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固本颗粒中四种中药的薄层色谱鉴定

解毒固本颗粒中四种中药的薄层色谱鉴定

一、解毒固本颗粒中四味中药的薄层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邵金鑫[1](2019)在《开心解郁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心解郁方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临床经验方,全方由人参、柴胡、赤芍、巴戟天(制)、甘草五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助阳、健脾宁心、疏肝解郁、祛湿化瘀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血管性抑郁,疗效显着。本课题是在该经验方的基础上,研制开心解郁颗粒,以期为中成药开发提供研究依据。目的:1、研究制定开心解郁颗粒的制备工艺,确定关键工艺参数。2、研究开心解郁颗粒质量控制方法。方法:1、确定开心解郁颗粒提取、浓缩、干燥、成型各环节的工艺参数。(1)提取工艺路线筛选:以不同工艺路线提取物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芍药苷含量及药理学评价为指标,筛选开心解郁颗粒的提取工艺路线。(2)提取工艺优选:醇提部分以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加正交试验优选工艺参数;水提部分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参数。(3)浓缩工艺优选:醇提部分以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为指标,水提部分以芍药苷的含量为指标,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浓缩温度及浓缩密度,确定各部分浓缩工艺参数。(4)干燥工艺优选:以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以及芍药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比较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喷雾干燥,并考察干燥温度,确定干燥工艺参数。(5)成型工艺优选:以软材情况和成型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湿法制粒时辅料配比、乙醇浓度;以口感评价为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矫味剂种类及用量;以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及芍药苷的含量为指标,考察颗粒干燥时间;对所制颗粒进行性状考察,包括休止角、临界相对湿度、溶化性、粒度等。2、参考相关文献方法,对开心解郁颗粒中人参、柴胡、甘草、赤芍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方法学考察,建立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Rb1及芍药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1、开心解郁颗粒制备工艺:人参、柴胡,加入8倍剂量70%乙醇提取3次,1.5h/次,滤过。药渣与其余3味合并,加入10倍量水(第一次多加入1.3倍),提取2次,1.5h/次,滤过。醇提液于60℃7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2(40℃50℃)的浸膏,水提液于70℃8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21.26(40℃50℃)的浸膏。合并醇提和水提浸膏,于60℃真空干燥,得干浸膏,粉碎为细粉,备用。按浸膏:糊精:淀粉(1:0.4:0.6)的比例加入糊精及淀粉,再加入1%甜菊糖,以85%乙醇为润湿剂进行湿法制粒,70℃干燥1h,整粒。在该制备工艺条件下所得的颗粒剂,其性状考察均符合规定。2、开心解郁颗粒质量控制方法:(1)所建立的人参、柴胡、甘草、赤芍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2)人参皂苷Rg1、Re、Rb1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30 min,19%乙腈;3070 min,19%29%乙腈;70100 min,29%38%乙腈。(3)芍药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以乙腈-水(14:86)为流动相。结论:所制定的开心解郁颗粒制备工艺稳定、科学,可用于制剂生产;所建立的人参、柴胡、甘草、赤芍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人参皂苷Rg1、Re、Rb1,芍药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能够用于控制开心解郁颗粒的产品质量。

李萍[2](2021)在《复方荆芥颗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以及初步的药效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拟将经多年临床实践、疗效确切的经验方,由传统汤剂制备成颗粒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安全性、有效性等相关研究。方法:(1)提取工艺研究:(1)以耳肿胀抑制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依据,分别考察提取物不同组分的抗炎及抗氧化活性,以筛选其有效部位;(2)建立胡薄荷酮、总黄酮、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并以其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结合CCD-RSM,优化最佳提取工艺。(2)制备工艺研究:(1)采用单因素法,以胡薄荷酮、总黄酮、总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提取液最佳浓缩工艺;以感官评价、成型率、吸湿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复方荆芥颗粒的最佳处方比例;(2)采用单因素法结合CCD-RSM试验法,以含水量和胡薄荷酮、总黄酮含量为指标,优化最佳颗粒干燥工艺。(3)质量评价相关研究:(1)对颗粒中的荆芥、防风、桔梗、牛蒡子、金银花、陈皮等6味药材进行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并对颗粒理化性质进行测定;(2)分别采用HF-LPME-HPLC法、Na NO2-Al(NO3)3比色法,建立颗粒中胡薄荷酮、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此对颗粒进行质量评价;(3)采用Fenton试剂法测定颗粒的羟自由基清除率;(4)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该制剂的稳定性进行考察与评价,初步确定其贮存条件。(4)复方荆芥颗粒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药物代谢动力学初步研究:(1)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对复方荆芥颗粒的安全性进行评价;(2)通过耳肿胀试验、醋酸扭体试验、酚红排泌试验,对颗粒的抗炎、镇痛、祛痰作用进行初步研究;(3)建立血浆样品中胡薄荷酮含量测定方法,并以大鼠为受试动物,对复方荆芥颗粒中主要成分胡薄荷酮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初步研究。结果:(1)提取工艺研究结果:(1)提取物中挥发油、醇溶性组分、水溶性组分对小鼠耳肿胀抑制效果显着(P<0.05),且观察HE切片发现,各组分均可不同程度减轻耳片肿胀。此外,各组分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7.5%、70.2%、13.4%,均具有抗氧化活性;(2)提取液含量测定中,所建立的胡薄荷酮、芦丁、葡萄糖含量测定方法,其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可满足要求,可用于提取物中各成分的含量测定。在此测定基础上,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中的挥发油后,取另外14味饮片与荆芥药渣共同提取,加入12倍体积的70%乙醇水溶液浸泡4 h,回流提取2.5 h,提取2次。且经验证,该提取方法稳定可行。(2)制备工艺研究结果:最佳浓缩工艺、处方配比、干燥工艺为:将提取液于-0.085 MPa,50℃减压浓缩至1.0 m L/g(以生药量计),完全转移至常压60℃下继续浓缩至0.26 g/g(以生药量计);将浸膏与荆芥挥发油定量搅拌均匀,按照1:3的比例加入辅料(糊精:糖粉=0.5:3.5),湿法制备颗粒;将湿颗粒以1 cm厚度平铺,于68℃干燥2.5 h,整粒,即得。经验证,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3)质量评价研究结果:(1)复方荆芥颗粒呈棕褐色,气清香,味苦。热水中全部溶化,有轻微浑浊。含水量为2.1%,干燥失重为1.1%,堆密度为0.3 g/m L,吸湿率为13.7%,休止角为26.6o,可为包装和贮存环境的选择提供依据。颗粒中荆芥、防风、桔梗、牛蒡子、金银花、陈皮各药材的薄层色谱斑点分离和显色情况可满足于颗粒的鉴别。(2)颗粒中胡薄荷酮和芦丁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90以上,且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可满足要求,可用于复方荆芥颗粒中各成分的定量测定。(3)0.5 mg复方荆芥颗粒的羟基自由基平均清除率为71.5±1.7%,具有抗氧化活性。(4)颗粒在高温60℃、或强光4500 Lx照射下放置10 d,各指标下降率均小于9.6%,该条件对颗粒影响较小;于75%湿度的环境中放置10 d,各指标下降率高达91.8%,该条件对颗粒影响较大。在40℃、75%±5%湿度条件下进行3个月加速试验,密封完好时,颗粒各指标无明显变化。(4)复方荆芥颗粒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结果:(1)小鼠以最大剂量灌胃给药后,未出现死亡情况,体重增长率和脏器指数与空白组小鼠无显着差异(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受试组小鼠耳肿胀率显着降低(P<0.05),且高、中剂量受试组小鼠扭体次数均显着减少(P<0.01);高、中、低剂量受试组小鼠酚红排泌量显着升高(P<0.01)。(3)HF-LPME-HPLC法建立的血浆中胡薄荷酮含量测定方法线性良好(r=0.9984),可满足血浆样品中胡薄荷酮的定量分析要求。将挥发油灌胃给药后,半衰期为6.15 h,达峰时间为0.15 h,达峰血药浓度为0.83 mg/L,体内滞留时间为6 h,清除率为126.61 L/h/kg,为其进一步体内深入研究提供依据。结论:本文通过对验方有效部位的筛选、提取、处方优化及制备工艺的优化,将该验方由传统汤剂制备成颗粒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进而通过安全性试验、有效性试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试验、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的研究,说明该制剂安全无毒、起效快,具有较好地抗炎、镇痛、祛痰作用及抗氧化活性。为复方荆芥颗粒的进一步开发与临床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预防和治疗慢性咽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陈佳莹[3](2021)在《柴银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在我国以冬春季较多,常见症状有高热、乏力、头痛、咳嗽等多种。柴银颗粒为临床经验方,由半枝莲、柴胡、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忍冬藤七味中药组成,具有透邪泄热、清气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此课题对柴银方饮片鉴定、颗粒制备工艺、颗粒质量标准和初步网络药理学等部分进行研究,为成品的医院机构制剂申报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处方饮片研究: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有关规定,对方中半枝莲、柴胡、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忍冬藤等的来源和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都符合药典标准和要求。