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手术配合

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手术配合

一、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论文文献综述)

李燕华,刘志英,徐华[1](2020)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114例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57例。对照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术, 观察组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25%)高于对照组(66.67%), 手术时间[(69.87±3.46)min]和并发症发生率(5.26%)均短于、低于对照组[(90.14±7.47)min、19.3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646、5.211, t=18.589, 均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钢板内固定术,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手术时间更短, 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低, 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孙毅然[2](2020)在《哈尔滨市部分地区犬长骨骨折发病情况调查及治疗探究》文中认为骨折,特别是长骨骨折是犬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发病时往往伴随剧痛,骨形态改变,患部肿胀,患处运动异常和骨摩擦音等症状,轻者导致运动障碍,重者丧失运动功能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宠物犬饲养规模增大及饲养环境改变,犬长骨骨折的发生呈增高趋势。长骨骨折的发生原因分为疾病性与机械性暴力,临床病例当中机械性暴力骨折所占比例较大,但对于机械性暴力骨折发病状况的报道,因不同地域饲养犬规模不同、犬种不同结果差异性较大,对地区性长骨骨折诊治的帮助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长骨骨折治疗在哈尔滨市地区开展的时间较短,临床中治疗方法主要采取手术内固定,固定方案主要为加压骨板固定和桥接骨板固定。为了对哈尔滨市地区犬骨折诊疗提供帮助,有必要对犬长骨骨折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方法进行细致的研究,因此通过对哈尔滨市部分宠物医院临床骨折病例进行统计,获得犬长骨骨折的发病情况,总结手术治疗的效果,为当地宠物医院有效诊治犬长骨骨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调查得到的结果是,2018年10月-2019年12月门诊共收到病例3565例,机械性暴力骨折病例为203例(5.69%),其中长骨骨折为102例。得出哈尔滨市部分地区犬长骨骨折的发病情况为,临床发病率为2.86%,占骨折病例的50.24%。患犬平均年龄为1.91±1.93岁(4月龄-10岁)。小于1岁35例(34.31%)、1-8岁(含8岁)65例(63.73%)9岁以上(含9岁)犬2例(1.96%),可见幼犬与成年犬的发病率较高;而老年犬长骨骨折发生较少。骨折发生原因与发病部位关系为,高处跌落病例39例,其中前肢骨折29例,占74.35%,后肢骨折10例,占25.64%;车辆撞击病例31例,其中前肢骨折7例,占22.58%,后肢骨折24例,占77.41%;其他暴力因素导致病例32例,其中前肢骨折13例,占40.62%,后肢骨折19例,占59.37%。长骨骨折发生原因与骨折类型之间关系为,高处跌落39例中,横骨折24例,占61.53%;斜骨折12例,占30.76%;粉碎性骨折3例,占7.69%。车辆撞击导致的骨折的病例31例,其中横骨折10例,占32.25%;斜骨折8例,占25.80%;粉碎性骨折13例,占41.93%。其他暴力因素导致骨折的病例32例,其中横骨折14例,占43.75%;斜骨折13例,占40.62%;粉碎性骨折5例,占15.62%。对于长骨骨折发生的原因与犬体型之间关系为,高处跌落39例病例,小型犬36例,占92.30%,中型犬3例,占7.69%;车辆撞击31例,小型犬20例,占64.51%,中型犬8例,占32.00%,大型犬3例,占9.37%;其他暴力因素32例当中,小型犬24例,占75.00%,中型犬8例,占25.00%。长骨骨折治疗结果为,28例横骨折分别采用加压骨板固定(14例)和桥接骨板固定(14例),加压骨板固定术后恢复正常行走的平均时间10.85±1.29天,桥接骨板固定术后恢复正常行走平均时间为11.92±1.38天,加压骨板固定术后恢复时间短于桥接骨板固定。运动机能恢复方面加压骨板固定优略优于桥接骨板固定,但桥接骨板固定不仅能恢复运动机能,并且还可基本完成骨折骨组织的结构重建。12例粉碎性骨折皆采用桥接骨板固定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袁尚奇[3](2020)在《钛合金接骨板的骨恢复性能有限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骨折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过去的骨折研究手段以实验以及临床数据为主,成本高且灵活性差,对于精确度也没有进行良好的控制。本文中采取近年来医学领域新兴的有限元建模方法,着眼于骨折后的康复治疗过程,针对股骨骨折的特点,将有限元分析与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在有限元结果的指导下采取更合理的康复方案使骨折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骨折治疗中的理念与原则,以及接骨板的材料研究、性能研究进行了介绍。引入与骨相关的生物力学理论、疲劳力学理论作为骨折有限元研究的重要准则。依据合理的基本假设以及载荷设定,将复杂内固定系统进行简化,完成LCP接骨板有限元模型的构建。之后在其基础上依据骨愈合的条件原则,得到了材料参数的选择范围,为接骨板材料选择提供参考。最后选择钛合金Ti-6Al-4V作为研究对象,得到康复训练对骨折处的模量要求,并对接骨板的疲劳危险点及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从而对康复整体过程进行指导。

