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与发展

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与发展

一、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及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万星宇,廖庆喜,廖宜涛,丁幼春,张青松,黄凰,陈慧,朱龙图[1](2021)在《油菜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指出油菜全产业链包括产前、产中、产后阶段,发展各阶段机械化与智能化技术是实现油菜生产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油菜全产业链生产概况和主要环节关键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概述了产前油菜小区育种、种子精细处理与产后油脂加工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产中阶段耕整地、播种、收获、田间管理环节的重点技术发展动态,涵盖了种床整理技术、开畦沟技术、深施肥与秸秆还田技术、单体式与集中式精量排种技术、无人机播种与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分段与联合收获技术、饲用油菜收获技术及其配套装备。在系统总结和分析我国油菜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油菜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上下游阶段不平衡和各环节技术体系不平衡,提出加快产前、产后成套装备研发,促进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实现产中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均衡发展,探索油菜机械化生产智能技术与无人系统,形成政府推动-市场拉动-规模驱动-科技引领的发展路径,是实现油菜全产业链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

吕海英[2](2020)在《基于永州地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

万星宇[3](2019)在《油菜联合收获机旋风分离清选系统设计及其工作机理》文中认为油菜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之一,推动油菜机械化联合收获发展是提高收获效益、减少劳动强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提高油菜联合收获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小田块经营模式适应性,针对现有油菜联合收获机结构庞杂、物料迁移路程长、机械传动系统复杂的问题,结合油菜植株茎秆高粗、分枝众多且相互牵扯、成熟度不一致等特殊生物学特性,研制了一种可实现油菜短程收获的4LYZ-2.0型全液压驱动油菜联合收获机,确定了其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及工艺路线。清选作为油菜联合收获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油菜联合收获机性能。针对常规风机加振动筛式油菜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结构复杂、振动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气流清选的旋风分离清选系统,结合油菜脱出物组分糅杂及其随机迁移特点,提出了旋风分离和前置回转筛分结合的旋风分离两种清选工艺路线,开展了台架试验及田间功能性试验,分析确定了较优工艺路线及其对应送料装置、回转筛分装置结构形式,为油菜联合收获机清选系统结构改进与优化提供了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了4LYZ-2.0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短程收获的工艺路线及其基本参数。整机核心部件主要包括割台、切碎抛送装置、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旋风分离清选系统等,动力均由液压驱动系统提供,采用切碎抛送装置实现油菜茎秆的初步切断、稳定脱粒分离负载,实现了油菜茎秆的短程迁移;分析确定了收获机作业参数,验证了结构布局合理性,确定了收获机割幅为2000 mm、喂入量为1.5 kg/s-3 kg/s、发动机功率72k W。(2)设计开发了旋风分离清选系统基本结构。旋风分离清选系统关键部件包括送料装置、双锥段式旋风分离筒、吸杂管道、离心风机等,结合4LYZ-2.0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物料喂入量输入与输出关系、油菜脱出物特性提出了以“双锥段式”旋风分离为核心环节的旋风分离和与前置回转筛分结合的旋风分离两种清选工艺路线,分析了旋风分离清选系统送料装置及回转运动筛结构形式,送料装置以减少籽粒损伤为目标提出了强制输送带与抛扬装置两种结构,回转运动筛以增加筛分效率为目标提出了锥筒筛与差速圆筒筛两种结构。(3)开展了旋风分离清选系统送料装置、双锥段式旋风分离筒、前置回转运动筛分装置、吸杂管道与风机等关键部件设计与参数分析。开展了强制输送带与抛扬装置两种结构形式的送料装置参数分析,基于动力学原理分析了强制输送带线速度与油菜脱出物切向进入双锥段式旋风分离筒内的初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了抛扬装置主轴转速不小于569.6 r/min、叶轮直径为300 mm、升运高度为0.6m、抛送倾角为70°。依据油菜脱出物悬浮速度差异分析确定了双锥段式旋风分离筒吸杂口直径为150 mm,圆柱段直径为340 mm。基于动力学分析了锥筒筛与差速圆筒筛的籽粒筛分过程,分析得出锥筒筛与差速圆筒筛的临界转速分别为40 r/min-70 r/min和30 r/min-60 r/min。(4)开展了旋风分离清选与前置回转筛分加旋风分离组合式两种工艺路线下清选性能的台架对比试验。a)强制输送带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强制输送带主动辊转速为500 r/min-600r/min时,清选性能较好,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结果得出了旋风分离清选系统最佳运行参数组合为吸杂口风速15.3 m/s、强制输送带线速度1.57 m/s,清洁率理论可达96.77%。b)抛扬装置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吸杂口风速与抛扬装置主轴转速较优范围分别为18m/s-22 m/s和500 r/min-700 r/min,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参数组合为吸杂口风速22 m/s、抛扬装置主轴转速600 r/min、上锥段锥角30°、无挡料板、出粮口直径200 mm,最佳参数组合条件下旋风分离清选系统清洁率和损失率分别为91.50%和6.02%。在前置回转筛分与旋风分离清选组合工艺路线中对比分析了锥筒筛与差速圆筒筛两种回转筛分装置对清选性能的影响。c)对于锥筒筛,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锥筒筛较优转速范围为40 r/min-60 r/min,旋风分离筒入口风速和吸杂口风速适宜范围分别为3 m/s-5 m/s和24 m/s-28 m/s;正交试验得出较优参数组合为锥筒筛转速40 r/min、旋风分离筒入口风速3m/s、吸杂口风速24m/s,最佳参数组合下旋风分离清选系统清洁率为88.99%,损失率为4.86%。d)对于差速圆筒筛,基于EDEM开展了差速圆筒筛运行参数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了最佳参数组合为助流装置转速80 r/min、筛网转速35 r/min及助流装置投影面锯齿数6个,在最佳参数组合条件下籽粒总损失率与清洁率分别为4.83%与85.7%。(5)基于CFD分析了双锥段式旋风分离筒结构和运行参数对气流场状态的影响。