和抗损伤性能进行相应的试验研究,并在其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相应的构造措施和螺栓作为剪力连接件在推出试验模型中的力学性能。具体工作和结论如下所示:(1)进行了7组抗滑移试验,考虑了混凝土强度、钢材强度、钢表面处理以及混凝土中添加聚丙烯纤维(PP纤维)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了钢-混凝土连接界面在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下的抗滑移性能。在试验的基础上,观察了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混凝土的裂缝情况,进而得到了钢-混凝土界面的摩擦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喷砂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性能最好,且在发生第二次滑移后,其界面间的抗滑移性能没有降低。(2)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影响摩擦型高强螺栓预拉力较大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垫片尺寸、混凝土强度和厚度、螺栓强度和直径均对螺栓预拉力有较大影响;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厚度、垫片尺寸存在着相应的匹配关系,并且随着其中两个参数的增大,另一参数可相应减小。且当8.8级M16高强螺栓预紧力加载到80k N,混凝土局部最大损伤在0.614以下时,试件可以进行模拟加载分析。(3)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高强螺栓剪力连接件推出试件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螺栓剪力连接件的抗滑移承载力、初始刚度和抗剪承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螺栓直径对试件的抗滑移强度、初始刚度和抗剪强度的影响较大,均随参数的增大而增加,其中混凝土强度主要影响抗剪承载力,螺栓直径主要影响初始刚度;混凝土厚度对试件的抗滑移强度、初始刚度和抗剪强度几乎无影响,螺栓的预拉力主要影响试件的抗滑移强度;GB 50017-2017与模拟的结果最为拟合。

余强强[8](2021)在《基于滑移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空间受力分析》文中认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是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种桥梁结构,它同时兼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在桥梁工程领域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较为缓慢,研究方向大多为对于钢箱梁和型钢混凝土的研究,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少之又少。但钢-混凝土组合梁较钢箱梁与型钢混凝土相比,又有其独特的优点:自重更轻、维修养护更为便捷,因此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梁展开进一步理论与有限元分析不仅对于组合结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还使其在桥梁领域的应用有着更广阔的前景。本文围绕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粘结滑移影响因素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针对钢-混凝土组合直线梁与曲线梁的滑移分别进行理论公式的推导。对于钢-混凝土组合直线梁,可将组合梁栓钉看做“弹性地基梁”进行考虑,并建立微分方程;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则应用Goodman弹性夹层假设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组合界面的非线性进行研究,并引入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的转角,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与荷载的关系,推导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的微分方程并得出其通解和考虑滑移效应的滑移表达式。(2)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ANSYS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出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与直线梁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滑移量,并和已推导的荷载滑移理论计算公式值进行对比,同时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滑移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限元模拟分别以曲率半径、钢梁强度等级、钢梁腹板厚度、钢梁高度、混凝土板厚度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参数,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在粘结滑移效应影响下的受力情况,同时得出不同参数影响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滑移变化规律,并与理论分析中的计算公式值进行分析比对,探究不同因素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效应的影响程度,并给出钢-混凝土组合梁曲线梁的合理截面尺寸建议。(3)从已有的试验结果及工程实例分析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以及有限元建模的正确性。根据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公式值进行对比的结果,验证理论推导公式的正确性;根据试验值与有限元值得对比,验证有限元建模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值与理论公式的对比,验证公式的能否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可行性。

