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利用气候治愈疾病

埃及利用气候治愈疾病

一、埃及利用气候治病(论文文献综述)

郑丽[1](2021)在《《东方杂志》“科学杂俎”栏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东方杂志》于清末1904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创刊,至1948年12月终刊,历时46年,是我国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老期刊。作为商务印书馆继《绣像小说》后创刊的第二种杂志,其经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重大历史时期,记录我国近代发展的历史轨迹,成为研究民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东方杂志》作为中国近代最悠久的综合性杂志,刊载内容丰富,其中所载社说、中外大事记等,详尽辑录当月中外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其中有关科学的刊载不仅对社会民众进行科学启蒙,更有利于促进国家科学发展。杂志在清末科学、实业等艰难发展时期,为社会科学的启蒙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此可知其科学传播的重要性。该杂志创刊之初对科学文章的刊登分散于杂志的各个栏目,并无固定专栏。直至1911年杜亚泉主编时期设立“科学杂俎”栏目,成为该杂志首次为科学设立的一个单独栏目,并以此为阵地进行传播。“科学杂俎”栏目在从设立到最终取消共历经11年,11年间有过数次断更、停更,直至1922年取消。作为科学知识传播的主要阵地,该栏目存在时期也成为杂志办刊期间发表科学文章最多最集中的时期。杂志本身及杂志主编对栏目的设立和变革都产生重要影响。此外,通过对该栏目的议题设置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当时《东方杂志》报社同仁的科学思想。“科学杂俎”栏目存在的十一年中经历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这些历史时刻与“科学杂俎”栏目的相互影响,势必会带来一些效应。“科学杂俎”栏目对科学的报道,尤其是西方科学的报道具有重要意义。对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对民众的科学启蒙改善了社会愚昧落后的局面,为今后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对“科学杂俎”栏目的研究一方面填补国内关于《东方杂志》科学及“科学杂俎”栏目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以史为镜,通过对该栏目的科学传播研究,反思当今社会的科学传播手段,以促进现代社会的科学传播。

黄莎莎[2](2021)在《希波克拉底医学思想探析》文中指出“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医学思想改变了当时乃至后世近千年的历史时期中医生治病救人的观念及方法,古希腊医学奠定了西方医学重视实验与临床医学的传统,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更是用他伟大的智慧创造了令后人景仰的成绩。希波克拉底医学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理性医学思想”和“医德思想”,本文以《希波克拉底文集》为研究资料,以希波克拉底医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考察了古希腊医学产生的背景,介绍了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生平。古希腊医学起源于人类对抗疾病和追求健康的本能,来自长期的生产生活经验积累,并在商贸交流中吸收了周边民族的先进医学知识,并对之后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后世关于希波克拉底生平的记载往往将史实与传说相混杂,但无论如何反映了古人追溯这位伟大医生的方式。第二章研究希波克拉底理性医学思想,理性医学思想深刻地受到了当时哲学思想的影响。毕达哥拉斯数目理论,阿尔克迈翁的同律论、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为希波克拉底医学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尽管有着相当的异质性,希波克拉底派的医生毫无例外都认为疾病来自自然因素,这种观念与当时大众心中普遍的疾病神圣论针锋相对,但这不意味着他们是无神论者,理性医学和医神崇拜的几乎在同时兴起并共存。第三章研究希波克拉底医德思想,古希腊医生从业的过度自由使得医生群体参差不齐,出现了许多在德性上不合格的医生,损害了城邦公民的利益,医生的形象也不断恶化,医患矛盾突出,因此制定一个行医的道德规范就显得十分重要。“帮助或至少不伤害”和“对患者一视同仁”成为希波克拉底医德思想的内涵。

