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张欢[1](2021)在《H腌渍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是企业竞争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腌渍食品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但远落后于国外先进的腌渍品加工业,在企业类型上也以中小型企业居多。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战略模糊甚至忽视战略的现象,容易被市场左右,盲目追求热点,导致企业资源被消耗,发展壮大被限制。H公司是冀南地区一家小型食品加工制造型企业,以腌渍蔬菜加工为主营业务,因其起步较早,加工技艺成熟,产品销售覆盖本省和周边地区。但是近几年来行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H公司业务下滑,内控管理上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在企业战略管理方面,存在战略管理意识缺乏、公司愿景和使命不明确、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不清晰等问题,严重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壮大。本研究借助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H公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通过背景介绍,明确了该课题的研究趋势和现状;其次,通过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和H公司内部环境分析,明确了H公司的战略环境;再次,根据对H公司战略管理现状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梳理,分析出了H公司战略管理现存的问题;随后通过SWOT分析法和内外部评价矩阵,确定公司发展战略为SO增长型战略。明确了总体发展战略后,对公司愿景、使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进行重新定义,对H公司的业务战略进行了选择,最后以组织重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文化、制度化建设等为H公司的战略实施保障措施。本研究为H公司今后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为其他同类型的中小型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袁艳云[2](2021)在《京津冀一体化奶业发展布局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河北省经济建设以使京津冀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成为京津冀共同推进的目标。2015年至今,京津成功地向河北疏解了一批奶牛,但奶源自给率不足、加工产能过剩等问题也有所显现,另外,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对河北奶业经济的带动作用不甚明显,这些都是京津冀奶业一体化发展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为了使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不再仅仅停留在以疏解北京奶牛为目标的初步阶段,而是更进一步地整合资源,促进京津冀整体奶业的转型升级,本文从调整三地奶业布局的角度展开研究。本文按照“描述现状—探究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提出建议”的四步走研究思路开展了研究。首先从奶业链生产、加工、消费、政策各环节分析了京津冀奶业发展现状,对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工作开展的基础、遇到的问题,有了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和重心迁移模型研究了京津冀奶业格局时空变化情况,重点关注了“种养加匹配度”问题;紧接着,运用集聚度指标、全域和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探究了京津冀奶业布局的空间集聚特征;通过以上两章的研究发现了当前布局中制约京津冀奶业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随后聚焦于这些问题、构建了针对性的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筛选出对京津冀奶业格局演化有显着影响的因素;以这些影响因素为抓手,结合各区县的功能定位,设计出了京津冀奶业一体化发展布局优化方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在奶业生产规模和养殖资源方面河北确实较京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2015年来,河北也受环保政策的严格约束,奶牛存栏量有大幅下降,且土地资源呈紧缩状态,因此,在河北发展奶业也是面临约束的,在环境资源承载力内做好规划、谋好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十分重要;其次,京津冀奶业饲料种植与生鲜乳生产布局匹配度低,有明显的“种养分离”现象,养殖与加工近年来也出现了轻微的不匹配现象;再次,京津冀奶业生产的高水平,主要是由唐张石保的奶业强县支撑起来的,此外的大片区县虽然也养奶牛,但奶业生产水平低,且各区县之间奶业呈独自发展的形态,与周围区县生产要素流通少,技术交流不紧密,奶业生产空间联结程度低,这是不利于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的;加工环节也具有很高的空间集聚度,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奶业加工在京津冀呈扩散态势,本文认为这有利于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地,实证分析得出,土地资源、水资源、玉米产量、青饲料播种面积、环境承载力、人均GDP、人均消费支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劳动力资源数对生鲜乳生产布局有显着影响。用上述9个影响因素加入“生鲜乳产量”指标,构成京津冀各区县奶业发展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将京津冀204个区县分别划入奶业发展示范区、奶业重点拓展区、奶业限制性发展区与非奶业布局区,制定了奶业布局初步优化方案,进而结合各区县的功能定位对初步优化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做出最终优化方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余燕玲[3](2021)在《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截至2021年2月25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实现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目前,绝对贫困现象虽已解决,但是相对贫困的局面还将会长期存在。处于后脱贫时代,我国农村向什么方向发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发展,这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2017年党和国家首先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随后,在2018年又提出走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新时代我国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有力举措,也作为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途径,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其主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一直被认为只能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林牧渔业,而二、三产业如食品加工业和文化娱乐业是城市的专属,这种不恰当的观点造成了城乡产业发展的长期对立。而随着近年来脱贫攻坚的持续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二、三产业逐渐在农村区域内得到发展,二、三产业在农村地区的汇聚与农村农业相互融合形成了新局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运而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新事物,是指在同一区域内以农业为依托,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对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目标,以实现乡村振兴为长期目标,以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手段,以创新为引领,实现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简言之,就是在农村既发展农业,也发展第二产业(如以农业为基准的食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如以农业为基准的休闲旅游业),使原本属于城市的价值内化在农村,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河北省为地域范围,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从阐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概念入手,梳理产业融合的理论来源,分析河北省现阶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以河北省威县、平泉市和永清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典型案例,结合国内外农村产业融合的成功经验,为河北省下一阶段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本篇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相关研究概述。首先,界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概念。其次,探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梳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理论来源,主要包括分工与协作理论、农业多功能区理论、农业产业链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案例分析。这部分首先通过搜集整理河北省2005年到2019年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和研究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取得的成就。其次,选取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的三个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它们分别是威县君乐宝奶业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平泉市香菇全产业链式融合发展模式及永清县现代农业园区带动融合发展模式。最后,总结归纳这三种典型模式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成功的经验和启示。