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砖混房的裂缝加固

浅谈砖混房的裂缝加固

一、浅谈砖混房屋裂缝及加固(论文文献综述)

曹学平[1](2021)在《太原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砖混结构安全性评估的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绿色交通的首选模式。地铁区间隧道施工穿越建筑对其造成损伤在所难免,为保证隧道正常施工以及最大程度降低建筑损伤,对地铁隧道区间近距离穿越建筑物进行安全性评估并制定统一的变形控制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双-大区间双线隧道施工超近距侧穿砖混结构的典型工程,采用理论经验分析、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地铁区间隧道穿越既有砖混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基本理论、评估内容、变形控制指标与标准的确定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阐述隧道近接建筑的安全现状评价方法和依据,强调对建筑物构件现状和材料性能检测以及地基安全性评级的重要性,各单元评定应严格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以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等标准规范执行。(2)提出盾构施工邻域建筑物安全性评估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对新建隧道工程环境和邻域已有建筑物概况等资料进行了解;对建筑物安全现状进行调查、检测及鉴定评价,确定建筑剩余允许变形;采用Midas/GTS建立三维仿真模型,预测地铁隧道穿越近接建筑物可能引起的附加变形,将其与剩余允许变形对比,寻找二者间平衡,最后给出评估结论及建议。(3)结合太原本地区特殊地质情况,分析砖混结构破坏的力学机理与时空关系,通过相关文献和本地数据的对比探讨,总结出太原地区地铁变形控制指标为:最大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推荐太原地铁盾构施工在无邻近建筑物下最大允许地表沉降量理想区域为30~37mm;有邻近砖混结构时,地表最大允许沉降量理想区域为20~30mm,沉降差为5~11mm。(4)对太原地铁二号线一期双~大区间公交公司家属楼进行了详细的安全性评估工作,通过Midas/GTS模拟出隧道施工期间砖混结构的附件变形为41.2mm,后对该工程进行注浆加固数值模拟,加固区域为基础周边2m,基础下部2m范围内,结果显示施工期间该建筑附加变形为23.9mm,现场实测为25mm,加固效果良好。

马雨明[2](2021)在《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及房屋结构抗震措施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解决城镇职工住房短缺问题,我国各个城市都建造了大量住宅。目前这些建筑大部分已经服役30多年,存在房屋本体破损,配套设施落后,各种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启动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2019年以来,随着棚改收官,老旧小区改造接棒成为惠民生、扩内需的重要手段。因此,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及房屋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成为了工程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在调研了大理市下关镇多个老旧小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老旧小区改造背景及政策,对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内容、方法及房屋结构抗震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理论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明确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与内容,概括性地论述了我国老旧小区的建设背景及国内外老旧小区改造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有关老旧小区改造的国家及地方政策进行了介绍,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大理市老旧小区现状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提升老旧小区整体配套设施及结构抗震措施方面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为后续整体改造及抗震加固的实施与研究做了铺垫。第三部分对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改造内容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大理市实际情况对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及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实施改造所取得的成果。第四、五部分是对第三部分改造工作遇到结构安全问题的具体实践,第四部分针对老旧小区房屋结构安全性的评定程序、内容及要求做了介绍,对老旧小区改造对象的结构抗震性能的鉴定工作内容及评价原则做了论述,为部分老旧小区房屋建筑进行抗震加固的必要性提供了依据。第五部分对拟实施改造的花园社区某宿舍楼进行了房屋安全性及抗震性鉴定,运用PKPM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的鉴定加固模块对该工程进行了抗压承载力、抗震承载力和高厚比等验算,根据鉴定结论提出相应的加固方案并对各方案做了成本分析。希望本文对老旧小区现状问题的归纳整理、改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策略及相关工程的鉴定加固方案对类似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王海潮[3](2020)在《支撑结构及其对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砖混结构作为我国一种极为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但随着大量的工程实践,其砌体材料抗弯、抗剪和抗拉性能差,砂浆粘结力弱,整体性一般的缺点逐渐显现。历次的地震灾害统计也表明,砖混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损坏或坍塌,抗震性能较差,因此,针对砖混结构进行震前加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砖混结构设计了多种支撑加固方案,研究各工况条件下砖混结构的破坏形式及特点,对比不同地震强度下支撑方案对砖混结构的抗震加固效果,从而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支撑结构设计。基于支撑结构的应用特点,确定木材为其构造材质,并介绍了选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同时依据砖混结构的破坏特点,并参考实际抗震及救援支撑工具的构造经验,设计了“门”式和“窗”式两大类各四种支撑结构形式,并给出了具体的几何尺寸及应用环境。(2)支撑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支撑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位移控制的加载方式,对各形式支撑进行竖向承载力和抗侧向承载力分析;通过位移、应力的变化,获得支撑的竖向和侧向极限承载力及极限位移,对比研究各支撑的性能特点。(3)砖混结构模型建立。本文依据常见砖混住宅的建筑特点,设计了一栋三层砖混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其材质参数,并与规范对比,验证其设计合理性。同时利用ABAQUS软件,选择CDP模型及整体式建模方法完成砖混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4)支撑方案的加固效果分析。利用ABAQUS研究支撑加固前后,砖混结构模型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墙体损伤及层间位移;对比发现:砖混结构破坏主要发生在门窗洞口处,一层底部墙体处,建筑拐角和墙体连接处,与实际震害表现相符;选用的四种支撑搭配使用对砖混结构有着较好的加固效果,其中C3M2组合效果最优;“窗”式和“门”式两类支撑替换或叠加使用对最终的加固效果影响有限;支撑布置于不同楼层对加固效果影响显着,但应保证在低楼层布置支撑;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支撑对砖混结构的加固效果会逐渐减弱。因此,采用支撑对砖混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是可行的。

