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中国铝业的核心竞争力

努力构建中国铝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努力构造中国铝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论文文献综述)

李娅[1](2020)在《中国宏桥集团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铝土矿资源储量丰富,但是中国储量世界占比仅有3.3%,远远供不应求,无法满足国内铝工业企业的生产需求,特别是对优质三水软铝型铝土矿资源需求。近些年中国环保监管措施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国内部分区域铝土矿开采停止,迫使中国铝工业寻求优质铝土矿的长期稳定供应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采用SPS案例研究方法,对精选案例企业全球最大的铝工业生产商中国宏桥集团如何以及为何通过构建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的模式,突破资源依赖瓶颈成功解决了其工业生产关键原材料铝土矿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问题的研究,揭示了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对于中国资源密集型铝工业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能够促进产业链企业联合创新同时增加国际战略联盟长期稳定性;(2)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助力中国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增加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规模,赋能中国企业海外产业集群;(3)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独特的网络结构,助力国际战略联盟企业间新商业生态的共建共存共赢。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模式的研究相对于传统的国际战略联盟研究,在视角上更为结构化、立体化、多维度的解释了国际战略联盟企业间如何通过有效且充分的价值链接进行深度资源整合,增加信任、协作与包容,减少竞争及机会主义者。图11幅,表5个,参考文献50篇

孙丽姿[2](2020)在《中国铝业债转股财务绩效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开始了结构性改革,降低了经济增速并进入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许多企业面临着债务规模负担过重、杠杆率逐渐升高、企业营业能力下降等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解决我国企业杠杆率高的问题,降低由银行不良贷款率带来的银行风险,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促进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随之展开。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去产能、降杠杆、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实施市场化债转股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何种效果,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又会产生哪些影响。本文以中国铝业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阅读整理大量文献、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研究中国铝业市场化债转股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中国铝业作为有色金属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响应了国家调整结构的号召,承担了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责任及义务,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坚持“市场化、合法化”制定了“债转股两步走”的方案积极实施债转股,为其他企业后续进行债转股提供了参考样本。本文应用案例分析法和财务指标对比分析法对中国铝业公司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债转股的内外部因素,债转股实施前后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债转股对中国铝业经营财务绩效等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铝业债转股完成后可能会面临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除了对中国铝业进行市场化债转股进行了传统的财务指标研究,还通过结合EVA理论与传统财务指标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不仅考虑了债务成本,还考虑到了债转股在资本成本方面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对会计信息进行了一系列必要的调整,消除了传统财务指标由于其稳健性原则所导致的财务数据部分不合理的情况,使调整后的数据更接近真实的现金流,同传统数据相比更能真实反映中国铝业实施债转股后公司的财务情况。通过对财务绩效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铝业本次债转股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其四家标的企业尤其是中铝矿业的杠杆率得到大幅度下降,其资产负债率由债转股前的90.95%下降到25.99%,下降了64.96%,去杠杆效果显着,四家标的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下降直接影响了中国铝业的资产负债率下降到了70%警戒线以下,企业的杠杆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缓解了企业的财务压力,中国铝业实施债转股“两步走”方案,该方案有效减少了中国铝业的有息贷款,共计126亿元,该笔贷款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司的财务费用,减轻了一定的财务负担,该笔贷款的减少可每年有效节约7亿元的利息费用,由此公司的财务情况得以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本次债转股对公司的经营效率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变动,同时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也未能得到本质上的改变。中国铝业债转股“两步走”方案在子公司标的选择、股票定价方案制定、退出机制的选择制定等方面坚持“市场化”原则值得其他企业按照自身情况借鉴一二,虽然本次债转股方案的实施使得中国铝业在去杠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依旧面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无法改善、再举债及股东权利无法保障的风险。因此,后续进行债转股的企业应正确把握债转股的目标,将债转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坚持法制化与市场化的基础上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同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防止企业再举债,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本文对中国铝业案例的针对性研究为今后其他实施债转股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

李佩[3](2019)在《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评价研究 ——基于不同行业的多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资本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优势的作用愈发重要,知识资本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引擎,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但是目前中国关于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方面的强制性法律制度还尚不完善,企业知识资本信息披露呈现不充分、不集中且企业间、行业间不可比的状态,那么在自愿性披露意愿的推动下,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水平是怎样的?不同行业之间的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是否存在差异?首先,本文构建了适用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知识资本信息披露评价体系,为案例企业的知识资本信息披露量化分析打下基础。具体方法是先梳理了以往学者关于知识资本内涵的三种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资本新内涵,再以此为标准对收集的国内外经典文献和权威机构中的知识资本指标进行筛选,海选后将其分为人力资本信息披露、结构资本信息披露和关系资本信息披露三类,对其进行频度统计删除使用频率较低的指标后得到初筛指标体系,再通过AHP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并且考虑通用性和特殊性二者的统一,形成一整套适用于我国的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评价体系。其次,本文进一步从高新技术行业、制造业和金融业中各选取一家具有典型行业特征的100强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分别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先对案例企业进行知识资本信息披露基本情况进行定性分析,围绕分布范围、表现形式、报告内容以及可比性四个角度展开;其次使用内容分析法和Python分词技术收集三个行业共30家企业的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数据,应用前文的评价体系进行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指数的构建,计算出高新技术行业、制造业和金融业各自的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总指数及分类指数,并将案例企业与其所在行业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指数最高的企业进行对比寻找差距。最后,从三家案例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知识资本信息披露现状中概括出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普遍存在的问题、出现的原因和优化的建议。

