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 A IB 分析

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 A IB 分析

一、高血压患者的载脂蛋白AⅠ B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录,邱荣荣[1](2021)在《血清脂蛋白a联合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远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血清脂蛋白a(Lpa)联合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远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PCI手术的5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6个月随访期间是否出现MACE分为MACE组(n=21)和非MACE组(n=3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Lpa、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Lpa联合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及冠心病家族史患者人数均显着多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血清Lpa为(358.24±20.54)mg/L,显着高于非MACE组的(200.44±20.1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血清载脂蛋白A1低于非MACE组,载脂蛋白B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a联合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对MACE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Lpa联合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对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侯海文,陈田风,郗汇聪,田承亮[2](2021)在《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因胸痛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5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304)和非冠心病组(n=212)。采用Gensini评分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级,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低分组(n=156)、中分组(n=86)和高分组(n=62)。比较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在男性患者比例、吸烟史、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空腹血糖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载脂蛋白A浓度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空腹血糖浓度增高、LDL-C浓度增高属于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载脂蛋白A属于冠心病的保护因素。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浓度、LDL-C和HDL-C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空腹血糖浓度、LDL-C浓度增高属于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属于冠状动脉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在高原地区,伴随年龄的增大、空腹血糖浓度增高和LDL-C浓度增高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而HDL-C是高海拔地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保护因素。

施勇,谢月萍,张春丽[3](2021)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ApoA5 IVS3+476G>A基因多态性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载脂蛋白A5(ApoA5)IVS3+476G>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诊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且分为老年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组(n=40)和认知正常组(n=50)。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联合国际通用智力状况量表(MMSE)测定患者的ApoA5 IVS3+476G>A基因多态性和认知功能。结果认知障碍组ApoA5多态性基因型频率显着高于正常组ApoA5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ApoA5 IVS3+476G>A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组ApoA5 IVS3+476G>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ApoA5 IVS3+476G>A基因的TT、TC、CC与认知功能障碍呈现出正向相关性(P<0.05),文化程度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载脂蛋白ApoA5 IVS3+476G>A基因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深入研究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着重要意义。

郑雯丽[4](2021)在《基于XGboost算法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首发卒中后12个月内的复发情况;明确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极端梯度上升(e 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为临床识别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提供预测工具。方法: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回顾IS复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首发IS患者复发风险因素相关数据,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24例首发IS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追踪随访,了解患者卒中后3个月内、6个月内和12个月内的复发情况;使用SPSS21.0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IS患者3个月内、6个月内和12个月内复发的影响因素;使用XGboost算法进行IS复发预测模型的构建。结果:1.纳入的524例首发IS患者中,11例(2.1%)在卒中后3个月内出现复发事件,卒中后6个月内累积复发33例(6.3%),卒中后12个月内累积复发59例(11.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发IS患者卒中后3个月内复发与入院收缩压、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P<0.05);卒中后6个月内复发与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入院舒张压、尿酸、载脂蛋白A1、糖化血红蛋白有关(P<0.05);卒中后12个月内复发与吸烟、饮酒、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入院微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发IS卒中后3个月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入院收缩压水平(OR=1.036,95%CI=1.002~1.072,P=0.038),吸烟是卒中后6个月内复发(OR=2.453,95%CI=1.015~5.931,P=0.046)和12个月内复发(OR=2.960,95%CI=1.328~6.595,P=0.008)的独立影响因素。糖化血红蛋白(OR=1.435,95%CI=1.071~1.924,P=0.016)是卒中后12个月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SMOTE算法处理后数据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0~74岁:OR=2.552,95%CI=1.364~4.775,P=0.003;≥75岁:O R=2.134,95%CI=1.073~4.245,P=0.031),住院时间(OR=1.792,95%CI=1.129~2.847,P=0.013),吸烟(OR=3.319,95%CI=1.809~6.090,P<0.001),饮酒(OR=1.982,95%CI=1.118~3.513,P=0.019),高血压(OR=2.442,95%CI=1.404~4.246,P=0.002),糖化血红蛋白(OR=1.330,95%CI=1.072~1.651,P=0.009),颈动脉粥样硬化(OR=5.648,95%CI=1.623~19.659,P=0.007)是IS首次发病后12个月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XGboost模型中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前七位的变量依次为中性粒细胞百分位数、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尿酸、入院微机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3.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的IS复发预测模型预测效能优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XGboost模型预测IS复发的准确率、精确率、敏感度、特异度、AUC值分别为0.97、0.91、1.0、0.95、0.97,对IS复发高危人群具有较强的辨别能力。结论:1.首发IS患者发病后12个月内复发率为11.3%,处于既往研究报道结果范围内。2.IS复发影响因素分布在时间维度上存在共性和差异,入院收缩压水平高是IS卒中后3个月内复发的高危人群,吸烟者在IS卒中6个月和12个月内易复发,高糖化血红蛋白是卒中后12个月内复发高危人群。XGboost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更能识别易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尿酸、入院微机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IS复发有重要影响,临床护理过程中需重点关注该部分指标情况,实施相应干预措施。3.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的IS复发预测模型对IS复发高危人群识别能力强,且预测效果优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未来可进一步考虑前瞻性纳入大样本临床病例验证模型效果且逐步优化模型,进而开发系统投入临床实践应用,为临床工作识别IS复发高危人群提供实践指导。