第三部分是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剖析了河北省现阶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即相关法规与政策扶持欠缺、农村三产融合层次处于初级阶段、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缓慢、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资源要素流动不畅、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在剖析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奠定基础。第四部分是国内外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借鉴与启示。国内以湖南、福建和台湾三个省份为例,分析这三个省份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所采取的融合发展模式及对河北省的借鉴意义。国外以日本、韩国及荷兰三个国家为例,分析这三个国家在农村建设方面的各自特点。第五部分是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这部分提出了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坚持的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农民为主体和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即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地位,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融合政策;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三产融合活力;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探索多种类型融合方式,充分挖掘农村多重功能;创造要素自由流动环境,突破资源制约瓶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郑荣珍[4](2021)在《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是助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途径。高油酸花生以其营养健康、制品货架期长、产量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助推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的新晋动力。河北省按照“稳粮优经”思路,把高油酸花生作为助推花生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作物。基于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存在种植年限短、产业链条短、品牌培创和推广不足等问题,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价值链理论和竞争力理论为指导,在综合分析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访谈和调研数据对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进行SWOT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并确定影响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提升的指标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通过分析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发展现状,得出:河北省高油酸花生规模化种植不断发展,且种植效益显着,但品牌开发程度较低,省内尚有知名度的“大昭农合”“宴友”“易花”品牌在当地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均不及区域外的“鲁花”、“金龙鱼”和“福临门”三个品牌,河北省高油酸花生亟需提升品牌影响力来扩大市场。第二,通过对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得出: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具有品种内在品质、产地及区位等四方面的优势,龙头企业少、品牌推广不足等四方面的劣势;面临扶持政策的积极引导、多元化产品类型提升空间大等四方面机遇,消费者难以形成品牌忠诚度、外部市场竞争等四方面挑战。第三,通过对SWOT分析出的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得出:优势因素和机遇因素权重较大,劣势因素和挑战因素权重较小。其中权重排名最大的三个指标为品种内在品质优势、产地和区位优势和扶持政策的积极引导,权重最小的三个指标为国外进口影响、替代产品的威胁和多元化产品类型提升空间大。提升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应采用积极的扩张型战略。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注重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市场知名度的对策建议。

白思远[5](2021)在《怀来县葡萄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怀来县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自然条件决定了葡萄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近年来,怀来县葡萄产业作为当地县域经济支柱产业,为当地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2018年底怀来葡萄产区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怀来县葡萄产业迈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目前,怀来县葡萄产业在地理区位、历史背景、地方品种、产品加工、产业链延伸等多方面均有竞争优势。近些年,各地葡萄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增长很快,省内有河北省涿鹿县、饶阳县、威县产区迎头赶上,外有南方产区蓬勃发展,提升怀来县葡萄产业自身竞争力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对怀来县葡萄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厘清怀来县葡萄产业发展优势,发现产业发展短板,把握产业竞争力强弱项,判断未来发展方向,对怀来葡萄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产业发展政策的提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怀来县葡萄产业的发展历史、生产规模、品种结构及生产布局、葡萄加工产业状况、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其次以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依托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遴选河北省内9个葡萄主产县,利用显示性指标和比较优势指标对怀来县葡萄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显示:2015-2017年,怀来县葡萄产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94%、10.92%、8.48%,呈不断下降趋势,年均市场占有率为10.11%,在遴选的9个葡萄主产县中排名第2,市场竞争优势明显;2015-2017年资源禀赋系数分别为25.44、30.33、22.92,主产县中排名第2,生产竞争优势突出;从规模优势指数(SAI)、效率优势指数(EAI)以及综合优势指数(AAI)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优势指数,其中,2017年怀来县葡萄产业规模优势指数为4.46、效率优势指数为1.60、综合优势指数3.57,怀来县的葡萄产业具有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研究结果充分表明怀来县葡萄产业不仅规模效益日趋明显,资源禀赋优势突出,且具有明显的产业竞争力优势。本文基于钻石模型理论分析影响怀来县葡萄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从生产要素供给、市场需求、产业经营主体、相关和支持产业、政府行为、产业发展机遇六大影响因素对产业竞争力发展做详细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壮大并加快标准化葡萄基地建设;二是强化销售流通、品牌宣传等产后配套服务;三是重视科技、人才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四是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本文创新点是:(1)构建了怀来县葡萄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显示性指标、比较优势指数指标分析怀来县葡萄产业竞争力,对怀来县葡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量化评价。(2)通过因素分析法结合波特钻石模型,对怀来县葡萄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提升怀来葡萄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马玲玲[6](2021)在《玉米深加工Y公司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玉米加工作为整个玉米产业链条中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一方面紧密衔接玉米原料种植产业,另一方面影响食品加工、医药、养殖、化工、造纸等领域,其发展状况关系到多个行业的兴衰。玉米加工产品多样,特别是深加工产品,不仅用途广泛,其附加值往往能达到玉米原粮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作为玉米总消费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玉米深加工已经成为促进产品增值、振兴玉米产业,进而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河北作为玉米生产大省,玉米深加工产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调研发现,省内玉米深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经济效益不稳定且效益水平偏低的现象。因此,根据河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挖掘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找出导致效益波动的根源,进而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河北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北省代表性玉米深加工企业Y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经济效益理论、成本管理以及竞争优势等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Y公司发展背景、经营现状、经济效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Y公司作为河北省内实力领先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工规模及专业化水平逐年提升。