杨洋[4](2018)在《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气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垄断特征明显。我国油气垄断企业正面临低油价的冲击,存在常规油气采收率低,非常规油气田的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旋律下,油气垄断企业如何高效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油气垄断企业经营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现有国内外文献对油气垄断与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主要基于行业或产业层面,将垄断属性与油气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以具有垄断属性的油气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市场结构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利用分析归纳、实证分析、比较研究等有关研究方法,围绕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对我国油气垄断企业的垄断属性、影响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我国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提升我国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策略和建议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总体逻辑思路是:通过研究我国油气垄断的属性、油气垄断的市场集中度,分析确定我国油气垄断的市场结构,考虑到我国油气垄断的特殊性,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时,将垄断作为单独的一类影响因素,与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共同研究,发现各类影响因素对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方式和程度。根据各类影响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参考现有研究,构建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三家油气垄断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多角度评价和比较分析,提出提升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策略和建议。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一是研究借鉴市场结构、技术创新有关理论,界定了我国油气垄断存在自然垄断、经济垄断、行政垄断三重属性,分析了我国油气行业和国外油气行业的市场结构类型,分析描述了我国油气企业在垄断经营前提下的技术创新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二是采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分析垄断属性、油气企业内部和外部存在的诸多不同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利用ISM模型分析多因素的影响作用方式和层级结构,利用DEMATEL模型分析各类因素的影响强弱关系。三是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油气垄断企业2005-2017年的数据为依托,对我国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评价。基于改进时间序列DEA模型,以投入为导向分析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效率;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从整体出发评价三大油气垄断企业的综合技术创新效率。最终发现我国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利用效率处于中等偏上或较高水平,整体技术创新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并具有不断提升的发展趋势。四是基于比较视域,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油气垄断企业与10家代表性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比较评价,采用同期横向比较方法对比分析我国油气垄断企业与国外三家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发现我国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与国内代表性企业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与国外代表性企业相比偏低。五是基于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依托实证评价结果,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两种视角,从国家创新政策、油气经营管理体制、企业创新管理和创新文化等诸多方面,为我国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提出了策略与建议。本文的研究丰富完善了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方面的理论研究,对未来我国油气行业的改革方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期对油气垄断企业在今后的技术创新活动中调整技术创新战略,降低经营活动和技术创新过程的成本,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提供指导和参考。

敖宏[5](2018)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中铝的不二法门》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铝业公司曾经经历业绩不断下滑、深陷亏损泥潭、不知前路何在的迷茫阶段,通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他们找到了扭亏脱困转型升级的不二法门——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铝业")这几年走过的道路,正如大学者王国维曾经概括的人生三重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当金融危机来袭,我们遭遇了狂风卷落叶一样的打击,业绩不断下滑,深陷亏损泥潭,当时真是望尽天涯路,却看不到路在何方。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巨大的压力面前,

周渤[6](2014)在《中国央企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以来,在“次贷危机”危机冲击下,世界多家大型企业倒闭或出售,推动了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的变革。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性契机,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一问题的解答对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经济的发展依托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又依赖于企业竞争能力的高低。那么,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要依赖哪些企业呢?众所周知,虽然通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存的局面,但国有企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发展的根基。尤其是中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标杆和国民经济支柱,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兴衰。与此同时,从国际市场比较来看,国资委下属的部分中央企业已经挤入世界500强,而且从数量到排名都在逐年提升。中央企业作为参与新国际市场竞争的“先锋军”,具备“中国品牌”的代表性。可见,深入研究中央企业竞争力情况,分析其竞争力的优势与不足,寻求提升中央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央企业要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客观评价自身竞争力现状,以期做到知己知彼。因此,本文以中央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企业竞争力概念的内涵,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央企业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具体工作可概括为以下几部分:第一,本文分析了“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市场契机,即本土企业在未来世界产业链位置的变革即将重启,阐述了我国中央企业作为参与新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地位,以及发展中央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第二,基于对我国国企改革相关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从国企产权改革问题、管理机制问题、创新能力问题、效率问题和综合性评价这五个方面对当前国有企业现状进行了高度总结。通过对部分经典经济学竞争理论(古典经济学竞争理论、哈弗学派竞争理论、芝加哥学派竞争理论、新奥地利学派竞争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马克思经济学竞争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价值链和产业链理论的简要回顾,本文从理论角度归纳出评价中央企业竞争能力的三个方面,即企业规模竞争力、企业效率竞争力和企业创新能力竞争力。不同于多数文献只是停留在理论性论述层面,本文收集了2012年中央企业实际数据,应用层次分析的统计方法,通过对中央企业和国外同行业领先企业在竞争力方面的细致比较,讨论了当前中央企业竞争力上存在的优势和瓶颈。第三,本文以选取中央企业为代表,并结合其所属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前文竞争力的定量评价结果,对其所属行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本文选取的中央企业样本涉及到六大基础性产业,具体包括金属产品业、采矿和原油生产行业、石油业、公共设施业、汽车与零部件业、工程建筑业。第四,本文从五个方面: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管理和体制、企业文化、企业创新和企业品牌,讨论了影响中央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结合相关资料和本文评价结果详细指出了这五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在历史遗留问题方面,中央企业发展从宏观来说存在地域性差异,老工业基地地区的国有企改革相对滞后,并且仍伴有企业办社会现象;在企业管理方面,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选聘制度问题和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完善;在企业文化方面,中央企业中虽有部分企业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仍有企业存在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的问题;在企业创新方面,主要问题在于企业自我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引入、学习、吸收和再创新的周期较长,目前多数企业生产的核心技术对外依赖性仍然很高,导致企业长期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虽然出现了少部分具有品牌效应的中央企业,但是多数中央企业在世界市场中的知名度仍然不高。最后,针对制约中央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问题,本文尝试性的逐一给出了相应政策措施。通过对中央企业竞争能的分析本文发现,中央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仍然具备相当的空间。目前中央企业在企业效率和企业研发投入方面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与同行业先进企业相比,最大的薄弱环节仍然是企业规模不足。因此,在未来中央企业发展过程中,除了继续保持和加强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率外,应当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以适应未来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对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则需要通过完善企业相关产业的生产规范,降低和消除多年来粗放型经济发展当中带来的弊端加以解决。

