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傅靖琳[1](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研究 ——以重庆市两所初中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唐嘉[2](2021)在《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

许义[3](2021)在《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以Q中学为例》文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新时代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做四有好老师”的务实行动。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影响一堂课好坏的重要因素。集体备课作为备课的创新形式,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集体备课是把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分为不同的教研室,然后根据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来制定教学设计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集体备课的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应用。一方面,初中英语集体备课在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英语教师专业水平,形成互助合作的教研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现实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解当前初中英语教师集体备课、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以及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的现状,笔者以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把Q中学的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了32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有代表性地选取了5位教师进行访谈,并对初一初二英语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进行非参与式观察。然后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全面地讨论,通过本研究,将力求回答和解决以下三大问题。(1)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施现状如何?(2)Q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如何?(3)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如何?笔者从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施现状、Q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等三大方面总结出了Q中学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Q中学集体备课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信念与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自我发展意识与认识等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本文的研究力求为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见解,引起学校管理者和一线英语教师的重视,以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一线落实落地,发挥集体备课在促进教学水平提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张露[4](2021)在《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文中指出对学生英语素质教育是当下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且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一门外语科目,英语即要保持着教学的趣味性,也要重视学生的英语素质教育,才能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成长。本文笔者将结合初中英语教学有关内容,就如何实现学生的英语素质教育展开研究,以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达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

邸小龙[5](2021)在《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5G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正在飞速发展,英语的流通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当前我国教育部门对于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着更加明显的要求下,初中英语的教育目标也作出了相应的改变。文章主要对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于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为初中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李晓燕[7](2020)在《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做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指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进一步达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研究认为认清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了解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是有必要的,这将帮助英语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因而,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人类动机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119名初中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4名初中英语教师进行访谈,试图在理论框架内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及访谈资料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1)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如何?该研究问题下共涵盖3个子问题,(1)从专业理念角度,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发展的现状是什么?(2)从专业知识角度,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发展的现状是什么?(3)从专业能力角度,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发展的现状是什么?(2)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策略有哪些?经过对问卷数据及访谈资料的分析,本研究发现:(1)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状况良好,但各个维度的发展不平衡,教师自我觉知的发展水准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念,其中专业知识的得分最高,而专业理念相对比较低。就专业发展三个维度的考察因素而言,专业理念维度下的教师的教育效能感、专业知识维度下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下的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的平均得分较高,其发展处于较高水平。另外,不同性别的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研究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通用能力具有显着差异;不同年龄的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具有显着差异;不同职称的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的教育专业知识、通用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最后学历不同的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显着差异;最后专业不同的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感表现出显着差异;是否有英语教师资格证的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效能感、教育专业知识、实践知识上具有显着性差异;是否接受过师资培训的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在教育专业知识上具有显着差异。(2)就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即政府和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内在因素即教师自身因素的具体内容而言,在政府层面上,还需设置针对性强的网络课程、增加培训名额;在社会层面上,给予教师更多的心理支持;在学校层面上,增强教师之间合作氛围、加强家校沟通、设置适宜的解压活动;在教师自身层面上,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个人能力。(3)促进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为:从政府、社会、学校角度出发,要为教师安排合理的工作时间、创建共享学习型组织、安排适宜的解压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从教师自身角度,提升有效沟通的能力,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陈阳[8](2020)在《基于行动研究的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教育在提高国家竞争力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对国家教育政策的梳理,以及对近十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国家重大决策的研究,我们发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既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所有教师奋斗的目标。