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保护地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保护地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梁赛英[1](2021)在《温室草莓标准化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文中提出草莓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果胶和食品纤维,为降低自然环境对草莓生长的影响,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应当采用人工模拟的方法模拟自然环境,以提高产量和质量。虫害仍然威胁着草莓生长,为实现草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温室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保证草莓优质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草莓日间标准化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土壤质量要求、品种选择、栽培与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董美芹[2](2021)在《龙口市绿色食品设施草莓标准化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为促进龙口市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种植环境条件、栽培设施、品种选择与育苗、定植、扣棚与覆盖地膜、扣棚后的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档案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山东龙口绿色食品设施草莓标准化栽培技术。

黄颖[3](2020)在《三种植物活性物质复配微囊剂对草莓灰霉的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近些年中,百里香酚、紫罗兰酮和柠檬醛在果蔬病虫害防治方面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其不但能够体现抑菌、杀虫、抗病毒等诸多优良的生物活性,并且效率高,毒性非常低,不会产生残留,具有十分出众的环境相容性。但这些物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其化学性质稳定性较差,在室温条件下容易挥发。因此,相关学者对其新剂型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并致力于开发一类更为稳定,高效的植物源杀菌剂。本研究重点是杜荆活性物质的提取,经分析比较,对草莓灰霉病害的效果不同,筛选出最有效的活性物质为紫罗兰酮。利用百里香酚、紫罗兰酮和柠檬醛在离体条件下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展开测定,并通过正交设计方法将三者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复配,选出它们最佳的复配比例,采用包络结合法以明胶、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以及明胶-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联合为壁材,以百里香酚、柠檬醛和紫罗兰酮复配精油作为主要的芯材,在不同条件下完成复配微囊剂的制备,并对复配微囊剂进行测定,明确最佳的微囊剂制备条件。此外,在明确该最佳制备条件以后,对草莓果实进行熏蒸处理,测定其对草莓果实产生的影响,包括失重率、硬度等,得到的结果为:(1)提取的杜荆活性物质,对含量较高的活性成分为石竹烯和紫罗兰酮进行分析试验,完全抑制草莓灰霉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石竹烯浓度要比紫罗兰酮高4倍。(2)应用最小抑菌浓度的检测方法,明确了各物质对草莓灰霉病菌的MIC值,从抑菌性能的层面来讲,紫罗兰酮≈柠檬醛﹥百里香酚。(3)在对其展开复配之后,结合分级抑菌浓度(FIC)值的判断要求,得到的结果发现三者在正交组合中主要体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其最为理想的复配比例为15:4:1。(4)对复配微囊剂的各类指标展开评析,结果发现以明胶、海藻酸钠和甲基纤维素三者单体或两两混合或三者混合做为壁材进行包埋的微囊剂,有淡淡精油味儿,无刺激,在干燥成型后均呈乳白色或透明。以甲基纤维素、明胶和海藻酸钠作为壁材的时候,壁芯比为1:2,微囊剂对应的指标最高达到68.69%,同时其挥发率稳定性较强,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且释放规律十分平稳。而复配微囊剂所对应的熏蒸浓度等于278.73mg/L,相应的壁材为明胶、海藻酸钠和甲基纤维素,壁芯比为1:2,能够完全抑制草莓灰霉病菌的生长。(5)与对照进行对比,如果使用熏蒸浓度等于278.73mg/L的复配微囊剂对草莓熏蒸,我们能够发现此类方式可以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减少的速率,并对草莓果实硬度的减小发挥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整体的失重率。

秦素萍[4](2019)在《山西怀仁市大棚草莓繁育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草莓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显着。大棚草莓主要采取匍匐茎繁殖的方式,要注意苗床的选择和制作,合理配置营养土,移栽时注意修整。由于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善,大棚草莓栽培技术推广困难。在大棚草莓种植过程中,要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

