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作家的写作态度与小说精神——论方方小说的知识认同特征

知识分子作家的写作态度与小说精神——论方方小说的知识认同特征

一、知识者作家的写作姿态与小说精神——论方方小说的知识者身份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刘沛君[1](2020)在《方方的市民书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湖北作家方方是以“新写实”的领军人物进入读者视野的,她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先后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各大奖项,在当代文坛一直热度不减。方方的作品题材广泛,其中的重心就是对武汉市民的挖掘。她以最熟悉的城市武汉作为作品的主要背景,描摹不同阶层市民的生活状貌和人生境遇,随着时代风气的变化和自身生活经验的丰富,其笔下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愈加丰满,这些作品构建了一个具有独特地域性的文学形象画廊。本文以方方市民题材小说为研究对象,正文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以方方作品中刻画的市民群像及其生活百态为切入点,梳理出其笔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四类市民形象:底层市民、城市女性、知识分子、外来者。方方的创作从外界环境、人性本身思考不同市民群体的生活内涵,在这些难逃悲剧命运的人物背后,展现当代人某些普遍性的生存状态。第二章围绕城市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展开论述,从汉味小说发源地武汉的地理环境、方言俗语、城市性格三个角度入手,对其作品进行地缘的纹理分析。方方对武汉城市历史和城市景观的描绘,唤起了读者对武汉历史文化的追忆与想象。独具特色的方言俗语中饱含浓浓的“汉味”,雅俗共赏的语言贯穿于文学形象的塑造中,不仅使市民形象更加鲜活饱满,也增加了作品的地域文化底蕴。第三节从地域文化中最为独特而微妙的民风民情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对市民形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多方位解读。第三章主要是探究方方市民书写的艺术特色,从其写作态度、文学创作历程中的新变、小说文本的复调艺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冷漠与温情的双重态度充分展现其小说创作中的独立思考与人文情怀。方方创作中对自身创作模式不断探索与突破,既形成了更为突出的个人特色,同时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生活态度引人反思,也是其作品拥有独特魅力之所在。

李雅萍[2](2020)在《论方方小说的底层叙事》文中认为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运转,“非功利”性质的文学也面临着猝不及防的挑战,在消闲文学环境的背后,底层叙事文学踏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重新建构起文学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拥有真切的底层生活经历的作家方方,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从未放弃过对于底层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她与底层人物之间的精神联系,以及对其人文关怀和关注的同时,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促使她将写作扎根于底层的土地里,在现实语境下展现其对于底层群体的关注和体恤,重构弱势群体的生存境遇和精神世界。本文以方方小说的底层叙事为题,除了前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以方方笔下的底层群体中不同角色的家庭成员为起点,探讨其在社会沉浮中的成长轨迹。方方立足于社会底层世界,以家庭作为突破口,致力于展现底层的百态生活中“丈夫”/“父亲”、“妻子”/“母亲”和“儿童”的家庭角色。在面对嘈杂繁琐的底层世界所采用的生活化叙事中,男性呈现出软弱的性格和尊严的消磨,女性则在生命的困境之中呈现出强烈的抗压韧性和永不言弃的担当意识,而贫苦的底层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儿童则呈现出重压下童心留守的状态。第二章主要探究方方小说底层叙事的精神向度。方方遗弃了文学作品中惯有的温馨团圆的精神避难所,冷静地观照主体生命历程中的粗粝和痛苦,通过现实和个体生命欲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将底层人群的生存困境和现实苦难真切地剖析出来。在物质匮乏的制约下,人的道德、尊严所面临的沉重考验,普通人落寞而孤寂的生存窘境探讨,展示脆弱而复杂的人性人情以及面对无奈而惶惑的苦难命运的抗争。第三章对方方底层叙事中的建构方式进行探究。方方在描绘底层世界的过程中,其复杂情况可能会远远超出作家的想象,那么巧妙地借助文学叙事策略进行逻辑化世界的建构,无论是作品中灵活多变的叙事视角、地域情愫的空间演绎还是通俗直白的口语方言,皆为现代性所笼罩下的底层真实状态的呈现提供了可能。第四章从对于现实矛盾的反思、知识分子的坚守和人文关怀三个方面来探寻方方底层叙事的根源。面对承受时代浪潮拍打的底层人群在物质裹挟下所呈现出来的真实状态,方方在呈现其道德底线被撕毁的全过程的同时,也始终以一名知识分子的坚守承担起作家的社会责任,展现出其对于时代变迁中的反思,和在对于现实的冷峻观照之下渗透出来的对于底层世界温情的人文关怀。方方将她的写作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中,在对于底层民众的精神情感和生命状态进行细微展现的同时,也体现出方方对于底层世界的体念和反观以及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

