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语文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琪[1](2021)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研究》文中认为高中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凝练雅致的语言记录着先贤哲人们的非凡智慧和心灵感悟,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有益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本研究是在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篇目进行统筹分析的基础上,从人与国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四个角度入手,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教育价值,依据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策略,而且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人文氛围,目的是促进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高中古诗词蕴含的人文精神。通过对现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古诗词篇目的统筹分析,依据人文精神的概念界定,从人与国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以及人与自然四个角度出发,主要将高中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概括分成爱国情怀、仁爱之情、人生追求和山水志趣四类,继而进行详细地分析并且对部分古诗词进行解读,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为之后的研究奠定文本基础,丰富古诗词人文教育的价值。第二章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养成的需求。本研究结合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实际,以人格理论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论为理论依据,以“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和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分析为现实依据。通过对一线教学基地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记录,深入分析目前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第三章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养成的策略。通过对一线高中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本章提出具体的可实施的策略和建议,关注到了教师、学生、课堂、学习氛围四个方面,具体策略包括整合教学资源、个性延伸写作、多方共创人文环境等,以期对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实践产生积极地影响。第四章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养成的实践。本章以《登高》和《锦瑟》为例,分析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养成的有效途径,结合实践课例论证前一章策略的可行性,以促进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张美佳[2](2021)在《钱理群写作教学思想在高中语文“文学评论写作”任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文学评论写作学习任务,对发展高中生阅读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规定与要求。钱理群写作教学思想与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导向具有一致性,在文学评论写作教学任务落实上的指导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探求“文学评论写作”课程设置缘由出发,明确课程标准对“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学习的具体要求和教学安排。在概述钱理群写作教学思想的基本内涵与内容体系的基础上,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四大核心素养两个层次挖掘其“立言立人”写作教学思想与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导向的一致性,探讨其教学思想对高中语文“文学评论写作”学习任务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论文注重钱理群写作教学思想与“文学评论写作”任务的紧密贴合,以钱理群写作教学思想和评点学为理论基础,对文学评论写作任务进行文类专题分类,明确任务学习的具体目标与内容,重点设计各文体分类下“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实施示例,通过完整的教学准备、实施、评价、总结过程整理出有序的任务学习专题或活动,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结合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要求阐述检测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学习的细则,规范文学评论写作评价量表,全面呈现钱理群写作教学思想在“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学习中应用的可操作性,为高中“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学习提供借鉴性案例,促进高中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贾林茹[3](2020)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文中认为2017年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指出语文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母语运用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显然新课标更加强调关注人的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便是以人为本,这就为我们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选材丰富、写法多样、结构自由、情感真挚、感悟深刻,其中蕴含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特别适宜学生丰富人生体验、开阔眼界、培养情操、提升审美。同时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了明显的自我意识,个性发展逐步完善。所以,在现代散文的教学中,构建充满人文情韵的语文课堂,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本论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这一论题的选题意义,从课标的要求、教材的人文内涵、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三个角度进行阐释。第二部分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分析语文教材中现代散文文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阐释其教学价值。第三部分对实验中学现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分析探寻中学语文教学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将上述问题归类分析,然后从创设课堂教学环境、制定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构建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文化几方面提出实施策略。本论文的写作期望能利用语文课程熏陶感染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并自觉传承中华文化。

伍永宁[4](2020)在《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回顾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难发现鲁迅作品的数量占有一定的比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作品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鲁迅作品中独特的语言魅力、创作风格,以及其深刻的思想,都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学习鲁迅作品与鲁迅精神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在实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师难教和学生难学的现象,这不利于语文教育和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改中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对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鲁迅作品深入学生心中,这对教师来说也是新的挑战。全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是阐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首先对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篇目进行统计,并简要阐述选入教材中的鲁迅作品的特点。