邢书河[7](2012)在《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研究:合理性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组织的经营发展过程都会伴随着合理性的问题,如新诞生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否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基本利益需求,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否能得到供应商、渠道商以及政府的支持,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制度、规范是否符合当地的道德、文化等[1]。组织是否具有合理性是组织能否进入市场并在市场中生存的重要条件[2]。如何让组织的行为既满足消费者的基本利益需求,同时又能和组织所在环境的政策、法规、文化保持一致从而获得消费者、政府机构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是目前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前对企业生存发展问题的研究多从经济学视角,按照利益最大化的逻辑分析影响组织成功的因素,如组织规模、稀缺资源、提供的产品特性、行业特性等。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上述这些因素,企业的制度性因素,如企业的用工制度、环保标准等往往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企业的制度性因素除了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企业的评价外,还会间接影响消费者基于企业绩效对企业的评价[3]。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同时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钢铁、有色金属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呈急速增长态势,但是资源短缺甚至部分资源枯竭的现实又严重地制约着这类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资源型企业的生产方式往往伴随着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环境的较大破坏,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监管和污染惩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何保持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良性循环也是摆在所有资源型企业面前不可逾越的重要课题。开展对企业合理性问题的探讨,研究企业,尤其是资源型企业如何通过合理性战略来获得合理性对指导当前企业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制度理论的合理性视角,通过多案例分析分析资源型企业特点和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资源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获取资源而非利用资源上;二是影响资源型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因素来自于制度环境;三是合理化战略有助于资源型企业在制度环境下获取资源。论文共分为6章,结构如下:第一章为论文的导论部分,本章包括论文研究问题的提出,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流程。论文第二章为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本章介绍了战略与战略管理学派、组织环境的相关研究,同时本章还阐释了资源型企业的界定、特点以及资源型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论文第三章在资源型企业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合理性理论的概念及其内涵,合理性根据其判断标准可以分为实用合理性、道德合理性和认知合理性,同时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特征选择企业的合理性战略:适应合理性战略、操控合理性战略和修补合理性战略。论文第四章为论文的研究方法部分,介绍了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情境和案例选择。论文第五章为论文的案例分析部分,本章对安塞乐米塔尔、美国铝业公司以及中国铝业公司三个典型的资源型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三个资源型企业的分析同时提出了三种合理化的战略:企业可以通过遵从、选择和创造操控来获得企业的合理性。论文第六章为论文的结论部分,发现资源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获取资源而非利用资源上;影响资源型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因素来自于制度环境;合理性战略有助于资源型企业在制度环境下获取资源。本章同时提出了论文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敖宏[8](2010)在《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研究 ——以中国铝业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已经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要在2020年左右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国家科技创新实施战略中,企业特别是支柱企业的技术创新程度是关键中的关键。国内外实践表明,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创造者、创新活动的推进者和创新成果的使用者,技术创新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一。作为一类最古老、最基础的企业类型,资源型企业有其独特的行业特点和资源配置特点。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成果,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家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于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资源型企业而言,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效果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主要以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系统理论、协同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理论与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并以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资源型企业之一—中国铝业公司的电解铝行业为例,对其技术创新的贡献度及协同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如何提高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效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这些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在国内外学者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系统理论、协同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就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中引入协同思想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2、资源型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中,以自然资源为主体或其生产要素的构成中自然资源占核心地位,资源型企业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自然资源对企业的贡献大,企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资源型企业有其资源配置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与效果。资源型企业必须在产业链延伸、产业竞争规则创新和产业转型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以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结合资源型企业的特点,设计了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因子分析模型识别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投入、产出因素,通过建立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有效识别同类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大小,便于决策者在今后的决策中优化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实现整体效率最高。本文主要以中国铝业公司技术创新实践为研究对象,详细描述了该公司的技术创新体制,通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收集,选择相应的模型,对该公司下属的电解铝分子公司的技术创新贡献度进行了实际评价,发现不同的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差异很大。4、以协同理论为指导,建立了资源型企业多要素协同技术创新模型,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的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同度测度模型对中国铝业公司旗下的电解铝分子公司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进行了实证分析。5、对现行三种传统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模式、传统的产学研技术创新模式、企业内部集成式技术创新模式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建立以资源型企业为主体的资源集成技术创新新模式的新思路,认为该模式是现阶段改进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可行之路。论文还从信息化创新、绿色化创新和循环化创新三个方面探讨了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就如何切实提高我国资源型企业持续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研究内容是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课题《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的贡献度实证研究(2008GXS5B090)》的重要成果,相信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评价、指导其他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有一定的作用。