雷杰妮[3](2020)在《新写实小说的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87年前后,在中国文坛上掀起了一种名为新写实小说的文学创作潮流,它以全新的文学表达形式,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满含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等内容指向的世俗生活空间,并以认同世俗的创作态度承认了日常生活的合法性地位。自此,新写实小说掀起了文学评论界的热议,也令其一跃成为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文坛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学创作现象。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浪潮的裹挟下,人们所处的文化语境也随之产生突变,致使新写实小说难以避免地陷入到被其他新生文学样式即将取代的艰难境地中。因此,在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下,新写实小说作家尝试寻求用一种新的叙述方式来表现自我,他们以突破和因袭之势努力修正自身的创作局限,借更加多元的文学形态去破解原有的文学创作理念,令其作品呈现出对新的美学经验的认同。本论文以新写实小说为重点研究对象,选取“转型”作为本文研究切入点,将新写实小说转型前的文学作品作为对比的参照对象,旨在对新写实小说转型前所陷入的文学创作局限与历史发展拘囿予以深刻探讨,通过论述新写实小说作家在文学观念和具体创作上的转变,由此探寻新写实小说文学创作在时代浪潮中的顺应与坚守,并从中挖掘其转型的意义与价值。论文首先以新写实小说及其转型作为研究出发点,论析新写实小说的兴起过程和艺术特点,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探索新写实小说在全新文化语境下所陷入的创作拘囿,呈现新写实小说在创作观念上的转变。其次,从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池莉和刘震云的具体创作出发,通过整合二位作家在创作转型前的共通之处,即消解崇高,分析他们在物欲波澜下而陷入的身份认同危机和全新的文学创作尝试。接着,从人性书写的研究立场出发,探寻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刘恒和方方的文学创作转变,他们在尝试与社会语境保持协调的同时,也根据个人的创作特色进行着迥然不同的个性化尝试,折射出新写实小说作家在创作心境和叙事立场上的转变。最后,从新写实小说创作经历“由整体到多元的”变化过程入手,分别从坚守个人化日常叙事和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变两个方面来论述其在实现文学转型时的“恒”与“变”,并反思新写实小说在转型中仍未解决的问题,由此挖掘新写实小说转型的时代意义和自身独立价值。

徐怀丰[4](2020)在《论方方小说中的冲突主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没有冲突不成戏。冲突是很多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叙事动力,也是重要的文学主题。在方方的小说中,冲突既作为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因子“外化于形”,又作为文本主题“内化于心”,成就了方方独特的写作风格。综观方方的小说创作,其题材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两性婚恋题材”“市民生存题材”“知识分子际遇题材”。这三大小说题材都饱含对冲突主题的书写,冲突主题成为深入分析方方小说创作的有效密码。通过细读作品,可以发现,方方1982年至1985年的小说创作大致属于青春理想型,还未真正建立独立完善的写作品格,也未表现出审视社会现实继而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其作品尚处于迎合时代号召的欢快赞歌阶段,冲突主题还未显山露水。但自1986年开始,以中篇小说《白梦》的发表为标志,方方的视角逐渐变得敏锐,山河大好的稚嫩体认逐渐消失,人性与历史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开始被其毫不遮掩地呈现在故事文本中,小说创作开始进入批判现实主义阶段。冲突主题随着一部部作品的问世而渐趋成熟,渐成体系。因此,本文将以方方创作成熟期(1986年以来)的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冲突主题,并深入挖掘方方执着书写冲突的内在动因。绪论部分首先对方方的创作历程做了梳理,并对当前学界关于方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研究方方三大题材小说中的冲突主题的原因及意义。第一章聚焦方方的两性婚恋题材小说,探究两性婚恋冲突主题,并从“自卑自囿与自强自苦”“欺压束缚与委屈求全”“欲望消遣与真情寄付”及“越轨背叛与被动困守”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呈现不同的婚恋镜像,揭示女性的情爱困境。第二章聚焦方方的市民生存题材小说,探究小人物与城市的生存冲突主题,并从“逼仄空间里的人性撕咬”“挣扎无望的贫困黑洞”及“人间正途上的壮志难酬”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借社会小人物困顿的生存状态来反思人性,反观社会问题。第三章聚焦方方的知识分子际遇题材小说,探究祖辈、父辈、子辈三代知识分子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历史环境的不同冲突。以历史为轴,剖析三代知识分子的既异也同的人生遭际。第四章统观方方三大小说题材中的冲突主题,且从“身份焦虑的话语表达”“命运感的文本载体”“悲剧情结的导火索”三个方面探析“冲突”在方方小说中的深层意义,由此深入探究方方执着于书写冲突的内在动因。