颗粒制备工艺研究:对处方药味进行分析后,选择连翘酯苷A、连翘苷、柴胡皂苷d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最佳水提工艺:取处方药味,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12倍量水,提取2h,过滤,收集滤液备用。所得滤液采用减压浓缩方式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70℃),置于真空干燥箱内干燥(0.08Mpa、70℃),粉碎,过筛,得浸膏粉。采用星点-响应面法筛选优化湿法制粒的成型工艺,确定其最佳成型工艺为:辅料配比(微晶纤维素:糊精)1:1.2、辅料用量(浸膏粉:辅料)1:1.4、乙醇体积分数72%。水提液、浸膏粉、颗粒质量研究:建立本方水提液、浸膏粉、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定量分析,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版)”评价其相关性,结果10批柴银方水提液、浸膏粉及颗粒的指纹图谱与各自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指纹图谱中水提液样品标定24个共有峰,浸膏粉和颗粒样品分别都标定22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了其中的5个共有峰(绿原酸、马钱苷、连翘酯苷A、连翘苷、柴胡皂苷d),同时水提液、浸膏粉、颗粒三者间的相关性较好,成分含量的转移率均大于63%,说明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能用于柴银颗粒的质量控制。颗粒质量标准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饮片进行了定性鉴别,其中柴胡、连翘、板蓝根、忍冬藤四味药薄层色谱特征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故将制剂中柴胡、连翘、板蓝根、忍冬藤纳入柴银颗粒质量标准草案。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颗粒剂项下有关规定对颗粒的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等进行了测定和检查,结果都符合要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颗粒中绿原酸、马钱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方法学考察良好,结果显示绿原酸在0.863μg~8.625μg范围内与相应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41%,RSD 1.72%;马钱苷在1.106μg~11.064μg范围内与相应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07%,RSD 2.01%;连翘酯苷A在0.834μg~8.340μg范围内与相应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84%,RSD 1.36%。对十批不同批号的颗粒进行了含量测定,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了绿原酸、马钱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限度标准,暂时确定了每袋颗粒中含绿原酸(C16H1809)不得少于11.05mg、马钱苷(C17H26010)不得少于8.45 mg、连翘酯苷A(C29H36015)不得少于23.40mg。对其中的三批颗粒样品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和加速稳定性试验考察,结果在考察期内制剂质量稳定。稳定性研究部分仍在继续考察。初步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GeneCards、OMIM、Drugbank等数据库收集柴银方中化学成分和疾病的相关靶标;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 ion数据库获得各成分靶点;收集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制作韦恩图;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7.2软件建立共有靶点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和中药-化合物-疾病-靶标网络;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成分和疾病的共同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颗粒质量可控,初步网络药理学研究也为后续相关药理作用实验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徐雪君[4](2021)在《黄葵四物方颗粒剂的制备与质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文献研究黄葵四物方是用于治疗慢性肾病的中药复方,本章对黄葵四物方处方进行了基础分析,包括处方组成及方解,并对黄葵四物方中各单味药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归纳总结,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章节还对当前治疗慢性肾病的中西药物进行汇总分析,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背景。二、黄葵四物方提取、纯化工艺研究黄葵四物方包含黄葵、虎杖、姜黄和黄芪四味中药,其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经证实黄葵四物方治疗慢性肾病药效确切,接下来将对其工艺进行优化。(1)当前优化提取工艺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正交设计实验可以从全面实验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实验,其高效、快速、经济。本章节实验首先对单因素溶媒浓度、溶媒倍数以及提取时间进行考察,根据单因素结果设计正交实验,以黄葵四物方中代表性化学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姜黄素为指标性成分,并将指标性成分含量和浸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黄葵四物方最优提取工艺。结果发现:黄葵四物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60%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h。(2)中药复方浸膏得率普遍偏高,若要直接做成制剂,用药剂量较大,给患者服药带来一定的困难,并导致患者依从性不好,因此对浸膏进行纯化显得尤为重要。大孔树脂在纯化中药方面被广泛应用,其可以在减少浸膏得率的同时,富集有效成分,因此接下来将在最佳提取工艺的基础上,分别从大孔树脂型号、上样量、上样液浓度、洗脱剂浓度、洗脱剂体积几个方面进行考察。结果可得:黄葵四物方的最佳纯化工艺是以HP-20型大孔树脂作为纯化树脂,提取药液浓度为1g/mL进行上样,每g树脂上样量为1.5g(干燥提取物),用80%乙醇进行洗脱,4倍柱体积(BV)洗脱即可。三、黄葵四物方提取物的质量研究黄葵四物方由黄葵、虎杖、黄芪和姜黄四味药组成,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不一,中药复方在成型之前必须对原药材质量进行把控,故本章实验将在提取纯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针对黄葵四物方提取物的质量进行研究,对黄葵四物方药材质量进行把控,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本章内容主要建立了黄葵四物方中黄葵、虎杖、姜黄、黄芪四味药材的TLC鉴别方法;建立了黄葵四物方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并指认化学成分;建立黄葵四物方中化学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显示:(1)根据药典规定,通过TLC对黄葵四物方中各味药材进行定性分析,发现各味药材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均显示相同斑点,但是斑点颜色深浅不一,即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药材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2)接下来通过HPLC建立了复方的指纹图谱,对提取物中的成分进行比对,指认出13个化合物,后续根据指认的化学成分对复方进行了含量测定,发现,复方中大部分成分含量相近,部分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如姜黄中的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故在对姜黄药材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避开成分含量较少的产区,为黄葵四物方的制备挑选最佳药材。四黄葵四物方成型工艺研究本文前期已经对黄葵四物方的提取工艺、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提取物的质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章按照新药研究技术规范要求,对黄葵四物方的成型工艺进行考察。首先是对剂型的选择,由于颗粒剂载药量大,携带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势,我们选择将黄葵四物方制成颗粒剂。接下来分别从辅料的选择、辅料比、物料比、烘干时间和烘干温度考察其颗粒剂成型工艺,结果显示:黄葵四物方颗粒剂的最优工艺为:物料比即清膏:糊精:淀粉=1:1:1,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为60 min。后期对其包装材料进行选择,最终确定以颗粒剂常用的药用复合膜(聚酯/镀铝聚酯/聚乙烯药用复合膜)作为本品的内包装材料。剂型工艺的确定为黄葵四物方后续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五黄葵四物方颗粒剂的质量研究为控制黄葵四物方颗粒剂的质量,确保其质量稳定性,本章建立了黄葵四物方颗粒质量标准,并对其质量进行了评价。首先建立了 TLC鉴别方法,并采用TLC方法对制剂中黄葵、虎杖、黄芪和姜黄进行鉴别;采用HPLC建立黄葵四物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并对制剂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最终为黄葵四物方颗粒建立了可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黄葵四物方颗粒制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是:称取黄葵、虎杖、姜黄和黄芪四味药材,加入10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小时,合并提取液,并将其浓缩至1.0g/mL,制备得到黄葵四物方提取物。然后以HP-20作为纯化树脂,药液浓度为1g/mL进行上样,每g树脂上样1.5g(干燥提取物),用4BV的80%乙醇进行洗脱,再次将纯化药液浓缩,得到黄葵四物方纯化物。加入糊精、淀粉,按照清膏:糊精:淀粉=1:1:1混匀,制软材,过二号筛制粒,于烘箱80℃,干燥60min,取出放凉后,用一号筛和五号筛整粒,用药用复合膜(聚酯/镀铝聚酯/聚乙烯药用复合膜)包装,灭菌,即得成品。