但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乐观,仍存在观念不强、行动不积极、专业发展目标不清晰、疲于应付教研活动等问题。此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行动研究有助于外语教师的自身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更多地被大学外语教师应用于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师中应用较少,且研究成果不多。因此,如何帮助初中英语教师更好地利用行动研究进行专业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新时代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进行探究,以行动研究的原有模式和特点为理论基础,阐述行动研究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结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及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我进行细化整理,并以此作为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构建了“总体目标设想——总体目标分析——阶段目标确定——阶段计划制定——行动实施记录——策略反思调整——阶段成就总结”的条件型双循环模式,作为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详细说明了新模式的应用步骤及其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匹配情况。研究表明,基于行动研究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能够帮助教师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从微观上分阶段解决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自身专业发展的不足,将行动研究进一步严谨化,帮助初中英语教师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早日成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人民教师。

程明喜[9](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程价值取向是指课程设计主体进行课程设计时所持的导向性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确定中的选择性倾向。课程价值取向伴随课程设计的技术安排和要素实施的全过程,是课程设计具体技术背后的“幽灵”和“无形的手”。笔者在长期从事教师培训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国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思想观念多样、课程设计理念纷繁芜杂、各种声音此消彼长现象。由于缺少研究,很多课程参与主体,包括不同培训机构、课程设计者、培训者、参培教师等课程取向意识缺失,无法在相对共识、清晰的课程立场下有效沟通、设计课程并形成合力,这是导致教师培训“无序”与“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教师培训的历史与现实,视界从1978年起至2018年,整整贯通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研究旨在考察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三是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以教师培训历史发展为主线,聚焦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主要采取了文献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一是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的检索和阅读,确立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依据不同时期教师培训重要政策和关键事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将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置于历史坐标下,还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历史真相。二是文本分析。研究按教师培训发展四阶段展开,选取了不同时期多种形态的教师培训课程37份,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三方面展开文本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并依据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做出判定,最后,确定了不同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而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变迁。三是德尔菲法和访谈法。通过文献阅读,初步圈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运用德尔菲法,通过对11位培训专家的函询,确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六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改革与发展、培训政策与标准、培训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最后,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及参训教师的访谈,揭示了不同因素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以及“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取向;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课程呈现出能力中心取向;“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课程呈现出专业发展取向与综合素养取向并存取向。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整体上呈现出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专业发展、向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第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形成与变迁受多种因素影响。第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本研究提出的建议是:一是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第一,加强教师培训课程研究,提升课程取向意识,在明晰的课程取向指导下实施课程设计技术;第二,加强教师培训政策、标准和理论学习,确保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和规范的课程设计技术。二是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第一,把握教育改革与教育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作出正确判断;第二,有意识地建立课程设计团队,避免课程设计者个体视角偏见和经验束缚;第三,本着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设置培训项目,基于教师实际,聚焦主题设计培训课程。三是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第一,立足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时更新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依据;第二,立足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及时出台教师培训政策、推广教师培训经验。四是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第一,进行综合素养取向下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第二,选择知识社会学视角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行深度分析。

付荣文[10](2019)在《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研究 ——以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例》文中指出外语教育政策研究是新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语言教育政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世界各国及地区“国际行走”的重要语言战略规划,其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不少国家外语战略研究的核心命题。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传播文化和宣传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外语教育的“外向型”价值取向属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体现国家软实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外语教育政策在区域性、地域性方面的相关规划还比较欠缺,“一刀切”式的政策模式难免会引起外语教育发展不均衡,甚至有可能造成因为外语问题导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在政策规划的主体方面,目前大多从政府决策或专家论证的视角进行,而从公众参与的视角对教育政策进行规划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究。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属于语言政策与规划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关涉三语教育问题,需要观照民族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认知和文化发展方面的现实困境,以及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政策规划中的能动作用(educator acting as policy maker)。