郜丽媛[5](2019)在《在隐喻的道德框架下叙述一切 ——方方小说创作论》文中指出方方作为当代文坛上的一棵常青树,不断尝试采用新的题材和写作方式,创作出了一系列风格多变的小说作品。其文学作品中既有女作家的敏感细腻,又兼有男性关注苍生的大格局视野,因此成就了方方在当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方方的代表作《风景》因关注城市底层市民琐碎日常生活的叙事内容和“零度情感”的叙事方式而被评论家纳入“新写实小说”文学潮流之中,从此方方也被冠以“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头衔而为大众所知。因此,评论家和读者对方方作品的解读多局限在“新写实小说”流派的囚笼之中,或分析方方作品所携有的流派创作特色,或分析方方与流派中其他代表性作家的创作异同。所以,本论文的目的就是重新发掘方方作品中除却“新写实小说”流派所具有的“琐碎日常”、“零度情感”等特色之外的“百变风景”,扞卫方方在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性地位。方方在创作中秉持着独立自由的写作立场,不趋附于某种主流话语,与主流话语形成一种错位。首先,方方始终以知识分子的写作姿态去创作自己生命所感受到的真实体验,她将细腻的笔触深入到底层市民、知识分子和女性等小人物身上,透过描写普通大众的个体生命体验和悲欢离合来探究“人”的生存本真。同时,方方以知识分子独有的敏锐目光去审视这些人群的生存境遇以及悲剧背后的深层根源,表现出方方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于人性、社会时代和命运的审视和思考。其次,方方作品被笼统归入“新写实小说”之中进行理解和研究会遮蔽掉其作品独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本论文深入分析方方作品区别于“新写实小说”的特质,还原被“新写实”遮蔽下的小说“风景”。最后,方方小说创作中虽有着浓厚的“女性意识”,但区别于主流文坛上九十年代涌现的“私人化”写作、“身体写作”等“女性文学”,方方始终秉持着一种“超性别意识”和女性自省意识去关照和审视女性生存状态并寻找解决方案。游离于主流话语的文学创作一方面造成身为文坛作家的方方具有某种焦虑感,另一方面使得方方能够以敏锐的眼光和冷峻的笔调去关照社会现实,塑造出一系列在无奈世俗中苦苦挣扎着焦虑的小人物们,当然,其笔下人物的焦虑在某种程度上是作家心理意识的投射作用。方方小说中处处浸染着身份焦虑。首先,知识分子在商业经济大潮下有着巨大的身份焦虑感:一方面方方作为文坛作家面临着与主流话语错位所坚守自我的抵抗性境遇、评论家和市场与读者的认可问题;另一方面,其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从而被迫由知识分子向市民化转变。其次,方方笔下的男性都遭遇着被“阉割”的焦虑:一方面,父辈缺席,其身上并携有暴戾性与自私性,英雄“父亲”光环被消解掉后便是母亲在权力结构中的上位;另一方面,商品经济中女性获得经济话语权从而对男性造成一定的压迫,男性在受挫后日渐消糜。最后,方方笔下的女性形象面临着生存焦虑:一方面,她们从始至终都在苦苦寻觅精神家园并为了营造“家”而努力抗争,却最终不得不都面临着无家可归的生存困境;另一方面,她们也在灵与肉的矛盾中苦苦挣扎,但终归是成为了追逐心中美好爱情(情感之“家”)的牺牲品。方方身为作家虽有着焦虑和压力,但她仍坚守“为内心写作”的创作姿态,独立而自由地进行文学写作。首先,方方始终秉持着知识分子求真意志,立足于个体生命体验来透视人性奥秘和揭示生存处境。她以生命个体的民间视角来还原历史真实和生存真相,消解历史和现实存在的某种权威和荒诞言说,并对非理性存在进行探索和思考。其次,方方内心深处坚守着某种伦理秩序,即对人性关怀的精神价值论和情爱至上的情爱价值论。

童健[6](2019)在《走向历史深处 ——论方方小说的历史叙事》文中提出方方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作家,成名于“新写实”小说而又不限于“新写实”。她同样有丰富的历史叙事小说的创作,而且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新世纪,始终在坚持历史的书写,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叙事意识、叙事内容、叙事主题和叙事艺术。本文即以方方的历史叙事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和揭示方方小说历史叙事的特征和意义。首先结合相关的理论界定“历史叙事”的概念,点明方方小说的“20世纪历史叙事”的叙事取向,并结合研究者们对于方方小说历史叙事方面既有的评论研究进行述要与述评。本文主体分为三部分:一为历史书写与现实诉求,主要从历史叙事观层面对方方的历史叙事小说进行整体地概说,包括历史叙事意识、“记忆”的诗学、历史叙事伦理;二为历史观照与人的命运,主要从文本内容层面对方方的历史叙事进行历史现象与人物形象相结合的论析,包括家族历史与知识分子、日常生活史与凡俗众生、个人历史与边缘女性、革命历史与英雄过客及受难者;三为历史想象与叙事艺术,主要从小说历史叙事的艺术形式上进行论述,包括历史叙事的叙述取向、历史叙事的时空构架、历史叙事的深度表现。最后作一总结,从方方历史叙事的优长与局限、意义与启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以上研究,以期对方方的历史小说叙事有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把握与阐释。