王一博,刘世忠,栗振锋,王哲,白旭阳,李东运[9](2021)在《钢-混组合结构桥梁连接件发展趋势研究》文中认为为研究钢-混组合结构桥梁连接件的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了中外各国规范对常见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与抗剪刚度计算的差别与联系,在对连接件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常见连接件的构造形式、适用范围、力学性能及工程应用,并对常见连接件的发展进行展望分析,供我国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参考。

高成杰[10](2021)在《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受力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是通过栓钉这一抗剪连接件将预制混凝土板和钢梁连接在一起共同受力、协同工作,这样的组合梁桥结构形式能更好地发挥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好和钢材的抗拉性能好的优点。而组合结构能连接在一块,最为关键的元件就是栓钉,而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横向布置的栓钉,探究其与常规竖向布置的栓钉的性能优劣,为了了解该种横向布置形式的栓钉抗剪性能的具体参数和数据对比,选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来建立前人进行推出试验时所制造的试件模型,通过各种参数影响因素来研究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再建立栓钉横向布置的组合梁梁中部分、梁端部分和栓钉竖向布置的梁中部分、梁端部分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不同直径以及不同布置间距这两种参数对组合梁梁中部分、梁端部分抗弯承载力的影响,为以后试验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主要工作与结论如下:(1)通过ABAQUS软件建立栓钉横向布置的推出试件有限元模型,探究栓钉直径、栓钉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级别对横向布置的栓钉抗剪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得出:随着横向布置的栓钉的直径增大,抗剪承载力有非常明显的提升;栓钉抗剪承载力随着栓钉屈服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直径较小的栓钉增加的更为明显;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加对于栓钉抗剪承载力的增幅有限,并不是很明显;(2)通过ABAQUS软件建立2类4组推出试件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栓钉横向布置的推出试件和栓钉竖向布置的推出试件的滑移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横向布置的栓钉极限承载力比竖向布置的栓钉要大,而在达到极限承载力后,前者荷载-滑移曲线所出现的滑移平台也比后者要大得多,说明了横向布置的栓钉延性要更好,滑移性能也更优秀;(3)通过ABAQUS软件建立2类4组推出试件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栓钉横向布置的推出试件和栓钉竖向布置的推出试件的抗剪刚度,根据《欧洲规范4》和Chang-Su Shim根据推出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提出的栓钉抗剪刚度的近似计算公式得到栓钉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剪刚度Ke、承载力极限状态抗剪刚度Kp,发现横向钉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要明显大于竖向钉,而在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后,二者在抗剪刚度数值上仍是横向布置的栓钉抗剪刚度数值要大;(4)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栓钉横向布置的钢混组合梁梁中及梁端部分和栓钉竖向布置的钢混组合梁梁中及梁端部分有限元模型,探究栓钉不同直径和栓钉不同布置间距对于组合梁梁中部分和梁端部分抗弯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栓钉直径相同,并且横向钉与竖向钉在数量比为1:2的情况下,梁中部分和梁端部分均表现为栓钉横向布置的组合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要大于栓钉竖向布置的组合梁,由此可以看出栓钉横向布置形式不仅对于提升抗弯承载力有明显的作用,也实现了全装配化施工;而栓钉布置间距的不同改变了组合梁的剪力连接程度,随着剪力连接程度的提升,组合梁梁中部分和梁端部分的抗弯承载力均得到了提升,并且剪力连接程度的高的组合梁在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所对应的挠度值要更小。图[49];表[9];参[50]

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剪力连接件的设计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剪力连接件的设计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桥梁钢-混凝土结合技术工程实践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组合结构及其钢-混结合技术工程实践
    2.1 组合梁
    2.2 组合桥面板
    2.3 钢壳混凝土
    2.4 钢管混凝土
3 混合结构及其钢-混结合技术工程实践
    3.1 混合梁
    3.2 混合塔柱、混合拱肋
    3.3 斜拉索塔端混合锚固
    3.4 钢横梁(钢斜撑)与混凝土塔柱结合
    3.5 钢塔柱与混凝土承台结合、钢拱肋与混凝土拱座结合
