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卡制造注册程序

集成电路卡制造注册程序

一、集成电路卡生产制造注册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常雅媛[1](2019)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审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 ——以X事务所审计G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发展,作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加剧。同时,企业在瞬息万变的的市场环境下以及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多样化的经营风险,稍有不慎也将面临经营失败。上市公司利用各种舞弊手段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延续企业经营。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又因其处在产业转型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使得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大,舞弊情况在制造业中最为严重。截止到2018年3月17日,制造业上市公司总数为2272个,占全部上市公司的63%,这其中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所占比重最大。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因此审计风险的关键点也会有所不同。基于以上现实情况,提出本文的研究主题: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审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针对以上研究主题,本文主要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在信息不对称理论、舞弊三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通信设备制作企业行业特征、舞弊风险因素以及在哪些项目上容易出现重大错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审计应对措施。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文章的绪论,主要阐明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当前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同时对本文的撰写思路与结构安排做了简要说明;第二章界定了相关概念并阐述了所需理论依据。第三章首先对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行业现状进行了介绍,阐述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审计所呈现出的特点,并分析了其舞弊风险的因素。第四章主要结合了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G公司案例,剖析了G公司舞弊案中的重大错报风险项目,并依据证监会对事务所的处罚决定来分析G公司审计案中的检查风险。第五章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问题,针对容易出现高风险的项目提出一点具体的措施,并且提出降低检查风险的建议。第六章是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以及对未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审计研究展望。本文站在注册会计师的角度,研究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审计特点与风险因素,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发掘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特征,剖析该类企业审计风险较高的原因,并为注册会计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审计风险识别方法和应对措施,帮助减小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师的风险把控能力。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201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备案公告 2018年第4号(总第220号)》文中研究指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依法备案行业标准310项,现予以公告。二〇一八年五月三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3](2018)在《关于废止《发文稿纸格式》等87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公告》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7年第31号根据推荐性国家标准复审结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废止《发文稿纸格式》等873项国家标准,现予以公布。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十五日