吕柠宇[4](2019)在《多层砖混房屋预制板落碰倒塌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烧结普通砖为竖向承重结构、预制混凝土板为水平楼盖的多层砖混结构在我国有较长的使用历程,长期外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使这种可较好承担竖向荷载但在水平荷载特别是地震作用下易于发生损伤甚至倒塌的结构面临着安全风险。不同外部扰动下可能导致顶部的预制混凝土板局部掉落造成多层砖混结构从顶至底楼盖连续坍塌。因此,以典型的楼盖落碰坍塌工程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转混凝土结构体系及其受力特征的预制混凝土板落碰倒塌分析,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对于保障这类结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开展了如下工作:首先,分析了影响屋面预制板掉落的主要因素。一是发现高含水的膨胀珍珠岩保温层导致的附加面层荷载远大于设计要求,且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屋面预制板混凝土经历的长期体积变形效应导致屋面预制板刚度下降,预制板挠度的增大和板端挠曲变形也使得楼板的支承长度减小。二是屋面预制板间未浇筑可提高整体性的现浇混凝土面层,且屋盖预制板板端上方不存在可约束其转动的砖砌体墙。三是由于荷载的长期效应、季节温差、使用期间曾发生的地震、强风等扰动作用使得支承屋面预制板的内外纵墙存在一定的面外变形,外部环境的侵蚀作用使得相关墙体材料性能劣化,承载能力降低。多种原因累积效应,使得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与周边支承墙体的支承条件变差,并最终掉落。其次,发现落碰的预制板向下连续砸穿至一层,周边支承梁产生了明显的跨中横向贯通裂缝和梁端支座附近的剪切斜裂缝,周围柱和墙体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该区域承重结构已基本破坏。结合材料强度实测,分析了四层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极限承载能力均不足以抵抗上层掉落楼板的冲击荷载。而对于以下各层楼板而言,随着冲击质量和高度的提高,下层楼板也难以承担逐层增大的冲击作用,最终导致了该区域发生连续落碰倒塌。最后,提出了坍塌区域拆除重建其余区域增强整体性的加固处理措施。对不满足安全性要求的现浇混凝土板采用后置钢筋混凝土面层补强加固、对于预制楼盖区域后置钢筋混凝土面层;对于砖砌体墙采用后置钢筋混凝土面层组成组合墙的方法加固,且楼屋盖和墙体采取可靠的连接措施。满足了该工程继续安全服役的要求。

郭晓军[5](2019)在《顶升法在房屋纠偏加固中的实际应用》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在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种形式的建筑不断涌现,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许多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也纷纷出现。受多种因素制约,部分建筑物必须选择地质条件较差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给后期的工程建设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采用砖混结构的多层房屋,抗剪强度低、抗震性能差,它们中的大部分采用天然地基,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可能出现诸如不均匀沉降、倾斜、开裂等问题。对现有倾斜建筑进行纠偏和加固,不仅可以使其恢复使用功能,还可以减少经济损失。因此,对现有建筑物的纠偏加固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仍然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镇江市桃花坞12区19#楼房屋整体顶升纠偏和锚杆静压桩加固为背景,系统研究了整体顶升法在大跨度砖混结构建筑纠偏加固中的应用。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了国内外纠倾加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经典案例,列出了建筑物常用的纠倾加固方法,探讨并总结了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分析了导致建筑物产生倾斜的主要原因。2、以镇江市桃花坞12区19#楼这一典型的砖混结构老旧倾斜房屋为例,分析了该房屋发生倾斜的原因,并制定了合理的纠倾和加固方案:采用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工艺,通过加宽原有基础梁并使用锚杆静压桩来补强基础承载力,用托换梁置换原承重墙,实施大跨度砖混结构房屋顶升纠偏动态控制,以达到纠偏的目的。3、通过对锚杆静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建筑物顶升点、顶升量等关键步骤的计算,为纠倾加固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工艺结合锚杆静压桩补强是解决砖混结构倾斜房屋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成果对现有建筑物的纠偏加固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梁海健[6](2019)在《深圳市大鹏新区既有房屋安全排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首先,80年代建造的房屋至今已使用30年以上。由于混凝土性能退化及维修保养不到位等,房屋安全系数在不断下降;其次,许多新建房屋由于建设监督不严,导致房屋质量不过关,甚至出现“豆腐渣”工程;最后,个别业主或住户在房屋建造或装修过程中,为追求大空间,贸然拆毁承重墙,严重威胁房屋安全。目前我国房屋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房屋安全与房屋排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深圳市大鹏新区房屋为研究对象,对既有房屋安全进行排查与相关研究。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房屋安全的文献进行综述,之后对国内外房屋安全调查监测的实践进行必要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房屋安全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梳理;其次,采用统计分析法和定量研究等方法,对深圳市大鹏新区房屋安全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大鹏新区房屋安全的主要因素。最后,讨论并提出解决房屋安全问题的建议。(1)从业主层面而言,业主的管理需要规范化,并积极配合相关政府的工作;对于空置的住宅,业主需对其房屋进行定期维修;房屋的改造需请专业人员进行设计。(2)在房屋鉴定机构方面,房屋鉴定机构应该提高风险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技术上革新,提高排查效率。(3)对政府相关部门而言,相关部门应完善房屋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房屋安全检查制度。(4)从国家安全管理层面而言,应积极开放房屋安全鉴定市场,尽快完善房屋安全鉴定制度。

