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中的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续)

《材料力学》中的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续)

一、《材料力学》中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续)(论文文献综述)

巫成[1](2021)在《航空铝合金铣削仿真及薄壁框件加工变形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兴国,航空业对零部件制造精度和产品可靠性要求不断提升。航空零件既要保证强度和结构稳定的要求,同时也追求质量小的原则,因而薄壁件得到了航空制造业的青睐。薄壁件形状复杂,在加工中整体材料去除量大,受切削力和热、摩擦、残余应力、加工环境等多方面影响,易出现加工变形,这始终困扰着精密制造业。为了推动航天业发展,亟待找到减小和抑制薄壁件加工变形的方法。本文主要研究航空薄壁框类零件,采用仿真和试验结合法找出减小和抑制加工变形的规律与措施。详细的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通过切削原理将铣削全过程简化为单齿的三维斜角切削过程,再使用模拟仿真技术得出切削加工中刀具及工件的温度和应力分布、切屑的形态、三向切削分力以及工件沿不同路径下的切削变形。然后在三维斜角切削仿真的基础上建立了立铣削模型,再利用Python语言对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软件内置Plug-ins模块将立铣削前处理建模过程封装到ABAQUS内核,从而生成了操作简单、参数化建模、图形交互的立铣GUI建模插件,大大提高了建模和仿真效率。最后利用立铣插件进行正交仿真实验,得出硬铝7050-T7451的铣削经验公式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准确性。(2)利用得出的铣削经验公式,将经验铣削力施加“日”型薄壁框体侧壁上,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各侧壁连接方式对侧壁铣削变形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在壁厚、材料一定时,侧壁A和侧壁C的变形量与长纵比、长宽比变化成正相关;侧壁B的变形量与长宽比基本无关,而与长纵比成负相关;侧壁连接形式不同时加工变形亦不同,铣削面越大变形越明显。最后还研究了铣刀沿进给方向和轴线方向变化对三边固定一边自由侧壁的加工变形影响,得出铣刀位置变化对于侧壁加工变形的影响规律。(3)考虑零件初始残余应力,并通过仿真得出在加工顺序不同时整体加工变形量亦不同,对比确定最优的加工顺序并通过实验验证,最终得出“工”字型薄壁件采用分层分级阶梯加工顺序变形最小,比单侧依次加工小了43.6%,比对称分层加工小了35.3%;对于多框薄壁件采用“先+后×”隔框加工和斜对称加工顺序可以有效减小加工变形。三维斜角切削仿真呈现了立铣刀单齿切削的全过程,可预测加工中刀—工—屑的应力及温度分布;通过Python开发的三维立铣GUI插件实现了7050-T7451硬铝的铣削力及铣削变形的预测,提高了建模效率。“日”型薄壁框件自身结构尺寸与侧壁加工变形存在一定规律,可为研究复杂多框类薄壁件提供依据。此外,本文得出分层分级阶梯加工可减小“工”字型薄壁件加工变形量,“先+后×”的加工顺序可有效减小薄壁多框件的整体加工变形,这些加工策略对实际加工制造具有指导价值。

张建华,唐克东[2](2020)在《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欲”构建力学类“金课”》文中研究说明响应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打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攻坚战",树立"选好形象代言人、严把质量关、做好完美售后服务"的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理念,从学生、线上信息化资源、教师和课堂四个维度构建力学混合式"金课",实现教学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欲"的转变,并提出课程建设中"授之以欲"的策略,为力学类混合式"金课"的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的新工科力学类课程教学团队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

