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与神兼备——家具形态设计(一)

形与神兼备——家具形态设计(一)

一、形神兼备——家具形态设计(一)(论文文献综述)

辛宇熙[1](2019)在《“轻奢”风格的卧室家具创新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轻奢”风格的家具是当下家具设计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亚振家居“轻奢”风格的卧室家具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对“轻奢”风格的家具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并融合新的设计元素,应用于卧室家具的设计实践中,为“轻奢”风格的家具设计提供借鉴。主要研究如下:首先,在文章理论依据部分,根据对理论文献的研究,得出“轻奢”理念在随着时代演变过程中的含义转变。通过对以“轻奢”理念为指导思想的“轻奢”品牌产品的分析,得到“轻奢”品牌在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的“轻奢”风格元素,为“轻奢”风格的家具特征分析提供依据。其次,通过对“轻奢”风格的家具的案例分析,得出“轻奢”风格的家具在造型、结构、材料和装饰等方面的具体特征,为“轻奢”风格的家具设计提供参考。并围绕家具在设计尺寸、材料的材质特点、加工工艺和连接结构等方面的工程性要素,以满足家具功能需要并符合人体工程学为基础,为卧室家具的设计实践提供具有工程性的理论与数据支撑。最后,根据对亚振家居的市场倾向分析,得出其销售渠道主要面向中国市场,以注重家具设计感与时尚感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归属感的消费群体为销售对象,契合了中式“轻奢”风格的家具特点。通过提取中式建筑和家具的经典元素,着重以家具材料所传达的情感和家具形态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结合“轻奢”风格的家具特征进行卧室家具设计,形成多个“轻奢”风格的卧室家具创新方案。

刘楠洁[2](2019)在《竹集成材家具产品轻量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竹集成材因其优异的性能己被广泛用于家具制造,但普遍存在着产品自重过重的问题。本文以竹集成材家具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多地竹集成材家具企业和卖场,分析导致竹集成材家具产品过重的原因。从产品的材料、结构、加工工艺和造型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减轻家具物理自重和强调视觉轻巧两个轻量化途径。从减轻家具物理自重方面,主要从材料、结构、连接方式和零部件四个方面着手。就基材选择而言,可以通过采用竹集成材空芯板、与其他轻质材料结合来减轻基材重量;就结构设计而言,在满足连接强度和结构稳定的前提下,简化家具结构形式,最大程度的减小家具构件尺度;就连接方式而言,配合使用现代新型连接件实现家具结构的可拆装,以提升装配效率,实现家具在设计、生产、包装和运输等环节的轻量化;就零部件优化设计而言,科学的设计产品规格和零部件尺寸、去掉多余零部件等方式来实现产品的物理轻量化。从强调视觉轻巧方面,主要从造型、色彩和装饰三个方面着手。就造型设计而言,将竹集成材天然的构成元素运用于竹集成材家具造型设计中,运用点、线、面、体四种元素的排列对比等构成方式,使用虚实结合设计出轻巧的形态;就色彩设计而言,利用色彩给人心理上的轻重感,使用明快的色彩营造轻盈的效果;就装饰设计而言,采用清漆涂饰,并将装饰与功能、结构相结合,呈现视觉上的简洁感,从而达到竹集成材家具产品的视觉轻量化。

周先琪[3](2019)在《从佛教六根说论书籍设计中的人格化》文中认为书籍,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使人类从蒙昧状态走向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书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数字出版物正在挑战传统的纸质书籍,但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会对精神层面的交流提出更高的要求,纸质书籍的设计能够将书籍无形的内容落实到有形的层面上来,与人们进行精神上的互动,这是电子书无法企及纸质书的核心所在。本文认为,对于一本书价值的判断,不仅仅只停留在内容上,而是通过感官对物质得到审美和精神上的体验,将书的内容落实到物质,从而上升至审美,让它在销售中营造卖点或是愉悦身心,进而让读者能够在精神上与之沟通,使其具有人格化的特征,读者在感官上的互动和在情感上的交流是对书籍价值的体现,这种方式是建立在人格化的途径上加以实现的,因此,本文从佛教六根思想的角度对感官体验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让纸质书籍长久地存在于市场当中并且提升书籍的整体形象。本文以书籍设计中的人格化为主要对象,以佛教中六根说的思想为切入点,通过分类归纳、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方法为书籍设计的人格化寻找到了新的视角,建立了书籍设计六根说的理论体系,并从物质基础、审美感知、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与六根说中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维度将设计师与受众联系在一起,为今后的书籍设计提供参照和研究的方向。本文首先就书籍设计与六根说进行研究,先梳理出书籍装帧的物化属性和分析出书籍设计从物化属性到人格化的动态化过程,再根据《楞严经》对佛教中的六根思想进行总结,归纳出佛教六根中作为媒介的“六根”、作为物理物质的“六尘”和作为人的主观感识的“六识”,并对身体感官与佛教中六根互用的思想进行了分析,以上三点搭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基础的研究上,建立了书籍设计六根说的理论体系,从“六根”、“六尘”与“六识”的佛教思想角度分别与受众在接触书籍时产生的生理感受、物理层面和心理感识相对应,并结合案例加以分析,总结出“六根”、“六尘”、“六识”是设计师与受众间关系的六个感官维度;在理论建立的层面上通过物质基础、审美感知以及精神文化与生命契合这三个层面分析书籍设计中人格化在六根说理论中的体现,并通过六个维度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前期理论基础的梳理、理论体系的搭建和理论研究的论证总结出六根说体系下对受众情、景、境方面的影响,归纳出六根说体系带来书籍设计中的物化属性、审美艺术、精神人格的价值,也提出了对于设计师转识成智回归书籍、回归人性和回归设计的启示。希望借助本课题的研究,对书籍设计在人格化的探讨上提出新的建设性的思路和角度,充分展示纸质书籍作为物化载体带来的魅力,满足现代人们对于情感以及精神上的需求,同时让书籍设计对书籍本身的价值进行提升,提高整体纸质书的品质,为纸质书的明天带来更多新的希望。