牛锋[4](2020)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保守治疗、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方面的对比研究,总结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方面的优势及不足,并在原有结构基础上提出改良设计方案,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性能改进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附属医院骨伤科收治的成人四肢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确定本试验的研究对象共计10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组,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其中保守组28例均为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正骨八法”手法复位后“8”字绷带固定治疗,桥接组38例患者(其中锁骨骨折28例,四肢骨折10例)采用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治疗,锁定钢板组38例(其中锁骨骨折28例,四肢骨折10例)患者根据具体骨折情况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手术相关指标,评价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优点及不足。采用聚甲醛骨折模型作为极限测试和破坏性试验对象,测试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和解剖锁定钢板之间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的区别。结果:(1)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2)与保守组相比,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根据肩关节Constant评分标准,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12月Constan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12月三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锁定钢板组相比,桥接组的手术时间短(P<0.05),术中每分钟出血量没有差异(P>0.05)。(4)术后并发症:保守组和桥接组均有1例患者发生骨不连,锁定钢板组有1例发生内固定取出后骨折部位再断裂。(5)在聚甲醛骨折模型上,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解剖锁定钢板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和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结论:中医保守治疗、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成人锁骨骨折方面疗效相当,但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更有优势,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以降低内固定物发生断裂、应力下骨质疏松、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的风险,可以作为治疗成人四肢骨折的一种新型内固定方式,值得骨科医师推广应用。在聚甲醛骨折模型上,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和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可作为未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产品进一步改良设计的参考依据。

王琼超[5](2020)在《MIPPO技术结合LCP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胫骨中远段骨折在下肢骨折中非常常见,其所引起的肢体疼痛、肿胀、皮肤破损、功能障碍等表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对于胫骨中远段骨折的治疗方式,不外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面对多样的选择方案,临床医生也需要仔细斟酌。近多年来,MIPPO技术结合LCP和交锁髓内钉技术广泛应用于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当中,其效果显着。因此,在胫骨中远段的治疗中,大量文献证明其更能发挥其独特优势。目的评价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结合LCP(Locking compress plate)与交锁髓内钉(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MN)固定系统两种内固定术式对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近期治疗效果,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同时评价两种术式应用的安全性、实用性、合理性、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创伤治疗中心收治的64例胫骨中远段骨折手术患者。依据所采用手术内固定方式的差异,将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术归为钢板组,IMN内固定术归为交锁髓内钉组。其中钢板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42.9±14.1岁;其中交锁髓内钉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18-64岁,平均42.1±12.8岁;按胫腓骨折AO/ASIF分型,其中钢板组:A型7例,B型13例,C型11例;交锁髓内钉组:A型10例,B型15例,C型8例,其中钢板组合并腓骨骨折16例,交锁髓内钉组20例。记录其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数据情况,同时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门诊定期预约随访和电话视频的方式进行,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等进行及时跟踪随访和登记。采用统计学知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和影像学等资料,其中主要包括两组在年龄、性别、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骨折分型、合并腓骨骨折、术前手术天数、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数据差异,采用Johner-Wruhs胫骨骨折评分系统对患肢进行术后1年恢复功能评价。结果最终两组的随访时间大约1220个月(平均14.5个月)。