张中亚[3](2019)在《硫酸盐环境喷射混凝土细观侵蚀机理及剪切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硫酸盐侵蚀和剪切破坏是隧道喷射混凝土常见的病害形式。其中,硫酸盐对喷射混凝土造成的损伤是一个涉及物理、化学和力学等多学科和宏观-细观-微观多尺度的漫长侵蚀过程,其机理十分复杂。如何有效揭示硫酸盐对隧道喷射混凝土的侵蚀机理,以及明晰硫酸盐侵蚀条件下隧道喷射混凝土剪切性能的经时演变特征,对于硫酸盐环境下隧道喷射混凝土耐久性能和承载性能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场耦合作用下垃圾渗滤液对隧道支护结构的腐蚀机理研究(项目号:51578091)”,以喷射混凝土材料硫酸盐细观侵蚀机理和剪切破坏特征为研究主线,采用现场“喷大板”试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硫酸盐长期暴露试验以及多尺度检测技术等手段,结合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岩土工程学、微观动力学和孔隙学等相关理论,对硫酸盐环境喷射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长期退化规律、细观孔隙结构经时演变特征、微观侵蚀产物类型、形貌和分布特征,以及硫酸盐侵蚀后隧道喷射混凝土剪应力-剪位移响应、库伦剪切强度参数、剪切强度组件以及破坏模式与破坏准则的经时演变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现场喷大板试验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获得了标准的隧道喷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及其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对喷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多组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灰比喷射混凝土试件在不同轴压条件下的剪切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水灰比和轴压显着影响喷射混凝土的剪切力学性能。例如,较高的轴压条件(σN≧4 MPa)会导致试件产生剪切破坏,而较低轴压条件下(σN<4 MPa)试件以滑移破坏为主。(2)通过室内喷射混凝土试件硫酸盐侵蚀长期暴露试验,获得了其质量和单轴压缩强度的长期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暴露方式条件下的喷射混凝土质量和强度随时间的演化特征有差别。与化学侵蚀条件相比,物理侵蚀条件下喷射混凝土试件的早期质量增长较小,而后期质量损失较大;对于强度损失,物理侵蚀条件下的喷射混凝土试件最终强度损失量较化学侵蚀条件下的试件要轻微。(3)通过对喷射混凝土材料内部的细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分析,结合经典的孔隙分类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水泥基多孔材料内部的孔隙分类方法。依据此方法,对喷射混凝土内部不同孔级的细观孔隙结构(孔隙和孔喉)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水灰比越大,喷射混凝土试件的总孔隙度越高,内部无害孔体积越少(胶凝孔和过渡孔),而三个等级的有害孔体积越多(毛细孔)。(4)结合材料科学、微观动力学和孔隙学等相关理论以及微观扫描分析,探讨了硫酸盐在喷射混凝土内部的传输机制、分布特征、反应原理以及结晶规律,详细阐述了硫酸盐对喷射混凝土的细观侵蚀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暴露方式条件下的硫酸盐细观侵蚀机理差异显着。暴露方式一以化学侵蚀为主,化学侵蚀的细观机理是以前期硫酸盐侵蚀产物在细观有害孔级的孔隙和较小尺寸的孔喉(一级和二级孔喉)中产出导致的填充效应和中后期硫酸盐与水泥浆体反应消耗胶结材料所致的掏空效应为主要特征的漫长侵蚀过程;暴露方式二以物理侵蚀为主,物理侵蚀的细观机理是以前期硫酸盐侵蚀产物在较大孔径的孔隙(三级有害孔)中结晶析出产生的填充效应和中后期结晶体富集产生结晶压对孔壁和孔隙尖端附近区域造成的致裂效应为主要特征的漫长侵蚀过程。(5)通过对不同硫酸盐侵蚀时期的喷射混凝土试件进行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喷射混凝土试件剪切特性的经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硫酸盐侵蚀显着影响喷射混凝土试件的剪应力-剪位移响应、库伦剪切强度参数、剪切强度组件以及破坏准则和破坏模式的经时演变特征。随着暴露时间的增长,名义粘聚力线性降低,而名义内摩擦角先缓慢减小后加速降低,粘结组件呈现线性降低的趋势,剪胀率逐渐降低,而摩擦组件则出现先轻微提高而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硫酸盐侵蚀会导致喷射混凝土试件的剪切强度破坏准则由侵蚀前的双线性摩尔库伦退化为侵蚀后的线性摩尔库伦准则,且侵蚀后的破坏模式以滑移破坏为主。(6)基于剪切试验数据,结合损伤力学理论和统计数学模型,建立了考虑硫酸盐侵蚀损伤作用的隧道喷射混凝土剪切模型。通过一系列验证,证明该剪切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硫酸盐侵蚀条件下喷射混凝土的基本剪切性能,模型误差在可控范围之内。