其次,基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分析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即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能力两方面出发,结合具体篇目论述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也为下文的探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则是对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现状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第三章是根据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希望进一步改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加深中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从而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葛圣心[5](2020)在《地域文化视角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材的现代化与开放性,最新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宗旨,要求将客观知识最大限度的内化为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学生能够有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地域文化作为精神财富和物质基础的结合体,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形象。为了更好地深化学生的文化理念,发展地区文化,语文教材开始逐渐将地域文化和教材内容相融合。在此背景下,地域文化与语文教材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搜集与分析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地域文化和语文教材的内涵,运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和数量分析法,统计了地域文化元素在语文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对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层次研究。本文主要围绕着语文教材与文化的逻辑,提出了三个判定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的三个理想标准,包括是否还原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否有助于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是否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通过对语文教材中正文、插图和训练系统内容和数量上的分析,总结出地域文化中集中体现在自然文化、人文精神、地方艺术、饮食文化、方言文化和民俗文化六个方面,论述了这六个方面是怎么样在语文教材中呈现的。针对具体的分布状态,本研究提取出了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的编排理念。即地域文化在内容上强调多元化的元素、人文性的功能和梯度性的训练;在形式上要符合预定语文学科目标,符合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材中呈现地域文化,帮助学生理解地域文化内涵。本研究尝试提出了有关于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设计的展望。第一强调地域文化因素的丰富性,第二强调地域文化内容的生活化,第三强调地域文化结构的层次性,第四强调地域文化理论的系统性。

王郁琴[6](2020)在《课程思政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基础教育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不能仅停留在思想政治课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充分挖掘和研究其它教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才能够全面扎实地确保教育方向的正确。这不仅符合新时期提倡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也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因此,笔者决定以课程思政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研究为课题,把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研究视角,期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贯彻“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实现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共同构成育人同心圆。新时代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青少年教育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密切,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出语文教育的真正优势。所以为更好地发挥语文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篇目为研究对象,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语文课程相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期待达到全面教育的效果。在认识到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高、语文课程思政在落实立德树人方面有独特优势、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内在联系以及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前提下,为更好地发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增强语文教育效果,笔者提出了以下实践应用策略:构建中学课程思政的长效机制,发挥教师在中学语文课程思政中的主体作用,挖掘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这些策略推动中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建设进程,推进语文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

王晓丽[7](2020)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以部编版语文为研究对象》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重视初中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责任。深入挖掘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质精神的内容,能够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在使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教学时,给予初中生以思想和情感上正确引导,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目,在梳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篇目内容后,整理出其蕴含着爱国主义、尚礼守德、以民为本、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质精神的内容后,发现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质精神方面所选篇目具有题材广泛、内涵丰富、贴合实际等特征。结合笔者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分析,及多年来一线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出如下建议。第一,以教材内容为本,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要了解背景知识,掌握历史文化;要通过诵读升华情感,激发民族精神;要品味语言意境,感受文学魅力;要善用科技手段,渗透传统文化等;第二,要以教材内容为引,丰富传统文化积累。要重视传统文化经典书目阅读,营造传统文化传承氛围,重视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第三,要着眼传统文化传承,探索教学评价策略。要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坚持以发展性教学评价为主,运用互联网完善评价体系等。