韩鑫鹏[3](2020)在《19世纪中后期英国探险家非洲行记中的疾病与医疗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8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日益深化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非洲大陆,由此揭开了非洲内陆探险事业的序幕。然而好景不长,这一次内陆探险活动的风潮很快便沉寂下去。究其原因,疾病是横亘在探险活动面前的一大难题。这一时期探险家们难以克服热带疾病对自身及他人健康构成的威胁,非洲疾病的肆虐给探险者的活动带来一系列了致命的打击。直到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才重返非洲大陆,再度深入非洲开展探险活动。这有赖于西方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抗疟特效药奎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为探险者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在非洲的东部、中部地区,探险活动围绕着寻找尼罗河的源头展开,理查德·伯顿、约翰·斯皮克等人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戴维·利文斯顿、亨利·斯坦利二人则在南部非洲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勘察。尽管这些探险家对非洲的疾病问题有所准备,但在非洲旅行的各支探险队仍然会遭受各种疾病的侵袭。奎宁这一种药品的出现尚不足以彻底解决在非洲面临的健康问题。非洲疾病给这一时期的探险活动造成了深刻的影响,疾病的爆发、健康问题的出现都在阻碍着探险活动的整体进程,各种疾病的感染令各支探险队出现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给队员们的精神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在探险过程中,探险家在深入发现、了解非洲的同时也在时刻与疾病作斗争,并因此借助旅行行记、日记、书信的形式留下了诸多有关非洲疾病的记录。除了疟疾等常见的热带疾病时有爆发之外,像是天花、霍乱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在探险活动中也并不少见。探险队自身具备的人数众多、人员密集的特点更是明显放大了传染性疾病所带来的威胁。因此,在关注传统的热带疾病的同时,探险活动中传染病的爆发也同样值得关注。面对非洲探险中种种疾病给队员们身体健康带来的严峻考验,这一时期的探险者相较于前人在疾病的预防、应对等方面显得更为成熟,尽管此时的探险家们仍旧无法彻底克服疾病给探险活动带来的困扰,但各支探险队在遭遇疾病后的死亡率、损失程度有了明显的下降。这一方面得益于前人经验的积累以及西方医学领域取得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则与探险者的丰富经验、医学素养以及当地人的帮助、支持息息相关。19世纪中后期英国探险队在非洲内陆开展活动时,针对非洲的疾病问题采取的策略相对明晰,受制于医学水平、医疗物资储备等因素,探险家们大多以疾病的预防为主,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等应对措施为辅。即便探险家们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非洲的本土医学,态度略显鄙夷,但当西方医学难以发挥作用时,多数探险者并不排斥借助包括非洲医学、伊斯兰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手段应对疾病。多样的疾病预防、应对措施很大程度上为探险活动提供了生命保障,有效地缓解了疾病给探险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在关注自身健康的同时,探险家也会在旅行期间在非洲为当地人开展诊疗活动。通过诊疗活动这种医学层面的互动,探险者与当地人建立了良性的联系,同时凭借西方医学手段在非洲的实际运用,将西方医学带到了非洲内陆,为日后西方医学在非洲的推广与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19世纪中后期探险家的非洲行记为资料基础,对这一时期非洲探险过程中疾病的遭遇、探险家、非洲人面临的其他健康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回顾,归纳总结了19世纪下半叶英国探险家为应对探险活动中的疾病问题采取的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与方法,并就疾病、健康问题给探险活动造成的深远影响以及英国探险家对西方医学在非洲早期的应用与传播中做出的一些贡献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刘雅丽[4](2019)在《面向海丝国家导游汉语教材编写的话题与词句库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专门用途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专门用途汉语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内部各分支的发展并不均衡。中国人出境旅游风潮兴起,海外中文导游紧缺,导游汉语相关课题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本文旨在为导游汉语培训教材的编写提供依据:在微观层面上确定教材的内容要素和在宏观层面上探讨教材的编写原则。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海丝之路”沿线国家导游的汉语需求情况。然后,搜集导游汉语教材语料,建成小型语料库,以导游工作的交际任务为纲,从语料库中提取导游汉语常用的话题、词、句等,构建起了一个导游汉语的“常用话题——常用词——常用句——常用句式”资源库。该库包含三级话题共50个,常用词2207个,常用句924句和常用句式754个,话题与词句之间可通过代码相互索引。最后,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及对导游汉语语言特征的把握,顺势分析了现有教材的适用性,进而思考了针对性、实用性、真实性和趣味性原则在导游汉语培训教材编写中的落实问题。

蔡天翼[5](2019)在《身体与灵魂的和谐 ——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初探》文中提出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总结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古埃及和波斯的医学、天文学、数学知识,传承了古希腊医学传统,博采自然哲人思想之长,在战争和瘟疫的动乱中,深刻发掘了疾病的双重内涵。他摒弃了疾病的神圣性,对自然哲人提出的纷繁复杂的元素加以理性思考,灵活运用了恩培多克勒的“水火土气”元素和“爱”“恨”动力,把它们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冷热干湿”性质视为身体的构成元素,把由“水”“火”构成的灵魂当做身体的动力。他发扬了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学说,认为体液的平衡造就了身体各部分的和谐健康。他认定脑具有思维功能,使激情显现,是灵魂中的统治部位。他提出的摄生术面向灵魂,核心是营养,依照的是合适与节制的准则,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去除不适宜的东西,使身体与灵魂和谐。希波克拉底既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又怀抱对病人的关切与同情。他制定的医生准则规范,黏合了医学的三个环节——疾病、病人和医生,至今具有启发意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盖伦三位哲人传承并发扬了希波克拉底思想,指明了获得身体与灵魂和谐的路径。柏拉图认为,灵魂分为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在体液学说与灵魂三分的基础上,他结合城邦的等级结构,强调灵魂和谐带来人和城邦的健康。亚里士多德把灵魂研究放到第一位的高度。他认为,灵魂与身体的关系是形式与质料。灵魂是人的现实性,而身体是潜能。亚里士多德在幸福论中,发展了身体与灵魂和谐的思想。他把幸福看作是灵魂的一种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因此,获得幸福需要身体与灵魂的配合。盖伦是希波克拉底研究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希波克拉底本体论的“水火土气”、“冷热干湿”和四种体液三个层面。他发扬了脑是灵魂的统治部分的思想,并基于柏拉图的灵魂三分学说,认为治疗灵魂主要在于治疗激情。中国传统医学哲学与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有着共通性,又各具特色。尽管它们都认为疾病出于自然,应遵循自然法则恢复健康。可是,中医的“气”-阴阳-五行与希波克拉底的“冷热干湿”四元素-“水”“火”动力有着深刻差异。“气”-阴阳-五行三者圆融一体,而四种元素和“水”“火”则是相互辅助的两个部分。基于不同的宇宙生成观,中医的“象数”思想比希波克拉底的几何算数思维更具灵活性。中国传统医学与希波克拉底医学,尽管走上了“贯通-传承”与“证否-更替”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但在对生命的看法上,二者却达成了高度一致:都认为有超越形体的灵魂存在,发展了疾病的双重内涵,看重保养心神和灵魂,最终目标是身体与灵魂的和谐。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医学迅速发展,在移民与殖民运动中,日益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医学。近一二百年间,因高效的治疗方式,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威,创造了人类文明与经济的辉煌。可是,医学与哲学渐行渐远,希波克拉底提出的疾病的双重内涵只剩下了单向度的身体。过度医疗、医患矛盾尖锐、养身而不养生等问题的出现,使得我们必须回顾希波克拉底的医学哲学思想。医学必须有限度,这个限度应由灵魂设定。希波克拉底的灵魂观、性情学说及制定的道德规范,能够帮助我们追求智慧,远离坏性情,融洽医患关系。基于希波克拉底的身体与灵魂和谐的思想,现代养生术追求的幸福,应当不仅是身体的长寿,而更应培养节制的性情。