本论文基于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新时代”背景以及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现实困境,采用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政策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公众参与(即教师、学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考察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问题:贵州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在政策内容规划、政策过程规划及政策价值规划方面具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与国家基础阶段的教育政策对应衔接情况如何?从公众参与的视角如何规划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论文参考教育政策研究的内容、过程及价值模型,把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政策研究视为一个“动静结合”的系统,既有静态的政策文本及背景分析,也有关于政策制定、执行及评价的动态发展过程考察,从发展的角度规划基础外语教育政策。通过实证研究,主要发现包括:政策内容方面,绝大多数外语教师都认为有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会更有利于自己教学工作的开展,当前民族地区的外语教材中民族文化的内容比较缺乏,民族外语教师大多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参加高级别的外语教育培训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应该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部分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根据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工作计划。政策过程方面,工作年限在11-20年之间的外语教师表现出了在政策制定中积极参与的意愿。当前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在民族地区基础阶段的教育实践中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如教育理念及教学内容与考试导向的矛盾和冲突。超过半数的外语教师会在自己的外语教学活动中融入本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但限于外语课时安排及教师考核等条件,这项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从政策价值的维度来看,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的公共价值属性得到了普遍认同,多数教师认为需要关注民族学生的不同特点及个体差异,外语教育是传承传播本民族文化的方式和途径,应该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论文在研究方法上通过自下而上的实地调研来收集研究数据。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与教育部门的主管领导、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师和学生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接触和交流,批判性的听取了相关行政领导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相对客观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措施。在研究视角上,立足于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新时代背景及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现实困境,从公众参与的视角,结合教育学、公共政策学等学科理论来研究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问题,从政策内容规划、政策过程规划及政策价值规划三个维度,考察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中的课程实施方案、教师教育、政策制定、公共价值追求等,为新时代民族地区基础阶段学生的外语教育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在研究选题上,关注民族地区基础阶段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问题,与现有研究形成互补。本研究建议,在政策过程规划中主张多元政策规划主体共同参与。将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的政策规划模式对应衔接,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政策主体在政策规划中的能动作用。在政策内容规划中凸显地方性与校本层面的特色,在政策价值规划方面观照教育公平与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的样本来源涵盖了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所有学段,但初、高中部的样本较多,小学部分较少,样本不够均衡是本研究的局限之一。此外,本研究的文本分析均是通过人工归并分析的方式来完成的,在资料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技术方面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今后的研究可尝试借助一些质性分析软件如Nvivo来帮助质性数据的分析,确保研究材料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以Q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备课
        2.1.2 集体备课
        2.1.3 教师专业发展
        2.1.4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2.2 集体备课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2.3 已有研究述评
    2.3 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2.3.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研究
        2.3.2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研究
        2.3.3 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3.4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研究
    2.4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2.4.1 国外相关研究
        2.4.2 国内相关研究
        2.4.3 已有研究述评
    2.5 集体备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2.5.1 国外相关研究
        2.5.2 国内相关研究
        2.5.3 已有研究述评
    2.6 研究基础
        2.6.1 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
        2.6.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问卷调查法
        3.3.2 访谈法
        3.3.3 非参与式观察法
    3.4 研究过程
        3.4.1 文献资料收集
        3.4.2 研究工具编制
        3.4.3 研究数据采集
        3.4.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实施情况
        4.1.1 集体备课的管理制度
        4.1.2 集体备课的实施流程
        4.1.3 集体备课的具体活动案例
    4.2 问卷调查结果讨论
        4.2.1 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施现状
        4.2.2 Q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
        4.2.3 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4.3 访谈结果讨论
        4.3.1 Q中学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实施现状
        4.3.2 Q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
        4.3.3 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5.2 研究的主要启示
        5.2.1 做好顶层设计,健全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
        5.2.2 激发工作动机,强化学习共同体意识
        5.2.3 倡导教学反思,做“研究型教师”
        5.2.4 加强专业引领,打造专家型教师队伍
        5.2.5 把握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与研究方法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附录2 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访谈提纲
    附录3 初二英语备课组独立备课阶段教学设计
    附录4 初二英语备课组集体研讨后教学设计
    附录5 初一英语教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附录6 初二英语教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致谢

(4)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结语

(5)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
二、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
    (三)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四)合理利用网络平台,丰富素质教育资源
    (五)利用小组合作,让课外和课堂素质教育相辅相成

(7)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重难点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三、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四、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工具