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9](2010)在《第八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典型并购重组案例奖”案例评析》文中指出近年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证所")积极致力于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2009年12月18日,上证所在上海召开第八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特设"典型并购重组案例奖",以总结表彰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证券市场并购重组的典型案例,推进并购重组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本次"典型并购重组案例奖"的评奖范围为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提出并购重组方案、截至2009年年末已经实施完毕且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评选标准包括: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部门规章、本所业务规则等要求,不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形。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和持续发展,有助于上市公司减少关联交易、避免同业竞争。3.并购重组方案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交易规模较大。4.筹划过程严格保密,对外披露前上市公司股票交易未出现异常波动。5.具备以下特点之一:(1)方案设计兼顾参与各方,保护投资者利益,挽救困难公司,维护社会稳定;(2)具有创新意义,能够推动并购重组法律法规的完善;(3)涉及多个业务环节,如收购(要约收购)、发行股份、外资并购、破产重整、恢复上市等;(4)涉及境内外多重审批和政策协调,完成难度较大;(5)以市场为主导,市场力量发挥主要作用。经上市公司自愿申报、评选工作小组初选与公司情况核验、独立专家委员会评审等程序,共评选出"典型并购重组案例奖"10名,包括:上港集团换股吸收合并暨整体上市,中国石化现金要约收购齐鲁石化,葛洲坝换股吸收合并母公司实现整体上市,中国船舶资产注入实现业务整合,天颐科技破产重整暨三安光电借壳上市,华新水泥再融资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都市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暨海通证券借壳上市,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换股要约收购东方锅炉暨整体上市,中国铝业吸收合并山东铝业、兰州铝业、包头铝业,中海油服海外证券市场要约收购AWO。本卷独家提供上述10大典型并购重组案例的基本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和点评。各案例分析报告由上证所公司管理部提供,报告的整理得到了各相关上市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武建强[10](2009)在《中国铝工业的竞争力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铝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目前,已经形成了从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研发为一体的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但是,我国仅为世界铝产品生产的大国,却远不是铝工业强国。一方面,我国铝工业总体水平处于世界铝工业产业链的低端,铝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铝工业生产要素配置只局限于国内,还无法形成全球竞争优势,产业发展理念上,以粗放经营为主,把简单发展初级原料生产放在重要地位,导致产业核心竞争力薄弱,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不强,整体产业竞争力不强。本文在产业经济学、产业竞争力理论和企业竞争力理论等的指导下,基于对中国铝工业的竞争力现存问题的思考,在运用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五种竞争力模型、“钻石”模型的四要素和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方法对中国铝工业的竞争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提升我国铝业竞争力的策略,对促进中国铝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共分十一章。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基本内容与框架结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为国内外产业竞争力研究述评,系统分析了产业竞争力研究理论的演化、影响产业竞争力因素的判断基准、产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状况分析,认为我国应高度重视具体产业的实证研究。第三章为中国铝工业竞争力现状分析。从中国铝工业发展的成就和铝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两方面介绍了中国铝工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通过产能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三方面分析了中国铝工业竞争力状况,提出铝工业竞争力呈现“两高两低”的特点。第四章为中国铝工业的竞争力评价。提出中国铝工业竞争力评价应坚持和遵循目的性和实用性、可比性和适应性及科学性和操作性等原则,并从经营环境、市场竞争力、战略能力三个层面构建了中国铝工业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对我国铝工业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公开上市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关铝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第五章为中国铝工业竞争力的博弈分析。以动态博弈理论为工具,以多家企业的斯坦克尔伯格产量竞争模型、寡头垄断企业的价格领导模型为基本分析模型,提出随着铝工业企业数目的增多,价格和产量水平逐渐趋向竞争性水平。第六章中国铝工业的供给与需求因素分析。提出铝工业的周期性特征决定了铝产品需求取决于全球经济增长状况,铝的供给取决于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情况。第七章为中国铝工业厂商行为研究。探讨了铝工业企业的目标及其定价影响因素和铝工业企业产品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广告策略。第八章为中国铝工业的竞争优势研究。从电解槽的电耗状况切入,探讨我国电解铝工业的电力效率,从能源消耗、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操作技术等方面分析影响电解铝工业相对效率提高的因素。第九章为中国铝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在对铝工业的发展进行结构规制和行为规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铝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一是整合资源、延长产业链。二是转变观念、提高竞争力。三是调整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四是增强研发、培育创新能力。第十章为中国铝工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在SWOT分析框架下,以山西华圣铝业有限公司为例对其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第十一章为研究结论部分。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运用标杆比较法从经营环境、市场竞争力、战略能力等三个层面来构建由五个一级指标和二十三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中国铝工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通过构建铝工业厂商竞争的垄断限价模型,提出在满足斯宾塞——莫里斯分离条件下,低成本企业比高成本企业更“勇于”降价,才能经得住长期的低价格,使得高成本在位者要模仿的成本过高。据此对目前国内部分铝工业厂商合谋行为的分析后得出,影响铝工业企业合谋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结构特征、合谋企业之间的对称性、产业成长阶段、厂商供给的成本特征等四个方面。第三,提出铝工业市场的阻止进入定价的机理,即通过制定低于诱发进入的价格来防范进入,这一价格水平使潜在进入者认识到进入市场后,预期获得回报将与克服进入障碍以及遭到报复所付出的代价正好相抵,从而放弃进入。