    3.6 悬索桥主缆索股锚固混合结构
    3.7 桁架混合弦杆与混合桥面板
    3.8 其他混合结构
4 钢-混结合设计方法
5 钢-混结合技术趋势与展望
6 结 语

(2)角钢连接件破坏机理及界面力学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钢混组合梁的发展概述
        1.1.1 钢梁-混凝土板组合梁桥
        1.1.2 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桥
        1.1.3 组合斜拉桥
    1.2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
        1.2.1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国外发展现状
        1.2.2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国内发展现状
    1.3 抗剪连接件
        1.3.1 栓钉连接件的发展现状
        1.3.2 PBL抗剪连接件的发展现状
        1.3.3 角钢抗剪连接件的发展现状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2章 角钢抗剪连接件推出试验
    2.1 概述
    2.2 模型设计及制作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件制作及浇筑
        2.2.3 混凝土强度试验
        2.2.4 钢材性能试验
    2.3 试验加载装置与加载方式
    2.4 荷载-滑移曲线测试方案
    2.5 数字图像相关法应变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角钢抗剪连接件力学性能分析
    3.1 推出试验结果与分析
        3.1.1 推出试件荷载滑移曲线分析
        3.1.2 破坏形态分析
        3.1.3 试验结果理论分析
        3.1.4 贯穿钢筋及闭合箍筋对角钢抗剪连接件的影响
    3.2 角钢抗剪连接件有限元模型
        3.2.1 有限元模型概况
        3.2.2 混凝土损伤模型
        3.2.3 钢材本构模型
        3.2.4 相互作用属性
        3.2.5 边界条件
        3.2.6 网格划分
        3.2.7 单元选取
    3.3 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极限荷载对比
    3.4 有限元模型与DIC测试应变对比
    3.5 角钢抗剪连接件有限元模型参数分析
        3.5.1 混凝土强度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3.5.2 角钢厚度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3.5.3 角钢长度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3.5.4 角钢翼缘板宽度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角钢剪力键群承载能力分析
    4.1 概述
    4.2 DIANA介绍
    4.3 角钢间距对混凝土破坏形态影响的分析
        4.3.1 二类试件数值模型
        4.3.2 二类试件混凝土破坏形态分析
    4.4 间距对角钢剪力键群传力性能的影响
        4.4.1 角钢剪力键群足尺模型及有限元结果分析
        4.4.2 角钢间距对角钢剪力键群剪力分布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不同栓钉布置方式的钢-混组合梁疲劳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组合梁的疲劳性能研究
        1.2.2 集束式栓钉的性能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试验设计与制作
    2.1 试验梁设计与加工
        2.1.1 试验梁设计
        2.1.2 试验梁加工
    2.2 加速腐蚀试验
        2.2.1 试验设置
        2.2.2 试验过程
        2.2.3 试验结果
    2.3 材性试验
        2.3.1 混凝土材性试验
        2.3.2 钢材材性试验
    2.4 量测方案
        2.4.1 预埋应变片布置
        2.4.2 组合梁整体试验数据获取
    2.5 加载方案
    2.6 本章小结
3 试验分析
    3.1 疲劳试验
        3.1.1 试件SCB-3 试验过程
        3.1.2 试件SCB-3 试验结果分析
        3.1.3 试件SCB-4 试验过程
        3.1.4 试件SCB-4 试验结果分析
    3.2 不同试件疲劳试验结果对比
        3.2.1 疲劳寿命及破坏分析
        3.2.2 挠度分析
        3.2.3 残余滑移值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考虑疲劳退化的组合梁界面受力性能研究
    4.1 非连续传力模型的建立
        4.1.1 集束式栓钉布置下的传力模型
        4.1.2 均布式栓钉布置下的传力模型
        4.1.3 疲劳退化模型的引入
    4.2 MATLAB求解过程
    4.3 两种结构形式的静载性能对比
        4.3.1 静载下的相对滑移
        4.3.2 静载下的组合梁挠度
    4.4 两种结构形式的疲劳性能对比
        4.4.1 疲劳循环下的跨中内力
        4.4.2 疲劳循环下的栓钉剪力
        4.4.3 疲劳循环下的相对滑移
    4.5 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
        4.5.1 挠度对比
        4.5.2 跨中截面应变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FE-SAFE的组合梁疲劳寿命模拟
    5.1 ABAQUS静力建模计算
        5.1.1 ABAQUS总体介绍
        5.1.2 材料本构模型
        5.1.3 模型建立要点
        5.1.4 模型建立及计算
    5.2 FE-SAFE疲劳寿命计算