谭丽媛[5](2020)在《贾氏银柴退热汤的开发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不同处方配比及不同提取方法的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的解热、镇痛、抗菌、抗炎作用,验证处方配比并进行提取工艺的初探;采用响应曲面法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角度确定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最佳提取工艺;优选银柴退热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并进行中试生产研究;制定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对中试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稳定性考察;研究银柴退热颗粒和银柴退热口服液在抗菌解热抗炎镇痛方面的药效学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贾氏银柴退热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 1.考察银柴退热汤供试品1-6(供试品1~3处方金银花:柴胡配比分别为1:1、2:1、1:2,提取方法为水煎煮法;供试品4~6处方金银花:柴胡配比分别为1:1、2:1、1:2,提取方法为双提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及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2.采用HPLC法定量分析,以绿原酸和黄芩苷的转移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Design(BBD)模式,对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提取工艺参数煎煮时间(A)、煎煮次数(B)、加水量(C)进行优选分析。3.以成型率、溶化性、休止角等参数为指标对传统湿法制粒的最佳制剂工艺进行筛选;以成型率为指标对喷雾制粒的辅料量、制粒温度、辅料配比进行了优选;结合中试生产试验结果,建立银柴退热颗粒的成型工艺,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及辅料的种类和用量。4.从鉴别、指纹图谱、检查(制剂通则检查、砷盐检查、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含量测定四个方面,对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鉴别包括性状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使用中国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对11批银柴退热颗粒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104“颗粒剂”项下要求,对银柴退热颗粒的粒度、水分、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查;重金属检查采用第二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21),砷盐检查采用古蔡氏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22);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有害元素Cu、Pb、Cd进行测定,其中Cu采用火焰法,Pb、Cd采用石墨炉法;采用HPLC法,对处方中君药金银花、连翘、黄芩和柴胡的有效成分进行测定。5.按照质量标准(草案),在市售包装条件下,对银柴退热颗粒的3批中试产品进行了 6个月稳定性试验和加速试验研究[加速试验条件为温度(40±2℃)、湿度(75±5%),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为温度(25±2℃)、湿度(60±10%)]。6.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法,比较银柴退热颗粒和银柴退热口服液在抗菌解热抗炎镇痛方面的药效学等效性。7.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收集贾氏银柴退热汤处方所含药味的相关活性成分;Swiss靶标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各成分靶点;通过治疗靶标数据库(TTD),Drugbank,疾病-基因网数据库(DisGeNET)获取急性上呼吸道相关靶标;韦恩图获得相关交集;使用STRING网站进行靶点蛋白互作分析,运用Cytoscape3.7.1进行结果可视化;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寻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活性成分、对应靶标,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结果 1.供试品1-6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处方配比、不同提取工艺的银柴退热汤流浸膏均有一定的抗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金银花:柴胡配比为1:1、提取工艺为双提法时,其抗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更明显。2.建立了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中绿原酸、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最优提取条件为:煎煮时间60min、煎煮2次、加12倍量水。3.传统干法制粒的最佳工艺为:浸膏粉与辅料用量为1:0.3,辅料为糖粉:糊精=2:1,矫味剂阿斯巴甜加入量为1%,喷入90%乙醇适量;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0,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90~40,喷雾速率10 Hz,糖粉:糊精比例为1:1;喷雾制粒工序少,制粒全过程是密闭操作,粉尘少,有利于减少有效成分损失,更能符合GMP标准,且目前药厂大生产多采用喷雾制粒设备,故确定制粒方法为喷雾制粒。4.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微甜、微苦;薄层色谱鉴别中,最终确定了柴胡、黄芩、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大青叶共6味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指纹图谱研究中,确定共有峰15个,指认出10个共有峰,分别为:峰1新绿原酸,峰2绿原酸,峰4咖啡酸,峰5隐绿原酸,峰9连翘酯苷A,峰10异绿原酸B,峰11异绿原酸A,峰12异绿原酸C,峰13黄芩苷,峰15汉黄芩苷;银柴退热颗粒的粒度、水分、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符合2015年版四部通则0104“颗粒剂”项下要求;银柴退热颗粒三批中试产品砷盐检查含量限度均小于2 ppm,重金属检查含量限度均小于10 ppm,有害元素检查中各元素平均含量为:Cu 1.83mg/kg、Pb 0.32mg/kg、Cd0.22mg/kg;建立了银柴退热颗粒的多指标-HPLC含量测定方法,最终确定银柴退热颗粒每袋含金银花、牛蒡子以绿原酸(C16H1809)计,不得少于6.3 mg;含连翘以连翘酯苷A(C29H360 15)计,不得少于11.8 mg;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40.0 mg。建立了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5.银柴退热颗粒的外观性状、鉴别、溶化性、水分含量、粒度、含量测定等均符合质量标准(草案)规定。6.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组解热镇痛抗菌抗炎药理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药效学等效性。7.贾氏银柴退热汤所含中药活性成分共322个,对应不同的靶标1088个,收集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靶点623个,贾氏银柴退热汤主要作用于TNF、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MAPK、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主要涉及炎症与免疫调控。结论 不同处方配比、不同提取工艺的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金银花:柴胡为1:1、提取工艺为双提法时,抗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更明显。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可操作性强,适合于批量生产。建立了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并进行稳定性考察,说明银柴退热颗粒质量及工艺稳定、可靠。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药效学等效性。贾氏银柴退热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各作用通路间相互关联,起到消除炎症、抑制活化的细胞因子、缓和过激的免疫反应的作用,与传统中药复方所具有的整体调节性特征相契合,体现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后续的作用机制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梁璐[6](2020)在《基于标准汤剂的健脾活血解毒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健脾活血解毒方,是临床经验方,由党参、白术、茯苓、扶芳藤、地榆等11味中药组成,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由于本方需长期服用,汤剂煎煮不便、久置发霉、不便携带等弊端限制了其临床使用。故本研究拟按《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的要求,将方开发成颗粒剂,并进行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等研究,为申报医院制剂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方法:本论文基于标准汤剂理念,对提取液、中间体、成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优选健脾活血解毒颗粒的制备工艺,建立颗粒的质量规范标准,并开展稳定性研究。(1)基于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研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版)”建立本方标准汤剂、提取液、中间体、成品的指纹图谱,标记共有峰;将标准汤剂指纹图谱作为参照,与提取液、中间体、成品指纹图谱进行共有峰比较,并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分析4者中有效成分没食子酸含量变化,评价制备工艺能否较好保存方中有效成分;把成品指纹图谱与标准汤剂、单味药材、阴性药材图谱进行比较辨认共有峰归属。(2)制备工艺研究:(1)单因素试验:以干膏得率、总多糖、总黄酮、没食子酸含量等指标考察粉碎度、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5个因素;正交试验:参考单因素试验结果,以总多糖、总黄酮、没食子酸含量等指标考察粉碎度、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2)以颗粒性状、成型率为考察指标,筛选稀释剂种类与用量;以休止角的考察指标确定过筛用筛网筛目;以颗粒性状、含水量为考察指标,确定干燥时间、干燥温度。(3)质量标准研究: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颗粒剂项的要求对成品进行检查;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分别对处方中的药材白术、扶芳藤、地榆、泽兰、白花蛇舌草、凤尾草、广木香、炙甘草等11味药材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以没食子酸为指标进行含量测定。