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红藤汤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应用

中药红藤汤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应用

一、中药红藤汤灌肠在盆腔炎性包块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楚然[1](2020)在《高氏盆炎方五号方对实验性慢性盆腔炎大鼠抗炎抗粘连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实验一(药效学实验:观察模型大鼠行为学,血清中IL-2、FGF-2、PCT、hs-CRP水平,子宫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子宫组织中细胞因子FGF-2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与实验二(镇痛实验:观察中药干预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情况的镇痛作用)综合评价高氏盆炎方五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及疼痛小鼠的干预作用、疗效及量效相关关系,并分析该方药的抗炎抗粘连及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一12周龄SD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少腹逐瘀颗粒组、高氏盆炎方五号方高、中、低剂量组、人胎盘组织液组,每组10只。空白组自由食水,其他组采取苯酚凝胶加机械损伤法建立CPID模型。10天模型建立成功后7组均连续给药治疗20天。观察SD大鼠的行为学改变,20天处死后观察盆腔情况和光镜下子宫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中IL-2、FGF-2、PCT、hs-CRP水平,检测子宫组织中细胞因子FGF-2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二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氏盆炎方五号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少腹逐瘀颗粒组,人胎盘组织液组,每组10只,均给药7天,每天1次。末次给药1h后将0.6%醋酸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2ml,诱导小鼠扭体反应并观察扭体次数。使用SPSS 25.0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大鼠行为学改变:生理盐水组:造模成功后出现精神状态不佳,体重较前下降,进食量较前明显减少,阴道分泌物较前增多。空白组大鼠:精神状态佳,各方面生理功能均正常。各个给药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大鼠精神状态均逐渐好转,进食量较前增多,体重呈缓慢增长趋势,阴道分泌物减少。高氏盆炎方五号方高、中剂量组大鼠较其他给药组有更明显的改善。2肉眼观察大鼠子宫组织形态:生理盐水组:左侧(患侧)子宫形态明显肿大,可见宫腔内有大量积液或积脓,与周围组织粘连;空白组、高氏盆炎方五号方高、中剂量组与人胎盘组织液组类似:子宫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周围组织无粘连;高氏盆炎方五号方低剂量组与少腹逐瘀颗粒组:左侧(患侧)子宫形态增粗肿胀情况轻于生理盐水组,部分可见宫腔粘连闭塞或少量积液,与周围组织轻微粘连。3光镜下观察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空白组:子宫各层界限清楚,未见炎性细胞浸润。高氏盆炎方五号方高、中剂量组与人胎盘组织液组类似于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宫腔扩张之处子宫壁变薄,增生明显之处子宫腔壁增厚,成纤维细胞增生,全层皆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高氏盆炎方五号方低剂量与少腹逐瘀颗粒组:宫腔扩张程度轻于生理盐水组,上皮细胞形态可见增生样变,较多炎性细胞浸润。4大鼠子宫肿胀度:高氏盆炎方五号方三个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改善显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氏盆炎方五号方高、中剂量组与少腹逐瘀颗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2、FGF-2、PCT、hs-CRP水平:高氏盆炎方五号方三个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IL-2水平升高,FGF-2、PCT、hs-CR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少腹逐瘀颗粒组相比,高氏盆炎方五号方高、中剂量组IL-2水平升高,FGF-2、PCT、hs-CRP水平降低(P<0.05)。6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中FGF-2蛋白表达:高氏盆炎方五号方三个剂量组FGF-2的蛋白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均明显降低(P<0.05),高氏盆炎方五号方高、中剂量组与少腹逐瘀颗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RT-PCR法检测大鼠子宫中FGF-2基因表达: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高氏盆炎方五号方三个给药组FGF-2基因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与少腹逐瘀颗粒组比较,高氏盆炎方五号方高、中剂量组FGF-2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8镇痛实验结果:同模型组相比,高氏盆炎方五号方剂量三个组均能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疼痛抑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氏盆炎方五号方高、中剂量组与少腹逐瘀颗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氏盆炎方五号方具有抗炎抗粘连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大鼠慢性盆腔炎。1可以改善炎症状态,抑制炎性渗出,促进炎症吸收,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CT、hsCRP水平有关;2增强机体抗炎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IL-2水平有关;3减少盆腔粘连,防止子宫纤维化,其抗粘连机制可能与下调FGF-2水平有关;4具有镇痛作用,并且疗效与药物剂量有相关性。图4幅;表10个;参98篇。