然而,通过对其近五年经济效益梳理发现,Y公司自2017年开始效益逐年下滑。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挖掘经济效益波动的原因,发现Y公司除了原料采购成本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外,还源于企业内部存在低效高耗的落后产能以及低水平人工占用的成本支出;另外,研发成果转化率低、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少以及企业融资成本高也是导致Y公司经济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通过对Y公司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以及市场环境分别通过用工成本、财政扶持与制度约束、原料与产品竞争等方面影响企业的成本投入和营销业绩,是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第二,生产自动化程度通过影响资产配置效率及能耗水平,关系到企业的成本结构,成为对Y公司经济效益影响最大的内部因素;第三,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决定了企业的加工工艺水平及产品结构,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第四,技术人员薪酬比例以及企业融资成本率通过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资金使用成本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第五,相对市场占有率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通过影响营销业绩及收入结构也对Y公司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政府、社会化组织以及企业自身角度入手,对原料供应、加工设备及人员配置、研发投入、融资渠道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论文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分别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法找出了影响Y公司经济效益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第二,以销售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两个变量作为经济效益指标,从每单位收入获利能力和每单位资产投入获得回报的水平两个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并分别测算其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使得效益提升路径更具针对性。

张润瑛[7](2021)在《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米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能够用作饲料和工业原料。河北省是我国玉米种植大省,河北省玉米产业链的发展对我国玉米产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产业总体收益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分配问题是产业链问题的核心,收益分配合理化能够提高玉米产业链中各主体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水平,梳理玉米产业链上中下游间的利益联结关系,能够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提升各环节效益水平。近年来,河北省玉米产业面临着玉米产品附加值低、玉米产业链条短、产业链各环节主体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为顺应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潮流,协调产业链各环节参与主体的收益,提高河北省玉米产业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业链收益分配是产业链问题的核心,鉴于此,本文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总结和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玉米产业链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成本收益理论、博弈论、收益分配理论等理论进行梳理,继而对河北省玉米种植、流通、加工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现状找出了各个环节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根据对河北省部分地区玉米产业的实地调研数据和统计数据,从原料、人工、机械等方面对种植户、粮商、玉米淀粉加工企业三个主体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并做出利润比较,然后采用收益共享模型探讨三个主体在非合作和合作两种情况下玉米产业链的最优产量和收益最大化情况,最后运用Shapley值法得到符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的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主体的实际收益分配占比情况为玉米种植户占比59.03%,粮商占比17.73%,加工企业占比23.25%,收益分配格局处于不协调的状态,不利于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玉米产业链在合作模式下的整体收益高于非合作模式;流通环节和加工环节对产业链的贡献力度有待加大。根据实证和相关结论,在整体审视河北省玉米产业链三个环节的收益分配情况之后,结合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种植、流通、加工环节以及产业链整体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从产业链收益分配角度分析探讨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是对完善、整合河北省玉米产业的有益探索;第二,将收益共享模型和Shapley值法应用于玉米产业链收益分配研究,得出符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的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方案。

刘晓宇[8](2020)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基础评价与实现路径》文中指出“都市型农业”的提法,最早见于1930年日本的《大阪府农会报》,由于其在各国的产生原因、发展模式和表现形态不尽相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不断深入,都市型农业的形态开始在我国某些地区出现,并逐步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当前,关于都市型农业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关于“现代都市型农业”的界定并未达成统一。论文通过整理和研究国内外专家对都市型农业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案例的考察认为:都市型农业是一种动态演化的农业组织形态,应在工业化的背景下来理解,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的变化、更迭和升级,“现代都市型农业”是工业化中后期都市农业发展的高级形态。论文在对河北省都市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从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新兴农业发展生产水平、农业生态发展生产水平、农业社会发展水平四个方面选取了20个指标,构建了一个都市型农业发展指标体系,并选取了2015-2019年相关数据,运用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层次分析法)对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能力进行了评价。进而得出河北省都市型农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尚处于不发达阶段,特别是我们在农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的塑造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问题。最后,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基础状况的调查,从要素投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和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探索出适宜河北省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毛丽佳[9](2019)在《空间关联视阈下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为研究地域,以空间关联视角对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具体而言,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厘清和界定跨省界地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相关概念,并对经济区和行政区关系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以民族学、经济学、管理学、经济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进一步地,本论文的研究以断裂点模型为研究工具,并对其参数应用进行拓展,从而进一步探究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县域间的经济空间联系关系,由此计算出重庆市黔江区的综合得分最高,有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潜力;进而对跨省界两两相邻的县域进行空间联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探究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空间联系。同时,本论文以空间关联视角,对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中药材、茶叶、畜牧养殖、矿产、旅游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空间关联性,但依然存在现代农业发展较为滞后、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特色不明显、缺乏优势产业带、缺乏跨省界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缺乏中心城市辐射和缺乏地方政府间协调机制等问题。本文基于空间关联视角,以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筛选原则为基础,对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资源禀赋进行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区位熵对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得出第一、二、三产业和工业的优势分布县域,再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第一、二、三产业和工业进行综合得分排序,进而基本确定蔬菜、茶叶、烤烟、中药材、畜牧养殖、清洁能源、矿产升级转型、加工业、医药化工业和旅游业可以作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对象。