云艳芳[5](2021)在《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易感性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上探讨脑梗死发病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为脑梗死患者的基因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在右江民族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收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诊断标准的136例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同时在体检中心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50例无脑血管病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病例组进行血管检查,采用NASCET法计算脑血管狭窄率,根据血管狭窄情况对病例组细分亚组,脑血管狭窄>50%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组(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组),脑血管狭窄≤50%为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组(非LAA组),发病90天后对病例组进行电话回访进行m RS评分,m RS评分>2分归为预后不良组,m RS评分≤2分归为预后良好组。(2)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标本并提取DNA,采用SNapshot方法延伸目的基因所在片段,Gene Marker分析产物信息,确定PON-1基因Q192R基因型。拟合优度χ2检验确认样本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PON-1基因Q192R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LAA组与非LAA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频率分布差异,结合临床资料,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干扰后对基因型与脑梗死易感性、血管狭窄情况、预后进行风险度分析,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所选研究对象基因型分布经检验得P值均大于0.05,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所选样本具有总体代表性。(2)病例组对照组间PON-1基因Q192R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79,P=0.185),病例组R等位基因频率为65.44%,对照组为57.33%,χ2=3.949,P=0.047,OR=1.409,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R等位基因与脑梗死发病相关。(3)LAA组与非LAA组之间PON-1基因Q192R位点基因型分布有差异,RR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2.22%、38.46%,LAA组RR基因型频率占比更高,χ2=6.840,P=0.033,两组间显性模型(RQ+QQ)/RR分布经logistic回归对糖尿病病史进行校正后基因型分布差异仍有统计学差异,P=0.009,OR=2.697。LAA组与非LAA组间R、Q等位基因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4,OR=2.023,RR基因型及R等位基因与LAA型脑梗死相关。(4)PON-1基因Q192R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短期预后有关,病例组按预后情况分组中,预后良好组98例,预后不良38例,RR基因频率分别为38、25,经统计检验得χ2=8.218,P=0.016,等位基因R频率分别为118、60,χ2=9.143,P=0.004,OR=2.479,RR基因型与R等位基因与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关,经logistic回归校正糖尿病病对预后的影响,发现RR基因型为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PON-1基因Q192R位点R等位基因与脑梗死的易感性有关,在脑梗死的发病中是危害性因素。(2)PON-1基因Q192R位点RR基因型及R等位基因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RR基因型及R等位基因携带者脑血管狭窄>50%的可能性大,可作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预测指标。(3)PON-1基因Q192R多态性与脑梗死后预后不良有关,RR基因型及R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黄少庆[6](2021)在《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测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对比单纯房颤患者与房颤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及其他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探讨此类指标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或神经内科诊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250人,依据其是否发生急性脑卒中将其分为单纯非瓣膜性房颤组和合并急性脑卒中组(A、B组),分别统计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入院血压、心率、吸烟史以及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等)及各项实验室生化指标(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MH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小板计数、肌酐、肌钙蛋白I等),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预测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在CHA2DS2-VASc评分的基础上纳入对MHR、左房内径的评估,尝试建立新的卒中风险评分方式(VASc ML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比较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以及新的评分方式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测能力。结果:比较单纯房颤组和房颤合并脑卒中组,两组间比较的结果显示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MHR、血小板计数、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入院舒张压、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 A)存在显着差异(P<0.05)。将有显着差异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核细胞计数、MHR、血小板计数、左房内径、入院舒张压与卒中风险独立相关(P<0.05,OR>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VASc ML评分、单核细胞计数、MHR预测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能力,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9(95%CI:0.498-0.640)、0.623(95%CI:0.554-0.692)、0.678(95%CI:0.612-0.745)、0.666(95%CI:0.600-0.732)和0.717(95%CI:0.654-0.780)。结论:1.MHR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2.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入院舒张压、左房内径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出现急性脑卒中相关,是房颤患者新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3.对比CHADS2与CHA2DS2-VASc评分,新的评分方式(VASc ML)更能准确评估房颤患者卒中风险。