陈山[2](2020)在《温针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0例符合气滞血瘀型SPID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试验组予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变化,并随访停药后一个月的临床症状。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组综合疗效优于中药保留灌肠组。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局部体征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组中医疗效及局部体征疗效优中药保留灌肠组。盆腔积液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组内盆腔积液例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盆腔积液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停药后1个月两组组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停药后两组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优于中药保留灌肠组。4.盆腔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后、停药后1个月两组组内盆腔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停药后1月两组组间盆腔疼痛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组能更有效减轻患者盆腔疼痛。5.局部体征评分比较:治疗后、停药后1个月两组组内局部体征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停药后两组组间局部体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检测:治疗过程中,本课题研究中患者均未出头晕、头痛、局部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未出现晕针、断针、血肿、药物过敏、烫伤等不良事件。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比单一的中药保留灌肠更能改善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且使用安全。

刘佳[3](2020)在《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湿瘀互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内炎方口服联合妇科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湿瘀互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在改善小腹腰骶疼痛、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血清C反应蛋白方面的影响,希望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选择。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19年9月期间就诊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妇科的患者,纳入60例符合观察条件的湿瘀互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每月经净后第3天予内炎方口服治疗,10天为一疗程,连服3个月经周期;每月经净后第3天予妇科灌肠液直肠保留给药,10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30例:每月经净后第3天予康妇炎胶囊口服治疗,10天为一疗程,连服3个月经周期。结果:1.两组在年龄、病程、小腹腰骶疼痛、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血清C反应蛋白方面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中药口服联合妇科灌肠液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康妇炎胶囊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经检验分析,两组间疗效有显着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后在小腹腰骶疼痛、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血清C反应蛋白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小腹腰骶疼痛、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口服联合妇科灌肠液治疗湿瘀互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在改善小腹腰骶疼痛、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方面疗效均优于康妇炎胶囊组。结论:1.对湿瘀互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者应用内炎方联合妇科灌肠液治疗,未发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能有效改善患者小腹腰骶疼痛、局部体征、临床证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值,从而减少盆腔炎性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内炎方口服联合妇科灌肠液保留灌肠观察组在改善小腹腰骶疼痛、中医证候积分和局部体征方面优于康妇炎胶囊组。在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方面与康复炎胶囊组效果相当。3.中药联合妇科灌肠液在治疗湿瘀互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汤剂可以随证加减,加之直肠保留给药,使药物直达盆腔深处病灶,本课题采用多靶点治疗,故临床效果更佳。

王凡[4](2019)在《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为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本病提供更确切的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截止到2019年1月的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等数据库,以及未被数据库收录的杂志的增刊,会议文献等。检索出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的相关研究,按照文献筛选流程和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制定表格提取纳入研究的数据,参照Cochrane手册的评价标准运用Review Manager5.3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最后运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研究,仅1篇研究为低风险偏倚研究,其余21篇均为中度风险偏倚研究。Meta分析的结果:①总有效率: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效果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合并后的RR值为1.17,95%CI为[1.13,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gg’s检验:P>0.05,提示无发表偏倚。