综上所述,本论文以空间关联为视角,针对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提出了特色自然资源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协同创新开发模式和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模式。由此,进一步地提出了促进武陵山区跨省界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六条对策建议,对武陵山片区跨省界区域特色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邵红岭[10](2018)在《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各国农产品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国际市场竞争中,国际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但国内各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极不平衡。河北省农产品贸易历史悠久,具有多种传统优势出口农产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有了长足发展,但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比重较低,且与同为农业大省的山东省相比,差距较大。深入分析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对促进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相关贸易政策的制定和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改善贸易行为和转变经营方式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以下三部分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并进行理论分析。基于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实践和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梳理,提出研究问题,并进行理论分析。第二部分对所提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总体分析。其次对各分解因素进行分析,包括采用指数分析法测度和衡量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并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框架分析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以及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和出口市场潜力;采用指数分析法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纵向和横向测度和比较,进而借助钻石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再次从企业微观角度分析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优化农产品出口促进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宽农产品出口发展空间等对策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一是河北省农产品出口效益水平呈波动下降趋势,且省内各市差别较大。农产品出口效益的整体协调度呈波动变化,虽然在研究期内各年度均处于协调状态,但协调等级多样。二是世界目标市场农产品进口规模和进口结构以及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别成为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河北省出口农产品结构的变化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推动作用有限,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与世界农产品进口需求增长较快的市场之间的匹配度呈增加的趋势,进而推动农产品出口增长。三是河北省出口农产品结构整体趋于优化,与世界进口农产品结构整体匹配性较好;农产品整体出口技术附加值不断提升,并与文化程度较高的熟练劳动力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农业利用外资和农林牧渔业基本建设投资呈负相关关系。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仍较集中,但有优化趋势,且与世界农产品进口市场之间整体匹配性较好;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与河北省农业生产总值、进口国国内生产总值、进口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口国是否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与河北省和进口国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四是受河北省农产品成本、价格和质量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整体较弱,且省内11个设区市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布较不平衡。五是企业是否设有研发部门、企业融资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三个因素对企业农产品出口增长起正向影响作用,而原料成本及人工成本上升、国际大环境和人民币汇率变动三个因素起负向影响作用。本文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区域农产品出口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效益水平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评价和比较分析;二是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流量和流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已建立的贸易引力模型模拟的理论状态下的潜在出口额和实际出口额的比较,评判和预测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潜力。三是以往国内对农产品贸易的研究多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展开,从微观企业角度展开研究的较少。本文同时使用了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数据资料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尤其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以及选取了不同类型的药材和中成药出口企业的出口案例,在微观层面分析了企业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二、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H腌渍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发展战略理论
    2.2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工具
    2.3 企业战略发展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H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
    3.1 H公司简介
    3.2 H公司宏观战略环境PEST分析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行业现状及生命周期管理分析
        3.3.1 行业现状分析
        3.3.2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3.4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4.1 新进入厂商的威胁
        3.4.2 客户的议价能力
        3.4.3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3.4.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4.5 替代产品的压力
    3.5 H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3.5.1 公司产品结构概况
        3.5.2 H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3.5.3 市场开拓能力
        3.5.4 资金筹集能力
        3.5.5 组织管理能力
    3.6 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3.6.1 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设置规则
        3.6.2 内外部因素矩阵参数设定及评价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H公司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4.1 公司战略管理现状问题调查
    4.2 H公司SWOT分析
        4.2.1 H公司的优势分析
        4.2.2 H公司的劣势分析
        4.2.3 H公司的机会分析
        4.2.4 H公司的威胁分析
        4.2.5 H公司的SWOT分析矩阵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H公司发展战略设计
    5.1 H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目标
    5.2 H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5.2.1 市场渗透战略
        5.2.2 产品开发战略
        5.2.3 市场开发战略
    5.3 业务层战略
    5.4 职能战略
        5.4.1 品牌战略
        5.4.2 营销战略
        5.4.3 人力资源战略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H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组织重构
        6.1.1 合理划分管理幅度
        6.1.2 合理划分职能部门
        6.1.3 职权分明
    6.2 强化技术研发
        6.2.1 强化研发团队
        6.2.2 确定研发重点
        6.2.3 改善既有产品
    6.3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6.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5 公司建设制度化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1 H腌渍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企业战略管理问卷调查