白宗丽[5](2019)在《江苏省草莓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分析 ——以溧水区洪蓝镇和铜山新区街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基于农业进行的。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我们要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与方式,运用现代化设施农业的思维来发展新型农业。在新型城镇化和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要求下,为了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和收入增长、带动周边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不断创新的优质高效农业,就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推动农业发展。基于此,农业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对于实现现代农业和推动农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目前,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展开,这对于我国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同地区之间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特色小镇的核心就在于“特”,强调的就是根据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运营模式等,来打造差异化、个性化的特色小镇。作为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江苏省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江苏省在科研创新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本,利用各个地区的优势资源,不断打造具有差异化的农业特色小镇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模式,但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同时作为草莓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江苏省在发展草莓特色产业做出了很多努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创新发展。就全国而言,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和草莓产业的发展也都在不断创新和培育建设中,江苏省作为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因此,基于江苏省草莓特色小镇不同发展模式的研究对省内外各个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农业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从对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镇和徐州市铜山新区街道草莓特色小镇的调研和访谈出发,对不同草莓特色小镇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并深入剖析其存在的差异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每个地区由于自身环境因素和资源禀赋的不同,其运营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农业特色小镇由于其历史和知名度不同,其运营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组织特征不同的农业特色小镇其运营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农业特色小镇的不同的管理结构也会造成其运营模式存在差异;不同特色小镇由于缺少带头人和管理人才,给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同。

路明[6](2019)在《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以江苏省草莓种植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时代,居民食品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逐渐由过去的“温饱型”过渡到现在的“享受型”,“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在转变背景之下,食品安全成为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政治问题。但是与食品消费需求相比,食品生产供给领域却暴露出不少短板,食品加工中的添加剂事件屡屡发生,农业生产的化学农药残留问题依旧揪心,还有很多其他问题等等。就农业化学残留问题,数据显示中国亩均化学农药用量是发达国家2倍,但平均利用率仅为38.8%,低于发达国家15到20个百分点。如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农业防治水平成为我国提升农产品质量、维护食品安全无法回避的课题。本研究着眼农业病虫害防治顽疾,选取草莓为研究品种,以江苏省草莓种植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技术扩散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数据,研究农户对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中的驱避阻隔技术和生物药剂技术采纳行为。通过对样本种植户的描述统计了解到,目前草莓种植户户主呈现出老龄化、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偏保守的风险态度等特征。家庭经营方面,种植户规模普遍适中,1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户较少,家庭投入草莓种植的劳动力数量多为2个人。草莓合作社参与程度以及与农技员交流程度总体不高。此外,草莓市场状况方面来看,农户对上季草莓售价普遍较为满意,逾六成农户获得了超市以及批发市场供销渠道。两项技术采纳现状分析显示,样本种植户中驱避阻隔和生物药剂两个单项技术采纳率分别为39.77%、53.41%,仍有提升空间。此外,本文还将样本中户主基本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农户社会网络、草莓市场状况、技术特征五方面因素与技术采纳行为进行关联分析,初步探究各类因素与技术采纳行为关联变动趋势。通过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并依靠Probit模型对比检验,发现风险偏好、参加草莓合作社、和农技员交流程度、与批发商或超市建立供销关系、技术感知易用性均显着提升驱避阻隔和生物药剂这两项技术的采纳水平;而家庭草莓种植劳动力仅对驱避阻隔技术有促进作用;此外,年龄、满意上季草莓销售价格两个变量显着负向影响生物药剂技术采纳。针对各类显着和非显着因素,本文都做了相应解释。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尊重农户客观实际、健全专题培训机制、引导合作组织建设、拓宽农户销售渠道四项政策建议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做出展望。

李恺[7](2018)在《绿光及中草药制剂对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物理手段和化学手段对草莓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治,主要包括绿光防治草莓蚜虫、蓟马和多种中草药混合试剂防治草莓主要病虫害,为设施草莓病虫害提供新的绿色防控手段。试验结果如下:(1)绿光防治虫害试验:以不补光为对照,研究夜间进行LED绿光补光对草莓植株生长指标、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害虫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方面,绿光促进叶面积增加,对株高、根茎粗、叶柄长、叶柄粗的变化影响不显着。在光合特性方面,经过LED绿光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显着;处理的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显着大于CK,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不具有显着性变化。在果实品质方面,LED绿光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大于CK,平均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滴定酸、糖酸比变化不显着;LED绿光处理的叶片和果实农药残留量显着小于CK。在虫害方面,经过绿光照射的温室内蚜虫、蓟马数量显着小于CK。综合分析,绿光可以有效抑制温室内蚜虫、蓟马数量,促进植株对农药的分解作用;同时绿光对草莓的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未产生显着影响。(2)中草药混合试剂防治虫害试验:以苦参、川穹、生姜、当归、丁香五种中草药为试材,利用有机溶剂进行有效物质提取,研究中草药混合试剂对蚜虫、蓟马、红蜘蛛的影响情况,并筛选出最优杀虫浓度。结果表明,苦参等5种中草药提取液对三种害虫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综合经济成本考虑,混合试剂原液10倍液对蚜虫和蓟马的杀虫效果最优;原液5倍液对红蜘蛛的杀虫效果最优。(3)中草药混合试剂防治草莓白粉病试验:以黄柏、苦参、川芎、生姜、甘草、艾草、桔皮为试材,利用有机溶剂进行有效物质提取,研究中草药混合试剂对草莓白粉病的影响情况,并筛选出最优浓度。结果表明,提取试剂对草莓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综合成本考虑,混合试剂原液10倍液为最优浓度。绿光可以有效防治草莓害虫,并加快农药残留的分解作用;苦参等5种中草药混合制剂原液的10倍液对蚜虫、蓟马的杀虫效果最好,5倍液对红蜘蛛的杀虫效果最好;黄柏等7种中草药混合试剂10倍液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优。