柯海[7](2019)在《超越“庸常”之路 ——论池莉小说的“寻找”叙事》文中研究说明“寻找”是中外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学现象,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寻找”也一直如影随行。池莉是着名的当代小说家,在市民小说和新写实小说中独树一帜,她在自序中曾提到“寻找”对自己创作的深刻影响,通过研究池莉小说的“寻找”叙事,可以明确“寻找”对池莉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剖析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的“寻找”与作家个体创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池莉文学史地位的重新评估。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池莉小说对超脱世俗人生之路的寻找。《金盏菊与兰花指》《惊世之作》《太阳出世》是池莉在小说中寻找超脱世俗人生之路的代表作。《金盏菊与兰花指》以童真对抗世俗人性、人心,《惊世之作》以追求刺激打破生活的凡庸,《太阳出世》以挣扎后的升华实现超脱。第二部分:池莉小说对精神归宿的寻找。《看麦娘》《烦恼人生》《一去永不返》是池莉小说关于精神归宿进行寻找的代表作。《看麦娘》寻找亲情的温暖,《烦恼人生》寻找爱情的归宿,《一去永不返》寻找自我与叛逆。第三部分:池莉小说对历史“真相”的寻找。池莉小说对历史“真相”的寻找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凝眸》、《屈原的罗网》寻找社会历史的“真相”;第二种类型,《乌鸦之歌》、《预谋杀人》寻找家庭历史的“真相”;第三种类型,《绝代佳人》《两个人》寻找个人历史的“真相”。第四部分:关于池莉小说“寻找”机制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池莉实践着“寻找”的行动,她寻找个人精神的归宿,寻找中意的职业,寻找理想的婚姻,寻找脱贫致富的生存之道......而她所寻找的这一切都和她的“写作”相关。池莉一方面通过写作来实现现实生活中的寻找之物,另一方面又通过“寻找”不断地为自己提供写作源泉。欲望、人伦、真理驱动着池莉小说主人公们的“寻找”,绝望、挣扎、升华构成了池莉小说主人公们的人生历程,“寻找”既是池莉小说主人公反抗绝望的方式,也是池莉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乃至反抗绝望的方式。第五部分:关于池莉小说寻找叙事的意义何在。“寻找”叙事对池莉的市民小说起到了塑性的作用。1977年到1987年是池莉在武汉度过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里池莉过的并不顺心,甚至是经历了一系列坎坷,反抗绝望,在绝境中寻找生机可以概括池莉在这十年里的生活态度。她把这种生活态度赋予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就形成了“绝境——寻找——升华”的小说模式,主导了小说主人公的生命轨迹,促成了小说情节的定型。“寻找”叙事还对池莉新写实小说的诞生起到了导引的作用。池莉1987年推出的《烦恼人生》是新写实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里面就有池莉自己家庭的影子,池莉在现实生活中的绝望与反抗导致了小说主人公印家厚的绝望与反抗,反抗即在绝境中寻找生机,并由此形成了池莉日后的写作模式——在凡庸人生的日常琐事里陷入绝境,在绝境里“寻找”求生的希望。所以,“寻找”叙事对池莉新写实小说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导引作用。在外国的文学作品中,寻找是对人生活状态、生存状态的探寻,池莉小说的“寻找”源于池莉受困于现实生活以及中国当代文坛的“寻找”语境,从一定意义上说,“绝境——寻找——升华”的小说模型也是关于人是如何存在着以及如何存在着更好这一问题的回答。这证实了池莉的“寻找”与外国文学作品的“寻找”有着共同之处,它们均通过文学的形式将对生活的思考上升到了一个哲学命题的高度。

王雨柔[8](2019)在《方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方方自登上文坛以来,笔耕不辍,保持着对知识分子题材的持续书写,在历史态度上,方方始终秉持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力图呈现不同时代中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内核;在文体形式上,方方利用反讽,复调等技巧,在形式创新中完善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可以说,方方的知识分子的创作与文革后文坛上涌现的“伤痕”、“反思”等模式化小说迥异,将思考重新引向作为主体的“人”存在的方式和生命历程。本文重点关注方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典型,通过方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把握不同代际知识分子的生命历程以及精神困境,并考察方方知识分子形象题材所渗透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本文以方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为研究对象,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方方知识分子形象书写的生成背景,从内外两个方面延伸,认为在时代、环境、个体的共同作用下生成了方方的知识的分子形象书写,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具有真实性和普遍性。