于良坤[4](2018)在《2022年京张冬奥会火炬设计研究》文中指出2022年京张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奥运设计热潮。作为奥运的核心设计之一,奥运火炬既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又是主办国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本文以奥运火炬设计为线索,通过背景研究、目标分析、素材提取、方法构建、设计实践的研究路线,展开2022年京张冬奥会火炬设计实践。背景研究部分,总结出奥运文化继承性、多元性、时代性的特点,明确了奥运设计应当是奥运文化的载体、地域文化的展现和时代风貌的反映。此外,分析了冬奥会冬季举办、贴近自然、规模较小等不同于夏奥会的差异性,及京张冬奥会两市三地联办、恰逢春节的两大特点。目标分析部分,通过文化背景及技术调研,总结了奥运火炬内部结构、燃烧系统、人机尺寸等相关技术要求。通过案例分析,系统梳理了近五届夏奥会和冬奥会的火炬设计,拆解设计素材,明确了奥运火炬的设计方向。素材提取部分,以奥运文化的继承性、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时代发展的创新性三个维度,运用文化分析的外显-内隐二分分析理论,梳理列举出奥运经典素材、冬奥特色素材、京张地域素材、春节时节素材等设计素材。方法构建部分,通过对层次分析法、形态推衍法等现有方法进行梳理,总结了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依据冬奥设计背景,构建了适于京张冬奥的设计元素提取与应用模型,文化研究、素材提取、素材筛选、应用转化、设计呈现。设计实践部分,运用本研究得出的设计素材和设计方法,以冰火交融、传递福气为主要设计点,进行了京张冬奥会火炬设计实践。

任成元,宋千策[5](2017)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产品形态设计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中国的瑰宝,它蕴含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追求自然、朴实、天人合一等内涵精神。现代产品设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通过研究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产品形态设计的关系,并从实践推论出一些设计方法,为设计师创造出符合美学、哲学、文化等有品质的产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程明[6](2017)在《整体厨房家具的仿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整体厨房家具的设计方式也逐渐工业化,出现了众多具有整体性、现代感的厨房家具形式。厨房作为人们饮食起居中不可缺少的场所,厨房家具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工业化的厨房家具似乎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原因是工业化的厨房家具带给使用者冰冷化的感受,加之烹饪过程的枯燥,使得用户逐渐厌烦了现代化的厨房家具形式,人们渴望获取具有自然属性的整体厨房家具。仿生设计恰好可以解决厨房家具单一化的设计形式,并赋予厨房家具以生命的象征,来体现人类特定的观念和情感。仿生设计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涉及整体厨房家具仿生设计的内容相对缺乏。因此,需要在仿生设计理论和案例中寻找一条整体厨房家具仿生设计的方法体系。本课题采用仿生设计的方法体系进行厨房家具设计研究,研究路线为:整体厨房家具和仿生设计理论梳理→整体厨房家具仿生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分析→案例分析与设计。研究内容为:仿生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梳理和提炼、整体厨房家具的设计原则分析、整体厨房家具中的仿生设计方法研究、案例设计与分析。研究目的是改变整体厨房家具的冰冷化状态,增加厨房人性化,提供活泼、丰富、富有生机的整体厨房家具,增进厨房中人际交流与情感交流,并符合厨房操作流程。