二、努力构造中国铝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构造中国铝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宏桥集团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研究问题、目标与意义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目标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结构
    1.4 创新点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战略缺口理论
        2.1.2 网络理论
        2.1.3 动态竞争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际战略联盟与国际化经营竞争力
        2.2.2 国际战略联盟构建动机与模式选择
        2.2.3 国际战略联盟伙伴选择与联盟绩效
        2.2.4 国际战略联盟运营管理与风险防范
        2.2.5 文献评述
3 案例描述
    3.1 案例背景
        3.1.1 铝土矿及全球供应格局概况
        3.1.2 中国铝工业产业背景及竞争概况
        3.1.3 几内亚矿产资源介绍
        3.1.4 中国宏桥集团介绍
    3.2 中国宏桥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构建动因、伙伴与运营管理
        3.2.1 中国宏桥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构建动因
        3.2.2 中国宏桥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伙伴情况
        3.2.3 中国宏桥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运营管理
4 案例分析
    4.1 中国宏桥集团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成功核心要素分析
        4.1.1 专业化资源优势整合
        4.1.2 本地化运营管理机制
        4.1.3 多元化多方共赢构建
        4.1.4 国际化精准战略布局
    4.2 中国宏桥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的内外部沟通交流
        4.2.1 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内部沟通交流
        4.2.2 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外部沟通交流
    4.3 中国宏桥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共生共建商业生态
        4.3.1 共生共建商业生态
        4.3.2 区域产业集聚商业生态初现
5 结论、对策建议与展望
    5.1 结论
    5.2 对策建议
    5.3 论文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中国铝业债转股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债转股的概念与意义
        2.1.1 债转股概念
        2.1.2 债转股发生的意义
    2.2 相关理论分析
        2.2.1 MM理论
        2.2.2 权衡理论
        2.2.3 代理理论
    2.3 我国两次债转股浪潮概况
        2.3.1 债转股的背景
        2.3.2 债转股的方式
        2.3.3 债转股的目标
        2.3.4 债转股的风险
第三章 中国铝业市场化债转股案例概况
    3.1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况
        3.1.1 基本情况介绍
        3.1.2 股权结构介绍
        3.1.3 生产经营情况介绍
    3.2 中国铝业债转股的外在动因分析
        3.2.1 国家政策方面
        3.2.2 行业环境方面
    3.3 中国铝业债转股的内在动因分析
        3.3.1 营业收入持续下降
        3.3.2 资产负债率过高
        3.3.3 公司经营效益不佳
        3.3.4 股权结构单一
    3.4 中国铝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
        3.4.1 子公司层面实施债转股方式增资扩股
        3.4.2 中国铝业层面实施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资产
第四章 中国铝业市场化债转股财务分析
    4.1 财务指标分析
        4.1.1 偿债能力分析
        4.1.2 盈利能力分析
        4.1.3 发展能力分析
    4.2 基于EVA理论对中国铝业债转股的财务绩效评价分析
        4.2.1 中国铝业EVA相关科目的调整
        4.2.2 中国铝业资本成本率的确定
        4.2.3 中国铝业债转股实施前后EVA值的确定
        4.2.4 中国铝业债转股实施前后EVA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中国铝业市场化债转股潜在风险及建议
    5.1 债转股实施后的潜在风险
        5.1.1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得不到真正的改善
        5.1.2 企业过度再举债风险
        5.1.3 投资机构的股东权利得不到保障
    5.2 本文建议
        5.2.1 完善债转股交易方案
        5.2.2 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5.2.3 形成利益共同体,预防过度再举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评价研究 ——基于不同行业的多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知识资本信息披露动因
    2.2 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模式
    2.3 知识资本信息披露现状
    2.4 知识资本信息披露后果
    2.5 研究评述
3 理论基础与实践现状
    3.1 知识资本概述
        3.1.1 知识资本的内涵
        3.1.2 知识资本的分类
        3.1.3 知识资本的理论基础
    3.2 知识资本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3.2.1 委托代理理论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3 信号传递理论
    3.3 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的法律依据
        3.3.1 关于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定
        3.3.2 关于结构资本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定
        3.3.3 关于关系资本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定
    3.4 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的总体概况
        3.4.1 披露模式不尽相同
        3.4.2 披露方式纷繁多样
        3.4.3 披露水平不可比
        3.4.4 披露信息含量有限
4 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指标选取
        4.1.1 选取流程
        4.1.2 选取原则
        4.1.3 指标海选
        4.1.4 初步筛选
    4.2 权重确定
        4.2.1 AHP法确定权重
        4.2.2 熵权法确定权重
        4.2.3 修正后的权重
    4.3 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评价体系
5 案例企业的知识资本信息披露对比分析
    5.1 案例选择与案例简介
        5.1.1 案例选择
        5.1.2 案例简介
    5.2 案例企业的知识资本信息披露基本情况定性分析
        5.2.1 知识资本信息分布范围分析
        5.2.2 知识资本信息表现形式分析
        5.2.3 知识资本信息报告内容分析
        5.2.4 知识资本信息可比性分析
    5.3 案例企业的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水平定量分析
        5.3.1 知识资本信息披露评价体系的应用
        5.3.2 三类行业的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比较
        5.3.3 案例企业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水平同行比较
6 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问题、成因及建议
    6.1 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6.1.1 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普遍不全面不规范
        6.1.2 不同行业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水平迥异
    6.2 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
        6.2.1 降低商业秘密的泄露风险
        6.2.2 强制性法律规章制度的缺失
        6.2.3 管理层固有观念的老化
    6.3 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改进建议
        6.3.1 规范知识资本信息披露模式
        6.3.2 建立及时有效的跟踪反馈机制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7.2.1 研究局限性
        7.2.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指标海选详情表
        附录1 a:中文文献指标海选详情表
        附录1 b:外文文献指标海选详情表
    附录2 指标初筛详情表
        附录2 a:人力资本信息披露指标初筛
        附录2 b:结构资本信息披露指标初筛
        附录2 c:关系资本信息披露指标初筛
    附录3 权重确定详情表
    附录4 样本企业2017 年知识资本信息披露评分详情表
        附录4 a:高新技术行业样本企业知识资本信息披露评分详情表
        附录4 b:金融业样本企业知识资本信息披露评分详情表
        附录4 c:制造业样本企业知识资本信息披露评分详情表
后记