黄思达[8](2018)在《百菌清、嘧菌酯和镉复合污染对草莓的影响》文中认为草莓作为我市栽培面积最大的浆果之一,草莓生产中病虫害发生严重,由于生产中存在着选药盲目、配药粗放、喷药过量、药液流失严重、农药残留超标和生态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草莓生产中面临多种污染物的影响,其中重金属和农药的污染广受关注。本论文以草莓为实验对象,使用镉、百菌清和嘧菌酯进行复合侵染,探究复合污污染对于草莓生理生化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下草莓蛋白组学的变化,揭示复合污染对草莓产生影响的原因。1、百菌清、嘧菌酯和镉复合污染草莓,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因素的增加,对草莓生长的抑制作用会加强。对于根系的生长主要作用于伸长作用,对于根重没有明显的影响。两者复合污染与单一污染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都使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相比均不存在显着差异,表明这些浓度下的复合污染对植株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或降解并没有显着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不同浓度的复合污染之间存在着拮抗作用,能够减轻单一污染对植株造成的胁迫。三者复合污染,其叶绿素含量并没有显着低于镉单一处理和百菌清和嘧菌酯复合处理,反而表现为一定的升高。说明三者复合污染并没有增强对叶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SOD和POD活性的变化与对照相比,均没有显着差异。各处理下MDA的含量均高于清水对照,其蛋白含量在50+B3下明显降低,在50mg/kg和50+M3下明显升高。所有处理下其GSH含量也没有明显的变化。2、在对于草莓根长的影响中,10+B1、50+B1、10+B1+M1、20+B1+M3和50+B1+M3之间存在拮抗作用,会抑制对根系伸长的影响。10+B3、50+B3、50+B3+M3之间存在增效作用。在对叶绿素的影响中,复合污染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可以减轻单一处理对叶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对于植物氧化损伤的影响,复合污染之间主要存在着增效作用,会加强对植株的氧化伤害。对于植物中可溶性蛋白的影响,镉占主导作用。表明单一嘧菌酯或百菌清和镉复合污染,都会一定程度的促进植株根部对于镉的富集,百菌清、嘧菌酯和镉复合污染在百菌清和嘧菌酯都为低浓度时,对于镉在植株根部的富集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3、对7d时50+清水,50+B3和50+M3 4个样品进行蛋白组学分析,与清水对照相比,其中3个处理下都存在的差异蛋白有At1g53240、At3g55800、GSTU20、MDAR1、CHI1、SAM1、PME3、At1g66430、CSD1和atp A。50+B3特有的差异蛋白为APXT调控下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50+M3特有的差异蛋白为CYFBP基因调控果糖-1,6-双磷酸酶和At3g24170调控的谷胱甘肽还原酶。在其中对于植株叶绿素合成有影响的蛋白为psb B、psb D基因调控下的光系统ⅡD2蛋白;能够作用于植株中抗氧化酶系统的蛋白有MDAR1和MDAR2基因调控的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1、过氧化物酶体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2,PDS调控下的15-顺式-八氢番茄红素、APXT调控的抗坏血酸还原酶以及CSD1和MSD1两个基因调控下的PDS调控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调节植株所受到毒害作用的蛋白有GSTU20和At3g24170控制下的谷胱甘肽还原酶。