花海燕,闫晓磊[4](2019)在《面向多元模式智慧规划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针对材料力学理论逻辑性强、学生知识吸收即时性差、工程应用能力薄弱等问题,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能力需求视角出发,探索多元模式智慧教学新思路。提出教学目标多维度规划、多元化教学环节设计以及教学活动智慧规划三方面举措,旨在实现"目标—环节—知识—活动"智慧配臵的新型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能力与思维训练,提高教学活动的适应性,推动创新型人才的柔性化培养。

殷福龙[5](2019)在《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及其支护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各行业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使得煤矿的开采深度不断加大。而地下深部软岩巷道在“三高一扰动”的复杂环境下,非线性大变形现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巷道变形量大、变形时间长、围岩破碎严重、支护体失效增多,巷道维护十分困难。而现有的支护对巷道围岩大变形没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根本原因在于支护材料不能满足在顺应巷道围岩大变形过程中,对围岩提供恒定的支护阻力,实现岩体内部变形能量的有控制性释放,无法达到支护体-围岩共同作用的巷道稳定性控制目标,更无法针对深部围岩变形非线性、时间长的特点,满足在不同围岩条件下的恒阻要求。本文针对深部软岩巷道加固中的大变形问题,研制出一种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并综合运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该让压锚杆进行了性能测试及应用对比研究,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深部软岩巷道开采中现存问题,研制出一种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以适应加锚岩体的非线性大变形特点。介绍了该让压锚杆的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详述了各个构件的具体作用,计算确定了各个构件的具体尺寸,并对各个构件连接强度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在理论上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足够稳定,且外套管在实际支护中对锚杆起到关键部位的抗剪保护作用,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可以有效应对非线性大变形问题。(2)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梅花管厚度、迎压倾角和柱台高度作为影响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支护阻力的三个因素,并依据正交设计表进行了三因素四水平下的静力拉伸试验,验证其在受拉作用下具有恒阻力学特性,测定了其恒阻值及变形量。通过极差分析得到三个因素对支护阻力的影响从高到低排列为,梅花管厚度、迎压倾角和柱台高度,并获得了三个因素最佳组合形式。根据对该锚杆支护阻力的回归分析,得到了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支护阻力的经验公式为:y=0.43x1+0.31x2+76.9x3-24.12,并与室内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具有足够精确度。(3)通过ABAQUS软件模拟了各组让压锚杆在静力拉伸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并利用余弦函数与室内试验数据对比,进行相似度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际试验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可以用于模拟各组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的应力分布情况,确定易破坏区域,并得到了三个因素下平均等效应力与轴向荷载的关系。(4)分析了巷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压力变化及锚杆体的协调作用,证明了合理的最大让压距离可以防止锚杆体过早屈服而降低支护效果。通过对锚杆柱台半径与临界半径的理论计算,得到了让压锚杆柱台在最佳临界半径前后恒阻让压阶段的最大阻力。改进了经典弹簧滑块模型,建立了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围岩耦合模型,并获得了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在工作阶段的轴力方程。(5)基于MIDAS GTS/NX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了深部软岩巷道施工阶段数值计算模型,获得了普通锚杆与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在巷道掘进支护过程中围岩变形破坏及锚杆体轴力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分析最终确定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更适合深部软岩巷道的支护使用。该论文有图65幅、表12个、参考文献59篇。

刘伟,刘楠[6](2019)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在港航专业中的教学研讨》文中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大土木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在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业中,该课增加水工二字,又独具特性。本文通过分析、讨论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改革,让学生在有限学时内,牢固掌握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有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应用的能力,为培养专业的港航人才做准备。