瞿扬[7](2016)在《形态语义学在家具造型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形态语义学运用于家具造型设计中,可提高我国家具设计的水平,进而丰富家具设计理论。本文以形态语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家具造型形态语义的语构、语境及修辞。论文采用比较法和分析法,从功能、装饰、色彩、市场、情感方面分析了家具造型的形态语义。家具功能形态设计包括物质功能设计和精神功能设计。物质功能形态语义主要从技术功能、使用功能、环境功能三个层面来表达。精神功能形态语义主要从审美功能、象征功能、教育功能三个方面来表达。家具装饰形态语义的表达取决于家具的色彩、材料等诸多因素。家具装饰形态语义具有文化性、层次性和环境性。家具的色彩形态语义主要有色彩的视觉知觉语义和功能语义,这些语义表达出了色彩对家具功能的细分以及对家具内涵的传达。论文还分析了家具的形态语构,得出家具形体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不同的结构形式产生不同的立体与空间知觉形态语义。家具构成形态的运动知觉要求家具在设计中追求动态的美感。家具构成形态是具有生命内涵的,生命知觉的形态语义必然在构成形态中表达。

范伟[8](2015)在《空间语境下的家具形态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被空间所笼罩,并根据不同需求,借助围合形式将空间做了内外结合的有机处理,从而产生满足多种功能的空间形式,其中家具作为人产生各种活动的媒介体,不断地与所属的空间环境产生互动。论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家具所处的物质与非物质空间语境,来探究家具形态的认知规律,从而总结出家具形态的创新思维及方法,构建起能考察家具形态效果的“形意场”评价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论文采用文献法收集家具形态资料,对床、椅、桌、柜等代表性家具形态的历史发展演变进行梳理与分析;用归纳法整合出各类家具形态的主要视觉特征,提炼出相应的形态在判断上的共性标准;用经验总结法,对相关家具的诸多观念及论述进行系统整理,使得物质与非物质语境体系内容及人认识空间的主客观标准更为全面而完整;用个案研究法对桌椅两类家具如何融入空间主题做出设计案例分析;用分析法对各类家具进行重点分析,以8个主观指标与23个客观指标的交错比照来考察家具形态的变化特点;用跨学科研究法将心理学、物理学、建筑学、园林学等学科中“场”概念延伸,建立“形意场”概念以使家具形态能得到更为全面的诠释。在研究内容上,论文对家具形态外部空间中物质与非物质信息内容进行了归纳;对家具形态自身在常态与异态上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总结;从创新结果上分析了家具设计思维创新的特点及方法;还从家具创新评价上构建起主客观因素统一的“形意场”对话机制。因而在结果上,论文认为:家具的形态创新只有放置到空间的“关系场”中,与空间中所蕴含的各类因素相互联系,才有实际的创新价值;各类家具形态的生成根源得到明确解析;借助文字语言中的各类词性特点,家具形态的创新方式可获得全新理解;建立的“形意场”体系能对各类家具形态创新做出全面而合理的评判与修正。可以说,家具形态的创新进程是人在思维常态基础上的求异历程。然而异态合适与否,不仅受到物质与非物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衡,而且受制于人们思维异化程度的限制。当用“动态”思维操作方式开启“异态”之门,就能最大化地丰富家具世界的形态。再借助“形意场”的评判就能寻找符合某时某地某人(集体或个人)的最佳形态样式,并创造出引领时代潮流的新兴生活方式。

何媛媛[9](2015)在《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玻璃发展史上,装饰艺术玻璃制品以其独具民族特色的形制、纹饰和工艺,成为世界玻璃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20世纪中期以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玻璃这种可塑性极强的装饰艺术材料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中国的玻璃艺术起源很早,但基于现代科学技术意义上的、能够满足当代人实用与审美需要的玻璃艺术和玻璃工业却起步较晚,其管理理念、设计水平、制作质量和工艺技术等方面均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玻璃强国。迄今为止,中国装饰艺术玻璃的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而在设计水平上却远未成为一个装饰艺术玻璃产业的世界强国。正是基于这种历史悠久而发展滞后、数量庞大而质量低下的装饰艺术玻璃现状的思考,本文立足于设计艺术学科,试图探索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提升中国装饰艺术玻璃的设计能力,并希望为改善中国装饰艺术玻璃产业的发展现状有所贡献。目前,国内外关于装饰艺术玻璃的理论研究,较多的是集中在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和相关的材料、工艺、技术分析及文献、图集的整理上。相比国外的研究文献而言,国内关于玻璃艺术的研究文献比较缺乏,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传统玻璃历史的考述与回顾,以及传统和现有装饰艺术玻璃形式和工艺的研究与解读。虽然也有一部分研究者对当前中国装饰艺术玻璃产业发展现状中的诸如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技术开发、营销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对于如何在设计上实现新的突破却尚未提出实际的、系统而全面的解决方法。可以说,国内对于装饰艺术玻璃的研究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其研究视野、方法和课题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开拓。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系统的资料收集,以及对上海玻璃博物馆、秦皇岛玻璃博物馆、德盛玻璃深加工产业园等相关博物馆和企业的实地考察,较为详尽地剖析了当代中国装饰艺术玻璃设计和制作的发展现状,并依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对当代中国装饰艺术玻璃的设计进行了多个角度的研究。具体来讲,本文在分析中国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装饰艺术玻璃行业和设计发展的种种问题,指出设计对中国装饰艺术玻璃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价值和意义,继而从材料利用、成形工艺、形态设计和设计观念四个最主要的方面分析探讨了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其中,在对材料利用、成形工艺和形态设计的研究方面,本文基于对中国装饰艺术玻璃在材料、工艺和形态设计方面缺陷的分析,提出了多种可能的设计方法和解决途径,并且特别强调要从中国传统玻璃工艺美术这一巨大的历史宝库中去发觉珍宝,总结中华民族特有的玻璃艺术特征和工艺方法,提取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当代中国装饰艺术玻璃寻求“身份化”的符号。同时指出,要汲取当代西方多样化的装饰艺术玻璃设计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挖掘传统中国玻璃艺术之“根”的同时,开启当代中国装饰艺术玻璃设计之“门”。最后,基于材料、工艺和形态的设计研究,本文分析了设计观念转变的实现基础和途径,提出了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设计观念一方面应继承传统的造物思想,另一方面还需借鉴系统设计的思路,以此来指引中国未来装饰艺术玻璃的发展方向。通过上述的研究,文章总结了材料利用、成形工艺、形态设计和设计观念之间的关系,这为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理论性探索。