抗生素亚组分型:红藤汤灌肠加用β类酰胺类抗生素联合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红藤汤灌肠加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红藤汤灌肠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红藤汤灌肠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的单用抗生素治疗,合并后的RR值均大于1,且95%CI均未跨越无效线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藤汤灌肠加用林可酰胺类抗生素联合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显示95%CI跨越无效线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亚组分型:疗程≤14天时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合并RR值为1.15,95%CI为[1.08,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14天时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合并RR值为1.16,95%CI为[1.1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痊愈率: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治疗,合并后的RR值为1.53,95%CI为[1.4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ger’s检验:P>0.05,提示无发表偏倚。③盆腔炎性包块直径: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小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合并MD值为-1.41,95%CI为[-1.70,-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盆腔积液: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盆腔积液少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盆腔积液,合并SMD值为-2.11,95%CI为[-2.97,-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VAS疼痛评分: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疼痛评分低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疼痛评分,合并MD值为-1.55,95%CI为[-1.8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复发率: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复发率低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复发率,合并RR值为0.20,95%CI为[0.1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不良反应率:红藤汤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不良反应率,合并RR值为0.45,95%CI为[0.28,0.7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RR值及95%CI值变化不大,逐个剔除研究进行总有效率的敏感性分析,RR值及95%CI值变化不大,异质性改变不大,说明其结果较为稳健。结论:对于CPID患者,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痊愈率,缩小盆腔炎性包块,减少盆腔积液,降低疼痛评分,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张慧俊[5](2019)在《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是以“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为原则,本研究通过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文献资料的循证评价分析,遴选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为指南初稿的制定提供循证医学依据,以期指导临床合理、规范使用中医药治疗PID,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降低抗生素耐药的发生率,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高临床疗效。方法1.临床问题的遴选、构建及结构化处理研究小组根据中医药治疗PID的临床疗效、存在问题等现状等进行问题收集,将收集到的临床问题整理、归纳后形成调查问卷,使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对妇科专家进行调查,对研究结果进行处理,最后形成关键临床问题清单,提交共识小组,经过讨论,最后形成PICO即P(patient or problem),I(intervention),C(comparision),O(outcom)形式的结构化问题。2.检索及筛选文献根据PICO形式的结构化问题制定文献检索策略,由2个研究小组(每组2人)通过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期间由第三名研究员负责核对和介入异议的商讨。3.文献风险偏倚的评估选择合适的风险偏倚工具对相应研究类型的文献予以评估。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AMSTAR量表,非随机临床试验采用MINORS条目,观察性临床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采用NOS量表,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4.文献证据的分析提取分析纳入研究的资料,干预措施和结果指标一致的RCT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iew Manager 5.3对其进行Meta分析(Meta-analysis,荟萃分析)。同时,对纳入研究≥9项的进行发表偏倚评估。5.证据质量的评级使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和评价标准(Grades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对研究结局的证据体进行评级。结果1.临床问题的遴选、构建及结构化处理在全国范围的中西医妇科专家中,选择60名进行调查,发出问卷60份,回收60份,剔除重复提交2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整合后确定入选的有10个临床问题,经专家小组讨论生成PICO形式的结构化问题。2.纳入文献结果通过检索得到文献数量为7907篇,对其查重以后获得文献为7234篇,阅读标题和摘要后排除了6097篇,获取并阅读全文的文献1137篇,根据纳入和排出标准,最终纳入研究文献56篇。