a)探究了旋风分离筒入口风速、吸杂口风速对旋风分离筒内气流场分布的影响,以旋风分离筒锥段与圆柱段衔接面处气流速度、旋风分离筒中心轴处气流与压力等为气流场状态评价指标,建立了旋风分离筒入口风速、吸杂口风速与衔接面、出粮口等关键位置气流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型,以油菜脱出物悬浮速度差异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优化目标函数,优化结果表明:入口速度和吸杂口风速的较优值分别为4.25 m/s和29.87 m/s,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基本吻合。b)开展了旋风分离筒上锥段锥角、圆柱段直径、圆柱段高度、下锥段锥角、出粮口直径对筒内气流场分布影响的单因素试验,以筒内气流场对称性、连续性、气流零速区状态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旋风分离筒较优参数组合为上锥段锥角30°、下锥段锥角75°、筒体直径350 mm、筒体高度240 mm、出粮口直径200 mm。(6)以清选系统籽粒清洁率与损失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旋风分离清选与前置回转筛分加旋风分离组合式两种工艺路线下清选系统的田间功能性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强制输送带与抛扬装置为送料装置的旋风分离清选系统清洁率分别为94.45%和90.21%,损失率分别为7.73%和6.54%;以锥筒筛与差速圆筒筛为前置回转筛分装置的旋风分离清选系统清洁率分别为86.8%和84.4%,损失率分别为6.7%和5.9%;旋风分离清选工艺路线下籽粒清洁率较高,前置回转筛分与旋风分离清选组合工艺路线下籽粒损失率较小,两种工艺路线下清洁率与损失率差距不大,旋风分离工艺路线结构更为简化,为油菜联合收获机旋风分离清选系统结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蒋亚军[4](2019)在《饲用油菜收获机关键装置设计及试验》文中提出油菜除油用外,其饲用、菜用、肥用、花用和蜜用等功能不断被开发和利用。针对饲用油菜生物量变化大、含水率高,缺乏适用的收获机械的问题,结合饲用油菜植株高粗、脆嫩的生物学特性,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小地块经营模式的饲用油菜收获机,确定了其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及工艺流程。为实现物料在切碎过程滑切省力,提出了一种“人”字形排布的滚刀式切碎器结构和一种交错排布的甩刀式切碎器结构,开展了台架对比试验确定了滚刀式切碎装置较优,建立了滚刀式切碎装置茎秆切碎过程仿真数值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动刀对茎秆拖拽降低切碎效果的原因,提出增加一种自适应调节喂料机构,并改进优化了其结构和作业参数。针对饲用油菜收获机因收获作业过程中喂入量波动大,导致各部件负载变化大而引起机架振动的问题,为减少机架振动及避免共振,结合有限元仿真试验与模态试验,改善了收获机机架动态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选取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饲用油菜品种,从宏观生物量积累来看,饲用油菜盛花期生物量最大,可达75000 kg/hm2,盛花期生物量比抽薹期高约40%,比果荚期高约10%,预测机具适收期理论喂入量为3.98~7.57 kg/s。全收获期茎秆和叶片平均含水率均在80%以上,随着饲用油菜植株的生长,茎秆剪切力、弯曲载荷和压缩载荷逐渐增大,果荚期达到峰值,最大平均剪切力为788.94N、最大弯曲载荷为435.48 N、径向抗压载荷为576.18 N、轴向抗压载荷为757.01N,说明全收获期饲用油菜是质地脆嫩、易于剪切、挤压破损的作物。不同时期切碎后的物料在薄板表面的最大滑动摩擦角小于46.13°。(2)根据饲用油菜生物学特性和机械化收获设计要求,确定了收获过程的工艺流程。比较分析了各流程对应的不同方案,确定采用履带自走式动力底盘,伸缩拨指滚筒式捡拾器和侧向卸料的集料卸料装置。为降低饲用油菜收获机成本投入,将模块化设计方法应用到饲用油菜收获机研发中,实现了饲用油菜收获机功能的快速重构。(3)对饲用油菜收获机的关键部件,包括滚刀式切碎装置、甩刀式切碎装置、集料卸料装置和青贮收获环节中捡拾器进行了设计和相关作业过程的分析。为实现物料在切碎过程滑切省力,提出了一种“人”字形排布的滚刀式切碎器结构和一种交错排布的甩刀式切碎器结构。基于物料抛送过程运动学原理,分析确定了滚刀式切碎器主轴转速为559~802 r/min。根据茎秆空间位置变化,将茎秆切碎过程分为切断过程、断秆随动过程和断秆切碎过程,建立了茎秆在切碎装置切碎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影响茎秆切碎效果的因素。依据对伸缩拨指运动学分析,确定了滚筒主轴转速为45 r/min。设计了双作用油缸单侧卸料的集料卸料装置,确定了料仓最大翻转状态下倾斜角为50°。(4)以物料切碎后平均长度、均匀性、能耗和抛撒距离为评价指标,开展了滚刀式和甩刀式切碎装置台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切碎器切碎后的物料平均长度均达到切碎要求,滚刀式切碎的物料长度均匀性优于甩刀式;甩刀式切碎器平均能耗小于滚刀式,但滚刀式工作平稳性和可靠性优于甩刀式,滚刀式切碎的物料抛撒距离远于甩刀式;在喂入量为4~8 kg/s时,滚刀式切碎器切碎后物料平均长度范围为49.91~65.64 mm,均匀性范围为77.42%~82.09%,符合饲用油菜收获的农艺要求。(5)针对物料理论切碎长度与实际物料切碎长度差异较大的问题,为探究切碎器与物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有限元法对切碎装置切碎过程的物料运动开展仿真分析,通过试验测定及仿真模拟合理推测了茎秆Plastic_Kinematic失效模型,茎秆最大剪切力仿真值与真实值误差最大值为7.59%。建立了滚刀式切碎装置茎秆切碎过程仿真数值模型,分析了动刀对茎秆拖拽降低切碎效果的原因。提出增加一种自适应调节喂料机构,由被动无序喂入改为主动有序喂入,以减少茎秆被拖拽。对改进后的滚刀式切碎装置进行了作业参数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喂入压辊转速为400~550 r/min,切碎器转速为600~800 r/min,茎秆切碎长度合格率较优。通过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得出喂入压辊转速496.17 r/min、切碎器主轴转速为709.14 r/min时,茎秆切碎长度合格率为91.16%、功耗为3.98k J。(6)在改进切碎装置工艺流程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整机的可靠性和作业效果,对机架振动特性展开了分析。通过分析自由模态下机架前6阶模态频率和振型,并采用模态试验分析验证了模型准确性,两者固有频率误差最大值为7.53%,振型基本一致,可认为所建机架模型合理。对比分析了机架固有频率与外部激励频率,筛选出引起机架共振的激励源。开展了不同部位支撑架材料厚度对新机架固有频率影响显着性的仿真试验,建立了机架材料厚度与质量优化模型,优化后的机架前三阶固有频率分别为30.068 Hz、51.479 Hz、55.677 Hz,避开了外部激励频率范围,有效避免了共振产生。田间振动测试试验表明,新机架振动平稳,所有测点振动幅值未超过5 m/s2,机架未发生明显共振,整机振动性能表现良好。(7)以切碎长度合格率、留茬破坏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鲜喂收获环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整机各个部件均运转正常,切碎装置抛料通道无堵塞,物料输送流畅;抽薹期物料平均切碎长度合格率为95.92%,盛花期为90.36%,果荚期为88.06%,长度合格率均满足饲用油菜饲喂要求。再生饲用油菜适收期收获的平均留茬破坏率不高于11.17%,机收后的再生饲用油菜生物量比人工刈割的低10.9%。机收饲用油菜比人工刈割的全株饲用油菜,相同饲喂量下采食时间平均缩短35.44%,采食量平均增加33.35%;不同时期机收饲用油菜饲喂的平均采食率达到94.05%,各时期饲用油菜采食量差异不大,采食时间差异较大。青贮收获环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割倒晾晒4天后植株含水率下降到75%以下,满足青贮要求;捡拾器工作流畅、割台喂入顺畅,机组前进速度不高于0.7 m/s时,捡拾器捡拾合格率不低于95.80%,可满足捡拾收获作业要求。创新点1:针对饲用油菜不同收获期喂入量波动大的问题,研制了一种自适应喂入量波动的平板滚刀式切碎装置,实现了饲用油菜收获环节切碎要求;创新点2:构建了滚刀式切碎装置切碎过程数值分析模型,探究了切碎器主轴转速对不同时期茎秆切碎长度影响,改进了滚刀式切碎装置的结构,优化了其工作参数。