(4)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1.2.2 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
        1.2.3 垄断与油气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观点、思路与方法
        1.4.1 主要观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与难点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重点
        1.5.3 研究难点
第2章 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理论与现状研究
    2.1 相关理论和概念界定
        2.1.1 市场结构理论
        2.1.2 技术创新理论
        2.1.3 油气资源及其产业
        2.1.4 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
    2.2 油气垄断现状分析
        2.2.1 我国油气垄断属性分析
        2.2.2 油气垄断市场结构分析
    2.3 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2.3.1 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做法
        2.3.2 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取得的成绩
        2.3.3 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2.3.4 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2.4 小结
第3章 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1 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多重影响因素分析
        3.1.1 垄断属性影响因素
        3.1.2 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3.1.3 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3.2 基于ISM模型的影响因素结构分析
        3.2.1 建立影响因素集及分析相关性
        3.2.2 构建可达矩阵
        3.2.3 描绘影响因素结构模型
    3.3 基于DEMATEL模型的影响因素强弱分析
        3.3.1 模型分析步骤
        3.3.2 模型构建与计算
        3.3.3 计算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确定评价指标的原则
        4.1.2 确定评价指标的依据
        4.1.3 基于投入与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4 评价指标的数据收集与处理
    4.2 基于改进时间序列DEA模型的评价
        4.2.1 DEA方法
        4.2.2 改进时间序列DEA模型
        4.2.3 数据标准化处理
        4.2.4 应用及结果分析
    4.3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评价
        4.3.1 BP神经网络方法
        4.3.2 评价指标处理
        4.3.3 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应用
        4.3.4 BP神经网络评价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比较研究
    5.1 与国有大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比较分析
        5.1.1 比较分析模型及比较样本企业选择
        5.1.2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比较分析
        5.1.3 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结果分析
    5.2 与国外油气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比较分析
        5.2.1 国外样本油气公司简介
        5.2.2 国内外油气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比较
    5.3 小结
第6章 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策略及建议
    6.1 研究结果及原因分析
        6.1.1 研究结果
        6.1.2 原因分析
    6.2 策略与建议
        6.2.1 基于企业管理层面的提升策略
        6.2.2 针对政府层面的提升建议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提高核心竞争力:中铝的不二法门(论文提纲范文)

提高核心竞争力别无选择在于降成本
提高核心竞争力重中之重在于调结构
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方向在于提价值
提高核心竞争力根本途径在于兴科技

(6)中国央企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核心竞争力概念
        1.2.2 国有企业
        1.2.3 中央企业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整体思路
        1.3.2 样本选取
        1.3.3 分析方法
    1.4 结构的安排与创新
        1.4.1 结构安排
        1.4.2 创新内容
    1.5 相关文献综述
        1.5.1 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
        1.5.2 国有企业人员管理机制
        1.5.3 国有企业创新能力
        1.5.4 国有企业效率问题
        1.5.5 国有企业竞争力综合性研究
第2章 研究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2.1 经济学竞争理论
        2.1.1 古典经济学竞争理论
        2.1.2 哈弗学派竞争理论
        2.1.3 芝加哥学派竞争理论
        2.1.4 新奥地利学派的竞争理论
        2.1.5 可竞争市场理论
        2.1.6 交易费用理论
        2.1.7 马克思经济学竞争理论
    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2.2.1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
        2.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2.2.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2.2.4 企业核心竞争力内容归纳
    2.3 价值链理论
        2.3.1 价值链概念
        2.3.2 价值链理论发展
    2.4 产业链理论
        2.4.1 产业链理论的提出
        2.4.2 产业链理论的发展
第3章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1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3.2 层次分析评价方法
        3.2.1 层次分析法的简单介绍
        3.2.2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
    3.3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3.3.1 指标评价制定原则
        3.3.2 层次分析法具体制定指标标准
        3.3.3 构建思路
    3.4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样本选取
        3.4.1 样本选取
        3.4.2 样本企业的相关介绍
    3.5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运算及结果
        3.5.1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3.5.2 创建判断矩阵
        3.5.3 各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3.6 评价结果
        3.6.1 指标评价结果
        3.6.2 评价结果概要分析
第4章 央企竞争力现状分析
    4.1 金属产品行业企业竞争能力现状
        4.1.1 金属产品产业范畴介绍
        4.1.2 我国金属产品行业相关评述
        4.1.3 金属产品行业企业发展情况
        4.1.4 金属产品样本企业的竞争能力分析
    4.2 炼油行业企业竞争力现状
        4.2.1 炼油产业范畴介绍
        4.2.2 我国炼油产业相关评述
        4.2.3 炼油企业发展情况
        4.2.4 企业样本竞争能力分析
    4.3 采矿和原油生产行业企业竞争力现状
        4.3.1 采矿和原油生产产业范畴介绍
        4.3.2 我国采矿和原油生产产业相关评述
        4.3.3 我国采矿和炼油企业发展情况
        4.3.4 采矿和原油生产行业样本企业竞争能力分析
    4.4 工程建筑产业企业竞争力现状
        4.4.1 工程建筑产业范畴介绍
        4.4.2 我国工程建筑产业相关评述
        4.4.3 我国工程建筑产业发展情况
        4.4.4 工程建筑产业样本企业竞争能力分析
    4.5 公共设施行业企业竞争力现状
        4.5.1 公共设施产业范畴介绍
        4.5.2 我国公共设施产业相关评述
        4.5.3 我国公共设施企业发展情况
        4.5.4 公共设施产业样本企业竞争能力分析
    4.6 车辆与零部件行业企业竞争力现状
        4.6.1 车辆与零部件产业范畴介绍
        4.6.2 我国车辆与零部件产业相关评述
        4.6.3 我国车辆与零部件企业发展情况
        4.6.4 车辆与零部件产业企业竞争能力分析
第5章 影响央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5.1 历史因素
        5.1.1 历史负债问题
        5.1.2 企业人员老龄化问题
        5.1.3 企业办社会问题
    5.2 企业管理和体制因素
        5.2.1 企业经理人的选聘问题
        5.2.2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5.2.3 规模扩张与管理改革步伐不一致
        5.2.4 董事会和监事会建立健全工作未完成
    5.3 企业文化因素
        5.3.1 文化简述
        5.3.2 企业文化的作用
        5.3.3 企业文化培养现状
    5.4 企业创新因素
        5.4.1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
        5.4.2 企业管理创新因素
    5.5 企业品牌因素
        5.5.1 企业品牌简述
        5.5.2 企业品牌建设情况
        5.5.3 企业各因素对企业品牌建设的影响
第6章 提升央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6.1 摆脱历史包袱
        6.1.1 加强对老工业基地企业的政策性扶持
        6.1.2 剥离企业办社会和厂办大集体
        6.1.3 摒弃粗放型发展方式
    6.2 企业管理和企业体制改革
        6.2.1 完善企业人员选拔制度
        6.2.2 加快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6.3 培养企业文化
    6.4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
    6.5 企业品牌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7)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研究:合理性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与流程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战略与组织环境
        2.1.1 战略及其发展历程
        2.1.2 组织环境:任务环境与制度环境
        2.1.3 面向不同组织环境的战略理论
    2.2 资源型企业(Resources-oriented Enterprise)
        2.2.1 资源型企业的界定
        2.2.2 资源型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差别
        2.2.3 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研究
第3章 合理性理论
    3.1 合理性的概念
    3.2 组织合理性的来源
        3.2.1 实用合理性
        3.2.2 道德合理性
        3.2.3 认知合理性
    3.3 组织合理性战略
        3.3.1 组织合理性的获得战略
        3.3.2 组织合理性的维持战略
        3.3.3 组织合理性的修补战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方法
    4.1 研究方法
        4.1.1 质化研究方法
        4.1.2 案例研究方法
    4.2 研究情境
        4.2.1 行业的代表性
        4.2.2 多案例的选择
第5章 案例分析与发现
    5.1 外部环境的构成
    5.2 案例一:安赛乐米塔尔钢铁集团
        5.2.1 公司简介及发展历程
        5.2.2 环境要求与战略应对
    5.3 案例二:美国铝业公司
        5.3.1 公司简介及发展历程
        5.3.2 环境要求与战略应对
    5.4 案例三:中国铝业公司
        5.4.1 公司简介及发展历程
        5.4.2 环境要求与战略应对
    5.5 主要发现
        5.5.1 公司战略活动的编码
        5.5.2 资源型企业的外部环境
        5.5.3 资源型企业的合理性战略
        5.5.4 基于资源获取的竞争优势
第6章 结论
    6.1 基本发现
        6.1.1 资源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获取资源而非利用资源上
        6.1.2 影响资源型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因素来自于制度环境
        6.1.3 合理化战略有助于资源型企业在制度环境下获取资源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
        6.2.1 探讨了合理性的概念用于解释资源型企业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6.2.2 研究得出了关于资源型企业发展战略的三个基本结论
        6.2.3 研究得出了资源型企业的获得组织合理化的战略路径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附件