3.文献偏倚风险评估结果最终纳入研究56篇,包括19种药物(10种中成药和9种中医方剂),根据文献的研究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文献评估工具,结果为:(1)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有2篇,AMSTAR量表评分均为9分;(2)纳入RCTs 43篇,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结果:高度偏倚风险(high risk of bias)4篇,低度偏倚风险(low risk of bias)0篇,偏倚风险不确定(unclear risk of bias)39篇;(3)纳入5篇非随机临床试验,MINORS条目评分均≥18分;(4)纳入6篇观察性研究,NOS量表均为5星以上的文献。4.综合分析证据对5种中成药(金刚藤制剂、妇炎康复胶囊、妇炎舒胶囊、花红制剂和康妇炎胶囊)的数据进行了Meta分析,纳入并分析了已发表的妇科千金片(胶囊)系统评价,结果提示:6种中成药联合抗生素治疗PID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用抗生素,6种中成药的Meta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红花制剂、康妇炎胶囊和妇科千金片(胶囊)等3种药物的漏斗图分布轻微不对称,表示有轻度发表偏倚。5.GRADE评级结果采用GRADEpro软件对纳入的证据体进行质量评级,结果如下:(1)无高等质量证据;(2)中等质量证据有3种中医药治疗方法:金刚藤制剂、妇科千金片(胶囊)和妇炎康复胶囊;(3)低等质量证据有8种中医药治疗方法:妇乐颗粒、花红制剂、康妇炎胶囊、妇炎舒胶囊、妇炎消胶囊、康妇消炎栓、红藤汤和五味消毒饮。(4)极低等质量证据有8种中医药治疗方法:银甲汤、银翘红酱解毒汤、双柏散、四黄散、二妙散、仙方活命饮、柴枳败酱汤和妇康口服液。结论本研究通过将临床问题转化成研究问题以及文献的检索、筛选、偏倚风险评估、证据分析、GRADE证据评级等循证文献研究方法证实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PID的临床疗效较单用抗生素组的疗效好,且安全性高。本研究为制定指南初稿提供了循证医学研究依据。

郭星瑶,刘卉,冯智敏,湛洁[6](2019)在《大血藤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大血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炎免疫活性等作用,诸多医家亦将其广泛应用于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中。通过分析总结中医文献及现代药理研究资料,简要阐述大血藤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中的应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何美秀[7](2018)在《盆腔炎性疾病六经辨证分型规律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次研究运用六经辨证体系,通过研究盆腔炎性疾病的六经证型分布情况,研究该病六经辨证分型规律,以期探索把六经辨证运用于盆腔炎性疾病的辨证规律,拟为临床治疗妇科炎症性疾病探索出一种新的辨证治疗思路,以使传统中医经典发扬光大。面对复杂的盆腔炎性疾病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使临床医师迅速准确判断疾病的病性与病位,准确把握病机,以提高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次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四川省中医院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共计400例,其中急性盆腔炎153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247例。记录其年龄、孕次、病程、宫腔操作史等信息,归纳其证型分布规律,所得结果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急性盆腔炎研究结果(1)本次研究收集2013年至2018年符合急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53例,其中少阳证124例,占总病例的81.05%;太阳少阳合病证9例,占总病例的5.88%;太阴证8例,占总病例的5.23%;太阴厥阴合病证5例,占总病例的3.26%;少阴证3例,占总病例的1.96%;少阳阳明合病证2例,占总病例的1.31%;太阴少阴合病证2例,占总病例的1.31%。(2)根据证型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可知,急性盆腔炎以三阳证为主,出现频率为88.24%,其中太阳证、阳明证以太阳少阳合病证、少阳阳明合病证的形式出现,故少阳证出现频率亦为88.24%;三阴证少见,其出现频率较低,仅为11.76%。(3)急性盆腔炎症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按照K-均值聚类,认为聚为5类时较为合理,其主要症状为:下腹疼痛、口苦、口干、恶心呕吐、不欲饮食、经血质稠、经行伴腰酸、经行伴乳胀、胸协苦满、头晕、腰骶胀痛或酸痛。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研究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集2013年至2018年符合诊断标准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共247例,其中厥阴证99例,占总病例的40.08%,太阴证38例,占总病例的15.38%;太阴少阴合病证37例,占总病例的14.98%;少阴证35例,占总病例的14.17%;太阴厥阴合病证32例,占总病例的12.96%;三阴合病证5例,占总病例的2.02%;少阴厥阴合病证1例,占总病例的0.41%。(2)根据证型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可知,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未见三阳证,仅见三阴证。三阴证中以厥阴证最多见,出现频率为55.47%;太阴证次之,出现频率为45.34%;少阴证更次之,出现频率为31.58%。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出现合病证,以太阴少阴合病证、太阴厥阴合病证多见,太阴少阴合病证出现频率为17.00%,太阴厥阴合病证出现频率为14.98%;极少出现少阴厥阴合并症及三阴合病证。(3)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症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按照K-均值聚类,认为聚为3类较为合理,其主要症状为:下腹疼痛、形寒肢冷、不欲饮食、口干、烦躁易怒、痛经、腰骶酸痛或胀痛、失眠、白带颜色异常、神疲乏力、口渴、经血质稠、经血暗红、经行伴乳胀、白带量多、经行腹痛加重、心中懊恼、白带气臭、脘腹痞满、尿频夜尿。结论1.急性盆腔炎结论(1)四川省中医院2013年至2018年的153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六经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少阳证、太阳少阳合病证、太阴证、太阴厥阴合病证、少阴证、少阳阳明合病证、太阴少阴合病证。急性盆腔炎以少阳证为主,出现频率为88.24%。