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年龄、性别、BMI、骨折分型、合并腓骨骨折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比较中,术前手术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方面钢板组的时间显着长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术中失血量也明显小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住院费用方面,钢板组住院花费也明显少于交锁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骨折固定方面,钢板组10例,交锁髓内钉组1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术后钢板组有1例皮肤坏死并感染,1例出现延迟愈合、1例畸形愈合、1例膝踝关节处疼痛;交锁髓内钉组出现1例髓内钉固定不牢靠现象,有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膝踝关节处疼痛,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对其两组结果比较分别为钢板组:优23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交锁髓内钉组:优2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两组患者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均符合BO生物力学原理固定理念,都能做为良好的固定方式,且能够有效减少软组织医源性损伤,加速骨折断端愈合,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同时都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术骨折复位理想,固定稳定,在经济花费上,钢板组在节约住院费用也显着优于交锁髓内钉组。IMN技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负重开始早,切口美观,在保护软组织方面更突出。

饶少凯[6](2019)在《TA3纯钛LC-DCP接骨板断口分析与断裂失效有限元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纯钛接骨板由于力学性能与骨匹配、耐腐蚀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折。由于人体的生理与力学环境极为复杂,纯钛接骨板断裂失效时有发生,这会直接影响骨折愈合效果,导致愈合延迟、不愈合、骨组织坏死等临床症状。系统研究纯钛接骨板的临床断裂问题,建立相应的试验与仿真方法,有助于揭示纯钛接骨板的体内失效机制,为临床骨科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骨科植入物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收集并处理了12个临床断裂失效的TA3纯钛限制接触动力加压(LC-DCP)接骨板,在对所有样品进行理化性能分析和断口失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10孔TA3纯钛LC-DCP接骨板内固定股骨干中段横形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不同骨折间隙时骨折的愈合情况与接骨板受力情况,分析了TA3纯钛LC-DCP接骨板的体内断裂失效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12个TA3纯钛LC-DCP接骨板的自身理化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接骨板的材质合格。所有接骨板样品均在中段螺钉孔处发生断裂,断口表面出现相互平行的疲劳辉纹和二次裂纹,裂纹从远骨侧表面向近骨侧表面扩展;接骨板发生脆性断裂的同时,伴随疲劳断裂。(2)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10孔TA3纯钛LC-DCP接骨板最易在第6螺钉孔右侧边缘处发生断裂失效,这与接骨板临床断裂位置一致。(3)TA3纯钛LC-DCP接骨板发生断裂失效的根本原因是患者提早下地行走,导致接骨板远骨侧表面中段螺钉孔处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超过TA3纯钛材料的屈服强度,产生裂纹源,在体内复杂循环载荷作用下发生疲劳断裂。当骨折间隙宽度小于8 mm时,患者应在术后2个月下地行走,当骨折间隙宽度大于或等于8 mm时,患者应在术后3个月或更长时间下地行走,以避免接骨板断裂失效。

朱炳志[7](2019)在《桥接系统与锁定接骨板及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桥接系统与锁定接骨板及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三组术中及术后统计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探讨三种固定方式对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的优势及不足,为临床医生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病人,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定本次研究对象共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18~64岁,按照长骨(AO/OTA)分型,其中A1型19例,A2型16例,A3型9例,B1型6例,B2型1例,B3型3例,C1型4例,C2型0例,C3型6例。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组19例,锁定加压接骨板组21例,髓内钉系统组24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93±3.25个月。记录三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通过随访病人复查X片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术后9月按照Johner-Wruhs功能评价标准评估治疗效果。通过对三组病例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评价三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随访。对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患侧左右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具有可比性。髓内钉组手术时间136.25±31.73min,术中出血量110.00±32.83ml,骨折解剖复位6例,功能复位18例,骨折愈合时间15.26±2.63周,术后发生1例骨不连,肢体功能评价优良率87.5%。LCP组手术时间148.09±30.76min,术中出血量94.28±18.59ml,骨折解剖复位18例,功能复位3例,骨折愈合时间14.52±2.66周,术后发生感染1例,肢体功能评价优良率90.5%。OBS组手术时间114.47±20.74min,术中出血量94.21 ±20.90ml,骨折解剖复位18例,功能复位1例,骨折愈合时间14.87±2.82周,术后无不良并发症发生,肢体功能评价优良率89.5%。OBS组手术时间较髓内钉组和LC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出血量比较显示髓内钉组和OBS组、LCP组之间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OBS组和LCP组手术出血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复位情况组间两两比较显示髓内钉组和OBS组、LCP组之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OBS组和LCP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并发症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功能评价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疗效相当。