(4)稳定性研究:中试生产3批次成品,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1)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研究:在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中标记出26个共有峰;提取液、中间体、成品中的共有峰能够在标准汤剂图谱中对应位置找到,提取液、中间体、成品图谱与标准汤剂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969、0.958、0.968;药材中没食子酸含量为100%,标准汤剂没食子酸转移率为82.06%,提取液为90.75%,中间体为76.30%,成品没食子酸转移率为71.8%;其中18个共有峰可归属到药材。(2)健脾活血解毒颗粒制备工艺:(1)单因素试验:药材粉碎度为粗粉、不需浸泡、加水量为12倍水、煎煮2次、煎煮1小时。正交试验:药材加16倍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收集到挥发油约0.5m L备用。提取液常压浓缩为清膏。(2)成型工艺:以糊精与可溶性淀粉2:1的比例为辅料,与清膏混合后通过16目筛制粒,60℃常压干燥1.5小时,喷入挥发油。(3)质量标准:本品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颗粒项下检查要求;建立了白术、扶芳藤、地榆、泽兰、白花蛇舌草、凤尾草、广木香、炙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且阴性无干扰;本颗粒含地榆以没食子酸(C7H6O5)计,每克不得少于1.75mg。(4)稳定性研究:高湿条件下,样品吸水严重,测得本品临界相对湿度为68.1%;高温条件下,白术、广木香薄层色谱斑点变得模糊;而在强光条件下,各项检查指标符合规定。采用铝塑包装的产品经加速试验和6个月长期稳定性试验的各项检查结果符合规定。结论:与标准汤剂比较,本品在提取、成型与干燥工艺中物质波动较小,确保了产品与原方成分的一致性。研究筛选的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行,质量可控、产品稳定,质量标准能控制制剂质量。本品应采用铝塑包装,保存在相对湿度不超过68%的阴凉处。

刘景龙[7](2020)在《经典名方二宜汤的现代制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冒暑饮凉可致使寒邪损伤脾阳,从而引起腹痛、泄泻或痢下等症,此类疾患在暑热季节极易发生,临床多采用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一方面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相关治疗药物。《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经典名方“二宜汤”对此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目前以打粉,冲服的方式使用,存在着不方便性。二宜汤处方中干姜、苦杏仁和甘草均为砂炒品,然而砂炒的原理和工艺参数尚不明确。为了将其开发成一种安全、有效且服用方便的现代颗粒剂,本论文开展了该方中原料的砂炒工艺、二宜汤颗粒的制剂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二宜汤中三味药的砂炒炮制工艺研究1.甘草砂炒工艺研究首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结合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研究了砂炒炮制对甘草中化学成分变化情况,并进一步采用正交设计优选了有利于活性增强的甘草砂炒炮制工艺。研究发现,10批甘草样品砂炒前后的UPLC-DAD指纹图谱中,砂炒后甘草样品并未出现新峰,指纹图谱中匹配的32个共有峰中有25个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与砂炒前相比变化显着;UPLC结合PCA分析表明,甘草砂炒并未引起新成分的产生,但是引起了原存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10批甘草和10批砂炒甘草被明显的分布PCA分布图的不同区域。进而通过OPLS-DA分析发现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VIP)值大于1.0的色谱峰共22个,通过UPLC-MS/MS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0个黄酮类成分,7个三萜类成分。随后,以砂炒温度、时间和砂药比为考察因素,以80%甲醇提取率和砂炒甘草中含量增加最为显着的成分异甘草苷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选的甘草砂炒的工艺为:砂炒温度230℃,砂炒时间2 min,砂药比为10:1。进一步通过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对甘草砂炒前后样品的80%甲醇提取物的抗炎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砂炒甘草较未砂炒甘草有更强的抗炎活性。砂炒炮制有利于甘草抗炎活性的转化,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甘草砂炒工艺,也为砂炒甘草的现代使用及产品开发提供了依据。2.干姜砂炒工艺研究首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研究干姜和炮姜在化学成分上的基础上,并进一步的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砂炒时间、温度、砂药比优选了干姜的砂炒工艺参数。研究发现,干姜砂炒后,化学成分含量整体下降,其中6-姜烯酚含量显着增高,相对峰面积增加了56.70%,干姜在砂炒过程中6-姜酚脱水可转化为6-姜烯酚。本研究以6-姜酚和6-姜烯酚的含量,炮制品外观性状评分及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优选的炮姜的砂炒工艺为:砂炒时间6 min,砂温180℃,砂药比20:1。所制得的砂炒甘草中6-姜酚,6-姜烯酚的含量分别为5.88 mg/g,0.39 mg/g,水浸物得率为17.41%,炮制品性状符合国家药典的规定。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砂炒干姜的方法,也为二宜汤现代制剂的开发提供了依据。3.苦杏仁砂炒工艺研究以出膏率、苦杏仁苷含量及普鲁士蓝法毒性限量为评价依据,采用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设定砂炒温度、时间和砂药比,进行L9(34)正交试验设计。最终优选砂炒苦杏仁的制备工艺为:砂炒时间2 min,温度180℃,砂药比10:1。该工艺制得的砂炒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4.81%,普鲁士蓝法毒性限量分析发现毒性较小,说明所优选的砂炒苦杏仁制备方法,既能保留苦杏仁的功效,也能降低其毒性。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砂炒苦杏仁的方法,也为二宜汤制剂的开发提供了依据。(二)二宜汤颗粒制备工艺研究1.二宜汤提取工艺研究采用水煎煮的提取方法,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作为因素,以水浸膏的得率以及来自处方三味药的特征功效成分苦杏仁苷、6-姜酚和甘草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进行L9(34)正交试验设计。最终确定二宜汤的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8:1,提取3次,每次60 min。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水浸膏得率、苦杏仁苷、6-姜酚和甘草苷的含量分别为17.59%,25.33 mg/g,0.63 mg/g,2.37mg/g,通过验证试验进一步证明提取工艺能够对方中药材的功效成分进行有效提取,且方法稳定可行。2.二宜汤颗粒剂成型工艺研究颗粒剂因服用方便、有效成分易吸收而成为现代药物主要剂型。为了开发二宜汤颗粒,对其水提干浸膏进一步进行成型工艺研究。首先,通过预实验对辅料种类和用量进行初步优化。其次以辅料用量、辅料配比和润湿剂浓度为考察因素,以颗粒成型率、休止角、堆密度、溶解时间和吸湿率为指标,采用CRITIC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优选二宜汤颗粒剂成型工艺。最终优选的工艺为:辅料用量为干燥药粉的2.1倍,糊精和乳糖的配比为1.2:1,乙醇(润湿剂)的浓度为80%。制备得到的颗粒剂色泽均匀,流动性,成型率和溶解性均符合要求。(三)二宜汤颗粒质量标准研究从薄层鉴别、含量测定及检查三方面对二宜汤颗粒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建立的薄层色谱条件能够鉴别二宜汤颗粒中的干姜、桂心、甘草、苦杏仁,且阴性无干扰;以《中国药典》苦杏仁、干姜、甘草三味药中苦杏仁苷、6-姜酚、甘草酸的检测方法为参考,分别构建了二宜汤颗粒剂中上述3种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3批自制二宜汤颗粒剂中6-姜酚,苦杏仁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分别为:0.047 mg/g,14.58 mg/g,0.34 mg/g。自制的三批二宜汤颗粒剂按2015版《中国药典》颗粒剂的要求检查了其溶解性、粒度分布、含水量,均符合要求。总之,本文基于功效成分、炮制解毒等机理系统研究了二宜汤处方中三味中药甘草、干姜、苦杏仁的砂炒炮制工艺,通过验证试验证实所获得的砂炒工艺,可以保留三味药的指标成分,同时可起到一定的解毒功效。其次,以水浸膏的得率以及特征功效成分苦杏仁苷、6-姜酚和甘草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为因素开展L9(34)正交试验设计,获取提取工艺参数,进一步的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优选二宜汤颗粒剂成型工艺。最终获得的二宜汤颗粒剂的制剂工艺为:按处方比例的原料药,采用水煎煮的方式,液料比为8:1,提取3次,每次60 min,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至干,打粉,加入药粉量2.1倍的由糊精和乳糖按1.2:1配比组成的辅料,以80%的乙醇制粒,过筛,得二宜汤颗粒剂。从薄层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三个方面对二宜汤颗粒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制得的颗粒剂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颗粒剂项下的规定和要求。

王天宁[8](2020)在《柏参王前列胶囊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柏参王前列胶囊处方源于我省名中医3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方,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淋证),临床疗效显着。针对该处方,通过对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指纹图谱研究、药理活性研究,为进一步将其开发成药物制剂提供实验基础与数据支撑。方法:生产工艺研究:以抗炎活性为指标对所设计的4条提取工艺路线进行筛选,运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法对最佳提取工艺路线进行提取工艺参数优化;以最佳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颗粒成型率、休止角等考察指标,对辅料的种类及用量进行优化,最终获得柏参王前列胶囊最佳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析方法,建立柏参王前列胶囊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有效控制制剂质量标准,建立柏参王前列胶囊指纹图谱。药理活性研究:通过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抗炎实验,以及小鼠抗炎、免疫、镇痛实验,明确柏参王前列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效作用。结果:在生产工艺研究中,提取工艺路线1抗炎效果明显;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得到黄柏、牛膝醇提的最佳提取工艺:6倍量65%乙醇提取3次,每次1.6 h;马齿苋、黄芪等最佳水提工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确定了以糊精为辅料通过湿法制颗粒后装囊制成胶囊的成型性工艺。