武延利[9](2017)在《丁香酚、肉桂醛和柠檬醛复配微囊剂对草莓灰霉的防控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丁香酚、肉挂醛和柠檬醛在果蔬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它们不仅具有较好的抑菌、杀虫、抗病毒等生物活性,而且高效、广谱、低毒,无残留、环境相容性好。但是它们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挥发。因此,人们当前对其新剂型高度关注,探索出一种高效,安全,无公害的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是通过丁香酚、肉桂醛和柠檬醛在离体条件下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进行测定,同时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将三者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复配,筛选出三者之间的最佳复配比例,然后采用包络结合法以β-环糊精、壳聚糖以及β-环糊精-壳聚糖联合为壁材,以丁香酚、肉桂醛和柠檬醛的复配液为芯材,在不同的壁芯比,表面活性剂、转数、温度等条件下进行复配微囊剂的制备,同时对复配微囊剂的感官、粒径、包埋率、释放量和生物学验证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微囊剂制备条件。最后,在确定出最佳的复配微囊剂之后,对草莓活体进行熏蒸处理,测定其对草莓果实失重率、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最小抑菌浓度的测试方法,确定了丁香酚、肉桂醛和柠檬醛对草莓灰霉病菌的MIC值,其抑菌性能表现为柠檬醛﹥肉桂醛﹥丁香酚。(2)通过丁香酚、肉桂醛和柠檬醛之间进行合理复配,根据FIC值的判断标准,结果发现三者通过正交组合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其最佳复配比例为51:13:1。(3)通过对复配微囊剂的感官、粒径、包埋率、释放量和生物学验证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以β-环糊精为壁材进行包埋的微囊剂颜色呈白色粉末状,以壳聚糖为壁材的微囊剂呈现黄色颗粒状,而以β-环糊精-壳聚糖为壁材进行包埋的微囊剂感官性状介于两者之间,且三者均有淡淡的精油清香味。复配微囊剂粒径基本分布在100200μm之间。以β-环糊精为壁材,壁芯比为1:4,T-80乳化剂浓度为0.2%时,微囊剂的包埋率最高,为87.78%。以β-环糊精和壳聚糖为壁材,壁芯比为1:2的复配微囊剂挥发率相对比较稳定且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当壁芯比为1:2,T-80活性剂的浓度为0.2%时,其释放规律最为明显且平稳。当复配微囊剂的熏蒸浓度为571.26mg/L,壁材为β-环糊精和壳聚糖,壁芯比为1:2,T-80活性剂的浓度为0.2%时,能够完全抑制草莓灰霉病菌的生长。(4)与对照相比,当用熏蒸浓度为571.26mg/L的复配微囊剂对草莓进行熏蒸处理后,发现熏蒸处理能够有效减缓草莓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明显抑制草莓果实的硬度下降,显着降低草莓果实的失重率。

李宗宝[10](2016)在《厦门市草莓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试验示范及生产实践调研体会,笔者介绍了厦门市草莓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坚持"预防为主,全程控制""治早、治小、治准"的原则,大力推广草莓健身栽培和实施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限量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农药减量使用和清洁化生产技术,控制农药残留等。

二、保护地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护地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温室草莓标准化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草莓的栽培要求
    1.1 水分
    1.2 光线
    1.3 温度
    1.4 土壤
2 温室草莓栽培技术
    2.1 草莓育苗技术
    2.2 定植
3 后期管理
4 病虫害的分类
5 温室草莓病虫害的防治
    5.1 病害控制
    5.2 虫害控制
6 结束语

(2)龙口市绿色食品设施草莓标准化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产地环境
2 栽培设施与栽培季节
    2.1 栽培设施
    2.2 栽培季节
3 品种选择与育苗
    3.1 品种选择
    3.2 育苗
        3.2.1 建立专用繁苗圃
        3.2.2 假植
        3.2.3 短日照处理
        3.2.4 断根和摘老叶
        3.2.5 病害防治
        3.2.6 壮苗标准
4 定植
    4.1 定植前的准备
        4.1.1 整地施肥
        4.1.2 起垄
        4.1.3 安装滴灌设施
    4.2 定植方法
    4.3 定植后管理
        4.3.1 人工除草
        4.3.2 查苗补苗
5 扣棚与覆盖地膜
    5.1 扣棚时间
    5.2 覆盖地膜
6 扣棚后管理
    6.1 温度管理
    6.2 水肥管理
    6.3 疏花、疏果
    6.4 清除结果枝
    6.5 蜜蜂授粉
    6.6 套袋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7.2 农业防治
    7.3 物理防治
        7.3.1 硫磺熏蒸
        7.3.2 高温闷棚
        7.3.3 秸秆反应堆
        7.3.4 其他方法
    7.4 药剂防治
        7.4.1 防治原则
        7.4.2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8 采收
9 生产档案