张玲瑜[6](2019)在《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血吸虫病是我国最严重的地方病之一,其危害性极大,被称为“危害六生”,即危害生产、生活、生命、生长、生育、生趣。新中国成立前,受血吸虫肆虐严重的地方,常常出现村毁人亡、田地荒芜的残破景象,给城乡民众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一直以来,长江流域都是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灾区,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特别是太湖流域、江苏吴县到浙江嘉兴一带的地区灾害最为突出。位于该区域中心地带的昆山县更是全国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面积最广、患者最多的县,甚至位列全国十大血吸虫流行最严重县之首。本文试图从昆山所藏的血防资料入手,对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展开分析,以期对卫生的现代化有所讨论。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血吸虫病在昆山的流行状况,包括流行程度、流行原因以及危害,为第二章的防治工作作原因和原理上的解释。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内容,具体讨论昆山在中央与地方的领导下如何开展血防工作,分析血防组织的建立过程,血防宣传与动员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消灭钉螺、粪水管理、查病治病与耕牛防治的具体情况。第三章讨论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的绩效与经验,具体分析血防宣传、灭螺、治疗、粪水管理以及巡回合作防治等血防措施对昆山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破除迷信、麻痹思想、改善环境卫生、民众体质的增强与改进社会关系。并且,昆山作为全国较早开展血防的地区,其取得的经验对于全国的血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语部分是通过对昆山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探讨,思考中国疾病防治与卫生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昆山血吸虫病的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其经验对全国的血防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仍与全面消灭血吸虫病及实现昆山卫生现代化的目标存在一定距离。

潘锋[7](2016)在《传统中医养生文化与现代疗养景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疗养景观是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机组成,也是一个新兴的现代环境设计领域。在城市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将现代疗养景观设计置入人居环境的历史大背景中加以探讨,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回溯传统人居环境中有关“天人合一”的养生景观营造意匠。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历来重视人与环境的协调共生,认为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一切人类活动,包括个人健康、家族延续、社会发展等,都应“道法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本部分内容拟从这样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传统人居环境中“天人相应”的养生意匠,主要包括其产生的地理基础、哲学基础、社会基础和艺术呈现等内容;二是分析传统人居环境中“山水含灵”的养生因子,主要包括原始聚落、古代城市、建筑环境、古典园林营造过程中所蕴含的自然生态和人类健康关怀及相关造景手法;三是选取传统中医养生(医疗)场所这一朴素的类型空间,进行特例分析,旨在通过梳理和归纳传统中医养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点,空间景观特征与装饰造景手法,把握传统中医养生文化空间场所的“养生合道”的场所精神。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厘清本文下一步研究的内在逻辑。其次,对现代疗养景观展开系统分析。主要包括现代疗养景观的概念分析、类型划分、空间形态、构成要素,以及用户环境心理需求与行为范式分析等内容,旨在通过相关探讨,获得一个有关现代疗养景观的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并尝试提出现代疗养景观的相关设计原则。最后,选取现代疗养景观中的代表类型和典型空间对现代疗养景观设计展开综合探讨。在阐明以综合医院类疗养景观为例探讨现代疗养景观设计的主要意图和理由的基础上,本文研究拟从这样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探讨现代疗养景观中的景观建筑和设施设计;二是以步道空间为设计对象,探讨现代疗养景观的人性化设计策略、设计要素和设计尺度等问题;三是选取建筑外部绿化景观为对象,探讨现代疗养景观中的竖向绿化设计、屋顶绿化设计和重要节点空间的绿化景观设计;四是以绿地空间为设计对象,探讨现代疗养景观的本草景观设计、感官疗养设计、水景景观设计、景观铺装设计等;五是结合现代疗养景观的其他若干常见类型,进行专类设计探讨并提出相关造景建议。任何环境设计,都关乎人的身心塑造,所以,除了空间对象、使用对象等设计客体方面的考虑外,景观设计的主体——设计师,又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精神,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此,本文最后将简要探讨现代疗养景观设计师的“上工之道”。