徐菁[7](2018)在《结构动载荷时域识别方法及高精度和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工程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结构系统中的动载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技术和经济的诸多限制,实际结构所受的动载荷往往难以直接测量,在此背景下,动载荷识别问题被提出,其主要通过测得的响应信息结合系统模型来重构激励。经过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多年的潜心研究,动载荷识别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依然存着许多问题,如识别精度低、对分布载荷、时变系统的研究不够充分等。论文主要针对载荷识别中的识别精度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数值算法进行逐点修正的新方法,并基于此方法对于不同系统不同激励下的载荷识别问题进行了验证分析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基于数值算法的函数寻根原理,结合二分法和黄金分割法推导数值修正算法的方法理论。推导Wilson-θ反分析法和拟静态算法两种方法以获得载荷初值,并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准确的原因。利用数值修正算法对于已获得的载荷初值进行迭代修正,初步获得该方法的理论计算体系。对于单点输入的载荷识别问题,分别针对离散系统和连续系统进行数值修正算法的理论推导,主要包括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的弹簧质量块系统,以及连续的一维Euler-Bernoulli梁模型。使用大量仿真算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抗噪性能,利用简支梁的正弦激励载荷识别试验来验证算法对于实际结构的载荷识别能力。对于多点输入的载荷识别问题,利用高斯消元的原理对数值修正算法进行改进,建立某一个激励与加速度响应的函数关系,以适应多点输入的载荷识别情况。运用仿真算例验证数值修正算法在多点输入情况下对于不同载荷形式的识别能力以及抗噪性能,并使用自由梁的二输入冲击载荷识别试验对数值修正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将识别对象从集中载荷深化为分布载荷,首先采用二维广义正交多项式来重构梁分布载荷的初值,然后利用一维正交多项式拟合分布载荷,之后利用模态叠加法计算正响应的原理来改进数值修正算法,构造正交多项式级数系数与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求得修正后的级数系数。使用简单梁模型的仿真算例和直升机旋翼的分布载荷识别试验对数值修正算法进行验证分析。对于参数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时变系统,改进之前时不变系统的数值修正算法以适用于时变情况。针对简单的梁系统设定不同的时变条件来验证算法的识别结果,包括整体与局部的质量、刚度、阻尼的线性与非线性时变情况。建立GARTEUR飞机有限元模型,利用模态试验调整模型参数,并设定两种不同的时变情况,仿真结果证明数值修正算法对于复杂时变模型的载荷识别问题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文中还针对载荷识别问题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做出了相应的研究,首先对于含有密集模态的特殊重频结构,容易发生频率遗漏和振型混淆的问题,文中以出现模态遗漏的GARTEUR模型为例,验证了数值修正算法的识别能力。然后针对激励频率接近系统共振点和反共振点的特殊情况,使用仿真算例验证算法的识别效果。此外,对于载荷识别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模型不准确问题,分别设定了质量、刚度和阻尼存在整体或者局部误差的情况,依次考察数值修正算法的适应性。而对于数值修正算法本身,其理论体系中含有三个重要的参数,分别是区间放大系数、区间分割系数和精确度,文中从数学角度深入分析了各参数对于计算效率以及结果精度的影响。

王波,曾韩超[8](2018)在《工程力学中常见问题浅析》文中认为针对工程力学教学中,学生对静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部分常见且易于混淆的问题进行了初浅探讨,通过对静力学平衡方程、运动学加速度投影、弯曲变形等实例研究,比较分析了其易出现错误的原因,并给出了正确的解决方法。

王磊[9](2018)在《变转速下风电行星轮系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风力发电机组中,行星轮系作为增速齿轮箱中的重要部件,其在正常工作的时候由于受到不规律风场和频繁启停机等因素的影响,系统的工作载荷和转速是时变的,产生的振动响应具有复杂的非平稳冲击特性。传统的行星轮系传动系动力学研究成果无法直接应用,因此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和动力学建模方法开展了变转速下风电行星轮系动力学特性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利用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行星轮系传动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了匀速工况与三种变转速工况下的齿轮齿面接触应力的变化,发现面接触应力随着齿轮啮合周期性变化而变化,齿面接触应力受到齿轮转速变化的影响,加速工况下啮合力较大齿面接触应力普遍偏大,减速时的啮合力较小齿面接触应力较小。变转速下受到冲击性载荷的影响啮合过程中最大接触应力值在四种工况中最大。2.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的时变啮合刚度计算方法,通过与用石川法在相同参数的计算结果做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进一步研究匀加速、匀减速、变加速三种工况下转速变化对啮合时变刚度的影响,对比结果发现齿面啮合点的作用力的大小对单齿啮合区啮合时变刚度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双齿啮合区的时变啮合刚度在力平衡状态下受到啮合力大小影响较小,受到非平衡状态下的外力在单双齿交替产生的冲击影响较大。3.综合考虑了齿轮时变啮合刚度、阻尼与接触间隙等因素,根据集中参数法建立行星轮系动力学模型,并利用Runge-Kutta法求解微分方程得到行星架、太阳轮以及三个行星轮水平竖直和周向的振动位移与振动速度,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周向振动幅度比水平和竖直两方向的振动幅度都要大,竖直方向振动幅度比水平方向的振动幅度大。4.将上述行星轮系振动响应结果与实验测点对应的数据做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行星轮系动力学模型的模拟的准确性,通过变转速工况下的行星轮系动力学响应分析,发现随着转度的增大振动的幅值变大,反映了加速工况下振动随着行星轮系传动系统的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张玉芬[10](2016)在《基础力学课程中力正负号问题的整合求解思路》文中研究指明根据作者多年来从事高校基础力学课程的经验,针对学生力符号易混淆的问题,文章阐述了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力符号整合求解思路,理顺了力正负号规定的关系,为学生在力学初学阶段解决疑惑,提供了一个简单有规律的力符号判断方法。

