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骨折

胸椎骨折

一、THORACIC SPINE FRACTURES(论文文献综述)

向军伟[1](2021)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胸椎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椎骨折患者的同时对受损的肺功能是否有改善,并进一步分析哪些因素的改变与肺功能变化具有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07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四川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住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且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完成研究全过程及临床资料收集齐全的患者共40例。统计患者术前、术后3天以及术后3月的肺功能指标(VC、FVC、FEV1、MVV)、胸椎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e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e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测得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前后比较,观察哪些指标术后得到改善;进一步计算各项指标在两个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改善值(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提高值、椎体高度的恢复值、胸椎后凸Cobb角的减少值、VAS评分及ODI评分的减少值),分析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值与肺功能各项指标改善值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术后3天及术后3月的肺功能各项指标(VC、FVC、FEV1、MVV)、胸椎后凸Cob 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及ODI评分分别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得到改善(P<0.05),术后3月测得的MVV在术后3天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提高(P<0.05);术后3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在术后3天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P<0.05);其余指标在进行术后3月与术后3天相比较没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2)患者VAS评分在术后3天-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FE V1、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606,P<0.05;FVC:r=0.408,P<0.05;FEV1:r=0.466,P<0.05;MVV:r=0.462,P<0.05),在术后3月-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FEV1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538,P<0.05;FVC:r=0.501,P<0.05;FEV1:r=0.447,P<0.05),在术后3月-术后3天的改善值与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值均不具有相关性(VC:r=0.152,P>0.05;FVC:r=0.068,P>0.05;FEV1:r=0.109,P>0.05;MVV:r=-0.111,P>0.05)。患者ODI评分在术后3天-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437,P<0.05;FVC:r=0.359,P<0.05;MVV:r=0.509,P<0.05),在术后3月-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571,P<0.05;FVC:r=0.460,P<0.05;MVV:r=0.406,P<0.05),在术后3月-术后3天的改善值与MVV的改善值呈正相关(MVV:r=0.465,P<0.05)。患者胸椎后凸Coob角在术后3天-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FEV1、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720,P<0.05;FVC:r=0.452,P<0.05;FEV1:r=0.369,P<0.05;MVV:r=0.431,P<0.05),在术后3月-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的改善值呈正相关(VC:r=0.707,P<0.05;FVC:r=0.387,P<0.05),在术后3月-术后3天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指标各项指标的改善值均不具有相关性(VC:r=-0.216,P>0.05;FVC:r=0.074,P>0.05;FEV1:r=-0.309,P>0.05;MVV:r=0.995,P>0.05)。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在术后3天-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MVV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558,P<0.05;FVC:r=0.465,P<0.05;MVV:r=0.348,P<0.05),在术后3月-术前的改善值与VC、FVC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VC:r=0.531,P<0.05;FVC:r=0.530,P<0.05),在术后3月-术后3天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指标各项指标的改善值均不具有相关性(VC:r=-0.302,P>0.05;FVC:r=-0.158,P>0.05;FEV1:r=0.133,P>0.05;MVV:r=-0.010,P>0.05)。结论:(1)老年胸椎骨折患者经PKP治疗后患者疼痛得到快速缓解、伤椎高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胸椎后凸Cobb角得到改善,生活能力得到提高。(2)PK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因胸椎骨折而受损的肺功能,认为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可能与疼痛的缓解、伤椎高度的恢复、胸椎后凸Cobb角的改善及活动能力的提高有相关。(3)初步说明PKP在改善因胸椎骨折而受损的肺功能方面存在潜在的疗效,为PKP治疗老年胸椎骨折患者增加了积极的临床意义。

冯冠成[2](2021)在《骨水泥分布对双侧PVP治疗OVCF后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预测和分析不同类型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对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收治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155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参照X射线片判断骨水泥分布,分为骨水泥分离组(n=77,其中胸椎骨折22例,腰椎骨折55例)与骨水泥融合组(n=78,其中胸椎骨折39例,腰椎骨折39例)。再根据骨折部位分为胸椎骨折组(n=61,其中骨水泥分离分布22例,骨水泥融合分布39例)与腰椎骨折组(n=94,其中骨水泥分离分布55例,骨水泥融合分布39例)。分别统计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T值、骨水泥渗漏情况、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目测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sx,ODI)评分、椎体高度恢复及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比较骨水泥分离组和骨水泥融合组这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比这两组组内胸椎骨折与腰椎骨折的上述指标差异以及同一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下不同骨水泥分布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骨水泥分离组与骨水泥融合组性别、年龄、骨密度T值、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骨水泥分离组的手术时间少于骨水泥融合组(P<0.05)。骨水泥分离组、骨水泥融合组术后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术前(P<0.05),骨水泥分离组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低于骨水泥融合组(P<0.05);两组术后的伤椎前缘与中线相对高度高于术前(P<0.05),局部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P<0.05),两组间术后伤椎前缘与中线相对高度改变量、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2)在骨水泥分离分布类型下,胸椎骨折组和腰椎骨折组术后第2天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及中线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胸椎骨折组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量低于腰椎骨折组(P<0.05),术后第2天的VAS评分低于腰椎骨折组(P<0.05);两组间伤椎中线相对高度改变量、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3)在骨水泥融合分布类型下,胸椎骨折和腰椎骨折术后第2天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及中线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胸椎骨折组末次随访的VAS评分高于腰椎骨折组(P<0.05),两组间伤椎前缘与中线相对高度改变量、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4)在胸椎骨折组,骨水泥分离组、骨水泥融合组术后第2天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及中线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骨水泥分离组术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低于骨水泥融合组(P<0.05),两组间术后第2天与末次随访的伤椎前缘及中线相对高度恢复量和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5)在腰椎骨折组,骨水泥分离组、骨水泥融合组术后第2天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及中线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间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及中线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及中线相对高度恢复量和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1)骨水泥两种分布均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但骨水泥分离分布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2)同一骨水泥分布类型下,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注射治疗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3)同一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两种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4)骨水泥的弥散分布不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但骨水泥高注入量却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之一。