章米力[8](2016)在《《黄帝内经》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传统医学的起源一直是个无法下定论的谜,与任何一种技术的起源一样,它之所以陷入谜团,是因为在远古时期并没有这样一个独立的命题。它是早期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将中国医学的起源置于整个华夏文明发端的大传统中考察,是本研究的基本前提。医学起源难以定论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早期文本的缺失。治疗作为一门古老的技艺,几乎与人类发展同步,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研究中国医学史的材料中,《黄帝内经》是留存至今最早的完整医学典籍,它系统地展现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学主流思想,与百家争鸣的诸子哲学处于类似的时空背景中,深受先秦各流派思想的影响,反之也影响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对《黄帝内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成果,部分结论已经在学界达成基本共识,比如它的成书背景,它所展现的主要哲学思想,它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指导作用,它以身体为象征的一系列政治隐喻等。此外,伴随着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志等学术研究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新面世的材料与传世医学文本互证,一些《黄帝内经》中引用的古医书似乎找到了应证,传统医学理论与其他材料的比较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上述学术进步为研究提供了很多支持。本文是从文学人类学角度来考察《黄帝内经》中的神话历史,通过揭开以神话面貌笼罩在早期传统医学发展上的面纱,理解中国医学文化渐进的内在动力,以及它与华夏文明其他方面的互相影响。文学人类学是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尝试之一,它把文献记载与活态文化、考古实物做比较研究,使单薄的证据得以丰富,形成多重释古的立体证据链。因袭前辈学者的创造性思维,目前文学人类学研究已经形成了大、小传统论,“四重证据法”等几个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这正是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论。《黄帝内经》蕴含的“人文治疗”也是传统医学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医学起源与大传统文化无可分割,因此作为技艺的治疗与作为文化的“大文学”亦是无可分割的。西方后现代学派在近半个多世纪进行了深刻反思,对传统文明提出了重新审视的重要见解。医学是这个反思中重要的载体之一,医学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深刻体现出来。本研究的观察重点是传统医学与华夏文明的关联性。表现方式是将《黄帝内经》及其所代表的传统医学,作为华夏传统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展示。研究主体部分采用了“四重证据法”,通过传世文献、文字、考古材料、活态文化等证据,论述传统医学中的几个经典概念:道、阴阳、气、风、神明、身体隐喻、神圣数字“五”、祝由,以及黄帝作为有熊氏在早期文明信仰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略作一简述。论述“道”与“阴阳”时,本文将道家理论中的“返胎”作为重要的理解路径,“道”的原型是感生神话,“阴”、“阳”两字含有生殖的意义,从而揭示“卵生—母生—返胎”的古老生命发生轨迹,推理出“混沌神话—母神神话—父权神话”这样一个社会学演变路径。对“气”的认识从开天辟地的神话中开始,“气”的文字演变记录了祭祀仪式和少数民族中仍然保持着的宗教仪式。“气”是想象中人神沟通的载体,墓葬中的金缕玉衣、九窍塞、玉璧以及玉璧上的谷纹等纹样都显示出古人对“气”的运用。“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感天动地之效,甲骨卜辞和古代文献中的“风”透露出神格,“风”一系的象征体系包括了凤鸟、四方风、四方神。在取象思维的医学体系中多用到“风”的概念,结合西汉年间的占盘、式盘,甚至可以看到科学的萌芽。医学名词“神明”透露出医学相授的秘密社团特性,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指示了“神明”是华夏文明创世纪中的“上帝”。从文字角度考察,“神”与“明”结合构成了生化万物,代表天地大道力量的神圣角色。身体与政治的互为象征是传统医学的常见文学表现,“德”字的构造揭示了身内之物“心”与身外之物“道德”的关联。医学史材料中,文献生动记录了麻风病的身体污名化与身体外延的呼应。在考古材料中,两汉墓葬中金缕玉衣是古人成就最高道德的登峰造极之作。“五”是神圣数字,也是传统医学中的生命之数,代表中央,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源于四柱擎天的创世神话,乃天绳交午形成的中央之位。在民俗仪式中,端午节作为阴阳之气交午之节点,蕴含了水与火的对偶模式。被学者推测为河图洛书的凌家滩玉龟玉版的布数方法也体现了中央五的特点。古老的“祝由”通常被认为是情志治疗的一种手段。结合史前及殷周时期的人牲斩首礼、头骨饮器、人头骨祭祀、神兽噬人造型青铜器,可知头颅承载着人之精,人之魂,乃最核心所在。祝由术的目的在于移精变气,道家修炼房中养生术对还原祝由术有一定帮助。此外,黄帝作为《黄帝内经》的依托撰人,实则是“有熊氏”崇拜的无意识延续。“阴阳”、“三阴三阳”观念都与熊崇拜有关。熊是史前神圣动物中的重要角色。楚帛书、楚简记录了熊与帝王身份相合的渐进过程,“熊经鸟伸”等拟熊仿生养生法是大传统中的小传统,以熊为造型的玉器、青铜车进一步证明了熊与伟大生命力之间的关系。总之,《黄帝内经》中所体现的传统医学发生史,与华夏文明发生史高度契合,借助于大传统新知识观,医源考察的时间长度和材料宽度都能够被大大拓展。在现代医学看来,《黄帝内经》的谬误比比皆是,但传统医学整体论的思想体系是值得称道的。如果不将《黄帝内经》的文化价值释放出来,它将在现代医学的批评中沦为历史“糟粕”,埋没了其对中国文学史、哲学史的可期贡献。时至今日,治疗神话仍在延续,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在人类无法彻底消解对死亡的畏惧之前,治疗的需求必将伴随整个生命过程。在医学科学求新求变的过程中,反观历史,从而追求生命观的成熟,是《黄帝内经》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期盼所在。

郭红星[9](2016)在《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植物研究 ——以《圣经》中的植物为中心》文中提出自古以来,黎凡特地区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来往的一个重要中心,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对地中海世界及地中海以外的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古代黎凡特地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当地的植物文化也对地中海世界及地中海以外的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圣经》中的植物为中心,对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植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在全面梳理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植物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系统分析、研究了古代黎凡特地区的民族植物。论文先从民族食用植物的角度入手,对古代黎凡特地区居民获取植物的方式和食用植物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以了解古代黎凡特地区居民的饮食结构及生产生活方式。其次,从民族药用植物的角度对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药用植物的种类、使用方法以及药学原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第三,古代黎凡特地区居民在认识和利用植物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民族植物观念——宗教崇拜和民俗象征。在古代黎凡特地区的节日庆典、宗庙祭祀、墓葬等仪式中出现的很多植物都具有很明显地民族植物崇拜印记。在古代黎凡特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很多民族植物都被赋予了特有的民俗象征意义。最后,论文阐释了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植物文化交流。从时空分布的角度入手,梳理了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植物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对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植物进行的研究,可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古代黎凡特地区的历史文化。