        5.2.1 FE-SAFE软件介绍
        5.2.2 FE-SAFE疲劳计算流程及参数设置
        5.2.3 等效应力幅计算
        5.2.4 FE-SAFE疲劳寿命计算结果
    5.3 考虑初始缺陷的疲劳寿命模拟
        5.3.1 ABAQUS建模计算
        5.3.2 FE-SAFE疲劳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螺栓连接件受剪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1.2 组合结构抗剪连接件研究现状
        1.2.1 抗剪连接件的分类
        1.2.2 栓钉连接件的研究现状
        1.2.3 可拆卸连接件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螺栓连接件初始弹性行为分析
    2.1 概述
    2.2 模型中部件的描述
        2.2.1 试件设计
        2.2.2 连接件的分类
        2.2.3 模型概况
        2.2.4 材料本构关系
        2.2.5 接触条件、边界条件以及荷载条件
        2.2.6 节点的选择
    2.3 有限元模型验证
    2.4 参数分析
        2.4.1 螺栓直径对初始弹性刚度的影响
        2.4.2 螺栓长度对初始弹性刚度的影响
        2.4.3 螺栓弹性模量对初始弹性刚度的影响
        2.4.4 螺栓预紧力对初始弹性刚度的影响
        2.4.5 混凝土弹性模量对初始弹性刚度的影响
        2.4.6 钢材弹性模量对初始弹性刚度的影响
        2.4.7 不同程度拉拔力对初始弹性刚度的影响
        2.4.8 钢梁翼缘厚度对初始弹性刚度的影响
        2.4.9 Mises应力分析
    2.5 弹性刚度经验公式的提出
    2.6 初始弹性刚度在组合梁中的案例应用
        2.6.1 双内嵌螺母螺栓连接件在组合梁中的应用
        2.6.2 单内嵌螺母螺栓连接件在组合梁中的应用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螺栓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概况
    3.2 材料本构关系
        3.2.1 混凝土材料模型
        3.2.2 钢材模型
    3.3 接触条件
    3.4 边界条件以及荷载条件
    3.5 有限元模型验证
    3.6 参数分析
        3.6.1 试件设计
        3.6.2 抗剪模型下的抗剪承载力分析
        3.6.3 抗剪模型下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3.6.4 剪拉模型下的抗剪承载力分析
        3.6.5 剪拉模型下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3.7 螺栓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公式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强螺栓连接件推出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试验研究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件设计
    4.3 材料特性试验
    4.4 试验测量内容
    4.5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
    4.6 试验结果与分析
        4.6.1 试验现象描述
        4.6.2 荷载-滑移曲线
    4.7 有限元模型验证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螺栓连接件的初始弹性行为分析
        5.1.2 螺栓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分析
        5.1.3 螺栓连接件推出试验结果分析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5)胶合木-UHPC组合梁平钢板+栓钉抗剪连接件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传统木-混凝土组合梁存在问题及对策
        1.1.1 传统木-混凝土组合梁存在问题
        1.1.2 现有解决方法
    1.2 木-混凝土组合梁剪力连接件的应用与研究
        1.2.1 剪力连接件受力性能研究
        1.2.2 剪力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理论研究现状
    1.3 木-UHPC组合梁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1 UHPC研究现状及材料应用
        1.3.2 木-UHPC组合梁受力特性研究
        1.3.3 木-UHPC组合梁剪力连接件研究
    1.4 本文的研究主要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胶合木-UHPC组合梁HSP+studs抗剪连接件剪切性能试验
    2.1 试验概况
        2.1.1 推出试验介绍
        2.1.2 试件设计
        2.1.3 推出件制作
        2.1.4 材料特性
        2.1.5 加载与测试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抗剪承载能力
        2.2.2 荷载-滑移关系
        2.2.3 滑移模量
        2.2.4 破坏模式
        2.2.5 延性指标
    2.3 本章小结
3 胶合木-UHPC组合梁结合面推出试验有限元分析
    3.1 ANSYS软件介绍
    3.2 ANSYS推出试验仿真计算
        3.2.1 ANSYS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
        3.2.2 单元类型及特性
        3.2.3 ANSYS模型基本假定
        3.2.4 材料本构关系
        3.2.5 网格处理与边界条件
        3.2.6 接触对的定义
        3.2.7 加载求解
        3.2.8 网格敏感性分析
    3.3 结果对比分析
        3.3.1 荷载-滑移曲线对比