(3)三种植物活性物质复配微囊剂对草莓灰霉的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草莓的生产现状
    1.2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1.2.1 草莓灰霉病症状
        1.2.2 草莓灰霉病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1.2.3 草莓灰霉病的防治
        1.2.3.1 农业防治措施
        1.2.3.2 农艺方法防控
        1.2.3.3 化学防治
        1.2.3.4 生物防治
    1.3 植物活性物质在果蔬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
    1.4 植物活性物质的复配及其新剂型的探索及应用
        1.4.1 植物活性物质的复配在果蔬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
        1.4.2 植物源农药新剂型在果蔬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探索及应用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杜荆活性物质提取与分析
    2.1 杜荆概述
    2.2 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技术
    2.3 试验材料
    2.4 试验方法
    2.5 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离体条件下,三种植物活性物质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3.1 植物源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法
        3.3.1 百里香酚、柠檬醛和紫罗兰酮的浓度配制
        3.3.2 离体条件下,各物质对草莓灰霉病的最低抑菌浓度值的测定
        3.3.3 独立曲线的计算
        3.3.4 离体条件下,各物质分级抑菌指数的测定
        3.3.5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草莓灰霉病症状
        3.4.2 离体条件下,百里香酚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3.4.3 离体条件下,柠檬醛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3.4.4 离体条件下,紫罗兰酮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3.4.5 三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3.4.6 百里香酚、柠檬醛和紫罗兰酮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复配抑菌效果测定
        3.4.6.1 百里香酚和紫罗兰酮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3.4.6.2 百里香酚和柠檬醛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3.4.6.3 柠檬醛和紫罗兰酮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3.4.6.4 三种植物源活性物质的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3.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百里香酚、柠檬醛和紫罗兰酮复配微囊剂的制备及抑菌效果测定
    4.1 前言
    4.2 试验材料
    4.3 试验方法
    4.4 数据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复配微囊剂的感官评价
        4.5.2 复配微囊剂包埋率的测定
        4.5.3 复配微囊剂的稳定性检测
        4.5.4 复配微囊剂释放量检测
        4.5.5 复配微囊剂的生物学验证试验
    4.6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复配微囊剂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5.1 前言
    5.2 试验仪器和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复配微囊剂对草莓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5.3.2 复配微囊剂对草莓果实的硬度测定
        5.3.3 复配微囊剂对草莓果实的失重率影响
    5.4 数据分析
    5.5 结果与分析
        5.5.1 复配微囊剂对草莓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5.5.2 复配微囊剂对草莓果实的硬度影响
        5.5.3 复配微囊剂对草莓果实的失重率影响
    5.6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山西怀仁市大棚草莓繁育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棚草莓繁育管理技术
    1、草莓繁育方式
    2、草莓苗床的选择和制作
    3、营养土的配制
    4、移栽管理技术
二、大棚草莓栽培存在的问题
    1、农业推广的问题
    2、栽培技术未得到广泛推广
三、大棚草莓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1、提高认识,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2、选育抗性强的新品种
    3、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四、结语

(5)江苏省草莓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分析 ——以溧水区洪蓝镇和铜山新区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数据来源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增长极理论
        2.1.2 核心边缘理论
        2.1.3 产业集群理论
        2.1.4 产业链理论
        2.1.5 理论框架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外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
        2.2.3 有关农业特色小镇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第三章 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3.1 农业特色小镇简介
        3.1.1 农业特色小镇的内涵
        3.1.2 农业特色小镇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3.1.3 农业特色小镇的培育
        3.1.4 农业特色小镇的培育发展评估
    3.2 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3.2.1 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的分布
        3.2.2 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的分类
    3.3 小结
第四章 江苏省草莓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分析
    4.1 江苏省草莓发展现状
    4.2 江苏省草莓特色小镇的介绍
        4.2.1 溧水区洪蓝镇草莓文旅小镇
        4.2.2 台上草莓特色体验小镇
    4.3 草莓特色小镇运营模式
    4.4 草莓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4.4.1 省级草莓特色小镇发展特征
        4.4.2 草莓特色小镇运营模式产生差异的原因
    4.5 案例访谈
        4.5.1 洪蓝镇草莓文旅小镇薛某的访谈
        4.5.2 台上草莓特色体验小镇李某的访谈
    4.6 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产业优势
        5.2.2 重视特色小镇的规划及动态跟进,融合当地历史文化
        5.2.3 精准定位,形成多元化农业旅游风景区
        5.2.4 创新特色小镇的运营机制,减少草莓的流通环节和损耗
        5.2.5 重视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5.2.6 振兴草莓特色小镇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附录 草莓特色小镇发展概况访谈纲要
致谢

