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和蔬菜可以预防中风

水果和蔬菜可以预防中风

一、水果和蔬菜能预防中风(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晶[1](2021)在《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以吉林省筛查的35-75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评估吉林省心血管高危对象干预效果,分析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探索影响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的因素,为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干预建议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2014-2016年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7268人。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现场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应用IBM SPSS 24.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表示,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心血管病高危对象行为生活方式改变,吸烟率下降5.2%、饮酒率下降7.1%、规律体育锻炼率增加38.7%、高盐饮食下降4.6%,超重率下降44.8%;心血管疾病高危对象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心血管高危对象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5.74 mm Hg、5.96 mm Hg、心率下降3.35(次/分)、总胆固醇(TC)下降0.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下降0.34 mmol/L、甘油三酯(TG)下降0.5 mmol/L;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戒烟率为5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的戒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家族史的戒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非农业户口、统一户口、离异/分居、家庭年收入、糖尿病家族史是戒烟率的影响因素;3.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戒酒率为7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民族、户口类型、职业、家庭年收入的戒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戒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朝鲜族、非农业户口、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是戒酒率的影响因素;4.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体育锻炼转变率为3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城乡、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体育锻炼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体育锻炼转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非农业户口、统一户口、文化程度其他、家庭年收入、有高血压家族史、有脑梗塞家族史、有脑出血家族史是体育锻炼转变率的影响因素;5.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高盐饮食转变率为5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城乡、民族、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等人群高盐饮食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冠心病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高盐饮食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民族、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是高盐饮食转变率的影响因素;6.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体重控制率为2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城乡、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体重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糖尿病和恶心肿瘤疾病家族史等体重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农村、退休人员、家务及失业、家庭年收入、有高血压家族史、有冠心病家族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是体重控制率的影响因素;7.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血压控制率为4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城乡、户口类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血压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疾病家族史等血压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农村、朝鲜族、非农业户口、统一户口、大专及以上、工人及技术、行政人员、商业服务、退休人员、家务及失业、家庭年收入、有高血压家族史、脑梗塞家族史、脑出血家族史等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8.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血脂控制率为5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户口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血脂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高胆固醇血症疾病家族史等血脂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家庭年收入、有脑出血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是血脂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结论:1.吉林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戒烟、戒酒、规律体育锻炼、体重控制、限盐饮食、血压和血脂控制的效果比较显着;2.行为因素:不同特征的因素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行为方式改变的作用强度不同,其中性别、城乡、家庭年收入和高血压疾病家族史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行为危险因素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3.生理生化指标:不同特征的因素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生理生化指标改变的作用强度不同,性别、年龄、城乡、职业、家庭年收入、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生理生化指标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曹霞[2](2021)在《基于网络科学的膳食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十年来,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代谢综合征的膳食影响因素之间构成一个非线性的、自组织的、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传统方法很难分析出膳食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近年来网络科学理论融入生物医学的研究中,网络拓扑结构成为描述变量之间复杂关系的有效方法,但是基于人群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复杂网络模型及其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是否可以通过网络科学方法,在众多膳食因素中有效的识别影响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膳食因素,并进一步验证该膳食因素的摄入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关联,找到流行病学证据,成为一个挑战性的课题。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探析代谢综合征膳食因素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知识结构和主题演化。再通过网络科学工具,识别影响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膳食因素。最后通过横断面研究,进一步分析膳食因素摄入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代谢综合征发生及发展的相应膳食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知识结构和主题演化。具体为: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代谢综合征的膳食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通过BICOMB 2.0软件分别构建高频关键词-来源文献的二元词篇矩阵和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g CLUTO 1.0软件进行双聚类分析,通过可视化矩阵和山峰图来呈现聚类结果,获得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Ucinet 6.186软件计算高频关键词节点的网络中心性指标,将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筛选出关键膳食节点。运用Sci MAT 1.1.04软件,通过重叠图、战略图和演化图对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主题演化分析,探析本领域具有强演化能力的动力主题及潜力主题。其次,基于“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的区域民族队列的基线数据,根据修订版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组第三次报告诊断标准(ATPⅢ)作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在R 4.0.3中安装并调用minet 3.48.0程序包,读取两组人群的80种微量营养素摄入量数据,运用build.mim函数的Miller-Madow估计量来计算营养素节点之间的互信息,生成互信息矩阵。运用mrnet算法推断每对营养素的连边权值,通过norm函数将连边权值标准化,得到两组人群的标准化加权邻接矩阵。将两组人群的标准化加权邻接矩阵导入Gephi 0.9.2软件,分别绘制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的营养素关系可视化网络图,对比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网络结构指标(连边数量、平均度、网络直径、网络密度、平均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最大连通子网络和节点重要性指标(聚类系数、加权点度中心度、介数、接近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差异。识别影响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膳食营养素节点。最后,根据网络识别获得的影响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膳食营养素,采用横断面分析,研究该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具体为:采用方差分析(连续性变量)和卡方检验(分类变量)来分析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各项基线特征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主要膳食营养素摄入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性。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BMI、身体活动、家庭年收入和文化程度分级进行分层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亚组中主要膳食营养素摄入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结果:第一部分: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内容不断丰富,研究趋于稳定,具有较强的主题连续性。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D、钙、果蔬、鱼油、脂肪酸、膳食纤维、咖啡、多酚类是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研究热点。社会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膳食纤维和多酚类在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知识结构中具有较高的中心性,是最活跃的膳食节点,对维护知识结构网络的稳定,提高各节点的信息互通及对网络资源的控制方起到重要的作用。主题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09年的战略图中,脂肪酸是具有高度中心性,且对其他类团影响较大的动力主题。演化图中,脂肪酸进一步演化成钙和膳食纤维。钙和膳食纤维在后期演化为奶制品和全谷物。2010-2014年的动力主题是茶,2015-2020年的动力主题是维他命C和鱼油。铁、益生元和锌在2015-2020年独立出现,被识别它们可能是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新兴主题。第二部分:本研究发现东北区域民族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2.32%。代谢综合征组网络的边的数量、平均度、网络密度和聚类系数均比非代谢综合征组小,但平均路径长度大于非代谢综合征组;提取两组的最大连通子网络,发现非代谢综合征人群营养素网络的营养素节点和连边均比代谢综合征人群的更加多,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烷醇组成的植物甾醇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只出现在代谢综合征组网络,而懈皮素、杨梅黄酮、玉米黄酮、坎二菲醇、芹菜配基、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芍药素和飞燕草素这些植物化学物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只出现在非代谢综合征组网络中。两组网络中,钾元素在的加权点度中心度最高;镁元素同时具有最高的介数、接近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两组网络营养素节点重要性指标差异结果显示,聚类系数差异最大的是白藜芦醇苷,其次是甘油磷酸胆碱、神经鞘磷脂、硫胺素(维生素B1)和饱和脂肪酸。加权点度中心度差异最大的是丙氨酸,其次是丝氨酸、苏氨酸、黄豆黄素和饱和脂肪酸。介数差异最大的是硫胺素(维生素B1),其次是铜、饱和脂肪酸、磷和α-胡萝卜素。接近中心度差异最大的是硫胺素(维生素B1),其次是饱和脂肪酸、α-胡萝卜素、铜和卵磷脂。特征向量中心度差异最大的是饱和脂肪酸,其次是α-胡萝卜素、卵磷脂、甘氨酸和丙氨酸。第三部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呈负相关。以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的最低分位为对照,第二、三、四分位的OR(95%CI)分别为0.882(0.781,0.995),0.751(0.664,0.849),0.772(0.683,0.872)(趋势性P<0.0001),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每增加一个SD,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8.9%(4.8%,13%)。模型2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吸烟、饮酒、身体活动,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呈负相关。以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的最低分位为对照,第二、三、四分位的OR(95%CI)分别为0.873(0.772,0.987),0.746(0.657,0.846),0.800(0.703,0.910)(趋势性P=0.0002),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每增加一个SD,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7.1%(2.6%,11.5%)。模型3继续调整了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总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和胆固醇,以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的最低分位为对照,第二、三、四分位的OR(95%CI)分别为0.870(0.763,0.993),0.735(0.629,0.860),0.792(0.630,0.996)(趋势性P=0.0099),饱和脂肪酸对代谢综合征的保护作用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每增加一个SD,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层,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在40岁以下和50-59岁年龄段人群中,与Q1水平的饱和脂肪酸摄入人群相比,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为Q3的40岁以下和50-59岁年龄段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降低,OR(95%CI)分别为0.505(0.296,0.866),0.744(0.580,0.953)。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年龄段人群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每增加一个SD,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29.4%(9.3%-45.3%)。按性别分层,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在女性中,以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的最低分位为对照,第二、三、四分位的OR(95%CI)分别为0.858(0.730,1.009),0.725(0.587,0.896),0.715(0.514,0.994)(趋势性P=0.016)。交互作用检验表明,饱和脂肪酸摄入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受到性别的显着影响(P=0.005)。按BMI分层,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在偏胖人群中,与Q1水平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相比,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为Q3的偏胖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OR(95%CI)为0.761(0.626,0.926)。按身体活动分层,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在轻度、中度和重度身体活动的人群中,与Q1水平的饱和脂肪酸摄入人群相比,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为Q3的轻度、中度和重度身体活动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会降低,OR(95%CI)分别为0.744(0.565,0.981),0.686(0.484,0.970)和0.660(0.475,0.916)。按家庭年收入分层,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在低收入的人群中,与Q1水平的饱和脂肪酸摄入人群相比,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为Q3的低收入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可降低36%,趋势性P=0.023。按文化程度分层,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在小学及以下、初中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中,与Q1水平的饱和脂肪酸摄入相比,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为Q3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OR(95%CI)分别为0.574(0.347,0.947)、0.749(0.590,0.951)和0.649(0.451,0.938)。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摄入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未受到年龄、BMI、身体活动、家庭年收入和文化程度的显着影响(P>0.05)。结论:1.代谢综合征研究的热点膳食影响因素:维生素D、钙、果蔬、鱼油、脂肪酸、膳食纤维、咖啡、多酚类。且脂肪酸、膳食纤维和多酚类是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知识结构中的重要膳食节点。脂肪酸、茶、维生素C和鱼油是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研究领域各时期的动力主题,具有很强的演化能力。益生元是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研究的新生主题,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在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人群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饱和脂肪酸在两组网络结构及节点重要性评价指标中差异较大,饱和脂肪酸可能是影响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营养素。网络科学方法可以作为营养流行病学的研究一套互补的工具,为其提供额外的信息,值的进一步推广。3.东北区域民族人群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降低有关。在女性人群中,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呈负相关。提示东北区域民族成年女性适当增加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能会降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

