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镜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护理

急诊内镜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护理

一、急诊内镜下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1](2022)在《中国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2021)》文中认为消化道异物是消化科常见的危急症之一,在儿童中最为常见。因误吞异物的种类繁多,导致处理方式多样,潜在的风险及并发症不断升级,若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后果。目前,中国尚无针对儿童的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如何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国际指南标准的儿童消化道异物循证指南,对有效指导和促进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按照国际公认的临床实践指南制订流程,联合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证据,结合临床实践,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和评价(GRADE)分级系统,遵循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IGHT),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以期为各级各类医院接诊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2](2022)在《中国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2021)》文中研究指明消化道异物是消化科常见的危急症之一, 在儿童中最为常见。因误吞异物的种类繁多, 导致处理方式多样, 潜在的风险及并发症不断升级, 若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后果。目前, 中国尚无针对儿童的消化道异物指南, 因而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基础上制订符合国际标准的儿童消化道异物循证指南, 对有效指导和促进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按照规范的制订流程, 联合多学科专家, 基于现有证据, 结合临床实践, 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 以期为各级各类接诊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Pediatric Collaborative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Digestive Endoscopology;Pediatric Digestive Endoscopy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ese Endoscopist Association;[3](2021)在《中国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2021)》文中研究表明消化道异物是消化科常见的危急症之一,在儿童中最为常见。因误吞异物的种类繁多,导致处理方式多样,潜在的风险及并发症不断升级,若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后果。目前,中国尚无针对儿童的消化道异物指南,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国际标准的儿童消化道异物循证指南,对有效指导和促进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按照规范的制订流程,联合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证据,结合临床实践,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s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分级系统,遵循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 RIGHT),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以期为各级各类接诊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王瑶[4](2021)在《中药白芨在胃ESD术后人工溃疡中的治疗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探讨中药白芨对于胃内病变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后形成的人工溃疡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从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内窥镜科患有胃内黏膜病变或黏膜下病变,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患者共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为单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为中药白芨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变位置、手术时长、初始人工溃疡面积、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4周末溃疡面积及愈合情况、术后4周末症候积分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前与术后四周末肝功(ALT和AST)、肾功(Cr和BUN)情况、以及术后病理学诊断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病变部位、初始人工溃疡面积、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术后病理学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比较两组患者胃ESD术后4周末人工溃疡面积(1.73±1.24 VS 3.73±2.75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胃ESD术后4周末人工溃疡愈合情况,研究组愈合率66.67%,好转率91.67%,对照组愈合率29.17%,好转率7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末症候积分情况,两组证候积分均有下降,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包括在胃脘痞满(0.76±0.33VS1.67±1.13)、善太息(0.41±0.08VS1.42±1.10)、小便短黄(1.00±0.37VS1.92±0.10)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指数情况,研究组痊愈11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20例,无效1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4周末肝功(ALT和AST)、肾功(Cr和BUN)情况,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在并发症方面,两组各出现一例贲门下ESD术后24h内迟发性出血,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胃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是非常安全、有效的。2.在胃ESD术后形成人工溃疡的治疗中,应用中药白芨联合艾司奥美拉唑的疗效优于单用艾司奥美拉唑,能够加快胃ESD术后人工溃疡的愈合速度,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3.贲门下ESD术后并发出血的概率高于胃其他部位。

