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有效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

浏阳市有效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

一、浏阳市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雯[1](2020)在《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伦理透析及其治理研究》文中指出“为官不为”作为一种消极的政治现象古已有之,本文所要探讨的“为官不为”有其特定的政治环境背景,特指我国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猛药祛疴、重拳反腐的高压态势下,官场上逐渐凸显的、对政治生态产生严重危害的消极政治现象。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首先,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出发,并结合十八大以来特定的政治背景,对“为官不为”的特定涵义进行了解释,并借助政治行为模式分析框架图,探讨了“为官不为”这种政治行为背后的逻辑及其在政治态度、政治目标、政治行为上的具体表现,还分析了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新特点。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本文从治理“为官不为”的基础理论入手,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其中包括行为——动机理论、责任政府理论以及公共行政理论。其次,在从政治学视角探究其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之后,本文从政治伦理学视角分析了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生成逻辑。这一逻辑包含三个层面,即宏观层面上的社会伦理因素、中观层面上的制度伦理因素和微观层面上的个人伦理因素。具体而言,社会伦理因素主要包括十八大以来的高压反腐形势、非常态化的媒体舆论监督以及不成熟的公民参政环境;制度伦理因素包括容错纠错机制缺乏的制度漏洞、监督问责制度的约束乏力以及晋升激励制度的效力不足;而个人伦理因素主要包括能力不足的消极畏难心理、廉而不为的害怕担责心理以及维护私利的传统官僚心理。最后,本文从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教训反思出发,并结合上文从政治伦理学视角的生成逻辑分析,提出了新时代我国“为官不为”问题的治理策略。在具有正面价值的经验借鉴上,本文主要选取了国内外较成功及较具特色的治理案例,主要包括国内陕西、广东以及国外新加坡、芬兰的典型治理经验;在具有反面价值的教训反思上,本文主要选取了国民党和苏联共产党为例证,分析其丧失政权的惨淡结局,为我国综合施策治理“为官不为”敲响警钟。结合上述分析,本文第四章相应地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为官不为”问题的治理策略。主要包括:优化政治环境,培育良好社会伦理生态;健全政治制度,提供全面制度伦理保障;塑造政治心理,涵养个人伦理内生动力。

冯志峰[2](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褚娟[3](2017)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作为社会主义中国长期单独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并坚持和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先后提出一系列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以“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的良性互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今天,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突破口,持之以恒狠抓、严抓作风建设,将党的作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但是比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党的作风建设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与不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针对党的作风的实际现状,着眼于党的自身建设和执政根基的巩固,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形成一系列新认识并采取一系列新举措。一方面,在认识上,结合十八大前后党的作风存在的新问题,对党的优良作风重要性、党的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党的作风建设衡量标准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另一方面,在举措方面,针对十八大前后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背景,坚持以“八项规定”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两学一做”做到作风建设的全覆盖,开展重点活动和建立健全制度齐头并进等措施,不断扎实推进作风建设,令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带动下,党的作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作风恶化的趋势得到到初步遏制厂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明显改善,党员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党内政治生态初步优化。作风建设虽然取得的可喜成效,所取得的成绩尚处于刚性的“治标”阶段,要树立更为坚决的态度,构建更为完善的制度网络,执行更为严格的纪律,创新更具实效的举措继续把作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汤华[4](2017)在《浏阳农村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建设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内外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银行正在积极思考和寻找转型发展的路径。国际大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流程银行建设实现了转型发展。国内银行已经逐步意识到流程银行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对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体系、信息系统及文化理念等进行优化和再造,以获得在成本、质量、效率、风险、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反应能力等关键指标上质的突破,从而成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本文以流程银行理论为切入点,借鉴国内外流程银行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运用精益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等先进理念,紧密结合浏阳农村商业银行具体情况,为其设计出流程银行建设方案,并希望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流程银行建设有所启迪。