[结论]OBS与髓内钉组、LCP组相比疗效相当,OBS、LCP、髓内钉均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良好内固定方式,但OBS组手术时间更短,比髓内钉组出血量更少、骨折解剖复位率更高,在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邓锦隆,曾妍,谢华杰,陈健斌,徐剑锋[8](2019)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7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行闭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指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相比对照组显着更高,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且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赵洪耀[9](2017)在《桥接系统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项研究的目的主要根据下肢长骨(主要是股骨干、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结果,通过收集大量有关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Bridge combined fixation system,BCFS)临床应用的病例,以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更科学的评估该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最终通过分析评估以及技术不断完善,为以后骨科内固定提供更可靠的治疗途径。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创伤骨科病房从2014年5月到2016年12月下肢长管状骨骨折89例,经筛选后符合要求的有59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6例;股骨骨折36例,胫骨骨折29例,股骨合并胫骨骨折3例,双股骨骨折2例,双侧胫骨骨折1例;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最小的8岁,最大的79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7例,车祸39例,砸伤3例,摔伤10例。根据AO长管管状骨折分型,其中A型(简单型)16例,B型(楔形型)29例,C型(复杂型)20例;均进行切开复位手术并进行了术后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最短6个月,最长18个月)。手术时间为伤后3h-14天,平均3天。所有病例均无神经大血管损伤,除骨折外无明显其他严重疾病。根据手术内固定方式不同,将桥接组合式内固定作为治疗组,普通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作为对照组。根据临床诊断,术前评估及影像学,确定手术时机,手术中内固定方式分别为BCFS和LCP。术中仔细保护软组织,记录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软组织损伤程度。分析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致伤原因、受伤部位、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是否存在差异,来评估两种骨折内固定术,从而更好的指导在以后临床工作中遇到此类骨折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跌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原因、受伤部位无明显差别。(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手术出血量少。(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术后愈合时间短。(4)与对照组先比,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5)按照Johner-Wruh评价标准,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根据术后骨折复位标准分析,治疗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与普通钢板相比,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治疗下肢骨折更为有效的内固定方法,特点是内固定不直接压迫骨折部位,减少骨膜剥离,保护了骨折断端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BCFS为弹性内固定,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符合现代的微创手术的观点。连接棒和连接块形状预制灵活、机动,特别适合大面积骨质粉碎或缺损处上下端桥接固定接棒摆放。BCFS系统多维个性化固定,对复杂性疑难病人更为适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个体化治疗的方法符合最新的治疗理念,适用于临床,并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胡新佳[10](2009)在《微创入路经皮钢板治疗胫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三维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微创入路经皮钢板治疗胫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研究LC-DCP钢板长度、螺钉固定数目及位置对胫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为MIPO技术提供生物力学证据。方法:选取成人(20-40岁)尸体胫骨湿标本60根。随机分组,制成中段斜行无缺损骨折模型,研究以不同长度(6孔、10孔、14孔)LC-DCP6枚螺钉固定,不同数目(6枚、10枚、14枚)螺钉固定14孔LC-DCP,14孔LC-DCP用6枚螺钉不同位置固定的压缩、扣转、三点弯曲的力学特性。垂直压缩载荷为0~1 000 N,扭转角度为0~3°,三点弯曲载荷为0~400 N。