第二章呈现知识分子形象谱系,一方面从历时性出发把握方方小说中不同代际知识分子形象的特征,探索不同阶段的形象衔接而成的中国知识分子生命史、精神史。一方面从共时性把握方方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典型,方方的小说极为精炼地提取出知识分子形象的精神内核,本文以个别知识分子形象典型为例,分析其历史内涵和审美意蕴。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同时切入,探索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建构知识分子的立体形象。第三章剖析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从外部环境所致的“独立性的丧失”与知识分子内部“价值观的崩塌”两个角度来阐释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指出知识分子在时代脉搏之下经历了多重挣扎与蜕变,而不可改变的是“无处遁逃”的宿命式结局,值得注意的是,方方笔下的宿命并不是恐惧与妥协,而是在对知识分子人性的探索之中达成对宿命论的超越。第四章通过叙事策略来分析方方对于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本章从“反讽语言”以及“时空形式”展开,一方面,反讽性的语言建构出多义的文本语境,彰显出知识分子的复杂形象;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的交叉集中展现了各个时代、不同空间的知识分子形象,宏观阐释知识分子的悲剧宿命。在叙事策略的熟练运用中,方方试图消解时代的崇高性,还原知识分子本相。

韩晓云[9](2018)在《论方方小说的家庭书写》文中指出方方作为一名优秀的女作家,以其作品的独特风貌在中国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她始终秉承着一颗传统人文知识分子的情怀,专注于小人物的命运书写,从不放弃怀疑、批判精神,在历史语境及现实语境下,将凡人俗事的书写放入家庭书写中,生发对普通大众最深切的生存关照。本论文选取方方小说家庭书写这一维度,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简单介绍方方小说创作及研究的整体面貌,从方方小说的综合性研究和具体内容与特征的研究两方面概述方方小说的研究现状,廓清“家庭”、“家庭书写”等相关理论概念,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方方小说家庭书写中的人物形象类型本章共三节,以人物的家庭角色为起点,从历史语境和现实语境两个维度,展现方方小说中百态家庭的丈夫、父亲及妻子、母亲和儿童等家庭角色的呈现,男性尊严的受辱和消磨,女性表现为失语者和局外人,而儿童在家庭创伤下表现为仇恨和孤独。第二章方方小说家庭书写的叙事特征结合文本分析,探究方方小说家庭书写的艺术表达。她致力于日常生活化叙事;用悖论和复调建构她笔下的家庭故事,爱而不得,得而不爱的悖论相互缠绕产生荒诞感,多声部叙事的复调的运用让家庭故事多线共进,散发生生不息的意味;叙事语言的诗性审美品格表现在诗意文雅、返璞归真、幽深忧郁三个方面。第三章方方小说家庭书写的价值探讨方方对恋爱、婚姻家庭的书写中一直贯穿着她的质疑态度,第一节分析方方小说文本中表现的爱情的虚伪、亲情的黑洞,展开对“家园”的批判与追问;第二节立足方方小说的知识分子和弱者立场,探究其超性别写作对家庭中“人”的书写的超越与关怀;第三节进一步阐释方方小说家庭书写中的生命力量。

姬玉侠[10](2018)在《八十年代文学场域的知识者话语 ——“新写实小说”的知识分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知识分子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本文所研究的是八十年代后期文学场域中“新写实小说”的知识分子形象建构及其价值质询,考察在新时期文学场域中相对宽松的历史语境下却产生了焦虑畸形的知识分子形象的矛盾存在。从社会历史变迁的内在机制、外在影响以及作家自身的内在经验、身心历程等方面解读“新写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特征,探求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和精神走向。这对认识转型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自我定位、精神特质、价值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知识分子群体形象为切入点,通过文本细读、叙事学、文学社会学、“文史互证”等方式考察“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以及知识分子形象与其它阶层的社会关系,知识分子自身的分化及精神特质的变化,探寻“新写实小说”的文学价值,深化对“新写实小说”的再认识;立足于文学文本的解读,通过对知识分子形象的探寻,以观照作者自身作为知识分子的创作姿态与自我意识,进而审视作者修辞符码的选择与知识分子类型的建构关系。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分析,主要以八十年代文学语境为参照,从编辑、评论家这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入手探讨“新写实小说”的生成,从都市和乡村两种题材入手考察“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的两种存在空间,系统考察“新写实小说”知识分子的生成。