李亚茹[3](2019)在《膳食摄入特征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索膳食摄入特征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和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两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横断面调查。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标准。本研究选择18岁及以上人群,从四个部分分别探讨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膳食摄入特征包括食物摄入量和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第一部分旨在分析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人群的确定方式如下:横断面调查一:排除18岁以下人群以及腰围、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压或空腹血糖信息缺失者,排除饮酒、吸烟状况、受教育程度、身体活动信息缺失者,最终对纳入的98,042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横断面调查二:排除18岁以下及信息缺失者后,最终对纳入的169,593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和决策树模型探索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旨在利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探索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研究人群的确定方式如下:横断面调查一: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人群基础上,排除既往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以及食物频率表膳食信息缺失者,最终对纳入的27,514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横断面调查二: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人群基础上,排除既往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和食物频率表膳食信息缺失者,最终对纳入的53,241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研究对象的主要膳食结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第三部分旨在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索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依据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排除代谢综合征组分信息(腰围、血压、空腹血糖、TG和HDL-C),以及受教育程度、饮酒状况、吸烟状况、身体活动信息缺失者,继续排除既往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者以及膳食信息(食物频率表和连续3天24小时回顾)缺失者后,按照性别和年龄相同的原则,以1:1比例为每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匹配1名非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共匹配出10,746对(21,492名)研究对象。采用cox回归模型计算人群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第四部分旨在分析食物摄入特征与代谢综合征关联,研究人群与第二部分相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计算食物每周摄入量各分位数水平人群患代谢综合征的OR及95%CI。针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存在相关的食物,进一步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食物摄入量与代谢综合征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探索综合人口学信息、膳食因素和体重指数的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模型对疾病的筛查能力。结果:依据NCEP-ATP-Ⅲ诊断标准,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TG、HDL-C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26.8%、35.7%、25.3%、25.1%、48.1%和24.2%。2015年中国成年居民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TG、低HDL-C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31.6%、40.4%、30.0%、28.7%、39.7%和31.7%。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状况和身体活动水平存在相关。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关联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2年至2015年中国成年居民膳食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归纳出四种主要的膳食结构:豆类蔬菜结构、乳类小吃结构、动物食品结构和主食类结构。两个监测数据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动物食品结构得分越高,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越高(P-趋势<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乳类小吃结构和豆类蔬菜结构与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动物食品结构和主食类结构与代谢综合征呈正相关,其中动物食品结构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性最强。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归纳出四种主要的膳食结构:鱼类蔬菜结构、乳类水果结构、酒肉类结构和主食类结构。其中乳类水果结构与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与得分的第1分位数水平相比,第3-5分位数水平患代谢综合征的 OR(95%CI)分别为 0.81(0.66-1.00)、0.71(0.57-0.88)和 0.69(0.56-0.8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乳类水果结构与体重指数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正常人群中,乳类水果结构得分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呈负相关,与得分的第1分位数水平相比,第4-5分位数水平患代谢综合征的OR(95%CI)分别为0.61(0.44-0.85)和0.68(0.48-0.95),在体重过低、超重和肥胖人群中,乳类水果结构对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趋势>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米及制品、面粉及制品、其他畜肉和蛋类摄入量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可能存在相关性。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结果显示,大米及制品、面粉及制品、其他畜肉和蛋类摄入量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可能存在非线性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仅包含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筛查模型中,加入膳食因素和体重指数可明显增加模型对代谢综合征的筛查能力。结论:从2010-2012年到2015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状况和身体活动水平存在相关。不同研究设计得出的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存在差异。大米及制品、面粉及制品、其他畜肉和蛋类每周摄入量与代谢综合征存在非线性相关。