杨帆[4](2017)在《知识产权刑法的面向:强化和适正》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是广受国内外关注的法律问题,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产生相当的社会影响。与之相呼应,在刑事领域知识产权刑法强化保护快速趋势是近年来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存在的客观现象,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事理论研究中也广泛存在加强或扩张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法网的诉求,知识产权刑法强化保护遂成为我国经济犯罪领域较引人瞩目的现象。“刑罚乃双刃之剑,用之不当则两受其害”,且知识产权相关利益的分配和归属十分复杂,从刑法理性精神和谦抑原则出发,我们必须审慎对待知识产权刑事法网的快速强化,追问合理性和妥当性,以尽量确保刑法介入知识产权保护的适当性。本文即以“知识产权刑法适度保护”为核心主线,从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现状实证分析出发,全面分析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强化现象,结合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历史、国际背景,探讨当前我国创新型国际宏观发展战略下知识产权刑法强化保护的合理性和适当性,具体提出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政策,结合具体司法实践深入考察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罪名设置、刑罚适用、运作机制等。本文全文约27万余字(含注释),分为导言、六个正文章节和结论,呈递进式结构。导言。该部分从我国当前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强化现象为切入点,简要分析知识产权强化保护效用的复杂性并梳理当前刑法学界研究现状。对于知识产权刑法强化保护现象及其适度性反思,我国刑法学界尚未予以认真思考,相关研究尚显薄弱,有待加强。本文采取案例实证分析及部门交叉研究方法探讨这一具有相当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经济犯罪领域热点问题。第一章,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强化现象。本章旨在具体梳理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强化现象,以便全面、深入地予以认知和分析。近年来,我国刑事司法领域通过规范性司法解释和个案适用日益强化了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力度和范围,诸如降低知识产权犯罪入罪门槛、采取刑事立法技术措施、对知识产权条文用语进行“独立性”扩大解释、知识产权犯罪领域中非法经营罪罪名的大量司法适用等,而且知识产权执法力度的加强也进一步促使我国知识产权刑案数量大幅快速增加。而从对理论研究现状的爬梳来看,增设知识产权犯罪罪名和提升知识产权刑罚力度是当前我国刑法学界的主流呼声,具有全面性、综合性、权利导向性等特征。理论和实务的遥相呼应,使我国知识产权刑法强化保护更为引人瞩目。第二章,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强化现象评析。本章旨在分析我国知识产权刑法强化保护现象的成因及诸多质疑,引入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适度性视角。我国知识产权刑法强化保护有其内外在原因,内因在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推动,外因在于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国际化潮流中知识产权刑法强化保护趋向的导引,而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国际范围内采取知识产权保护国际霸权主义途径强力提升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水平对我国采取的诸多促压措施也对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水平的快速提升有着重要影响。不可否认,当前学界也存在不少对于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强化现象的质疑,诸如存在刑罚效用、忽视利益平衡、知识产权刑法解释妥当性、运动式执法等问题。警惕刑法过度扩张是刑法理性精神的弘扬和应然追求,但我们也要看到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有其一定合理性,要多向度地采取自主性视角对待,坚持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适度性立场。第三章,知识产权刑法适度保护的多维面向。本章旨在厘清知识产权刑法适度性保护的概念及几组相关概念。知识产权适度保护要立足于过程的协调相适、罪名的合理设置、刑罚的罪刑、司法的运作有序。知识产权刑法保护要注意和知识经济市场秩序相协调,坚持保障经济自由和平等保护,摒弃社会管制思维和司法保护的地方主义。知识产权刑法保护要立足于“私益”,但也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公益”因素,坚持知识产权利益平衡原则和民刑保护的层次性。知识产权刑法保护要走符合“本土”现实条件的国际化,坚持自主性保护而反对依附性保护。第四章,知识产权刑法适度保护的原则和路径。本章旨在探讨我国知识产权刑法适度保护的宏观指导标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统摄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基本国家刑事政策,而知识产权具体刑事政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根基密切相关。相较劳动财产说和人格财产说,主张弹性保护的功利主义知识产权保护立场较切合我国当前国情,应当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主导原则,稳步提高、动态平衡、双向回应则是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具体路径。刑事司法解释对于“复制发行”采取扩大解释使销售侵权复制品罪虚置,符合当前加强我国文化产业保护和促进创新的客观要求,并未违背罪刑法定原则,根据功利主义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立场应当予以坚持。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限,根据功利主义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立场,商业秘密刑事法益不应立足于产权理论,而应根据反不正当竞争理论界定为“商业秘密持有人的市场竞争优势利益”,从而厘清商业秘密“新颖性”判断、重大损失司法认定、离职员工泄密行为可罚性等问题。第五章,我国知识产权刑法适度保护的具体考察和建议(上)。本章旨在具体考察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协调相适”和“罪名设置”。立足于知识产权刑事政策,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协调相适”要做到稳步强化、双向回应、动态平衡;根据法益保护原则,知识产权罪名设置既要及时,又要注意范围适当,与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和社会需要相适应。第六章,我国知识产权刑法适度保护的具体考察和建议(下)。本章旨在具体考察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罪刑适当”和“运作有序”。知识产权刑罚的强度既要注重遏制知识产权犯罪,又要注意保持刑法的谦抑性,法定刑提升、入罪门槛的设定、罚金刑适用要合理有节。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机制要与民行保护协调对接,积极拓展跨部门合作机制,稳步推进知识产权犯罪刑事和解,完善知识产权犯罪自诉程序。结论。知识产权制度服务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以激励创新为重要目的,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绝非“权利保护”的单向度导引,而必须注重利益衡平和政策调整。该部分在简要回顾本文论证脉络的基础上,期许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理论研究更为深入,凸显自主性和时代性,实现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适度性。