(6)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以江苏省草莓种植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提出及意义
        1.1.1 研究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框架以及数据来源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2.3 数据来源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存在的不足
2 理论基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
        2.1.2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2.1.3 农户行为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绿色防控技术
        2.2.2 农业技术采纳
    2.3 文献综述
        2.3.1 关于农户技术采纳的研究
        2.3.1.1 关于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理论研究
        2.3.1.2 关于农户技术采纳的实证研究
        2.3.2 关于绿色防控技术行为的研究
3 江苏省草莓产业及绿色防控技术发展概况
    3.1 江苏省草莓产业发展及转型现状
    3.2 绿色防控技术在草莓生产上的应用及综合效益
4 江苏省草莓种植户绿色防控技术选择行为现状分析
    4.1 问卷设计及样本分布情况
        4.1.1 问卷设计
        4.1.2 调研样本选择
    4.2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4.2.1 户主基本特征
        4.2.2 家庭经营特征
        4.2.3 社会网络特征
        4.2.4 草莓市场状况
        4.2.5 技术特征
    4.3 草莓种植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现状
    4.4 绿色防控技术采纳与各类特征因素关联描述分析
        4.4.1 户主年龄
        4.4.2 户主风险偏好
        4.4.3 户主受教育程度
        4.4.4 家庭草莓种植面积
        4.4.5 获得政府物化补贴
        4.4.6 所选农资供应点位置
        4.4.7 与基层农技员交流程度
        4.4.8 参加草莓合作社
        4.4.9 满意上季草莓销售价格
        4.4.10 和批发商或超市建立供销关系
        4.4.11 绿色防控技术感知易用性
    4.5 本章小结
5 江苏省草莓种植户绿色防控技术选择行为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5.1 模型设计
        5.1.1 理论分析
        5.1.2 模型设定
    5.2 变量选择
    5.3 结果分析
        5.3.1 模型估计结果
        5.3.2 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
        5.3.3 影响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因素分析稳健检验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草莓种植户调研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7)绿光及中草药制剂对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LED绿光在设施园艺作物栽培应用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绿光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1.1.2 绿光对品质的影响
        1.1.3 绿光对虫害的影响
    1.2 不同中草药制剂对植物病虫害的影响
        1.2.1 苦参对植物病虫害的影响
        1.2.2 川芎对植物病虫害的影响
        1.2.3 生姜对植物病虫害的影响
        1.2.4 当归对植物病虫害的影响
        1.2.5 丁香对植物害虫的影响
        1.2.6 黄柏、甘草、艾草、桔皮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LED绿光对草莓生长、果实品质及虫害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及设计
        2.1.2 测量指标与方法
        2.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绿光处理对设施草莓生长的影响
        2.2.2 绿光处理对设施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3 绿光处理对设施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
        2.2.4 绿光处理对设施草莓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2.2.5 绿光处理对设施草莓植株虫害变化的影响
    2.3 小结
第三章 5种中草药混合制剂对草莓常见害虫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提取方法
        3.1.4 试验方法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5种中草药混合制剂对蚜虫的影响
        3.2.2 5种中草药混合制剂对蓟马的影响
        3.2.3 5种中草药混合制剂对红蜘蛛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7 种中草药混合制剂对草莓白粉病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实验设计
        4.1.3 提取方法
        4.1.4 试验方法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讨论
    5.1 LED绿光对设施草莓生长、果实品质及虫害影响的研究
        5.1.1 绿光对设施草莓生长的影响
        5.1.2 绿光对设施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
        5.1.3 绿光对设施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5.1.4 绿光对温室内害虫数量的影响
    5.2 5种中草药混合制剂对草莓常见害虫的影响研究
    5.3 7种中草药混合制剂对草莓白粉病的影响研究
    5.4 绿光及中草药综合防治草莓主要病虫害的研究
第六章 结论
    6.1 LED绿光对草莓生长、果实品质及虫害影响的研究
    6.2 多种中草药混合制剂对草莓常见害虫的影响研究
    6.3 多种中草药混合制剂对草莓白粉病的影响研究
    6.4 绿光及中草药综合防治草莓主要病虫害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8)百菌清、嘧菌酯和镉复合污染对草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草莓发展现状
        1.1.1 温室草莓常见病虫害