二、《材料力学》中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材料力学》中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续)(论文提纲范文)

(1)航空铝合金铣削仿真及薄壁框件加工变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限元切削仿真的研究现状
        1.2.2 薄壁件加工变形的研究现状
        1.2.3 薄壁框体零件加工变形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 章 三维斜角热力耦合切削仿真
    2.1 引言
    2.2 斜角切削仿真模型建立
        2.2.1 材料的模型选择
        2.2.2 切屑分离方法
        2.2.3 摩擦模型
        2.2.4 热传导
    2.3 三维斜角切削仿真
        2.3.1 材料参数设定
        2.3.2 网格划分与载荷设置
        2.3.3 切削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ython语言开发三维侧壁立铣插件及试验验证
    3.1 引言
    3.2 ABAQUS的 GUI插件制作
        3.2.1 ABAQUS二次开发方法
        3.2.2 Python对 ABAQUS的二次开发
        3.2.3 内核程序的编辑
        3.2.4 插件组成与GUI图形界面的创建
    3.3 三维侧壁立铣插件创建
        3.3.1 刀具和工件模型的建立
        3.3.2 立铣插件GUI界面创建
        3.3.3 侧壁立铣插件的功能和原理
    3.4 薄壁铝合金7050-T7451 立铣铣削力模型
    3.5 立铣削实验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日”型薄壁零件铣削侧壁变形仿真研究
    4.1 引言
    4.2 仿真模型的建立
        4.2.1 基本假设
        4.2.2 铣削力模型
        4.2.3 铣削仿真方案
    4.3 有关铣削位置的仿真
        4.3.1 刀具进给方向变化对加工变形的影响
        4.3.2 刀具轴线方向变化对加工变形的影响
    4.4 不同结构尺寸的仿真
        4.4.1 结构尺寸变量设定
        4.4.2 长纵比和长宽比为变量的仿真
        4.4.3 侧壁壁厚和零件材料为变量的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 章 加工顺序对薄壁零件整体变形影响的仿真研究
    5.1 引言
    5.2 薄壁件的加工顺序
        5.2.1 “工”字型薄壁件的加工顺序
        5.2.2 薄壁框体零件的加工顺序
        5.2.3 初始残余应力施加
    5.3 生死单元法的有限元仿真
        5.3.1 “工”字型薄壁件加工过程仿真
        5.3.2 加工顺序对薄壁多框件变形的仿真
    5.4 试验验证
        5.4.1 “工”字型铣削实验
        5.4.2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立铣插件内核程序

(2)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欲”构建力学类“金课”(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生维度
    (一)小组学习为“金课”保驾护航
    (二)非标准答案讨论为“金课”锦上添花
    (三)音频、视频作业为“金课”添砖加瓦
二、线上信息化资源维度
    (一)打造形象代言人
    (二)严把质量关
    (三)碎片化知识点
    (四)落地网络资源应用
三、教师维度
    (一)教师素质培育
    (二)人才队伍建设
四、课堂维度
    (一)课堂思政为“金课”正身清心
    (二)翻转课堂为“金课”画龙点睛
五、实践效果
    (一)教师素质明显提高
    (二)学生学习效果显着提高
六、结语