测定扭转、三点弯曲、压缩等载荷-应变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钢板长度对胫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6孔、10孔和14孔钢板垂直压缩时垂直方向应变值分别为0.449±0.241、0.093±0.003、0.139±0.005,10孔和14孔钢板与6孔钢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孔、10孔和14孔钢板侧方应变值分别为0.120±0.0004、0.1275±0.01、0.237±0.0006,6孔钢板和10孔钢板与14孔钢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孔钢板与10孔钢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孔、10孔和14孔钢板扭矩分别为(5.066*10-3±2.715*10-3)N·m、(5.671*10-3±2.527*10-3)N·m、(4.570*10-3±2.228*10-3)N·m,三点弯曲垂直方向应变值分别为0.049±0.009、0.124±0.017、0.062±0.009,各孔钢板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螺钉固定数目对胫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6枚、10枚和14枚螺钉固定垂直压缩时垂直方向应变值分别为0.120±0.006、0.111±0.012、0.116±0.008,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枚、10枚和14枚螺钉固定侧方应变值分别为0.234±0.007、0.234±0.000、0.179±0.002,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枚、10枚和14枚螺丝钉固定扭矩分别为(7.304*10-3±3.072*10-3)N·m、(6.069*10-3±3.086*10-3)N·m、(7.1295*10-3±3.908*10-3)N·m,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点弯曲垂直方向应变值分别为0.149±0.098、0.139±0.003、0.258±0.001,6枚螺钉和10枚螺钉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14枚螺钉和其他两种情况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三、螺钉固定位置对胫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第一组固定自上而下1,2,7,8,13,14孔,第二组固定自上而下1,4,7,8,11,14孔,第三组固定自上而下1,3,6,9,12,14孔,第四组固定自上而下1,2,3,12,13,14孔。四组垂直压缩时垂直方向应变值分别为0.120±0.006、0.0330±0.0027、0.139±0.005、0.116±0.008,第二组和其他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侧方应变值分别为0.234±0.007、0.237±0.0006、0.187±0.002、0.217±0.002,第三组和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扭矩分别为(7.304*10-3±3.072*10-3)N·m、(6.965*10-3±3.096*10-3)N·m、(4.570*10-3±2.228*10-3)N·m、(2.086*10-3±0.998*10-3)N·m,第三组和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点弯曲垂直方向应变值分别为0.149±0.098、0.184±0.002、0.004±0.001、0.282±0.000,第一、第二组和其他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四组和其他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一、二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材质相同、厚度相同、宽度相同、使用相同数量螺钉、不同长度(6孔、10孔、14孔)的钢板,抗垂直压缩稳定性、抗扭转稳定性、抗弯曲稳定性14孔钢板相对较好,6孔钢板相对较差。二、材质相同、厚度相同、宽度相同、长度相同的钢板,使用不同数量螺钉(6枚、10枚、14枚),抗垂直压缩稳定性、抗扭转稳定性无明显差异,抗弯曲稳定性14枚螺钉反而较差。三、使用相同材质、相同长度、相同宽度、相同数量螺钉,靠近骨折线处上螺钉,抗压缩稳定性和抗扭转稳定性较好,而螺钉分布于钢板两端,抗扭转稳定性较差。螺钉平均分布,抗弯曲稳定性和抗扭转稳定较好,而螺钉分布于钢板两端,抗弯曲、抗压缩、抗扭转稳定性较差。第二部分微创入路经皮钢板治疗胫骨中段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目的:研究LC-DCP不同螺钉固定数目及位置对胫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MIPO技术提供更翔实的证据。方法:选取5具青壮年男性尸体的胫骨湿标本,制成胫骨中段斜形无缺损骨折模型,以14孔LC-DCP固定,第一具固定在1,2,3,12,13,14孔,第二具固定在1,4,7,8,11,14孔,第三具固定第1,3,6,9,12,14孔,第四具固定第1,2,7,8,13,14孔,第五具用14枚螺钉固定。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6.5构造以上五种胫骨中段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字模拟压缩、扭转加载,垂直压缩0—1000N,扭转速率为2°/s,扭转角度为3°。测定各个螺钉应力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第1,2,3,12,13,14孔螺钉固定模型加载时各个螺钉在X、Y轴上的压缩、扭转受力以第3、12孔为大,呈向骨折处集中的趋势。各个螺钉在z轴上受力变化不人。总体来看,螺钉受力不大,应力主要集中在未行固定的钢板处。二、第1,4,7,8,11,14孔螺钉固定模型加载时各钉轴向压缩时X、Y、Z轴上的受力均以第1孔为最大,第4孔次之,受力有自上而下逐步减少的趋势。扭转时以X、Y、Z轴上的受力以第7孔和第8孔为最大,有自骨折中央处向两边逐步减弱的趋势,但受力集中在钢板中央位置。三、第1,3,6,9,12,14孔螺钉固定模型加载时各钉轴向压缩时X、Y、Z轴上的受力均以第1孔为最大,第3孔次之,受力有自上而下逐步减少的趋势。扭转时以X、Y、Z轴上的受力以第6孔和第9孔为最大,未采用螺钉固定的钢板中央部位分担的应力较大。四、第1,2,7,8,13,14孔螺钉固定模型加载时各钉轴向压缩时X、Y、Z轴上的受力均以第1孔为最大,第2孔次之,受力有自上而下逐步减少的趋势。扭转时X、Y、Z轴上的受力以第7孔和第8孔为最大,但较前固定方法应力小,整个钢板应力分布比较均衡。五、全部14枚螺钉固定螺钉孔模型加载时各钉轴向压缩时X、Y、Z轴上的受力均以第1孔为最大,第2孔次之,受力有自上而下逐步减少的趋势。扭转时以X、Y、Z轴上的受力以第7孔和第8孔为最大,应力较为集中在钢板中央的2枚螺钉。结论:一、本研究建立的胫骨中段骨折内固定模型能逼真地反映胫骨的真实几何结构。二、本模型为其进行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力学分析和仿真试验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三、应用6枚螺钉固定14孔钢板时其螺钉所受压缩应力与14枚螺钉固定时相当,所受扭转应力反而较小。四、运用MIPO技术治疗胫骨中段骨折时,以6枚螺钉固定14孔长钢板为妥,又以固定第1,2,7,8,13,14孔为最佳。

二、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2)哈尔滨市部分地区犬长骨骨折发病情况调查及治疗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骨及长骨组成与特性
        1.1.1 骨的组成与特性
        1.1.2 长骨组成与解剖结构