蔡婉璐[5](2021)在《兰索拉唑单药与联合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比较内镜下成功止血后注射用兰索拉唑单药与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和止血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寻找针对此症的更优更经济的治疗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参考相关文献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某三甲医院住院医治的96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给药方式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46),观察组注射用兰索拉唑(30mg,ivgtt,bid)治疗,对照组在注射用兰索拉唑(30mg,ivgtt,bid)基础上,联合口服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颗粒(0.5g,po,tid)和静脉滴注止血药白眉蛇毒血凝酶粉针(2ku,ivgtt,qd),观察5天后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卫生经济学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比较无显着差异,出血量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当,具有可比性。(1)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92%vs 91%,P=0.814),反映有效性的指标如心率、血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血尿素氮和输血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如下:a)观察组患者心率从均值85.28次/分降至73.72次/分,对照组患者心率从均值87.40次/分降至74.16次/分,无明显差异(P=0.511;P=0.826)。b)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从均值116.98mm Hg升至121.86mm Hg,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从均值120.02mm Hg升至127.58mm Hg,无明显差异(P=0.164;P=0.067);观察组患者舒张压从均值73.54mm Hg升至79.58mm Hg,对照组患者舒张压从均值72.00mm Hg升至78.38mm Hg,无明显差异(P=0.345;P=0.592)。c)观察组患者红细胞计数从均值4.43*1012/L降至4.12*1012/L,对照组患者红细胞计数从均值4.17*1012/L降至3.87*1012/L,无明显差异(P=0.158;P=0.146)。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从均值133.50g/L降至124.18g/L,对照组患者血红蛋白从均值127.18g/L降至116.64g/L,无明显差异(P=0.250;P=0.141)。d)观察组患者血细胞比容从均值39.60vol%降至36.91vol%,对照组患者血细胞比容从均值36.71vol%降至34.96vol%,无明显差异(P=0.078;P=0.184)。观察组患者血小板从均值246.28*109/L降至241.36*109/L,对照组患者血小板从均值229.20*109/L升至233.35*109/L,无明显差异(P=0.211;P=0.534)。e)观察组患者血尿素氮从均值6.09mmol/L降至4.18mmol/L,对照组患者血尿素氮从均值7.31mmol/L降至4.41mmol/L,无明显差异(P=0.056;P=0.305)。f)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有一例输血,无明显差异(P=0.952)。g)出院后30天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再出血患者均为零,无显着差异。(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a)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监测指标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均无明显差异(P>0.05)。b)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从均值23.69U/L降至22.89U/L,对照组患者谷丙转氨酶从均值26.06U/L降至20.63U/L,无明显差异(P=0.614;P=0.598)。观察组患者谷草转氨酶从均值21.28U/L降至19.83U/L,对照组患者谷草转氨酶从均值21.91U/L降至18.92U/L,无明显差异(P=0.787;P=0.547)。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从均值14.38μmol/L降至12.53μmol/L,对照组患者总胆红素从均值12.57μmol/L降至11.59μmol/L,无明显差异(P=0.193;P=0.407)。c)观察组患者乳酸脱氢酶从均值159.38IU/L降至142.62IU/L,对照组患者乳酸脱氢酶从均值165.71IU/L降至150.95IU/L,无明显差异(P=0.297;P=0.099)。观察组患者碱性磷酸酶从均值66.73IU/L降至62.90IU/L,对照组患者碱性磷酸酶从均值70.83IU/L降至69.41IU/L,无明显差异(P=0.362;P=0.113)。观察组患者谷氨酰转肽酶从均值23.81U/L降至20.35U/L,对照组患者谷氨酰转肽酶从均值28.73U/L降至25.86U/L,无明显差异(P=0.305;P=0.176)。d)观察组患者肌酐从均值64.38μmol/L升至66.99μmol/L,对照组患者肌酐从均值67.05μmol/L升至72.75μmol/L,无明显差异(P=0.423;P=0.051)。e)观察组患者尿常规葡萄糖阴性的人数从49人降至47人,对照组患者尿常规葡萄糖阴性的人数没有改变,依旧为42人,无明显差异(P=0.169;P=0.461)。观察组患者尿常规蛋白质阴性的人数从45人升至47人,对照组患者尿常规蛋白质阴性的人数从41人升至44人,无明显差异(P=0.538;P=0.153)。f)两组患者的电解质除钙离子浓度比较有差异外其余电解质均无差异。观察组患者血清中钠离子浓度从均值138.64mmol/L升至139.84mmol/L,对照组患者血清中钠离子浓度从均值138.58mmol/L升至139.78mmol/L,无明显差异(P=0.886;P=0.868)。观察组患者血清中钾离子浓度从均值3.95mmol/L升至4.01mmol/L,对照组患者血清中钾离子浓度从均值4.02mmol/L降至3.97mmol/L,无明显差异(P=0.389;P=0.470)。观察组患者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均值未改变为2.26mmol/L,对照组患者血清中钙离子浓度从均值2.26mmol/L降至2.19mmol/L(P=0.930;P=0.044),但两组患者钙离子浓度均在正常范围。观察组患者血清中镁离子浓度从均值0.83mmol/L升至0.84mmol/L,对照组患者血清中镁离子浓度从均值0.83mmol/L升至0.86mmol/L,无明显差异(P=0.639;P=0.156)。(3)两组患者治疗所需费用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费用均值为4118.01元,对照组患者治疗费用均值为5526.23元。结论:单药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可以达到与联合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和止血药物同样的效果,但可以明显节约治疗费用且安全性良好。