(3)硫酸盐环境喷射混凝土细观侵蚀机理及剪切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
        1.2.2 混凝土剪切特性
        1.2.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原材料
        2.2.2 配合比
    2.3 喷射混凝土现场制备
        2.3.1 材料准备
        2.3.2 现场喷射
        2.3.3 试件切割与养护
        2.3.4 喷射混凝土基本性能
    2.4 硫酸盐侵蚀喷射混凝土长期暴露试验
    2.5 宏观性能测试技术
        2.5.1 表观特征记录
        2.5.2 质量测量
        2.5.3 单轴压缩强度测试
        2.5.4 剪切试验
    2.6 细观和微观检测技术
        2.6.1 细观检测技术
        2.6.2 微观检测技术
    2.7 本章小结
3 喷射混凝土剪切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
        3.2.1 试验概述
        3.2.2 试验流程
    3.3 试验结果
        3.3.1 剪应力-剪位移曲线特征
        3.3.2 峰值剪切强度与峰值剪切位移
    3.4 破坏模式与强度准则
        3.4.1 破坏模式
        3.4.2 强度准则
    3.5 试验验证
        3.5.1 与基于摩尔库伦强度理论的抗剪强度比较
        3.5.2 与规范和文献中的抗剪强度比较
    3.6 本章小结
4 硫酸盐环境喷射混凝土细观侵蚀机理
    4.1 引言
    4.2 硫酸盐环境喷射混凝土质量长期演化规律
        4.2.1 暴露方式的影响
        4.2.2 水灰比的影响
    4.3 硫酸盐环境喷射混凝土强度长期演化规律
        4.3.1 暴露方式的影响
        4.3.2 水灰比的影响
    4.4 硫酸盐环境喷射混凝土细观孔隙结构长期演化特征
        4.4.1 未暴露试件的孔隙结构特征
        4.4.2 暴露方式的影响
        4.4.3 水灰比的影响
    4.5 硫酸盐对喷射混凝土的细观侵蚀机理分析
        4.5.1 硫酸盐化学侵蚀细观机理(暴露方式一)
        4.5.2 硫酸盐物理侵蚀细观机理(暴露方式二)
    4.6 本章小结
5 硫酸盐环境喷射混凝土剪切特性长期演化特征
    5.1 引言
    5.2 硫酸盐环境喷射混凝土剪应力-剪位移响应特征
    5.3 硫酸盐环境喷射混凝土剪切强度参数长期演化特征
    5.4 硫酸盐环境喷射混凝土剪切强度组件长期演化特征
        5.4.1 混凝土剪切强度组件
        5.4.2 剪胀特性
        5.4.3 接触摩擦
    5.5 硫酸盐环境喷射混凝土剪切破坏准则与破坏模式
    5.6 本章小结
6 考虑硫酸盐侵蚀作用的喷射混凝土剪切模型
    6.1 引言
    6.2 硫酸盐环境喷射混凝土剪切模型的建立方法
    6.3 考虑硫酸盐侵蚀作用的喷射混凝土剪切模型
    6.4 参数学习与模型验证
        6.4.1 参数学习
        6.4.2 模型验证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C.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参加的科研项目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4)面向多元模式智慧规划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代教学改革趋势变迁
2 多元模式智慧教学改革策略
    2.1 教学目标多维度规划
    2.2 基于“互联网+”的多元化教学环节设计
    2.3 教学活动智慧规划
3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3.1 教学环节配置情况分析
    3.2 课堂知识吸收即时性成效分析
    3.3 线上线下结合工程案例实践活动设计
4 结论

(5)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及其支护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路线
2 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的研制
    2.1 结构要求
    2.2 设计方案
    2.3 工作原理
    2.4 主要构件尺寸设计及强度验算
    2.5 本章小结
3 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模型试验研究
    3.1 抗拉特性正交试验研究
    3.2 静力学拉伸试验模拟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围岩耦合模型研究
    4.1 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支护机理
    4.2 让压结构力学分析
    4.3 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围岩耦合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数值模拟
    5.1 深部软岩巷道数值模拟模型
    5.2 围岩体变形量分析
    5.3 锚杆轴力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在港航专业中的教学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教学现状
2. 课程改革理念及思路
    2.1 教学内容改革
    2.2 教学方法改革
        2.2.1 精炼课堂。
        2.2.2 网络教学。
        2.2.3 实践教学。
    2.3 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2.4 成绩评定系统改革
3. 结论