尹霞,顾旻霞[5](2013)在《基于NFC通信的标准体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基于NFC的业务系统模型和标准体系框架,分析执行域和管理域的通信标准,为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支付体系发展提供参考,并为NFC应用国际化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吴凡[6](2008)在《智能卡身份认证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中需要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在这个信息量快速增长的时代,为了满足上述大众化信息处理的要求,各先进国家纷纷采用智能卡,形成了智能卡的研究和开发热潮。虽然目前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用到个人卡片并仍以磁卡为主,但智能卡的特性及建立上它上面的安全方案使得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合智能卡自身技术的特性、规范,并在当前许多智能卡方案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的智能卡身份认证方案及相应攻击作出分析和评论。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智能卡技术和规范的发展现状,讨论了目前智能卡身份认证方案的发展以及产生的攻击,最后提出一个改进的智能卡方案,并在实际系统中实现。智能卡技术的发展主要介绍了硬件和软件的安全技术,尤其是软件方面如何保证卡内信息的安全。智能卡标准现状详细介绍了ISO/IEC 7816,还针对ISO/IEC 7816-4这个COS系统开发的标准做了一个对安全方面实际运用的模型。在智能卡身份认证方案发展方面,以历史的推进顺序对这种身份方案进行综述。从认证原理开始,经过单向认证到目前的双向认证。期间总结了这些智能卡方案可能会引起的合理攻击。在总结这些的过程中对这些攻击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两个新方案的攻击。然后,对一个有缺陷的方案进行改进,讨论了它的安全性,并在实际系统中实现。最后讨论了智能卡安全发展的方向,得出了有启发性的结论。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编制委员会[7](2007)在《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介绍——IC卡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明概述IC卡是Integrated Circuitcard(集成电路卡)的简称,有些国家和地区称其为智能卡,它是将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镶嵌在塑料基片中,封装成卡的形式。IC卡具有写入数据和存储数据的能力,其存储器中的内容根据需要可以有条件地供外部读取,或供内部信息处理和判断之用。

吴学军[8](2005)在《北京市民卡技术规范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北京市民卡工程技术规范的研究与实现。包括对国内外IC卡技术的相关介绍、北京市民卡工程建设规划介绍、市民卡技术规范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市民卡应用规范的研究与实现等工作内容。首先,本文介绍了当前国内外主要的IC卡技术和种类,并对国内外的IC卡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阐述和比较。接着,重点对北京市IC卡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通过提出对我市IC卡应用迫切的整合需求引入了北京市民卡的概念,突出了市民卡“一卡多用”的先进理念,并对市民卡工程建设的整体设计和应用思路进行了论述。接下来,文章针对北京市民卡工程的关键环节-市民卡技术规范工作进行了介绍。包括市民卡技术规范制定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IC卡技术规范介绍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市民卡技术规范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案。最后,文章重点介绍了市民卡技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卡应用规范的内容,由于该部分内容既是整个市民卡技术规范区别于其他IC卡规范的精华所在,也是本人耗费大量精力重点研究的部分,因此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金卡工程》杂志社采访部[9](2003)在《2001~2002年中国“金卡”工程市场调查及2003年展望》文中提出 金卡工程 银行卡应用的进展 全国信用卡发行始于1986年,金卡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全国信用卡业务的联营和发展。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已有发卡金融机构55家,发卡总量3.83亿张:可以受理银行卡的商店、宾馆、饭店等特约商户约12.7万户;各金融机构装备的自动柜员机(ATM),总计4.9万台,销售点终端机(POS)33.4万台;全国受理银行卡的电子化业务网点已发展到12.9万个,全年交易总金额8.43万亿元,跨行交易总金额920亿元,已初步形成

张琪[10](2002)在《统筹规划 加强管理 推进金卡工程健康有序发展(续前)》文中指出 2.关于《集成电路卡注册管理办法》 IC卡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和交换,已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确保IC卡应用的安全、可靠,必须对IC卡生产、发行和应用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编码体系,分配唯一的注册标识号,这是防止伪卡、鉴别和解决生产与应用过程中出现纠纷的基本技术手段。由于IC卡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为实现“一卡多用”和进行国际、国内信息交