马磊[8](2020)在《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修辞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恰当的言语形式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活动。修辞素养是影响言语交际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修辞教学是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修辞教学面临严重困境,课程标准对修辞教学要求的“局限性”、教科书中修辞教学内容编排的“随机性”、教学实施中修辞教学安排的“偶然性”、学业评价中修辞素养评价的“片面性”,以及语文教师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的匮缺,反映出修辞教学的多重危机。修辞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修辞教学的重要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从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出发,有必要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得到历史的启示,改进修辞教学的内容和策略,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通过搜集、整理、考证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史料,诸如修辞研究的论着论文、修辞学史的论着论文、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文件、有代表性的语文教科书和辅助性教材、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的相关着述等,梳理修辞教学思想和实践演变的历史事实,兼顾语文教育的历史演进和修辞研究的历史演进,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可将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史划分五个阶段,即:萌发期(1904-192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和现代语文课程的独立开始萌发;勃兴期(1929-194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和语文课程的稳步发展而勃兴;成熟期(1949-197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和语文课程的命名而趋于成熟;繁荣期(1977-199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兴盛和语文课程的科学化热潮而走向繁荣;重生期(1997-2020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跨学科拓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知识观的变革,开启新生。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修辞学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而这条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不少曲折坎坷。在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不同阶段里,修辞教学探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别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在萌发期,语文课程的独立设置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在勃兴期,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在成熟期,双基教学的讨论明确了修辞教学的基本方法;在繁荣期,能力本位的确立理清了修辞教学的价值追求;在重生期,语境观念的凸显强化了修辞教学的情境性。现代以来,特定的社会环境为开展修辞教学提供了外部条件,修辞学科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语文课程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主要动因。修辞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和修辞教学策略的现代化均有了历史性突破,但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仍任重道远。现代以来的修辞教学内容在学科来源、呈现方式、价值追求上有了重要发展,但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构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内容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在学科来源上,吸收了现代修辞研究的成果并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而更新,但并不总是即时和全面地将修辞的学科内容转化为语文的课程内容。第二,在呈现方式上,课程文件和教科书中既有显性的修辞知识内容,也有寓于言语作品积累和言语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教学内容;显性的修辞知识,既有系统化的呈现方式,也有零散的呈现方式。第三,在价值追求上,不仅重视修辞静态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修辞知识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的动态运用,在表述上经历了“技能”“能力”“素养”的演进。推进修辞教学内容现代化,就要综合吸收现代各种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汲取历史上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经验,并积极引入修辞学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引入关于修辞动态过程研究的成果,积极重建修辞教学内容系统。语言研究越来越注重语言之外因素的制约作用,对于语境的分析不断深化,因此应把修辞的基本原则作为修辞教学的基础内容;结构主义语言学尽管受到了挑战,但仍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因此仍应把不同语言层级的具体修辞手段作为修辞教学的主体内容;语言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要关注言语活动承载的文化因素,因此应把修辞的情感态度作为修辞教学的高层内容。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还要划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教学层次,设计三个阶段的修辞学业质量标准,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现代修辞教学策略在情境性、实践性、程序性三方面作了积极追求,但教学策略的探讨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情境性,历来强调修辞要适应语言环境的基本要求,这一思想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和语文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二是实践性,历来重视语文课程的实践品质,将修辞教学置于言语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开展修辞教学。三是程序性,历来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对教学的程序系统作过积极的探索,但教学程序系统没有较为稳定地得以传承和发展。推进修辞教学策略现代化,就要科学认识修辞学习的路径。依据“习得”与“学得”的语言学习理论,结合基础教育阶段母语学习的现实基础,可以对“习得”和“学得”作进一步的划分,形成“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层次。在语文课程中,修辞学习存在着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路径,四个路径的理性程度递进提高。对具体修辞教学方法的探讨,应该在上述修辞学习四个路径的框架下进行,才能使教学方法的探讨走出经验主义的范式,建构教学方法的科学系统。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应该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指引,基于上述对现代修辞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认识,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语文学业评价的开展诸方面,作出相应变革。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要大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一方面,要改进语文教师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更新充实修辞学相关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理论素养和修辞实践素养;另一方面,要变革语文教师教育的课程实施方式,通过“答辩式说课”“追问式评课”等途径,提升修辞教学的实践反思能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教学素养。要努力培养面向未来修辞教学需要的、能继续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的语文教师。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专门研究才刚刚起步。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将修辞学与教育学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争取建立起较成熟的汉语修辞教学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修辞教学现代化。