(7)结构动载荷时域识别方法及高精度和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载荷识别的频域法
        1.2.2 动载荷识别的时域法
        1.2.3 载荷识别热点问题
    1.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逐点修正的时域动载荷识别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利用Wilson-θ法求系统动响应
        2.2.1 Wilson-θ法原理
        2.2.2 Wilson-θ法的稳定性分析
    2.3 载荷初值的获取
        2.3.1 Wilson-θ反分析法原理
        2.3.2 Wilson-θ反分析法的稳定性分析
        2.3.3 拟静态法原理
        2.3.4 拟静态法的准确性分析
    2.4 运用数值迭代对载荷初值的修正
    2.5 离散系统动载荷识别
        2.5.1 基于数值迭代修正的单自由度系统动载荷识别
        2.5.2 单自由度系统动载荷识别仿真算例
        2.5.3 基于数值迭代修正的多自由度系统动载荷识别
        2.5.4 多自由度系统动载荷识别仿真算例
    2.6 小结
第三章 梁的单点输入动载荷识别
    3.1 引言
    3.2 Euler-Bernoulli梁的受迫振动
    3.3 基于数值迭代修正的简支梁单输入动载荷识别
        3.3.1 Wilson-θ反分析法获取载荷初值
        3.3.2 梁的SISO修正识别算法
    3.4 简支梁仿真算例
        3.4.1 不同时间步长和加载形式的识别结果
        3.4.2 长时间加载和变频信号识别的稳定测试
        3.4.3 抗噪性能分析
    3.5 简支梁试验验证
        3.5.1 简支梁模态试验
        3.5.2 简支梁单点正弦输入识别
    3.6 小结
第四章 梁的多点输入动载荷识别
    4.1 引言
    4.2 基于数值迭代修正的自由-自由梁MIMO动载荷识别
        4.2.1 拟静态法获取载荷初值
        4.2.2 梁的MIMO修正识别算法
    4.3 自由-自由梁仿真算例
        4.3.1 不同形式加载的适用性分析
        4.3.2 多点输入的抗噪性能分析
    4.4 试验验证
    4.5 小结
第五章 梁的分布动载荷识别
    5.1 引言
    5.2 基于正交多项式的载荷识别原理
        5.2.1 分布载荷的正响应计算
        5.2.2 切比雪夫多项式
        5.2.3 二维正交多项式识别分布载荷
    5.3 分布载荷的修正识别算法
    5.4 分布载荷仿真算例
        5.4.1 二维正交多项式识别结果
        5.4.2 数值修正算法识别结果
    5.5 直升机旋翼分布载荷试验
        5.5.1 试验对象
        5.5.2 试验装置
        5.5.3 试验原理
        5.5.4 试验状态及内容
        5.5.5 试验结果及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时变系统的动载荷识别
    6.1 引言
    6.2 时变系统载荷识别方法建立
        6.2.1 时变系统特性
        6.2.2 针对时变系统的数值修正算法
    6.3 简单系统不同参数线性时变的识别结果
        6.3.1 质量(密度)线性时变
        6.3.2 刚度(弹性模量)线性时变
        6.3.3 阻尼(阻尼比)线性时变
    6.4 系统参数非线性时变的识别结果
        6.4.1 质量(密度)非线性时变
        6.4.2 刚度(弹性模量)非线性时变
        6.4.3 阻尼(阻尼比)非线性时变
    6.5 GARTEUR飞机模型载荷识别仿真验证
        6.5.1 GARTEUR飞机模型的模态试验测定
        6.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6.5.3 加挂油箱的有限元模型以及时变系统仿真
    6.6 小结
第七章 数值修正载荷识别算法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7.1 引言
    7.2 数值修正算法对于特殊情况的适应性考察
        7.2.1 数值修正算法对于重频结构的适应性能
        7.2.2 数值修正算法在结构共振点反共振点处的适应性能
    7.3 模型存在误差时数值修正算法的识别效果和稳定性
        7.3.1 模型质量存在误差的情况分析
        7.3.2 模型刚度存在误差的情况分析
        7.3.3 模型阻尼存在误差的情况分析
        7.3.4 模型误差的影响总结
    7.4 计算参数对数值修正算法的影响
        7.4.1 区间放大倍数的影响
        7.4.2 区间分割系数的影响
        7.4.3 精确度指标的影响
        7.4.4 参数影响总结
    7.5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与创新点
        8.1.1 工作总结
        8.1.2 论文创新点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变转速下风电行星轮系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计算的研究现状
        1.2.2 行星轮系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2.3 变转速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风电行星轮系动态啮合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2.1 基于CAD的行星轮系精确建模