    1.2 长骨骨折定义与分类
    1.3 长骨骨折发生原因与发病情况
        1.3.1 长骨骨折发生原因
        1.3.2 长骨骨折发病情况
    1.4 长骨骨折症状与诊断
        1.4.1 临床症状
        1.4.2 骨折诊断
    1.5 临床治疗
        1.5.1 治疗原则
        1.5.2 骨折固定AO原则与BO原则
        1.5.3 长骨骨折的治疗
    1.6 长骨骨折愈合
        1.6.1 愈合的过程与分期
        1.6.2 临床愈合标准
        1.6.3 影响愈合因素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实验器械及耗材
        2.2.3 主要实验药品
    2.3 实验方法
        2.3.1 发病情况调查
        2.3.2 手术治疗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长骨骨折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3.1.1 长骨骨折发病率及发病原因结果
        3.1.2 长骨骨折患犬年龄分布
        3.1.3 长骨骨折患犬体型分布
        3.1.4 长骨骨折发生原因与骨折类型
        3.1.5 长骨骨折发生原因与部位
        3.1.6 长骨骨折发生原因与体型
    3.2 临床治疗效果指标测定
        3.2.1 横骨折临床指标观察
        3.2.2 粉碎性骨折临床指标观察
4 讨论
    4.1 长骨骨折发病情况
        4.1.1 长骨骨折与患犬年龄关系
        4.1.2 长骨骨折与患犬体型关系
        4.1.3 长骨骨折发病原因与骨折类型关系
        4.1.4 长骨骨折发病原因与部位之间关系
    4.2 治疗效果
        4.2.1 术后患处按压痛持续时间
        4.2.2 术后患肢跛行持续时间
        4.2.3 术后患处肿胀持续时间
        4.2.4 术后X线指标意义
        4.2.5 术后愈合时期ALP监测意义
    4.3 横骨折加压骨板与桥接骨板比较分析
    4.4 桥接骨板与粉碎性骨折
    4.5 本地区犬长骨骨折防治建议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钛合金接骨板的骨恢复性能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接骨板用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1.3 接骨板力学性能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基本理论和内固定系统有限元
    2.1 引言
    2.2 骨愈合过程和骨的力负荷调节理论
        2.2.1 骨折愈合中的生物机制
        2.2.2 骨折愈合过程阶段
        2.2.3 骨的力负荷调节理论
    2.3 步态下股骨力学特性
    2.4 疲劳损伤理论
        2.4.1 疲劳的分类
        2.4.2 高周疲劳分析理论
        2.4.3 S-N曲线
        2.4.4 复杂载荷下的应力疲劳分析
    2.5 有限元方法基本理论
        2.5.1 虚功方程
        2.5.2 离散化建立有限元方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骨愈合下的接骨板材料参数选择
    3.1 引言
    3.2 内固定系统有限元模型
        3.2.1 接骨板系统模型
        3.2.2 股骨骨干模型
        3.2.3 螺钉模型
        3.2.4 模型装配和载荷边界条件
        3.2.5 单元与网格划分
    3.3 接骨板材料对内固定系统的影响
        3.3.1 应变分析
        3.3.2 应力分析
    3.4 股骨梯度材料模型下的有限元分析
        3.4.1 股骨梯度材料模型的构建
        3.4.2 接骨板材料范围应变分析
        3.4.3 股骨干应力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骨愈合过程的有限元及疲劳寿命预测
    4.1 引言
    4.2 骨痂愈合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4.2.1 材料参数及加载条件
        4.2.2 钛合金接骨板下骨愈合应变分析
        4.2.3 骨愈合组织中拉压应变和切应变的分析
    4.3 股骨梯度材料模型下的骨愈合
        4.3.1 股骨梯度材料下的骨愈合应变分析
        4.3.2 股骨梯度材料下的骨痂应变类型分析
    4.4 疲劳寿命预测
        4.4.1 有限元应力云图
        4.4.2 疲劳性能预测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研究背景和进展
    一、研究背景
        1. 目前在用的骨折内固定系统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研发过程和研发思路
        2.1 研发过程
        2.2 研发思路
        2.3 结构组成
        2.4 结构特点
        2.5 固定机制
        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临床优势
    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研究进展
        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动物实验系列研究
        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
        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3.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
        3.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骨折中的应用
        3.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肱骨骨折中的应用
        3.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
        3.5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3.6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和高位截骨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
        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保守治疗、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成人四肢骨折的对比研究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病例选择