王丽[10](2014)在《论全球风险社会背景下的公共危机治理 ——一种文化视域的阐释》文中认为全球风险社会下,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地区冲突与战争、恐怖主义、大规模暴力冲突、屠杀、流行性疾病、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贫困、饥荒、自然灾害、大型交通事故等等,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挑战人类社会的抗压力。游荡在全球各个角落的风险和频繁发生的各种公共危机向人们昭示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全球风险社会下,面对重重灾难与各种突发事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在面临着日趋复杂和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对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治理的研究就越发的紧迫和重要。本文创新性地从文化这个整体性视角出发,运用多角度、跨学科的分析方法力图对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产生的现状、深层原因、形成机制以及治理模式的结构进行全面阐释。本文的研究把历史例证与概念性讨论交织在一起,把研究对象和问题放在现代文化形成的长时段历程中进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力图对问题进行“深描说”。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的分析和研究。这部分研究主要是从长时段的文化演化角度去分析公共危机、全球风险社会以及全球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的发展状态、内涵及特征。(2).对文化、主要是现代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力图全面地把握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并形成自己对现代文化的认识、观点和分析框架,从而为下一步的分析和阐释奠定基础。(3).从文化视域对公共危机、全球风险社会、全球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形成机制的分析和研究。这一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文化与公共危机之间的因果逻辑关联,二是现代文化与全球风险社会之间的因果关联,三是现代文化与全球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之间的因果关联。其核心在于解决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是如何与现代文化变迁的各种力量相一致的,即作为全球风险社会及其现代性公共危机根源的现代性风险是如何在现代文化体系内被系统地制造和大规模释放的这一关键性问题。(4).对治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治理历史的分析和阐释,重新认识和界定治理。(5).对全球风险社会下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现代文化体系内形成的风险和危机应对机制的研究,分析当前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的构成和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讲,本文力图在现代文化框架下对全球风险社会之公共危机治理的一种阐释性分析。通过研究,本文发现:(1).公共危机作为文化的产物,是在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并对人类文化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文化构成。(2).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作为现代性风险集结演化的产物,是一种结构性暴力。(3).全球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这种结构性暴力的系统基质就是现代文化。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是现代文化扩张的产物。(4).现代文化是一个由社会实在构成的集合。社会化大生产是现代文化的组织方式。现代文化本质上是一个由知识的社会化大生产、制度的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物质商品的社会化大生产构成的社会化大生产系统。社会化大生产的系统产物就是包括知识、制度、物质商品以及现代性风险在内的各种社会实在。(5).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治理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乃至更早。治理作为现代文化的管理方式,既是一种对生命进行控制的权力技术体系,也是一种安全管理机制。(6).现代文化不仅系统地生产出大量的现代性风险和公共危机,还形成了包括一般性安全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在内的全球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治理机制。在对现代文化的理解和阐释的基础上,本文力图从五个方面的内容对现代文化和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阐释和证明:一是从观念层面分析现代文化与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之间的因果关系,现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所蕴含的矛盾与冲突是导致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的内在根源。二是从作为现代文化组织方式的社会化大生产出发分析现代性风险与公共危机的形成过程。三是从社会实在本体论这一微观角度出发,通过社会实在建构过程的分析阐释现代性风险如何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系统地生产和释放。四是从现代文化之管理方式治理出发,分析治理机制与风险和公共危机之间的相互关系。五是从经济社会角度分析经济社会与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的因果关联。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从文化视角对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进行分析和阐释;二是对治理界定的创新,本文认为治理作为现代文化的管理方式,既是现代文化用以控制风险和管理公共危机的手段,其本身也蕴含着暴力和各种矛盾;三是在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与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关系的阐释上有所创新,在对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分别阐述它们与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之间的因果关系;四是研究方法的创新,从文化这个难以驾驭的整体性视角出发,跨学科、多角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由于作为一种基础性研究,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现代文化视域对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治理作一种阐释性分析,因此在对策方面的探讨和分析较少,这为后续研究点奠定基础的同时也预留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二、埃及利用气候治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埃及利用气候治病(论文提纲范文)

(1)《东方杂志》“科学杂俎”栏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书籍
        1.3.2 论文
第二章 《东方杂志》与“科学杂俎”栏目
    2.1 《东方杂志》
        2.1.1 《东方杂志》简介
        2.1.2 《东方杂志》创刊宗旨
    2.2 “科学杂俎”栏目
        2.2.1 “科学杂俎”栏目设立背景
        2.2.2 “科学杂俎”栏目特点
        2.2.3 “科学杂俎”栏目的停更、复更
第三章 杂志主编对“科学杂俎”栏目的影响
    3.1 杜亚泉与“科学杂俎”栏目
        3.1.1 杜亚泉的科学观
        3.1.2 杜亚泉对“科学杂俎”栏目的影响
    3.2 钱智修与“科学杂俎”栏目
        3.2.1 钱智修的思想
        3.2.2 钱智修对“科学杂俎”的影响
第四章 “科学杂俎”栏目的议题设置
    4.1 “科学杂俎”栏目版面设置
    4.2 “科学杂俎”栏目载文数量
    4.3 “科学杂俎”栏目主要议题
        4.3.1 物理议题
        4.3.2 生物议题
        4.3.3 化学议题
        4.3.4 医学议题
        4.3.5 天文议题
        4.3.6 地理议题
        4.3.7 其他议题
    4.4 “科学杂俎”栏目关于西方科学的刊登
    4.5 “科学杂俎”栏目议题插图
第五章 “科学杂俎”栏目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5.1 “科学杂俎”栏目对社会的影响
        5.1.1 启导国民思想,进行科学启蒙
        5.1.2 引进西方科技,促进科学发展
    5.2 社会对“科学杂俎”栏目的影响
        5.2.1 辛亥革命与“科学杂俎”栏目
        5.2.2 新文化运动与“科学杂俎”栏目
第六章 “科学杂俎”栏目的科学传播
    6.1 “科学杂俎”栏目科学传播策略
        6.1.1 读者群体画像,精准科学传播
        6.1.2 “大水漫灌”式科学传播
    6.2 “科学杂俎”栏目科学传播特征
        6.2.1 内容丰富,门类繁多
        6.2.2 科学理论与科学知识相结合
        6.2.3 注重通俗性和时效性
    6.3 “科学杂俎”栏目科学传播的借鉴意义
        6.3.1 紧跟社会热点,构建话语权威
        6.3.2 加强科学交流,构建知识权威
        6.3.3 设立传播机构,构建体制权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东方杂志》“科学杂俎”栏目文章标题一览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希波克拉底医学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章 希波克拉底与古希腊医学
    第一节 古希腊医学的起源
    第二节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第二章 希波克拉底理性医学思想
    第一节 理性医学思想的哲学渊源
    第二节 理性医学思想与疾病神圣论的对立
    第三节 理性医学与医神崇拜的共存
第三章 希波克拉底医德思想
    第一节 医德思想的社会渊源
    第二节 希波克拉底时代的医患关系
    第三节 希波克拉底医德理念的内涵
结语:希波克拉底医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一、西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
    三、工具书
致谢