二、集成电路卡生产制造注册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成电路卡生产制造注册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1)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审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 ——以X事务所审计G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二、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二)理论基础
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现状与审计风险因素
    (一)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分析
    (二)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审计风险因素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介绍
    (二)G公司审计中的重大错报风险项目
    (三)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的检查风险
五、降低通信设备制造业审计风险的建议
    (一)针对报表层次审计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二)针对认定层次审计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三)降低检查风险的措施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知识产权刑法的面向:强化和适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强化现象
    第一节 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解释的强化保护
        一、降低入罪罪量标准
        二、明确修正的犯罪构成类型的强化路径
        三、重新阐释知识产权刑法条文用语
        四、运用特定刑法技术措施
    第二节 知识产权刑事司法实践的强化保护
        一、刑事司法实务的“目的性”解释
        二、刑事司法实务的实证统计
    第三节 知识产权犯罪刑事理论研究的强化呼声
        一、知识产权犯罪研究代表性学术专着立场综述
        二、知识产权犯罪研究论文中有关强化知识产权刑事法网的观点
        三、评析
第二章 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强化现象评析
    第一节 知识产权刑法强化保护的合理和必要
        一、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创新型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角度观察
        二、从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国际化潮流的角度观察
        (一)知识产权法国际化的内涵及特点
        (二)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国际化的动力
        (三)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国际化对中国知识产权刑法的影响
        三、从我国当前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的司法实践角度观察
    第二节 知识产权刑法强化保护的局限和质疑
        一、从美国强力推行知识产权国际刑事保护的角度观察
        (一)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国际化过程中的美国因素
        (二)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及中国刑事保护的回应
        (三)美国强力推进我国提升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标准的局限和质疑
        二、从当前我国民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水平角度的考察
        三、从刑法威慑效果角度的考察
        四、从刑事司法罪名适用的合理性角度考察
        五、从增设罪名(罪状)的论证合理性角度考察
第三章 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适度性及相关概念厘清
    第一节 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适度性
    第二节 知识经济市场机制和刑法干预
        一、知识产权与市场机制
        二、知识经济与刑法干预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私权和公益
        一、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
        二、知识产权中的“公益”
        三、相关刑法问题
    第四节 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和本土化
        一、我国知识产权移植背景下的国际化和本土化
        二、相关刑法问题
第四章 知识产权刑法适度保护的刑事政策导向
    第一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导向
    第二节 知识产权犯罪专门刑事政策的具体导向
        一、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正当性的法理根基
        (一)知识产权保护法理根据诸观点
        (二)知识产权保护正当性诸观点评析
        (三)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政策的确立:以功利主义财产观为基础
    第三节 知识产权刑事政策对知识产权刑法适度保护的导向例证之一:销售侵权复制品罪虚置之争再思考
        一、销售侵权复制品罪虚置之争诸观点立场分析
        二、销售侵权复制品虚置之争的刑事政策维度
    第四节 知识产权刑事政策对知识产权刑法适度保护导引例证之二:侵犯商业秘密司法适用若干疑难问题的刑事政策角度分析
        一、商业秘密刑事法益明确界定的必要性
        二、商业秘密刑事法益相关理论立场评析
        三、商业秘密刑事法益的定位
        四、基于商业秘密刑事法益解释导向作用的疑案分析
第五章 我国知识产权刑法适度保护的具体考察(上)
    第一节 “罪名合理”侧面的具体考察:以法益保护原则为主线
        一、稳步强化
        二、双向回应
        三、动态衡平
    第二节 “罪名合理”侧面的具体考察:以法益保护和政策协调相结合为主线
        一、罪名合理设置方面的考察
        二、罪名合理适用方面的考察
第六章 我国知识产权刑法适度保护的具体考察(下)
    第一节 “罪刑适当”侧面的考察:以刑的制配为考察主线
        一、知识产权犯罪法定刑提升问题
        二、知识产权犯罪“入罪门槛”问题
        三、知识产权犯罪罚金刑适用问题
    第二节 “运作有序”侧面的考察:以完善知识产权刑事机制为主线
        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
        二、完善知识产权犯罪刑案刑事和解制度
        三、完善知识产权犯罪自诉程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基于NFC通信的标准体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基于NFC通信的标准体系
    1.1 基于NFC通信的业务系统模型
    1.2 基于NFC通信的标准体系架构
2 执行域的NFC通信标准统一
    2.1 国际的NFC通信标准
        2.1.1 物理层NFC通信标准
        2.1.2 应用层NFC通信标准
    2.2 国内的NFC通信标准
        2.2.1 中国金融移动支付行业标准
        2.2.2 基于射频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
3 管理域的NFC通信标准互通
    3.1 国际NFC通信标准
        3.1.1 NFC技术需求白皮书
        3.1.2 NFC业务需求白皮书
        3.1.3 其他技术讨论文稿
    3.2 国内NFC通信标准
        3.2.1 中国金融移动支付可信服务管理技术规范
        3.2.2 中国联通Java卡综合业务管理与下载平台技术规范v2.0
4 总结