姚韦羽[4](2019)在《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依据知信行理论框架,结合健康信念模式,自行设计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信、行问卷,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识、信念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1月5月在河北省邢台市开发区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464例,以知信行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健康信念模式自行设计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识、信念及行为问卷,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信行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问卷信度采取Cronbach’sα系数,内容效度采取专家咨询计算内容效度指数,结构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识、信念及行为现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健康行为、知识、信念之间进行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健康知识、信念及行为与一般资料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健康知识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识的影响因素;以健康信念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健康知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信念的影响因素;以健康行为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单因素及相关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1)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识、信念及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2;健康知识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6,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6440.771之间;健康信念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83,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6800.995之间;健康行为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4,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6340.916之间;总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7,(I-CVI)在0.81之间;健康知识问卷(S-CVI)为0.95,健康信念问卷(S-CVI)为0.92,健康行为问卷(S-CVI)为0.88。结构效度:健康知识问卷5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3.117%;健康信念问卷共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116%;健康行为问卷共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016%。知信行问卷每个条目在相应公因子的因子载荷量均>0.40,共同度均>0.3,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2)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识、信念及行为现状:健康知识总分为(41.13±9.45),平均得分为(1.18±0.27),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活方式(1.54±0.34)、危险因素(1.25±0.29)、服药知识(1.19±0.46)、基础知识(1.00±0.32)和发作先兆(0.98±0.51);健康信念得分(85.80±9.80),平均得分为(3.73±0.43),各维度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动力(4.06±0.35)、自我效能(3.93±0.48)、感知疾病严重性(3.71±1.08)、感知疾病易感性(3.52±1.07)、感知到的障碍(3.29±0.72)、感知到的益处(1.51±0.29);健康行为得分为(103.65±16.10),平均得分为(3.05±0.47),各维度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戒除不良嗜好行为(3.80±0.94)、遵医行为(3.71±0.70)、预警行为(3.36±0.74)、避免有害环境行为(2.98±0.88)、基本健康行为(2.87±0.55)和保健行为(2.60±0.69)。(3)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识、信念及行为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医保、TIA史是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识的影响因素;收入、婚姻状况、职业、年龄、TIA史、健康知识和医保是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信念的影响因素;性别、脑卒中史、健康知识与健康信念中感知疾病严重性、感知到的益处、感知到的障碍和自我效能是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1)基于健康信念模式和知信行理论设计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信、行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为评估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信念及行为提供了可靠工具。(2)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健康信念处于中等水平,健康行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整体有待提高。(3)多种因素影响着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信念和行为,在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时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策略。

曾伊涵[5](2018)在《《植物营养素》(节选)翻译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报告选取《植物营养素》(Phytonutrients)中的第一章作为翻译材料,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验功能、逻辑功能和语法隐喻作为理论指导翻译实践,详细阐述了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回顾三个阶段。我国是农业大国,科教兴农体现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中外农业科技交流则是科教兴农中重要一环,有效借鉴国外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其文献资料的翻译尤显重要。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了被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的权威期刊《精选》(Choice)评选为2012年度最佳学术着作、安德鲁·索尔特(Andrew Salter)等三人共着《植物营养素》(Phytonutrients)中的第一章开展翻译实践,原文从数据分析、实验过程等研究角度总结了植物在人类饮食中的作用。本报告主要探讨了翻译实践的过程,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概括了原着的基本内容和语言特色,陈述了本报告的意义。文本语言特色如下:一是词汇方面,涉及到植物学、医学及其他等等;二是句法方面,原文中有较多的名词化结构和被动语态。第二部分介绍了翻译过程,译前,笔者借助翻译工具创建了专业术语库,以保证术语的一致性,提高翻译效率和译文的可阅读性;接着,回顾了以往农业科技英语翻译研究,特别是涉及系统功能语言的类似研究,有助于笔者借鉴前人经验,开拓思维。第三部分是本报告最为重要的部分,重点描述了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原文名词化现象居多、信息传递为主的特色,提出了两个主要的翻译策略-直译和功能显化,以经验功能为导向的采取及物过程一致的直译技巧,以符合译入语行文结构和达到信息传递为目的;分别采取了以添加和转换的方式来实现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来达到经验功能显化;以扩充的方式进行逻辑功能显化。第四部分,译者以部分翻译修改过程举例说明了在初步翻译完成后,笔者如何从自我修改、专家评估、导师检查三个途径进行质量控制。第五部分笔者总结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心得和不足,继而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甘勇[6](2017)在《深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分析深圳市40岁及以上居民脑卒中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脑卒中的病因学研究及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提供线索。2、构建适合我国中老年人群的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模型,为我国脑卒中的防控工作提供评价工具。3、探索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方法在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中的应用,为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定量预测研究提供依据,也为慢性病的风险评估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2012~2014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医改专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为依托。根据国家筛查项目点选择要求,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深圳市抽取3个社区筛查点,以选定社区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筛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行为生活方式、主要慢性病史、慢性病家族史、生理生化指标等,共筛查12908人。采用频数、构成比对居民脑卒中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χ2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脑卒中患病情况在不同组间的分布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和决策树(DecisionTree,DT)模型分别探讨脑卒中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专家咨询和相关研究资料,利用哈佛癌症风险指数法构建脑卒中风险评估模型;基于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系统分析,运用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探索构建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SD流图结构模型。本研究主要采用SAS9.2和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包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使用Venple5.1软件进行系统动态反馈复杂分析,运用SPSS20.0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1、研究人群的基本情况。共筛查12908名40岁及以上居民,平均年龄为57.11±10.71岁,其中男性为57.28±11.27岁,汉族为主(99.91%),职业类型主要是从事体力劳动(占42.40%),学历以高中及以下为主(占78.28%),大部分人群享有至少一种医疗保险(占80.91%)。2、深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患病情况分析。深圳市40岁及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社区居民脑卒中粗患病率为4.06%,其中男性为5.46%,女性为2.89%。脑卒中的标化患病率为3.70%,其中男性脑卒中的标化患病率显着高于女性(4.79%vs.2.76%,P<0.0001)。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中40~64岁的中年人超过一半(50.57%)。3、深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影响因素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口味偏咸、医疗保险状况、饮酒频率、吸烟、水果摄入不足、婚姻状况、奶类及奶制品摄入不足、脑卒中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及高同型半氨酸(High Homocysteine,HCY)血症与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密切相关。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患病的影响因素按照影响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年龄、吸烟情况、文化程度、缺乏体力活动、婚姻状况、口味偏咸、高HCY血症、房颤、奶制品摄入不足、高血压。DT模型结果显示,年龄与脑卒中患病风险关联性最强,其次为口味偏咸与脑卒中家族史,最后为高血压、房颤、高HCY血症、吸烟情况、医疗保险状况、婚姻状况和体力活动缺乏。此外,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这一重要的社会经济状况指标是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他两种模型未能将其筛选出来。4、基于哈佛癌症指数的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研究。利用哈佛癌症指数法初步构建的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模型纳入的因素包括年龄、吸烟、性别、文化程度、脑卒中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结果显示,各因素的危险因素得分除高血压为25分外,其余均为10分,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平均得分为34分。以深圳市筛查样本人群为评估对象,采用本研究设计的脑卒中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脑卒中风险等级评估显示,1713人被评估为脑卒中“较低”风险、3870人被评估为脑卒中“低”风险、443人被评估为脑卒中“一般”风险、5787人为脑卒中“高”风险、636人具有“较高”脑卒中风险;不同风险等级中的脑卒中发病人数构成不同(χ2=85.4190,P<0.0001)。模型的预测效能评价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 0.660(0.636-0.684)。比值 X(X=个体脑卒中风险分数/人群平均风险分数)为1.40可定为模型预测个体未来脑卒中发病与否的最佳阳性临界点,该截点Youden指数最大,此时灵敏度为53.00%,特异度为70.00%。5、基于SD的社区居民脑卒中风险评估方法探讨研究。利用SD中的规范建模方法——流率入树基本建模法,探索建立了以脑卒中发病率为主导的十对流位流率系,系统分析各流位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画出十对流位流率系的相互作用关系图,在相互作用关系图的基础上构建十棵SD流率入树模型,结合嵌运算生成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SD结构流图模型。结论:1、深圳市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差异,与我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吻合。2、年龄、性别、饮酒频率、口味偏咸、吸烟情况、水果摄入不足、婚姻状况、奶类及奶制品摄入不足、脑卒中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医疗保险状况、高血压及高HCY血症是影响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的重要因素。3、采用哈佛癌症指数建立的脑卒中风险评估模型能有效实现疾病的风险分层与量化。该模型预测效能尚可,精确度有待提高,可作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的评价工具。不过,模型的外推和应用有待进一步验证和完善。4、用于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的SD流图结构模型可以深刻揭示各影响因素间的运行机理和作用机制,能够清晰刻画模型的复杂性、反馈性和动态性。