刘昕丹[6](2021)在《ANVUGIB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三种评分系统对临床预后的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近9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的流行病学变化趋势及临床特征,并比较Glasgow Blatchford评分(GBS)、全Rockall评分(RS)和AIMS65评分系统在ANVUGIB患者输血、临床干预措施和住院死亡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历资料,对其性别、年龄、病因和危险因素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就诊的549例ANVUGIB患者,进行GBS、RS和AIMS65评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比较GBS、RS和AIMS65在临床预后包括输血、临床干预措施和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一、临床特征分析结果:1、一般特征:共收集2238名患者,其中男性1718例,女性520例,男女比例为3.3: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4±17.8岁(范围:18-94岁;95%CI:54.7-56.2)。2、总病因分布情况: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病因占69.7%(1560例),消化道肿瘤占10.6%(238例),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占10.2%(229例),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占6.6%(147例),反流性食管炎仅占1.3%(29例),其他的病因占1.6%(35例),主要包括胃息肉(占48.6%,17例)和医源性出血(占34.3%,12例)。3、消化性溃疡分类病因分布情况:消化性溃疡根据溃疡的发生部位分类,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最多,居首位(61.1%,953例),其次为胃溃疡(25.6%,400例),再次是复合型溃疡(7.6%,119例),其它的还包括Dieulafoy病(2.9%,46例)、吻合口溃疡(1.8%,28例)、食管溃疡(0.9%,14例)。4、病因变化趋势:从2011年至2019年,消化性溃疡仍是引起ANVUGIB最常见的病因,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无统计学差异(P=0.54),但是消化道肿瘤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已超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成为第二病因(P=0.001),此外本研究发现,医源性因素引起出血的比例显着增加(P=0.007)。5、各病因发病人群变化趋势:近9年来,胃溃疡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1.3±14.2岁,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年人,平均年龄为48.0±17.7岁。值得注意的是,消化道肿瘤以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好发人群主要是老年人,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各自发病的平均年龄分别由63.7±13.7岁、57.5±17.0岁增加至70.3±12.2岁和63.6±14.0岁(P<0.01)。6、危险因素变化趋势:与ANVUGIB相关的危险因素有:药物相关、饮酒、饮食不当、应激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药物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占比由2011-2013年的43.8%上升至2017-2019年的66.3%(P<0.001),而饮酒相关的出血诱因占比由2011-2013年的26.2%下降至2017-2019年的16.3%(P=0.003)。二、三种评分系统对临床预后的预测结果:1、输血预测:GBS、AIMS65和RS的AUC分别为0.751(95%CI:0.711-0.791)、0.720(95%CI:0.676-0.764)和0.568(95%CI:0.519-0.617)。GBS和AIMS65的预测价值均比RS的预测价值高(P<0.001,P<0.001),而GBS与AIMS65的预测价值之间无差异(P=0.220)。GBS、AIMS65和RS诊断的最佳截点分别是9、1和5,其中GBS的灵敏度最高是77.1%。2、临床干预措施预测:GBS、AIMS65和RS的AUC分别为0.598(95%CI:0.522-0.674)、0.617(95%CI:0.541-0.693)和0.766(95%CI:0.708-0.824)。RS的预测价值均比GBS和AIMS65的预测价值高(P<0.001,P<0.001),而GBS与AIMS65的预测价值之间无差异(P=0.590)。GBS、AIMS65和RS诊断的最佳截点分别是10、1和4,其中RS的灵敏度最高是69.7%。3、住院期间死亡预测:GBS、AIMS65和RS的AUC分别为0.844(95%CI:0.788-0.900)、0.853(95%CI:0.784-0.921)和0.786(95%CI:0.706-0.866)。AIMS65和GBS的预测价值均高于RS(P=0.046,P=0.026),AIMS65和GBS也都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但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771)。GBS、AIMS65和RS诊断的最佳截点分别是11、2和5,其中AIMS65的特异度最高是87.7%。结论:1、ANVUGIB主要好发于中年(55.4±17.8岁)男性患者,最常见的病因仍是消化性溃疡,其次是消化道肿瘤,并且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有老龄化趋势。本研究发现,近年来医源性因素造成的出血有逐渐上升趋势。2、ANVUGIB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非甾体类药物、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和饮酒等。与2011-2013年相比,药物相关性的出血在2017-2019年呈上升趋势,其中药物相关危险因素中以抗血小板/抗凝药物为主,且主要好发于老年人。3、GBS对患者输血的预测价值最高,RS对患者临床干预措施的预测价值最高,AIMS65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最高。

杨丽[7](2020)在《PPI预防胃ESD术后出血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与肠道NK/T淋巴瘤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早期胃癌、胃腺瘤等胃粘膜病变内镜下治疗的标准方法,出血是其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ESD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约为0.6%-26.9%,大部分ESD术后出血发生在术后24小时。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被指南推荐用于减少ESD术后出血,但PPI的最佳治疗方法尚无标准方案。目前ESD术后出血的治疗方案主要参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方案。指南推荐对高出血风险消化性溃疡,采用大剂量、持续输注PPI(80mg+8mg/h)进行治疗。但ESD术后形成的人工溃疡与消化性溃疡存在较大差异。首先,消化性溃疡大部分和高酸状态相关;而人工溃疡是ESD术后产生的医源性溃疡,ESD主要用于治疗早期胃癌,而早期胃癌常伴有重度萎缩性胃炎,多为低酸状态。其次是两者患者年龄不一样,消化性溃疡好发于中青年人;而胃早癌ESD术后人工溃疡以高龄患者居多。第三是消化性溃疡可以穿透整个胃壁,损伤的血管可为穿透肌层的大血管;而ESD术后人工溃疡出血通常来自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血管,很少穿透至固有肌层,在这种环境下的止血通常是比较容易的。第四,人工溃疡创面是通过内镜医师术中反复电凝止血处理的,出现喷射性出血、活动性渗血以及血管残端等活动性出血的机会较消化性溃疡明显减少。因此我们认为ESD术后人工溃疡,发生大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且溃疡更容易愈合。ESD术后如何应用PPI,目前没有明确证据。仅有2篇来自韩国的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两个研究都是在ESD术前开始应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两个试验均没有明确定义ESD术后出血的随访时间,二次内镜检查时间均在ESD术后第二天进行,两个试验结果显示间断和持续PPI预防ESD术后出血无明显差异。一篇针对消化性溃疡的系统评价,亦显示在高出血风险的消化性溃疡中,间断PPI的治疗效果不劣于持续PPI的治疗。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PPI有增加肠道感染、腹泻、肺炎的风险;影响微量元素和钙的吸收,增加骨折等风险。