在质量标准研究中,建立了黄柏、苦参、黄芪、王不留行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了盐酸小檗碱、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5批样品重量差异限度均在10%以内,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水分均不超过9.0%;在指纹图谱研究中,采用2004年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了13个共有峰的评价模式,利用对照品比对法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共指认6个色谱峰。在药理活性研究中,柏参王前列胶囊可抑制大鼠白细胞数目升高及卵磷脂小体密度降低,降低TNF-α、1L-1β、1L-8含量,抑制足肿胀;可抑制小鼠琼脂肉芽肿形成,表明柏参王前列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并可通过提高小鼠溶血素含量及改善吞噬功能来提高小鼠的免疫活性,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力活性;同时柏参王前列胶囊可降低小鼠疼痛扭体及舔足次数,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镇痛活性。结论:本实验运用现代中药提取、制药技术,制备出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胶囊剂;运用现代中药分析技术,建立了柏参王前列胶囊准确可靠的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柏参王前列胶囊具有抗炎、镇痛及提高免疫力的活性作用,这些工作将为其开发成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制剂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支撑。

古丽扎尔·阿布拉[9](2020)在《凋瘤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凋瘤颗粒的提取工艺及成型工艺,并且对凋瘤颗粒进行质量标准的研究,为凋瘤颗粒的开发生产奠定基础。方法:1.提取工艺研究:对方中各味药进行有效成分的综合分析,对女贞子、补骨脂、姜黄、紫草等药材进行醇提工艺考察。采用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特女贞苷含量、补骨脂素含量及干膏得率为综合指标,考察乙醇浓度、加醇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确定最佳醇提工艺条件;对黄芪和海藻进行水提工艺的考察;采用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黄芪甲苷含量、海藻多糖含量及干膏得率为综合指标,考察加水倍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及浸泡时间,确定最佳水提工艺条件。2.成型工艺研究:以颗粒成型率、吸湿性及流动性为指标,筛选最佳成型工艺。3.质量标准研究:从性状、定性鉴别、含量测定三个方面,建立凋瘤颗粒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凋瘤颗粒中补骨脂、姜黄、香附等中药的成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颗粒剂中黄芪甲苷、马钱子碱及士的宁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凋瘤颗粒最佳醇提工艺为用8倍量5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90 min;最佳水提工艺为用10倍量的水浸泡120 min,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60 min;最佳成型工艺为干膏粉与(糊精+蔗糖)混合辅料按2:1比例混合均匀,用95%的乙醇作润湿剂,在60℃下进行干燥,取出,整粒,即得;建立了凋瘤颗粒中香附,姜黄,补骨脂等的TLC鉴别方法;利用HPLC-ELSD法测定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1 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30℃;ELSD漂移管温度:40℃;载气:高纯氮气,此条件下黄芪甲苷方法学考察均良好,可用于建立黄芪质量标准。采用HPLC法限定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及士的宁的含量,色谱条件为:乙腈-0.01%庚烷磺酸钠和0.02%磷酸二氢钾(用10%的磷酸调PH为2.7)(30:70)、检测波长为260nm、柱温30℃、流速1 mL/min;此方法检测出本颗粒中马钱子碱的含量为0.0846mg/g,在0.00240.0120 m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颗粒剂相关检查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要求。结论:凋瘤颗粒生产工艺合理、可行;制订的质量标准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

张槐[10](2019)在《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数补气类中药在增强动物免疫力和恢复受免疫抑制动物的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功效。本研究选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黄芪和白术两味补气类药材,经过水提醇沉、制粒、干燥等工序制备成复方芪术颗粒(Compound Huangqi&Baizhu granules,CHBG),并进行了药物制剂学、毒理学以及药效学方面的研究,以期获得一种新的兽用免疫增强剂。现将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CHBG黄芪白术配比筛选为了获取疗效更优的CHBG,本文以雏鸡为试验动物,以黄芪与白术1:3~3:1不同比例配伍制备的颗粒为试验药物,同时设立疫苗免疫对照组,通过考察试验药物对新城疫(ND)疫苗抗体水平影响而筛选黄芪与白术的配伍比例。结果显示,当黄芪与白术比例为1:1时,雏鸡ND抗体水平较疫苗免疫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且其抗体水平在所有药物试验组中最高。结果表明,黄芪与白术比例为1:1时的颗粒剂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因此以此为基础制备CHBG。2.CHBG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为了制备质量稳定、可控的GHBG,本文采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确定黄芪、白术的药材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Ca(OH)2的碱水提醇沉的方法获取黄芪白术提取物,然后加入辅料、采用湿法制粒、干燥的工艺制得CHBG,再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稳定性。结果显示:(1)在黄芪和白术各自TLC图谱中,样品药材和对照品药材在相同位置显示相同荧光斑点;且两味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与对照品药材的相似度均达到0.90以上,说明选用药材合格;(2)制得黄芪、白术的混合粗多糖,试验三批次的多糖平均得率为7.58%,其多糖含量为73.83%。制得的CHBG成品,每1 g相当于原生药2 g;(3)CHBG以市售铝塑包装密封后,在温度40±2℃,相对湿度为75±5%的环境中加速试验6个月以及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环境中放置18个月后,其外观性状、鉴别、含量等质量指标均符合CHBG质量标准要求。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合格的药材,采用Ca(OH)2的碱水提醇沉、喷雾干燥、湿法制粒获得的CHBG质量稳定,有效期可达18个月。3.CHBG质量标准研究为使CHBG质量可控,借鉴药典方法和采用TLC、HPLC等方法,建立CHBG的质量标准。结果:参考中国兽药典建立了 CHBG的含量检测方法以及确定了 CHBG的外观性状、水分、粒度、溶化性、微生物限度等检查项目;采用TLC法建立了 CHBG定性鉴别多糖、黄芪甲苷、白术的方法;参考中国兽药典建立了 HLPC检查CHBG中单糖、双糖含量的方法,并规定了检出限度;同时,采用HLPC法对9批CHBG特征图谱进行了考察,建立了 CHBG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CHBG的质量控制。4.CHBG安全性评价采用改良寇氏法和最大耐受药量试验法评价CHBG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改良寇氏法未能测定出CHBG对小鼠口服的LD50,但最大耐受药量试验法测得CHBG对小鼠口服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80 g/(kg·bw)。在最大耐受药量时,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CHBG对实验小鼠是安全的。5.CHBG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为探讨CHBG对免疫缺陷动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以小鼠为试验对象,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制作免疫抑制模型,再分别设立空白组、Cy组、Cy+CHBG3.75组(注:给药剂量为3.75g/(kg.bw),本节下同)、Cy+CHBG7.5组、Cy+CHBG15.0组,并分别考察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碳粒廓清功能、脾淋巴细胞增殖、血清溶菌酶及TNF-α、IL-2、IL-4、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同时设立空白组、黄芪多糖组、CHBG3.75组、CHBG7.5组、CHBG15.0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HBG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Cy处理可引起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下降,并能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导致血清溶菌酶含量以及TNF-α、IL-2、IL-4、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下降。其中脾脏指数、血清溶菌酶含量以及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比空白组显着下降(P<0.05),说明Cy处理引起了明显的免疫抑制。(2)与Cy组比较,CHBG15.0可显着提高脾脏指数、IFN-y的含量(P<0.05),极显着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7.5可极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3.75可显着恢复并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显着提高IL-4的含量(P<0.05),极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各剂量组均可提高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但差异不显着(P>0.05);对TNF-α、IL-2的生成也无明显影响。(3)CHBG3 75可显着降低正常小鼠CD8+T细胞的数量(P<0.05),并显着提高CD4+/CD8+比值(P<0.05),且除CHBG15.0组的CD4+T细胞的数量和CD4+/CD8+的比值显着低于黄芪多糖组(P<0.05),CD8+T细胞的数量显着高于黄芪多糖组(P<0.05)外,CHBG3 75组和CHBG7.5组的CD4+、CD8+T细胞的数量以及CD4+/CD8+的比值均与黄芪多糖组的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CHBG可明显恢复Cy所致小鼠免疫器官发育的抑制作用,能增强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菌酶释放,诱导机体产生IFN-γ、提高血清中IL-4的含量,还可提高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6.CHBG对N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考察CHBG对ND疫苗免疫效果。