        3.3.2 抗剪刚度和抗剪承载力对比
        3.3.3 应力场分析
    3.4 参数分析
        3.4.1 栓钉直径
        3.4.2 栓钉高度
        3.4.3 钢板厚度
        3.4.4 混凝土类别
        3.4.5 胶合木受剪高度
    3.5 本章小结
4 胶合木-UHPC组合结构HSP+studs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
    4.1 HSP+studs连接件抗剪机理及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4.1.1 胶合木剪切破坏
        4.1.2 胶合木槽口承压破坏
        4.1.3 栓钉剪切破坏
    4.2 HSP+studs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验证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实践项目
致谢

(6)组合异形主梁(STC)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胶合木结构的起源
        1.1.2 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的优势
    1.2 待解决的问题及设计建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异形截面梁的研究
        1.3.2 组合节点力学性能的研究
        1.3.3 钢-木组合梁抗弯性能的研究
        1.3.4 胶合木构件耐久性能的研究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生态意义
        1.4.2 实用价值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钢-木组合构件基材性能研究
    2.1 木材基本物理力学性能测定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结果与分析
    2.2 木材弹性常数测定
        2.2.1 抗压弹性常数测定
        2.2.2 抗拉弹性常数测定
    2.3 钢材及剪力连接件力学性能测定
        2.3.1 钢材拉伸性能及弹性常数测定
        2.3.2 剪力连接件力学性能研究
    2.4 钢-木组合翼板胶合性能研究
        2.4.1 胶层剪切性能试验
        2.4.2 胶层剥离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落叶松顺纹销槽承压屈服强度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件制作
        3.1.3 试验方案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破坏形态
        3.2.2 荷载-位移曲线
        3.2.3 影响因素分析
    3.3 顺纹销槽承压屈服强度理论值计算方法
        3.3.1 文献中的计算方法
        3.3.2 现行标准中的计算方法
        3.3.3 不同销槽承压屈服强度计算方法的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木组合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件制作
        4.1.3 测点布置及加载制度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破坏模式
        4.2.2 荷载-滑移曲线
        4.2.3 荷载-应变曲线
        4.2.4 承载性能分析
    4.3 试验结果与理论值对比分析
        4.3.1 我国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2017)节点承载力计算
        4.3.2 美国木结构国家标准(NDS-2018)节点承载力计算
        4.3.3 欧洲木结构规范(Eurocode5)节点承载力计算
        4.3.4 试验值与理论值的对比
    4.4 基于FOSCHI模型的荷载-滑移曲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木组合梁抗弯性能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件制作
        5.1.3 测点布置及加载制度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破坏形态
        5.2.2 荷载-挠度曲线
        5.2.3 荷载-滑移曲线
        5.2.4 荷载-应变曲线
        5.2.5 截面应变分布
        5.2.6 胶合木翼板横向应变分布
        5.2.7 荷载-跨中侧向位移曲线
        5.2.8 影响因素分析
    5.3 钢-木组合梁承载性能理论分析
        5.3.1 变形计算
        5.3.2 弹性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钢-木组合梁抗弯性能数值模拟及参数分析
    6.1 ABAQUS有限元分析简述
    6.2 钢-木组合梁有限元模型建立
        6.2.1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6.2.2 材料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
        6.2.3 接触单元模拟
        6.2.4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6.3 有限元模型和试验结果的对比
        6.3.1 荷载-挠度曲线
        6.3.2 荷载-交界面滑移曲线
        6.3.3 塑性及应力发展
        6.3.4 组合效率
    6.4 参数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钢-木组合结构的应用研究
    7.1 钢-木组合结构的应用范围
        7.1.1 钢-木组合结构在建筑体系中的应用
        7.1.2 钢-木组合结构在桥面系中的应用
    7.2 钢-木组合翼板耐久性能研究
        7.2.1 试验材料及仪器