林琳[7](2013)在《全球最全面的抗衰老秘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想要抗衰老,先要了解自己你想长寿吗,那就请先了解你自己生长的秘密吧!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的抗衰老药品或者营养品,选择它们之前,你首先应该了解自己。60岁以后,人体SOD酶活性逐渐减弱人体内有一种叫作SOD的酶,人到了一定的年龄,SOD的活性就不够了,因为没有能力去清除自由基垃圾。人老了以后产生的体内垃圾跟年轻时产生的量是一样的,只是老了以后清除能力减

廖秋红[8](2012)在《日本“每天200克水果行动”简介》文中研究指明现在日本人饮食生活渐趋欧美化,高能量的快餐、碳酸饮料摄入过多,运动不足,加之健康、营养信息匮乏,过度依赖进口食品,生活习惯紊乱,饮食营养失衡,由此造成的生活习惯病不断增加,而且日趋年轻化。近年来,日本儿童生活习惯病显着增加,已成为日本深刻的社会问题。据《东京都预防医学协会年报》(2009年,第38卷)关于2007年度日本儿童生活习惯病诊断结果的报告,超过各项健康诊断基准值项目的比例,中学1~2年级学生肥胖率上升到11.2%,小学4~5年级学生血清脂

梁好[9](2012)在《胃癌、食管癌的病因学研究和环境危险因素人群归因危险度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利用前瞻性队列随访数据评估林州居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和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PG)与非贲门胃癌(GNCA)、贲门癌(GCA)和食管鳞癌(ESCC)的关系;并利用文献检索方式系统性评估胃癌、食管癌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风险,为胃癌、食管癌的病因学研究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1.胃癌、食管癌的病因学研究: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来自河南林州参加过营养干预试验(Nutrition Intervention Trial, NIT)研究的普通人群组随访研究对列,随访从1999年开始并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收集该队列中发生的非贲门胃癌、贲门癌和食管癌的病例,从中分别随机选取部分病例,组成三种癌症的病例组,并在全队列中随机选取足够数量的研究对象组成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基线血清Hp全菌IgG抗体、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描述对照组研究对象Hp感染、PGⅠ、PGⅠ与PGⅡ的比值(PGR)的分布情况,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些血清学指标与非贲门胃癌、责门癌和食管鳞癌的关系。2.胃癌、食管癌人群归因风险评价:采用系统性文献检索的方式收集中国人群胃癌、食管癌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率(P)以及相对危险度(RR)的资料,通过经典的PAF计算公式估计吸烟、感染、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对胃癌的死亡和发病负担;吸烟、饮酒、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对食管癌死亡和发病的负担。各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数据来自有代表性的大样本研究,RR值来自Meta分析或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胃癌、食管癌死亡和发病数据来自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和肿瘤登记点的数据。结果1.胃癌、食管癌的病因学研究:1)对照组中Hp感染者有508例,感染率为68.3%。随着Hp的感染,血清PGI、PGII的水平增加,PGR降低。2)Hp感染是GNCA的危险因素,调整HR(95%CI)为OR=1.58(1.01-2.48)。血清PGI、PGR水平较低时患GNCA的风险增加,以PGI≤50μg/L和PGR≤4作为界值时调整OR(95%CI)分别为2.36(1.14-4.88)和1.98(1.22-3.20)。联合PGI和PGR对GNCA进行预测,调整OR为2.39(1.07-5.33)。3)Hp感染和低PGR是GCA的危险因素,以PGI≤50μg/L和PGR≤5作为界值时调整OR(95%CI)分别1.41(1.04-1.91)和1.45(1.06-1.99)。联合PGI和PGR对GCA进行预测,调整OR为1.94(1.03-3.67)。低PGI不是GCA的危险因素。4)Hp感染和低血清PG均不是ESCC的危险因素。2.胃癌、食管癌人群归因风险评价:1)本研究估计2005年中国人群中有223768例非贲门胃癌死亡(男性:148169例,女性:75599例)和300608例(男性:203719例,女性:96889例)发病归因于吸烟、感染、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这四个危险因素,对非贲门胃癌的贡献约占85%(男性为87%,女性为82%)。其中30.9%的男性非贲门胃癌死亡和3.8%的女性非贲门胃癌死亡归因于吸烟。63.1%的非贲门胃癌死亡归因于感染。蔬菜摄入不足对男性非贲门胃癌死亡的贡献为16.9%,女性16.1%。水果摄入量不足对男性非贲门胃癌死亡的贡献为38.6%,女性39.8%。2)2005年中国人群中有38821例贲门癌死亡(男性:30461例,女性:8360例)和52595例(男性:41880例,女性:10715例)发病归因于吸烟、感染、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这四个危险因素,对贲门癌的贡献约占69%(男性为72%,女性为61%)。其中30.9%的男性贲门癌死亡和3.8%的女性贲门癌死亡归因于吸烟。19.2%的贲门癌死亡归因于感染。蔬菜摄入不足对男性贲门癌死亡的贡献为16.9%,女性16.1%。水果摄入量不足对男性贲门癌死亡的贡献为38.6%,女性39.8%。3)2005年中国人群中有85421例食管癌死亡(男性:66066例,女性:19355例)和106167例(男性:81958例,女性:24209例)发病归因于吸烟、饮酒、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这四个危险因素,对食管癌的贡献约占46%(男性为50%,女性为33%)。其中17.9%的男性食管癌死亡和1.9%的女性食管癌死亡归因于吸烟。15.2%的男性食管癌死亡和1.3%的女性食管癌死亡归因于饮酒。蔬菜摄入不足对男性食管癌死亡的贡献为4.3%,女性4.1%。水果摄入量不足对男性食管癌死亡的贡献为27.1%,女性28.0%。结论1.对照组人群Hp感染率较高,Hp感染对血清PGⅠ、PGⅡ和PGR水平有影响。2.Hp感染、低血清PGⅠ、PGR水平是林州居民GNCA的危险因素;联合血清PGⅠ和PGR指标,对GNCA发生关联的预测更敏感。Hp感染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G)共同作用影响GNCA的发生。两种指标的联合对确定GNCA的高危人群是有效的,但不推荐使用血清学检测作为GNCA(?)勺筛查方案。3.Hp感染、低血清PGR水平是林州居民GCA的危险因素;血清低PGR对GCA发生关联的预测较PGⅠ更敏感;Hp感染与血清PG共同作用影响GCA的发生。4.Hp感染和低血清PG水平不是ESCC的危险因素。5.中国人群中,约85%的非贲门胃癌和69%的贲门癌的死亡能用已知的吸烟、感染、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这四个因素解释。46%的食管癌死亡和发生可能归因于吸烟、饮酒、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这四项危险因素,其中男、女性分别为50%和33%。本研究为我国胃癌、食管癌的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张晓方[10](2009)在《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健康危险因素与健康相关的工作效率低下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及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生产率是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决定生产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人力资本。所以员工的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自20世纪八十年代起,就有许多研究证明了员工的健康状况可以影响企业的生产率,而其中,工作效率低下(在此定义为“员工因健康问题而导致工作时效率下降”)比缺勤和残疾导致了更多的生产率降低和经济损失。由于健康危险因素的可干预性以及对其干预有更高的成本效益比,许多学者把重点放在了对健康危险因素和工作效率低下的研究上,并均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关联。