    2.2 模型网格划分
    2.3 计算参数设置
        2.3.1 ABAQUS中的单位制
        2.3.2 材料属性设置
        2.3.3 分析步设置
        2.3.4 相互作用设置
        2.3.5 载荷与边界条件
    2.4 齿轮接触应力结果分析
        2.4.1 太阳轮与行星轮啮合齿面接触应力
        2.4.2 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齿面接触应力
    2.5 模态响应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计算
    3.1 齿轮啮合刚度
        3.1.1 齿轮啮合刚度的定义
        3.1.2 啮合刚度的时变性
        3.1.3 齿轮啮合综合刚度的定义
    3.2 单齿传动时变啮合刚度的常用求解方法
        3.2.1 弹性力学计算方法
        3.2.2 数值计算方法
        3.2.3 材料力学法
    3.3 基于有限元法的时变啮合刚度计算
        3.3.1 齿轮啮合点位置的确定
        3.3.2 有效齿根圆直径的计算方法
        3.3.3 啮合点到中心的距离
        3.3.4 齿轮啮合重合度的计算方法
        3.3.5 变形量计算
        3.3.6 不同变转速工况的模拟
        3.3.7 啮合点位置
        3.3.8 啮合点沿啮合方向的作用力计算
    3.4 四种工况下时变啮合计算分析
        3.4.1 匀转速工况下时变啮合刚度计算
        3.4.2 匀加速转速工况下时变啮合刚度
        3.4.3 匀减速转速工况下时变啮合刚度
        3.4.4 变转速工况下时变啮合刚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风电行星轮系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风电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简介
        4.2.1 风电行星轮系结构组成
        4.2.2 风电行星轮系工作原理
    4.3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3.1 动力学模型系统坐标系
        4.3.2 传动系统各个构建之间的相对位移分析
        4.3.3 对行星轮系各构件逐一展开分析
        4.3.4 动力学微分方程汇总
    4.4 动力学模型参数确定
        4.4.1 行星轮系齿轮参数
        4.4.2 行星轮系传动比和行星轮位置角的计算
        4.4.3 模型质量参数
        4.4.4 模型刚度参数
        4.4.5 模型啮合阻尼参数
        4.4.6 齿轮啮合误差
        4.4.7 传动系统外界激励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风电行星轮系动力学模型求解与振动响应分析
    5.1 动态响应激励
    5.2 动力学方程求解
        5.2.1 动力学模型求解方法
        5.2.2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方法
        5.2.3 动态响应分析
    5.3 实验数据对比
        5.3.1 实验室设备
        5.3.2 匀转速工况下数据分析
        5.3.3 变转速工况下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础力学课程中力正负号问题的整合求解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外力符号的规定
二、内力符号的规定
三、力符号的整合求解计算
四、结束语

四、《材料力学》中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续)(论文参考文献)

  • [1]航空铝合金铣削仿真及薄壁框件加工变形的研究[D]. 巫成.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欲”构建力学类“金课”[J]. 张建华,唐克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3]硫酸盐环境喷射混凝土细观侵蚀机理及剪切特性研究[D]. 张中亚. 重庆大学, 2019(01)
  • [4]面向多元模式智慧规划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 花海燕,闫晓磊. 海峡科学, 2019(08)
  • [5]套管膨胀式让压锚杆及其支护特性研究[D]. 殷福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6]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在港航专业中的教学研讨[J]. 刘伟,刘楠.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03)
  • [7]结构动载荷时域识别方法及高精度和稳定性研究[D]. 徐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8]工程力学中常见问题浅析[J]. 王波,曾韩超. 广西物理, 2018(01)
  • [9]变转速下风电行星轮系动力学特性研究[D]. 王磊. 东北石油大学, 2018(01)
  • [10]基础力学课程中力正负号问题的整合求解思路[J]. 张玉芬. 高教学刊, 2016(06)

标签:;  ;  ;  ;  ;  

《材料力学》中的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