        2.2.1 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
        2.2.3 手术排除标准
        2.2.4 病例剔除标准
        2.3 内固定种类的选择
        2.4 术前准备
        2.5 保守治疗及手术方法
        2.5.1 保守治疗组
        2.5.2 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观察组
        2.5.3 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对照组
        2.6 术后处理及中药方剂
        2.7 疗效观察
        2.7.1 观察指标
        2.7.2 疗效评价标准
        2.8 统计方法
        2.9 结果
        2.9.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
        2.9.2 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组间比较
        2.9.3 保守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5 解剖锁定钢板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6 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
        2.9.7 保守治疗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和解剖锁定钢板组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6个月优良率比较
        2.9.8 保守治疗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和解剖锁定钢板组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9.9 两组患者并发症分析比较
        2.10 典型病例
        2.10.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典型病例
        2.10.2 解剖锁定钢板组典型病例
        2.11 并发症病例
        2.11.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骨不连病例
        2.11.2 解剖锁定钢板取出术后再骨折病例
        2.11.3 固定棒脱落(脱棒)病例
        2.12 结论
    3. 讨论
        3.1 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以锁骨中段骨折为例)目前存在的部分不足
        3.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体会及优势(以锁骨中段骨折为例)
        3.3 借助专用工具“正骨八法”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手术复位过程中的应用
        3.3.1 中医正骨手法的渊源
        3.3.2 目前四肢骨骨折术中复位存在的问题
        3.3.3 解剖锁定钢板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手法复位的区别
        3.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不足之处
        3.5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分析
        3.5.1 四肢骨折固定理念的演变
        3.5.2 骨折固定方式的演变
        3.5.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并发症种类及其临床使用缺陷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1.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的研究背景
    2.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思路
        2.1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2.0-六边竹节状固定棒的设计思路
        2.2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3.0-六边凹槽固定棒的设计思路
    3. 改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3.1 测试材料
        3.2 测试设备
        3.2.1 抗扭转试验设备:采用长春科新ND-200扭转试验机,中国长春生产。
        3.2.2 抗压缩试验设备:采用ProAgi I ity MC4拉压扭疲劳试验机,由美国Accutek Test ingLaboratory 生产
        3.3 测试方法
        3.3.1 组合方法
        3.3.2 轴向压缩试验
        3.3.3 径向扭转试验
        3.3.4 主要观察指标
        3.3.5 统计学方法
        3.4 测试过程
        3.4.1 解剖锁定钢板生物力学测试
        3.4.2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1.0(圆形竹节状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4.3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2.0(六边竹节状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4.4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3.0(六边形凹槽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5 测试结果
        3.5.1 轴向压缩性能测试结果
        3.5.2 径向扭转性能测试结果
        3.6 结论
    4. 讨论
        4.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材料学特点
        4.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不足和缺陷
        4.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现阶段生物力学研究
        4.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4.5 本研究的缺陷和不足
        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一 伦理审查表
    附录二 Johner-Wruh评分标准
    附录三 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标准