徐阳[5](2019)在《油菜联合收获机切抛组合式纵轴流脱离装置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系统开展国内外油菜联合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油菜联合收获机链耙式输送器输送路程长且易引起油菜高粗茎秆堵塞,研制了一种切抛组合式纵轴流脱离装置,实现油菜的强制喂入、切断抛送和脱粒分离功能于一体,满足油菜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要求,并缩短了物料迁移路程,为油菜联合收获机脱粒分离装置结构及工作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开展了油菜联合收获机总体设计与关键部件结构分析。自行研制的4LYZ-2.0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由割台、切抛组合式纵轴流脱离装置、旋风分离清选系统、液压驱动系统等组成,分别实现油菜切割输送、强制喂入、切断抛送、脱粒分离、清选分离和动力支撑等功能,并阐述了油菜联合收获机整个工作过程和工艺路线;分析确定了油菜联合收获机的基本技术参数:割幅为2000 mm、田间作业速度大于0.9 m/s、喂入量大于2 kg/s、生产效率大于0.65 hm2/h,同时开展了整机结构布局设计。(2)开展了切抛组合式纵轴流脱离装置及其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阐述了切抛组合式纵轴流脱离装置的整体结构,根据物料工作过程可划分为抓取喂入、切断抛送、脱粒分离三个阶段;通过对油菜茎秆的动力学分析,确定喂入辊直径为150 mm、转速为500 r/min;依据切碎滚筒应具备初步切断茎秆和抛送物料的功能,分析确定了相关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得出切碎滚筒直径为400 mm、动刀片刃角为21°、安装前倾角为50°、安装隙角为19°、转速范围为414552 r/min;通过物料受力分析得出脱粒滚筒上螺旋叶片升角为18°、螺旋叶片外径为460 mm、螺距为300 mm;根据脱粒分离装置油菜喂入量和脱粒分离的要求,设计脱粒滚筒总长度为2220 mm、直径为450 mm、钉齿数为102个、转速范围为424679 r/min、脱粒间隙2030 mm可调;为增加籽粒分离率设计凹板筛包角为180°,筛孔尺寸为5mm×5mm;根据脱粒滚筒结构尺寸取导流板高度为35 mm,顶盖作用半径为260 mm。(3)开展了抛料罩壳造型设计和气流场仿真分析。利用SolidWorks对抛料罩壳和切碎滚筒进行三维建模,并载入Flow Simulation中建立气流场仿真项目;对不同高度抛料口的风速等高线、风量、气流轨迹线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当抛料罩壳的出料口高度为200 mm时气流输送性能最优;同时对弧形罩壳和线形罩壳内气流场进行对比仿真分析得出,弧形罩壳内部气压略低于进料口气压,有利于抓取作物减少回带损失,弧形罩壳出料口通道气流场更加顺畅、稳定,风量较大,涡流区较少,相比线形罩壳具有更好的气流输送性能。(4)开展了切抛组合式纵轴流脱离装置单因素试验研究与分析。将脱粒夹带损失、脱出物中籽粒及短茎秆质量比、切碎滚筒和脱粒滚筒总功耗、排草口茎秆平均长度等作为试验指标,将对试验指标影响较大的脱粒滚筒转速和切碎滚筒转速2个因素进行不同水平的单因素试验,得出了脱出率、筛下脱出物籽粒和短茎秆质量比分别随脱粒滚筒转速和切碎滚筒转速的变化呈抛物线规律,总功耗和排草口茎秆平均长度随脱粒滚转速和切碎滚筒转速的变化呈直线规律,分析出后续正交试验中切碎滚筒和脱粒滚筒转速范围为450550 r/min。(5)开展了切抛组合式纵轴流脱离装置正交试验。选择脱粒滚筒转速、切碎滚筒转速、脱粒间隙为影响因素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脱粒滚筒转速对夹带损失率、脱出物短茎秆质量比、总功耗、排草口茎秆平均长度影响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切碎滚筒转速显着影响脱出物短茎秆质量比和排草口茎秆平均长度,脱粒间隙对脱出物短茎秆质量比影响显着;由极差分析可得:影响总功耗和排草口茎秆平均长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脱粒滚筒转速、切碎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影响夹带损失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脱粒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切碎滚筒转速,影响脱出物短茎秆质量比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切碎滚筒转速、脱粒滚筒转速、脱粒间隙;综合评分法分析表明较优参数组合方案为:切碎滚筒转速为450 r/min,脱粒滚筒转速为450 r/min,脱粒间隙为30 mm,此时油菜联合收获机切抛组合式纵轴流脱离装置的性能指标为:夹带损失率0.415%,脱出物短茎秆质量比10.43%,切碎滚筒和脱粒滚筒总功耗为4.16 kW,排草口茎秆平均长度134.8 mm;对应的旋风分离清选系统籽粒总损失率与清洁率分别为6.13%与91.97%。(6)油菜联合收获机田间验证性试验。对自行研制的4LYZ-2.0型油菜联合收获机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收获作业中整机运行平稳,切抛组合式纵轴流脱离装置可实现对田间待收获油菜的抓取喂入、切断抛送、脱粒分离功能,短程输送未出现堵塞现象,脱粒滚筒夹带损失率平均值为2.41%,清选系统损失率平均值为7.83%,油菜籽粒清洁率平均值为87.65%,可满足油菜联合收获机田间工作要求。本研究在切抛组合式脱离装置的设计上具有新意,为油菜联合收获机脱离装置结构及工作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