孙树彪[9](2019)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事关当代教育发展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述,深刻诠释了内涵式教育的本质使命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所以在新形式下如何发挥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它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立德树人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精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革,先进的生产力必然产生先进的社会思想和文化,开辟了人的发展新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具备社会主义觉悟,德才兼备的劳动者是民族振兴的重要资源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内涵式发展中立德树人工作显得非常重要。立德树人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会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反对西方和平演变和改革开放中产生的功利主义等腐朽思想,能有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形态,而人的发展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内容,贯穿社会历史发展的始终,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最终目的。内涵式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大学精神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是教育最本质的精神力量和构建社会主义新文明的关键,显示了大学生命力的根本所在,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会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新时期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对新时期高校及相关社会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价值导向功能。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和方法,创新点与难点。第二部分是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之路。主要阐述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说明了内涵式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和科教兴国战略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履行教育本身立德树人使命的需要,对突破传统外延式教育发展模式局限有着积极作用。第三部分则为“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基本内涵。科学地分析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内涵,阐释了“立德树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立德树人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第四部分是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承担的重大使命。结合现实需要论述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培养人和人才的重要性。明确了高等教育中人是目的,人的价值导向等问题,并进一步阐明了人和人才二者的关系。第五部分论述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要素。内涵式教育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大学精神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新形势下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系统分析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法,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大学精神,并结合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和优化途径,明确了新时期立德树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尝试从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大学精神角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朱永新[10](2019)在《人文之火温暖幸福家园》文中认为我们乘着科学的翅膀,飞越了二十世纪。我们亲手创造了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奇迹,走进了一个全球化、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可是,我们却遗憾地发现:随着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幸福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社会矛盾并没有如人类期待那般减少,反而让人们更加忧虑地球家园的未来。失落与困惑中,人们再一次

二、语文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高中古诗词蕴含的人文精神
    (一)家国情怀的直接体现
    (二)仁爱之情的鲜明展现
    (三)追求自由的婉约再现
    (四)山水志情的生动呈现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必要性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依据
        1.理论依据
        2.现实依据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问题
        1.学生迁移能力不足
        2.师生情感共鸣的缺失
        3.教师的同质化教学方法
        4.资源和环境尚不完善
三、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策略
    (一)整体感知文本内涵
        1.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2.诗词文本的先行诵读
        3.记录初次阅读的感受
        4.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
    (二)深入理解文本内蕴
        1.精细解读文本的语言
        2.领会诗词文本的深意
        3.学生个性写作的延伸
        4.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
    (三)多方共创人文氛围
        1.增强家庭人文氛围
        2.完善校园人文环境
        3.开放社会人文资源
四、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实践
    (一)名师案例举隅
        1. 《登高》教学案例分析
        2. 《永遇乐》教学案例分析
    (二)自身课例实践
        1. 《插秧歌》课例实践
        2. 《短歌行》课例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钱理群写作教学思想在高中语文“文学评论写作”任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及内容
    四、研究方法、概念阐释及理论基础
第一章 高中语文“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学习现状
    第一节 高中语文“文学评论写作”课程内容解析
    第二节 高中“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学习现状
第二章 钱理群写作教学思想与高中语文“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学习的联结
    第一节 钱理群写作教学思想与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导向的一致性
    第二节 钱理群写作教学思想对高中语文“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学习的启示
第三章 钱理群写作教学思想在“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学习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节 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学习专题分类
    第二节 钱理群写作教学思想在“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学习中的应用课例
    第三节 文学评论与写作学习任务的检测与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一、槪念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1.散文
        2.人文精神
        3.人文教育
        4.人文知识
    (二)相关理论
        1.“文以载道”的文章学理论
        2.教育传播学理论
二、初中语文课程人文教育内容分析及解读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人文教育内容的阐释
        1.人文知识在课程目标和阶段内容中的呈现
        2.人文精神在课程目标和阶段内容中的呈现
    (二)初中语文文本教材中关于人文教育内容的剖析
        1.人文教育内容在课文中的呈现及分析
        2.教材编制者对人文教育内容的引导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人文教育内容的理解
        1.课堂教学中教师预设的人文教育内容
        2.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人文教育内容
三、中学现代散文中的人文精神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依据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学生对散文的兴趣调查,统计情况如表3-1至表3-3
        2.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查
        3.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活动情况如表 3-8 至表 3-10
        4.学生对散文的认知及学习情况如表3-11至表3-15
    (四)现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学取得的成绩
    (五)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1.现行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弱化了人文精神教育
        2.课堂教学内容解读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泛化