附录2 H腌渍食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关键因素访谈提纲

(2)京津冀一体化奶业发展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现状的研究
        1.2.2 具体产业的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1.2.3 奶业空间布局的研究
        1.2.4 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与布局研究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
    1.5 数据说明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产业链与奶业产业链
        2.1.2 农业布局与奶业布局
    2.2 理论基础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梯度转移理论
        2.2.3 点-轴渐进式扩散理论
        2.2.4 农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2.2.5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2.3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2.3.1 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一个种养结合与比较优势框架下的理论模型
        2.3.2 研究假设
第3章 京津冀奶业发展现状
    3.1 京津冀奶业的生产状况
    3.2 京津冀奶业的加工状况
    3.3 京津冀奶业的消费状况
    3.4 京津冀奶业政策梳理与比较
        3.4.1 北京市奶业政策梳理
        3.4.2 天津市奶业政策梳理
        3.4.3 河北省奶业政策梳理
        3.4.4 三地政策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京津冀奶业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4.1 京津冀奶业产业链空间布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
        4.1.1 饲料原料生产空间分布及时空演变分析
        4.1.2 生鲜乳生产布局及时空演变分析
        4.1.3 乳制品加工业布局及时空演变分析
    4.2 京津冀奶业产业链重心迁移分析
        4.2.1 饲料原料生产重心迁移分析
        4.2.2 生鲜乳生产重心迁移分析
        4.2.3 乳制品加工业重心迁移分析
    4.3 京津冀奶业链各环节布局匹配度分析
        4.3.1 种养加空间重叠性分析
        4.3.2 方向变动一致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京津冀奶业的空间集聚特征
    5.1 奶业集聚测度方法
        5.1.1 空间集聚程度测度指标
        5.1.2 空间相关性分析法
    5.2 京津冀生鲜乳生产的空间集聚特征
        5.2.1 生鲜乳生产的整体空间集聚程度分析
        5.2.2 全域尺度下生鲜乳生产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5.2.3 局域尺度下生鲜乳生产的集聚效应分析
    5.3 京津冀乳制品加工业的空间集聚特征
        5.3.1 乳制品加工业的产业地理集中率
        5.3.2 乳制品加工业的空间基尼系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京津冀奶业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研究方法——空间计量模型
        6.1.1 空间误差模型(SEM模型)
        6.1.2 空间滞后模型(SLM模型)
        6.1.3 空间杜宾模型(SDM模型)
    6.2 变量选取与解释
    6.3 数据来源与指标计算
        6.3.1 数据来源
        6.3.2 畜禽环境承载力测算
    6.4 模型选择与估计结果分析
        6.4.1 数据处理与各变量描述统计
        6.4.2 模型选择
        6.4.3 估计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京津冀奶业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7.1 京津冀各区县奶业发展适宜性评价
        7.1.1 奶业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7.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7.1.3 各区县奶业发展适宜性综合得分
    7.2 初步优化方案
    7.3 优化方案合理性的论证
        7.3.1 环境资源禀赋与生鲜乳生产布局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7.3.2 耦合协调类型与优化方案分区的匹配结果分析
    7.4 优化方案的进一步调整——基于各区县功能定位
        7.4.1 京津区域
        7.4.2 河北省
    7.5 最终优化方案
第8章 京津冀奶业布局优化的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建立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
        8.2.2 打造一批重点奶业区域
        8.2.3 积极推行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
        8.2.4 配套相应的土地支撑政策
        8.2.5 调整优化饲料原料种植结构
        8.2.6 强化科技支撑
        8.2.7 满足京津奶业应急保障需求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3)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重难点与创新点
        1.重点与难点
        2.创新点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研究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产业的含义
        2.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含义和本质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
    (四)产业融合的理论梳理
        1.马克思的分工与协作理论
        2.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3.产业链与农业产业链理论
        4.交易成本理论
二、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案例分析
    (一)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基础
        1.以农业供给侧改革引领农村三产融合
        2.以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三产融合
    (二)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1.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率稳步提升
        2.农业服务业初步发展
        3.新型融合模式初步形成
        4.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融合成效显着
    (三)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典型案例分析
        1.案例选取理由
        2.威县龙头企业带动型融合模式
        3.平泉市香菇全产业链融合模式
        4.永清县现代产业园区融合模式
        5.三县市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
三、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规与政策扶持欠缺
    (二)农村三产融合层次处于初级阶段
    (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缓慢
        1.普通农户自身能力不足
        2.三产融合主体带动性不强
    (四)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五)资源要素流动不畅
    (六)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四、国内外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国内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
        1.湖南省政府主导型三产融合
        2.福建省龙头企业带动型三产融合
        3.台湾省生态农庄带动型三产融合
        4.国内三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
    (二)国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
        1.日本的六次产业化发展实践
        2.韩国新村建设运动实践
        3.荷兰全农业链式发展战略
        4.日韩荷三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五、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原则与对策
    (一)总体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是推动产业融合的组织保障
        2.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是引导和推进产业融合的指导思想
        3.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产业融合的人力保障
        4.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是实现产业融合的立足点
    (二)对策与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融合政策
        2.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三产融合活力
        3.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
        4.探索多种类型融合方式,充分挖掘农村的多重功能
        5.创造要素自由流动环境,突破资源制约瓶颈
        6.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产业服务体系
结语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
        1.3.2 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研究方法
        1.3.3 国内高油酸花生研究文献概括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调研地址的选择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高油酸花生
        2.1.2 农产品品牌