但是在国内,笔者尚未见到有关健康危险因素与工作效率低下关系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以某市交响乐团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员工的健康危险因素与其工作效率低下是否有关联。目的通过本研究检验:某市交响乐团员工的健康危险因素与工作效率低下是否有关联?其中包括:一、某市交响乐团员工的哪些健康危险因素与工作效率低下有关联?二、某市交响乐团员工的健康危险因素个数与工作效率低下是否有关联?三、某市交响乐团员工的健康危险等级与工作效率低下是否有关联?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Quasi-experiment)这一研究方法。在国外的《健康和绩效调查问卷》(HPQ,Health and Performance Questionnaire)、《工作能力快速调查问卷》(WPSI,Work Productivity Short Inventory)、《健康和工作问卷》(HWQ,Health and Work Questionnaire)和密歇根大学的健康风险估卷基础上开发出本研究所用的《健康危险因素及工作效率评估调查问卷》,对某市交响乐团131名员工进行了三次横断面调查,并根据某市交响乐团员工的健康危险因素分布和小组访谈结果对其进行了6个月的健康干预,通过基线调查以及干预后调查与基线调查的对比,来检验健康危险因素与工作效率低下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并计算工作效率低下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及其在健康相关经济损失中所占的比例。结果一、在基线调查的员工的12个健康危险因素中,压力大占69.4%,其次分别为自我感觉健康差(60.3%)、吸烟(57.0%)、身体活动少(43.8%)、血压高(38.8%)和超重/月巴胖(37.2%)。员工拥有的健康危险因素个数从0-8个不等。拥有中等健康危险的员工有53名,占43.8%;拥有中等健康危险的员工有46名,占38.0%。干预后,所有健康危险因素所占的比例均出现了降低。其中,干预3个月后,有5个健康危险因素在员工中所占的比例出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显着降低,分别为血压高(P<0.001)、自我感觉健康差(P=0.031)、超重/肥胖(P=0.021)、胆固醇高(P<0.001)和工作满意度差(P=0.003)。干预6个月后,有3个健康危险因素在员工中所占的比例出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显着降低,分别为血压高(P<0.001)、超重/肥胖(P=0.002)和胆固醇高(P<0.001)。干预后和基线相比,员工拥有的最多的健康危险因素个数从8个降到了6个,中期时(干预3个月后)有65.9%的员工出现了健康危险因素个数的减少,末期时(干预6个月后)有66.7%的员工出现了健康危险因素个数的减少,并且健康危险因素减少2个或2个以上的员工人数连续增加,健康危险因素个数增加的员工人数连续减少。中期和基线相比,员工的平均健康危险因素个数减少了1.01个,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期和基线相比,员工的平均健康危险因素个数减少了1.22个,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期和基线相比,49.5%的员工的健康危险等级出现降低;末期和基线相比,47.6%的员工的健康危险等级出现降低。二、基线调查显示,某市交响乐团中有52.1%的员工自我报告存在工作效率低下。女性比男性(x2=6.629,P=0.010)、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员工比从事演奏指挥的员工(x2=6.629,P=0.010)、年龄≤38岁的员工比年龄>38岁的员工(x2=5.873,P=0.016)更多地自我报告了具有工作效率低下。女性比男性(Z=-2.117,P=0.034)、年龄≤38岁的员工比年龄>38岁的员工(Z=-2.748,P=0.006)、学历大学及以上的员工比学历在大学以下的员工(Z=-2.151,P=0.032)的工作效率低下等级要高。干预后和基线相比,无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比例增多,严重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比例减少。3个月的干预可使工作效率低下平均值降低3%左右,6个月的干预可使工作效率低下平均值降低2.5%左右。某市交响乐团员工的月薪酬均值约为6,361元,按此计算,3个月或6个月的干预可使该乐团每人每月避免因工作效率低下带来的隐形损失约159元~190元。三、通过横断面调查,本研究发现压力大和生活满意度差与工作效率低下存在关联(压力大,OR=7.045,95%CI:627-30.507;生活满意度,OR=7.229,95%CI:1.455-35.921);本研究末期和基线相比较时,发现身体活动少的改变与工作效率低下等级的改变之间存在关联(Z=-2.308,P=0.021)。基线时,压力大和无压力大的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平均值分别为5.11%和0.95%,生活满意度差和无生活满意度差的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平均值分别为8.80%和2.79%,身体活动少和无身体活动少的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平均值分别为4.60%和3.25%。某市交响乐团员工的月薪酬均值约为6,361元,按此计算,有压力大者因工作效率低下每月给企业带来隐形损失要比无压力大者多出265元左右;生活满意度差者因工作效率低下每月给企业带来隐形损失要比无生活满意度差者多出382元;身体活动少者因工作效率低下每月给企业带来隐形损失要比无身体活动少者多出86元。如果按2周有80个工作小时计算,有压力大者比无压力大者2周内因为工作效率低下要多损失3.3小时的工作时间:生活满意度差者比无生活满意度差者2周内因为工作效率低下要多损失4.8小时的工作时间:身体活动少者比无身体活动少者2周内因为工作效率低下要多损失1.1小时的工作时间。本研究未发现健康危险因素个数与工作效率低下之间的关联,但发现健康危险等级越高的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程度越大,每增加一个健康危险等级,工作效率低下值约升高2%。四、某市交响乐团员工每年因工作效率低下带来的隐形损失为383,980元,占健康相关经济损失的54.4%。某市交响乐团员工每年因病缺勤带来的损失为219,988元,占健康相关经济损失的31.2%。某市交响乐团2008年为其员工总共支付员工个人医疗保险费用101,640元,占健康相关经济损失的14.4%。6个月的健康干预可以使某市交响乐团减少经济损失297,989元,其中减少因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经济损失249,987元,减少因病缺勤造成的经济损失47,998元。结论一、某市交响乐团员工最普遍的健康危险因素有压力大、自我感觉健康差、吸烟、身体活动少、血压高和超重/肥胖,其中压力大、吸烟、血压高、超重/肥胖率均高于普通人群。员工的平均健康危险因素个数为4个。有43.8%的员工处于中健康危险等级,38.0%的员工处于高健康危险等级。干预后,12个健康危险因素所占的比例均出现了降低,中期和基线相比,员工的平均健康危险因素个数减少了1.01个;末期和基线相比,员工的平均健康危险因素个数减少了1.22个。中期和基线相比,49.5%的员工的健康危险等级出现降低,末期和基线相比,47.6%的员工的健康危险等级出现降低。二、基线调查显示,某市交响乐团中有52.1%的员工自我报告存在工作效率低下。年龄≤38岁、女性、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和学历大学及以上的员工自我报告了较多的工作效率低下。干预后,某市交响乐团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情况出现了好转。3个月的干预可使工作效率低下平均值降低3%左右,6个月的干预可使工作效率低下平均值降低2.5%左右。3个月或6个月的干预可使该乐团每人每月可避免因工作效率低下而带来的隐形损失约159元~190元。三、压力大、生活满意度差和身体活动少与工作效率低下存在关联,即跟心理/感觉有关的健康危险因素与工作效率低下的关联较强。有压力大的员工因工作效率低下每月给企业带来隐形损失要比无压力大的员工多出265元左右:生活满意度差的员工因工作效率低下每月给企业带来隐形损失要比无生活满意度差的员工多出382元;身体活动少的员工因工作效率低下每月给企业带来隐形损失要比无身体活动少的员工多出86元。健康危险等级越高的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程度越大,每增加一个健康危险等级,工作效率低下值约升高2%。四、工作效率低下导致的隐形损失占健康相关经济损失的54.4%,而因病缺勤和医疗保险费用分别占健康相关经济损失的31.2%和14.4%。6个月的健康干预可使某市交响乐团减少经济损失297,989元,其中减少因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经济损失249,987元,减少因病缺勤造成的经济损失47,998元。