(2)急性盆腔炎主要症状为:下腹疼痛、口苦、口干、恶心呕吐、不欲饮食、经血质稠、经行伴腰酸、经行伴乳胀、胸协苦满、头晕、腰骶胀痛或酸痛。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结论(1)四川省中医院2013年至2018年的247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六经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厥阴证、太阴证、太阴少阴合病证、少阴证、太阴厥阴合病证、三阴合病证、少阴厥阴合病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厥阴证最多见,出现频率为55.47%;太阴证次之,出现频率为45.34%;少阴证更次之,出现频率为31.58%;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出现合病证,以太阴少阴合病证、太阴厥阴合病证多见,极少出现少阴厥阴合并症及三阴合病证。(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主要症状为:下腹疼痛、形寒肢冷、不欲饮食、口干、烦躁易怒、痛经、腰骶酸痛或胀痛、失眠、白带颜色异常、神疲乏力、口渴、经血质稠、经血暗红、经行伴乳胀、白带量多、经行腹痛加重、心中懊恼、白带气臭、脘腹痞满、尿频夜尿。

苏晓云[8](2017)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对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单双号法将我院妇科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检查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均小于常规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与常规组患者的86.95%和15.22%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

杨晓丽[9](2016)在《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红藤汤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最深径的B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最深径的B超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应用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疗效显着,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最深径改善情况良好,值得将其广泛的应用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高俊华[10](2016)在《盆炎通络方协同宫血宁胶囊治疗CPID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运用临床对照观察,探究导师金凤丽教授在继承全国名中医易修珍教授经验方“盆炎通络方”的基础上协同宫血宁胶囊治疗肝郁脾虚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CPID)的临床疗效,为治疗CPID探寻新的、更加有效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PID(肝郁脾虚湿热瘀结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30例为观察组,非经期予盆炎通络方加减,经期口服云南白药集团生产的宫血宁胶囊;20例为对照组,予非经期口服康妇炎胶囊。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三个疗程。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痛、带下、情志、小便等)、局部体征、盆腔积液及血常规、血流变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总结归纳,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临床收集的数据通过秩和检验、卡方及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疗效为86.7%和6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0<0.05)。各项指标相比,患者在盆腔积液、全血粘度、中医症状(下腹胀痛、腰骶部酸痛、带下量、便溏、乏力、情志)、局部体征(子宫活动度、附件区增粗压痛)指标改善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36、0.008、0.038、0.034、0.031、0.039、0.040、0.006、0.041、0.039均<0.05),其中对于全血粘度、情志改善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WBC、NEUT%、ESR、中医症状(纳呆、月经量、小便)、局部体征(子宫片状增厚、附件包块)组间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673、0.803、0.266、0.533、0.422、0.476、0.762、0.646>0.05)。观察组全血粘度、盆腔积液、下腹胀痛、带下量、便溏、乏力、情志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0.005、0.009、0.000、0.003、0.002、0.004<0.01),中医症状(腰骶部酸痛、腹痛加重、纳呆、小便)、局部体征(子宫活动度、附件区增粗压痛)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43、0.046、0.030、0.014、0.023、0.015<0.05),而血常规(WBC、NEUT%)、ESR、中医症状(月经量)、局部体征(子宫片状增厚、附件包块)治疗前后变化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73、0.536、0.350、0.312、0.231、0.152),对照组中盆腔积液、中医症状(下腹胀痛、带下量、小便)、局部体征(子宫活动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19、0.033、0.008、0.019、0.039),而WBC、NEUT%、ESR、中医症状(腰骶部酸痛、腹痛加重、纳呆、月经量、便溏、乏力、情志)、局部体征(附件区增粗、子宫片状增厚、附件包块)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970、0.290、0.204、0.481、0.066、0.119、0.527、0.088、0.110、0.067、0.059、0.142、0.09均>0.05)。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在改善肝郁脾虚湿热瘀结型CPID患者中医症状及改善血流变及局部体征等方面均有肯定的疗效,汤药与中成药组协调用药,不仅能明显减轻下腹部胀痛、腰骶部酸痛以及减少盆腔积液,降低全血粘度,还能有效地改善其它伴随症状,同时能消除或者减轻子宫、附件区异常体征。