高婧淑[10](2014)在《竹制灯具形态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竹材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绿色材料,力学强度大、天然柔软易弯折且具备良好的可劈裂性,削薄打孔后具有良好的透光性。竹材应用于灯具设计和制作,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传统竹文化的积淀使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生活水平和审美意识的提高,灯具除了满足基础的照明功能外,人们对灯具形态及其精神内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本课题以竹材为载体,在深入了解竹材独特材料特性的基础上,对竹灯具形态设计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法、实地考察法、图像采集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竹材的材料特性、竹灯具的形态、形态要素及形态语义等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竹灯具的形态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首先基于形态和形态设计理论,结合竹材的材料特性并通过实际案例,对竹制灯具的形态、形态构成要素(包括概念要素和视觉要素)及其设计表现力进行详细分析,为形态设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基于形态语义的概念和内涵,从基础语义(包括形状语义、色彩语义、材质语义)、功能语义、文化语义和市场语义等角度对竹灯具的形态语义进行全面解读,阐述形态语义在竹灯具形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再次,综合考虑竹灯具的形态构成、形态语义和美学要求,对竹灯具的形态设计方法进行探讨;结合案例,分析了重复、对比等形态构成法,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和对比与调和等形式美法则,在竹灯具形态设计中的应用;并重点对应用于竹灯具形态设计的情境设定、语义转换、编码解码和语义升华等形态语义设计方法实现过程进行了阐述。最后,以形态语义设计方法作为主要方法,对竹灯具形态进行设计,设计出“流光童话”、“钟振竹馨”、“笛奏清韵”、“湘里人家”四套竹制灯具,通过设计实践,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验证。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竹灯具的形态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特别是基于形态语义设计方法设计的灯具,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求,创造出更丰富的竹灯具形态,同时也可为其他产品形态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形神兼备——家具形态设计(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形神兼备——家具形态设计(一)(论文提纲范文)