同时研究显示使用PPI的患者肝癌发生风险较对照组提高了80%以上。因此,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评价间断PPI预防ESD术后人工溃疡出血的疗效,对于ESD术后人工溃疡的治疗实践以及PPI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以持续PPI(80mg+8mg/h)治疗措施为对照,综合评价间断PPI(40mg 2/日)在ESD术后人工溃疡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ESD术后人工溃疡PPI应用提供科学证据。研究方法:以国内九家三甲医院拟行内镜下胃ESD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以持续PPI(80mg+8mg/h)治疗措施为对照组,综合评价间断PPI治疗胃粘膜病变ESD术后人工溃疡的出血率、溃疡愈合率和感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经济效益等差异。结果:从2017年09月30日到2019年07月30日期间,在全国9家中心共筛选了526例诊断为胃粘膜病变的患者,其中487例患者适合内镜下ESD治疗。其中16例患者由于严重的合并症,25例患者由于服用抗凝药,8例患者为ESD术后复发病变,24例患者拒绝ESD手术治疗,一共73例患者被排除。最后41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209例患者为间断PPI治疗组(A组),205例患者为持续PPI治疗组(B组)。两组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BMI、民族、工作性质、学历、吸烟和饮酒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包括既往胃切除术、病变部位、术前病理诊断、病变部位萎缩程度、幽门螺杆菌感染、ESD手术时间、ESD术后人工溃疡长径、ESD术后人工溃疡短径、ESD术后人工溃疡长径*短径和ESD术后留置胃管情况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间断PPI治疗组有5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肿瘤侵犯超过粘膜下层500μm,接受根治性外科手术治疗,有4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肿瘤侵犯超过粘膜下层500μm,拒绝外科根治性手术,予以替吉奥单药口服化疗。持续PPI治疗组有5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肿瘤侵犯超过粘膜下层500μm,接受根治性外科手术治疗,有6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肿瘤侵犯超过粘膜下层500μm,拒绝外科根治性手术,予以替吉奥单药口服化疗。两组术后追加根治性手术和化疗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断PPI治疗组ESD术后7天共有14例患者出血(14/209,6.7%,95%CI 3.3%-10.5%),持续PPI治疗组有12例患者出血(12/205,5.9%,95%CI 2.9%-9.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723)。绝对危险度减少(absolute risk reduction,ARR)0.84%(-3.83,5.5)。NNH(number need to harm,NNH)为119。在ESD术后1天、3天、7天的出血风险用生存曲线计算,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为进一步明确出血与治疗方法的相关性,我们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SD术后7天出血率和病变部位萎缩程度(P=0.004,OR=1.807,OR 95%CI 1.205-2.712)和BMI(p=0.04,OR=1.209,OR 95%CI 1.009-1.450)相关。为更进一步评估ESD术后出血和治疗措施之间的关系,我们校正了年龄、性别、学历、吸烟、饮酒、BMI、病变部位、萎缩程度、病理诊断、Hp感染、ESD手术时间、ESD术后溃疡长径、肝功、肾功、血糖和凝血功能。经上述相关因素校正后,我们未发现ESD术后出血与治疗措施(连续与间断PPI)之间存在显着的统计学相关性(P>0.05)。间断PPI治疗组有8例(8/14,57.14%)患者ESD术后出血接受了内镜治疗,有5例患者为ESD术后第1天出现呕血,2例患者为ESD术后第3天出现黑便,1例患者没有呕血黑便症状为ESD术后第七天复查胃镜时发现创面渗血。有1例患者内镜下止血失败进行了外科手术止血。持续PPI治疗组有6例患者(6/12,50%)ESD术后接受了内镜止血治疗,有2例患者为ESD术后第1天出现呕血,1例患者为ESD术后第3天出现黑便,3例患者为ESD术后第7天复查胃镜时发现出血。ESD术后1月人工溃疡愈合情况采用畸田隆夫的分期方法,在ITT分析中,间断PPI治疗组有121例病变(121/209,57.9%)处于活动期,有44例病变(44/209,21.2%)处于愈合期,有44例病变(44/209,21.2%)处于瘢痕期。持续PPI治疗组,有122例病变(122/205,59.5%)处于活动期,有44例病变(44/205,21.5%)处于愈合期,有39(39/205,19%)例病变处于瘢痕期。结果显示两组溃疡愈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875)。在414例患者中,有212例(212/414,51.20%)患者ESD术后1月完成了胃镜检查,纳入PPA分析。PPA分析结果和ITT分析结果一致。有5例患者同意进行ESD术后72小时胃内p H监测。结果显示5例患者PPI注射后胃内p H大于4的时间均超过50%。其中3例患者(1例为间断PPI治疗,2例为持续PPI治疗)胃内p H大于4的时间超过90%。所有414例患者ESD术后随访2个月,两组患者出院后未观察到出血,没有穿孔和感染发生。在间断PPI治疗组,住院中位时间为10.0天(8.0-12.0),和持续PPI治疗组相似,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973)。间断PPI治疗组的中位住院费用为23129.0元(19331.9-29888.7),持续PPI治疗的中位住院费用为25707.3元(21391.0-31525.2),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816)。结论间断PPI在预防ESD术后出血的疗效不劣于持续PPI治疗,并且不影响ESD术后1月人工溃疡的愈合率。因此我们认为间断PPI在ESD术后预防出血和促进人工溃疡愈合方面可以达到和持续PPI治疗一样的效果。背景:胃肠道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6%-23%,占整个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9%-6.5%。胃肠道淋巴瘤是异质性非常强的一组疾病,对于不同的地理分布、人群种族和环境因素,胃肠道淋巴瘤的发病部位及病理类型有比较大的区别。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CL)是一种相对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大部分肿瘤细胞来源于NK细胞,少部分来源于细胞毒性T细胞。该肿瘤在亚洲及南美洲发病率较高,在西欧和北美罕见。研究显示ENKTCL在中国内地的发病率占全部淋巴瘤的7%-15%,在中国香港为13%左右,该肿瘤是具有“亚洲特色”的一类淋巴瘤,是中国最常见的结外非B细胞淋巴瘤。ENKTCL-N主要发病部位在面部中线的器官和组织,尤其是鼻腔,常常累及副鼻窦、鼻咽部、口咽部和腭部。其次可发生在胃肠道、皮肤、睾丸、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极少累及骨髓,部分患者可出现嗜血综合征。相对于鼻部NK/T细胞淋巴瘤,胃肠道的NK/T细胞淋巴瘤少见,但该病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缓解率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有限,导致该类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患者预后极差。研究目的:目前关于胃肠道NK/T细胞淋巴瘤,没有大宗的临床病例报道,多以个案或小样本病例报道为主,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了解甚少。但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亚洲人,在中国人群的比例较高,且该病预后极差,因此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们中心13例确诊为胃肠道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以及患者的生存曲线和治疗。