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加以简要介绍,概述了流程银行理论渊源和流程银行建设的工作方法。第二部分指出了浏阳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银行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剖析,运用SWOT分析法对银行发展前景、优势劣势以及未来要遇到的威胁和机遇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提出了流程银行建设的目的和原则,总结梳理了国内外银行业流程银行建设的主要方法,设计出以优化业务流程、重塑组织架构和再建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流程银行建设方案。业务流程方面,对网点服务、信贷业务和产品创新等重要流程进行优化或再造。组织架构方面,建立总行和事业部式组织架构,支行职能向纯业务经营转变,实行后台作业集中化,打造事业部为“利润中心”。管理体系方面,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管理精细化,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重建面向客户和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第四部分指出了流程银行建设应采取的保障措施,并对流程银行建设的效果进行了预测。流程银行建设的稳步推进将促使浏阳农村商业银行服务质效显着提高、内控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机构网点运作更加高效、产品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黄龙明[5](2015)在《湖南省浏阳市乡镇政府分类绩效考核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政府绩效考核理念比较单一,注重经济增速,以GDP考核为主,而处于我国行政组织和行政权力末端的乡镇政府,在社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利益日益分化,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社会矛盾不断累积的当今社会,直面基层和民众,工作对象庞大而复杂,工作内容点多而面广,这些特殊性给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通过绩效考核手段带动乡镇政府管理工作,提高乡镇政府行政效率,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让他们能全心全意为广大民众谋福祉,解难题,从而更好地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无疑是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湖南省浏阳市近几年对全市37个乡镇(街道)实行分类绩效考核这一个案入手,对乡镇政府分类绩效考核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与政府绩效考核相关的文献,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然后对乡镇政府、政府绩效考核、政府分类绩效考核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释了支撑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依据,分析了在新时期加强乡镇政府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全面而客观介绍了浏阳市自2010年以来对乡镇政府实行分类绩效考核的总体现状,辩证地分析了该市通过初步实践后,乡镇政府分类绩效考核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国内外基层政府绩效考核的实践及其经验启示,提出了完善浏阳市乡镇政府分类绩效考核的对策建议,即科学改进分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规范完善分类绩效考评方法,组建分类绩效考核的专业队伍,综合运用分类绩效考核结果等。

王磊[6](2015)在《当前中国县级党政正职的官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县级党政正职在县级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是全县公共管理活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做人讲人品,为官讲官品。在内涵上,官品包含官员的政治品德、自身品质和个人品味。其中政治品德更是做人为官的基本要求。官品是领导者干部在领导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应有的德行及能力,是领导者政治信仰、职业道德、思想作风和行为风范以及能力特征的总和。官品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各级领导干部廉政与勤政的具体要求。县级党政正职官品如何往往会影响全县公职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时甚至能直接影响所属县域的政风、民风。做好县级党政正职的官品建设,对县域行政风气的改善至关重要,有利于更好地建设服务性政党和政府。官品的标准是实践标准,这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官品的塑造也同样依循实践标准,并不存在一个脱离实践的绝对的官品标准。本文以研究中国当前县级党政正职官品的现状及其失范表象为切入点,从县级党政正职的政治品德、自身品质、个人品味着手分析影响领导干部官品的主客观因素、个人与社会因素,进一步找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办法。研究指出:官品的成功塑造需要以选贤任能为前提,以加强教育培训为根本,以完善管理体制为核心。

张小娇[7](2013)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文中认为实施行政问责制是建立责任政府重要途径,行政问责制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艰巨的社会实践课题。它能够使政府及公务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负责精神,使行政人员在享有权力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建立责任政府,加强政府责任,不仅仅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政府自身发展的一个方向;不仅仅是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的客观要求;不但顺应了世界行政发展的趋势,还提高了我国政府的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行政问责制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为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基本概念出发,探讨了完善我国政府行政问责制的构想。