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杂交油菜绵油11号的选育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绵油11号的选育

一、高产优质杂交油菜绵油11号的选育(论文文献综述)

陈雷[1](2021)在《新疆伊犁地区春油菜种质资源生态适应性研究及综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可用作油、菜、花、饲、肥、蜜等,是多功能、能重复利用最有效的经济作物,也是一二三产结合最为典型的作物。油菜是新疆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占新疆地区油料作物总种植面积的23.34%。种植油菜对于促进新疆油料产业稳定发展和维护地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新疆伊犁地区昭苏县平均海拔1800m以上,夏季光热资源充足,降雨量丰沛,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湿润,年平均日照时数2699小时,非常有利于油菜籽粒发育和脂肪的积累,是新疆地区春油菜籽种植的优势区域,占全疆油菜种植面积的50%以上,也被誉为“中国油菜之乡”。油菜不仅是伊犁河谷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当地特色的观赏和蜜源作物,保障油菜稳定生产对新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疆伊犁河谷近年来大量引进长江流域、黄淮海流域广泛种植的地方高产油菜品种,在当地进行试种研究。因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和生长环境不同,部分引进的新品种遗传特性和生态适应性会发生改变,但关于引种资源的生态适应性和综合性状评价报道较少。【方法】本文首先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历程及油菜种质资源的选育现状进行梳理分析。设置田间小区试验,对伊犁地区2017-2019年从各地引进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系)30余份材料,在第四师75团、77团等地开展试种研究。采用田间调查法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对参试品种农艺学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调查统计,并对其含油量进行检测分析,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所有参试品种在当地的适宜性及综合效益做出综合评价,筛选适于新疆伊犁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春油菜品种。【结果】(1)参试品种生长性状:株高在127.33-194.53 cm;生育期最长142 d,最短的是132 d;(2)参试品种经济性状:有效分枝高度32.67-84.00 cm,平均有效分枝数在4-13个,主花序有效长度32.25-67.00 cm,单株平均角果数、角果长度分别在130.33-227.67个、6.40-8.69 cm,主花序角果密度在0.50-1.09,单株产量9.76-26.67 g/株,千粒重在4.1-5.2 g、含油量36.3%-44.8%。(3)参试品种中油菜籽产量排名前5的依次是:中油杂750、阳光158、保油杂D18-6、秦油558、青杂5号,平均亩产在297.24-360.02 kg,有效分枝高度、分枝数、角果数、角果长及千粒重是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油脂含量基本在36.5-44.8%,其中,阳光158含油量最高,保油杂D18-6次之,青杂系列略低于保油杂D18-6,品种间含油量差异显着。【结论】综合性状灰色评判值排名前5的品种依次是:中油杂750、青杂17、阳光158、保油杂D18-6、秦油558,总体上产量构成因子与最终产量建成显着正相关;参试品种中综合性状最优的油菜品种是中油杂750,灰色评判值位居第1,为一级品种,株高为168.33 cm,生育期为140 d。综合各品种产量、含油量表现和各性状指标的灰色评判值,中油杂750、青杂17、阳光158、保油杂D18-6、秦油558、青杂5号适宜在伊犁地区推广种植,并对以上综合性状优良品种进行具体介绍。研究成果可为拓宽新疆伊犁区油菜种质资源及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周时艺[2](2019)在《甘蓝型油菜在广西引种种植与初步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少数用地养地结合的冬季经济作物。为充分利用广西区境内水稻冬闲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年经济收入,筛选出可在广西境内种植并分别适合油用、菜用、肥用、饲用、观赏旅游等多种用途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利用秋季分期播种湖北、浙江、湖南、四川、安徽等油菜产区引进的224个油菜优良品种(组合)如华双4号、华油杂6号、华油杂12号等。从生育期、播种期及是否顺利通过春化等3个方面考查并初步筛选分别适合广西自治区不同用途的油菜品种(组合)。结果表明:(1)第一批播种(2015年9月23日)的参试品种生育期范围为191-232d,其中2-2A和5号示范均为191d,是最早熟的组合,浙油50为232d,是最晚熟的组合;(2)第二批播种(2015年10月12日)的参试品种生育期范围为172-212d,其中早熟2号为172d,是最早熟的组合,高油605为212d,是最晚熟的组合;(3)从播种期看,第一批播种的时间比第二批早19天,但同一品种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角果成熟期相差不大;(4)引进的22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均能顺利通过春化。经过初步筛选,51个品种(系)适合与水稻进行轮作,45个品种(系)适用于发展春节油菜花观赏,60个品种(系)适于发展为三月三观赏的油菜花资源,12个品种适用于饲用;(5)早熟6号在高密度(150000株/hm2)摘薹条件下纯收入达到最高,其他产量性状也较优,初步判定A2B2C3是菜油两用油菜最佳组合。综合分析认为,以上品种均有可以推广的潜力,具体需要再进行下一步的试验观察。