        3.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四、建构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课堂
    (一)教学目标立足学情,彰显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立足文本,多元解读人文精神
    (三)教学过程立足学生,多渠道培养人文精神
        1.诵读中领悟人文精神
        2.自主学习中体验人文精神
        3.讲授中整合人文精神
        4.评价中体现人文精神
        5.课外延伸引导人文阅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4)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本论文的问题意识、研究目标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安排
    第二节 初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
第二章 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节 问卷调查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第三章 初中鲁迅作品教学应对策略
    第一节 提升教师素养策略
    第二节 引导学生学习策略
    第三节 改进教学方法策略
    第四节 教学应对策略的举例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地域文化视角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诉求
        1.1.2 语文教材的文化性意义
    1.2 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的研究
        1.4.2 语文教学中地域文化的研究
        1.4.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语文教材中的地域文化概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地域文化
        2.1.2 语文教材
    2.2 语文教材与文化的关系
        2.2.1 文化是语文教材的来源
        2.2.2 语文教材是特殊的文化
    2.3 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的理想判定标准
        2.3.1 还原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2.3.2 传承地域文化的优秀性
        2.3.3 树立文化观念的价值性
第3章 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要素分析
    3.1 地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呈现情况
        3.1.1 正文
        3.1.2 插图
        3.1.3 训练系统
    3.2 地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要素
        3.2.1 地域的自然文化
        3.2.2 地域的人文精神
        3.2.3 地域的地方艺术
        3.2.4 地域的饮食文化
        3.2.5 地域的方言文化
        3.2.6 地域的民俗文化
第4章 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的编排理念
    4.1 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的内容特点
        4.1.1 多元化的元素
        4.1.2 人文性的功能
        4.1.3 梯度性的训练
    4.2 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的形式原则
        4.2.1 符合预定语文学科目标
        4.2.2 符合语文教材选文标准
        4.2.3 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第5章 语文教材中地域文化设计的展望
    5.1 语文教材地域文化因素的丰富性
        5.1.1 展示地域文化的多维视野
        5.1.2 优化地域文化的知识理解
    5.2 语文教材地域文化内容的生活化
        5.2.1 增强选文的实用性
        5.2.2 强调学习的情境性
    5.3 语文教材地域文化结构的层次性
        5.3.1 单元学习
        5.3.2 层级学习
    5.4 语文教材地域文化编排的系统性
        5.4.1 强调学科的横向发展
        5.4.2 注重主题的纵向联系
参考文献
附录
导师与作者简介
致谢

(6)课程思政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的要求
        1.1.2 语文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1.1.3 语文课程标准里有明确的思政教育要求
        1.1.4 课程思政是统编版教材编写的核心理念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2.3 研究创新点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立德树人
        1.3.2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
        1.3.3 语文课程思政
    1.4 文献综述
        1.4.1 语文教学中落实思政教育的相关研究
        1.4.2 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
        1.4.3 课程思政与语文教学的相关研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1.5.4 文本分析法
2 中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中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2.1.1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2.1.2 语文课程思政在落实立德树人方面有独特优势
    2.2 中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的可行性
        2.2.1 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内在联系
        2.2.2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3 当前中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现状调查及其原因分析
    3.1 调查目的与内容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3.1 关于语文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方面的调查
        3.3.2 关于语文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方面的调查
        3.3.3 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中思政教育处理方面的调查
        3.3.4 关于语文教师对思政教育方式选择方面的调查
    3.4 当前中学语文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问题
        3.4.1 中学阶段的思政教育机制缺乏系统的规划
        3.4.2 中学语文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3.4.3 中学阶段的语文思政教学内容比较单调
        3.4.4 中学阶段的语文思政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4 中学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的实践应用策略
    4.1 构建中学课程思政的长效机制
    4.2 发挥教师在中学语文课程思政中的主体作用
    4.3 挖掘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4.3.1 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元素
        4.3.2 教材中的人文情怀元素
        4.3.3 教材中的法制意识元素
        4.3.4 教材中的责任意识元素
        4.3.5 教材中的科学精神元素
    4.4 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4.4.1 在阅读活动中践行课程思政理念
        4.4.2 在诗歌朗诵活动中践行课程思政理念
        4.4.3 在演讲比赛活动中践行课程思政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以部编版语文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情况
        1.3.2 国外研究情况
    1.4 核心概念
        1.4.1 传统文化
        1.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4.3 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1.5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方法
    1.6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2 初中语文教学加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依据和意义
    2.1 初中语文教学加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依据
        2.1.1 实现传统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重任
        2.1.2 语文学科的文化教育特征
        2.1.3 初中生传统文化学情不容乐观
    2.2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意义
        2.2.1 有助于体现课程性质
        2.2.2 能够充分落实教学目标