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国内外行政问责制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从行政问责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出发,剖析了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功能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部分,论述了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实施现状;第四部分,从我国实施行政问责制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其原因;第五部分,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西方主要国家实行行政问责制的经验;第六部分,针对我国实行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建议。总而言之,行政问责制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型政府,责任政府,廉洁型政府,法治型政府的一个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不仅仅要靠各级政府,公务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面受到公众和社会的审视和监督。这样才能加快建立创新型政府,责任政府,廉洁型政府,法治型政府的步伐。

杨俊[8](2012)在《我国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研究 ——基于普陀区、浏阳市、黄埔区后备干部选拔模式的比较分析》文中提出后备干部选拔制度是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好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与后备干部队伍的基础环节。本文通过对浙江普陀区、湖南浏阳市以及广东黄埔区三地后备干部选拔模式的比较与分析,引申出我国后备干部选拔制度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最终提出相关改进对策,为我国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的健全提供参考意见。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绪论,其余四部分分别为四章。在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历史演变进行阐述。首先,对后备干部及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其次,阐述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从制度和干部选拔思想两个方面进行。本文主要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面论述了西方国家干部即行政人员的招募与甄选,干部思想方面主要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社会主义着名人物的干部选拔思想进行了分析论述,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关于干部选拔与培养的思想。最后对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与论述。第三部分主要是比较分析浙江普陀区、湖南浏阳市以及广东黄埔区三地的后备干部选拔模式存在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特性。第四部分主要是在三地选拔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出我国后备干部选拔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选拔流程流于形式、选拔标准弹性空间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选拔工作民主化与透明度低。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层次:思想层次与制度层次。第五部分主要是针对我国后备干部选拔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政策设想,以期达到完善我国后备干部选拔制度,为后备干部队伍及党政领导干部队伍选拔一批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优秀人才的目的。要解决第四部分中提出的问题,使我国后备干部选拔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首先要转变选拔理念强化民主意识,其次要推进后备干部选拔标准的量化,再次要完善后备干部选拔的考察制度,最后加强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的有效监督。

操家齐[9](2012)在《从农民到公民:国家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公民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民工的公民权的实现问题。本文主要以历史制度主义和冲突与回应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实证调研、文献分析为技术手段,通过研究国家与农民之间半个多世纪来的互动关系,跟踪中国逐步走向一个现代国家的进程。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国家与农民互相依靠,他们既有紧密合作的一面,也有冲突和博弈的一面,合作促进了现代国家建设,冲突和博弈也同样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现代国家的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不仅国家逐步走向了现代化,同样,占中国人口主体的广大农民也从传统的农民,开始向一个现代公民的身份转换。因此,可以说,农民工争取自己的权益的过程,也是一个农民争取平等公民权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现代国民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农民改变了国家,国家同样也改造了农民,“国民同构”,推进了现代国家建设。本文以农民工的公民权为具体研究视角,先从国家出于快速建设一个现代国家的目的,为稳定农业生产,支持工业和城市建设,通过统购统销、人民公社、户籍制度限制农民的自由迁徙,使农民无法自己把握经济自由、人身自由谈起,而农民通过争取“包产到户”为手段,顽强争取经济权利,经过近20年的努力终于实现“包产到户”,取得对土地的支配权,从而在经济上实现独立,人身上重新获得自由。从而也为“农民工”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在农民成为农民工的过程中也充满了曲折,为争取合法打工的权利,实现自由迁徙、自由择业,农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通过努力,农民工的身份终于得到认可,成为新兴产业工人的主体。