赵昌斌,邓武明,田露申,余青青,杨玉恒,宋稀,黄成云[3](2016)在《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中绵油78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选育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应用于生产,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单低不育植株、双低优良品系、双低杂交种等材料,采用自交、杂交、回交、测交等方式,结合定向选择,育成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中绵油783。中绵油783在2013年、2014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单产2 878.50kg/hm2,较对照德油6号增产12.30%,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17.14μmol/g(饼),含油量40.56%,于201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杜春芳,咸拴狮,范建春,咸丽霞[4](2014)在《双低杂交油菜晋油11号的选育》文中认为晋油11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应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材料选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抗逆性强等特性。经过2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030.0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2 860.5 kg/hm2)增产5.9%。晋油11号为优质品种,芥酸含量0.2%,硫甙含量为22.29μmol/g,粗脂肪含量44.58%。

郭修远,赖玉嫦,段宁,丁利英[5](2014)在《不同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四川盆地宜栽的10个甘蓝型杂交油菜为材料,对不同甘蓝型杂交油菜枝、荚、粒结构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作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量与枝、荚、粒均呈正相关;一次分枝重、二次分枝荚果数、二次分枝荚壳重、二次分枝粒重、二次分枝数、二次分枝重、一次分枝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显着,其中二次分枝数、二次分枝重、一次分枝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着水平。因此,在高产育种时,在兼顾其余4个因素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对这3因素的选择。

唐国永[6](2013)在《早熟优质白菜型杂交春油菜青油19号的选育》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选育适宜青海地区种植的早熟、优质、高产白菜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以双低不育系167A和双低恢复系235R为亲本组配育成白菜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油19号(组合235)。该品种在2009—2010年青海省特早熟组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2 412.3kg/hm2,比对照(浩油11号)增产18.94%;全生育期124d,比对照(浩油11号)晚熟6d。在2011—2012年青海省特早熟组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2 106.00kg/hm2,比对照(浩油11号)增产6.27%;其杂种F2代种子的芥酸、硫甙、含油量分别为0.17%、33.65μmol/g饼、44.52%。于2012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青油19号,适宜在青海省海拔3 000m左右的早熟白菜型油菜产区种植。

喻本雨,张力,王成伟[7](2013)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卓油11号的选育》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双低隐性核不育系56 A与双低恢复系8020 R配制新品种(卓信056)卓油11号,于2008~2010年通过贵州省两年油菜区试和生产试验。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综合性状好,丰产性好,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熟期适中,长势强,整齐度好的特点。平均全生育期为216.8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熟1.8 d,自然病圃抗病性鉴定试验中其菌核病的病株率30%,病情指数17.19。经农业部油料及其制品质量检测中心品质分析:芥酸、硫甙、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2%、14.23μmol/g、43.02%、23.54%。

殷艳,王汉中[8](2012)在《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成就、问题与科技对策》文中认为油菜作为产油效率最高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食用油供给中占有重要地位。1960年至今的50余年间,我国油菜产业实现了由低产向优质高产的三次跨跃,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的60%以上依赖进口,油菜面积和单产徘徊不前,食用油自给率还在继续下降,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隐患日显突出。因此,迫切需要总结历史经验,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推动油菜产业新的跨越为目标,为维护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做出新贡献。