向菁[7](2021)在《半乳糖凝集素3、NLR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发病的关系及对PIS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2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105例(AIS组)和同时期在民大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8例(对照组),收集各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Gal-3水平。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对AIS发病的影响。AIS患者如果发病2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增长4分及以上定义为PIS,据此将AIS组分为PIS组和非PIS组,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Gal-3、NLR对PIS发病的影响,并行ROC曲线分析血浆Gal-3和NLR对PIS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⑴在AIS组和对照组中,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血浆高水平Gal-3、高NLR、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高水平D-二聚体、入院收缩压高、高水平载脂蛋白A1是AIS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OR=0.582,P=0.001;OR=0.609,P=0.030;OR=0.877,P=0.01;OR=0.419,P=0.008;OR=0.941,P=0.002;OR=37.839,P=0.016)。⑵在PIS组和非PIS组中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血浆Gal-3(P=0.044)和NLR(P=0.040)是AIS患者发生PIS的影响因素。⑶ROC曲线显示:血浆Gal-3的AUC为0.676,最佳诊断界值为13.83 ng/m L,敏感度62.2%,特异度76.7%;NLR的AUC为0.677,最佳诊断界值为3.61,敏感度66.7%,特异度71.7%;两者联合的AUC为0.709,最佳诊断界值为17.15,敏感度93.3%,特异度41.7%。结论:⑴高水平血浆Gal-3、高NLR、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高水平D-二聚体及入院收缩压高是AI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载脂蛋白A1是AIS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⑵高水平血浆Gal-3和高NLR是AIS患者发生PIS的独立危险因素。⑶血浆Gal-3或NLR单个指标预测PIS发生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血浆Gal-3联合NLR预测PIS发生诊断准确性高于血浆Gal-3或NLR单个指标。血浆高水平Gal-3联合NLR对于早期识别PIS患者具有一定价值。