温福军[6](2019)在《促进农机装备科技发展的“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本依靠是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农机装备科技发展具有复杂性和高度综合性,仅靠一个单位很难实现,需要政府、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推广部门进行协同创新。论文围绕我国农机装备科技发展问题,对促进农机装备科技发展的“政产学研推”协调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运用合作博弈理论与协同学理论等,构建了政府引导、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牵头、生产企业牵头3种典型的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模式。分析了政产学研推五大主体合作的利益诱因,协同创新主要矛盾点,确定了模式目标与结构,构建了政府引导、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牵头、生产企业牵头3种典型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模式,17种不同引导方式。并通过DEMATEL分析方法,确定了政产学研推促进农机科技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12原因因素和9个结果因素。(2)利用聚类分析法,将全国31个省(市、区)按农机装备发展情况划分为沿海特色发展型、综合发展滞后型、效益带动快速发展型和规模带动快速发展型四种类型。为促进全国农业机械装备发展,合理配置资源,提出适合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模式需对全国农机装备科技发展进行区域分类研究。协同创新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农机装备科技发展薄弱点,论文分析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在全程机械化过程中的装备薄弱环节。(3)分析了沿海特色发展型地区农机装备科技发展情况,促进农机装备科技向精细化耕作、提质增效发展是主要方向,提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牵头的协同创新模式是这类地区的主要应用模式。这类区域包括海南、浙江、广东、福建4个地区,其农业机械发展特点是农业经济占比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人均收入高,农民主要收入并非来源于农业,需要通过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释放劳动力。(4)分析了综合发展滞后型地区农机装备科技发展情况,促进农机装备科技向适用性、普及性发展是主要方向,提出政府引导的协同创新模式是这类地区的主要应用模式。这类区域包括云南、四川、湖南、甘肃、广西、山西、贵州、西藏、重庆、青海10个地区,其农业机械发展特点是农村人口占比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5)分析了效益带动快速发展型地区农机装备科技发展情况,促进农机装备科技往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融合是发展主要方向,提出政府引导的协同创新模式是这类地区的主要应用模式。这类区域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4个地区,其农业机械发展特点是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农村人口比例低,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农民的主要收入并非来源于农业,需提高农业机械化效率来进一步释放农业劳动力。(6)分析了规模带动快速发展地区农机装备科技发展情况,提高国内知名农机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机装备科技向从主要作物向全面作物发展是主要方向,提出生产企业牵头的协同创新模式是这类地区的主要应用模式。这类区域包括新疆、黑龙江、宁夏、陕西、湖北、江西、安徽、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南、河北13个地区,农业机械发展特点是经济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规模种植效益显着,企业拥有雄厚资金和强大科研创新能力。

董海龙,张克平,张鹏,杨洋,孙步功[7](2018)在《旱寒区油菜收获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旱寒区油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油菜收获技术已经成为该地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分析国内外油菜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欧美等发达国家大部分都已实现油菜的综合机械化生产,而我国油菜的机械化程度严重不足。概述现阶段油菜联合收获机的研究现状与当前旱寒区油菜联合收获技术和联合收获机存在脱净率低、总损失率高等问题,指出今后旱寒区油菜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

赵翠红[8](2018)在《关于长江流域稻—油轮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研究》文中认为0前言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稻—油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在湖北省、江西省等两熟制、三熟制混合区,不同稻油轮作模式同时存在。在前茬作物收获与后茬作物种植之间时间短、茬口紧的情况下,如何选择种植模式,运用机械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各环节操作时间,抢占农时,降低种植成本,实现周年高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近几年来,通过对稻—油轮作各环节机械化种植方式的探讨和试验,尤其是2017年枝江市在实施农业部

唐升仲[9](2018)在《油菜低耗高效收获脱粒技术分析》文中提出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同时其种植面积也是所有油料作物中最为广泛的。针对我国现今对油菜脱粒装置设计的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国内的主要脱粒装置。从油菜的力学特性上着手,测量其角裂时的切应力与切应变。并模拟脱粒装置的工作状况,分析其在工作时的受力情况,通过ANSYS分析软件得到了脱粒滚筒工作时的振动频率,与脱粒滚筒的应力应变等相关数据。从理论分析上得到了脱粒滚筒工作时发生振动现象的部分数据,为实际设计中避免脱粒装置发生振动现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实验研究:1:前期的实验主要是对油菜的角果进行角裂实验,从油菜角果的生理上分析了油菜角果角裂产生的原因,以及角裂的影响;测量得到了含水率为21.4%左右的‘油利6号’油菜角果开裂时的最大切应力为0.4785MPa,最小的切应力为0.3784 MPa,其平均切应力为0.4253 MPa,其平均切应变为0.00445。2:针对收获机械的收获损失大、功耗高、脱粒清洗功耗较高的情况下,设计一种将筛网和脱粒滚筒进行结合的脱粒装置,在脱粒的同时初步进行筛选工作,并根据相关数据设计相关的滚筒结构。3.对脱粒主轴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其在450r/min,650r/min,850r/min三种转速下工作时的最大切应力与扭转角分别为:7.36MPa,4.82MPa,5.22MPa;0.0097。,0.069。,0.0523。;并分析了脱粒主轴的振动与脱粒主轴的长度、脱粒主轴的横截面积、脱粒主轴的密度、弹性模量以及主轴约束的相关联系。4:通过ANSYS分析软件,对脱粒滚筒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其在450r/min,650r/min,850r/min三种转速下工作时的最大切应力与变形分别为:48.518 MPa,100.77 MPa,172 MPa;0.08mm,0.167mm,0.28mm。

