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髓交锁髓内针治疗股胫骨干骨折体会

扩髓交锁髓内针治疗股胫骨干骨折体会

一、扩髓交锁髓内针治疗股胫骨干骨折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窦世鲁[1](2020)在《髓内针结合钢板或空心螺钉治疗胫骨中下段螺旋形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是下肢相对常见的骨折,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检查手段的不断进步,其合并后踝骨折这一特殊复合型骨折越来越被大家熟知。由于胫骨中下段骨性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软组织覆盖较少及血运较差等特点,骨折后很容易导致骨折部位的皮肤坏死及骨质的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发生。因此在治疗此类骨折的过程中,有效的保护骨折断端血运、减少对软组织及骨外膜的损害则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踝关节因与下肢运动有直接相关,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踝关节骨折类型中后踝的骨折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骨折类型,当后踝发生骨折后,踝关节的稳定性不再保持,关节内软骨也随之发生退行性病变,因此很容易造成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钢板及髓内针固定是目前医治胫骨中下段骨折比较常用的两种手术内固定方式,但结合后踝骨折的特殊类型的复合型骨折,不同的骨科医生有不同的治疗标准。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本科室收治的胫骨中下段螺旋形合并后踝骨折患者的治疗经过,探讨用交锁髓内针结合空心螺钉或钢板治疗此类复合型骨折的疗效以期在临床上给予一些治疗建议。资料与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创伤骨科所在治疗组收治的107例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的患者,其中同时合并后踝骨折的病历共3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为A、B两组,其中A组采用髓内针结合钢板治疗,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在2073周岁之间,平均为(38.26±13.22)周岁。B组采用单纯钢板治疗,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在2271周岁之间,平均为(39.21±14.22)周岁。主要采用Z-H分型,其中A组:Z-HⅡ型10例,Ⅲ型5例,Ⅳ型4例;B组:Z-H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4例。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抬高患肢并应用脱水药静点以促进消肿。术后对于卧床患者给予口服利伐沙班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常规给予消炎、消肿、隔日换药及必要的日常功能锻炼。详细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的病例资料,以及术后踝关节活动度,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踝关节进行功能评分,所有随访患者资料均采用SPSS 23.0(美国IBM公司)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完整的随访,平均18个月,经随访结果比较显示:两组均无伤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情况的发生,钢板组出现2例皮肤坏死,1例骨折延迟愈合,髓内针组出现两例膝关节痛;髓内针组在切口的长度、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较钢板组要短,钢板组在手术时间较髓内针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屈伸、内外翻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的研究可以得出,虽然钢板内固定术是传统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固定方式,其操作简单,术野暴露清晰,能够比髓内针提供更加准确的复位,但在操作过程中需将骨折断端充分暴露,对骨折部位的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大,很大程度的破坏了骨折部周围的血运,极大的增加了局部皮肤坏死、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的风险,而且对于依从性差或合并软组织损伤及缺损的患者适用性相对较差。与钢板组相比,髓内针结合空心螺钉或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合并后踝骨折,术后既保证了踝关节的功能及稳定性,又由于髓内针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点,且对骨折部位的骨膜及软组织损伤降到最小,降低了术后皮肤坏死及骨不连风险的发生,目前可以考虑作为治疗胫骨中下段合并后踝骨折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方式。