刘磊[7](2019)在《兰州铁路局银川房建段房屋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加固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砌体结构在我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量大面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砌体结构墙体会出现多种形式的裂缝,导致危及房屋整体结构安全。特别是对于铁路企业的房建管理部门而言,银川房建段管辖的1248公里铁路线两侧的站区房屋构筑物设备有95%为砌体结构,且大部分建造时间是90年代初,根据历年春秋检得到的数据,部分“四电”房屋出现了墙体裂缝现象,“四电”房屋是为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电力四个专业提供设备保护的房屋,室内的行车信号通信设备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心脏,一旦房屋出现墙体开裂现象,室内行车设备的安全隐患将倍增,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房屋管理部门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加固修缮,但由于未对墙体裂缝的成因及加固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使得加固修缮后的效果不佳,有的甚至进行二次修复,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对寒冷地区铁路沿线的站区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进行研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墙体加固修缮方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银川房建段管辖的宁东南铁路站区房屋墙体裂缝为背景,结合铁路沿线周边实际情况,采用了等时间观察记录法研究了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成因,以施工便捷、费用经济、效果明显为目的,以“异部位、异方法”的思路,分别对外墙、内墙及墙下基础提出了加固方案,并在部分铁路站区房屋的加固修缮中进行了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等时间观察记录法能较精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房屋墙体裂缝的性质和发展变化速度,对确定墙体裂缝的成因较为有效;(2)铁路沿线房屋墙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地勘不详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火车运行震动、散水旁小菜园浇水方式不当导致墙体基础长期受水浸泡。(3)通过“异部位、异方法”的思路既外墙裂缝采用钢丝网片整墙加固法,内墙采用配筋修缝加固法,外墙墙体下的屏础采用植筋加固法,内墙墙体下的基础采用注浆加固法,能够达到预期的加固目标,且施工便捷、费用经济、效果明显。

李昶[8](2019)在《既有砌体建筑调查分析与加固改造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既有建筑的存量与日俱增。其中很大一部分既有建筑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如耗能高、使用功能不完善、抗震能力差,房屋的适用性、节能性和舒适性不高等。如果将这些既有建筑拆除,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同时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污染环境。有悖于我国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和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对城市既有建筑进行加固改造,符合我国国情。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全国部分城市既有建筑的数量、竣工年代、结构形式、使用性质等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分析了解了我国既有建筑不仅量大面广,而且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解决既有建筑所存在的弊病,满足现阶段人们对建筑的正常使用要求,本文对既有砌体建筑的加固改造进行了深入剖析。(1)根据既有砌体建筑自身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加固改造时,要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大方的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加固方法。加固方案的选择要考虑不同的建筑类型,例如加固历史建筑要遵照“不改变原状、修旧如旧”的修缮原则。论文通过具体实例对砌体建筑的加固方法在工期、造价、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2)针对某中小学校舍墙体抗震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加固方案进行优选。首先确立评价指标集,然后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判断矩阵,再通过模糊线性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优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加固方法。(3)通过具体实例引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其加固改造进行策略性研究,目的是为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和探讨,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加固改造工程,避免既有砌体建筑在加固改造时的盲目性,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工程造价。