二、中药红藤汤灌肠在盆腔炎性包块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红藤汤灌肠在盆腔炎性包块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氏盆炎方五号方对实验性慢性盆腔炎大鼠抗炎抗粘连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高氏盆炎方五号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效学和疗效机制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条件
        1.1.3 实验主要药品
        1.1.4 实验主要器材
        1.1.5 实验主要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造模及分组
        1.2.2 给药及干预方法
        1.2.3 取材方法
        1.3 实验一技术路线图(大鼠药效学实验)
        1.4 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
        1.5 检测指标及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1.7 实验结果
        1.7.1 大鼠行为学变化
        1.7.2 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
        1.7.3 大鼠子宫肿胀度
        1.7.4 ELASA法检测大鼠子宫中IL-2、FGF-2、PCT、hs-CRP的水平
        1.7.5 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中FGF-2蛋白的表达水平
        1.7.6 RT-PCR法检测大鼠子宫中FGF-2 基因表达
    实验二 高氏盆炎方五号方镇痛实验研究
        1.8 实验材料
        1.8.1 实验动物
        1.8.2 实验条件
        1.8.3 实验药物
        1.9 实验方法
        1.10 实验二技术路线图(小鼠镇痛实验)
        1.11 统计学方法
        1.12 实验结果
    讨论
        1.13 中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1.14 西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1.15 高氏盆炎方五号方的立法及组方原则
        1.16 慢性盆腔炎实验动物及造模方法的确定
        1.16.1 实验动物的确定
        1.16.2 造模方法的确定
        1.17 阳性对照药的选用
        1.17.1 少腹逐瘀颗粒
        1.17.2 人胎盘组织液
        1.18 大鼠行为学在慢性盆腔炎药效学实验中的变化
        1.19 大鼠子宫组织在慢性盆腔炎药效学实验中的变化
        1.19.1 肉眼观察子宫组织及子宫肿胀度
        1.19.2 光镜学观察子宫组织及病理评分
        1.20 细胞因子在慢性盆腔炎药效学实验中的变化
        1.20.1 PCT、hs-CRP在慢性盆腔炎药效学实验中的变化
        1.20.2 IL-2在慢性盆腔炎药效学实验中的变化
        1.20.3 FGF-2在慢性盆腔炎药效学实验中的变化
        1.21 高氏盆炎方五号方对昆明小鼠的镇痛效果
        1.22 小结
本研究创新点和研究特色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中西医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进展
    2.1 研究背景
    2.2 诊断标准
        2.2.1 中医学诊断标准
        2.2.2 西医学诊断标准
    2.3 中医学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认识和诊疗概况
        2.3.1 病因病机
        2.3.2 中医诊疗概况
    2.4 西医学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认识和诊疗概况
        2.4.1 高危因素
        2.4.2 西医诊疗概况
    2.5 中西医综合治疗
    2.6 临床治疗难点
    2.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温针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受试者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及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方法
        3.4 疗效标准
        3.5 不良反应观察
    4 统计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病例来源
    2 数据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停药1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2.4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1.现代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2.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3.立题依据
        3.1 针刺疗法的作用原理
        3.2 艾灸疗法的作用原理
        3.3 温针灸治疗SPID的依据
        3.4 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原理
        3.5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SPID的依据
        3.6 中药组方原则
        3.7 温针灸选穴依据
        3.8 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SPID可能作用机理
    4.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分析
        4.1 综合疗效比较分析
        4.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分析
        4.3 局部体征疗效比较
        4.4 盆腔积液的作用比较
        4.5 中医证候、局部体征积分比较
        4.6 VAS评分比较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湿瘀互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2.1 诊断标准
        2.2 病例纳入标准
        2.3 病例排除标准
        2.4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方法
        3.2 观测指标
        3.3 疗效判定标准
        3.4 不良事件的观察
        3.5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情况比较
    2 临床数据结果及分析
        2.1 两组治疗前后小腹、腰骶疼痛评分的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局部体征的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CRP值的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的比较