王雪兵[2](2017)在《股骨干B型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骨块大小和移位程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对伴有移位骨块的B型股骨干骨折病人运用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后,移位骨块的大小和移位距离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2010年5月到2015年5月使用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74例B型股骨干骨折病人,根据病人术后移位骨块的大小和移位距离不同分为4组:A组(移位骨块面积≤15cm2,移位距离≤10mm)60例,B组(移位骨块面积≤15cm2,移位距离10-20mm)27例,C组(移位骨块面积:15-30cm2,移位距离≤10mm)62例,D组(移位骨块面积:15-30cm2,移位距离10-20mm)25例,对4组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率、骨折愈合率及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正常愈合,通过复查或电话方式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6.50±4.25)个月。其中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80±0.55)个月、骨折延迟愈合率为6.67%、骨折愈合率为98.33%、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67%;B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10±0.53)个月、骨折延迟愈合率为25.93%、骨折愈合率为81.48%、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7.78%;C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50±0.62)个月、骨折延迟愈合率为19.35%、骨折愈合率为87.10%、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3.87%;D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50±0.61)个月、骨折延迟愈合率为56.00%、骨折愈合率为56.00%、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48.00%。4组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率、骨折愈合率及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干B型骨折使用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后,移位骨块的存在会对骨折愈合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骨块的移位距离或面积的增加,骨折愈合情况也越差。当骨块移位距离大于10mm或面积大于15cm2时,尤其当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骨折愈合率明显减低,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此类病人时应该给与足够重视,警惕术后骨折不愈合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宋阳,王永安,张海军,达赖,汪志举[3](2016)在《胫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不同手术方法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胫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胫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针固定治疗组和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组,各27例。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交锁髓内针固定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3.2±1.1)个月,短于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组的(4.9±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组近期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3%,高于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组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锁定接骨板固定相比,应用交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胫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临床近期疗效优良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李中华[4](2013)在《交锁髓内针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针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驻马店骨科医院骨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交锁髓内针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50例患者均无畸形愈合、无感染、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骨不连等并发症,且未发现弯针和断钉现象;根据Jonher-wruh评分标准,优38例,良9例,中3例,无差例,优良率为94.0%。结论交锁髓内针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且具有损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吴锦华[5](2013)在《基层医院采用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交锁髓内针对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有关问题,谈谈个人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人用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患者22例,其中单节段骨折16例,复杂多节段骨折6例。总结该方法的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0.5个月,21例患者愈合,1例延迟愈合,优良率95.4%。结论:对于胫骨干骨折,特别对胫骨复杂多段骨折的治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现报告如下。

俞旭东,薛峰,陈兵乾[6](2013)在《MIPPO技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min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16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其中男105例,女58例;年龄18~72岁,平均39岁。75例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髓内钉组),88例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MIPPO组)。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交锁髓内针组愈合74例,愈合率98.7%,平均愈合时间为4.7个月(3~18个月),1例骨折不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受限2例,踝关节活动度受限1例,术后膝前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值3.8(0~5)分,无踝部疼痛,拔除髓内钉后膝前痛均明显好转。Johner-Wruh评分,优47例,良18例,中10例,优良率86.7%。MIPPO组愈合87例,愈合率98.8%,平均愈合时间为4.6个月(3~18个月),膝关节活动受限1例,踝关节活动受限3例,术后无膝前痛发生,踝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值3.7(0~5)分。取除钢板后踝关节疼痛明显好转。Johner-Wruh评分,优55例,良20例,中13例,优良率85.2%。X线片显示:两组均无明显患肢成角畸形(成角大于5°)及短缩畸形(短缩距离小于1cm)。统计学显示: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均可取得理想效果,术后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钟志勇,石磊,梅亮[7](2013)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针固定术38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胫骨骨折是常见的长管状骨折之一,约占10%,绝大多数为胫腓骨双骨折[1]。胫骨骨折的治疗可分为闭合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架固定及开放复位内固定三类[2]。开放复位内固定目前有螺丝钉内固定、钢板螺丝钉固定、髓内钉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针固定术。我院胫骨骨折选择交锁髓内针固定术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罗刚[8](2012)在《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骨折愈合是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中永恒的话题。据报道,骨折患者出现术后骨不连或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率为5%-10%。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参与这一过程的组织生物学的复杂性,更是左右这个修复过程的影响因素众多,并且这些影响因素间存在的内部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骨折愈合过程。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多数学者共同认为,应力的参与是影响骨折愈合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利的应力加载会积极促进骨折愈合过程,反之,则可能引起骨不连或者骨折延迟愈合,甚至造成新的骨损伤。实验研究表明,在骨折断端间施加平行于长轴的轴向压应力和断端间的轴向微动有利于骨折愈合。然而,如何在骨愈合过程中实现在体骨折模型的轴向压应力和微动,以及如何将两个有利因素进行优化组合,甚至加载后会对骨折组织愈合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当前临床骨科应用基础研究的焦点。为此,本课题组根据多年创伤骨科治疗经验,在克服传统交锁髓内针长期静态固定缺点的基础上,设计研制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可实现骨折断端间动态加压和轴向微动的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通过有限元法分析其生物力学特性,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动物研究,以期了解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从而浅析动态轴向压应力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可能影响机制。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证明传统交锁髓内针术后出现骨折断端间的分离是造成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证实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具有缩小骨折间隙和实现骨折断端间轴向压应力的功能。与传统交锁髓内针比较,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功效。并由此初步探析动态轴向压应力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和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长骨骨折提供力学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收集本单位自2005年8月至2008年5月期间,因“交锁髓内针治疗骨折出现术后骨不连”的患者17例,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出现术后骨不连并发症的可能原因。根据上述原因,结合本单位多年治疗骨折创伤的经验,设计研发可实现骨折断端间自动加压和微动的交锁髓内针,并进行有限元分析,证实其具有在骨折断端实现轴向微动压应力和缩小骨折间隙的功能。最后,将这款加压交锁髓内针运用于临床动物实验研究,通过设置加压组和传统对照组对比,观察和检测5个不同骨折愈合过程时相点,骨折部位骨痂的组织学和成骨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进一步证实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通过提高成骨细胞相关因子的释放,促进骨折愈合过程。典型的图片用来表示定性结果,应用SPSS15.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以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传统交锁髓内针治疗长骨骨折出现术后骨不连或骨折延迟愈合并发症病例,提示其骨折端有应力吸收、硬化和分离现象,可能导致局部骨组织的接触面积减少,阻碍微循环的建立等问题,通过更换内固定器械减小骨折间隙距离,同时辅以局部添加成骨诱导因子改善上述不利条件,能够获得满意的骨愈合。2、课题组自行设计和研发的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经过有限元建模和分析,证实能够有效缩短骨折断端的间隙距离,并且通过近端锁钉将加压弹簧产生的轴向压应力传导到骨折端,在局部形成应力集中,并且能够减少主钉和远端锁钉的应力过分集中,同时在骨折断端间实现轴向微动,而传统交锁髓内针不具备这样的力学特性。3、组织学对比观察,证实由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所产生的轴向压应力最早在术后14d出现了软骨内化骨,并且加压组早期和中期的骨痂数量多、中期和后期的骨痂质量好,成熟程度高,骨小梁排列较为规则,哈佛氏系统结构也比较完整。4、成骨细胞标志外基质I型胶原和骨钙素表达检测,证实两者的mRNA和蛋白的分泌、表达均在骨折术后上升,并且分别于术后14、30d时相点达到其峰值,加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传统交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出现术后因应力遮挡出现骨质吸收,造成断端分离,导致骨折局部的接触面积减少可能是造成骨不连或骨折延迟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2、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能够有效缩短骨折两端的间隙,并且在骨折端形成轴向压应力,对生理载荷应力进行重新分配,同时在骨折断端间实现轴向微动。3、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能够明显促进骨折间隙内软骨痂基质的钙化、软骨内成骨及编制骨的改建过程,促进成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分泌和软骨内成骨,有效加速骨折愈合过程,提高骨愈合率。4、说明施加于骨折断端的轴向压应力和微动能够在骨折局部产生应力加载、应力形变和轴向微动应力传导的生物力学环境,趋化和促进成骨效应相关细胞参与骨折修复过程。