第二部分,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系统评价了胃肠道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最后通过我们单中心的病例报告和文献系统评价初步了解胃肠道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结果:第一部分单中心临床试验结果:2011.1-2016.12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确诊27例肠道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其中13例(13/27,48%)为胃肠道NK/T细胞淋巴瘤纳入本研究。纳入患者确诊中位年龄为39岁(15-71岁),其中9例患者为男性,4例患者为女性。从患者有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3.8月(2-9月)。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10/13,76.9%)、胃肠道出血(6/13,46.2%)和腹泻(3/13,23.1%)。在确诊时,6例患者(6/13,46.2%)有B症状(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4例患者(4/13,30.8%)乳酸脱氢酶升高。根据Mussoff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分期系统进行临床分期,Ⅰ期有10位患者(10/13,76.92%),Ⅱ期有2位患者(2/13,15.38%),Ⅲ期有1位患者(1/13,7.69%)。在13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通过一次胃镜和内镜下活检确诊,每例患者平均取材5.3块组织;3例患者通过两次内镜和活检确诊,每例患者平均取材7.7块组织;7例患者最后通过外科手术标本确诊,每例患者在术前接受了1-3次内镜检查。所有13例患者均为多发性病变,9例患者病变在大肠(包括回盲部,结肠和直肠),3例患者病变在小肠,1例患者病变在十二指肠。13例患者在内镜下均表现为多发性溃疡,溃疡直径大小约1.5cm-6cm。内镜下形态,有9(9/13,69.2%)例患者表现为溃疡型病变,4(4/13,30.8%)例患者表现为溃疡浸润型病变。在组织病理学中,13例标本均有坏死,12例观察到溃疡。有9例病变位于大肠(包括回盲部,结肠和直肠),3例病变位于小肠,1例病变位于十二指肠。7例外科手术标本中有5例观察到病变侵犯至浆膜层,1例标本中发现亲上皮表现,有3例标本发现隐窝萎缩表现。有7例(7/13,53.8%)标本肿瘤细胞以中小细胞为主。11(11/13,84.6%)例标本表现为细胞核不规则的多形性肿瘤细胞。11例标本中发现血管中心性表现,3例发现神经趋向性,2例发现神经节细胞增生。这些病例的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3、CD43、TIA-1、颗粒酶B阳性,CD20、CD5阴性。有10(10/13,81.3%)例标本表达CD56。13例标本的Ki-67指数为30%-70%。所有标本均可以见到EBER弥漫阳性。12例患者进行了T细胞基因重排,均为多克隆。7例患者接受了急诊手术治疗,其中6例患者是因为消化道穿孔急诊手术治疗,1例患者由于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治疗。7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中,4例患者术后1周死于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接受了化疗,2例患者不愿意接受术后化疗。6例患者只接受了全身化疗。化疗方案包括CH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和强的松),CTOD(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和地塞米松),COT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和强的松),TAOD+L-ASP(阿糖胞苷,吡柔比星,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和培门冬酶),and CVTLD(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和培门冬酶)。截至我们随访时,13例患者中有10(10/13,77%)例已经死亡,另外3例生存患者为近9个月确诊患者。所有患者中最长生存期为13个月,平均生存期为6个月。有5例患者确诊后1周内死亡,其中4例患者接受了急诊手术治疗,3例患者是由于消化道穿孔行急诊手术治疗,1例患者在院外因为穿孔行手术治疗,术后1月消化道大出血至我院再次急诊手术治疗。按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是否接受紧急手术以及是否接受化疗对总生存无明显影响。第二部分文献系统评价结果通过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获得306篇文献,查阅参考文献补充2篇文献,初步检索得到共308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后共获得166篇;通过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相关文献145篇;共有21篇文献纳入进行全文筛选,排除个案报道6篇、综述3篇,样本量<10的文献2篇,最后总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文献共包含292例胃肠道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有2篇来自韩国,其余8篇均来自中国。10篇文献均为回顾性研究;1篇为多中心研究,其余9篇均为单中心研究;10篇文献均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有1篇文献未描述病变的内镜下特点;1篇文献未详细描述生存期及随访情况。胃肠道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中位年龄为33-45岁,发病最小年龄为7岁,最大年龄为79岁。总共纳入的292例患者中,男性202例,女性90;男:女比例为2.24: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穿孔。病变位于食管的患者有2例,胃有10例,小肠(包括十二指肠)有108例,回盲部有33例,结直肠有109例,多部位累及有60例。报道了病变内镜下具体形态的患者有119例,其中溃疡有111例,包块有8例。胃肠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有191例(191/292,65.4%),大部分为在病程中发生消化道穿孔或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手术治疗。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20.9%(61/292),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为44.5%(130/292),单纯化疗患者为23.3%(68/292),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占10.3%(30/292)。胃肠道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月-12.7月,最短的生存期为1天,最长的生存期为66月。结论:胃肠道NK/T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肠道非B细胞淋巴瘤,它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发病率相对较高,多见于青年男性,临床特征不典型,内镜多表现为溃疡病变,预后极差。我们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年轻的亚洲男性不明原因的多发、深、大不规则溃疡,且易于发生胃肠道出血和穿孔,应该考虑NK/T细胞淋巴瘤的可能。在这类患者中,建议在溃疡底部和溃疡边缘突出组织进行重复的深挖活检,必要时可进行剖腹探查明确诊断。这类疾病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周朝阳[8](2020)在《内镜联合大剂量PPI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文中指出