(1)“轻奢”风格的卧室家具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轻奢”理念研究现状
        1.2.2 “轻奢”家具研究现状
        1.2.3 家具及卧室家具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轻奢”风格家具特征分析
    2.1 引言
    2.2 “轻奢”风格的产生与界定
        2.2.1 “轻奢”风格的产生
        2.2.2 “轻奢”风格的界定
    2.3 “轻奢”风格家具案例分析
    2.4 结构与用材分析
    2.5 造型与装饰手法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卧室家具工程要素分析
    3.1 引言
    3.2 卧室家具尺寸分析
        3.2.1 卧室家具尺寸影响因素
        3.2.2 卧室家具尺寸范围
    3.3 材料的特点与应用
        3.3.1 材料的特点
        3.3.2 材料的应用
    3.4 加工工艺与结构
        3.4.1 加工工艺
        3.4.2 连接结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轻奢”风格的卧室家具设计实践
    4.1 引言
    4.2 设计倾向定位
    4.3 设计元素提取
    4.4 设计探索
        4.4.1 材料与装饰
        4.4.2 造型与结构
        4.4.3 色彩的应用
    4.5 设计实践
        4.5.1 设计方案1
        4.5.2 设计方案2
        4.5.3 设计方案3
    4.6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Ⅰ“轻奢”风格卧室家具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2)竹集成材家具产品轻量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竹集成材研究现状
        1.2.2 竹集成材家具设计研究现状
        1.2.3 竹集成材家具产品轻量化设计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论文研究方法和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现有竹集成材家具产品分析
    2.1 竹集成材的设计属性
        2.1.1 文化特性
        2.1.2 物理力学性能
        2.1.3 加工性能
        2.1.4 纹理与色彩
        2.1.5 环保性与经济性
    2.2 竹集成材家具的制造工艺
    2.3 竹集成材家具产品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3.1 主要问题
        2.3.2 设计对策
3 轻量化设计策略
    3.1 轻量化的概念
    3.2 轻量化概念在其他设计领域的表现
        3.2.1 工程机械设计领域
        3.2.2 汽车设计领域
        3.2.3 机器人设计领域
    3.3 轻量化家具设计的意义
    3.4 竹集成材家具的轻量化分析
        3.4.1 轻量化常见的技术路径
        3.4.2 竹集成材家具的轻量化设计思路
    3.5 轻量化的评价方法
4 竹集成材家具产品物理轻量化策略
    4.1 减轻基材的自重
        4.1.1 竹集成材空芯板件结构形式
        4.1.2 轻质材料的使用
    4.2 形体尺度小型化
    4.3 改善结构
        4.3.1 简化家具结构形式
        4.3.2 采用可拆装结构
    4.4 合理的连接方式
        4.4.1 常用的连接方式
        4.4.2 使用现代连接件
    4.5 优化零部件
        4.5.1 优化零件尺寸
        4.5.2 减小零部件体积
        4.5.3 减少零部件数量
5 竹集成材家具产品视觉轻量化策略
    5.1 轻巧的形态
        5.1.1 点的排列与分布
        5.1.2 以线构成为主的主体构成
        5.1.3 面形态的灵动变化
        5.1.4 虚实结合的体型设计
        5.1.5 合适的形体视觉重心
    5.2 明快的色彩
        5.2.1 使用轻感色
        5.2.2 色彩搭配的统一
    5.3 简洁的装饰
        5.3.1 表面装饰轻量化
        5.3.2 立体装饰轻量化
6 设计实践
    6.1 设计项目背景
    6.2 设计原则
    6.3 设计方案
        6.3.1 轻量化设计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6.3.2 构思草图
        6.3.3 设计图
        6.3.4 效果图
    6.4 设计评价
        6.4.1 质量对比
        6.4.2 有限元分析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市场调研记录
附录B 方案设计图
致谢

(3)从佛教六根说论书籍设计中的人格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来源和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 创新之处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书籍设计与六根说
    2.1 书籍设计的物化属性
        2.1.1 华夏书籍装帧演变
        2.1.2 世界书籍装帧演变
    2.2 书籍设计的人格化分析
        2.2.1 书籍物化到人格化的转变
        2.2.2 书的五感
        2.2.3 书籍人格化的意义
    2.3 以“人的认识”为中心的佛教六根说
        2.3.1 六根——媒介功能
        2.3.2 六尘——各类物理物质
        2.3.3 六识——主观感识
    2.4 感官互通与六根互用
        2.4.1 身体感官的关联性
        2.4.2 古代思想中的感官理论
        2.4.3 文学作品中的感官互通
        2.4.4 西方艺术理论中的感官联系
        2.4.5 佛教中的六根互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书籍设计中六根说体系的建立
    3.1 以书籍为主体的六根说体系的构成要素
    3.2 书籍设计六根说体系的目的
    3.3 书籍设计六根说体系架构关系
        3.3.1 六根——受众在阅读时的生理感受
        3.3.2 六尘——受众在阅读时接触到的物理层面
        3.3.3 六识——受众基于生理与物理产生的心理感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六根说在书籍设计中人格化的表现
    4.1 六根说与人格化的表达关系
    4.2 物质基础的体现
        4.2.1 视觉化地呈现
        4.2.2 纸张及印刷的声临其境
        4.2.3 油墨香气与精神香气共存
        4.2.4 材料的感官共鸣
        4.2.5 工艺及素材的融入
        4.2.6 意识情感的渗透
    4.3 审美感知的体现
        4.3.0 造型美
        4.3.1 功能美
        4.3.3 形态美
    4.4 书籍设计六根说的精神文化与生命契合之处
        4.4.1 目与心通的灵动
        4.4.2 书之乐的音韵格调
        4.4.3 呼吸吐纳的气韵
        4.4.4 五味调和的意味
        4.4.5 温暖心灵的触碰
        4.4.6 境界与意蕴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书籍设计回归六根的意义
    5.1 六根说体系下书籍设计对受众的影响
        5.1.1 多角度关注感官情感
        5.1.2 不摒弃物质,塑造景致
        5.1.3 窥见自我,情景结合
    5.2 六根说体系带来书籍人格化的价值
        5.2.1 书籍的物化属性价值
        5.2.2 书籍的审美与艺术价值
        5.2.3 书籍的精神人格价值
    5.3 六根说体系对设计师转识成智的启示
        5.3.1 回归书籍
        5.3.2 回归人性
        5.3.3 回归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件

