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栽培技术

葛根栽培技术

一、木生葛根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尚小红,曹升,严华兵,陈颖慧,肖亮,王颖,欧昆鹏,覃夏燕,甘秀芹[1](2021)在《广西粉葛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研分析广西粉葛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加快广西粉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粉葛产业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2018—2020年),围绕广西粉葛种植区域、种植面积、主要品种、产量、加工等方面综合分析广西粉葛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粉葛产区,种植面积达10201 ha,其中梧州、桂林和贵港为广西粉葛产业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区粉葛种植总面积的70.6%。广西从事粉葛种植及加工的企业及合作社众多,且发展了粉葛+花生、粉葛+沙姜、粉葛+苦瓜和粉葛+毛节瓜等间作或套种种植模式。通过线下及电商销售葛根鲜薯、葛根粉、葛根茶、葛根面、葛根酒、葛根蛋黄酥和葛根粒等葛根产品,经济效益良好,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广西粉葛产业存在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地理标志产品等具有标识性的品牌;选育种工作滞后,选育成功的优良品种不多,缺乏优良的高葛根素粉葛品种;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机械化程度极低;葛根产品以食用为主,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加工线较少、加工设备较落后;粉葛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广西粉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桂字号品牌打造,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粉葛优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推广;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加强生产加工技术的改造,加快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强粉葛基础研究。