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然而,农民工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依然不能得到平等的保障,在本文中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具体分析、描述了农民工各项权利的现状,并分析了原因。近年来农民工争取权利、维护权益的事件越来越多,而且与过去相比出现一些新的动向,本文通过富士康事件、增城事件、本田罢工等典型案例的分析,来把握其中显示出的新趋向。这些事件说明解决农民工公民权问题已经非常迫切,也说明如果引导得法,将有助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熟与发展,同时也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进程。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现代国家的成长与农民的成长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与农民共同成长与进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可以说,农民工争取公民权的过程促进了现代中国的成长与发育。农民工争取公民权的过程是一个冲突与回应的过程。农民在争取公民权的过程中,一直是在扮演着传统不合理制度框架的冲撞者的角色,国家也不断为此调整着既有的制度框架,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双方不断磨合、调适,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民工公民权取得的过程是一个宪政赋权、行政赋权、市场赋权、社会赋权、外力赋权、自力赋权合力共同作用的过程。总体来看当今农民工公民权的进步主要还是来自市场赋权,但长远来看更需要国家主动赋权而不能过分寄希望于市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进步将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农民工在现在和过去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随着农民工关注的焦点从经济权利向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的转移,必将推动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虽然带来了社会的分化,使人们由于身份的不同、财富的多寡而出现社会地位的参差,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使平等、人权、公民、法治等现代性意识深入人心。农民工一方面多数接受了现代教育,在城市生活的熏陶下,其权利意识又得以普遍增强,同时维护自己利益的意愿和能力也得到提高。农民工公民权的回归过程与现代国家的成型过程是同步的,农民工享有同等国民待遇之日,也将是中国完成现代国家建设之时。可以说,在今日中国,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民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可以说农民的权益保障的不完善是国家现代化的最大的不完善,当农民工公民权得以平等实现之时,也就标志着中国已经实现现代国家建设的目标。

严华[10](2011)在《中国共产党公信力研究 ——兼论地方党组织公信力的提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信力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竞相研究的热点,尤其在媒介、司法、企业、政府等领域,公信力研究已蔚成风气,并取得积极成果。然而,学界对执政党公信力研究虽有触及但尚未深入展开,更未系统化,还有较大的探讨和研究空间。基于此,有必要从推进理论创新、拓展研究领域、巩固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出发,就执政党公信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论文的第一部分,重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厘清基本概念。从政党、执政党概念入手,对公信、公信力、执政党公信力等概念进行了解读,对执政党公信力的构成要件、特点、功能、评判维度等进行了概括。论文的第二部分,系统地探寻了公信力建设的理论渊源。整体探究了中国古代的“诚”“信”思想、当代国外关于执政的“信任”、“信用”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执政党公信力思想,特别是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执政党公信力理论进行了探源。论文的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建设情况。从执政理念、执政制度和执政行为等多层面,对中国共产党公信力建设的实践、特色与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论文的第四部分,对国外典型国家执政党公信力建设进行了考察。重点研判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等)公信力建设的动向、剖析了现有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如越南共产党、老挝人民革命党、朝鲜共产党、古巴共产党等)公信力建设的举措,同时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国外典型国家执政党公信力建设的若干启示。论文的第五部分,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际,对提升中国共产党公信力提出对策措施。在加强思想引领中提升公信力;在构筑机制保障中提升公信力;在突出能力建设中提升公信力;在增进社会认同中提升公信力;在注重执政绩效中提升公信力。论文的第六部分,为了使研究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对湖南省Y市各级党组织提升公信力情况进行了个案分析。此个案采取问卷调查、解剖麻雀等方法条分缕析,从中得出有益启示:加强公信力建设必须把科学的理论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必须以过硬的执政能力来塑造;必须以服务人民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必须以党员的优良状态来展示。通过加强公信力建设,一定能够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机制更健全、执政方式更科学、执政地位更巩固,真正成为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持久信赖和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浏阳市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浏阳市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伦理透析及其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特定内涵及相关阐述
        (一)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特定内涵
        (二)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行为逻辑及其表现
        (三)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新特点