(4)2022年京张冬奥会火炬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京张冬奥设计筹备现状
        1.3.2 奥运火炬设计研究现状
        1.3.3 奥运设计素材及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3.4 京张冬奥会设计发展趋势概述
    1.4 创新点说明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京张冬奥会设计背景分析
    2.1 奥运文化与奥运设计
        2.1.1 奥运文化概述
        2.1.2 奥运设计的意义
    2.3 冬奥会之于夏奥会的差异性
        2.3.1 时节差异
        2.3.2 场景差异
        2.3.3 影响力差异
    2.4 京张冬奥特点
        2.4.1 地域特点
        2.4.2 时节特点
第3章 奥运火炬设计研究
    3.1 概念界定及文化背景
        3.1.1 概念限定
        3.1.2 文化背景
    3.2 相关技术分析
        3.2.1 燃烧系统
        3.2.2 人机尺寸
        3.2.3 奥运火炬官方征集要求(以2008年奥运火炬为例)
    3.3 火炬设计案例分析
        3.3.1 近5届冬奥会火炬设计分析
        3.3.2 近5届夏奥会火炬设计分析
        3.3.3 其他火炬设计案例
        3.3.4 设计拆解及案例分析总结
第4章 京张冬奥会设计素材研究
    4.1 冬奥文化的继承性素材
        4.1.1 经典奥运设计素材
        4.1.2 冬奥会特有的设计素材
    4.2 地域文化的差异性素材
        4.2.1 京张地域素材
        4.2.2 时节文化素材
        4.2.3 中国本土文化素材补充
    4.3 创新发展的时代性素材
第5章 设计素材提取、转化方法研究
    5.1 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流程
        5.1.1 地域文化设计转化流程
        5.1.2 文化符号构成产品设计的路径
    5.2 现有方法概述
        5.2.1 层次分析法
        5.2.2 形态推衍法
        5.2.3 设计因子提取再设计法
        5.2.4 文化符号系统资料库法
    5.3 用于冬奥设计的适用性分析
        5.3.1 现有方法总结
        5.3.2 现有方法应用于冬奥设计的适用性分析
    5.4 京张冬奥会设计素材提取、应用模型
        5.4.1 模型构建
        5.4.2 模型验证
第6章 京张冬奥会火炬设计实践
    6.1 头脑风暴与方案探索
    6.2 设计点明确与设计深化
        6.2.1 设计素材提取与转化
        6.2.2 设计理念
        6.2.3 设计深化
    6.3 设计呈现及设计说明
        6.3.1 设计说明
        6.3.2 人机尺寸及寓意
        6.3.3 CMF说明
        6.3.4 内部结构布局
        6.3.5 开启方式说明
        6.3.6 模型制作及呈现
    6.4 设计拓展
        6.4.1 火炬命名
        6.4.2 冬残奥会火炬
        6.4.3 火炬专属编号设计
    6.5 设计评价与反思
        6.5.1 设计评价
        6.5.2 设计反思
        6.5.3 设计模型图谱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表目录
    图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5)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产品形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1、艺术表现手法
    2、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内涵精神
二、现代产品形态设计
    1、产品的造型
    2、产品的神态
三、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在现代产品形态设计的应用
    1、布局之法的运用
    2、简约方式的运用
    3、“线描”形式的运用
    4、色彩关系的运用
    5、“天人合一”思想运用
四、结语