王新发[9](2011)在《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生态学研究及其杂种优势利用》文中研究表明提高含油量是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的关键措施之一,高油育种是我国甘蓝型油菜育种主攻目标之一。本研究:1)3个高油品系、1个中油品种和2个低油品系为材料,采用同一母本植株相同部位不同分枝授自身花粉和另一父本花粉研究含油量母体和花粉直感效应;2)利用1个高油品系、5个中油品系和2个低油品系进行8×8完全双列杂交研究含油量遗传规律;3)利用386份材料及连续四年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材料开展含油量生态学研究;4)利用4个高油品系、5个中油品系和2个低油品系进行含油量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研究;5)利用化学诱导剂WH-1叶面喷施对高含油量品系82027诱导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甘蓝型油菜F1种子含油量主要由母体植株基因型控制,母体效应值达0.86;父本花粉对F1种子含油量具有一定花粉直感效应,影响含油量平均为1.86个百分点,花粉直感效应值为0.14。2.甘蓝型含油量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以加性、显性为主,二者对表现型总变异贡献超过70%,上位性影响较小;含油量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83.88%和36.94%;细胞质效应对含油量产生一定影响,其遗传效应表现为正效应和负效应。3.甘蓝型油菜主花序上部含油量高于下部,中部含油量最高。一次分枝含油量:第1个一次分枝>第2个一次分枝>第3个一次分枝…,前3~4个一次分枝含油量差异不显着,第5或6个一次分枝含油量与第1个一次分枝含油量差异极显着。4.春油菜区含油量显着高于冬油菜区含油量,长江中游区含油量高于上游区,长江下游区含油量高于中游区,黄淮区含油量高于长江下游区。筛选到稳定遗传的7份高油种质资源。5.同一生态区不同生产点含油量存在极显着差异。筛选出长江流域及黄淮区13个含油量>42%的高油生产点。6.含油量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双亲含油量都低时,F1植株种子含油量有较强正优势,但含油量仍低;双亲含油量差异较大时,杂种优势为负值;双亲含油量中等且差异不大时,即使有微小正优势,但含油量仍低;双亲含油量均高时,可能有微小正优势,能选出超高油组合。7.利用化学诱导剂WH-1叶面喷施对高油品系82027雄性不育诱导的最适有效浓度为0.1~0.2mg/ml(第一次)和0.05~0.1mg/ml(第二次);喷药时期:剥开心叶见幼蕾喷施第一次,间隔20天左右喷施第二次,单株用量3~4ml,效果好,不产生药害,无活力花粉>98%,不育株率>98%,经SSR鉴定,纯度>95%。提出“双低高含油量亲本+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是获得高产油量的有效途径。

李晓,陈春燕,唐莎,何希德[10](2011)在《四川省油菜育种态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油菜是四川省种植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在摸清四川省油菜生产发展现状及油菜育种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油菜育种发展态势,以促进四川省油菜育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产优质杂交油菜绵油11号的选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产优质杂交油菜绵油11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伊犁地区春油菜种质资源生态适应性研究及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2.1 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及种植分布
        1.2.2 我国油菜产消情况
        1.2.3 油菜品种选育情况
        1.2.4 不同生态区油菜新品种引种筛选
        1.2.5 作物引种筛选综合性状评价方法
    1.3 已有研究文献述评
    1.4 本文基本脉络及创新之处
        1.4.1 整体研究思路
        1.4.2 研究创新点
        1.4.3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区概况
        2.1.2 供试材料及试验设计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指标与测定方法
        2.2.2 数据分析及评价方法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新疆地区油菜种植及种质资源现状
    3.1 新疆地理环境特征及自然资源
        3.1.1 地理环境特征
        3.1.2 自然资源
    3.2 新疆地区油菜种植及产量情况
        3.2.1 新疆种植油菜品种的情况
        3.2.2 兵团油菜种植情况
    3.3 油菜品种审定及推广种植现状
        3.3.1 油菜品种审定
        3.3.2 油菜推广种植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疆伊犁地区春油菜品种的适宜性筛选研究
    4.1 参试品种农艺学性状调查分析
        4.1.1 不同品种株高比较
        4.1.2 不同品种生育期比较
    4.2 参试品种产量构成及籽粒产量比较
    4.3 不同品种油品质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疆伊犁地区引种油菜种质资源综合性状评价
    5.1 引进品种的综合性状评价
        5.1.1 评价方法
        5.1.2 数据处理及运算分析
        5.1.3 灰色评价结果分析
    5.2 筛选出适宜新疆地区种植的春油菜品种
        5.2.1 中油杂750
        5.2.2 青杂17 号
        5.2.3 阳光158
        5.2.4 保油杂D18-6
        5.2.5 秦油558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甘蓝型油菜在广西引种种植与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油菜概况
    1.2 引种原理
    1.3 广西油菜引种研究进展
    1.4 多用途甘蓝型油菜研究进展
        1.4.1 油用
        1.4.2 菜用
        1.4.3 肥用
        1.4.4 饲用
        1.4.5 观赏用
        1.4.6 蜜用
        1.4.7 土壤生态修复
        1.4.8 多重功能并用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南宁市油菜隔离引种种植
        2.2.2 广西不同地区油菜引种种植
        2.2.3 适于南宁市水稻冬闲田绿肥油菜品种(系)筛选
        2.2.4 适于饲用油菜品种(系)筛选
        2.2.5 适于发展旅游业油菜品种(系)筛选
        2.2.6 菜油两用油菜品种
3 结果与分析
    3.1 南宁市油菜隔离引种种植结果
    3.2 广西不同地区油菜引种种植结果
    3.3 适于南宁市水稻冬闲田绿肥油菜品种(系)初步筛选结果
    3.4 适于饲用油菜品种(系)初步筛选结果
    3.5 适于发展旅游业油菜品种(系)初步筛选结果
    3.6 菜油两用油菜品种
        3.6.1 不同油菜品种摘薹与对照的效益比较
        3.6.2 菜油两用油菜品种产量效益与分析
        3.6.3 不同品种不同播期油菜品种生育期及摘薹高峰时间
        3.6.4 不同品种不同密度油菜品种生育期及摘薹高峰时间
        3.6.5 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3.6.6 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3.6.7 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对油菜产量性状的影响
        3.6.8 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对油菜产量性状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探讨油菜多用途发展
        4.1.2 不同品种、播期和密度对油菜摘薹的影响
        4.1.3 菜油两用品种对油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4.1.4 菜油两用油菜品种最佳组合
    4.2 结论
        4.2.1 引种小结
        4.2.2 摘薹对各油菜品种生育期影响不同
        4.2.3 摘薹对油菜的农艺性状改变不同
        4.2.4 摘薹对各油菜品种产量影响不一致
        4.2.5 播期和密度影响油菜摘薹高峰期与菜薹产量
        4.2.6 摘薹明显提高油菜纯收入
5 全文的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中绵油78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1.1 不育系南A 7与保持系南B 7的选育
    1.2 胞质不育恢复系83R的选育
    1.3 杂交种的育成
2 品种表现
    2.1 产量表现
    2.2 品质表现
    2.3 抗性情况
    2.4 适应性
3 主要特征特性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4.2 科学用肥
    4.3 及时防治病虫
    4.4 适时收获