王露[9](2017)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历次震害结果表明,砌体结构抗拉抗剪强度低,在强震作用下极易发生脆性倒塌破坏,给我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如何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和改善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高延性混凝土(High Ductile Concrete,简称HDC)是一种具有高延性、高韧性和高耐损伤能力的新型结构材料,在拉伸和剪切荷载作用下具有应变硬化和多裂缝开展等特点,其优越的力学性能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故课题组提出采用HDC面层加固砌体结构的方法,本文主要进行了HDC与砖砌体墙正拉粘结强度试验研究和HDC加固砌体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不同工况HDC材料与既有砖砌体墙正拉粘结试验研究,考虑不同取样位置、龄期、是否使用界面剂等因素,分别研究了各因素对面层粘结强度的影响。(2)本文以一个二层村镇临街砖混商铺为原型,在文献57和文献58的基础上采用HDC面层对受损模型进行加固并对其进行第三次振动台试验。通过对不同烈度、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模型结构的破坏过程、动力特性、位移反应和加速度反应的分析,深入研究了HDC面层加固方法对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改善。(3)对比不同加固方法加固后模型结构在相同烈度、相同地震波作用下的破坏状况、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用宏观的破坏现象和量化的试验数据来对比分析HDC面层加固方法对砌体结构房屋加固的效果。(4)分别从抗剪承载力和层间变形两个方面对HDC加固的临街砖混房屋模型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以评价HDC面层加固方法对砌体结构房屋的改善作用。(5)研究结果表明,HDC面层与砖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能够保证HDC面层剪力的有效传递,提高结构的整体性;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法可以显着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改善砌体结构的脆性;与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法相比,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后的模型结构在相同地震动作用下层间位移小,刚度退化缓慢,破坏轻,抗震性能更加优越,并且现场湿作业少,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对墙体损坏小,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经HDC加固后的村镇临街二层砖混商铺房屋可以实现我国9度设防地区大震轻微破坏抗震目标要求.

姚新强[10](2016)在《天津农居易损性与抗震能力分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农村民居量大面广,从规划选址到设计施工没有正规的监督和管理。农村民居抗震能力要远远低于城市,大量的抗震能力研究和实际震害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农村民居抗震能力的强弱和农民自身经济、防震减灾意识、当地的传统做法、政府的重视程度等息息相关。我国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总体特点,应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越强,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农民民居抗震能力越弱。而西部大部分地区和东部强震危险区往往是中强地震发生区。农村民居尤其是老旧民居材料老化、腐蚀严重,基本无任何抗震措施。在当前形势下对农村民居进行抗震能力评价和研究应该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天津地区属于东部强震危险区,农村地区民居占比较大,尤其是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6年将要实施,天津市一些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有了提高,虽然有法不溯往的原则,但是目前大多数农村民居抗震能力无法达到2020年天津市抵御6级地震的防震减灾目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目前对天津地区开展农居抗震能力的研究却较少。因此开展天津地区农居地震易损性分析和抗震能力分布研究,可以为现有农居的抗震加固和未来农村民居的选址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为地震灾害评估,救援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在国内外农村民居抗震能力评价、研究和地震安全工程分析背景的基础上,对全国典型地震农居震害和易损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农居破坏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地震易损性指数的定义;然后以天津地区有代表性的3个区县农居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农居抗震性能三级调查方法,对天津农居的抗震性能开展了调查与分析工作;然后对天津农居中主要的材料、构件进行了力学试验,给出了材料、构件的力学性能和墙片破坏等级的双参数划分方法和标准;然后在农居抗震性能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对天津农居的地震易损性进行了分析,并和全国农居震害中给出的易损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对天津农居抗震能力分布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抗震能力分布和抗震能力分布指数的定义,通过人口、破坏比和结构类型及比例因素分析了天津农居抗震能力分布的特征;最后对本文的工作进行看了展望和总结。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农居抗震能力的研究现状和背景资料,分析了全国典型地震农居震害特点、破坏特征和破坏机理,给出了易损性指数的一种定义,分析了全国典型地震农居的易损性,并对不同结构类型的易损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对天津农居进行了抗震性能调查,给出了天津3个典型区县农居不同结构类型的抗震现状,形成了典型单体农居抗震性能调查表、结构图和自然村农居整体抗震性能调查表,为天津农居抗震能力评估和易损性分析提供基础资料;对天津农居典型中的典型材料和构件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分别开展了泥浆、炉渣砂浆和水泥砂浆标准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进行了3种砂浆的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以及12个墙片构件的拟静力试验。明确了天津典型农居墙体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并给出了墙片破坏等级的双参数划分方法和标准。然后,在大量典型农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天津农居的抗震能力鉴定和易损性分析,给出了抽样自然村单栋农居的抗震能力指数、不同结构类型房屋数量分布和易损性矩阵,给出了天津农居易损性指数并和全国农居易损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给出了抗震能力分布和抗震能力分布指数的一种定义,以及抗震能力分布指数的一种划分标准。在不同结构类型房屋数量分布和易损性矩阵的基础上,通过人口密度分布推算得到目标区房屋的总量,利用标准差法得到天津目标区农居地震抗震能力分布。

二、浅谈砖混房屋裂缝及加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砖混房屋裂缝及加固(论文提纲范文)