        1.1.2 设施草莓病虫害的防治
    1.2 重金属镉对植物影响的研究
    1.3 百菌清的研究现状
    1.4 嘧菌酯的研究现状
    1.5 重金属和农药复合污染的研究现状
        1.5.1 土壤中的复合污染
        1.5.2 重金属-农药复合污染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1.5.3 重金属-农药复合污染中的交互作用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试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田间试验
        2.2.1.1 镉处理和杀菌剂处理
        2.2.2 样品测定方法
        2.2.2.1 不同处理对草莓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2.2 不同处理对草莓根长和根重的影响
        2.2.2.3 不同处理对草莓叶片中SOD和 POD活性的影响
        2.2.2.4 不同处理对草莓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2.2.2.5 不同处理对草莓叶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影响
        2.2.2.6 不同处理对草莓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2.2.7 不同处理对草莓根系中镉的富集影响
        2.2.2.8 不同处理下草莓叶片中蛋白质组学的变化
第三章 不同处理下草莓生长指标以及抗氧化损伤的变化
    3.1 不同处理对草莓根长和根重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对草莓根长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草莓根重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对草莓叶片SOD和 POD活性的影响
        3.3.1 不同处理对草莓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3.3.2 不同处理对草莓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对草莓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对叶片中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3.6 不同处理对草莓叶片中GSH含量的影响
    3.7 不同处理对草莓根系中镉富集的影响
第四章 不同处理下草莓叶片中蛋白质组学的变化
    4.1 蛋白质鉴定结果
        4.1.1 蛋白质浓度检测结果
        4.1.2 蛋白鉴定结果
        4.1.3 鉴定分子量分布
        4.1.4 蛋白质的功能注释
        4.1.5 蛋白质的GO功能和KEGG功能注释
    4.2 镉单一污染对草莓叶片蛋白组学的影响
        4.2.1 代谢途径中17 种差异蛋白质的分析
        4.2.2 其余途径中4 种差异蛋白质的分析
    4.3 百菌清和镉复合污染对草莓叶片蛋白组学的影响
        4.3.1 与单一镉污染下相同的蛋白质分析
        4.3.2 与单一镉污染不同的蛋白分析
    4.4 嘧菌酯和镉复合污染对草莓叶片蛋白组学影响
        4.4.1 与镉单一污染和百菌清镉复合污染相同的蛋白质分析
        4.4.2 与单一镉污染和百菌清镉复合污染不同的蛋白分析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5.1 单一因素污染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5.1.1 镉处理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5.1.2 百菌清和嘧菌酯单一处理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5.2 复合污染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5.2.1 百菌清和镉复合污染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5.2.2 嘧菌酯和镉复合污染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5.2.3 百菌清和嘧菌酯复合污染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5.3 百菌清、嘧菌酯和镉复合污染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丁香酚、肉桂醛和柠檬醛复配微囊剂对草莓灰霉的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草莓的生产
    1.2 草莓灰霉病的防控研究现状
        1.2.1 草莓灰霉病的病原及发病规律
        1.2.2 草莓灰霉病的发病症状
        1.2.3 草莓灰霉病的防控措施
        1.2.3.1 农业防治
        1.2.3.2 化学防治
    1.3 植物活性物质在果蔬生产和采后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
        1.3.1 丁香酚在果蔬病虫害防治及储藏保鲜方面的应用
        1.3.1.1 丁香酚对果蔬的抑菌作用
        1.3.1.2 丁香酚对果蔬的杀虫作用
        1.3.1.3 丁香酚对果蔬的抗病毒作用
        1.3.1.4 丁香酚对果蔬采后储藏保鲜方面的应用
        1.3.2 肉桂醛在果蔬生产及采后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
        1.3.2.1 肉桂醛对果蔬的抑菌作用
        1.3.2.2 肉桂醛对果蔬采后储藏保鲜方面的应用
        1.3.3 柠檬醛在果蔬生产及采后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
        1.3.3.1 柠檬醛对果蔬的抑菌作用
        1.3.3.2 柠檬醛对果蔬采后储藏保鲜方面的应用
    1.4 植物活性物质的复配及其新剂型的探索及应用
        1.4.1 植物活性物质的复配在果蔬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
        1.4.2 植物源农药新剂型在果蔬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探索及应用
        1.4.2.1 微囊剂
        1.4.2.1.(1)β环糊精包合物
        1.4.2.1.(2)壳聚糖包合物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三种植物活性物质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2.1 试验材料
        2.1.1 病菌的制备
        2.1.2 PDA培养基的制备
        2.1.3 试剂和药品
        2.1.4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病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2.2.2 丁香酚、肉桂醛和柠檬醛浓度的配制
        2.2.3 离体条件下,丁香酚、肉桂醛和柠檬醛对草莓灰霉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2.2.4 毒力曲线的计算