谢永刚[10](2017)在《四川丘陵山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川是我国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之一,其种植面积居西部地区首位,油菜是四川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重要油料作物。本文针对四川省丘陵山区油菜机械化水平低的问题,在分析相关的文献分析基础上,通过对油菜机械化直播、油菜机械化收获以及油菜机械化烘干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明确现阶段四川丘陵山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各主要环节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目前困境的有力措施。明确了制约四川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限制、机具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不够、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度不够深入、农村生产体制的限制、国家对油菜机械化投入机制不健全和油菜自身物料和生长特性等。通过对四川丘陵区油菜生产机械化现状的分析,发现直播技术可以显着提高播种精度,明显提升生产效益;四川油菜育苗移栽技术仍主要以人工或半机械化栽植,劳动力耗费多。油菜收获机械主要分为: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但在四川应用和示范均较少,油菜收获损失率也较高。从效益上来看,直播方式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人工种植移栽的生产成本;联合机械收割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经济损失;分段收获能够有效利用油菜后熟过程,利用油菜割晒机和捡拾脱粒机械能够有效增加收获时间;机械化烘干减少人工劳动力,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农户降低了生产成本,保障油菜籽品质。分析得到丘陵地区油菜生产机械化过程的主要问题为:油菜播种机械化方式主要存在播种机太大、运输不方便、播种均匀性较差和可选择机型偏少等问题;油菜机械化收获过程中主要存在植株茎秆高大分枝多,同时油菜黄熟期短,果荚炸裂导致损失率高等问题,因此目前油菜机械化收获的应用程度较低。油菜机械化干燥主要存在投资量大、利用率较低和难以推广等问题。依据丘陵山区油菜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油菜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措施:通过增强适应丘陵山区油菜作业机具的研制和推广,研制与丘陵配套爬坡能力强的履带式拖拉机,同时配套精量播种机和分段或联合收获技术,能够提高丘陵地区的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同时农机应与农艺技术相适应,从品种选择、规范种植密度、播栽方式、机械化直播配套机械化联合收获和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等方面着手。同时增加适合油菜机械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建设和增强国家政策对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扶持。通过对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农机和农艺两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研制和优化改进适应丘陵山区的播种、收获和烘干机械,并进行推广试验和示范,并配套对应的农艺技术,从而提高油菜的单产和效益,为油料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二、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及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及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油菜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油菜全产业链概述
2 产前小区播种和种子精细处理技术与装备
    2.1 小区播种技术与装备
    2.2 种子精选处理技术与装备
3 产中环节关键技术与装备
    3.1 耕整地技术与装备
        1)种床整理技术与装备。
        2)深施肥和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
    3.2 精量播种技术与装备
        1)单体式精量排种技术与装备。
        2)集中式精量排种技术与装备。
        3)无人机播种技术与装备。
    3.3 收获技术与装备
        1)分段收获技术与装备。
        2)联合收获技术与装备。
        3)饲用收获技术与装备。
    3.4 病虫草害无人机防治技术与装备
4 产后油脂加工技术与装备
5 油菜无人农场关键技术与装备
    5.1 产中作业自动导航技术
    5.2 漏播检测与实时补种技术
    5.3 变量播种施肥技术
6 技术难点分析与发展趋势
    6.1 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技术难点
    6.2 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3)油菜联合收获机旋风分离清选系统设计及其工作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菜联合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
        1.2.2 农机农艺融合研究概况
        1.2.3 联合收获脱出物物料特性研究概况
        1.2.4 风筛式清选装置研究现状
        1.2.5 旋风分离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4LYZ-2.0 型油菜联合收获机总体设计与分析
    2.1 引言
    2.2 总体结构设计与短程工艺方案
        2.2.1 动力底盘形式选择
        2.2.2 油菜联合收获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2.2.2.1 基本结构
        2.2.2.2 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
        2.2.3 旋风分离清选系统工艺路线与基本结构组成
        2.2.3.1 旋风分离清选工艺路线与基本结构
        2.2.3.2 前置回转筛分与旋风分离清选组合工艺路线与基本结构
    2.3 油菜联合收获机参数分析及整体布局
        2.3.1 性能指标与参数分析
        2.3.1.1 割幅
        2.3.1.2 前进速度
        2.3.1.3 喂入量
        2.3.1.4 工作效率
        2.3.1.5 整机功耗
        2.3.2 整机布局
        2.3.2.1 纵向倾覆临界条件
        2.3.2.2 转弯半径
        2.3.3 喂入量输入与输出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旋风分离清选系统设计与分析
    3.1 引言
    3.2 送料装置设计与参数分析
        3.2.1 强制输送带输送过程动力学解析
        3.2.2 抛扬装置设计与参数分析
    3.3 双锥段式旋风分离筒参数分析
        3.3.1 最小风量
        3.3.2 出粮口直径
        3.3.3 圆柱段外径
        3.3.4 吸杂口直径
    3.4 前置回转运动筛分装置设计与分析
        3.4.1 锥筒筛设计与筛分过程动力学解析
        3.4.1.1 临界转速分析
        3.4.1.2 喂入搅龙设计与分析
        3.4.1.3 筛网选型与分析
        3.4.1.4 排草板高度与宽度
        3.4.2 差速圆筒筛设计与筛分过程动力学解析
        3.3.2.1 有效筛分面积与临界转速分析
        3.3.2.2 物料助流装置设计与参数分析
    3.5 管道布局与风机选型
        3.5.1 管道布局
        3.5.2 风机选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旋风分离筒内气流场控制与籽粒运动过程解析
    4.1 引言
    4.2 气流场控制
        4.2.1 双锥段式旋风分离筒气流场特点
        4.2.2 气体流动基本方程组
        4.2.3 雷诺时均方程组
        4.2.4 k-ε 湍流模型
    4.3 籽粒运动过程解析
        4.3.1 籽粒在气流中的受力分析
        4.3.2 籽粒自由迁移过程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解析
        4.3.2.1 连续稳定流场内籽粒自由迁移过程分析
        4.3.2.2 零速区对籽粒自由迁移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旋风分离清选系统台架试验与结果分析
    5.1 引言
    5.2 强制输送带式送料装置对清选性能影响
        5.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2 试验因素与指标
        5.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3.1 吸杂口风速对清选性能影响
        5.2.3.2 强制输送带主动辊转速对清选性能影响
        5.2.3.3 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的数学关系模型
        5.2.3.4 参数优化
    5.3 抛扬式送料装置对清选性能的影响
        5.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3.2 试验因素与指标
        5.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3.1 吸杂口风量对清选性能影响
        5.3.3.2 抛扬装置主轴转速对清选性能影响
        5.3.3.3 正交试验与较优参数组合
    5.4 锥筒筛对清选性能的影响
        5.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4.2 试验因素与指标
        5.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3.1 锥筒筛转速对清选性能影响
        5.4.3.2 入口风速对清选性能影响
        5.4.3.3 吸杂口风速对清选性能影响
        5.4.3.4 正交试验
    5.5 基于EDEM的差速圆筒筛仿真试验与分析
        5.5.1 参数设置
        5.5.1.1 变量参数设置
        5.5.1.2 颗粒模型建立
        5.5.1.3 差速圆筒筛模型建立
        5.5.2 正交试验
        5.5.2.1 试验因素与评价指标
        5.5.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3 台架对比试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旋风分离筒气流场数值分析
    6.1 引言
    6.2 仿真设置与试验方法
        6.2.1 仿真设置
        6.2.2 试验方法与评价方式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1 运行参数对气流场影响与分析
        6.3.1.1 入口风速对气流场影响
        6.3.1.2 吸杂口风速对气流场影响
        6.3.1.3 运行参数的响应面优化
        6.3.2 结构参数对气流场影响与分析
        6.3.2.1 结构参数对衔接面处气流轴向流速分布影响
        6.3.2.2 上锥段锥角对气流场影响