以口服0.5、1.0、2.0、3.0、5.0 g/L的剂量在每次免疫后连续给药7 d,考察不同剂量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以整个免疫期连续给药、首免和二免后连续给药1周以及首免后给药1周的三种方案给药,考察CHBG的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当口服不同剂量CHBG时,与疫苗免疫对照组比较,在首免后的第1、2周,CHBG10(注:给药剂量为1.0 g/L饮水给药,本节下同)组的抗体水平显着升高(P<0.05),在二免后第1、2周时,抗体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与黄芪多糖组比较,CHBG各剂量组中除CHBG5.0组在35日龄时的ND抗体水平显着低于黄芪多糖组外(P<0.05),而其余各组与其差异均不显着(P>0.05)。(2)采取不同给药方案时,与免疫对照组比较,在几种方案中,以每次免疫ND疫苗后,饮水给予1.0 g/L剂量的CHBG,并连续给药7 d的方案较好,其在首免后第1、2周,雏鸡ND抗体水平可显着增加(P<0.05),在二免后第1、2周时,雏鸡ND抗体水平极显着增加(P<0.01);且用药成本低。综上所述,采用本试验方法制备的CHBG安全、稳定;同时建立了 CHBG质量标准,其检测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CHBG的质量控制。动物试验证实CHBG既可以恢复和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同时提供了 CHBG的临床使用方案,即每次免疫后以1.0 g/L剂量饮水连续给药7 d,有助于雏鸡ND抗体水平的提高,可为雏鸡提供更好的保护。

二、解毒固本颗粒中四味中药的薄层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解毒固本颗粒中四味中药的薄层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开心解郁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开心解郁颗粒提取工艺路线筛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开心解郁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开心解郁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复方荆芥颗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以及初步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提取工艺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动物
        1.3 提取路线筛选
        1.4 提取工艺优化
    2 结果
        2.1 提取路线筛选结果
        2.2 胡薄荷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3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4 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5 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浓缩工艺优化
        1.3 处方优化
        1.4 干燥工艺优化
    2 结果
        2.1 浓缩工艺优化结果
        2.2 处方优化结果
        2.3 干燥工艺优化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复方荆芥颗粒的质量评价及稳定性考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薄层鉴别试验方法
        1.3 制剂检查
        1.4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5 颗粒稳定性试验
    2 结果
        2.1 薄层鉴别试验结果
        2.2 制剂检查结果
        2.3 胡薄荷酮含量测定方法学及测定结果
        2.4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学及测定结果
        2.5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试验结果
        2.6 稳定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部分 复方荆芥颗粒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动物
        1.3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1.4 抗炎、镇痛、祛痰试验方法
        1.5 胡薄荷酮药物代谢动力学初步研究
    2 结果
        2.1 安全性试验结果
        2.2 抗炎、镇痛、祛痰试验结果
        2.3 胡薄荷酮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初步研究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咽炎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柴银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1. 中药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及复方研究进展
        1.1 流行性感冒概述
        1.2 中药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
    2. 柴银颗粒处方分析及其组成药味的研究
        2.1 处方概述
        2.2 处方药味现代研究
    3.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柴银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饮片来源及鉴定
        2.2 柴银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2.3 柴银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指纹图谱的柴银方水提液、浸膏粉、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2.3 方法学考察
        2.4 指纹图谱研究
        2.5 水提液-浸膏粉-颗粒含量测定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柴银颗粒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
        2.2 薄层色谱鉴别
        2.3 检查
        2.4 含量测定
        2.5 柴银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2.6 柴银颗粒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银方对流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中药化学成分信息的收集
        1.2 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的预测
        1.3 疾病靶点的收集
        1.4 有效成分与疾病靶点的Venny分析
        1.5 潜在作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
        1.6 关键靶点的通路分析
    2. 结果
        2.1 复方中包含的化合物及对应靶点
        2.2 有效成分与疾病靶标的Venny分析
        2.3 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的构建
        2.4 筛选关键靶标
        2.5 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与讨论
创新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黄葵四物方颗粒剂的制备与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黄葵四物方处方组成及方解
    第二节 黄葵四物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第三节 临床治疗慢性肾病药物使用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黄葵四物方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第一节 黄葵四物方提取工艺研究
    第二节 黄葵四物方纯化工艺优化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黄葵四物方提取物质量研究
    第一节 黄葵四物方提取物薄层鉴别分析
    第二节 黄葵四物方提取物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黄葵四物方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第一节 黄葵四物方剂型选择及工艺路线的初步拟定
    第二节 黄葵四物方颗粒剂的成型工艺研究
    第三节 黄葵四物方颗粒处方工艺确定及包装设计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黄葵四物方颗粒剂质量研究
    1.性状鉴别
    2.黄葵四物方颗粒薄层色谱鉴别
    3.指纹图谱
    4.含量测定
    5.本章小结
附:黄葵四物方颗粒剂质量标准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贾氏银柴退热汤的开发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贾氏银柴退热汤处方配比的验证及提取工艺初探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对象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 抗菌实验
        2.3 解热实验
        2.4 抗炎实验
        2.5 镇痛实验
        2.6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抗菌实验
        3.2 解热实验
        3.3 抗炎实验
        3.4 镇痛实验
    4. 小结
第二章 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中绿原酸、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2.2 单因素考察
        2.3 Box-Behnken响应面法
        2.4 验证实验
    3. 小结
第三章 银柴退热颗粒成型工艺研究及中试生产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传统湿法制粒
        2.2 喷雾制粒
        2.3 银柴退热颗粒的中试生产
    3. 小结
第四章 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鉴别
        2.2 指纹图谱
        2.3 检查
        2.4 含量测定
    3. 小结
第五章 银柴退热颗粒的稳定性考察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长期稳定性试验
        2.2 加速稳定性试验
    3. 小结
第六章 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的药效学等效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对象