(3)19世纪中后期英国探险家非洲行记中的疾病与医疗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第一章 19世纪中后期英国人在非洲的探险活动
    第一节 非洲内陆探险的兴起与早期面临的困难
        一 非洲内陆探险活动的兴起
        二 非洲内陆探险活动早期面临的困难
        三 疾病的障碍
        四 奎宁问世及其初步影响
    第二节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探险活动的扩展
        一 非洲东部、中部地区的探险:寻找尼罗河源头
        二 非洲南部地区的探险:利文斯顿与斯坦利
    小结
第二章 英国探险家行记中的非洲疾病
    第一节 英国探险家在非洲旅行中遭遇的疾病
        一 已知的疾病
        二 未明原因的症状
    第二节 非洲疾病的自然因素
        一 气候条件
        二 地形地势
        三 蚊蝇、昆虫等疾病传播媒介
        四 水质
        五 瘴气
    第三节 非洲疾病的社会文化因素
        一 社会风俗
        二 环境卫生
        三 生活习惯
    小结
第三章 探险活动中的疾病问题与应对
    第一节 探险者的食物来源与饮食构成
        一 食物来源
        二 饮食结构失衡与食物短缺
    第二节 探险者的医疗物资准备与补给情况
        一 医疗物资储备情况
        二 非洲内陆地区的医疗物资补给
        三 随队医护人员的缺乏
    第三节 疾病问题对探险活动造成的深刻影响
        一 影响探险活动的整体进程
        二 造成人员伤亡
        三 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第四节 探险活动中的疾病应对措施
        一 药物治疗
        二 外科医疗手段
        三 预防措施
        四 运用传统医学的治疗手段
    小结
第四章 西方现代医学在非洲的运用与传播
    第一节 探险活动中的医疗卫生活动
        一 为非洲普通民众治疗疾病
        二 为非洲王室成员、各地首领诊治疾病
        三 探险中医疗活动的特点
    第二节 非洲人对西方医学的认识与态度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面向海丝国家导游汉语教材编写的话题与词句库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现状
    1.5 理论依据
    1.6 研究整体方案
2 导游汉语学习需求分析
    2.1 调查方案的设计
    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 导游汉语常用话题库架构
    3.1 会话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3.2 话题及其选取标准
    3.3 常用话题的提取
    3.4 构建常用话题库
4 导游汉语常用词库架构
    4.1 语料分类编库
    4.2 词语聚类
    4.3 常用词人工干预
    4.4 常用词的验证与分级
5 导游汉语常用句库架构
    5.1 常用句的选取
    5.2 常用句的统计与分析
    5.3 构建常用句库
    5.4 提取常用句式
6 导游汉语培训教材编写原则
    6.1 现有教材的职业培训适用性分析
    6.2 教材编写的具体原则
7 结语
    7.1 研究的新颖之处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注释
语料来源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海丝之路”沿线国家导游汉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附录二:“海丝之路”沿线国家导游汉语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三:导游汉语常用词库(分话题)
    附录四:导游汉语常用词库(分等级)
    附录五:导游汉语常用句库
    附录六:导游汉语常用句式库

(5)身体与灵魂的和谐 ——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医学与哲学的关系
    1.2 希波克拉底生平
    1.3 《希波克拉底文集》
    1.4 现代研究价值
2 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来源
    2.1 古希腊医学的来源
        2.1.1 古巴比伦医学
        2.1.2 古埃及医学
    2.2 荷马史诗时代的古希腊医学
        2.2.1 时代背景
        2.2.2 属神的医术
        2.2.3 医生的治疗手段
    2.3 自然哲学与医学
        2.3.1 自然哲学
        2.3.2 医学流派
    2.4 战争与瘟疫
        2.4.1 希波战争
        2.4.2 伯罗奔尼撒战争与雅典瘟疫
3 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
    3.1 身体的疾病
        3.1.1 属人的疾病
        3.1.2 体液论
    3.2 灵魂的疾病
        3.2.1 灵魂的统治部位——脑
        3.2.2 气候水土论
        3.2.3 面向灵魂的摄生术
    3.3 誓言
        3.3.1 产生原因
        3.3.2 大医精诚
4 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的影响
    4.1 希波克拉底对柏拉图的影响
        4.1.1 灵魂不朽
        4.1.2 体液论与灵魂三分学说
        4.1.3 身体与灵魂和谐
    4.2 希波克拉底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4.2.1 形式与质料
        4.2.2 幸福观
    4.3 希波克拉底对盖伦的影响
        4.3.1 灵魂中的统治部位——脑
        4.3.2 治疗激情
5 中西医学哲学之比较
    5.1 宇宙观
        5.1.1 气本原与水火论
        5.1.2 阴阳五行与四元素
        5.1.3 取象运数
    5.2 生命观
        5.2.1 形体的构成
        5.2.2 形神合一与身体灵魂统一
    5.3 疾病的防治
        5.3.1 保养心神与灵魂
        5.3.2 治疗方法
6 现代医学反思
    6.1 医学的限度
        6.1.1 医学发展史
        6.1.2 问题的出现
    6.2 再看疾病的双重内涵
        6.2.1 单向度的身体
        6.2.2 医患关系
        6.2.3 现代养生术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C 书目
致谢

(6)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概述
    三、资料利用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框架及创新处
第一章 建国初期昆山血吸虫病的流行
    一、血吸虫病在中国的发现与流行
    二、血吸虫病在昆山的流行
    三、昆山血吸虫病的危害
第二章 建国以来昆山血吸虫病的防治
    一、血防组织的建立
    二、血防的宣传与动员
    三、消灭钉螺与粪、水管理
    四、查病治病与耕牛防治
第三章 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的绩效与经验
    一、血防宣传与迷信、麻痹思想的破除
    二、灭螺、“两管”与卫生环境的改善
    三、血吸虫病治疗与民众体质的增强
    四、巡回合作防治与社会关系的改进
结语 血吸虫病防治与中国卫生现代化
参考文献
致谢