谢璐欣[2](2021)在《葛、粉葛和葛麻姆3个变种的生药学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理清葛根、粉葛和葛花的药材基原,本课题从资源分布、形态、物候等多方面对葛、粉葛和葛麻姆3个变种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在种质评价的基础上,对3变种根部和花部药用成分进行分析,为葛的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1.通过查阅全国关于葛3个变种的标本,结合11个省市的实地考察,对葛3变种在中国的分布概况进行梳理,并调查和采集葛的种质资源,对野生的葛种质多样性进行初步评估。2.2020年2月~2021年1月对栽种在江西中医药大学葛种质资源圃的11份葛种质进行物候统计,并进行茎、叶、花、果实等形态性状的观测,对比分析葛3变种的物候和形态差异。3.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来自多个省市的25份葛种质根部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建立OPLS-DA模型对检测得到的MS数据进行差异分析,通过VIP值筛选得到葛3变种根部主要差异化合物。同时,建立HPLC含量检测方法,对根部10种异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检测,评价不同种质的根部药材质量。4.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来自葛3个变种的28份种质花部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鉴定,并建立OPLS-DA模型对检测得到的MS数据进行差异分析,通过VIP值筛选得到葛3变种花部主要差异化合物。同时,采用HPLC法对花部8种异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检测,评价不同变种的花部药材质量差异。结果:1.葛的3个变种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布差异,野葛主要以北方山林多见,粉葛和葛麻姆有广阔的共同分布区,主要以长江以南为主。同时,葛的3变种在西南地区形成共同的混合分布。实际调查发现,野生状态下的葛3变种在根、叶、花等形态性状上呈现丰富的种质差异。2.不同变种的物候期存在一定差异,野葛萌芽始于2月中旬,6月下旬开始开花;粉葛3月初发芽,9月初进入开花期;葛麻姆在种质内出现不同类型的变化,其中JXLB*(江西于都)具有发芽早,落叶晚的现象,而其他种质与粉葛种质物候近似。在性状观测上,花序轴长、花冠大小及果实形态在3变种间有明显差异,可作为区分3变种在不同时期的鉴别依据。3.从野葛、粉葛和葛麻姆的根部共鉴定得到84个化合物,其中异黄酮类46个,黄酮类7个,三萜皂苷类17个,葛酚苷类8个,香豆素类2个,倍半萜类4个。野葛、粉葛和葛麻姆分别鉴定得到84个、81个和70个。通过正负离子模式下筛选得到puerarin(葛根素)、puerarin-6?-O-xyloside(葛根素-6?-O-木糖苷)、3?-methoxy puerarin(3?-甲氧基葛根素)、3?-hydroxy puerarin(3?-羟基葛根素)、daidzin(大豆苷)、6?-O-malonyl genistin(6?-O-丙二酰基染料木苷)、6?-O-malonyl daidzin(6?-O-丙二酰基大豆苷)、genistein(染料木素)、daidzein-4?,7-di-glucoside(大豆苷元-4?,7-二葡萄糖苷)、puerarin-7-O-glucoside(葛根素-7-O-葡萄糖苷)、5,6,7-trihydroxy-4?-methoxy isoflavone-6,7-di-O-β-D-glucopyranoside、kudzusaponin A5、genistein-8-C-apiofuranosyl(1→6)glucoside、sophoraside A、glycitin(黄豆黄苷)、genistin(染料木苷)、daidzein-4?-β-D-glucopyranoside(大豆苷元-4?-β-D-吡喃葡萄糖苷)、3?-hydroxy puerarin-4?-O-deoxyhexoside(3?-羟基葛根素-4?-O-脱氧己糖苷)、apigenin 7-glucoside(芹菜素-7-O-葡萄糖苷)、daidzein(大豆苷元)、soyasaponin I(大豆皂苷I)、Isoorientin(异荭草素)、Sissotrin(印度黄檀苷)、Ononin(芒柄花苷)等24个差异化合物,其中大部分为异黄酮类成分。4.从3个不同变种来源的葛花中共鉴定出35个化合物,其中异黄酮类成分22种,黄酮类成分6种,皂苷类成分7种;野葛花、粉葛花及葛麻姆花分别包含32,35,33个。正、负离子模式下筛选得到葛花苷,鸢尾苷,6"-O-木糖鸢尾苷,黄豆黄苷,4’-甲氧基鸢尾黄素-7-葡萄糖苷,6"-O-木糖黄豆黄苷,葛花苷元,槐花皂苷Ⅲ,6"-O-丙二酰基黄豆苷,次葛花苷,鸢尾苷元,芦丁,大豆皂苷BB,牡荆素,鹰嘴豆芽素A,染料木苷,葛花亭,赤豆皂苷Ⅱ共18个差异化合物。结论:葛的3个变种在中国分布区域极广,不同变种在地域分布上呈南北差异,并在中国西南山区有同域分布。葛的不同变种野生种质形态多样性丰富,生长习性不同,有一定的物候差异,在种质驯化及品种栽培过程应当注意差异管理。同时,3变种的花序轴长、花冠大小及果序特征具有的差异,对野生植物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对根部和花部的成分对比中,筛选得到24个根部差异化合物及18个花部差异化合物,在作为葛3变种根和花的药材鉴别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药材应用上,葛根和粉葛尽管作为两味中药区分使用,但在功效上未有区分,二者在成分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异,在临床使用中建议进一步区分药效使用。葛花目前收录野葛和粉葛的花共同作为药材来源,但在葛花苷、鸢尾苷等主要功效成分上具有显着的含量差异,建议二者应当区分使用。同时目前市场主要来源的粉葛花药材质量受种质差异影响较大,亟需建立规范的质量评价体系对葛花药材进行控制。本研究首次对葛麻姆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通过化学成分的研究评价该变种的应用价值。其根部葛根素等成分含量虽低,但具有更高含量的染料木苷、染料木素,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葛麻姆花虽为混伪品,但鸢尾苷和6"-O-木糖鸢尾苷的含量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董彐倩,梅瑜,王继华,黄能旭,蔡时可[3](2020)在《药食同源植物葛根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葛根营养丰富,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可开发为多种药用和保健食品,市场前景广阔。综述了葛根资源与分布、化学成分、药用历史、食品开发与利用、育种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葛根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周雪嫄野[4](2018)在《基于消费者角度对广西葛根产业发展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药典》规定,葛根是指豆科蝶形花亚科葛属野葛或甘葛的地下块根,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是中国卫生部首批批准的药食同源植物。近年来广西葛根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技术相对成熟,加工企业在不断增多,但产品发展却一直滞后不前。为破解葛根产品发展瓶颈,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走访广西藤县、隆安、百色等产区葛根种植、加工基地,在了解目前广西葛根产业、产品发展现状后,通过消费者问卷调查及对全国各地葛根初加工产品品质抽检,分析了影响广西葛根产品发展的因素,并利用SWOT分析当前广西葛根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主要结果如下:1、广西葛根种植历史悠久,粉葛种植量大,已形成一定规模,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仍存在种植品种单一、贮藏条件简陋、技术研究缺乏等缺陷;加工上工艺粗放、产业链短、政府支持力度低等问题,导致树品牌和推广难,本地产品附加值小,欠缺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制约了广西葛根产业的发展壮大。2、葛根认知情况及需求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总体上消费者对葛根的认知程度较低。葛根主产区人群对葛根认知程度较高,了解率均在60%以上,但整体上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人群较少。对葛根有所了解的人群中,对葛根各方面的了解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副产品>药食两用性>功效>分布=品种>全身价值>主要成分>推广范围。通过对调查对象购买葛根时的各项需求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获得了 3个主因子,分别概括为外部指标因子(产品形式、包装、品牌、购买渠道、价格)、内部指标因子(产品功效、保质期、质量)和个人意愿因子(个人需求、购买意愿),并进行权重排序,最后得出结论:消费者对葛根产品的外部指标和内部指标需求权重差异不显着,并排在前两位,个人意愿在购买行为中的影响相对较低。此外,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年龄因素对葛根产品形式的选择影响较大,卡方检验P值为0.040,<0.05,表示不同年龄层之间对葛根产品形式的选择存在差异。3、葛根初级加工产品品质检测结果:对分别来自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和广西的葛根干燥块根进行了可溶性糖、淀粉、纤维素、总黄酮、葛根素的含量测定。可溶性糖含量为3.446%-10.917%,来自湖南的2号差异显着;淀粉含量为30.716%-73.7899%,品牌产品7号、8号含量较高;纤维素含量为6.736%-14.508%;总黄酮含量为0.126%-2.483%,2号差异显着;葛根素含量为0.046%-1.846%,2号差异显着。实验分析结果说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葛根初级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在药效上少有达到药用标准。部分产品经过品牌包装之后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但产品质量有待提高。5、SWOT分析:广西葛根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及产业优势。但目前存在科技投入有待提高、产业监管难度大、产业链短而不完整、缺少品牌竞争力和宣传等劣势。我国葛产品市场消费潜力大,而广西葛根产业的发展模式可持续,以及主产区有相关政策支持,加上目前广西国际合作日渐增多,为广西葛根产业的发展提供契机。同时,广西葛根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间竞争加剧、行业标准提高等挑战。广西葛根产业发展,应当通过打造葛根品牌、规范葛根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措施,发挥广西独特的资源及区位优势,抓住机遇,寻求多方技术合作攻关与新产品研发,提高本地葛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广西葛根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杨旭东,王爱勤,何龙飞[5](2014)在《葛根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葛根是重要的药食两用作物,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逐渐受到关注。为更好地为葛根资源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笔者对葛根种类、分布、资源的品质性状,栽培、育苗,药用、食用、饲用和综合利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葛根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