董书勤[8](2021)在《代谢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或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进行分组,通过研究不同分组的一般资料、炎症指标、凝血功能、血脂水平、肝肾功能、栓塞部位、双下肢静脉超声及30天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等相关指标,探讨MetS合并PE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MetS是否可以作为PE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以及MetS及其组成因子是否与PE短期预后不良有关。[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了从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部就诊并且行CTPA检查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CTPA结果、双下肢静脉超声、超声心动图、炎症指标、凝血功能、血脂水平、肝肾功等相关指标,根据入组及排除标准,最后入组患者共343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PE患者是否发生MetS分为2个组,其中病例组为同时合并PE和MetS,共87例,PE组为仅发生PE的患者,共124例。比较两个组之间一般情况、实验室相关指标、肺栓塞部位、双下肢血栓、短期不良事件及预后之间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第二个部分根据MetS患者是否合并PE分为2个组,其中,病例组为同时合并PE和MetS,共87例,MetS组为仅发生MetS的患者,共54例。比较两个组之间一般情况、血糖、血脂、尿酸等相关指标;第三个部分根据sPESI评分将21 1例PE患者分为低危组和中危组,其中,低危组55例,中危组156例。比较MetS及其组成因子在PE危险分层中有无统计学差异;第四个部分根据是否发生PE将343名患者分为2个组,发生PE为有PE组,未发生则为无PE组,其中,有PE组共211例,无PE组共132例,比较MetS及其组成因子与发生PE之间是否独立相关。[结果]1.病例组和PE组对比1.1 一般资料对比:病例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较PE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构成、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超声心动图部分指标之间比较:病例组的LVDD水平比PE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RVDD、EF、PV及PAP水平上两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部分实验室指标对比:①部分凝血指标:两个组之间的DD、FIB、IN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部分肾功能指标:病例组的尿酸水平高于PE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尿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部分肝功能指标:病例组的白蛋白、CHE的水平高于PE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炎症指标:两组之间PCT、IL-6、hs-CRP、N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其他:病例组的hs-TNT水平高于PE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发生肺栓塞部位比较:对病例组和PE组肺血栓栓塞的左右部位(左侧、右侧、双侧)及肺解剖部位(肺动脉干、叶、段、亚段、多发)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对病例组和PE组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栓塞部位(左侧、右侧、双侧)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 sPESI评分及危险分层对比:对两个组的sPESI评分及对应的危险分层进行统计分析,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不良事件对比:病例组有15例不良事件,PE组有13例不良事件,经过卡方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和MetS组对比2.1一般资料对比:病例组年龄、脉搏、呼吸频率较MetS组高,病例组BMI水平较Met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构成、体温、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血脂、血糖、尿酸水平对比:病例组的甘油三酯、HDL-C、载脂蛋白A1水平较MetS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固醇、LDL-C、NONHDL、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尿酸、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MetS及各组成因子在PE危险分层中的比较:根据sPESI评分将PE患者分成低危组和中危组,对MetS及各组成因子进行统计分析,低危组的舒张压、总胆固醇、LDL-C、NONHDL、载脂蛋白A1等指标水平均高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etS、糖尿病、BMI、收缩压、甘油三酯、HDL-C、载脂蛋白B、血糖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发生肺栓塞的影响因素: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因子中,BMI(OR 1.362,95%CI 1.81-2.950,P=0.003)、舒张压(OR 0.990,95%CI 0.962-1.019,P=0.049)、年龄(OR 1.071,95%CI 1.048-1.096,P<0.001)、HDL-C(OR 0.061,95%CI 0.006-0.654,P=0.021)、载脂蛋白 A1(OR 0.001,95%CI 0.000-0.013,P<0.001)等因素与肺栓塞的发生有关,其中舒张压、HDL-C、载脂蛋白A1为保护因素,BMI、年龄为危险因素。[结论]1、代谢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组患者多为高龄患者,其白蛋白、胆碱酯酶、hs-TNT水平较高,甘油三酯、HDL-C、载脂蛋白A1水平降低;2、代谢综合征对肺栓塞患者血栓发生的部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明显影响;3、代谢综合征对肺栓塞患者的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但舒张压、总胆固醇、LDL-C、NONHDL、载脂蛋白A1水平高的患者预后较好;4、代谢综合征不能作为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BMI、年龄可作为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舒张压、HDL-C、载脂蛋白A1为保护因素。

戚秋焕[9](2021)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较容易获得的临床资料预测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为预防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提供一套准确、简便可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因冠心病于宁夏人民医院成功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并与术后0.5-5年完成冠脉造影或冠脉CTA随访的患者共160例,根据冠脉造影或冠脉CTA结果将其分为两组:支架内再狭窄组(34例)非支架内再狭窄组(126例),根据两组患者的以往病史情况、冠脉病变特征、临床各项生化指标、及支架情况,对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组与冠脉支架内非再狭窄组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在这些资料中对于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ISR组与非ISR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是:超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G、载脂蛋白A1、不规律抗血小板治疗、支架植入时间、支架植入数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将临床资料中有统计学差异的血清学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G、不规律抗血小板治疗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有关,且呈正相关,而载脂蛋白A1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将支架植入情况中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架植入时间较久、支架植入个数较多、支架总长长度较长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有关,且成正相关,而支架直径较大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较高水平的超敏C反应蛋白、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G及不规律抗血小板治疗是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高水平的载脂蛋白A1是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性因素,较长时间的支架植入、较多的支架植入数量、支架的总长度较长是冠脉支架内在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大的支架直径是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性因素。