        7.2.2 主要衡量指标的评价方法
        7.2.3 试验方法及试件制作
        7.2.4 结果与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参考文献

(7)高强螺栓连接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摩擦及力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特点
        1.1.2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概况
        1.1.3 装配式组合结构的特点
    1.2 组合梁中剪力连接件的研究现状
        1.2.1 栓钉剪力连接件的研究现状
        1.2.2 高强螺栓剪力连接件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4 本文拟解决问题和研究内容
        1.4.1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1.4.2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强螺栓连接的钢-混凝土界面抗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验概述
    2.2 试验研究
        2.2.1 试件设计和试件制作
        2.2.2 试验方案
        2.2.3 试件组装和加载制度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2.3.2 荷载-滑移曲线
        2.3.3 影响因素分析
        2.3.4 抗滑移系数和界面刚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强螺栓连接混凝土的细部构造
    3.1 概述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3.2.1 材料本构关系
        3.2.2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
        3.2.3 界面的模拟和边界条件
        3.2.4 施加荷载与定义分析步
    3.3 有限元模型验证
    3.4 参数化分析
        3.4.1 垫片厚度和外径
        3.4.2 混凝土强度和厚度
        3.4.3 螺栓直径与强度等级
        3.4.4 混凝土强度、厚度与垫片的适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强螺栓连接件推出试验有限元分析
    4.1 概述
    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模型简介
        4.2.2 建模方法、材料本构、约束和加载方式
    4.3 有限元模型验证
        4.3.1 破坏形态对比分析
        4.3.2 荷载-滑移曲线对比分析
    4.4 参数化分析
        4.4.1 混凝土强度
        4.4.2 混凝土厚度
        4.4.3 螺栓预拉力
        4.4.4 螺栓直径
    4.5 公式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滑移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空间受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钢-混凝土组合梁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2 钢-混凝土组合梁理论分析
    2.1 概述
    2.2 Goodman弹性夹层法
    2.3 钢-混凝土组合梁材料本构关系
        2.3.1 栓钉剪力连接件的受力机理
        2.3.2 混凝土与钢梁的本构关系及失效准则
    2.4 钢-混凝土组合直线梁计算分析
    2.5 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计算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有限元分析
    3.0 概述
    3.1 基础模型的建立
    3.3 不同参数的计算模型
        3.3.1 曲率半径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滑移的影响
        3.3.2 钢梁强度等级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滑移的影响
        3.3.3 钢梁梁高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滑移的影响
        3.3.4 钢梁腹板厚度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滑移的影响
        3.3.5 混凝土板厚度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滑移的影响
        3.3.6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滑移的影响
    3.4 数据计算及结果对比
        3.4.1 不同参数计算
        3.4.2 理论计算公式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4 钢-混凝土组合直线梁有限元分析
    4.1 概述
    4.2 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工作机理
    4.3 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分析模型
        4.3.1 求解方法
        4.3.2 收敛准则
    4.4 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参数分析
    4.5 数据计算及结果对比
        4.5.1 不同参数计算
        4.5.2 有限元数据
        4.5.3 本文公式计算值与有限元值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试验及工程实例分析
    5.1 概述
    5.2 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数据分析