邓川,车崇洪,何灵芝[6](2008)在《铜仁地区葛根开发应用意义及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舒抒[7](2007)在《重庆产粉葛的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粉葛为豆科Leguminosae植物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的功效。本文结合重庆市合川粉葛GAP基地建设,对重庆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的粉葛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品质评价研究。首次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了重庆产粉葛中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的含量,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仅以葛根素单一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相比较,认为本文对粉葛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更全面、可靠。建议粉葛的葛根素含量仍按药典标准不得少于0.30%,同时大豆苷应不低于0.05%、大豆苷元应不低于0.02%。本文对重庆不同产地粉葛进行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及砷盐的测定以及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其水分、总灰分均符合药典标准,并初步拟定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5%。粉葛中Cu、Pb、As的含量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的规定,但Hg和Cd的含量超标,这可能与当地的栽培环境有关。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对粉葛重金属污染的研究。通过对粉葛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拟定其按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14.0%。初步建立了重庆产粉葛HPLC指纹图谱,首次采用HPLC指纹图谱对重庆不同产地粉葛进行相似度评价,初步建立其异黄酮类成分的共有模式,较全面地反映了粉葛的内在品质特征。对重庆不同产地粉葛采用UV法和HPLC法测定其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的含量,发现合川地区小沔镇各项指标成分含量均较高,认为小沔镇更适合建设粉葛GAP基地。首次对粉葛不同品系进行了性状、薄层鉴别、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结合合川粉葛GAP基地建设的需要,认为目前宜优选苕葛为主要栽培品系。对粉葛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及个体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粉葛的最佳采收期应在秋、冬二季,符合传统采收时间。考察了产地不同加工方法对粉葛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认为粉葛应除去外皮,以40℃低温烘干。建立了重庆产粉葛质量标准(草案),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粉葛质量标准相比,新增了酸不溶性灰分项和醇溶性浸出物项;在TLC项同时使用葛根素、大豆苷及大豆苷元对照品;在含量测定项用HPLC法同时测定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含量,并用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