        2.6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2.7 安全性评价的结果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
    2 西医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
    3 观察组的组方、遣药特点
        3.1 方义分析
        3.2 常用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4 研究结果的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筛选
    1.4 数据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1.7 敏感性分析
2、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结果及研究流程
    2.2 纳入研究的特征
    2.3 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的Meta分析结果
        2.4.1 有效率
        2.4.2 痊愈率
        2.4.3 盆腔炎性包块直径
        2.4.4 盆腔积液
        2.4.5 VAS疼痛评分
        2.4.6 复发率
        2.4.7 不良反应率
    2.5 敏感性分析
3、分析与讨论
    3.1 中药灌肠治疗CPID的作用机制
    3.2 纳入研究的分析
    3.3 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3.4 本研究的创新性
    3.5 本研究的局限性
    3.6 展望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临床问题的遴选、构建及结构化处理
    2.证据的收集与筛选
        2.1 对已有系统评价及指南进行检索并评价相关性
        2.2 根据PICO原则确定检索策略
        2.3 导出文献
        2.4 纳入和排除标准
        2.5 筛选文献
        2.6 制作文献筛选和纳入的流程图
    3.纳入文献的偏倚评价
        3.1 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3.2 偏倚风险评价条目
    4.提取文献数据
    5.提取数据的分析
        5.1 随机对照文献类数据的分析
        5.2 其他类型文献的数据分析
    6.证据质量评价
        6.1 GRADE证据评级标准
        6.2 使用GRADE进行质量评级
第二部分 结果
    1.临床问题调查结果
    2.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3.风险偏倚的评估结果
        3.1 系统评价的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3.2 非随机临床试验类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3.3 观察性研究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3.4 随机对照试验类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4.Meta分析结果
        4.1 金刚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4.2 妇炎康复胶囊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4.3 妇炎舒胶囊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4.4 花红制剂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4.5 康妇炎胶囊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4.6 妇科千金片(胶囊)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4.7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PID临床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4.8 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性盆腔炎性疾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5.证据评级结果
        5.1 使用GDT生成证据概要表和结果总结表
        5.2 形成证据评级登记表
        5.3 证据评级结果汇总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制定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PID临床指南的文献分析意义
        1.1 抗生素治疗PID的优势与不足
        1.2 中医药治疗PID的优势
        1.3 中西医治疗PID临床指南的现状
    2.文献研究对本指南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
        2.1 临床问题的遴选、构建及结构化处理
        2.2 文献质量的评价
        2.3 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
        2.4 GRADE证据质量评级
    3.研究结果分析
        3.1 纳入原始研究的分析
        3.2 药物的疗效评价
        3.3 文献更新情况
第四部分 结语
    1.结论
    2.主要工作与创新
        2.1 主要工作
        2.2 创新
    3.问题与展望
        3.1 问题
        3.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中医药及抗菌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问题清单
附录三 中文、英文数据库检索路径
附录四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大血藤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功效与主治
2 药物鉴别
3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4 临床应用
    4.1 用于盆腔炎性疾病
        4.1.1 治疗急性盆腔炎
        4.1.2 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4.2 治疗炎性继发性不孕
    4.3 治疗盆腔炎性包块
5 讨论

(7)盆腔炎性疾病六经辨证分型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
        1.3 急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