(7)传统中医养生文化与现代疗养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基本概念阐释
        1.3.1 传统中医养生文化
        1.3.2 现代疗养景观设计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1.5.1 重点和难点
        1.5.2 主要创新点
        1.5.3 研究框架图
第2章 传统人居养生环境的构建背景
    2.1 地理背景
        2.1.1 地形基础
        2.1.2 水体资源
        2.1.3 气候条件
    2.2 哲学基础
        2.2.1 《周易》的气的宇宙观
        2.2.2 《尚书》的五行观
        2.2.3 先秦儒道的养生观念
        2.2.4 《黄帝内经》的生命与环境科学
    2.3 人居模式
        2.3.1 原始聚落中的安居意识
        2.3.2“盘庚迁殷”的营国思想
        2.3.3“公刘创基”的风水观念
        2.3.4 宗族纽带与祠堂中心观
    2.4 艺术表现
        2.4.1 古代诗词中的人居养生意象
        2.4.2 山水绘画中的人居养生境界
第3章 传统人居环境营造中的养生元素
    3.1 城市营造中的养生理念
        3.1.1 城市空间形态与人居养生
        3.1.2 城市内外环境与人居养生
    3.2 建筑营造中的养生意匠
        3.2.1 建筑选址与人居养生
        3.2.2 建筑营造与人居养生
    3.3 园林营造中的养生意境
        3.3.1 神仙思想与一池三山
        3.3.2 精神超脱与丘园养素
        3.3.3 居住之气与药园养生
第4章 传统中医疗养空间的环境分析
    4.1 文化渊源
        4.1.1 传统中医养生文化的发展概况
        4.1.2 传统中医养生文化的基本特点
    4.2 景观特征
        4.2.1 先秦时期
        4.2.2 秦汉六朝时期
        4.2.3 隋唐宋元时期
        4.2.4 明清时期
    4.3 环境营造
        4.3.1 布景装饰
        4.3.2 环境氛围
    4.4 场所精神
        4.4.1 人与环境的相生互动
        4.4.2 养生环境的综合营造
第5章 现代疗养景观设计的系统分析
    5.1 疗养景观的类型和特点
        5.1.1 疗养景观的类型
        5.1.2 疗养景观的功能
        5.1.3 疗养景观的特点
    5.2 疗养景观的构成及设计要素
        5.2.1 景观构成要素
        5.2.2 空间设计要素
        5.2.3 用户心理要素
    5.3 疗养景观的设计原则
        5.3.1 合于自然
        5.3.2 仁境爱人
        5.3.3 绿色动力
        5.3.4 节以承道
        5.3.5 激活生命
第6章 现代疗养景观的综合营造
    6.1 景观建筑与设施设计
        6.1.1 大门建筑空间设计
        6.1.2 园亭与廊架设计
        6.1.3 景观雕塑小品设计
        6.1.4 休息、照明及服务设施设计
    6.2 道路疗养景观设计——以步道空间为例
        6.2.1 步道疗养景观的作用
        6.2.2 疗养步道的设计策略
        6.2.3 疗养步道设计要素及尺度
        6.2.4 停车场设计
        6.2.5 实例分析——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
    6.3 建筑外部绿化景观设计
        6.3.1 竖向绿化设计
        6.3.2 屋顶绿化设计
        6.3.3 重要节点设计
        6.3.4 设计实验——某医院屋顶景观设计方案
    6.4 绿地景观设计
        6.4.1“床位数”与“绿地数”
        6.4.2 本草景观设计
        6.4.3 感官疗养设计
        6.4.4 水景景观设计
        6.4.5 景观铺装设计
        6.4.6 实验设计展示
    6.5 其他分类设计建议
        6.5.1 儿童疗养景观
        6.5.2 老年疗养景观
        6.5.3 眼科疗养景观
        6.5.4 精神病、传染病疗养景观
    6.6 疗养景观营造的“上工之道”
        6.6.1 设计之“道”
        6.6.2 设计之“艺”
        6.6.3 为生活而设计
第7章 结论
图录
表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8)《黄帝内经》的文学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内经》研究回顾
    第三节 “文学治疗”研究回顾
    本章小结:研究缘起与文献综述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大、小传统视野
    第二节 突破文献的知识考古
    第三节 神话—原型批评
    第四节 “四重证据法”探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治疗中的“文学”
    第一节 文学及其人类学转向
    第二节 文学中的“医者”、“病”与“治疗”
    第三节 疾病的神话历史
    第四节 华夏文明大传统中的治疗
    第五节 “文学”在《内经》中的体现
    第六节 《内经》“文学”的疗效
    本章小结:神话与治疗谱系的梳理
第四章 《内经》大传统原型详析
    第一节 圣熊与“黄帝”
    第二节 “道”与“阴阳”生殖起源说
    第三节 与“神明”对话
    第四节 身体与德政
    第五节 风的神格与物格
    第六节 生命之数“五”
    第七节 神话之“气”
    第八节 祝由的隐喻
第五章 “文学治疗”建构文化
    第一节 医学与文学
    第二节 医学与哲学
    第三节 《内经》与“文学治疗”
    第四节 现代社会需要“文学治疗”
    第五节 永不消失的“文学”疾病
    本章小结:为什么需要“文学治疗”?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论文表格列表
附录二 :论文插图列表
附录三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在读期间发表媒体文章情况
致谢