(4)双低杂交油菜晋油11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1.1 三系亲本选育
    1.2 杂交种选育
2 产量、品质和抗性表现
    2.1 产量表现
    2.2 品质性状分析
    2.3 抗逆表现
3 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3.1 特征特性
    3.2 栽培要点
        3.2.1 适时播种, 合理密植
        3.2.2 因地施肥, 科学管理
        3.2.3 防治病虫, 及时收获
4 讨论

(5)不同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甘蓝型杂交油菜枝的特点以及它们与产量的关系
        2.1.1甘蓝型杂交油菜有效枝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2.1.2甘蓝型杂交油菜枝重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2.2 甘蓝型杂交油菜荚的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2.2.1甘蓝型杂交油菜荚果数的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2.2.2甘蓝型杂交油菜荚壳重的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2.3 甘蓝型杂交油菜粒的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2.3.1甘蓝型杂交油菜粒数的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2.3.1甘蓝型杂交油菜粒重的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3 结论

(6)早熟优质白菜型杂交春油菜青油19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1.2 亲本选育
        1.2.1 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转育
        1.2.2 恢复系的选育
2 组合测配及其表现
    2.1 组合测配
    2.2 特征特性
    2.3 产量
        2.3.1 区域试验
        2.3.2 生产试验
    2.4 品质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时播种
    3.2 合理施肥
    3.3 规范管理
    3.4 适时收获

(7)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卓油11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组合来源及亲本的选育过程
    1.1 组合来源
    1.2 亲本的选育过程
        1.2.1 不育系的选育
        1.2.2 恢复系的选育
2 组合表现
    2.1 主要特征特性
    2.2 产量、品质及抗 (耐) 病性表现
        2.2.1 卓油11号在各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卓油11号在2008~2009年度的贵州省B组区试
        2.2.2 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2.2.3 品质表现
        2.2.4 抗 (耐) 病性表现
3 亲本繁殖与杂交种生产技术要点
    3.1 父 本
    3.2 母 本
    3.3 杂交种
4 卓油11号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播种
    4.2 控制播种量
    4.3 适时移栽
    4.4 合理密植
    4.5 科学施肥
    4.6 防治病虫

(8)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成就、问题与科技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成就
    1.1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三次跨越
        1.1.1 第一次跨越 (1964-1979年) :
        1.1.2 第二次跨越 (1980-2000年) :
        1.1.3 第三次跨越 (2001-2010年) :
    1.2 我国油菜产业重大科技成果
2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启示与科技对策
    3.1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启示
    3.2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科技对策