        1.4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时间与对象
        2.2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急性盆腔炎研究结果
        3.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结果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盆腔炎的历史源流
    2.胡希恕的六经观点
        2.1 人体解除疾病的方向
        2.2 疾病表、里、半表半里的病位
        2.3 疾病的阴阳属性
        2.4 病位与病性结合
        2.5 六经与八纲辨证
    3.导师的中医临床思想
        3.1 六经辨证适用于盆腔炎性疾病
        3.2 六经辨证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3.3 盆腔炎性疾病的六经辨证
        3.4 人迎气口脉法辅助掌握六经辨证
        3.5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病机
        3.6 盆腔炎性疾病的特点及六经辨证分型规律
        3.7 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
第三部分 讨论
    1.急性盆腔炎结果分析
        1.1 急性盆腔炎证型结果分析
        1.2 急性盆腔炎症状结果分析
    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结果分析
        2.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证型结果分析
        2.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症状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1.急性盆腔炎六经辨证分型规律结论
    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六经辨证分型规律结论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1.问题
    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盆腔炎性疾病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录 1:盆腔炎性疾病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

(8)慢性盆腔炎患者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
        1.2.2 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10)盆炎通络方协同宫血宁胶囊治疗CPID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一)病例来源
    (二)相关标准
        1.病例选择标准
        2.病例纳入标准
        3.病例排除标准
        4.剔除和脱落标准
        5.病情程度轻重分级标准
    (三)研究方法
        1.分组方法
        2.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4.观察记录方法
        5.疗效判定标准
        6.安全性评价标准
    (四)统计学处理原则
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
        1.1 年龄
        1.2 病程
        1.3 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
        1.4 病情分级分布
    2.疗效情况
        2.1 综合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其它各项比较
        2.2.1 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2.2.2 主要症状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2.2.3 次要症状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2.2.4 各症状积分比较
        2.2.5 局部体征总积分比较
        2.2.6 各局部体征积分比较
        2.2.7 血常规比较
        2.2.8 血流变比较
        2.2.9 盆腔积液比较
    3.不良反应
讨论
    (一)本研究治法立论依据
    (二)盆炎通络方协同宫血宁胶囊治疗方药分析
    (三)康妇炎胶囊组成及方义分析
    (四)临床结果分析
        1.临床疗效分析
        2.分期用药分析
        3.疏肝健脾通络化瘀法在治疗CPID中的重要性
        4.活血益肾改善全血粘度
    (五)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四、中药红藤汤灌肠在盆腔炎性包块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氏盆炎方五号方对实验性慢性盆腔炎大鼠抗炎抗粘连作用的研究[D]. 王楚然.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温针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D]. 陈山.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湿瘀互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 刘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Meta分析[D]. 王凡. 扬州大学, 2019(02)
  • [5]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的文献研究[D]. 张慧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大血藤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中的应用[J]. 郭星瑶,刘卉,冯智敏,湛洁. 亚太传统医药, 2019(02)
  • [7]盆腔炎性疾病六经辨证分型规律探讨[D]. 何美秀.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慢性盆腔炎患者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 苏晓云.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S2)
  • [9]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J]. 杨晓丽.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5)
  • [10]盆炎通络方协同宫血宁胶囊治疗CPID的临床研究[D]. 高俊华. 云南中医学院, 2016(08)

标签:;  ;  ;  ;  

中药红藤汤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