二、水果和蔬菜能预防中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果和蔬菜能预防中风(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特征
    1.2 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
        1.2.1 吸烟
        1.2.2 饮酒
        1.2.3 体育锻炼
        1.2.4 超重肥胖
        1.2.5 膳食情况
        1.2.6 血压异常
        1.2.7 血脂异常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来源
        2.1.2 初筛纳入标准
        2.1.3 高危纳入标准
        2.1.4 研究对象的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3 诊断标准及相关指标定义
    2.4 数据整理与分析
    2.5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基本情况
        3.1.1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3.1.2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疾病史情况
        3.1.3 心血管高危对象疾病家族史情况
    3.2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布及变化
        3.2.1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吸烟情况分布
        3.2.2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饮酒情况分布
        3.2.3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体育活动分布
        3.2.4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饮食情况分布
        3.2.5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体重情况分布
        3.2.6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实验室检查情况分布
        3.2.7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行为生活方式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3.3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
    3.4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转变的单因素分析
        3.4.1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戒烟情况
        3.4.2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戒酒情况
        3.4.3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体育锻炼转变情况
        3.4.4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高盐饮食转变情况
        3.4.5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体重控制情况
        3.4.6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血压控制情况
        3.4.7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家族史人群血脂控制情况
    3.5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转变的多因素分析
        3.5.1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戒烟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3.5.2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戒酒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3.5.3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体育锻炼转变的多因素分析
        3.5.4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高盐饮食转变的多因素分析
        3.5.5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体重控制的多因素分析
        3.5.6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血压控制的多因素分析
        3.5.7 心血管高危调查对象血脂控制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不同时期心血管高危对象行为生活方式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4.2 心血管高危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戒烟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4.2.2 戒酒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4.2.3 体育锻炼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4.2.4 高盐饮食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4.2.5 体重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4.2.6 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4.2.7 血脂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网络科学的膳食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知识图谱和主题演化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和检索策略
        2.2 数据提取和矩阵构建
        2.3 双聚类分析
        2.4 社会网络分析
        2.5 主题演化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增长情况
        3.2 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热点研究
        3.3 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知识结构
        3.4 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主题演化
        3.4.1 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主题重叠图
        3.4.2 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战略图
        3.4.3 代谢综合征膳食影响因素的主题演化图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网络科学工具识别影响代谢综合征的膳食因素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研究对象
        2.1.1 对象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方法
        2.2.2 资料的整理
        2.2.3 质量控制
        2.2.4 统计分析
        2.2.5 网络构建及节点重要性指标计算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营养素加权邻接矩阵
        3.3 营养素关系网络可视化
        3.4 营养素节点重要性指标评价结果及差异比较
        3.4.1 营养素节点重要性评价结果
        3.4.2 营养素节点重要性指标差异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研究对象
        2.1.1 对象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方法
        2.2.2 资料的整理
        2.2.3 统计分析
        2.2.4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指标情况
        3.3 研究对象每日膳食和营养素摄入状况
        3.4 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5 按年龄分层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6 按性别分层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7 按BMI分层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8 按身体活动分层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9 按家庭年收入分层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10 按文化程度分层饱和脂肪酸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代谢综合征的膳食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3)膳食摄入特征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课题来源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资料收集
        1.3 研究对象
        1.4 代谢综合征诊断
        1.5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分析
        2.2 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患病率变化
        2.3 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3 讨论
        3.1 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流行趋势
        3.2 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
        3.3 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4 结论
第二部分 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横断面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收集
        1.3 代谢综合征诊断
        1.4 膳食结构分析
        1.5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中国成年居民膳食结构变迁
        2.2 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关联分析
        2.3 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关联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3 讨论
        3.1 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多元logistic回归
        3.2 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结构方程模型
        3.3 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4 结论
第三部分 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病例对照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收集
        1.3 代谢综合征诊断
        1.4 膳食结构分析
        1.5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分析
        2.2 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
    3 讨论
        3.1 乳类为主的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
        3.2 主食类结构与代谢综合征
        3.3 膳食结构与BMI交互作用
        3.4 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4 结论
第四部分 食物摄入特征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收集
        1.3 代谢综合征诊断
        1.4 膳食调查
        1.5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食物摄入量与代谢综合征关联分析
        2.2 食物摄入量与代谢综合征剂量-反应关系
        2.3 食物摄入与BMI对代谢综合征的筛查作用
        2.4 食物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关联-基于多元线性回归
    3 讨论
        3.1 食物与代谢综合征关联
        3.2 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4 结论
全文总结
研究建议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发表论文