    2. 实验方法
        2.1 抗菌实验
        2.2 解热实验
        2.3 抗炎实验
        2.4 镇痛实验
        2.5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抗菌实验
        3.2 解热实验
        3.3 抗炎实验
        3.4 镇痛作用
    4. 小结
第七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贾氏银柴退热汤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贾氏银柴退热汤中药信息的收集和筛选
        1.2 活性成分作用靶标的预测
        1.3 疾病靶标的收集
        1.4 有效成分与疾病靶标的Venny分析
        1.5 潜在作用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
        1.6 关键靶标的通路分析
    2. 结果
        2.1 复方中包含的化合物及对应靶标
        2.2 复方的中药-归经网络
        2.3 筛选关键靶标
        2.4 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银柴退热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标准汤剂的健脾活血解毒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健脾活血解毒方的处方与分析
    1 处方来源
    2 处方组成与分析
    3 处方药材研究
        3.1 党参
        3.2 白术
        3.3 茯苓
        3.4 扶芳藤
        3.5 地榆
        3.6 泽兰
        3.7 泽泻
        3.8 白花蛇舌草
        3.9 凤尾草
        3.10 广木香
        3.11 炙甘草
第二部分 基于标准汤剂的健脾活血解毒方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健脾活血解毒方标准汤剂的制备
        2.3 各单味药及对应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2.4 溶液的制备
        2.5 方法学考察
        2.6 指纹图谱研究
    3 讨论
        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3.2 标准汤剂的意义
    4 结论
第三部分 健脾活血解毒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提取工艺的研究
        2.1 考察指标的评价
        2.2 方法与结果
        2.2.1 提取工艺单因素考察
        2.2.2 正交实验优选提取方法及结果
        2.2.3 验证实验
    3 成型工艺研究
        3.1 处方量的确定
        3.2 工艺流程图
        3.3 考察指标的评价
        3.4 方法与结果
    4 三批中试
    5 讨论
        5.1 提取工艺
        5.2 成型工艺
    6 结果
    7 结论
第四部分 健脾活血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颗粒性状
    3 颗粒质量检查
    4 含量测定
        4.1 没食子酸测定
        4.2 样品含量测定
    5 质量标准正文
    6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6.1 药品名称
        6.2 性状
        6.3 定性鉴别
        6.4 检查
        6.5 制剂的含量测定
        6.6 功能主治
        6.7 用法用量
        6.8 规格
        6.9 贮藏
第五部分 健脾活血解毒颗粒的稳定性试验
    1 仪器与材料
    2 影响因素试验
    3 相对临界湿度的测定
    4 加速试验
    5 长期试验
全文总结
    1 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研究
    2 制备工艺研究
    3 质量标准研究
    4 稳定性试验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清热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经典名方二宜汤的现代制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及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经典名方概述
    1.2 二宜汤方解及各味中药研究概况
        1.2.1 二宜汤方解
        1.2.2 二宜汤各味中药研究概况
    1.3 二宜汤方中甘草、苦杏仁、干姜砂炒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应用
        1.3.1 砂炒历史沿革
        1.3.2 砂炒炮制现代研究
        1.3.3 二宜汤方中药材砂炒研究
    1.4 中药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现状
        1.4.1 中药提取工艺
        1.4.2 纯化分离工艺
        1.4.3 干燥工艺
        1.4.4 制粒工艺
    1.5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5.1 立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二宜汤中三味药的砂炒炮制工艺研究
    第一节 甘草砂炒工艺研究
        1.1 引言
        1.2 实验仪器与材料
        1.2.1 仪器
        1.2.2 试剂和药材
        1.3 实验方法
        1.3.1 砂炒甘草的制备
        1.3.2 甘草砂炒前后化学成分比较
        1.3.3 砂炒前后差异性成分的鉴别
        1.3.4 砂炒工艺研究
        1.3.5 甘草砂炒前后抗炎活性比较研究
        1.3.6 数据分析
        1.4 结果
        1.4.1 甘草砂炒前后化学成分比较
        1.4.2 砂炒前后差异性成分的鉴定
        1.4.3 砂炒工艺的优选
        1.4.4 甘草砂炒前后抗炎活性比较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炮姜砂炒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仪器与实验材料
        2.2.1 仪器
        2.2.2 药材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干姜和炮姜化学成分的比较
        2.3.2 干姜砂炒工艺研究
        2.3.3 数据分析
        2.4 结果
        2.4.1 干姜和炮姜化学成分的比较
        2.4.2 干姜砂炒工艺研究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节 苦杏仁砂炒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仪器与材料
        3.2.1 仪器
        3.2.2 材料
        3.3 方法
        3.3.1 正交试验设计
        3.3.2 评价指标的测定
        3.2.3 验证试验
        3.2.4 数据分析
        3.4 结果
        3.4.1 评价指标的测定
        3.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3.4.3 砂炒工艺的优选
        3.4.4验证实验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二宜汤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二宜汤提取工艺研究
        1.1 引言
        1.2 仪器与材料
        1.2.1 仪器
        1.2.2 材料
        1.3 方法
        1.3.1 药材吸水率的测定
        1.3.2 桂心挥发油提取
        1.3.3 正交试验设计
        1.3.4 评价指标的测定
        1.3.5 验证试验
        1.3.6 数据分析
        1.4 结果
        1.4.1 药材吸水率的测定
        1.4.2 评价指标的测定
        1.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1.4.4 提取工艺的优选
        1.4.5 验证试验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二宜汤颗粒剂成型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和材料
        2.2.2 方法
        2.2.3 结果
        2.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二宜汤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
    4.1 引言
    4.2 仪器与材料
        4.2.1 仪器
        4.2.2 药材与试剂
    4.3 方法
        4.3.1 薄层鉴别
        4.3.2 检查
        4.3.3 含量测定
    4.4 结果
        4.4.1 薄层鉴别
        4.4.2 检查
        4.4.3 含量测定
    4.5 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柏参王前列胶囊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西医对慢性前列腺炎认识
        1.1 慢性前列腺炎发病因、病机
        1.2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
    2.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认识
        2.1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对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治疗方法
    3.柏参王前列胶囊概述
        3.1 柏参王前列胶囊组方方解
        3.2 柏参王前列胶囊各个药材在15 版《中国药典》中研究概况
        3.3 组方中各药药理作用
第二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1 仪器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1.3 实验动物
    2 提取工艺路线制定及筛选
        2.1 提取工艺路线制定
        2.2 提取工艺路线的筛选
    3 提取工艺参数研究
        3.1 粉碎工艺研究
        3.2 乙醇提取工艺参数的确定
        3.3 水提工艺参数的确定
    4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4.1 提取物浓缩相对密度的选择
        4.2 .提取物干燥温度的选择
    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柏参王前列胶囊内容物筛选实验
        2.1 胶囊内容物粉碎粒度的确定
        2.2 胶囊制粒工艺的研究
        2.3 胶囊制粒工艺的确定
        2.4胶囊制粒工艺验证实验
    3 胶囊型号选择
        3.1 堆密度测定
        3.2 囊容量考察
    4 胶囊生产环境相对湿度的确定
    5 小结讨论
第四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节 质量标准(正文)