雷玉英[9](2020)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风险评估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1、回顾性分析非静脉曲张出血(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NVUGIB)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收集的NVUGIB患者按照CRS、PRS、GBS、m-GBS和AIMS65评分系统进行危险分层,比较不同评分系统预测NVUGIB患者再出血、死亡和临床干预风险的优劣,并寻找预测的最佳诊断界值。2、探讨NVUGIB患者再出血、死亡和临床干预的危险因素,为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及进一步制定适用于NVUGIB患者的评分系统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方法]1、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4年1月-2019年5月在昆明医科的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并经内镜确诊为NVUGIB的647例住院患者,年龄≥18岁,详细记录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内镜检查结果、病情转归、住院天数、出血原因、住院期间患者是否需要进行临床干预治疗等,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分别按照CRS、PRS、GBS、m-GBS和AIMS65评分系统对资料齐全的患者进行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价不同评分系统预测再出血、死亡、临床干预风险的价值,并寻找最佳的诊断界值。2、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VUGIB患者再出血、死亡和临床干预的危险因素。[结果]1.一般资料:共收集647例NVUGIB患者,平均年龄58.89 ± 16.30岁,其中男性507例(78.4%),女性140例(21.6%),男女比例约为3.6:1;平均住院天数10.93 ±3.88天。459例(70.9%)患者实施急诊内镜。根据内镜检查结果,NVUGIB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528例(81.6%)。患者再出血率29例(4.5%),死亡率12例(1.9%)。需要进行临床干预治疗的患者共322例(49.8%),其中输血273例(42.2%),内镜下止血治疗110例(17%),5例(0.8%)患者实施血管造影栓塞术。2.各评分系统预测价值2.1对再出血的预测价值:再出血患者各评分均高于未再出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 GBS(AUROC 0.73,95%CI,0.694-0.764)、mGBS(0.781,95%CI,0.682-0.753)评分系统对于再出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优于PRS(0.646,95%CI,0.608-0.683)、CRS(0.628,95%CI,0.589-0.665)、AIMS65(0.616,95%Cl,0.577-0.654)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BS和mGBS评分的预测价值无差异(p 0.371)。预测再出血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4、>3、>10、>8、>0。2.2.对死亡的预测价值:除PRS评分(P=0.112)外,其余评分中死亡患者评分均高于未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0.738,95%CI,0.702-0.771)、GBS(0.861,95%CI,0.832-0.887)、mGBS(0.827,95%CI,0.796-0.855)、AIMS65(0.867,95%CI,0.839-0.893)评分系统对于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IMS65 优于 PRS(0.631(95%CI,0.592-0.668))、CR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BS、mGBS、AIMS65三者间的预测价值无差异,CRS优于PRS,但CRS与GBS、mGBS无差异。预测死亡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3、>3、>11、>10、>1。2.3对临床干预的预测价值:需要临床干预患者评分均高于未干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0.747,95%CI,0.711-0.780)、mGBS(0.740,95%CI,0.704-0.773)评分系统对于是否需要临床干预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优于AIMS65、PRS、C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BS、mGBS二者间的预测价值无统计学差异(P0.184);AIMS65(0.674,95%CI,0.637-0.71 0)、CRS(0.670,95%CI,0.632-0.706)优于 PRS(0.595,95%CI,0.557-0.634),但AIMS65与CRS无差异。预测临床干预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4、>3、>8、>6、>0。3.不同临床转归相关的危险因素3.1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既往有出血史、使用过出血药物史、年龄>65岁、心率、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INR、白蛋白、血尿素氮、ALT、AST与再出血具有显着相关性(P<0.001),血红蛋白是发生再出血风险的保护因素。3.2死亡的危险因素:年龄>65岁、血红蛋白、白细胞、INR、白蛋白、血尿素氮与死亡具有相关性(P<0.05),白细胞、INR是发生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是发生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3.3临床干预的危险因素:使用过出血药物史、年龄>65岁、心率、血红蛋白、白细胞、INR、白蛋白、血尿素氮与临床干预具有相关性(P<0.05),血红蛋白、血小板是需要临床干预的保护因素。[结论]1.消化性溃疡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2.GBS、mGBS是预测NVUGIB再出血、临床干预风险有效的评分系统,且优于PRS、CRS、AIMS65评分。AIMS65评分系统对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GBS、mGBS仅次于AIMS65评分,临床预测价值高于CRS、PRS评分。GBS与mGBS对再出血、死亡、临床干预风险的预测价值相当,mGBS可以取代GBS评分。3.在预测NVUGIB死亡、临床干预风险方面CRS优于PRS,在预测再出血方面价值相当,但评分结果不佳,并非理想预测工具。4.血红蛋白是预测再出血风险的保护因素;白细胞、INR是预测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是预测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血红蛋白、血小板是预测需要临床干预的保护因素。