(6)整体厨房家具的仿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仿生设计的研究背景
        1.1.2 整体厨房家具的研究背景
    1.2 专业名词术语的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仿生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整体厨房家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论文整体结构
第二章 仿生设计与整体厨房家具系统概述
    2.1 仿生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2.2 整体厨房家具系统的构成要素
    2.3 仿生设计在整体厨房家具中的设计现状
    2.4 仿生设计在整体厨房家具中的设计意义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整体厨房家具仿生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3.1 整体厨房家具仿生设计的原则
        3.1.1 满足体验属性契合的要求
        3.1.2 满足整体厨房家具设计的要求
    3.2 整体厨房家具仿生设计的方法
        3.2.1 形态仿生设计的方法
        3.2.2 结构仿生设计的方法
        3.2.3 色彩仿生设计的方法
        3.2.4 肌理与质感仿生设计的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整体厨房家具仿生设计的案例分析
    4.1 整体厨房家具仿生设计的实施流程
    4.2 设计案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8)空间语境下的家具形态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文献现状及研究水平
        1.2.2 概念解析与界定
    1.3 论文范围、内容、方法、框架及创新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方案和拟采取的措施
        1.3.4 论文创新点
        1.3.5 框架图技术路线
2 家具形态的空间语境形成机制
    2.1 空间语境
        2.1.1 空间体验
        2.1.2 空间语境的语言特性
        2.1.3 家具空间的语境定位
    2.2 家具物质语境体系的建立
        2.2.1 影响家具形态的空间物质内容
        2.2.2 物质语境对家具空间的制约
    2.3 家具非物质语境体系的建立
        2.3.1 家具空间的非物质语境
        2.3.2 非物质语境对家具空间的制约
    2.4. 空间语境下家具风格的建立
        2.4.1 家具与室内的风格关系
        2.4.2 家具风格的表现
    2.5 空间语境形成机制的完善
3 空间语境下家具形态的认知机制
    3.1 家具形态的定义
        3.1.1 形态的理解
        3.1.2 形态的空间特性
    3.2 家具形态的空间认知
        3.2.1 空间认知的尺度关系
        3.2.2 空间认知的主客观统一
    3.3 家具形态的常态基因
        3.3.1 家具形态的历史积淀
        3.3.2 家具的常规形态
    3.4 家具形态的变异
        3.4.1 制约形态变异的因素
        3.4.2 空间语境下家具常态与异态间的关系
    3.5 空间语境下家具形态认知机制的完善
4 空间语境下家具形态的创新机制
    4.1 形态创新的理解
        4.1.1 形态在展示层面上的创新
        4.1.2 形态创新上的视觉化思维
        4.1.3 形态创新中的思维束缚
    4.2 家具形态创新上的语言化思维
        4.2.1 思维的认知活动
        4.2.2 图文表述形态的特点
    4.3 家具形态创新的语汇
        4.3.1 形态语汇的分类
        4.3.2 家具形态语汇的特点
    4.4 家具形态创新的思维规律
        4.4.1 家具形态创新的动态呈现
        4.4.2 家具形态创新的智能因素
    4.5 空间语境下当代家具形态的协调创新
    4.6 空间语境下当代家具形态创新机制的完善
5 空间语境下家具形态创新的评价机制
    5.1 场的概念
    5.2 形意场的建立
        5.2.1 形意场的理解
        5.2.2 形意场的特性
    5.3 形意场的宏观、中观、微观的评价
        5.3.1 家具形意场的宏观考察
        5.3.2 形意场的中观层面
        5.3.3 形意场的微观层面
        5.3.4 形意场下的情感与行为
    5.4 空间语境下形态的综合创新
    5.5 家具创新实践的个案解析
        5.5.1 酒店空间中的家具形态分析
        5.5.2 桌椅凳类及橱柜的常态分析
    5.6 空间语境下家具形态创新评价机制的完善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9)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相关研究范畴的界定
        1.3.1“当代”的界定
        1.3.2“装饰艺术玻璃”的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关于装饰艺术玻璃的研究
        1.4.2 国外关于装饰艺术玻璃的研究
        1.4.3 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1.5.1 研究的内容
        1.5.2 研究的目的
    1.6 研究方法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1 研究方法
        1.6.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中国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历史与现状
    2.1 中国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发展历程
    2.2 中国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发展特征
        2.2.1 形成了独有的材料特征
        2.2.2 塑造了丰富的艺术形式
        2.2.3 发展了精湛的制作工艺
    2.3 西方对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影响
        2.3.1 技术影响
        2.3.2 形式影响
    2.4 中国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2.4.1 生存环境
        2.4.2 发展问题
        2.4.3 设计问题
    2.5 设计对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发展的作用
        2.5.1 促进市场空间的开辟
        2.5.2 推动工艺技术的研发
        2.5.3 刺激产品形态的创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基础:材料利用
    3.1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材料利用的单一化
    3.2 西方装饰艺术玻璃的材料利用方法
        3.2.1 注重“表现特性”的材料利用
        3.2.2 注重“刻画质感”的材料利用
    3.3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材料利用创新
        3.3.1 传统材料体系特征的延续
        3.3.2 西方材料利用方法的借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途径:成形工艺
    4.1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成形工艺的模式化
    4.2 西方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成形工艺
        4.2.1 造型成形工艺
        4.2.2 装饰成形工艺
    4.3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工艺利用创新
        4.3.1 传统工艺的继承
        4.3.2 西方工艺的借鉴
        4.3.3 材料工艺的巧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外象:形态设计
    5.1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形态设计的滞后
    5.2 西方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形态设计方法
        5.2.1 造型设计的方法
        5.2.2 装饰设计的方法
    5.3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形态设计创新
        5.3.1 民族元素的挖掘
        5.3.2 生活世界的升华
        5.3.3 相邻艺术的嫁接
        5.3.4 异质文化的汲取
        5.3.5 环境效果的拓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内核:设计观念
    6.1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观念的茫然
    6.2 西方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设计观念
        6.2.1 实用与审美的兼容
        6.2.2 设计与生态的和谐
        6.2.3 艺术与生活的共生
    6.3 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的设计观念创新
        6.3.1 奠定观念创新基础
        6.3.2 继承传统造物思想
        6.3.3 借鉴系统设计思路
        6.3.4 开辟观念创新途径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附录A 参考文献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附录C 国内玻璃艺术专业高校名录
附录D 考察及实践的图片资料
附录E 采访记录