(9)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植物研究 ——以《圣经》中的植物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民族植物学
        1.3.2 黎凡特
2 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植物研究概况
    2.1 古代黎凡特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植被分布
    2.2 古代黎凡特地区的主要民族植物
    2.3《圣经》中的主要民族植物
3 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食用植物研究
    3.1 古代黎凡特地区的谷物类和豆类食用植物
    3.2 古代黎凡特地区的果树类食用植物
    3.3 古代黎凡特地区的蔬菜类和调味类食用植物
4 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药用植物研究
    4.1 古代黎凡特地区的芳香类药用植物
    4.2 古代黎凡特地区的其他药用植物
5 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植物观念研究
    5.1 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植物的宗教崇拜现象
    5.2 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植物的民俗象征意义
6 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植物文化交流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论全球风险社会背景下的公共危机治理 ——一种文化视域的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现有研究的一般性分析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现有研究路径和范式
        一、经济学路径的技术-理性范式
        二、心理学路径和心理测量范式
        三、社会学路径和社会放大模式
        四、公共管理学路径及其相关范式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假设、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
        二、核心概念
        三、研究视角
        四、研究方法和路径
第二章 文化视域下的公共危机演化
    第一节 文化与公共危机
        一、文化的词源解释
        二、文化的概念阐释
        三、文化与公共危机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前现代社会公共危机的演化
        一、从自然灾害的演化到极端气候事件
        二、古代饥荒与现代饥荒
        三、疾病的流行和传播
        四、战争等集体暴力
    第三节 近现代社会的公共危机
        一、现代文化孕育时期的公共危机
        二、工业革命前及早期的公共危机
        三、二十世纪公共危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
    第一节 全球风险社会的来临
        一、前奏
        二、风险社会的提出
        三、人口压力、地球承载力与人类的发展境遇
    第二节 风险社会理论评述
        一、风险社会理论内涵
        二、风险社会理论的价值
        三、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缺陷
    第三节 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的形成机制
        一、风险
        二、全球风险社会的形成机制:贝克的逻辑和阐释
        三、从(不)确定性到风险
        四、从风险到全球风险社会
        五、从现代性风险到全球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
    第四节 全球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结构性暴力
        一、全球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现代性公共危机
        二、全球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结构性暴力
        三、结构性暴力:内涵和特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现代文化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现代文化的分析
        一、对现代文化的界定
        二、现代文化的演化和结构
        三、现代文化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作为社会自我意识的现代文化
        一、人类中心主义:新的世界观
        二、观念的再审视
        三、作为一种自治机制的现代文化
        四、现代文化的治理机制
    第三节 社会化大生产
        一、社会化大生产是现代文化的组织方式
        二、社会化大生产体系的构成
        三、社会化大生产与公共危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作为社会实在体系的现代文化
    第一节 从社会实在到现代文化
        一、制度性事实的构成: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结构
        二、社会制度和等级结构的形成:制度性事实的叠加
        三、从社会实在到现代文化
    第二节 现代文化的本体论分析
        一、一切制度性事实都包含权力
        二、制度性权力
        三、现代文化的本体论特征
    第三节 现代文化:基于制度性事实的进一步分析
        一、制度
        二、人为确定性及其风险:边界和身份
        三、人为不确定性
        四、构成性规则的滥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经济社会与公共危机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公共危机
        一、经济的纵向结构
        二、经济体系中的决定性因素
        三、市场经济再审视
        四、市场经济与公共危机
    第二节 资本主义与公共危机
        一、资本主义的形态与概念
        二、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分析
        三、跨国公司与现代性公共危机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公共危机
        一、经济全球化
        二、世界经济体系与公共危机
        三、对自由市场机制的批判
        四、自由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技术与公共危机
        一、技术的分类及相关公共危机
        二、技术的本质
        三、现代技术:公共危机的始作俑者还是拯救之道?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作为现代文化管理方式的治理
    第一节 作为政治主权运转的治理
        一、16世纪政治含义治理的出现
        二、16-18世纪治理的发展
        三、国家治理机制的三个发展模式
    第二节 公民社会自治
        一、公民社会自治的起始
        二、市民的出现和权利性自由
        三、市民社会的出现
        四、市民社会自治
    第三节 治理的演进与公共危机
        一、治理的演进机制
        二、依国家理性治理蕴涵的暴力因子
        三、节制性治理与公共危机
        四、新自由主义治理与公共危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球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治理
    第一节 现代性风险和公共危机:现代文化初期的应对
        一、西方早期传统社会救助制度与措施
        二、工业革命之前的一些保护机制
        三、工业革命初期的保护性制度
        四、商业保险制度
    第二节 全球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治理
        一、一般安全机制
        二、社会保障制度
        三、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机制
        四、全球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治理机制
    第三节 基本结论和未来展望
        一、全球风险社会及其公共危机:基于现代文化的分析和阐释
        二、作为复杂系统的人类世界:新观点的提出和阐释
        三、观念的转变:建构全球安全共同体
附录:20世纪的公共危机
参考书目
致谢

四、埃及利用气候治病(论文参考文献)

  • [1]《东方杂志》“科学杂俎”栏目研究[D]. 郑丽. 河北大学, 2021(02)
  • [2]希波克拉底医学思想探析[D]. 黄莎莎.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19世纪中后期英国探险家非洲行记中的疾病与医疗问题研究[D]. 韩鑫鹏.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面向海丝国家导游汉语教材编写的话题与词句库建设研究[D]. 刘雅丽. 暨南大学, 2019(12)
  • [5]身体与灵魂的和谐 ——希波克拉底医学哲学思想初探[D]. 蔡天翼. 重庆大学, 2019(08)
  • [6]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研究[D]. 张玲瑜.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7]传统中医养生文化与现代疗养景观设计研究[D]. 潘锋.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 [8]《黄帝内经》的文学人类学研究[D]. 章米力.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9]古代黎凡特地区民族植物研究 ——以《圣经》中的植物为中心[D]. 郭红星. 山西师范大学, 2016(04)
  • [10]论全球风险社会背景下的公共危机治理 ——一种文化视域的阐释[D]. 王丽. 南京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埃及利用气候治愈疾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