        6.3.2.3 下锥段锥角对气流场影响
        6.3.2.4 圆柱段直径对气流场影响
        6.3.2.5 圆柱段高度对气流场影响
        6.3.2.6 出粮口直径对气流场影响
        6.3.2.7 较优参数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油菜联合收获机旋风分离清选系统田间试验与分析
    7.1 引言
    7.2 试验材料与方法
    7.3 评价指标
    7.4 试验结果
        7.4.1 旋风分离工艺路线田间性能试验结果
        7.4.2 前置回转筛分加旋风分离组合式工艺路线田间性能试验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与讨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课题来源
附录B:注释说明
附录C: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4)饲用油菜收获机关键装置设计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由来
    1.2 国内外青饲料收获技术研究现状
        1.2.1 青饲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
        1.2.2 青饲收获机关键部件研究动态
        1.2.2.1 割台研究现状
        1.2.2.2 喂入和切碎装置研究现状
        1.2.3 数值模拟仿真研究现状
        1.2.4 整机振动特性与减振技术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关键技术
        1.3.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饲用油菜植株生物学特性及机械物理特性测试与分析
    2.1 引言
    2.2 饲用油菜茎秆结构特征
    2.3 试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2.3.1 试验样品采集与制备
        2.3.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3.3 试验方法
    2.4 饲用油菜生物学特性统计与分析
    2.5 饲用油菜机械物理特性测试与分析
        2.5.1 茎秆剪切物理特性
        2.5.2 茎秆弯曲物理特性
        2.5.3 茎秆抗压物理特性
        2.5.4 切碎后物料摩擦学特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饲用油菜机械收获工艺流程与总体方案
    3.1 引言
    3.2 机械化收获整体设计依据
    3.3 鲜喂及青贮收获工艺流程与结构选型
        3.3.1 动力行走方式选取
        3.3.2 收割和捡拾方式选取
        3.3.3 切碎方式选取
        3.3.4 集料卸料方式选取
    3.4 饲用油菜收获机总体方案
        3.4.1 收获机总体结构与工作过程
        3.4.2 模块化结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履带自走式饲用油菜收获机关键装置设计与试验
    4.1 引言
    4.2 滚刀式切碎装置设计与参数分析
        4.2.1 切碎装置工作过程
        4.2.2 动刀结构参数分析
        4.2.2.1 刃口曲线方程与轨迹方程
        4.2.2.2 切割过程参数分析
        4.2.3 抛送过程物料运动学分析
        4.2.4 物料理论切碎长度
        4.2.5 理论最大喂入量
    4.3 甩刀式切碎装置设计与参数分析
        4.3.1 切碎装置工作过程
        4.3.2 刀片排列布局
        4.3.3 切碎过程甩刀受力模型
        4.3.4 茎秆切碎过程动力学解析
        4.3.4.1 切断过程
        4.3.4.2 断秆随动过程
        4.3.4.3 断秆切碎过程
    4.4 伸缩拨指滚筒式捡拾器设计与参数分析
        4.4.1 捡拾器结构与工作过程
        4.4.2 捡拾器参数匹配分析
        4.4.3 伸缩拨指运动学分析
    4.5 集料卸料装置设计与参数分析
        4.5.1 集料卸料装置结构与工作过程
        4.5.2 料仓设计
        4.5.3 液压缸选型
    4.6 滚刀式与甩刀式切碎装置台架试验对比分析
        4.6.1 试验装置与材料
        4.6.2 试验设计与方法
        4.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6.3.1 切碎器主轴转速和喂入量对茎秆切碎性能影响
        4.6.3.2 功耗与喂入量关系
        4.6.3.3 物料抛撒位置分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茎秆参数标定及切碎装置切碎过程数值分析与结构改进
    5.1 引言
    5.2 基于P-K失效模型的茎秆仿真参数标定
        5.2.1 参数标定参考选取
        5.2.2 茎秆剪切过程仿真模型
        5.2.3 茎秆失效参数分析
        5.2.4 模型参数设定
        5.2.5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5.1 Plackett-Burman试验
        5.2.5.2 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
        5.2.5.3 不同时期茎秆直径与最大剪切力关系
        5.2.6 切碎过程仿真与分析
    5.3 滚刀式切碎装置工艺流程优化
        5.3.1 工艺流程优化及工作过程
        5.3.2 自适应调节喂料机构设计
        5.3.3 物料喂入过程动力学分析
    5.4 改进后切碎装置台架试验
        5.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4.2 试验因素与指标
        5.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3.1 喂入压辊转速对长度合格率与功耗影响
        5.4.3.2 切碎器转速对长度合格率与功耗影响
        5.4.3.3 正交试验与较优参数组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饲用油菜收获机机架振动特性分析及改进
    6.1 引言
    6.2 机架有限元模态分析
        6.2.1 收获机机架模型
        6.2.2 机架有限元模型建立
        6.2.3 有限元模态分析
    6.3 机架模态试验
        6.3.1 试验系统
        6.3.2 试验设备与方法
        6.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4 机架结构分析及优化
        6.4.1 外部激振频率特点分析
        6.4.2 机架结构改进
        6.4.3 机架各梁材料厚度优化
    6.5 收获机机架振动测试与分析
        6.5.1 振动测试系统及操作步骤
        6.5.2 测试条件及测点分布
        6.5.3 振动测试信号采集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鲜喂和青贮收获环节田间试验效果与分析
    7.1 引言
    7.2 鲜喂环节饲用油菜收获机田间收获试验
        7.2.1 试验方法
        7.2.2 试验指标
        7.2.2.1 收获后物料指标
        7.2.2.2 整机技术参数指标
        7.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7.2.3.1 不同时期收获物料切碎长度合格率
        7.2.3.2 留茬高度合格率与留茬破坏率
        7.2.3.3 再生饲用油菜生物产量
    7.3 饲用油菜鲜喂效果试验
        7.3.1 人工刈割与机械收获饲喂效果对比
        7.3.2 不同时期机械收获饲喂效果
    7.4 青贮收获环节割晒与捡拾作业试验
        7.4.1 割晒机田间割晒效果试验
        7.4.2 割晒后晾晒天数对植株水分含量影响
        7.4.3 捡拾收获机田间捡拾性能试验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总结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课题来源
附录 B:注释说明
附录 C: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5)油菜联合收获机切抛组合式纵轴流脱离装置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问题由来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联合收获机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切抛装置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脱粒分离装置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油菜联合收获机总体设计及关键部件分析
    2.1 .油菜联合收获机结构组成与分析
        2.1.1 .结构组成与功能分析
        2.1.2 .工作过程与工艺路线
        2.1.3 .参数设计与分析
        2.1.4 .整机布局与功率分配
    2.2 .切抛组合式纵轴流脱离装置结构与工作过程
        2.2.1 .整体结构
        2.2.2 .工作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切抛组合式纵轴流脱离装置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3.1 .喂入辊设计与分析
        3.1.1 .喂入辊结构设计
        3.1.2 .喂入辊动力学分析
        3.1.3 .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确定
    3.2 .切碎滚筒设计与分析
        3.2.1 .切碎滚筒结构设计
        3.2.2 .茎秆抛送动力学分析
        3.2.3 .主要设计参数确定
    3.3 .脱粒分离装置设计与分析
        3.3.1 .抓取喂入头设计与分析
        3.3.2 .脱粒滚筒设计与分析
        3.3.3 .分离部件设计与分析
    3.4 .抛料罩壳造型设计与气流场仿真
        3.4.1 .仿真几何模型
        3.4.2 .仿真参数设置
        3.4.3 .抛料罩壳出料口高度对内部气流场的影响
        3.4.4 .线形和弧形罩壳气流场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切抛组合式纵轴流脱离装置试验与分析
    4.1 .试验材料与设备和方法
        4.1.1 .试验目的与材料
        4.1.2 .试验设备与方法
    4.2 .脱离性能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4.2.1 .关键部件功率测定方法
        4.2.2 .脱出物相关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4.3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切碎滚筒转速对脱粒分离装置性能的影响
        4.3.2 .脱粒滚筒转速对脱粒分离装置性能的影响
    4.4 .正交试验
        4.4.1 .试验设计
        4.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田间试验
        4.5.1 .试验目的
        4.5.2 .试验方法
        4.5.3 .试验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符号注释说明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及申报专利
    发表学术论文
    申报国家专利