        2.1.3 农产品品牌竞争力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价值链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3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概况
    3.1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生产现状
        3.1.1 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与产量
        3.1.2 高油酸花生种植区域分布
        3.1.3 高油酸花生生产成本效益情况
    3.2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发展现状
        3.2.1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取得的成就
        3.2.2 河北省花生加工企业概况
        3.2.3 河北省典型高油酸花生加工企业概况
    3.3 高油酸花生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专用品种种植规模小,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3.3.2 花生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3.3.3 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品牌影响力差
4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SWOT分析
    4.1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的优势分析
    4.2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的劣势分析
    4.3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的机遇分析
    4.4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的挑战分析
5 基于SWOT-AHP的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 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5.2.1 AHP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2 AHP评价指标相对权重一致性检验
        5.2.3 各层次指标总排名权重计算
    5.3 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提升的战略定位
        5.3.1 各层次指标综合强度计算
        5.3.2 战略四边形各半轴力度计算
        5.3.3 构建战略四边形
        5.3.4 战略对策的相对重要性评估
6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
        6.2.2 注重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
        6.2.3 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市场知名度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
致谢

(5)怀来县葡萄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理论基础
        1.3.1 比较优势理论
        1.3.2 资源禀赋理论
        1.3.3 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理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图
    1.6 创新点
2 怀来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2.1 河北省葡萄产业发展情况
        2.1.1 葡萄种植面积及产量
        2.1.2 葡萄生产布局
    2.2 怀来县葡萄产业发展历史
    2.3 生产规模情况
        2.3.1 近年来葡萄生产情况波动较大
        2.3.2 单产效率显着上升
    2.4 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
        2.4.1 鲜食品种结构情况
        2.4.2 酿酒品种结构情况
        2.4.3 生产布局
    2.5 怀来县葡萄加工发展现状
        2.5.1 加工企业情况
        2.5.2 产品加工情况
    2.6 葡萄产品品牌建设
        2.6.1 地域品牌效应明显
        2.6.2 品牌曝光度高
        2.6.3 品牌众多,权重分散
3 怀来县葡萄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3.1 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3.2 产业竞争力比较区域选择
    3.3 显示性指标分析
        3.3.1 产品市场占有率
        3.3.2 资源禀赋系数
    3.4 比较优势指数评价分析
        3.4.1 规模优势指数(SAI)
        3.4.2 效率优势指数(EAI)
        3.4.3 综合优势指数(AAI)
4 怀来县葡萄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4.1 生产要素供给
        4.1.1 自然资源和设施资源
        4.1.2 劳动力资源
        4.1.3 科技、信息资源
    4.2 市场需求
        4.2.1 市场需求前提
        4.2.2 市场需求情况
    4.3 经营主体状况
        4.3.1 专业合作社
        4.3.2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
        4.3.3 龙头企业
    4.4 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4.4.1 生产资料企业
        4.4.2 酒具加工企业
        4.4.3 物流运输业
        4.4.4 休闲旅游业
    4.5 政府行为
        4.5.1 政府政策措施
        4.5.2 政府财政支持
    4.6 产业发展机遇
5 结论和对策建议
    5.1 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壮大并加快标准化葡萄基地建设
        5.2.2 强化销售流通、品牌宣传等产后配套服务
        5.2.3 重视科技、人才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5.2.4 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 河北省怀来县农户葡萄种植情况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6)玉米深加工Y公司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农产品加工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研究
        1.3.2 玉米深加工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研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玉米深加工
        2.1.2 企业经济效益
    2.2 理论基础
        2.2.1 经济效益理论
        2.2.2 成本管理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3 Y公司玉米深加工发展现状分析
    3.1 河北省玉米深加工发展现状
        3.1.1 河北省玉米深加工概况
        3.1.2 与其他省份对比分析
    3.2 Y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3.2.1 企业规模及发展趋势
        3.2.2 人员及资产投入情况
        3.2.3 原料及产品购销情况
        3.2.4 政策扶持情况
4 Y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4.1 Y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4.1.1 营业收入
        4.1.2 营业成本
        4.1.3 间接费用
        4.1.4 其他财务指标
    4.2 Y公司经济效益
5 Y公司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5.1 外部影响因素
        5.1.1 经济环境
        5.1.2 政策环境
        5.1.3 市场环境
    5.2 内部影响因素
        5.2.1 指标选取依据
        5.2.2 实证研究
        5.2.3 结果分析
    5.3 综合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政府角度
        6.2.2 社会化组织角度
        6.2.3 企业角度
    6.3 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玉米深加工Y公司经营情况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7)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和产业链
        2.1.2 玉米产业链
        2.1.3 收益分配
    2.2 理论基础
        2.2.1 成本收益理论
        2.2.2 博弈论
        2.2.3 收益分配理论
        2.2.4 收益共享理论
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现状
        3.1.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种植环节发展现状
        3.1.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流通环节发展现状
        3.1.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加工环节发展现状
    3.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存在问题
        3.2.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种植环节存在问题
        3.2.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流通环节存在问题
        3.2.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加工环节存在问题
4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4.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形成情况
        4.1.1 数据来源
        4.1.2 河北省玉米种植环节收益形成情况
        4.1.3 河北省玉米流通环节收益形成情况
        4.1.4 河北省玉米加工环节收益形成情况
    4.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利润比较
5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实证研究