李健[9](2011)在《胫骨粉碎型骨折骨折块重建及腓骨固定对交锁髓内钉支持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析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中对于胫骨粉碎性骨折块的固定及腓骨固定对交锁髓内钉的协同与辅助支持作用。方法:根据骨骼结构、生物力学和材料结构力学特点,对于复杂性胫腓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后,分别采用拉力螺钉、钢丝等对骨折断端加压、粉碎骨折块固定及腓骨钢板固定等方法治疗36例病人,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参照Johne-Wruhs评定标准评判胫腓骨愈合优良率,HSS评分系统评定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36例病人骨折愈合返院取出内固定物,参照Johner-Wruhs评定标准:优良率91.7%。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判标准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两组在术后疼痛、肌肉力量、功能、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畸形及稳定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复杂性胫腓骨折中,采用拉力螺钉骨折断端加压、固定粉碎骨折块及腓骨钢板固定等协同辅助固定后,均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王剑伟[10](2010)在《胫骨用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干骨折102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胫骨用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02例胫骨干骨折采用胫骨用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干骨折,术后3~4个月常规取出远端锁钉,由骨折静力固定转变成动力固定。结果 102例胫骨干骨折,101例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周。1例发生骨不连,经骨折端开槽,自体松质骨植骨后愈合。结论胫骨用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手术创伤小,保护了骨折端的局部血液循环,骨折愈合率明显提高。