(1)太原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砖混结构安全性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盾构隧道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研究现状
        1.2.2 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砖混结构损害研究现状
        1.2.3 盾构隧道施工对砖混结构安全性评估及控制标准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太原地铁盾构隧道侧穿砖混结构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2.2 岩土工程条件
        2.2.1 地形与地质构造
        2.2.2 地层岩性
        2.2.3 水文地质条件
        2.2.4 场区地质工程条件评价
    2.3 盾构区间隧道结构特点
        2.3.1 盾构隧道区间概况
        2.3.2 隧道结构设计
    2.4 地铁2号线周边环境风险源分析
        2.4.1 风险源辨识
        2.4.2 邻近砖混结构概况
    2.5 施工监测方案布置
        2.5.1 施工监测点布置
        2.5.2 现场实测数据分析
第3章 地铁盾构施工邻近砖混结构安全性评估方法
    3.1 评估程序、内容及目标
        3.1.1 评估程序
        3.1.2 评估内容
    3.2 工程基本情况调查
        3.2.1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基本情况调查
        3.2.2 砖混结构基本情况调查
    3.3 砖混结构现状鉴定评估
        3.3.1 砖混结构安全性鉴定方法
        3.3.2 受地下隧道施工工程影响的建筑物安全性鉴定
    3.4 既有砖混结构已有变形评价
    3.5 砖混结构剩余变形能力的评价
    3.6 盾构隧道施工邻近砖混结构基础变形预测
第4章 太原地区盾构施工对砖混结构影响的变形控制标准
    4.1 砖混结构变形的影响因素
    4.2 变形控制标准的确定
        4.2.1 无邻近建筑物物时变形控制标准
        4.2.2 邻近建筑物时变形控制标准
第5章 盾构侧穿工程安全性评估实例
    5.1 砖混结构现状调查检测
    5.2 既有砖混结构已有变形
    5.3 剩余变形能力计算
    5.4 数值模拟预测既有砖混结构变形及其附加内力
        5.4.1 盾构施工对砖混结构的影响预测
        5.4.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5 对既有结构进行加固的模拟预测
        5.5.1 注浆加固技术
        5.5.2 加固结果分析与评估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及房屋结构抗震措施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及相关概念界定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相关概念界定
    1.5 本论文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大理市老旧小区改造背景及现状
    2.1 老旧小区改造背景
        2.1.1 国家政策背景
        2.1.2 地方政策背景
    2.2 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现状
    2.3 老旧小区现状
        2.3.1 建筑环境现状特征
        2.3.2 基础配套设施特征
        2.3.3 老旧小区建筑结构现状
    2.4 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的必要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规定的改造内容
    3.2 大理市下关镇老旧小区改造内容
    3.3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1 居民改造意愿不统一
        3.3.2 改造资金筹措难度大
        3.3.3 改造对象结构抗震措施不满足要求
    3.4 解决改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策略
        3.4.1 针对居民改造意愿不统一的解决策略
        3.4.2 针对资金缺口的策略
        3.4.3 对结构安全性不满足要求的处理策略
    3.5 改造成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房屋结构检测及抗震鉴定分析研究
    4.1 房屋结构检测及抗震鉴定的意义
    4.2 房屋结构检测鉴定的类别
    4.3 民用建筑安全性鉴定评价的程序及内容
        4.3.1 民用建筑鉴定评价的程序
        4.3.2 现场检查检测的工作步骤及内容
        4.3.3 鉴定评级的工作步骤及内容
    4.4 抗震性能鉴定
        4.4.1 鉴定工作内容及评价原则
        4.4.2 抗震鉴定的步骤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花园社区某宿舍楼检测鉴定与加固分析
    5.1 项目概况
    5.2 鉴定目的、内容、依据及检测仪器
        5.2.1 鉴定目的
        5.2.2 鉴定内容
    5.3 现场检查、检测
        5.3.1 地基基础检查
        5.3.2 上部主体结构检查
        5.3.3 材料强度检测
    5.4 结构承载力验算
        5.4.1 受压承载力验算
        5.4.2 抗震承载力验算
        5.4.3 高厚比验算
    5.5 安全性鉴定及评级
        5.5.1 构件安全性鉴定评级
        5.5.2 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
        5.5.3 鉴定单元安全性综合评级
    5.6 抗震鉴定
        5.6.1 建造时间及抗震鉴定标准的确定
        5.6.2 抗震鉴定结果
    5.7 鉴定结论
    5.8 对本工程的抗震加固
        5.8.1 加固原则
        5.8.2 加固方式
        5.8.3 针对本工程制定的加固方案
        5.8.4 加固成本分析
        5.8.5 加固方案可行性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支撑结构及其对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砖混结构的震害特点
        1.2.2 砖混结构常见加固措施
        1.2.3 支撑结构构造特点及应用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支撑结构的材质介绍及尺寸设计
    2.1 支撑结构材质介绍
        2.1.1 木材本构关系模型
        2.1.2 木材弹性本构方程
        2.1.3 木材屈服准则
        2.1.4 木材的材料参数
    2.2 支撑结构尺寸设计
        2.2.1 支撑结构的截面尺寸
        2.2.2 支撑结构的平面构造形式
    2.3 本章小结