        2.2.3 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2.4 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分布及编选优势
    3.1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观
        3.1.1 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
        3.1.2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育
    3.2 部编版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内容呈现
        3.2.1 爱国主义
        3.2.2 尚礼守德
        3.2.3 以民为本
        3.2.4 自强不息
        3.2.5 探究真理
        3.2.6 科技文化
    3.3 部编版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编写特点
        3.3.1 种类多样,题材广泛
        3.3.2 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3.3.3 贴合实际,激发兴趣
4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
    4.1 以教材内容为本,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4.1.1 了解背景知识,掌握历史文化
        4.1.2 诵读升华情感,激发民族精神
        4.1.3 品味语言意境,感受文学魅力
        4.1.4 善用科技手段,渗透传统文化
    4.2 以教材内容为引,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2.1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4.2.2 营造优秀传统学习氛围
        4.2.3 重视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4.3 着眼传统文化传承,探索教学评价策略
        4.3.1 改革考试评价体系
        4.3.2 以发展性教学评价为主
        4.3.3 运用互联网完善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8)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由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追求
第一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渊源
    第一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背景
        一、古代修辞研究的发展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内容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体现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分化凸显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充实丰富
        四、修辞教学内容的近代转型
    第三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策略
        一、将“修辞立其诚”作为教学基本要求
        二、将修辞教学融入言语实践的过程
        三、力求“盈科而进”探索程序系统
第二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萌发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萌发的背景
        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语文课程的正式独立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探索
        一、语文独立设科背景下对“言语形式”的重视
        二、国文课程中“文法要略”教学内容的登场
        三、国语课程中“修辞学大意”教学内容的明确提出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初步寻求
        一、以“贵明通”作为修辞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重视“于练及言语与文章之际”开展修辞教学
        三、对特设教学时间和单独编写教材的追求
第三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勃兴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勃兴的背景
        一、现代修辞学科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二、教育战线的坚守与国文国语课程的稳步建设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基本成型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自立门户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建构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良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全面探究
        一、确立“适应题旨情境”的修辞教学要求
        二、强调修辞要“随选文”依次教授
        三、追求修辞教学“有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熟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成熟的背景
        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
        二、教育事业的新纪元和语文教育的新开拓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继续充实
        一、“语文”课程中白话修辞教学地位的提升
        二、汉语文学分科试验与汉语修辞教学系统的建设
        三、“工具说”的确立与修辞“双基”教学的探讨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持续推进
        一、“文道统一”教学观的确立和“语境”思想的提出
        二、从强调“相机教学”到重视“基本训练”
        三、基于语文课程内容整体的修辞教学程序系统建设
第五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繁荣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繁荣的背景
        一、修辞学研究的全面兴盛
        二、教育事业的拨乱反正与语文课程的科学化追求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回归与丰富
        一、修辞知识的回归与“精要好懂有用”知识观的提出
        二、能力本位的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
        三、能力训练的强化与篇章修辞教学的突显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改进与提升
        一、“得体”原则的确立和“语体中心论”的提出
        二、对修辞“训练”的重视与“习得”观念的引入
        三、从知识教学程序系统到能力训练程序系统的建设
第六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重生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重生的背景
        一、跨学科背景下修辞学研究的演进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突出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与调整
        一、“语感”的讨论与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
        二、课程内容的泛化与修辞教学的失落
        三、语言本位的重新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重构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转向与变革
        一、修辞教学对“语言运用情境”的关注
        二、从“感悟”到“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三、修辞教学系统的解构与重构
第七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与前瞻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
        一、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特征
        二、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动因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
        一、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构想
        三、修辞学业质量标准建设初探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探讨
        一、“引导习得”的策略
        二、指导“情境学得”的策略
        三、指导“系统学得”的策略
    第四节 语文教师修辞素养与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一、语文教师修辞素养的培育
        二、语文教师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结语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史大事年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后记