    二、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行为——动机理论
        (二)责任政府理论
        (三)公共行政伦理
第二章 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形成的伦理因素透析
    一、“为官不为”形成的社会伦理因素
        (一)十八大以来的高压反腐形势
        (二)非常态化的社会舆论监督
        (三)不成熟的公民政治参与
    二、“为官不为”形成的制度伦理因素
        (一)容错纠错机制的制度漏洞
        (二)监督及行政问责制度的约束乏力
        (三)晋升激励制度的效力不足
    三、“为官不为”形成的个人伦理因素
        (一)能力不足的消极畏难心理
        (二)廉而不为的害怕担责心理
        (三)维护私利的官僚主义心理
第三章 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危害及治理镜鉴
    一、“为官不为”的严重危害
        (一)污染风气,阻碍社会发展
        (二)无视规矩,损害制度建设
        (三)腐蚀肌体,消磨理想信念
    二、有效治理“为官不为”的经验总结
        (一)国内有效治理“为官不为”的经验总结
        (二)国外有效治理“为官不为”的经验总结
    三、“为官不为”治理不力的教训反思
        (一)国内“为官不为”治理不力的教训反思
        (二)国外“为官不为”治理不力的教训反思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为官不为”问题的治理策略
    一、优化政治环境,培育良好社会伦理生态
        (一)继续推进高压反腐,全面从严治理为官不为
        (二)正确引导媒体舆论,形成常态化的媒体监督
        (三)提升公民参政意识,拓宽公民参政渠道
    二、健全政治制度,提供全面制度伦理保障
        (一)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勇于作为
        (二)健全监督问责体系,警醒干部审慎用权
        (三)实行干部激励制度,畅通人才晋升渠道
    三、塑造政治心理,涵养个人伦理内生动力
        (一)增强超我意识,培养正确的政治动机
        (二)强化理论学习,内化稳定的政治态度
        (三)发展公仆人格,形成完善的政治人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2)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3)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由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四) 相关概念界定
一、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背景和新要求
    (一) 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经验
        1.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总体历程及成效
        2.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
    (二) 十八大前后党的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严重危害
        1. 十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2. 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造成的严重危害
    (三) 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
        1. 新的“赶考”任务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
        2. 全面从严治党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
二、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认识和新举措
    (一) 十八大以来党对作风建设的新认识
        1. 对党的优良作风重要性的新认识
        2. 对党的作风问题顽固性、反复性的新认识
        3. 对党的作风建设衡量标准的新认识
    (二) 十八大以来党对作风建设方法的新进展
        1. 以“八项规定”抓好高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2. 以“三严三实”解决好县处级以上中坚力量的作风建设
        3. 以“两学一做”做到作风建设的全覆盖
        4. 开展重点活动和建立健全制度齐头并进
        5. 树立良好作风的典型人物和严惩危害作风的负面行为
三、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初步成效和持续推进
    (一) 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初步成效
        1. 作风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2. 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明显改善
        3. 党员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4. 党内政治生态环境的初步优化
    (二) 党的作风建设的持续推进
        1. 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坚决态度
        2. 构建更为完善的制度网络
        3. 执行更为严格的纪律
        4. 创新更具实效的举措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浏阳农村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1.2.1 相关理论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浏阳农村商业银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浏阳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2.2 浏阳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
    2.3 浏阳农村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分析
        2.3.1 浏阳农村商业银行外部环境分析
        2.3.2 浏阳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环境分析
        2.3.3 浏阳农村商业银行SWOT分析
第3章 浏阳农村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建设方案设计
    3.1 设计目的与原则
        3.1.1 流程银行建设设计的目的
        3.1.2 流程银行建设设计的原则
    3.2 流程银行建设的主要方法
        3.2.1 组织架构扁平化改革
        3.2.2 实施事业部制
        3.2.3 分离前中后台实现运营集中
        3.2.4 重建信息技术系统