    附录四 病例观察表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MIPPO技术结合LCP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介

(6)TA3纯钛LC-DCP接骨板断口分析与断裂失效有限元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骨折愈合机制与内固定原则
        1.2.1 骨折愈合机制
        1.2.2 骨折内固定原则
    1.3 内固定接骨板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1.3.1 内固定接骨板的发展
        1.3.2 内固定接骨板的失效分析
    1.4 TA3 纯钛LC-DCP接骨板存在的问题
    1.5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样品制备
    2.2 分析测试方法
    2.3 有限元分析
        2.3.1 股骨骨折内固定系统有限元模型
        2.3.2 基于骨折块应变理论的骨折愈合过程
第3章 临床失效TA3 纯钛LC-DCP接骨板的断口分析
    3.1 试验简介
    3.2 试验结果
        3.2.1 化学成分
        3.2.2 维氏硬度
        3.2.3 金相分析
        3.2.4 断口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TA3 纯钛LC-DCP接骨板断裂失效分析
    4.1 有限元模型简介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骨折块应变分布
        4.2.2 骨折愈合速率
        4.2.3 骨痂弹性模量
        4.2.4 股骨与接骨板应力分布
        4.2.5 讨论
    4.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7)桥接系统与锁定接骨板及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9)桥接系统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10)微创入路经皮钢板治疗胫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三维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微创入路经皮钢板治疗胫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1 绪言
    2 理论分析
    3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胫骨中段骨折钢板固定长度的生物力学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装置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第二章 胫骨中段骨折螺钉固定数量的生物力学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装置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第三章 胫骨中段骨折螺钉固定位置的生物力学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装置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4 数值计算与仿真
    5 讨论
        5.1 胫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治疗
        5.2 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治疗胫骨中段骨折
        5.3 骨科生物力学的常用方法及本次尸体骨实验的局限性
        5.4 钢板长度的选择
        5.5 螺钉数量的研究
        5.6 螺钉位置的生物力学研究
        5.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微创入路经皮钢板治疗胫骨中段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 绪言
    2 理论分析
    3 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装置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4 数值计算与仿真
    5 讨论
        5.1 有限元法在胫骨骨折生物力学研究中的价值
        5.2 有限元法建立胫骨中段骨折内固定数字模型的意义
        5.3 螺钉位置、数目不同对骨折固定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综述
    第一章 骨折微创治疗技术的历史及现状
    第二章 胫骨近端骨折治疗新进展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 李燕华,刘志英,徐华. 中国基层医药, 2020(11)
  • [2]哈尔滨市部分地区犬长骨骨折发病情况调查及治疗探究[D]. 孙毅然.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3]钛合金接骨板的骨恢复性能有限元分析[D]. 袁尚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8)
  • [4]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D]. 牛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MIPPO技术结合LCP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王琼超.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6]TA3纯钛LC-DCP接骨板断口分析与断裂失效有限元仿真研究[D]. 饶少凯.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7]桥接系统与锁定接骨板及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D]. 朱炳志.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8]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邓锦隆,曾妍,谢华杰,陈健斌,徐剑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19(06)
  • [9]桥接系统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研究[D]. 赵洪耀. 山东大学, 2017(01)
  • [10]微创入路经皮钢板治疗胫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三维有限元分析[D]. 胡新佳.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手术配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