    5.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收益共享实证研究
        5.1.1 收益共享理论模型
        5.1.2 收益共享模型在玉米产业链中的应用
        5.1.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收益共享实证分析
    5.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收益分配实证研究
        5.2.1 产业链收益分配原则
        5.2.2 Shapley值理论模型的建立
        5.2.3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收益分配实证分析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种植环节
        6.2.2 流通环节
        6.2.3 加工环节
        6.2.4 产业链整体
参考文献
附录1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流通环节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加工环节情况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8)城乡统筹背景下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基础评价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现代都市型农业的理论探讨
    2.1 都市型农业概念的由来与演化
    2.2 现代都市型农业的理论拓展
        2.2.1 工业化进程中的都市农业形态的演化
        2.2.2 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区域范围
        2.2.3 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功能属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北省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历程与状况
    3.1 城乡统筹背景下河北省都市型农业发展进程
    3.2 河北省都市型农业发展现状
    3.3 河北省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
    3.4 河北省都市型农业发展成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基础水平评价与问题探析
    4.1 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方法选择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评价方法与思路
    4.2 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基础评价
        4.2.1 河北省都市型农业相关指标权重的确定
        4.2.2 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结果分析
    4.3 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3.1 农业转型升级效果尚未凸显,特色产业优势不强
        4.3.2 园区功能定位不清晰,新兴产业比重不高
        4.3.3 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产业融合进程缓慢
        4.3.4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绿色发展亟待强化
        4.3.5 品牌塑造相对滞后,名、优、新品牌较少
        4.3.6 加工业较为薄弱,产业增值链条短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5.1 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前景与规划
        5.1.1 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定位
        5.1.2 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的空间布局和模式
        5.1.3 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工程任务
    5.2 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5.2.1 健全投入保障机制
        5.2.2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5.2.3 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
        5.2.4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空间关联视阈下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关于特色产业的研究
        1.2.2 关于经济空间结构的研究
        1.2.3 关于省际边界经济联系的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
第2章 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理论基础
    2.1 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基本界定
        2.1.1 跨省界地区的基本界定
        2.1.2 跨省界民族地区的基本界定
        2.1.3 特色产业的基本界定
        2.1.4 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概念
    2.2 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2.2.1 跨省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2.2.2 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形成因素
        2.2.3 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2.3 经济区和行政区关系演化
        2.3.1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
        2.3.2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
        2.3.3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21世纪初期
        2.3.4 第四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
    2.4 特色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4.1 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4.2 有利于提升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
        2.4.3 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协调
        2.4.4 有利于集聚各类生产要素
        2.4.5 有利于促进跨省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2.4.6 有利于跨省界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本章小结
第3章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及其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3.1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基本概况
        3.1.1 地理区位概况
        3.1.2 自然资源情况
        3.1.3 民族文化资源
        3.1.4 资本现状
        3.1.5 科教文卫发展情况
        3.1.6 政策环境
    3.2 产业与产业结构特征
        3.2.1 产业结构现状
        3.2.2 产业结构特征
    本章小结
第4章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经济联系的空间作用分析——基于对康弗斯断裂点模型的改进
    4.1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经济空间关联的天然基础
        4.1.1 地缘关系的紧密性
        4.1.2 民族文化的相似性
        4.1.3 自然资源的共有性
        4.1.4 经济发展的共通性
        4.1.5 社会发展的依存性
    4.2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的经济空间分布分析
        4.2.1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
        4.2.2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的经济空间分布分析
    4.3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经济联系空间作用的评价与结果——基于对康弗斯断裂点模型的改进
        4.3.1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
        4.3.2 对康弗斯断裂点模型的改进
        4.3.3 指标体系的选择与权重赋值
        4.3.4 数据处理与评价结果
        4.3.5 经济联系空间作用及其特征分析
    4.4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各县域功能定位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空间关联的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1 武陵山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资源类型、分布特征及比较分析
    5.2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2.1 渝鄂湘黔邻省界民族地区——渝东南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2.2 渝鄂湘黔邻省界民族地区——湘西州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2.3 渝鄂湘黔邻省界民族地区——恩施州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2.4 渝鄂湘黔邻省界民族地区——铜仁市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2.5 渝鄂湘黔邻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5.3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5.3.1 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制约现代农业发展
        5.3.2 地理标志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区域特色不明显
        5.3.3 缺乏具备资源特色的优势产业带