徐春福[3](2021)在《经横突上嵴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治疗胸椎骨折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横突上嵴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治疗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胸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椎弓根钉植入术,观察组采用经横突上嵴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椎弓根穿透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9.6±8.2)min短于对照组的(72.3±8.0)min,手术切口(2.0±1.5)cm小于对照组的(8.5±0.6)cm,术中出血量(25.2±5.9)ml少于对照组的(167.4±18.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 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椎弓根穿透优良率94.3%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横突上嵴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治疗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显着,能缩短手术时间,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胸椎前后缘高度,恢复患者的Cobb角,并可获得良好的椎弓根穿透率。

冯冠成,方剑明,吕浩然,张东升,韦家冬,俞兵兵[4](2021)在《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如何影响经皮椎体成形后的早期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即刻稳定椎体,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与其疗效的关系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对经皮椎体成形后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5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后参照X射线片判断骨水泥分布,分为骨水泥分离组(n=77,其中胸椎骨折22例,腰椎骨折55例)与骨水泥融合组(n=78,其中胸椎骨折39例,腰椎骨折39例)。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椎体高度恢复及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同时对比两组组内胸椎骨折与腰椎骨折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与结论:①骨水泥分离组、骨水泥融合组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术前(P <0.05),骨水泥分离组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骨水泥融合组(P <0.05);两组术后的伤椎前缘与中线相对高度高于术前(P <0.05),局部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P <0.05),两组间术后伤椎前缘与中线相对高度改变量、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②在骨水泥分离分布类型下,胸椎骨折组术后2 d及末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量低于腰椎骨折组(P <0.05),术后2 d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腰椎骨折组(P <0.05);两组间伤椎中线相对高度改变量、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③在骨水泥融合分布类型下,胸椎骨折组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高于腰椎骨折组(P <0.05),两组间伤椎前缘与中线相对高度改变量、局部后凸Cobb角改变量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④结果表明,两种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的术后早期疗效。

龚化阳[5](2019)在《单纯后路减压融合固定在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单纯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治疗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患者16例作为观察对象,均采取单纯后入路减压融合固定,在复位后行椎间植骨治疗。对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10 min,平均出血量为800 mL。脊髓神经功能仅1例A级未发生变化,其余患者均有I~III级程度的恢复。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单纯后路减压融合固定能够有效对骨折脱位进行复位与骨性融合,且稳定性高,是治疗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的理想方案。

周锋,钟传礼,朱世卿,周维[6](2017)在《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对胸椎骨折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对胸椎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及IL-10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胸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40例胸椎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骨代谢指标及IL-10及其可溶性受体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原氨基末端肽、骨钙素高于对照组,IL-10、s-IL-10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有助于促进胸椎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增加,促进骨折康复。

周英杰,王许可,王少纯,郑怀亮,史相钦,柴旭斌,孟宪杰[7](2017)在《单纯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治疗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2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6例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167岁,平均47.2岁。损伤节段:T341例,T562例,T672例,T891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E级1例,A级5例。均伴有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伴胸骨骨折1例,寰枢椎复合骨折1例,肺挫伤3例。采取后正中切口入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复位后椎间植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骨折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失败及并发症等情况。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ASIA分级,评价疼痛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0240 min,平均205 min。术中出血量7002 100 ml,平均1 167 ml。术后1周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其余5例均获随访314个月,平均7.4个月。术后5例复位满意,1例侧方移位部分复位。5例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失败情况。术前VAS为(7.4±0.6)分,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5±1.6)分、(1.8±0.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ASIA分级为E级患者术后无加重,4例ASIA分级无改善。结论单纯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可达到骨折脱位复位和骨性融合,为脊柱提供可靠的稳定性,还可减轻疼痛,是治疗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的理想选择。

王征[8](2016)在《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防护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防护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将其接受防护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骨髓损伤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8.75%,且患者骨髓损伤情况得到明显好转,按Frankel分级治疗前后各级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采取防护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改善患者骨髓损伤情况效果较好。

于士昌[9](2016)在《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胸椎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脊髓损伤15例,经过治疗之后,11例患者脊髓损伤情况得到改善。结论: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脊髓损伤严重,经过临床治疗之后,患者的脊髓损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