(9)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生态学研究及其杂种优势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育种研究概况
    1.2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1.3 含油量的生态学研究
    1.4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杂种优势利用
        1.4.1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
        1.4.2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1.5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亲本和杂交组合的含油量表现
        2.2.2 母体效应和父本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影响
        2.2.3 含油量遗传方差和遗传力分析
        2.2.4 亲本遗传效应值预测
        2.2.5 细胞质效应对含油量的影响
    2.3 讨论
        2.3.1 试验材料与方法的特异性
        2.3.2 父本花粉直感效应和母体效应对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影响
        2.3.3 含油量的遗传效应
        2.3.4 细胞质效应对含油量的影响
        2.3.5 高含油量遗传改良潜力
    2.4 结论
第三章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生态学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部位含油量变化
        3.2.2 不同生态区含油量变化
        3.2.3 同一生态区不同地点含油量变化
    3.3 讨论
        3.3.1 不同分枝部位含油量变化
        3.3.2 不同生态区含油量变化
        3.3.3 同一生态区不同地点含油量变化
第四章 双低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亲本及其杂交组合含油量表现
        4.2.2 含油量杂种优势分析
        4.2.3 杂交组合F_1与亲本含油量相关性分析
        4.2.4 杂交组合F_1含油量配合力分析
    4.3 讨论
        4.3.1 含油量杂种优势
        4.3.2 高含油量杂交组合亲本选配
第五章 化学诱导剂诱导甘蓝型高含油量油菜雄性不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喷药时期对甘蓝型高含油量油菜品系雄性不育的诱导效果
        5.2.2 不同浓度 WH-1 诱导甘蓝型高含油量油菜品系雄性不育的效果
        5.2.3 不同浓度WH-1 对高含油量油菜花器、植株形态及生育期的影响
        5.2.4 WH-1 对花粉粒数目的影响
        5.2.5 WH-1 对花粉活力的影响
        5.2.6 SSR 纯度鉴定
        5.2.7 杂交组合产量、产油量及含油量表现
    5.3 讨论
        5.3.1 喷药时期与浓度
        5.3.2 喷药次数
        5.3.3 油菜生长势对诱导效果的影响
        5.3.4 化学诱导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配制杂交组合的实际应用
        5.3.5 杂种优势利用
第六章 全文结论
    6.1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
    6.2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生态学研究
    6.3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杂种优势分析
    6.4 化学诱导剂诱导高含油量油菜品系雄性不育研究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四川省油菜育种态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四川省油菜生产发展现状
二、四川省油菜育种研究概况
    1.四川省油菜育种历程
    2.四川省油菜育种成果特点
        (1) 品种审定数量增多。
        (2) 育种新成果品质改善。
        (3) 育种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
        (4) 科技和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三、四川省油菜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产水平相对较低
    2.菜籽总体品质较差
    3.现代育种技术应用较落后
    4.育种目标单一, 机收品种选育滞后
四、四川省油菜育种发展态势
    1.加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双低油菜新品种
    2.加强生物技术在油菜品种改良的研究与应用
    3.加大引进构建基础材料体系的力度
    4.加大专用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力度
    5.重视产中配套技术的研究

四、高产优质杂交油菜绵油11号的选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伊犁地区春油菜种质资源生态适应性研究及综合评价[D]. 陈雷.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甘蓝型油菜在广西引种种植与初步评价[D]. 周时艺. 广西大学, 2019(01)
  • [3]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中绵油78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赵昌斌,邓武明,田露申,余青青,杨玉恒,宋稀,黄成云. 种子, 2016(11)
  • [4]双低杂交油菜晋油11号的选育[J]. 杜春芳,咸拴狮,范建春,咸丽霞. 山西农业科学, 2014(12)
  • [5]不同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 郭修远,赖玉嫦,段宁,丁利英.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8)
  • [6]早熟优质白菜型杂交春油菜青油19号的选育[J]. 唐国永. 贵州农业科学, 2013(08)
  • [7]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卓油11号的选育[J]. 喻本雨,张力,王成伟. 种子, 2013(02)
  • [8]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成就、问题与科技对策[J]. 殷艳,王汉中.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2(04)
  • [9]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生态学研究及其杂种优势利用[D]. 王新发.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10]四川省油菜育种态势分析[J]. 李晓,陈春燕,唐莎,何希德. 农村经济, 2011(01)

标签:;  ;  ;  ;  ;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绵油11号的选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