张锄亮[8](2003)在《木生粉葛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木生葛根为豆科藤本多年生植物,全身是宝。其根似红薯,产量高、富含淀粉,有清热解毒功效,经济价值

黄寿祥[9](2003)在《“木生葛根”特征特性与丰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葛又名葛藤、粉葛,系多年生豆科藤本块根性植物。其加工产品葛粉含葛根素、木糖甙、大豆异黄酮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凉解毒、防暑降温等功效,对多种疾病有预防和辅助疗效,是集食疗、营养保健于一体的特色食品。2002年我县从江西引进“木生葛根”良种,试种1.3hm2,667m2产量达2000~2500kg,产值1000~2000元。2003年我县东华大基、良种场等地种植面积扩大到40hm2,并办起葛粉收购加工厂,以每公斤不低于1元的价格保价大量收购块根产品。大力发展葛根生产,对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张锄亮[10](2003)在《就“木生葛根栽培前景”答读者问》文中认为 《木生葛根栽培技术》一文,在2002年本刊第一期发表后,接到了许多读者的来函来电咨询。现笔者将读者咨询的主要问题集中答复如下。

二、木生葛根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生葛根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粉葛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广西粉葛产业发展优势及现状
    2.1 广西发展粉葛产业的优势
    2.2 广西粉葛栽培种植情况
        2.2.1 广西粉葛栽培种植概况
        2.2.2 广西粉葛栽培种植企业
        2.2.3 广西粉葛栽培种植品种
        2.2.4 广西粉葛栽培、采收及贮藏
    2.3 广西粉葛加工企业情况
    2.4 广西粉葛种植加工相关企业典型案例分析
        2.4.1 广西贵港市华宇葛业有限公司
        2.4.2 广西藤县绿葛葛业有限公司
        2.4.3 象州县祥旺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
        2.4.4 宁明县裕兴葛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3 广西粉葛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广西粉葛知名度不高,缺乏地理标志产品等具有标识性的品牌及龙头企业
    3.2 广西粉葛选育种工作滞后,缺乏高葛根素粉葛品种
    3.3 栽培技术参差不齐,机械化程度极低
    3.4 产品以食用为主,综合利用程度低
    3.5 加工线较少,加工设备较落后
    3.6 开展粉葛研究的科研单位较少,且基础研究薄弱
4 广西粉葛产业发展建议
    4.1 加强桂字号品牌打造,发展优势产区,培育龙头企业
    4.2 加强粉葛优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推广
    4.3 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
    4.4 加强生产加工技术的改造,加快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4.5 加强粉葛基础研究