(6)促进农机装备科技发展的“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第2章 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
    2.1 政产学研推五大主体之间关系
    2.2 模式构建相关理论基础、模式目标、模式结构
    2.3 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典型模式总结
    2.4 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区域划分和农机装备薄弱环节分析
    3.1 研究区域划分
    3.2 研究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3.3 主要粮食作物农业机械装备薄弱环节分析
    3.4 主要经济作物农业机械装备薄弱环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沿海特色发展型地区的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模式
    4.1 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分析
    4.2 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装备薄弱环节分析
    4.3 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
    4.4 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的应用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发展滞后型地区的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模式
    5.1 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分析
    5.2 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装备薄弱环节分析
    5.3 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
    5.4 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的应用模式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效益带动快速发展型地区的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模式
    6.1 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分析
    6.2 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装备薄弱环节分析
    6.3 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
    6.4 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的应用模式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规模带动快速发展型地区的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模式
    7.1 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
    7.2 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装备薄弱环节分析
    7.3 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
    7.4 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的应用模式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讨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及科研成果
    1、参与的科研项目
    2、发表的论文
    3、参加学术活动
    4、参加调研活动
附录 B 农机装备科技创新影响因素相互关系调查问卷

(7)旱寒区油菜收获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油菜收获技术研究现状
    1.1 油菜收获方式的研究
    1.2 旱寒区油菜收获技术的研究
2 油菜联合收获机的研究现状
    2.1 低损割台的研究
    2.2 脱粒滚筒损失研究
    2.3 清选装置的研究
        2.3.1 油菜脱出物的特性研究
        2.3.2 油菜清选装置结构的研究
    2.4 茎秆粉碎装置的研究
3 展望