第二部分为形象研究,主要探讨新时期以来的知识分子与“新写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特征,考察“新写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在新时期文学的独特存在价值,探寻遭遇日常生活的“新写实小说”知识分子与市民的参照特征与转化关系。第三部分为作家及修辞研究,考察作家自我意识与写作姿态对“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文本呈现的影响,探寻“新写实小说”中作家作为知识分子在文本中的缺席与文本中知识分子身份的缺失和省察的内在关联。通过思考“新写实小说”试图建构的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特思路和言路,以及对当代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守望与质询,尝试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现实困境和心灵惶惑,以及种种困窘中的思考和跋涉作出某种程度的评析。

二、知识者作家的写作姿态与小说精神——论方方小说的知识者身份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知识者作家的写作姿态与小说精神——论方方小说的知识者身份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方方的市民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关于本文所涉及的概念的梳理
    二、研究综述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市民群像与生活百态
    第一节 底层市民的艰难生存
    第二节 城市女性的婚恋困境
    第三节 知识分子的世俗人生
    第四节 外来者的挣扎悲伤
第二章 市民书写中的“汉味”文化
    第一节 城市风貌
    第二节 方言俗语
    第三节 城市性格
第三章 方方市民书写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双重态度
    第二节 叙事新变
    第三节 复调艺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2)论方方小说的底层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方方小说底层群体的个性书写
    (一)责任缺失的“丈夫”/“父亲”形象
    (二)自立自强的“妻子”/“母亲”形象
    (三)生活重压下童心留守的“儿童”形象
二、方方小说底层叙事的精神向度
    (一)落寞而孤寂的生存窘境探讨
    (二)脆弱而复杂的人性人情展示
    (三)无奈而惶惑的苦难命运抗争
三、方方小说底层叙事的建构方式
    (一)灵活多变的叙事视角
    (二)地域情愫的空间演绎
    (三)通俗直白的语言建构
四、方方小说底层叙事的探源
    (一)现实矛盾的反思
    (二)知识分子的坚守
    (三)浓重的人文情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新写实小说的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新写实小说的发展
    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的兴起与特点
    第二节 新写实小说的发展与局限
    第三节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观念转变
第二章 消解崇高的日常生活重构
    第一节 池莉——从日常生活到都市生存
    第二节 刘震云——从“一地鸡毛”到回望故乡
第三章 消泯发展的人性书写
    第一节 刘恒——由悲悯苍凉到幽默调侃
    第二节 方方——从消解主观到爱憎分明
第四章 坚守与顺应并存的转型
    第一节 坚守日常生活叙事
    第二节 顺应时代潮流创作
    第三节 反思新写实小说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论方方小说中的冲突主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两性婚恋冲突
    第一节 自卑自囿与自强自苦
    第二节 欺压束缚与委屈求全
    第三节 欲望消遣与真情寄付
    第四节 越轨背叛与被动困守
第二章 小人物与城市的生存冲突
    第一节 逼仄空间里的人性撕咬
    第二节 挣扎无望的贫困黑洞
    第三节 人间正途上的壮志难酬
第三章 知识分子与历史的冲突
    第一节 战争年代里的无处栖身
    第二节 社会运动中的无以遁逃
    第三节 经济浪潮中的边缘生存
第四章 方方小说中冲突的叙事动因
    第一节 身份焦虑的话语表达
    第二节 命运感的文本载体
    第三节 悲剧情结的导火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5)在隐喻的道德框架下叙述一切 ——方方小说创作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概念界定、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游离于主流话语的错位写作
    (一)叛离主流话语
    (二)被“新写实”遮蔽下的呈现
    (三)超越“性别意识”
二、身份认同焦虑
    (一)知识分子身份焦虑
        1.商业时代下作家的文本创作
        2.知识分子向小市民转变
    (二)男性阉割焦虑