(9)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研究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难点
第2章 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之路
    2.1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界定
        2.1.1 “内涵式发展”概念的词源学考察
        2.1.2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概念的逻辑分析
        2.1.3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
    2.2 “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现实依据
        2.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立德树人”
        2.2.2 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承担的重大使命需要“立德树人”
        2.2.3 破除传统外延式教育发展模式的局限需要“立德树人”
    2.3 “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理论依据
        2.3.1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彰显“立德树人”
        2.3.2 科教兴国战略彰显“立德树人”
        2.3.3 “四个全面”的教育理论彰显“立德树人”
第3章 “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基本内涵
    3.1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
        3.1.1 市场经济道德困境对教育的冲击
        3.1.2 教育的工具理性局限
        3.1.3 内涵式发展是提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前提
    3.2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
        3.2.1 “立德树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2.2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立德树人”的理论依据
        3.2.3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
    3.3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基本原则
        3.3.1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原则
        3.3.2 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3.3.3 德育优先教育原则
第4章 “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承担的重大使命
    4.1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培养“人才”
        4.1.1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需要“人才”
        4.1.2 科学技术是“人才”的内在规定
    4.2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培养“人”
        4.2.1 高等教育中“人是目的”
        4.2.2 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
    4.3 培养“人才”与培养“人”的关系
        4.3.1 “人”决定“人才”的价值导向
        4.3.2 “人才”是“人”的实践形态
        4.3.3 “德才兼备”是两者的统一
第5章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要素
    5.1 内涵式教育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文精神
        5.1.1 人文精神概念的界定
        5.1.2 内涵式教育发展的人文精神基础
        5.1.3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思想品德
        5.1.4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政治价值观
        5.1.5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审美价值观
    5.2 内涵式教育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科学精神
        5.2.1 科学精神概念的界定
        5.2.2 内涵式教育发展的科学精神标准
        5.2.3 培育“为真理而真理”的科学观
    5.3 内涵式教育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精神
        5.3.1 大学精神概念的界定
        5.3.2 内涵式教育发展的“大学精神”理想
        5.3.3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精神的塑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10)人文之火温暖幸福家园(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文、人文教育与新人文教育
    (一)什么是人文?
        1. 关心人性的涵养。
        2. 关心人的理性培育。
        3. 关心人的价值追求。
        4. 关心人文研究的探索。
        5. 关心当下文化的创造。
        6. 关心人类文化的传承。
        7. 关心人类文明的发展。
    (二)什么是人文教育?
        1. 人文教育的历史发展。
        2. 人文教育的不同主张。
    (三)什么是新人文教育?
        1. 新教育实验的人文性。
        2. 新人文教育的定义。
        3. 新人文教育的主要特点。
二、人文教育为什么很重要?
    (一)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 人文教育目标的唯知识化。
        2. 人文教育功能的工具化。
        3. 人文教育形式的单一化。
        4. 人文教育内容的碎片化。
    (二)人文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1. 人文教育能够帮助教育回到原点,回归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初心。
        2. 人文教育能够彰显个性,呵护人的尊严,增进个人的幸福。
        3. 人文教育能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4. 人文教育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助力实现国家民族的腾飞。
        5. 人文教育能够促进国际理解与交流交融,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新人文教育的原则、方法与路径
    (一)新人文教育的原则
        1. 全员参与和全学科协同的原则。
        2. 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的原则。
        3. 尊重心灵自由与发展审辩思维的原则。
        4. 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协力的原则。
    (二)新人文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1. 培养具有新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
        2. 研发融多学科为一体的大人文教育课程。
        3. 推进“独立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创造”的新人文学习模式。
        4. 以强化“营造书香校园”的行动推进新人文阅读。
        5. 以演化“培养卓越口才”的行动推进新人文对话。
        6. 以细化“师生共写随笔”的行动推进新人文写作。
        7. 以深化“晨诵·午读·暮省”的新教育生活方式推进新人文行动。
        8. 发展具有人文性的新人文教育评价。
结语(姜堰宣言)

四、语文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研究[D]. 李思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钱理群写作教学思想在高中语文“文学评论写作”任务中的应用[D]. 张美佳.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3]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D]. 贾林茹. 延安大学, 2020(12)
  • [4]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D]. 伍永宁. 安庆师范大学, 2020(12)
  • [5]地域文化视角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D]. 葛圣心. 吉林大学, 2020(08)
  • [6]课程思政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王郁琴.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以部编版语文为研究对象[D]. 王晓丽.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D]. 马磊. 扬州大学, 2020(01)
  • [9]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D]. 孙树彪. 吉林大学, 2019(02)
  • [10]人文之火温暖幸福家园[J]. 朱永新. 教育, 2019(Z2)

标签:;  ;  ;  ;  ;  

语文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