(4)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脑卒中流行趋势与疾病负担
        1.1.2 脑卒中高危人群及其危险因素暴露情况
        1.1.3 良好的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可有效预防脑卒中
    1.2 研究现状
        1.2.1 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识研究现状
        1.2.2 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信念研究现状
        1.2.3 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行为研究现状
        1.2.4 操作性定义
        1.2.5 理论框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信行问卷的编制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2.1 项目分析
        2.2.2 内容效度
        2.2.3 结构效度
        2.2.4 信度分析
    2.3 讨论
        2.3.1 问卷的编制
        2.3.2 条目的筛选过程
        2.3.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2.4 小结
第三章 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3.1 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社会人口学资料
        3.2.2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3.2.3 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识及影响因素
        3.2.4 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信念及影响因素
        3.2.5 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
    3.3 讨论
        3.3.1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
        3.3.2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及影响因素
        3.3.3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信念及影响因素
        3.3.4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
第四章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的创新点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4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植物营养素》(节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Abstract
摘要
1.任务描述
    1.1 原文作者简介
    1.2 原文内容简介
    1.3 原文文体特色
    1.4 项目意义
2.译前准备
    2.1 术语表
    2.2 翻译工具
    2.3 研究回顾
        2.3.1 农业科技英语翻译研究回顾
        2.3.2 系统功能语言框架下的农业科技英语翻译
    2.4 理论基础
        2.4.1 经验功能
        2.4.2 逻辑功能
        2.4.3 语法隐喻
    2.5 项目日程
3.翻译实践研究
    3.1 功能视角的翻译策略
        3.1.1 以经验功能导向的直译
        3.1.2 功能显化
    3.2 案例分析
        3.2.1 以经验功能导向的直译
        3.2.2 经验功能显化
        3.2.2.1 参与者显化
        3.2.2.2 环境成分显化
        3.2.3 逻辑功能显化
4.译后评估
    4.1 自我评估
    4.2 他人评估
5.结语
    5.1 翻译心得
    5.2 翻译难点及解决办法
    5.3 翻译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6)深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目的及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一) 深圳市40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脑卒中患病情况分析
    (二) 深圳市40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脑卒中影响因素研究
    (三) 基于哈佛癌症指数的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四) 基于SD的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方法探讨研究
三、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 资料来源
    (二) 研究方法
    (三) 质量控制
四、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研究理论与方法学基础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SD理论
    (二) 健康的社会因素决定论
    (三) 健康相关行为的社会生态学理论
二、研究的方法学基础
    (一) 描述性分析
    (二) 单因素分析
    (三) Logistic回归模型
    (四) BP神经网络模型
    (五) DT模型
    (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介绍
    (七) 哈佛癌症风险指数法介绍 第三部分 深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患病情况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一)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二) 调查对象的BMI水平
    (三) 调查对象的行为生活方式
    (四) 调查对象的家族史信息
    (五) 调查对象的慢性病患病情况
    (六) 调查对象脑卒中危险分级
二、脑卒中患病情况分析
    (一) 脑卒中患病的人口学特征
    (二) 脑卒中患病的行为生活方式及BMI水平特征
    (三) 脑卒中患病的家族史特征
    (四) 主要慢性病对脑卒中患病的影响
三、讨论
    (一) 深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高
    (二) 深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患病率高,两性间差异显着
    (三) 深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患者主要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未享有医疗保险人群居多
    (四) 深圳市社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暴露率高,亟需控制
四、小结 第四部分 深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影响因素研究
一、脑卒中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 研究人群脑卒中患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二) 男性人群脑卒中患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三) 女性人群脑卒中患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二、脑卒中患病影响因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 研究人群脑卒中患病影响因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
    (二) 男性人群脑卒中患病影响因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
    (三) 女性人群脑卒中患病影响因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
三、脑卒中患病影响因素的DT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 研究人群脑卒中患病影响因素的DT模型分析
    (二) 男性人群脑卒中患病影响因素的DT模型分析
    (三) 女性人群脑卒中患病影响因素的DT模型分析
四、讨论
    (一) 一般人口学特征与脑卒中的关系
    (二) 行为生活方式与脑卒中的关系
    (三) 主要慢性病与脑卒中的关系
五、小结 第五部分 基于哈佛癌症指数的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研究
一、哈佛癌症指数方法研究步骤介绍
    (一) 选择危险因素及其相对危险度大小
    (二) 计算危险分数
    (三) 计算各危险因素的人群暴露率
    (四) 计算人群平均风险分数
    (五) 评估个体脑卒中风险分数
    (六) 计算评估个体脑卒中风险分数与人群平均风险分数的比值
    (七) 确定评估个体的等级风险水平
二、脑卒中风险等级评估模型构建
    (一) 主要危险因素及其RR大小
    (二) 脑卒中人群平均风险分数
    (三) 脑卒中风险指数等级划分
    (四) 实例分析
三、脑卒中发病风险等级评估模型验证与评价
四、脑卒中发病风险等级评估模型ROC曲线验证结果
五、讨论
    (一) 哈佛癌症指数模型可以有效对个体实现疾病的分层与量化,但精确度有待提高
    (二) 运用哈佛癌症风险指数构建疾病风险评估模型的特色与局限
六、小结 第六部分 基于SD的社区居民脑卒中风险评估方法探讨研究
一、影响因素分析
二、脑卒中影响因素的反馈动态复杂分析
    (一) 流位流率系的确定
    (二) 流位流率系相互作用图
    (三) 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四) 构造脑卒中发病影响因素基模生成集
    (五) 生成SD流图结构模型
三、讨论
    (一) 运用SD探索构建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模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二) SD流图结构模型的构建为定量研究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奠定基础
四、小结 第七部分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工作小结 致谢