        3.2.5 用六西格玛方法进行流程质量管理
    3.3 业务流程再造
        3.3.1 网点服务流程再造
        3.3.2 信贷业务流程再造
        3.3.3 产品创新流程再造
    3.4 组织架构重塑
        3.4.1 机构扁平化
        3.4.2 业务垂直化
        3.4.3 实行后台作业集中化
    3.5 管理体系再建
        3.5.1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3.5.2 进一步推进管理精细化
        3.5.3 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3.5.4 重建面向客户和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4章 浏阳农村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
    4.1 浏阳农村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建设的保障措施
        4.1.1 营造成熟的流程银行文化
        4.1.2 充实流程银行的人才梯队建设
        4.1.3 建立并完善过程管理和评估机制
        4.1.4 推动IT系统全面升级改造
    4.2 浏阳农村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建设的预期效果
        4.2.1 服务质效将显着提高
        4.2.2 内控管理能力得到强化
        4.2.3 机构网点运作更加高效
        4.2.4 产品创新能力将得到增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湖南省浏阳市乡镇政府分类绩效考核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乡镇政府分类绩效考核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乡镇政府的内涵及其范围
        2.1.2 政府绩效考核及其分类绩效考核的内涵和特征
    2.2 乡镇政府分类绩效考核的理论依据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2.2.3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
        2.2.4 行政问责理论
    2.3 新时期加强乡镇政府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分析
第3章 湖南省浏阳市乡镇政府分类绩效考核的现状分析
    3.1 湖南省浏阳市乡镇政府分类绩效考核的初步实践
    3.2 湖南省浏阳市乡镇政府分类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绩效考核指标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不精准
        3.2.2 分类绩效考核方法手段亟待改进
        3.2.3 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效果与其初衷相去甚远
        3.2.4 分类绩效考核制度缺陷难以生成长效机制
    3.3 湖南省浏阳市乡镇政府分类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分类绩效考核探索中遭遇理论和经验不足
        3.3.2 分类绩效考核存在主观认识上的障碍
        3.3.3 行政体制中权责不对等考验着乡镇政府绩效考核
        3.3.4 乡镇分类绩效考核制度和法律不健全
第4章 国内外基层政府分类绩效考核的经验与启示
    4.1 国外基层政府的分类绩效考核的做法及其启示
        4.1.1 英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做法及其启示
        4.1.2 美国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做法及其启示
    4.2 国内乡镇政府分类绩效考核的做法及其启示
        4.2.1 浙江省富阳市乡镇分类绩效考核做法及其启示
        4.2.2 江苏省徐州市乡镇分类绩效考核的做法及其启示
第5章 完善湖南省浏阳市乡镇政府分类绩效考核的对策建议
    5.1 科学改进分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5.2 规范完善分类绩效考评办法
    5.3 组建分类绩效考核的专业队伍
    5.4 综合运用分类绩效考核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当前中国县级党政正职的官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创新
    1.4 理论依据和制度法规
        1.4.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1.4.2 中国共产党干部人事制度
        1.4.3 公务员管理相关制度法规
        1.4.4 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
第2章 官品概述
    2.1 传统意义上的官品
        2.1.1 官品:官员官职的品第等级
        2.1.2 官品:官员的职业道德
        2.1.3 官品:官员的为官风格
    2.2 县级党政正职的官品界定
        2.2.1 县级党政正职的范畴
        2.2.2 当前中国县级党政正职的官品定义
第3章 中国特色县级党政正职官品现状及其特征
    3.1 中国特色县级党政正职官品现状
    3.2 中国特色县级党政正职官品特征
        3.2.1 政治坚定,心中有党
        3.2.2 勤政务实,心中有民
        3.2.3 敢于担当,心中有责
        3.2.4 廉洁奉公,心中有戒
第4章 当前中国县级党政正职官品的失范表象及原因
    4.1 当前中国县级党政正职的官品失范表象
        4.1.1 政治品德方面
        4.1.2 自身品质方面
        4.1.3 个人品味方面
    4.2 当前中国县级党政正职官品失范的原因分析
        4.2.1 官员自身主观因素
        4.2.2 社会外部客观因素
第5章 加强县级党政正职官品建设的对策
    5.1 选贤任能是加强县级党政正职官品建设的前提
        5.1.1 以德为先,选贤任能
        5.1.2 严格把控选拔来源
        5.1.3 正确处理党政正职关系
    5.2 教育培养是加强县级党政正职官品建设的根本
        5.2.1 拓宽培训形式
        5.2.2 理清培训主体与环节之间关系
        5.2.3 重视激发党政干部培训学习的主动性
    5.3 完善管理体制是加强县级党政正职官品建设的核心
        5.3.1 完善县级党政干部评价体系
        5.3.2 健全激励机制
        5.3.3 强化科学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内容架构、创新之处
一、 行政问责制的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一) 行政问责制的基本内涵
        1、 行政问责制的定义
        2、 行政问责制的构成要件
    (二) 行政问责制的理论基础
        1、 社会契约理论
        2、 法治理论
        3、 委托-代理理论
        4、 责任政府理论