(2)葛、粉葛和葛麻姆3个变种的生药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葛的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 葛属植物的分类历史
    1.2 葛的古代产区及应用基原考证
    1.3 葛的种质资源研究
        1.3.1 地方栽培品种概况
        1.3.2 种质资源应用开发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葛的3 变种资源分布研究及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
    2.1 调查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标本查阅结果
        2.2.2 实地调查及概况
        2.2.3 葛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
    2.3 小结与讨论
        2.3.1 药材产区的变迁
        2.3.2 中国葛资源分布及现状
        2.3.3 资源开发及保护
3 葛的3个变种的生物学特性观测
    3.1 实验材料
        3.1.1 种植材料
        3.1.2 实验样地
        3.1.3 种植管理方法
    3.2 实验方法
        3.2.1 物候观测方法
        3.2.2 性状观测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葛的3个变种物候特征
        3.3.2 形态性状差异比较
    3.4 讨论
        3.4.1 物候特征的差异
        3.4.2 影响葛开花的因素
        3.4.3 葛的3个变种的鉴定及差异性状的对比
        3.4.4 葛的种子结实率及种子繁殖的可能性
        3.4.5 种质栽培与开发
        3.4.6 葛麻姆的地域型种质差异
4 葛的3个变种根部成分差异及药材质量对比
    4.1 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葛3个变种根的成分分析
        4.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4.1.2 方法与结果
        4.1.3 讨论
    4.2 基于HPLC法对葛3变种根部异黄酮成分含量检测
        4.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2 方法与结果
        4.2.3 讨论
    4.3 小结
5 葛的3 个变种花部成分差异及药材质量对比
    5.1 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葛3个变种花部成分差异对比
        5.1.1 实验材料
        5.1.2 方法与结果
        5.1.3 讨论
    5.2 基于HPLC对葛的3个变种花部异黄含量检测
        5.2.1 实验材料
        5.2.2 方法与结果
        5.2.3 讨论
    5.3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葛的3个葛变种植物及药材的差异鉴别
    6.2 根和花的药用开发
    6.3 葛麻姆的资源开发
    6.4 未来研究思路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3)药食同源植物葛根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葛根资源与分布
2 葛根的化学成分
3 葛根的药用历史
4 葛根的食品开发现状
5 葛根育种栽培
6 展望

(4)基于消费者角度对广西葛根产业发展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葛根产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葛根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1.3.3 消费行为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实地访谈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因子分析法
        1.4.5 SWOT分析
        1.4.6 葛根品质检测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路线
2 广西葛根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2.1 藤县葛根产业发展现状
    2.2 其他地区发展现状
    2.3 小结
3 问卷调查与试验结果分析
    3.1 葛根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3.1.1 问卷设计与发放
        3.1.2 样本概述
        3.1.3 葛根兴趣调查及选择情况
        3.1.4 葛根副产品选择情况
    3.2 葛根产品需求情况分析
        3.2.1 问卷设计与发放
        3.2.2 样本概述
        3.2.3 变量设定及赋值
        3.2.4 信效度分析
        3.2.5 主因子确定及分析
        3.2.6 公因子的重要度排序
        3.2.7 交叉分析
        3.2.8 其他情况
    3.3 葛根初级产品品质抽样检测结果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结果分析
        3.3.3 综合评价
    3.4 小结
4 广西葛根产业发展SWOT分析
    4.1 发展优势(Strength)
        4.1.1 区位优势
        4.1.2 资源优势
        4.1.3 技术优势
        4.1.4 产业优势
    4.2 发展劣势(Weakness)
        4.2.1 科技投入有待提高
        4.2.2 产业监管难度大
        4.2.3 产业链不完整
        4.2.4 缺少品牌竞争力
    4.3 发展机遇(Opportunity)
        4.3.1 葛产品市场消费潜力大
        4.3.2 发展模式可持续
        4.3.3 政策支持
        4.3.4 国际合作提供契机
    4.4 发展挑战(Threat)
        4.4.1 市场竞争加剧
        4.4.2 产品间竞争加剧
        4.4.3 行业标准提高
5 讨论
    5.1 葛根产业发展瓶颈
    5.2 葛根品质指标差异
    5.3 葛根产品需求影响因素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广西葛根产业发展优势突出,但遇到瓶颈
        6.1.2 消费者对葛根认识程度低,产品需求上受产品内外指标的共同影响
        6.1.3 不同年龄对葛根产品的选择差异显着
        6.1.4 市场初级葛根产品品质差异较大
        6.1.5 品牌效应极大提高产品附加值
    6.2 建议
        6.2.1 发挥区域优势,突破发展瓶颈
        6.2.2 重视宣传推广,建立行业标准
        6.2.3 了解群体特征,保障差异消费
        6.2.4 提高各方技术,综合利用发展
        6.2.5 加强交流合作,树立知名品牌
    6.3 创新之处
        6.3.1 研究对象创新
        6.3.2 综合分析应用创新
    6.4 不足之处
    6.5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5)葛根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种质资源
    1.1 种类和分布
    1.2 葛根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
2 葛根种植
    2.1 葛根栽培
    2.2 品种繁育
    2.3 葛根育苗
3 开发利用
    3.1 药用价值及开发
    3.2 食用价值及开发
    3.3 饲用价值及利用
    3.4 生态价值及利用
    3.5 能源价值及利用
    3.6 综合开发利用
4 问题与展望