(10)竹制灯具形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与研究背景
    1.2 选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1 生态设计以及绿色设计理念的发展
        1.3.2 灯具形态设计研究现状
        1.3.3 产品形态语义研究现状
        1.3.4 灯具材料
        1.3.5 竹灯具形态
        1.3.6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2 竹材及其文化特征
    2.1 中国竹文化
    2.2 竹材的性能
        2.2.1 物理性能
        2.2.2 竹材的化学性能
    2.3 竹材的技术处理
        2.3.1 竹材的碳化
        2.3.2 竹材的漂白
        2.3.3 竹集成材
        2.3.4 刨切薄竹
    2.4 竹材的价值及其发展趋势
        2.4.1 竹材的价值
        2.4.2 发展趋势
    2.5 竹材应用于灯具设计的特点
        2.5.1 竹材独特的材料特性及加工性能
        2.5.2 竹材的透光性
        2.5.3 竹材独特的手工艺之美
3 竹灯具形态要素
    3.1 形态理论基础
        3.1.1 形态概念
        3.1.2 形态的分类
        3.1.3 形态要素与形态构成
    3.2 “逐本求源”——竹灯具形态的概念要素
        3.2.1 竹灯具点元素
        3.2.2 竹灯具线元素
        3.2.3 竹灯具面元素
        3.2.4 竹灯具体元素
    3.3 “观竹如是”——竹灯具形态的视觉要素
        3.3.1 竹材色彩
        3.3.2 竹材肌理
    3.4 小结
4 竹灯具的形态语义
    4.1 形态语义
        4.1.1 形态语义学概念及发展
        4.1.2 形态语义学研究的目的
        4.1.3 形态语义的外延与内涵
    4.2 “形色质”——基本语义
        4.2.1 形状语义
        4.2.2 色彩语义
        4.2.3 材质语义
    4.3 “说明书”——功能语义
        4.3.1 光照功能及装饰功能语义
        4.3.2 多功能语义
    4.4 “精气神”——文化语义
    4.5 “风向标”——市场语义
    4.6 小结
5 竹灯具形态设计方法与应用
    5.1 竹灯具形态设计之“基”—形态构成法
        5.1.1 “秩序之美”—重复构成法
        5.1.2 “异中求同”—对比构成法
    5.2 竹灯具形态设计之“准”—形式美法则
        5.2.1 “和谐之美”—对称与均衡
        5.2.2 “律动之美”—节奏与韵律
        5.2.3 “矛盾之美”—对比与调和
        5.2.4 “自然之美”—模拟与仿生
    5.3 竹灯具形态设计之“魂”—形态语义设计方法
        5.3.1 竹灯具的使用情境和文化情境
        5.3.2 竹灯具使用情境的设定
        5.3.3 竹灯具形态的预期语义
        5.3.4 竹灯具形态语义的转换与整合
        5.3.5 竹灯具形态语义的编码与解码
        5.3.6 竹灯具形态语义的评价与升华
6 设计实践
    6.1 “流光童话”——竹制蘑菇灯
    6.2 “钟振竹馨”—竹编吊灯
    6.3 “笛奏清韵”——竹制床头灯
    6.4 “湘里人家”——湖湘文化元素竹吊灯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形神兼备——家具形态设计(一)(论文参考文献)

  • [1]“轻奢”风格的卧室家具创新设计研究[D]. 辛宇熙.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4)
  • [2]竹集成材家具产品轻量化设计研究[D]. 刘楠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3]从佛教六根说论书籍设计中的人格化[D]. 周先琪.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4]2022年京张冬奥会火炬设计研究[D]. 于良坤.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5]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产品形态设计研究[J]. 任成元,宋千策. 艺术品鉴, 2017(10)
  • [6]整体厨房家具的仿生设计研究[D]. 程明. 湖南科技大学, 2017(02)
  • [7]形态语义学在家具造型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 瞿扬. 艺术品鉴, 2016(02)
  • [8]空间语境下的家具形态创新研究[D]. 范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01)
  • [9]中国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研究[D]. 何媛媛. 武汉理工大学, 2015(01)
  • [10]竹制灯具形态设计研究[D]. 高婧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形与神兼备——家具形态设计(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