武健[10](2020)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中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完成此类患者的中西医急救护理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总院急诊科收治并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既往护理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急诊绿色通道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相应护理内容。主要观察指标为急诊门诊停留时间,次要观察指标分别从卫生经济学、医疗资源使用量和医疗质量与安全性方面进行评价,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急诊门诊停留时间均数分别为63min、137min,且观察组患者急诊门诊停留时间中位数(56min)低于对照组中位数(10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急诊门诊总费用均数分别为1473元、1632元,观察组患者急诊门诊总费用的中位数(1278元)低于对照组的中位数(1420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中医治疗与护理技术的使用率(81.1%)高于对照组(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观察组耳穴压豆的使用率(67.7%)高于对照组(16.0%),观察组冰冻紫黄液的使用率(23.6%)高于对照组(1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均为100%;未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0。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在急诊门诊的停留时间,减少了急诊门诊医疗资源的占用,增加了其他急诊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在未明显增加患者急诊门诊费用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促进了冰冻紫黄液、耳穴压豆等中医治疗与护理技术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对指导急诊科护理人员完成对此类患者的中西医急救护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急诊内镜下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诊内镜下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3)中国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2021)(论文提纲范文)

一、指南制订过程
    1.指南目的:
    2.指南制订方法:
    3.制订工作组:
    4.指南注册:
    5.指南的使用者与目标人群:
    6.临床问题调研与遴选:
    7.证据检索与筛选:
    8.证据质量评价:
    9.证据分级:
    10.推荐意见的形成:
    11.指南的撰写和外审:
    12.指南的传播与实施:
    13.指南的更新:
二、推荐意见及依据
三、讨论
四、未来研究建议

(4)中药白芨在胃ESD术后人工溃疡中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胃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特点及诊断概述
    2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起源与发展
    3 中医角度追溯病名及病因病机
    4 辨证分型及治疗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分组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与剔除、终止试验标准
    4 实验药品与器械
    5 研究方法
    6 疗效评价指标
    7 ESD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
    8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 两组患者初始人工溃疡面积、手术时间、术后有无出血和穿孔并发症比较
    3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比较
    4 两组胃ESD术后四周末人工溃疡面积及愈合情况比较
    5 两组患者症候评分情况比较
    6 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比较
    7 术后病理学比较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白芨在胃ESD术后人工溃疡中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兰索拉唑单药与联合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概述
    1.2 临床表现
    1.3 病因与发病机制
        1.3.1 胃酸和胃蛋白酶
        1.3.2 幽门螺杆菌
        1.3.3 非甾体类抗炎药
        1.3.4 其他危险因素
    1.4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1.5 诊断与治疗现状
    1.6 兰索拉唑的概述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目的
    2.3 病例选择标准
        2.3.1 入选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4 病例分组
    2.5 治疗方案
    2.6 收集数据
    2.7 疗效评价指标与方法
        2.7.1 有效止血判断标准
        2.7.2 疗效判定标准
        2.7.3 临床再出血判断标准
    2.8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临床疗效对比
        3.2.1 总体疗效对比
        3.2.2 心率治疗前后比较
        3.2.3 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3.2.4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3.2.5 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比较
        3.2.6 血尿素氮水平比较
        3.2.7 治疗期间输血情况比较
        3.2.8 再出血发生率
    3.3 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的指标比较
        3.3.1 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频率比较
        3.3.2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比较
        3.3.3 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比较
        3.3.4 肌酐水平比较
        3.3.5 尿常规(葡萄糖、蛋白质)比较
        3.3.6 电解质(钠、钾、钙、镁)比较
    3.4 治疗所需费用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药物治疗分析
    4.2 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ANVUGIB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三种评分系统对临床预后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2238例ANVUGIB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定义和分组
        1.5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ANVUGIB 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ANVUGIB 的病因构成
        2.3 ANVUGIB 的病因构成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4 ANVUGIB 病因随年龄的变化趋势
        2.5 ANVUGIB 病因平均年龄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6 ANVUGIB相关危险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7 ANVUGIB药物相关危险因素的年龄分布情况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二部分 GBS、RS和 AIMS65 对临床预后的评价研究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相关定义分组
        1.4 各评分系统
        1.5 研究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ANVUGIB 患者的临床资料