(6)智能卡身份认证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本文涉及到的安全基本算法
    2.1 DES和3-DES
    2.2 单项散列算法(HASH)
第三章 当前的智能卡技术
    3.1 智能卡定义和与分类
    3.2 智能卡的结构
        3.2.1 智能卡的物理结构
        3.2.2 智能卡的芯片结构
    3.3 智能卡应用情况
        3.3.1 智能卡系统
        3.3.2 读卡器
    3.4 智能卡硬件和软件的安全技术
        3.4.1 智能卡的硬件技术
        3.4.2 智能卡卡基安全技术
        3.4.3 智能卡生存周期中的安全性
        3.4.4 智能卡软件工作中的安全性
第四章 智能卡规范ISO/IEC 7816及应用
    4.1 ISO/IEC 7816
        4.1.1 传输方案
        4.1.2 数据元和命令集
        4.1.3 安全体系
        4.1.4 应用选择
    4.2 ISO-IEC7816的应用
第五章 智能卡身份认证方案的讨论
    5.1 智能卡身份认证方案概述
    5.2 智能卡认证方案的发展及其攻击方法的讨论
        5.2.1 认证基础理论的发展
        5.2.2 单向认证
        5.2.3 双向认证
        5.2.4 对智能卡认证方案发展的总结
    5.3 对两个国内提出方案的攻击
第六章 一种改进的智能卡身份认证方案
    6.1 LIN-SHEN-HWANG方案及其缺点
    6.2 改进的方案及安全性说明
    6.3 改进方案的系统模块规划与划分
        6.3.1 整体架构
        6.3.2 注册模块
        6.3.3 认证模块
    6.4 系统程序实现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7)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介绍——IC卡的应用(一)(论文提纲范文)

概述
1.系统组成
2.应用领域
3.一卡多用
    (1) 概述
    (2) 多应用IC卡系统举例
    (3) 对安全的考虑
    (4) 多应用IC卡系统交易结算示例
4.安全策略要求
5.IC卡标准