二、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实施现状
    (一) 我国实行行政问责制的意义
        1、 有利于加快建立法治政府
        2、 促进传统人事制度的变革
        3、 强化民众的监督功能
    (二)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阶段
    (三) 我国行政问责制取得的实际成效
        1、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建立行政问责制的积极有效探索
        2、 我国建立行政首长问责制的积极成效
    (四)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基本特点
        1、 问责方式从“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转变
        2、 问责主体从“同体问责”向“异体问责”转变
        3、 问责对象从“有过问责”到“无为问责”转变
        4、 问责范围从生产事故多发部门向各领域各部门推进
三、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
    (一) 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行政问责立法滞后,缺乏法律保障
        2、 异体问责相对薄弱,问责范围过于狭窄
        3、 职责权限比较模糊,责任追究弹性过大
        4、 问责程序规范缺失,问责效能不高
        5、 行政问责文化滞后,问责意识淡薄
    (二) 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主要难点
        1、 问责的对象准确定位难
        2、 行政问责的监督难
        3、 责任追究的程序和结果透明难
    (三) 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对行政问责制的认识存在误区
        2、 行政问责的操作机制不完善
        3、 行政问责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4、 法制建设不配套
四、 西方主要国家行政问责制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西方主要国家行政问责制的实践
        1、 美国的行政问责制
        2、 英国的行政问责制
        3、 日本的行政问责制
    (二) 西方主要国家行政问责制的共同特点
        1、 完善的配套法律规范
        2、 透明、科学的问责程序
        3、 多样化的问责手段和方式
    (三) 西方主要国家行政问责制对我国的启示
        1、 以权力制约权力
        2、 以权利监督权力
        3、 以法律规范权力
五、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路径选择
    (一)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异体问责体系
        1、 加强人大异体问责的主体作用
        2、 加强司法机关问责
        3、 提高公民的参与问责的积极性,发挥公民问责的巨大力量
        4、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作为“第四权力”的问责作用
    (二) 加快行政问责立法
    (三) 完善行政问责的配套保障机制
        1、 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2、 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3、 严格公务员考核机制
    (四) 塑造新型行政文化,提升公务员整体的责任意识
    (五) 完善官员复出程序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8)我国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研究 ——基于普陀区、浏阳市、黄埔区后备干部选拔模式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后备干部选拔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第一节 后备干部选拔制度及其内涵
        一、后备干部
        二、后备干部选拔制度
    第二节 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二、马恩列斯的干部理论
        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干部理论
    第三节 建国后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的变迁历程
        一、1978年之前:孕育阶段
        二、1980年代:起步阶段
        三、1990年代至今:发展完善阶段
第二章 普陀区、浏阳市、黄埔区后备干部选拔模式的比较
    第一节 普陀区、浏阳市、黄埔区后备干部选拔模式的概况
        一、普陀区后备干部选拔模式的概况
        二、浏阳市后备干部选拔模式的概况
        三、黄埔区后备干部选拔模式的概况
    第二节 普陀区、浏阳市、黄埔区后备干部选拔模式的共性分析
        一、坚持“四化”指导方针
        二、坚持选拔的基本标准
        三、引入公开选拔与竞争机制
        四、拓宽选拔渠道
    第三节 普陀区、浏阳市、黄埔区后备干部选拔模式的特性分析
        一、普陀模式的特性
        二、浏阳模式的特性
        三、黄埔模式的特性
第三章 后备干部选拔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第一节 后备干部选拔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选拔程序流于形式
        二、选拔标准弹性空间大
        三、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四、选拔工作民主化与透明度低
    第二节 后备干部选拔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一、思想层面的因素
        二、制度层面的因素
第四章 完善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的路径
    第一节 转变选拔理念强化民主意识
        一、转变选拔理念
        二、强化民主意识
    第二节 推进后备干部选拔标准的量化
        一、量化选拔标准坚持的原则
        二、后备干部选拔标准量化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完善后备干部选拔的考察制度
        一、明确考察主体与考察客体的职责
        二、规范考察标准与考察程序
        三、创新考察方法
    第四节 加强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的有效监督
        一、拓宽监督渠道与创新监督形式
        二、界定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