        5.3.4 缺少跨省界旅游文化产业的合作
        5.3.5 城市体系发育尚未成熟,缺乏中心城市辐射带动
        5.3.6 缺乏地方政府间的协调机制,社会管理边缘化
    本章小结
第6章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选择及评价体系研究
    6.1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意义
    6.2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筛选原则
        6.2.1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选择的必要性
        6.2.2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选择的思路
        6.2.3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选择的原则
    6.3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资源禀赋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6.3.1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资源禀赋评价
        6.3.2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影响因素
    6.4 基于空间关联的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6.4.1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6.4.2 选取指标
        6.4.3 对区位熵模型的改进
        6.4.4 特色产业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7.1 特色自然资源发展模式
    7.2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7.3 旅游产业协同创新开发模式
    7.4 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模式
    本章小结
第8章 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8.1 打造跨省界连片特色现代农业小镇,实现特色农业协调发展
    8.2 突出地理标志产品民族特色,扩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8.3 立足优势资源特征培育优势工业产业带
    8.4 以共有的民族人文资源助推特色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8.5 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培育中心城市
    8.6 实现地方政府间跨域协调合作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展望与不足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展望
    9.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产品
        2.1.2 农产品出口贸易
        2.1.3 农产品出口效益
    2.2 理论基础
        2.2.1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
        2.2.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2.3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3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3.1 农产品出口规模增长缓慢
    3.2 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3.3 频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3.4 农产品出口效益水平评价
        3.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3.4.2 评价方法的说明
        3.4.3 农产品出口效益评价实证研究
        3.4.4 农产品出口效益比较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
    4.1 模型设定
    4.2 基于多产品单一市场CMS模型的分析
        4.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4.2.2 模型的测算结果及分析
        4.2.3 主要结论
    4.3 基于单一产品多市场CMS模型的分析
        4.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4.3.2 模型的测算结果及分析
        4.3.3 主要结论
    4.4 本章小结
5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5.1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衡量指标的选取
        5.1.1 集中度指数(HHI)
        5.1.2 多样性指数(HI)
        5.1.3 劳伦斯指数(LI)
        5.1.4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Rs)
        5.1.5 收益性结构变化指数(BSCI)
    5.2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5.2.1 河北省4 类农产品出口变动情况分析
        5.2.2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的指数分析
        5.2.3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5.3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5.3.1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指数分析
        5.3.2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5.3.3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潜力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6.1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6.1.1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6.1.2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6.2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变动分析
        6.2.1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总体变动分析
        6.2.2 分类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变动分析
    6.3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6.3.1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省际比较分析
        6.3.2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省内各区域比较分析
    6.4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6.4.1 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6.4.2 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
    7.1 基于出口企业调研的Logit模型分析
        7.1.1 数据来源
        7.1.2 模型设定
        7.1.3 变量描述
        7.1.4 模型的测算结果及分析
        7.1.5 主要结论
    7.2 基于药材和中成药出口企业调研的案例分析
        7.2.1 所调研药材和中成药出口企业的基本情况
        7.2.2 药材和中成药企业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对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8.2.1 优化农产品出口促进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8.2.2 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
        8.2.3 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8.2.4 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宽农产品出口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调查问卷
    附录B 所调查走访的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
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四、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H腌渍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张欢.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2]京津冀一体化奶业发展布局优化研究[D]. 袁艳云. 北京农学院, 2021(08)
  • [3]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余燕玲.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河北省高油酸花生品牌影响力提升研究[D]. 郑荣珍.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6)
  • [5]怀来县葡萄产业竞争力研究[D]. 白思远.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6]玉米深加工Y公司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研究[D]. 马玲玲.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7]河北省玉米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 张润瑛.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6)
  • [8]城乡统筹背景下河北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基础评价与实现路径[D]. 刘晓宇. 河北大学, 2020(08)
  • [9]空间关联视阈下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 毛丽佳.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10]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D]. 邵红岭.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