(8)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研究 ——以中国铝业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基础理念
        1.4.1 对资源的理解和认识
        1.4.2 对资源型企业的理解和认识
        1.4.3 对技术创新的理解
        1.4.4 技术创新贡献度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主要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技术创新理论及其演进
        2.1.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模型
        2.1.2 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2.1.3 技术创新模式
    2.2 创新系统理论及其发展
        2.2.1 国家创新系统
        2.2.2 企业创新系统
    2.3 协同理论
        2.3.1 协同理论的产生
        2.3.2 协同论基本演化方程
        2.3.3 协同学的主要内容
        2.3.4 协同理论的发展
        2.3.5 协同论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联系
    2.4 企业技术创新的常用评价方法比较
        2.4.1 层次分析法
        2.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4.3 多元统计法
        2.4.4 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2.4.5 数据包络分析
第三章 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
    3.1 资源型企业的内涵及特点
        3.1.1 资源型企业的内涵
        3.1.2 资源型企业的特点
        3.1.3 资源型企业的资源配置特点
        3.1.4 资源型企业的行业组织特点
        3.1.5 资源型企业的自然资源特性
    3.2 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出路--技术创新
        3.2.1 资源型企业目前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3.2.2 资源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SWOT分析
    3.3 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一般模式
    3.4 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途径
        3.4.1 产业链延伸
        3.4.2 产业竞争规则创新
        3.4.3 产业转型
    3.5 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3.5.1 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缺位或易位
        3.5.2 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不顺
        3.5.3 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欠佳
第四章 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模型研究
    4.1 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原则
    4.2 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
    4.3 评价模型
        4.3.1 主成分分析模型
        4.3.2 DEA模型
第五章 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实证——以中铝公司为例
    5.1 我国铝行业的发展态势
        5.1.1 氧化铝工业
        5.1.2 电解铝工业
    5.2 中国铝业公司的技术创新体制与现状
    5.3 中国铝业公司技术创新系统贡献度评价
        5.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5.3.2 数据的选取
        5.3.3 因子分析法的评估结果及解析
        5.3.4 电解铝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
第六章 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协同度评价
    6.1 导论
    6.2 资源型企业多要素协同创新过程模型
    6.3 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
        6.3.1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指标框架
        6.3.2 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
    6.4 样本与数据收集
        6.4.1 问卷设计
        6.4.2 研究样本选取
        6.4.3 信度分析
        6.4.4 评价指标的定量筛选
    6.5 中国铝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
        6.5.1 数据的选取
        6.5.2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6.5.3 指标权重的确定
        6.5.4 创新系统静态协同度计算
        6.5.5 创新系统动态协同度计算
第七章 对提高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对策建议
    7.1 创新以资源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模式
        7.1.1 传统技术创新主导模式局限性分析
        7.1.2 以资源型企业为主体的资源集成技术创新新模式
    7.2 准确把握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
        7.2.1 资源型企业的信息化创新
        7.2.2 资源型企业的绿色化创新
        7.2.3 资源型企业的循环化创新
    7.3 切实提高我国资源型企业持续科技创新能力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10)中国铝工业的竞争力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产业竞争力研究述评
    2.1 产业竞争力理论的演化与判断基准分析
        2.1.1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研究
        2.1.2 产业竞争力理论的演化
        2.1.3 影响产业竞争力因素的判断基准
    2.2 产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状况分析
        2.2.1 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的状况分析
        2.2.2 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的状况分析
        2.2.3 产业竞争力研究状况的评价
第三章 中国铝工业的竞争力现状分析
    3.1 中国铝工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3.1.1 中国铝工业发展的成就