        三、明确监督目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从农民到公民:国家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公民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国家的规制与农民的回应
    一、缘起:正视“熟悉的陌生人”
    二、意义:农民与国家的现代化
    三、文献综述
        (一) 公民权
        (二) 农民公民权
        (三) 农民工公民权
        (四) 问题的根源
        (五) 解决之道
    四、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一) 理论方法
        (二) 实证方法
第二章 不屈的抗争:包产到户的实现与自由身份的获得
    一、弱者的武器:农民“反行为”
    二、把颠倒的颠倒过来:包产到户的顽强回归
    三、人民公社的废除和农民自由身份的初步恢复
第三章 遏制与突破:农民工流动大潮的形成
    一、改革开放前农民工政策的演进
    二、改革开放后民工潮的兴起
        (一) 清退“盲流”
        (二) 离土不离乡
        (三) 离土又离乡
        (四) 阻遏中的前行
        (五) 拐点:孙志刚事件与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
第四章 中国奇迹的创造者与“非完整公民”身份
    一、农民工的贡献
    二、“非完整公民”身份
        (一) 政治权利
        (二) 经济权利
        (三) 社会权利
第五章 抗争的新趋势——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
    一、无望弃世与消极抗争:富士康跳楼事件剖析
        (一) 恐怖的“十连跳”与“富士康”代工王国
        (二) 泰勒制流水线下的三重“异化”悲剧
        (三) 各方回应与富士康后危机时代的“围城困境”解析
    二、失范性抗争:“砍手党”案例剖析
        (一) 黑道乡村:砍手党的家族背景
        (二) 堕落渊薮:砍手党在城市的聚居区
        (三) 从受辱者到抢劫犯:几位主犯的人生曲线
        (四) 原因透析
    三、暴力型集体抗争的典型范本:潮州事件及增城事件
        (一) 不应发生的“雄起”
        (二) 非典型维权
        (三) 当地政府对事件的回应与反思
    四、新生代农民工理性集体抗争:本田罢工样本
        (一) 劳资理性互动
        (二) 意义:现行制度框架内的维权样本
        (三) 标志:新兴产业工人阶级的崛起
第六章 合力赋权:农民工公民权实现路径
    一、宪政赋权:道义的高度与事实的限度
    二、外力赋权:全球化的力量
    三、行政赋权:责任与利益的博弈
    四、市场赋权:权利的现实来源
    五、社会赋权:成长的力量
    六、自力赋权:以公民的名义
第七章 基本结论
附录一:农民工访谈笔记选登
附录二:农民工诗人杨成军诗两首
附录三:一位农民工的返乡过年日记
附录四:农民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共产党公信力研究 ——兼论地方党组织公信力的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执政党公信力概念解读
    第一节 公信力与执政党公信力的内涵
    第二节 执政党公信力的构成要件、特点、功能和评判维度
    第三节 执政党公信力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章 执政党公信力的理论探源
    第一节 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诚""信"思想
    第二节 当代国外关于执政的"信任"、"信用"理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执政党公信力思想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党公信力理论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公信力建设的实践、特色与现实挑战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公信力建设的实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公信力建设的特色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公信力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
第四章 国外典型国家执政党公信力建设及启示
    第一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公信力建设的动向
    第二节 现有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公信力建设的举措
    第三节 国外典型国家执政党公信力建设的启示
第五章 提升中国共产党公信力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在加强思想引领中提升公信力
    第二节 在构筑机制保障中提升公信力
    第三节 在突出能力建设中提升公信力
    第四节 在增进社会认同中提升公信力
    第五节 在注重执政绩效中提升公信力
第六章 湖南省Y市提升地方党组织公信力个案分析
    第一节 以执政为民、造福百姓的实践赢得公信力
    第二节 地方党组织公信力建设必须为民、务实、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浏阳市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十八大以来“为官不为”的伦理透析及其治理研究[D]. 陈晓雯.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2]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3]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研究[D]. 褚娟.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4]浏阳农村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建设研究[D]. 汤华. 湖南大学, 2017(07)
  • [5]湖南省浏阳市乡镇政府分类绩效考核问题研究[D]. 黄龙明. 湖南大学, 2015(03)
  • [6]当前中国县级党政正职的官品研究[D]. 王磊. 湖南农业大学, 2015(12)
  • [7]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D]. 张小娇. 新疆大学, 2013(10)
  • [8]我国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研究 ——基于普陀区、浏阳市、黄埔区后备干部选拔模式的比较分析[D]. 杨俊.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1)
  • [9]从农民到公民:国家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公民权研究[D]. 操家齐.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2)
  • [10]中国共产党公信力研究 ——兼论地方党组织公信力的提升[D]. 严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浏阳市有效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