        1.父辈缺席
        2.男性去势
    (三)女性归属焦虑
        1.“何处是家园”
        2.灵与肉的挣扎
三、“为内心写作”的坚守
    (一)求真意志
        1.还原历史真实
        2.消解崇高
        3.探究非理性存在
    (二)遵循伦理秩序
        1.人性关怀
        2.情爱至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走向历史深处 ——论方方小说的历史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何谓历史叙事
    二、方方的20世纪历史叙事
    三、既有研究述要与述评
    四、本文研究思路
第一章 历史书写与现实诉求
    第一节 历史叙事意识
        一、历史存在的理解
        二、历史叙事的立场
    第二节 “记忆”的诗学
        一、记忆的复现
        二、记忆的重构
    第三节 历史叙事伦理
        一、历史中的人与人的历史
        二、历史追问与自我反思
第二章 历史观照与人的命运
    第一节 家族历史与知识分子
        一、生命塑像的代际比照
        二、人物命运的深度审视
    第二节 日常生活史与凡俗众生
        一、城市民间的平民形象
        二、世俗生存的民间哲学
    第三节 个人历史与边缘女性
        一、行走在时代的边缘
        二、迷失在人生的旅途
    第四节 革命历史与英雄过客及受难者
        一、历史舞台上的过往者
        二、岁月长河中沉浮的受难者
第三章 历史想象与叙事艺术
    第一节 历史叙事的叙述取向
        一、叙事视角的多元运用
        二、叙事结构的多重转换
        三、叙事策略的多样化用
    第二节 历史叙事的时空构架
        一、历史图景的还原塑造
        二、地域经验的复活构建
        三、日常生活的“互文”对照
    第三节 历史叙事的深度表现
        一、逆转叙事与历史的无常
        二、重复叙事与类比关系
        三、意象与意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超越“庸常”之路 ——论池莉小说的“寻找”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以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主要思路
第一章 寻找世俗人生的超脱之路
    一、《金盏菊与兰花指》:以童真对抗世俗人性、人心
    二、《惊世之作》:以追求刺激打破生活的凡庸
    三、《太阳出世》:以挣扎后的升华实现超脱
第二章 寻找精神的归宿
    一、《看麦娘》:亲情的温暖
    二、《烦恼人生》:爱情的归宿
    三、《一去永不回》:自我与叛逆
第三章 寻找历史的“真相”
    一、《凝眸》、《屈原的罗网》:寻找社会历史的“真相”
    二、《乌鸦之歌》、《预谋杀人》:寻找家庭历史的“真相”
    三、《绝代佳人》《两个人》:寻找个人历史的“真相”
第四章 池莉小说“寻找”机制的发生
    一、寻找:一种写作的根源
        (一) 现实生活迫使池莉寻找
        (二) 个人习性与池莉的写作
        (三) 池莉关于“寻找”的文学观
    二、“寻找”的驱动力:欲望、人伦、真理
        (一) 欲望
        (二) 人伦
        (三) 真理
    三、“绝望—挣扎—升华”的寻找模式
    四、寻找:一种反抗绝望的方式
        (一) 以家庭为背景的寻找叙事
        (二) 针对历史事件的寻找叙事
        (三) 爱恋故事里的寻找叙事
        (四) 凡庸生活里的寻找叙事
余论:“寻找”叙事的意义
    一、寻找叙事对于池莉市民小说、新写实小说的意义
    二、池莉小说的“寻找”叙事与中外文学传统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读硕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

(8)方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方方知识分子形象书写的生成
    第一节 知识分子境遇的触发
    第二节 文学创作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文学创作理念的形成
第二章 方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
    第一节 祖父:家国危难中的精神脊梁
    第二节 父亲:时代变幻中的萎靡身影
    第三节 我们:世俗潮流之中的挣扎者
第三章 方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生存困境成因
    第一节 知识分子独立性的丧失
    第二节 知识分子精神性的坍塌
    第三节 无处遁逃的宿命式悲剧
第四章 方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策略
    第一节 语言:反讽的运用
    第二节 结构:时间与空间的互文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9)论方方小说的家庭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论文研究创新点
    三、家庭书写的理论溯源
第一章 方方小说家庭书写中的人物形象类型
    第一节 方方小说中家庭书写的“丈夫”、“父亲”形象
        (一)历史洪流中的受辱者
        (二)现实语境下的消磨者
    第二节 方方小说家庭书写中的“妻子”、“母亲”形象