        2.2 不同评分系统对 ANVUGIB 患者输血的预测价值
        2.3 不同评分系统对 ANVUGIB 患者临床干预措施的预测价值
        2.4 不同评分统对 ANVUGIB 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2.5 不同评分系统预测 ANVUGIB 患者输血、干预措施和死亡的最佳截断点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胃粘膜病变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后人工溃疡出血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PPI预防胃ESD术后出血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与肠道NK/T淋巴瘤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间断和持续质子泵抑制剂预防胃粘膜病变内镜下剥离术后人工溃疡出血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试验设计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纳入患者的基线特征
        3.2 ESD术后7天出血率
        3.3 ESD术后人工溃疡愈合情况
        3.4 胃内pH值监测
        3.5 随访
    第四章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
第二部分 胃肠道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第一部分单中心研究
        2.2 第二部分文献系统评价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第一部分单中心临床试验结果
        3.2 第二部分文献系统评价结果
    第四章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课题申请
致谢

(9)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风险评估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一览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评分系统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1.1.1 现代医学诊疗现状
        1.1.2 祖国医学诊疗现状
    1.2 临床路径与临床护理路径
        1.2.1 临床路径
        1.2.2 临床护理路径
        1.2.3 急诊绿色通道
    1.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样本量的确定
        2.1.3 分组及临床护理
        2.1.4 观察指标
        2.1.5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2.1.6 质量控制
        2.1.7 伦理审查情况
    2.2 结果
        2.2.1 基线资料比较
        2.2.2 急诊门诊停留时间
        2.2.3 卫生经济学评价
        2.2.4 医疗质量与安全性评价
        2.2.5 脱落、中止病例情况说明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3.1 基线资料情况
    3.2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诊救治效率的影响
    3.3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就医成本的影响
    3.4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中医治疗与护理技术使用率的影响
    3.5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中的条目应用与评价
        3.5.1 急诊胃镜检查时间的选择
        3.5.2 三腔二囊管的使用
        3.5.3 心肺复苏术与气管插管术的应用
    3.6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7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7.1 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
        3.7.2 评价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3.8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下一步研究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知情同意书
    附录2:病例报告表
    附录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图
    附录4: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流程图
    附录5: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广东省中医院)
    附录6:广东省中医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流程图
    附录7:英文缩略语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急诊内镜下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2021)[J].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2
  • [2]中国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2021)[J].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2(01)
  • [3]中国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2021)[J]. Pediatric Collaborative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Digestive Endoscopology;Pediatric Digestive Endoscopy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ese Endoscopist Association;.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1(04)
  • [4]中药白芨在胃ESD术后人工溃疡中的治疗作用[D]. 王瑶.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兰索拉唑单药与联合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D]. 蔡婉璐. 宜春学院, 2021(08)
  • [6]ANVUGIB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三种评分系统对临床预后的评价研究[D]. 刘昕丹. 延安大学, 2021(09)
  • [7]PPI预防胃ESD术后出血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与肠道NK/T淋巴瘤特点[D]. 杨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8]内镜联合大剂量PPI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D]. 周朝阳. 南华大学, 2020
  • [9]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风险评估及预后因素分析[D]. 雷玉英.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D]. 武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急诊内镜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