王丹[10](2021)在《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关联性。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45例,将这145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观察组75例,对照组的患者仅仅有高血压,观察组的患者还患有冠心病。分析Lp(a)、Hcy、hs-CRP和IMT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Lp(a)、Hcy、hs-CRP、IMT及斑块形成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后,Lp(a)(OR=1.02,P<0.001)、Hcy(OR=1.30,P<0.001)、hs-CRP(OR=4.73,P<0.001)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呈正相关,且纳入IMT变量后,正相关(关系仍有统计学意义。在调整年龄、性别后,IMT中左主干(OR=154.97,P<0.001)、左分叉(OR=52.74,P<0.001)、右主干(OR=183.64,P<0.001)、右分叉(OR=77.31,P<0.001)均和高血压并冠心病呈正相关。与正常组相比,斑块形成组与高血压并冠心病相关,其中左分叉(OR=4.83,P<0.001)、右主干(OR=9.34,P<0.001)、右分叉(OR=5.88,P<0.001)均为危险因素,但调整Lp(a),Hcy,hs-CRP后,该正相关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p(a),Hcy,hs-CRP均可能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高血压患者的载脂蛋白AⅠ B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压患者的载脂蛋白AⅠ B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脂蛋白a联合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远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血清Lpa比较
    2.3 两组血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比较
    2.4 血清Lpa联合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对MACE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3)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ApoA5 IVS3+476G>A基因多态性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1.2.2 血压测量
        1.2.3 认知功能的测定和分组
        1.2.4 载脂蛋白A5基因多态性检测
        1.2.4. 1 标本采集及检测
        1.2.4. 2 引物设计与PCR
        1.2.4. 3 基因型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A位点多态性基因型频率比较'>2.1 两组患者的ApoA5 IVS3+476G>A位点多态性基因型频率比较
A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2.2 两组患者的ApoA5 IVS3+476G>A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2.3 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因素分析
3 讨论

(4)基于XGboost算法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样本基因型鉴定
    2.3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2.4 病例组各基因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比较
    2.5 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基因型比较
    2.6 病例组亚组LAA 组与非LAA 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
    2.7 病例组亚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基因型分布比较
    2.8 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对氧磷酶-1 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6)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资料收集
    3.相关概念诊断标准
    4.统计学方法
    5.可能出现的偏倚和控制措施
结果
讨论
    1.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大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脑卒中的关系
    3.CHADS_2、CHA_2DS_2-VASC评分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梗的相关性分析
    4.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单纯房颤、房颤合并脑卒中的作用差异
    5.HAS-BLED评分与房颤患者脑卒中后出血转化关系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体系及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7)半乳糖凝集素3、NLR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8)代谢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肥胖与深静脉血栓栓塞相关性的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资料来源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1.2.2 方法
        1.2.3 统计学分析
第2章 结果
    2.1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对比
    2.2 支架内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患者的支架植入情况的对比
    2.3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临床资料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支架植入情况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研究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高血压患者的载脂蛋白AⅠ B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脂蛋白a联合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远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J]. 李录,邱荣荣. 当代医学, 2021(35)
  • [2]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J]. 侯海文,陈田风,郗汇聪,田承亮.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1(05)
  • [3]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ApoA5 IVS3+476G>A基因多态性关系[J]. 施勇,谢月萍,张春丽.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07)
  • [4]基于XGboost算法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构建[D]. 郑雯丽.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5]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云艳芳.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6]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测作用[D]. 黄少庆.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7]半乳糖凝集素3、NLR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测分析[D]. 向菁.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8]代谢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研究[D]. 董书勤.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9]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D]. 戚秋焕.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10]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相关性研究[D]. 王丹.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高血压患者载脂蛋白 A IB 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