    五、研究过程
    六、研究变量及统计方法
第四章 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基本信息情况分析
    二、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总体现状分析
    三、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差异分析
    四、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总结
第五章 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调查及分析
    一、影响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
    二、影响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三、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总结
第六章 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与途径
    一、安排合理的工作时间
    二、创建共享学习型组织
    三、安排适宜的解压活动
    四、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五、提升有效的沟通能力
    六、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研究对象在第三师的数量分布情况
    附录2 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附录3 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访谈提纲
    附录4 教师访谈转录文本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8)基于行动研究的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行动研究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2.1 关于行动研究的研究现状
        2.1.1 国外学者的研究
        2.1.2 国内学者的研究
    2.2 关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学者的研究
        2.2.2 国内学者的研究
    2.3 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章 行动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3.1 行动研究的定义及模式
    3.2 行动研究的特点
    3.3 行动研究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3.3.1 行动研究对新手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3.3.2 行动研究对成熟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3.3.3 行动研究对专家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第四章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4.1 教师专业发展
        4.1.1 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4.1.2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4.2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4.2.1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4.2.2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4.2.3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第五章 行动研究与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5.1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
        5.1.1 总体目标设想(Goal Assumption)——更新观念,厘清要求
        5.1.2 总体目标分析(Goal Analysis)——正确认识,自主发展
        5.1.3 阶段目标确定(Stage Objective)——循序渐进,终身学习
        5.1.4 阶段计划制定(Plan Formulation)——合理布局,条理清晰
        5.1.5 行动实施记录(Action Record)——求实严谨,增强实效
        5.1.6 策略反思调整(Strategy Adjustment)——灵活思维,改进完善
        5.1.7 阶段成就总结(Stage Summary)——承上启下,科学研究
    5.2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的应用建议
        5.2.1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在完善专业理念方面的应用建议
        5.2.2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在拓展专业知识方面的应用建议
        5.2.3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在强化专业能力方面的应用建议
        5.2.4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在形成专业自我方面的应用建议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中的不足
        6.2.2 对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问题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理解及界定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
        二、课程设计
        三、价值与价值取向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的研究
        一、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
        二、教师培训历史分期研究
        三、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研究述评
    第二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研究
        一、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二、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研究
        三、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研究
        四、教师培训课程问题与策略研究
    第三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一、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师培训的其他研究
        一、教师培训思想研究
        二、教师培训理论研究
        三、教师培训政策研究
        四、教师培训需求研究
        五、教师知识与教师素质研究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本体论研究
    第一节 价值取向及其相关范畴
        一、价值与价值取向
        二、价值取向形成的机制
        三、价值取向的特点、作用与规定性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及其价值取向
        一、一般意义课程的多种界说
        二、教师培训课程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
    第一节 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二节 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并举阶段(1989-1998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三节 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四节 “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 年至今)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分析
    第一节 知识中心取向教师培训课程的探察(1978-1988 年)
        一、学历补偿培训:八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非学历培训:八十年代非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学历补偿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中心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第二节 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分析(1989-1998 年)
        一、学历补偿与提高培训:九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课程特征分析
        三、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向能力过渡取向的共性特征
    第三节 能力中心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透视(1999-2009 年)
        一、全员教师岗位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教师培训课程能力中心价值取向的共性特征
    第四节 专业发展与综合素养取向下教师培训课程的聚焦(2010 年至今)
        一、“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教师培训课程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第六章 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确定
        一、可能影响因素的圈定
        二、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三、影响因素的分类
    第二节 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培训政策与标准
        三、培训理论与实践