(8)关于长江流域稻—油轮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长江流域稻—油轮作的特点
2 稻—油轮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点
    2.1 油菜收获和水稻种植之间时间短、茬口紧
    2.2 水稻机插模式下育秧技术成为瓶颈
    2.3 油菜机械化生产过程中机收技术有待完善
        2.3.1 品种不适宜
        2.3.2 农机与农艺相脱节
        2.3.3 先进适用的种植和收获机具缺乏
3 稻—油轮作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
    3.1 通过农艺的手段调节, 缩短水稻、油菜的生育期
    3.2 通过育秧方式的改变, 实现节本增收
    3.3 加大水稻、油菜生产机具的研发力度, 提高机具适应性
4 目前稻—油轮作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情况
5 水稻不同育秧方式与油菜不同收获方式的效益、效果比较分析
6 长江流域稻—油轮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6.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6.1.1 品种选择
        6.1.2 机械耕整
        6.1.3 水稻育秧及机插
        6.1.4 大田管理
        6.1.5 植保
        6.1.6 机收及烘干技术要点
        6.1.7 茬口秸秆处理
    6.2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
        6.2.1 品种选择
        6.2.3 种子处理
        6.2.4 播栽前耕整地
        6.2.5 植保
        6.2.6 油菜机收技术要点
        6.2.7 油菜秸秆处理技术要点

(9)油菜低耗高效收获脱粒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油菜收获机械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脱粒滚筒装置研究现状
    1.3 油菜角果角裂的测定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主要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油菜角果角裂的测试试验研究
    2.1 油菜角果角裂的影响
    2.2 油菜角果角裂的生理分析
    2.3 油菜角果角裂的试验研究
        2.3.1 角果含水率的测定
        2.3.2 试验装置与材料
        2.3.3 试验方案初步设计
        2.3.4 试验原理分析
        2.3.5 试验步骤与过程
        2.3.6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菜脱粒滚筒的结构设计
    3.1 油菜脱粒滚筒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3.1.1 油菜脱粒滚筒的总体结构
        3.1.2 工作原理
    3.2 关键部件设计
        3.2.1 脱粒元件的设计
        3.2.2 筛网板的设计
        3.2.3 活动套杆的设计
        3.2.4 喂料螺旋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粒主轴动力学分析
    4.1 脱粒打击力分析
    4.2 脱粒主轴的强度校核
    4.3 主轴的刚度校核
    4.4 主轴的纵向的振动
    4.5 主轴的扭转振动
    4.6 主轴的剪切振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油菜脱粒滚筒的有限元分析
    5.1 滚筒的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5.1.1 滚筒模型的建立
        5.1.2 滚筒网格的划分
    5.2 脱粒滚筒模态分析
        5.2.1 模态分析参数设置
        5.2.2 模态分析振形图
        5.2.3 模态分析结果
    5.3 滚筒工作时的应力应变分析
        5.3.1 滚筒材料参数设置
        5.3.2 不同转速下滚筒工作时的应力应变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四川丘陵山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丘陵山区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
    1.2 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影响因素
        1.2.1 地形地貌限制
        1.2.2 机具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不够
        1.2.3 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度不够深入
        1.2.4 农村生产体制的限制
        1.2.5 国家对油菜机械化投入不足
        1.2.6 油菜自身物料和生长特性的限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分析
    2.1 选择良种
    2.2 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
        2.2.1 油菜精量机直播技术
        2.2.2 油菜育苗移栽技术
        2.2.3 油菜机械化免耕直播技术
    2.3 机械化管理
    2.4 油菜机械化收获方式
        2.4.1 作业流程及技术要求
        2.4.2 油菜联合收获机械
        2.4.3 油菜分段收获机械
        2.4.4 收获机械作业要点
    2.5 油菜机械化烘干技术
        2.5.1 机械烘干的技术流程
        2.5.2 机械烘干的重要性
        2.5.3 机械烘干的优点
    2.6 油菜机械化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
        2.6.1 油菜机械化种植经济效益
        2.6.2 油菜联合收获的经济效益
        2.6.3 机械化烘干的效益分析
第三章 油菜生产机械化过程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机械化播种过程存在的问题
    3.2 机械化收获中存在的问题
        3.2.1 油菜的成熟期难于控制和掌握
        3.2.2 机械性能还不能满足农户要求
        3.2.3 品种方面问题
        3.2.4 机械化收割对油菜出油率的影响
    3.3 烘干机械化中存在的问题
        3.3.1 机械利用率低
        3.3.2 培养机械化烘干专业服务条件不成熟
        3.3.3 机械作业质量需提高
        3.3.4 农户对烘干机械的认识不足
第四章 提高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策略分析
    4.1 适宜丘陵山区油菜机械化作业机械研发
        4.1.1 适宜丘陵山区的动力机械的研发
        4.1.2 适宜丘陵山区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的研发、示范和推广
        4.1.3 油菜收获机械的改进和推广
    4.2 农艺配套技术的改良
        4.2.1 选用优良品种
        4.2.2 规范种植密度
        4.2.3 油菜机械直播和机械收获模式
        4.2.4 选择合理的收割时间
        4.2.5 针对油菜出油率受影响的农艺改进
    4.3 机械化配套措施的完善
        4.3.1 宜机化基础条件建设
        4.3.2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及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油菜全产业链机械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万星宇,廖庆喜,廖宜涛,丁幼春,张青松,黄凰,陈慧,朱龙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02)
  • [2]基于永州地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吕海英.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3]油菜联合收获机旋风分离清选系统设计及其工作机理[D]. 万星宇.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 [4]饲用油菜收获机关键装置设计及试验[D]. 蒋亚军.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5]油菜联合收获机切抛组合式纵轴流脱离装置设计与试验[D]. 徐阳.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6]促进农机装备科技发展的“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模式研究[D]. 温福军.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7]旱寒区油菜收获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 董海龙,张克平,张鹏,杨洋,孙步功.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8(12)
  • [8]关于长江流域稻—油轮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研究[J]. 赵翠红. 湖北农机化, 2018(03)
  • [9]油菜低耗高效收获脱粒技术分析[D]. 唐升仲.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3)
  • [10]四川丘陵山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与对策分析[D]. 谢永刚.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1)

标签:;  ;  ;  ;  

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