3 支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3.1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选取
    3.2 支撑结构模型的建立
    3.3 支撑的竖向承载力分析
        3.3.1 应力云图对比
        3.3.2 承载极限对比
    3.4 支撑的抗侧向承载力分析
        3.4.1 应力云图对比
        3.4.2 承载极限对比
    3.5 支撑的承载性能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砖混结构有限元模型介绍
    4.1 有限元分析软件选取
    4.2 砌体建模方法介绍
    4.3 砖混结构的材料特性
        4.3.1 材料破坏准则
        4.3.2 砌体本构关系模型
        4.3.3 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
        4.3.4 钢筋本构关系模型
    4.4 砖混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4.4.1 模型尺寸及材质
        4.4.2 建模参数设定
    4.5 本章小结
5 砖混结构支撑加固效果分析
    5.1 砖混结构的模态分析
    5.2 地震波选用及加载
    5.3 支撑布置位置选取
    5.4 砖混结构性能评价指标
    5.5 不同支撑构造形式的加固效果对比
        5.5.1 受拉损伤云图对比
        5.5.2 墙体受拉损伤参数对比
        5.5.3 墙体受拉损伤面积对比
        5.5.4 层间位移角对比
    5.6 不同支撑布置形式的加固效果对比
        5.6.1 受拉损伤云图对比
        5.6.2 墙体受拉损伤参数对比
        5.6.3 墙体受拉损伤面积对比
        5.6.4 层间位移角对比
    5.7 不同支撑布置楼层的加固效果对比
        5.7.1 受拉损伤云图对比
        5.7.2 墙体受拉损伤参数对比
        5.7.3 墙体受拉损伤面积对比
        5.7.4 层间位移角对比
    5.8 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支撑加固效果对比
        5.8.1 受拉损伤云图对比
        5.8.2 墙体受拉损伤参数对比
        5.8.3 墙体受拉损伤面积对比
        5.8.4 层间位移角对比
    5.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多层砖混房屋预制板落碰倒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砌体结构空心预制板掉落情况
        1.2.2 针对空心预制板掉落的加固设计
        1.2.3 砌体加固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落碰倒塌现象
    2.1 引言
    2.2 工程概况
    2.3 落碰倒塌概况
        2.3.1 预制板的破坏
        2.3.2 其他构件的破坏
        2.3.3 落碰过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落碰倒塌分析
    3.1 引言
    3.2 构件材料性能
        3.2.1 预制板
        3.2.2 现浇板
        3.2.3 砖砌体墙
    3.3 预制板落碰理论分析
        3.3.1 五层顶(屋盖)预制板掉落分析
        3.3.2 四层及四层以下楼板抗冲击计算分析
    3.4 落碰倒塌原因
        3.4.1 屋面预制板掉落原因
        3.4.2 四层及四层以下楼板破坏原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加固设计及施工措施
    4.1 引言
    4.2 加固设计方案
        4.2.1 加固设计思路
        4.2.2 加固设计要求
        4.2.3 主要加固内容
        4.2.4 新增结构构件
    4.3 主体加固设计
        4.3.1 混凝土板墙
        4.3.2 新增混凝土梁柱
        4.3.3 非承重墙拉结
    4.4 施工措施
        4.4.1 混凝土板墙
        4.4.2 新建混凝土梁柱
        4.4.3 结构植筋
        4.4.4 砌体裂缝处理
        4.4.5 其他构造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顶升法在房屋纠偏加固中的实际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纠倾加固经典案例和研究现状
        1.2.2 国内纠倾加固技术发展和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既有建筑倾斜的主要原因及常用纠倾方法
    2.1 建筑物倾斜的主要原因分析
        2.1.1 勘察设计方面的原因
        2.1.2 施工方面的原因
        2.1.3 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原因
    2.2 常用的纠倾加固方法
        2.2.1 既有建筑迫降技术
        2.2.2 既有建筑顶升技术
        2.2.3 既有建筑综合纠倾技术
    2.3 建筑物常用纠偏方法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整体顶升纠倾方案设计
    3.1 工程概况
    3.2 建筑物倾斜情况
    3.3 工程地质概况
        3.3.1 场地地形、地貌
        3.3.2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3.3.3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3.3.4 水文地质条件
    3.4 建筑物倾斜原因分析
    3.5 地基基础状况分析
        3.5.1 地基条件
        3.5.2 基础形式
        3.5.3 结构条件
        3.5.4 周边环境条件
    3.6 纠偏加固方案的选择
        3.6.1 房屋承载力验算
        3.6.2 纠偏加固方案的确定
    3.7 锚杆静压桩地基加固
        3.7.1 锚杆静压桩加固基本原理
        3.7.2 锚杆静压桩加固方案设计
    3.8 砌体结构托梁顶升法纠偏方案设计
        3.8.1 设计方案构思
        3.8.2 主要技术方案
    3.9 顶升纠偏设计
        3.9.1 托换梁设计
        3.9.2 顶升量的计算
        3.9.3 千斤顶种类和规格的选取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砌体结构托梁顶升纠倾信息化施工
    4.1 顶升纠倾施工过程
        4.1.1 土方开挖
        4.1.2 锚杆静压桩施工
        4.1.3 建筑物加固方案效果
        4.1.4 托换梁施工
        4.1.5 布设千斤顶
        4.1.6 顶升作业
        4.1.7 基础对接
        4.1.8 上部结构加固
    4.2 顶升过程中的实时监测
        4.2.1 实时监测的目的
        4.2.2 实时监测的内容
        4.2.3 沉降观测
        4.2.4 倾斜观测
        4.2.5 裂缝观测