二、扩髓交锁髓内针治疗股胫骨干骨折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扩髓交锁髓内针治疗股胫骨干骨折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髓内针结合钢板或空心螺钉治疗胫骨中下段螺旋形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胫骨中下段螺旋形合并后踝骨折研究进展
    2.1 骨折分型
    2.2 骨折特点
    2.3 辅助检查
    2.4 漏诊原因
    2.5 治疗方法
        2.5.1 非手术治疗
        2.5.2 手术治疗
    2.6 小结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病例资料与分组
    3.2 病例筛选准则
        3.2.1 病例纳入准则
        3.2.2 病例排除准则
    3.3 手术治疗
        3.3.1 术前准备
        3.3.2 麻醉方式
        3.3.3 手术细节
        3.3.4 手术操作方法
        3.3.5 术后处理
    3.4 出院指导及随访方法
    3.5 临床评价指标
    3.6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围手术期一般参数
        4.1.1 手术时间
        4.1.2 手术切口长度
        4.1.3 术中出血量
        4.1.4 术后引流量
    4.2 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及评分比较
    4.3 两组并发症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典型病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股骨干B型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骨块大小和移位程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背景
        1.1.2 病例来源
        1.1.3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1.1.4 统计学方法
        1.1.5 分组情况
        1.1.6 手术治疗
        1.1.7 观察指标
        1.1.8 评价标准
        1.1.9 数据收集方法
    1.2 结果
    1.3 典型病例
    1.4 讨论
        1.4.1 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优点及不足
        1.4.2 影响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因素
        1.4.3 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
        1.4.4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并发症及防治
        1.4.5 股骨干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1.5 小结
    1.6 本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股骨干骨折的研究进展
    2.1 股骨干的解剖与生物力学
    2.2 股骨干骨折的分型
    2.3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
        2.3.1 髓内钉切开、闭合及有限切开三种术式的比较
        2.3.2 髓内钉顺行和逆行两种术式的比较
    2.4 髓内钉内固定的难点和防治
    2.5 髓内钉内固定存在的争议问题
        2.5.1 扩髓与非扩髓
        2.5.2 动态固定与静态固定
    2.6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分类及治疗
    2.7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股骨干骨折疗效评定标准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胫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不同手术方法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交锁髓内针固定
        1.2.2 锁定接骨板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近期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骨不连的原因
    3.2 胫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手术治疗方法
        3.2.1 交锁髓内针固定
        3.2.2 锁定接骨板固定

(4)交锁髓内针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疗效判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5)基层医院采用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准备: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体会
    3.1 费用低, 易被农村患者接受:
    3.2 技术操作简单, 易掌握:
    3.3 适应证的选择:
    3.4 闭合复位还是切开复位:
    3.5 腓骨固定与否:

(6)MIPPO技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交锁髓内钉组
        1.2.2 MIPPO技术组
    1.3 术后处理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一、骨折愈合过程
    二、应力载荷与骨生长的关系
    三、成骨细胞的特性
    四、轴向压应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第二章 临床病例研究
    2.1 引言
    2.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的设计思路
    3.3 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的研制
    3.4 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的有限元分析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结果
        3.4.3 讨论
第四章 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的动物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对象
    4.3 标本试剂和主要仪器
    4.4 材料和方法
    4.5 结果
    4.6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取得成果
致谢

(9)胫骨粉碎型骨折骨折块重建及腓骨固定对交锁髓内钉支持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胫骨用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干骨折10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手术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胫骨交锁髓内针手术的适应证
    4.2 交锁髓内钉固定的优点
    4.3 关于进钉部位的选择
    4.4 扩髓与不扩髓
    4.5 复位及进针困难的问题
    4.6 静力和动力固定相结合的原则
    4.7 术后功能锻炼和负重的时机

四、扩髓交锁髓内针治疗股胫骨干骨折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髓内针结合钢板或空心螺钉治疗胫骨中下段螺旋形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D]. 窦世鲁. 吉林大学, 2020(08)
  • [2]股骨干B型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骨块大小和移位程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D]. 王雪兵.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3]胫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不同手术方法对比分析[J]. 宋阳,王永安,张海军,达赖,汪志举. 中国实用医药, 2016(34)
  • [4]交锁髓内针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 李中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13(11)
  • [5]基层医院采用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体会[J]. 吴锦华. 内蒙古中医药, 2013(24)
  • [6]MIPPO技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疗效比较[J]. 俞旭东,薛峰,陈兵乾. 实用骨科杂志, 2013(06)
  • [7]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针固定术38例疗效观察[J]. 钟志勇,石磊,梅亮.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01)
  • [8]新型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D]. 罗刚. 第三军医大学, 2012(06)
  • [9]胫骨粉碎型骨折骨折块重建及腓骨固定对交锁髓内钉支持作用的研究[D]. 李健. 遵义医学院, 2011(06)
  • [10]胫骨用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干骨折102例[J]. 王剑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20)

标签:;  ;  ;  ;  

扩髓交锁髓内针治疗股胫骨干骨折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