(6)铜仁地区葛根开发应用意义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葛根的开发利用价值和特点
    1.1 葛根是食药两用的营养保健品
    1.2 葛花、葛藤、葛叶具有特殊功用
    1.3 葛根是优良的绿肥植物和固土保水植物
    1.4 葛根的加工利用率较高
    1.5 葛根生态环境适应强
2 葛根开发对铜仁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2.1 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2.2 劳动力投入少, 易于推广
    2.3 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
    2.4 引进筛选了多个优良新品种
3 葛根高产栽培技术

(7)重庆产粉葛的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2 主要研究内容
2. 文献查考
    2.1 本草考证
    2.2 现代研究
    2.3 小结
3. 重庆不同产地粉葛的品质研究
    3.1 试验材料、试剂、试药及仪器
    3.2 检查
    3.3 浸出物
    3.4 含量测定
    3.5 粉葛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4. 不同品系粉葛的品质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性状
    4.3 显微鉴别
    4.4 薄层色谱鉴别
    4.5 含量测定
5. 粉葛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适宜采收期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粉葛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研究
    5.3 含量测定
    5.4 小结
6. 不同加工方法对粉葛质量影响的研究
    6.1 试验材料、试剂、试药及仪器
    6.2 含量测定
    6.3 小结
7. 重庆产粉葛质量标准(草案)
8. 总结与讨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附图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木生葛根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粉葛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J]. 尚小红,曹升,严华兵,陈颖慧,肖亮,王颖,欧昆鹏,覃夏燕,甘秀芹. 南方农业学报, 2021(06)
  • [2]葛、粉葛和葛麻姆3个变种的生药学特征研究[D]. 谢璐欣.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药食同源植物葛根的研究进展[J]. 董彐倩,梅瑜,王继华,黄能旭,蔡时可. 长江蔬菜, 2020(02)
  • [4]基于消费者角度对广西葛根产业发展的分析[D]. 周雪嫄野. 广西大学, 2018(01)
  • [5]葛根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杨旭东,王爱勤,何龙飞.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4)
  • [6]铜仁地区葛根开发应用意义及高产栽培技术[J]. 邓川,车崇洪,何灵芝. 耕作与栽培, 2008(04)
  • [7]重庆产粉葛的质量评价研究[D]. 舒抒.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07)
  • [8]木生粉葛高产栽培技术[J]. 张锄亮. 农家顾问, 2003(12)
  • [9]“木生葛根”特征特性与丰产栽培技术[J]. 黄寿祥. 福建农业科技, 2003(05)
  • [10]就“木生葛根栽培前景”答读者问[J]. 张锄亮. 农村新技术, 2003(02)

标签:;  ;  ;  

葛根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