    4.3 顶升纠倾效果分析
        4.3.1 沉降观测情况
        4.3.2 倾斜观测情况
        4.3.3 裂缝观测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深圳市大鹏新区既有房屋安全排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界定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
    2.2 国内外实践
        2.2.1 国内实践
        2.2.2 国外实践
    2.3 小结
第三章 房屋安全鉴定的方法
    3.1 房屋安全鉴定目的
    3.2 房屋安全鉴定分类
    3.3 房屋安全鉴定的范围
    3.4 房屋安全鉴定的内容与标准
        3.4.1 鉴定的内容
        3.4.2 鉴定的标准
    3.5 房屋安全等级评定方法
第四章 深圳市大鹏新区房屋安全排查
    4.1 深圳市大鹏新区概述
        4.1.1 排查背景
        4.1.2 排查依据
        4.1.3 排查内容
        4.1.4 排查的仪器设备及表格
        4.1.5 房屋安全等级评定
    4.2 房屋安全的整体情况
        4.2.1 房屋栋数及面积
        4.2.2 房屋的安全评级
        4.2.3 房屋的用途
        4.2.4 房屋的使用状态
        4.2.5 房屋的结构类型
        4.2.6 房屋的建成时间
    4.3 房屋安全方面呈现出的特点
        4.3.1 单因素分析
        4.3.2 对应分析
    4.4 大鹏新区房屋排查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4.1 大鹏新区房屋安全问题
        4.4.2 大鹏新区房屋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对提高房屋安全排查效率的建议
        5.2.2 对出租房屋安全的建议
        5.2.3 提高房屋结构安全的建议
        5.2.4 提高空置房屋安全的建议
    5.3 研究不足
    5.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7)兰州铁路局银川房建段房屋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加固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物墙体裂缝原因和加固国内研究现状
        1.3.2 建筑物墙体裂缝原因和加固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技术线路
2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现场情况调研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情况
    2.3 病害损伤情况及损伤部位
        2.3.1 墙体裂缝病害损伤状况及部位
        2.3.2 地基基础病害损伤状况及部位
        2.3.3 承重结构病害损伤状况及部位
    2.4 墙体砖砌体砌筑形式情况
    2.5 主要构件材料组成情况
    2.6 本章小结
3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墙体裂缝特征及分析
    3.1 屋面裂缝研究方法
    3.2 房屋墙体裂缝成因分析
        3.2.1 房屋墙体裂缝初步原因分析
        3.2.2 房屋墙体裂缝系统原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墙体裂缝加固方法研究
    4.1 房屋墙体裂缝加固意义
    4.2 房屋墙体裂缝加固基本原理
    4.3 房屋墙体非受力裂缝的处理方法
    4.4 房屋墙体受力裂缝的处理方法
    4.5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地基基础加固方法研究
        4.5.1 地基注浆加固法
        4.5.2 基础加固法
    4.6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加固修缮方案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既有砌体建筑调查分析与加固改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国外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2 城市既有建筑调查分析
    2.1 城市既有建筑现存概况
    2.2 典型地区既有建筑调查与分析
        2.2.1 辽宁省
        2.2.2 山西省
        2.2.3 哈尔滨市
        2.2.4 成都市
        2.2.5 上海市
        2.2.6 重庆市
        2.2.7 天津市
    2.3 问题分析
        2.3.1 抗震能力方面
        2.3.2 功能方面
    2.4 本章小结
3 既有砌体建筑加固改造策略研究
    3.1 砌体结构加固改造的一般概念
        3.1.1 加固改造的特点
        3.1.2 加固改造的基本要求
        3.1.3 加固改造的基本原则
        3.1.4 加固改造工程的工作步骤
        3.1.5 加固方法
        3.1.6 加固方案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3.1.7 加固方案选择的侧重点
    3.2 加固改造实例
    3.3 本章小结
4 加固方案模糊优选决策
    4.1.加固方案模糊优选决策基本原理与步骤
        4.1.1 基本原理
        4.1.2 基本步骤
    4.2.应用举例
    4.3.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砌体结构加固研究现状
        1.2.1 砌体结构的主要加固方法
        1.2.2 砌体结构加固近年来研究状况
    1.3 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及其加固领域的应用
        1.3.1 高延性混凝土材料的研究现状
        1.3.2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HDC与砖砌体正拉粘结强度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方案
        2.2.1 试验原理
        2.2.2 试验设计
        2.2.3 试件制作过程
        2.2.4 材料基本性能
    2.3 试验现象和结果
        2.3.1 试验现象
        2.3.2 试验结果
        2.3.3 试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模型设计与制作
        3.2.1 试验设备简介
        3.2.2 模型相似关系的确定
        3.2.3 模型概况
        3.2.4 模型制作
    3.3 试验方案
        3.3.1 试验测点布置
        3.3.2 地震波的选取
        3.3.3 试验加载方案
        3.3.4 材料力学性能
    3.4 试验现象描述
    3.5 HDC加固后模型试验数据分析