        5.2.1 试验一数据分析
        5.2.2 试验二数据分析
    5.3 钢-混凝土组合梁工程实例分析
        5.3.1 工程实例一分析
        5.3.2 工程实例二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6.2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9)钢-混组合结构桥梁连接件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连接件分类与工程性能
    1.1 刚性连接件
    1.2 弹性连接件
    1.3 组合连接件
2 连接件设计方法
    2.1 抗剪承载力
        2.1.1 PBL连接件
        2.1.2 焊钉连接件
    2.2 抗剪刚度
3 连接件发展趋势
4 结束语

(10)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发展概况与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发展概况
        1.2.2 国内外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规范
        1.2.3 剪力连接件及其抗剪性能研究现状
        1.2.4 界面滑移效应的研究
    1.3 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结构特点及研究现状
        1.3.1 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结构特点
        1.3.2 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栓钉横向布置形式的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剪力连接件的设计方法与理论计算
    2.1 剪力连接件的形式与特点
    2.2 栓钉的受力机理及破坏模式
    2.3 栓钉的抗剪性能计算方法
        2.3.1 栓钉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2.3.2 栓钉抗剪刚度计算方法
    2.4 栓钉连接件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
        2.4.1 栓钉弹性理论设计方法
        2.4.2 栓钉塑形理论设计方法
        2.4.3 栓钉的构造要求
        2.4.4 栓钉布置原则
    2.5 考虑界面滑移效应的挠度计算公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混组合梁静力性能数值模拟
    3.1 ABAQUS总体介绍
    3.2 推出试件有限元模拟的建立
        3.2.1 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假设
        3.2.2 试件参数的选取
        3.2.3 材料本构关系的选取
        3.2.4 推出试件数值模拟可靠性验证
    3.3 推出试件参数化数值分析
        3.3.1 变化栓钉直径的参数化分析
        3.3.2 变化栓钉屈服强度的参数化分析
        3.3.3 变化混凝土板强度等级的参数化分析
    3.4 栓钉滑移性能的研究
    3.5 栓钉抗剪刚度的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力学性能研究
    4.1 工程概况
    4.2 钢混组合箱梁桥有限元数值模拟
        4.2.1 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假设
        4.2.2 各部件的接触及约束设置
        4.2.3 边界条件与加载方式
    4.3 组合梁梁中部分的变形及结果分析
        4.3.1 不同栓钉直径对梁中部分的影响
        4.3.2 不同栓钉间距对梁中部分的影响
        4.3.3 钢梁变形云图及分析
    4.4 组合梁梁端部分的变形及结果分析
        4.4.1 不同栓钉直径对梁端部分的影响
        4.4.2 不同栓钉间距对梁端部分的影响
        4.4.3 钢梁变形云图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剪力连接件的设计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桥梁钢-混凝土结合技术工程实践与展望[J]. 刘明虎. 桥梁建设, 2022(01)
  • [2]角钢连接件破坏机理及界面力学性能[D]. 王晗. 山东大学, 2021(12)
  • [3]不同栓钉布置方式的钢-混组合梁疲劳性能研究[D]. 马观领.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螺栓连接件受剪性能研究[D]. 曹佃凯.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5]胶合木-UHPC组合梁平钢板+栓钉抗剪连接件力学性能研究[D]. 刘晓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6]组合异形主梁(STC)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D]. 杨茹元. 南京林业大学, 2021(02)
  • [7]高强螺栓连接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摩擦及力学行为研究[D]. 徐亚宁.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8]基于滑移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空间受力分析[D]. 余强强. 西安工业大学, 2021(02)
  • [9]钢-混组合结构桥梁连接件发展趋势研究[J]. 王一博,刘世忠,栗振锋,王哲,白旭阳,李东运. 公路交通技术, 2021(02)
  • [10]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受力性能研究[D]. 高成杰.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剪连接设计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