        (一)历史背面的被动前行者
        (二)现实侧面的清醒局外人
    第三节 方方小说中家庭书写的“儿童”形象
        (一)家庭创伤下的自强者、冷漠者
        (二)家庭缺失中的孤独者、异能者
第二章 方方小说家庭书写的叙事特征
    第一节 以“小家庭”视角观照“大环境”
        (一)从内心出发的写作
        (二)日常生活的复刻与超越
    第二节 家庭故事建构:悖论与复调
        (一)悖论的荒诞感
        (二)宿命的复调
    第三节 语言的诗性审美品格
        (一)诗意文雅之美
        (二)返璞归真之美
        (三)幽深忧郁之美
第三章 方方小说家庭书写的价值探讨
    第一节 何处是家园:思索与追问
        (一)爱情的虚伪
        (二)亲情的黑洞
        (三)对“家”的批判与追问
    第二节 超性别写作:反叛与悲悯
    第三节 :生活之下:生命的韧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方方小说创作年表
致谢

(10)八十年代文学场域的知识者话语 ——“新写实小说”的知识分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现状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生成语境
    第一节 知识者说:士者何为?家园何处?
        一、士者何为?
        二、家园何处?
    第二节 自由与焦虑:八十年代末文学场域的知识者言说空间
        一、启蒙精神的式微与私人话语的狂欢
        二、自由的言说空间与寸步难行的现实生活
    第三节 众声喧哗走向混沌:文学场域中的“新写实小说”
        一、文学场中出版策划与“新写实小说”的身份认同
        二、“新写实”的两种言说题材:热闹的都市与遮蔽的乡村
第二章 知识分子形象与文学话语场的互动共生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话语场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概述
        一、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知识分子的盛世狂欢
        二、80年代末90年代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选择
    第二节 “新写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
        一、众人皆醉我独醒:无处逃遁的“流亡者”
        二、“形而上”与“形而下”的错位焦虑:迷惘、分裂的坚守者
        三、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世俗化的“新市民”
    第三节 知识分子与市民:参照性互补的双向弥合
第三章 作家姿态与知识分子形象意义的修辞建构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与叙事姿态
        一、知识分子身份的多重写作
        二、知识分子精神的民间立场
        三、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市民化倾向
    第二节 知识分子形象的修辞建构
        一、空间隐喻与知识分子身份想象
        二、话语建构与知识分子形象意义
结语 魂归何处:知识分子的价值守望与质询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知识者作家的写作姿态与小说精神——论方方小说的知识者身份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方方的市民书写研究[D]. 刘沛君.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2]论方方小说的底层叙事[D]. 李雅萍.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3]新写实小说的转型研究[D]. 雷杰妮. 兰州大学, 2020(11)
  • [4]论方方小说中的冲突主题[D]. 徐怀丰.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在隐喻的道德框架下叙述一切 ——方方小说创作论[D]. 郜丽媛.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8)
  • [6]走向历史深处 ——论方方小说的历史叙事[D]. 童健.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7]超越“庸常”之路 ——论池莉小说的“寻找”叙事[D]. 柯海.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8]方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 王雨柔.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9]论方方小说的家庭书写[D]. 韩晓云.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10]八十年代文学场域的知识者话语 ——“新写实小说”的知识分子研究[D]. 姬玉侠. 河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知识分子作家的写作态度与小说精神——论方方小说的知识认同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