郑铁,杨波[10](2015)在《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防护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探讨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防护措施,寻找妥善治疗此类患者的最佳方法。方法我们对近年来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70例患者接受防护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为两组各35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对70例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有21例患者复位情况良好;有8例患者情况明显好转但仍需留院观察;情况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治愈7例,其复位情况良好,有情况明显好转但仍需留院观察8例;情况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对于受损神经过多或是完全损伤,无法承受手术治疗的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患者应该采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不稳定型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患者应该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同时,进行防护治疗可以更有效的恢复身体健康。

二、THORACIC SPINE FRACTURE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ORACIC SPINE FRACTURES(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胸椎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骨质疏松症的概述
    2.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概述
    2.3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进展
        2.3.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2.3.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2.4 经皮椎体强化术(PVP与 PKP)的概述
    2.5 经皮椎体强化术(PVP与 PKP)的常见并发症
        2.5.1 骨水泥渗漏对机体的影响及处理方案
        2.5.2 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
    2.6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肺功能的影响
    2.7 经皮椎体强化术(PVP与 PKP)对肺功能的影响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诊断标准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剔除标准
    3.2 治疗方案
        3.2.1 入院后处理
        3.2.2 术前准备
        3.2.3 手术操作
        3.2.4 术后处理
        3.2.5 出院医嘱及随访
    3.3 指标评价及测量方法
        3.3.1 胸椎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
        3.3.2 VAS疼痛评分
        3.3.3 ODI生活质量评分
        3.3.4 肺功能指标检测
    3.4 统计学分析
        3.4.1 各项指标前后统计分析
        3.4.2 肺功能的相关性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患者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前后比较分析
        4.1.1 不同时间点的肺功能各指标前后对比
        4.1.2 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ODI评分前后对比
        4.1.3 不同时间点的胸椎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前后对比
    4.2 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4.2.1 VAS评分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4.2.2 ODI评分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4.2.3 胸椎后凸Cobb角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4.2.4 骨折椎体前缘高度的改善值与肺功能改善值的相关性分析
5 讨论
    5.1 老年胸椎骨折患者经PKP治疗后的疗效分析
        5.1.1 患者术后疼痛、生活质量及脊柱解剖结构的变化与分析
        5.1.2 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变化与分析
    5.2 肺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7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研究对象资料表
附件2: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附件3:Ose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2)骨水泥分布对双侧PVP治疗OVCF后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经横突上嵴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治疗胸椎骨折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操作指标比较
    2.2 两组椎体前后缘高度与Cobb角比较
    2.3 两组椎弓根穿透率比较
3 讨论

(4)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如何影响经皮椎体成形后的早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对象
    1.4 材料
    1.5 手术方法
    1.6 主要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试验流程图
    2.3 骨水泥分离组与骨水泥融合组基线资料及一般手术情况比较
    2.4 骨水泥分离组与骨水泥融合组疗效评估
        2.4.1 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2.4.2 伤椎前缘、中线相对高度恢复情况和局部后凸Cobb角矫正情况
    2.5 同一骨水泥弥散分布类型下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比较
        2.5.1 基线资料及一般手术情况比较
        2.5.2 疗效评估
    2.6 材料宿主生物相容性试验中未发生与骨水泥相关的不良反应。
    2.7 典型病例
3 讨论Discussion

(5)单纯后路减压融合固定在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手术方法
        1.2.3 术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6)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对胸椎骨折患者骨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手术方法
        1.2.2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的比较
    2.2 2组神经功能和瘫痪平面下降数量的比较
    2.3 2组患者骨代谢指标和IL-10及s-IL-10R水平比较
3 讨论

(8)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防护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9)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 2 方法
        1. 2. 1 一般方法
        1. 2. 2 治疗方法
        1. 2. 3 随访方法
2. 结果
    2. 1 治疗前后脊髓损伤发生率
    2. 2 随访结果
3. 讨论

(10)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防护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THORACIC SPINE FRACTURES(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胸椎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D]. 向军伟.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8)
  • [2]骨水泥分布对双侧PVP治疗OVCF后疗效的影响[D]. 冯冠成. 广州医科大学, 2021
  • [3]经横突上嵴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治疗胸椎骨折疗效分析[J]. 徐春福. 中国实用医药, 2021(02)
  • [4]骨水泥弥散分布方式如何影响经皮椎体成形后的早期疗效[J]. 冯冠成,方剑明,吕浩然,张东升,韦家冬,俞兵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22)
  • [5]单纯后路减压融合固定在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 龚化阳. 基层医学论坛, 2019(10)
  • [6]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对胸椎骨折患者骨代谢的影响[J]. 周锋,钟传礼,朱世卿,周维.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22)
  • [7]单纯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治疗完全性胸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评价[J]. 周英杰,王许可,王少纯,郑怀亮,史相钦,柴旭斌,孟宪杰. 中华创伤杂志, 2017(10)
  • [8]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防护治疗[J]. 王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07)
  • [9]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J]. 于士昌.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03)
  • [10]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防护治疗[J]. 郑铁,杨波.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11)

标签:;  ;  ;  ;  ;  

胸椎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