    第二节 柏参王前列胶囊的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1.3 药材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立
        2.2 检查
        2.3 含量测定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溶液的制备
        2.2 色谱条件
        2.3 方法学验证
    3 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3.1 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及共有峰的确定
    4 讨论
        4.1 不同波长的考察
        4.2 流动相的考察
        4.3 提取方法的考察
第六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药效学研究
    1 材料
        1.1 动物
        1.2 试药
    2 急性毒性实验
    3 药效学实验
        3.1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非菌性前列腺炎的影响
        3.2 抗炎作用
        3.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4 疼痛作用
    4 实验结果
        4.1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4.2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非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结果
        4.3 抗炎实验结果
        4.4 小鼠免疫的影响结果
        4.5 疼痛实验结果
    5.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凋瘤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仪器与材料
2 处方组成
3 工艺设计
4 凋瘤颗粒醇提工艺研究
    4.1 评价指标的选择
    4.2 特女贞苷含量测定
    4.3 补骨脂素含量测定
    4.4 浸膏得率测定
    4.5 提取工艺的研究
    4.6 单因素试验
    4.7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醇提工艺
5 凋瘤颗粒的水提工艺的研究
    5.1 评价指标的选择
    5.2 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5.3 海藻多糖的含量测定
    5.4 浸膏得率的测定
    5.5 提取工艺的研究
    5.6 单因素试验
    5.7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水提工艺
    5.8 讨论
    5.9 小结
6 凋瘤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6.1 浓缩与干燥温度的考察
    6.2 干膏粉的制备
    6.3 辅料的筛选
        6.3.1 方法
        6.3.2 成型性的测定
        6.3.3 堆密度的测定
        6.3.4 休止角的测定
        6.3.5 吸湿性的测定
        6.3.6 综合评分及结果
    6.4 乙醇浓度筛选
    6.5 颗粒干燥温度的筛选
    6.6 小结
    6.7 讨论
7 凋瘤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7.1 性状
    7.2 薄层色谱鉴别
        7.2.1 黄芪的薄层鉴别
        7.2.2 补骨脂的薄层鉴别
        7.2.3 紫草的薄层鉴别
        7.2.4 香附的薄层鉴别
        7.2.5 姜黄的薄层鉴别
        7.2.6 女贞子的薄层鉴别
        7.2.7 白芥子的薄层鉴别
        7.2.8 重楼的薄层鉴别
    7.3 含量测定
        7.3.1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7.3.2 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HPLC含量测定
    7.4 小结
    7.5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免疫增强剂研究概述
    1. 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2. 中兽药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3. 黄芪、白术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进展
    4. 导致动物免疫抑制的因素
    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复方芪术颗粒中黄芪与白术配比筛选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2. 方法
        2.1 试验药品制备
        2.2 试验分组及指标测定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处方依据
        4.2 黄芪、白术的配比选择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复方芪术颗粒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2. 方法
        2.1 CHBG的研制
        2.2 CHBG的稳定性研究
    3. 结果
        3.1 CHBG的制备
        3.2 CHBG的稳定性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CHBG的制备工艺
        4.2 CHBG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复方芪术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2. 方法
        2.1 颗粒剂的鉴别方法
        2.2 颗粒剂单糖和双糖检查方法
        2.3 颗粒剂制剂通则项目检查方法
        2.4 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
        2.5 颗粒剂总多糖含量检测方法
    3. 结果
        3.1 颗粒剂鉴别结果
        3.2 颗粒剂单糖和双糖检查结果
        3.3 颗粒剂制剂通则项目检查结果
        3.4 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结果
        3.5 总多糖含量检测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复方芪术颗粒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1.3 试验动物及其生活环境情况
    2. 方法
        2.1 预实验
        2.2 最大耐受药量试验
        2.3 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预实验结果
        3.2 最大耐受药量试验
        3.3 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复方芪术颗粒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碳粒廓清功能的影响
        2.2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2.3 CHBG对小鼠血清溶菌酶及部分细胞因子的影响
        2.4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CHBG对小鼠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
        3.2 CHBG对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的影响
        3.3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4 CHBG对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的影响
        3.5 CHBG对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的影响
        3.6 CHBG对小鼠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
        3.7 CHBG对小鼠血清中IL-4含量的影响
        3.8 CHBG对小鼠溶菌酶含量的影响
        3.9 CHBG对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4. 讨论
        4.1 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的促进作用
        4.2 CHBG对小鼠免疫细胞增殖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
        4.3 CHBG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复方芪术颗粒对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口服不同剂量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2.2 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口服不同剂量的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3.2 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与创新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四、解毒固本颗粒中四味中药的薄层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开心解郁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邵金鑫. 承德医学院, 2019(01)
  • [2]复方荆芥颗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以及初步的药效学研究[D]. 李萍.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柴银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D]. 陈佳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黄葵四物方颗粒剂的制备与质量研究[D]. 徐雪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贾氏银柴退热汤的开发应用研究[D]. 谭丽媛.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6]基于标准汤剂的健脾活血解毒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D]. 梁璐.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
  • [7]经典名方二宜汤的现代制剂研究[D]. 刘景龙. 兰州大学, 2020(01)
  • [8]柏参王前列胶囊的研制[D]. 王天宁.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凋瘤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D]. 古丽扎尔·阿布拉.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D]. 张槐. 扬州大学, 2019

标签:;  ;  ;  

解毒固本颗粒中四种中药的薄层色谱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