        3.5.1 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3.5.2 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
        3.5.3 模型结构的位移反应
        3.5.4 模型结构的应变反应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加固方法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1 不同加固方法模型结构的破坏状况的对比分析
        4.1.1 7 度设防作用阶段
        4.1.2 8 度设防作用阶段
        4.1.3 9 度设防作用阶段
        4.1.4 9 度罕遇作用阶段
        4.1.5 模型加固前后的抗倒塌能力分析
    4.2 不同加固方法模型频率的对比分析
    4.3 不同加固方法模型加速度反应对比
    4.4 不同加固方法模型位移反应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模型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5.1 模型结构的抗剪承载力验算
        5.1.1 砌体的抗剪强度理论
        5.1.2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5.1.3 各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
        5.1.4 地震作用的计算
        5.1.5 模型房屋整体抗震抗剪承载力验算
        5.1.6 模型房屋各墙片的抗震抗剪承载力验算
    5.2 基于层间位移的抗震性能评估
        5.2.1 规范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定义
        5.2.2 普通砌体结构不同性能水平性能指标的确定
        5.2.3 HDC加固后砌体结构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天津农居易损性与抗震能力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农村地震灾害背景
        1.1.2 农村整体抗震能力背景
        1.1.3 农村地震灾害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我国农居震害及地震易损性分析
    2.1 我国农居结构类型及构造特征
    2.2 我国农居震害分析
        2.2.1 我国典型地震农居震害分析
        2.2.2 我国农居震害特点及破坏机理
    2.3 我国农居易损性分析
        2.3.1 农居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2.3.2 农居易损性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津农居抗震性能调查与分析
    3.1 农居抗震情况调查方法
    3.2 农居抗震现状分析
        3.2.1 天津农村地区抗震设防要求
        3.2.2 农居构造特征及抗震现状
        3.2.3 农居抗震现状分析启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块力学性能试验与墙片拟静试验分析
    4.1 标准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分析
        4.1.1 标准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4.1.2 标准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分析
    4.2 标准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分析
        4.2.1 标准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4.2.2 标准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分析
    4.3 砖砌体墙片拟静力试验分析
        4.3.1 砖砌体墙片拟静力试验方法
        4.3.2 砖砌体墙片拟静力试验计算
        4.3.3 砖砌体墙片拟静力试验分析
    4.4 墙片破坏等级双参数定量划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津农居地震易损性分析
    5.1 天津农居抗震能力分析
        5.1.1 农居抗震鉴定
        5.1.2 农居抗震能力指数分析
    5.2 农居地震易损性分析
        5.2.1 静海区农居地震易损性
        5.2.2 宁河区农居地震易损性
        5.2.3 蓟县农居地震易损性
        5.2.4 天津市农居地震易损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天津农居抗震能力分布研究
    6.1 农村房屋抗震能力分布的划分
        6.1.1 天津农居抗震能力分布的划分
    6.2 天津地区农居抗震能力分布成因和类型
        6.2.1 农居结构类型对抗震能力分布的影响分析
        6.2.2 地震烈度对抗震能力分布的影响分析
        6.2.3 人口密度对抗震能力分布的影响分析
    6.3 提高农居抗震能力的技术措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浅谈砖混房屋裂缝及加固(论文参考文献)

  • [1]太原地铁盾构施工对邻近砖混结构安全性评估的研究[D]. 曹学平.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及房屋结构抗震措施分析研究[D]. 马雨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支撑结构及其对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效果的研究[D]. 王海潮.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4]多层砖混房屋预制板落碰倒塌分析[D]. 吕柠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5]顶升法在房屋纠偏加固中的实际应用[D]. 郭晓军. 东南大学, 2019(05)
  • [6]深圳市大鹏新区既有房屋安全排查研究[D]. 梁海健. 广州大学, 2019(01)
  • [7]兰州铁路局银川房建段房屋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加固措施研究[D]. 刘磊.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8]既有砌体建筑调查分析与加固改造策略研究[D]. 李昶.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9]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D]. 王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6)
  • [10]天津农居易损性与抗震能力分布研究[D]. 姚新强.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6(02)

标签:;  ;  ;  ;  ;  

浅谈砖混房的裂缝加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