        四、教育技术的发展
        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六、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
    第三节 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一、社会学的视角
        二、课程目标的社会应对与选择
        三、课程结构的社会谋划与平衡
        四、课程内容的社会筛选与重组
        五、培训方式的社会惯习与创新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呈现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向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
        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
        二、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
        三、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四、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研究 ——以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新时代”背景
        1.1.2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现实困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本论文体系架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外语教育政策规划:政策规划主体的视角
        2.1.1 政府决策层面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2.1.2 专家论证层面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2.1.3 公众参与层面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2.2 外语教育政策规划:政策规划的理论视角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2 多元文化理论
        2.2.3 语言政策与规划理论
        2.2.4 公共政策学理论
    2.3 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路径
        2.3.1 政策内容规划
        2.3.2 政策过程规划
        2.3.3 政策价值规划
    2.4 本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2.4.1 公众参与
        2.4.2 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2.4.3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
    2.5 本论文的研究分析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贵州地区基础教育的基本概况
    3.1 贵州地区的基本概况
        3.1.1 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基本情况
        3.1.2 基础教育学校发展概况
        3.1.3 基础教育相关政策法规
    3.2 贵州民族地区的基本概况
        3.2.1 民族地区的基本分布
        3.2.2 民族地区学校发展概况
        3.2.3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投入
        3.2.4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相关政策法规
        3.2.5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及数据收集
    4.1 先导研究
        4.1.1 先导研究设计
        4.1.2 先导研究开放式访谈结果
        4.1.3 先导研究问卷的编制及修改
        4.1.4 先导问卷结果及问卷修正
    4.2 正式研究
        4.2.1 研究问题
        4.2.2 研究变量
        4.2.3 研究对象
    4.3 数据收集与整理
        4.3.1 量化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3.2 开放式问题的收集与整理
    4.4 研究方法
        4.4.1 内容分析法
        4.4.2 问卷调查法
        4.4.3 访谈法
    4.5 研究伦理考量
        4.5.1 事先告知
        4.5.2 公开身份
        4.5.3 保护隐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量化数据分析与讨论
    5.1 问卷信度及效度检验
        5.1.1 信度检验
        5.1.2 效度检验
    5.2 问卷背景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1 研究样本背景信息统计
        5.2.2 研究样本背景信息小结
    5.3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内容研究
        5.3.1 英语课程实施方案
        5.3.2 教师教育培训
        5.3.3 外语考试测评
        5.3.4 外语教研工作计划
    5.4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过程研究
        5.4.1 外语教育政策制定
        5.4.2 外语教育政策实施
        5.4.3 外语教育政策评价
    5.5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价值研究
        5.5.1 教育政策公共价值追求
        5.5.2 政策主体的价值倡导
        5.5.3 利益群体的价值协调
    5.6 开放式问题统计分析
        5.6.1 开放式问题1统计分析
        5.6.2 开放式问题2统计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质性数据分析与讨论
    6.1 国家宏观层面教育政策
        6.1.1 课程育人
        6.1.2 外语语种规划
        6.1.3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6.2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内容考察
        6.2.1《英语课标2011版》修订依据、理念及原则
        6.2.2《英语课标2011版》价值考察
        6.2.3《英语课标2011版》修订对教学方面的建议
        6.2.4《英语课标2017版》修订依据
        6.2.5《英语课标2017版》修订对教学方面的建议
    6.3 访谈数据收集与分析
        6.3.1 半结构式访谈设计
        6.3.2 访谈数据的整理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7.1 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政策过程规划的多元参与模式
        7.1.1 政府决策主体与公众参与的对应衔接
        7.1.2 民族外语教师作为政策主体在政策规划中的能动性
        7.1.3 专家论证与公众参与在政策规划中的协调
    7.2 政策内容规划中凸显地方性与校本层面的特色
        7.2.1 资源观视角下弥合外语课程中的民族文化缺位
        7.2.2 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7.2.3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7.3 政策价值规划观照教育公平与学生全面发展
        7.3.1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与国内同步
        7.3.2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与国际接轨
        7.3.3 民族地区学生的外语学习与个人成长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启示
    8.3 研究创新点
    8.4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贵州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研究调查问卷-中小学教师版
    附录 2: 贵州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3: 贵州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4: A校的外语教研组集体备课方案
    附录 5: B校的英语组教研活动方案
    附录 6: B校7年级英语组计划
    附录 7: 本人田野调查的微信记录

四、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研究 ——以重庆市两所初中学校为例[D]. 傅靖琳. 西南大学, 2021
  • [2]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研究[D]. 唐嘉.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3]基于集体备课的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以Q中学为例[D]. 许义.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J]. 张露. 校园英语, 2021(22)
  • [5]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研究[J]. 邸小龙. 学周刊, 2021(03)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晓燕.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8]基于行动研究的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D]. 陈阳.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 程明喜.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10]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研究 ——以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例[D]. 付荣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实现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