(7)全球最全面的抗衰老秘方(论文提纲范文)

一、想要抗衰老, 先要了解自己
二、抗衰老食品真的能实现不老的传说吗?
三、哪些有效成分有助抗衰老?
    1. 类胡萝卜素
    2. 酚酸类物质
    3. 类黄酮物质
    4. 单萜类物质
四、抗衰老蔬果排行榜
五、养生抗衰老的9大佳品
六、十大经典抗衰老中药大公开

(9)胃癌、食管癌的病因学研究和环境危险因素人群归因危险度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索引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目标
1 总体目标
2 阶段目标 第一部分 胃癌、食管癌的病因学研究:林州人群血清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癌、食管鳞癌的风险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研究对象
    1.3 样本量和检验效能
    1.4 病例的诊断和确认
    1.5 血清学检测
    1.6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1.7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对照人群的血清学指标分布特征
    2.2 Hp感染、血清PG与非贲门胃癌(GNCA)的关系
    2.3 Hp感染、血清PG与贲门癌(GCA)的关系
    2.4 Hp感染、血清PG与食管鳞癌(ESCC)的关系
3 讨论
    3.1 Hp感染、血清PG在对照中的分布情况
    3.2 Hp感染、血清PG与非贲门胃癌(GNCA)的关系
    3.3 Hp感染、血清PG与贲门癌(GCA)的关系
    3.4 Hp感染、血清PG与食管鳞癌(ESCC)的关系
    小结 第二部分 胃癌、食管癌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风险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数据来源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归因于吸烟、感染、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对GNCA的PAF值
    2.2 归因于吸烟、感染、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对GCA的PAF值
    2.3 归因于吸烟、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对食管癌的PAF值
3 讨论
    3.1 归因于吸烟、感染、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对胃癌的PAF值
    3.2 归因于吸烟、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对食管癌的PAF值
    3.3 胃癌的其它危险因素
    3.4 食管癌的其它危险因素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NIT 普通人群组试验》介绍
附录2 林县食管癌营养干预试验早老性痴呆与帕金森氏病研究(LAPS)---知情同意书(1999年)
附录3 中国林县食管癌营养干预试验调查表(1984年)
附录4 林县营养干预试验随访研究普查登记表(1999年)
附录5 病史调查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资金支助 个人简历 发表文章 致谢

(10)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健康危险因素与健康相关的工作效率低下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相关概念定义(按论文中出现先后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假说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设计流程
    第五节 论文基本结构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二)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三) 伦理学考虑
    第二节 资料收集方法
        (一) 躯体健康检查
        (二) 问卷调查
        (三) 小组访谈
    第三节 研究指标及其定义
        (一) 研究指标
        (二) 主要研究指标及其定义
    第四节 健康干预方案
    第五节 质量控制
        (一) 研究设计
        (二) 现场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三)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第六节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第一节 某市交响乐团基线调查结果
        (一)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人口统计学情况
        (二)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健康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三)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分布情况
        (四)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健康危险因素和工作效率低下的关联分析
    第二节 某市交响乐团中期调查结果
        (一)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基线和中期健康危险因素分布的变化
        (二)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基线和中期工作效率低下情况的变化
        (三)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基线和中期健康危险因素的变化与工作效率低下情况的变化的关联分析
    第三节 某市交响乐团末期调查结果
        (一)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基线和末期健康危险因素分布的变化
        (二)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基线和末期工作效率低下情况的变化
        (三)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基线和末期健康危险因素分布的变化与工作效率低下情况的变化的关联分析
    第四节 某市交响乐团三期调查结果
        (一)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三期健康危险因素分布的变化
        (二)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三期工作效率低下情况的变化
        (三)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三期健康危险因素分布的变化与工作效率低下情况的变化的关联分析
    第五节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健康相关经济损失的计算
        (一)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带来的隐形损失测算
        (二)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因病缺勤带来的损失测算
        (三) 某市交响乐团为员工支付的医疗保险费用
        (四) 健康相关经济损失及各方面所占比例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健康危险因素的分布和变化
    第二节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工作效率低下的分布和变化
    第三节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健康危险因素和工作效率低下的关联
    第四节 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健康相关经济损失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第二节 本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附录二: 咨询专家名单
    附录三: 健康危险因素及工作效率评估调查问卷
    附录四: 小组访谈1提纲
    附录五: 小组访谈2提纲
    附录六: 致乐团员工的问卷调查知情同意书
    附录七: 北京协和医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函
    附录八: 健康干预记录
    附录九: 研究时间表
致谢
个人简历
索引

四、水果和蔬菜能预防中风(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李晶晶. 吉林大学, 2021(01)
  • [2]基于网络科学的膳食摄入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 曹霞.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膳食摄入特征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 李亚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
  • [4]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姚韦羽. 河北大学, 2019(08)
  • [5]《植物营养素》(节选)翻译报告[D]. 曾伊涵.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6]深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模型研究[D]. 甘勇. 华中科技大学, 2017(10)
  • [7]全球最全面的抗衰老秘方[J]. 林琳. 现代养生, 2013(02)
  • [8]日本“每天200克水果行动”简介[J]. 廖秋红. 中国果业信息, 2012(06)
  • [9]胃癌、食管癌的病因学研究和环境危险因素人群归因危险度的评价[D]. 梁好.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12)
  • [10]某市交响乐团员工健康危险因素与健康相关的工作效率低下的关系研究[D]. 张晓方.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水果和蔬菜可以预防中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