        2.2.5 离体条件下,丁香酚、肉桂醛和柠檬醛分级抑菌指数的测定
        2.2.6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草莓灰霉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2.3.1.1 草莓灰霉病的症状和特点
        2.3.1.2 草莓灰霉病菌的鉴定结果
        2.3.2 离体条件下,丁香酚、肉桂醛和柠檬醛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2.3.2.1 丁香酚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2.3.2.2 肉桂醛第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2.3.2.3 柠檬醛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2.3.2.4 三种植物活性物质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2.3.3 丁香酚、肉桂醛和柠檬醛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复配抑菌效果测定
        2.3.3.1 丁香酚和肉桂醛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2.3.3.2 丁香酚和柠檬醛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2.3.3.3 肉桂醛和柠檬醛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2.3.3.4 三种植物活性物质的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丁香酚、肉桂醛和柠檬醛复配微囊剂制备及抑菌效果测定
    3.1 试验材料
        3.1.1 试剂和药品
        3.1.2 仪器和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抗菌性复配微囊剂的制备
        3.2.2 复配微囊剂的质量评价
        3.2.2.1 复配微囊剂的感官评价
        3.2.2.2 复配微囊剂粒径分布
        3.2.2.3 复配微囊剂包埋率的测定
        3.2.2.3.(1)复配微囊剂样品的制备
        3.2.2.3.(2)复配微囊剂包埋率的测定方法
        3.2.2.4 复配微囊剂化学稳定性的测定
        3.2.2.5 复配微囊剂释放量的测定
        3.2.2.6 复配微囊剂的生物学验证试验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复配微囊剂的感官评价
        3.4.2 复配微囊剂粒径分布
        3.4.3 复配微囊剂包埋率的测定
        3.4.4 复配微囊剂化学稳定性的测定
        3.4.5 复配微囊剂释放量的测定
        3.4.6 复配微囊剂的生物学验证试验
    3.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复配微囊剂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4.1 试验仪器和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复配微囊剂对草莓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4.2.2 复配微囊剂对草莓果实的硬度测定
        4.2.3 复配微囊剂对草莓果实的失重率影响
    4.3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复配微囊剂对草莓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4.4.2 复配微囊剂对草莓果实的硬度影响
        4.4.3 复配微囊剂对草莓果实的失重率影响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厦门市草莓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厦门市草莓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情况
2 草莓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绿色防控技术
    2.1 健身栽培是做好草莓生产的技术基础
        2.1.1 选用抗性品种。
        2.1.2 正确选择播种期、采用轮作倒茬技术。
        2.1.3 翻耕深耕土壤。
        2.1.4 清洁田园。
        2.1.5 科学施肥。
        2.1.6 科学管水。
    2.2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2.2.1 地膜覆盖技术。
        2.2.2 使用杀虫灯技术。
        2.2.3 有色粘板防虫技术。
        2.2.4 防虫网技术。
    2.3 生物防治技术
    2.4 科学、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技术
        2.4.1 不同生育期病虫防治。
        2.4.2 在草莓病虫害防治使用药剂防治中注意事项。

四、保护地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温室草莓标准化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梁赛英. 种子科技, 2021(16)
  • [2]龙口市绿色食品设施草莓标准化栽培技术[J]. 董美芹.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07)
  • [3]三种植物活性物质复配微囊剂对草莓灰霉的防控研究[D]. 黄颖.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4]山西怀仁市大棚草莓繁育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 秦素萍. 农业工程技术, 2019(17)
  • [5]江苏省草莓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分析 ——以溧水区洪蓝镇和铜山新区街道为例[D]. 白宗丽.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以江苏省草莓种植户为例[D]. 路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绿光及中草药制剂对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研究[D]. 李恺. 天津农学院, 2018(09)
  • [8]百菌清、嘧菌酯和镉复合污染对草莓的影响[D]. 黄思达. 天津农学院, 2018(08)
  • [9]丁香酚、肉桂醛和柠檬醛复配微囊剂对草莓灰霉的防控研究[D]. 武延利. 天津农学院, 2017(07)
  • [10]厦门市草莓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J]. 李宗宝.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8)

标签:;  ;  ;  ;  ;  

保护地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