        3.1.2 中国铝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2 中国铝工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3.2.1 产能竞争力
        3.2.2 成本竞争力
        3.2.3 技术竞争力
    3.3 中国铝工业竞争力状况的理论视角分析
        3.3.1 波特模型视角的中国铝工业竞争力状况
        3.3.2 钻石”模型视角的中国铝工业竞争力状况
        3.3.3 核心竞争力视角的中国铝工业竞争力状况
    3.4 小结
第四章 中国铝工业的竞争力评价
    4.1 铝工业竞争力的评估原则
    4.2 铝工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4.2.1 因素分析评价方法
        4.2.2 内涵解析法
        4.2.3 对比差距法
    4.3 铝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4.3.1 铝工业的经营环境评价
        4.3.2 铝工业的市场竞争力评价
        4.3.3 铝工业的战略评价
    4.4 铝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4.4.1 铝工业竞争力的经营环境评价
        4.4.2 铝工业竞争力的指标评价体系
        4.4.3 铝工业竞争力的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中国铝工业竞争力的博弈分析
    5.1 动态竞争的博弈模型
        5.1.1 动态竞争的特征
        5.1.2 多家企业的斯坦克尔伯格产量竞争模型
        5.1.3 寡头垄断企业的价格领导模型
    5.2 铝工业厂商竞争的博弈模型
        5.2.1 铝工业厂商竞争的垄断限价模型
        5.2.2 铝工业厂商竞争中的合谋行为
    5.3 小结
第六章 中国铝工业的供给与需求因素分析
    6.1 铝工业的供给因素分析
        6.1.1 铝土矿的供应现状及趋势
        6.1.2 氧化铝的供应现状及趋势
        6.1.3 电解铝的供应现状及趋势
    6.2 铝工业的需求因素分析
        6.2.1 铝工业的消费需求的现状及趋势
        6.2.2 铝工业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分析
        6.2.3 铝工业的产业关联度
        6.2.4 铝工业品的需求比率分析
    6.3 铝工业发展的目标选择
        6.3.1 铝工业发展的目标及基本原则
        6.3.2 铝工业发展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
    6.4 小结
第七章 中国铝工业厂商行为研究
    7.1 铝工业厂商的价格行为
        7.1.1 铝工业企业目标与定价影响因素
        7.1.2 铝工业垄断竞争市场的价格模型
        7.1.3 铝工业市场阻止进入的定价模型
    7.2 铝工业厂商的产品与广告策略
        7.2.1 铝工业厂商的产品策略
        7.2.2 铝工业厂商的广告策略
    7.3 铝工业厂商的并购重组行为
        7.3.1 铝工业企业购并的特征与类型
        7.3.2 铝工业企业购并的动因
        7.3.3 中国铝业购并的绩效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中国铝工业的竞争优势研究
    8.1 铝工业的相对效率
        8.1.1 电解铝工业的相对效率
        8.1.2 影响电解铝相对效率的因素分析
        8.1.3 电解铝工业的投资优势
    8.2 铝工业的技术进步
        8.2.1 选矿拜耳法技术
        8.2.2 大型预焙槽技术
        8.2.3 再生铝工艺水平
    8.3 铝工业的利润率
        8.3.1 铝工业的产品成本分析
        8.3.2 铝工业的社会贡献率
    8.4 小结
第九章 提升中国铝工业竞争力的对策
    9.1 铝工业发展的规制分析
        9.1.1 规制理论的一般模型
        9.1.2 铝工业发展的结构规制分析
        9.1.3 铝工业发展的行为规制分析
    9.2 铝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9.2.1 延长铝工业的产业链
        9.2.2 提升铝工业的竞争力
        9.2.3 提升铝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
        9.2.4 培育铝工业的创新能力
        9.2.5 打造铝工业后向一体化的模式
        9.2.6 建立铝工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9.3 小结
第十章 案例研究:山西华圣铝业有限公司竞争力分析
    10.1 山西华圣铝业有限公司的优势、劣势分析
        10.1.1 山西华圣铝业有限公司的优势分析
        10.1.2 山西华圣铝业有限公司的劣势分析
    10.2 山西华圣铝业有限公司的机会、威胁分析
        10.2.1 山西华圣铝业有限公司的外部机会
        10.2.2 山西华圣铝业有限公司的外部威胁
    10.3 山西华圣铝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方向展望
        10.3.1 优化产品结构
        10.3.2 推进铝电联营
    10.4 小结
第十一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1.1 结论
    11.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1.2.1 再生铝工业发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11.2.2 铝工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研究
致谢

四、努力构造中国铝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宏桥集团产业链国际战略联盟模式研究[D]. 李娅.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2]中国铝业债转股财务绩效研究[D]. 孙丽姿.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3]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评价研究 ——基于不同行业的多案例分析[D]. 李佩.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4]油气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 杨洋.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1)
  • [5]提高核心竞争力:中铝的不二法门[J]. 敖宏. 中国有色金属, 2018(01)
  • [6]中国央企竞争力研究[D]. 周渤. 吉林大学, 2014(09)
  • [7]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研究:合理性的视角[D]. 邢书河. 武汉大学, 2012(07)
  • [8]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研究 ——以中国铝业公司为例[D]. 敖宏. 中南大学, 2010(01)
  • [9]第八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典型并购重组案例奖”案例评析[J]. 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 证券法苑, 2010(01)
  • [10]中国铝工业的竞争力问题研究[D]. 武建强. 西北大学, 2009(08)

标签:;  ;  ;  ;  ;  

努力构建中国铝业的核心竞争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