(8)北京市民卡技术规范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引言
    1.1 IC 卡的概念和特点
    1.2 IC 卡的技术发展趋势
        1.2.1 卡用芯片技术的发展趋势
        1.2.2 接触卡、非接触卡和双界面卡
        1.2.3 一卡多用
        1.2.4 Java Card 技术
        1.2.5 网上业务安全认证工具
    1.3 国内外IC 卡应用与发展情况
    1.4 北京市IC 卡应用现状
        1.4.1 银行IC 卡
        1.4.2 公用电话IC 卡
        1.4.3 移动电话IC 卡
        1.4.4 数字有线电视IC 卡
        1.4.5 市民卡
        1.4.6 市政公交一卡通
        1.4.7 教委学生卡
        1.4.8 卫生
        1.4.9 住房公积金管理
        1.4.10 地税
        1.4.11 牡丹交通卡
        1.4.12 加油
        1.4.13 公用事业
        1.4.14 社会保障
        1.4.15 民政低保
        1.4.16 民政社区
        1.4.17 人事
        1.4.18 其他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北京市民卡建设规划
    2.1 市民卡的基本功能
    2.2 市民卡的业务应用
    2.3 市民卡的建设意义
        2.3.1 推动社会保障和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3.2 促进各部门的业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3.3 一卡多用,方便市民,开创便民利民服务新模式
    2.4 市民卡建设目标
    2.5 市民卡建设原则
        2.5.1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2.5.2 统一规范,标准先行
        2.5.3 一卡多用,先简后繁
        2.5.4 联合共建,相对独立
        2.5.5 网卡结合,资源共享
        2.5.6 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2.6 市民卡建设思路
        2.6.1 市民卡基础设施建设
        2.6.2 市民卡网络环境建设
        2.6.3 市民卡服务环境建设
        2.6.4 市民卡的发行体系
        2.6.5 市民卡应用环境建设
    2.7 市民卡主要建设内容
        2.7.1 市民卡软环境建设
        2.7.2 市民卡系统建设
        2.7.3 市民卡安全体系建设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市民卡规范设计
    3.1 市民卡规范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2 国内外相关IC 卡规范标准介绍
    3.3 北京市IC 卡规范标准应用情况
    3.4 市民卡规范的设计方案和思路
    3.5 市民卡规范设计的主要框架
        3.5.1 市民卡卡片规范
        3.5.2 市民卡应用规范
        3.5.3 市民卡终端规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市民卡应用规范
    4.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3.1 市民卡应用
        4.3.2 专业应用
        4.3.3 就业与失业应用
        4.3.4 社会保险应用
        4.3.5 医疗保险应用
    4.4 符号和缩略语
    4.5 多应用体系
        4.5.1 基本功能与应用领域
        4.5.2 卡结构
        4.5.3 多应用管理机制
    4.6 市民卡应用环境
        4.6.1 文件
        4.6.2 应用的标识符和标签
        4.6.3 社会保障应用环境
        4.6.4 金融应用环境
        4.6.5 密钥
    4.7 市民卡文件结构
        4.7.1 概述
        4.7.2 市民卡基础数据
        4.7.3 社会保障应用区
        4.7.4 金融应用区
        4.7.5 扩展服务区
    4.8 应用数据项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4.8.1 市民卡基础数据
        4.8.2 社会保障应用区
        4.8.3 金融应用区
        4.8.4 扩展应用区
    4.9 应用流程
        4.9.1 交易预处理
        4.9.2 查询应用信息
        4.9.3 操作员更新应用信息
        4.9.4 更改个人密码
        4.9.5 应用维护功能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集成电路卡生产制造注册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 [1]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审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 ——以X事务所审计G公司为例[D]. 常雅媛.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备案公告 2018年第4号(总第220号)[J].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标准化, 2018(13)
  • [3]关于废止《发文稿纸格式》等87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公告[J].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标准化, 2018(11)
  • [4]知识产权刑法的面向:强化和适正[D]. 杨帆.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9)
  • [5]基于NFC通信的标准体系分析[J]. 尹霞,顾旻霞. 信息通信技术, 2013(05)
  • [6]智能卡身份认证技术研究与实现[D]. 吴凡. 厦门大学, 2008(08)
  • [7]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介绍——IC卡的应用(一)[J].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编制委员会.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2007(11)
  • [8]北京市民卡技术规范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吴学军. 清华大学, 2005(08)
  • [9]2001~2002年中国“金卡”工程市场调查及2003年展望[J]. 《金卡工程》杂志社采访部. 金卡工程, 2003(02)
  • [10]统筹规划 加强管理 推进金卡工程健康有序发展(续前)[J]. 张琪. 中国信用卡, 2002(03)

标签:;  ;  ;  ;  ;  

集成电路卡制造注册程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