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奥美拉唑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一、不同剂量奥美拉唑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徐克冬[1](2021)在《益生菌联合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联合含铋剂的四联疗法(Bismuth-containing quadruple therapy,BQT)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及降低相关不良反应中的疗效。研究方法:从常用的电子数据库(万方、CBM、CNKI、Pub Med、Web of Science)中检索益生菌联合BQT与单独BQT根除H.pylori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分析各项研究的根除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RR(Risk Ratio)值,并行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用漏斗图检查发表偏移。结果:共14项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n=2268)。益生菌联合BQT与单独BQT方案H.pylori根除率按意向治疗分析(Intension-to-treat analysis,ITT),益生菌组为85.1%(95%I:0.80~0.92),对照组为76.8%(95%I:0.68~0.88),合并RR值=1.10(95%CI:1.04~1.16),P<0.05。按完成治疗分析(Per Protocol,PP),益生菌组H.pylori根除率为89.8%(95%CI:0.85~0.95).对照组根除率为85.0%(95%:0.76~0.96),合并RR值=1.06(95%CI:1.02~1.0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ITT分析,益生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5%I:0.09~0.21),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5%(95%:0.15~0.45)。合并RR值=0.51(95%:0.42~0.61),P<0.00001。按PP分析,益生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95%:0.10~0.22),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95%:0.18~0.50),合并RR值=0.48(95%:0.37~0.6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益生菌联合BQT方案可以提高H.pylori根除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2)可认为不同益生菌种类对H.pylori根除疗效不同;(3)益生菌预处理或同时联合BQT方案优于BQT方案后联用益生菌;(4)益生菌联合BQT2周疗程疗效可能优于4周疗程。

张丽香[2](2021)在《基于艾司奥美拉唑三联与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基于艾司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和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的效果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选出最优疗法,并指出不良反应最严重的的方案。方法:依据检索策略对主要的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包括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和OVID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检索的文献涉及基于艾司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和铋剂的四联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抗生素和铋剂均参照我国历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的抗生素等组合,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检索相关文献,以及进行筛选。对最终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评价工具选用的是Cochrane协作网所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5.10版本。借助Review Manager 5.4.1软件进行传统Meta异质性和直接比较分析,使用ADDIS1.16.8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50篇RCT研究,共计患者7611人。传统meta分析纳入文献共计27种直接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包括:EAM疗法优于EAC疗法[OR:0.22,95%CI(0.08,0.58)],EAFB疗法优于EAC疗法[OR:0.39,95%CI(0.25,0.62)],EACB疗法优于EAC疗法[OR:0.26,95%CI(0.18,0.38)],EMTB疗法优于EAC疗法[OR:0.23,95%CI(0.14,0.38)],EAC疗法优于ECM疗法[OR:1.71,95%CI(0.65,4.49)],ECL疗法优于EAC疗法[OR:0.21,95%CI(0.21,0.94)],EAFB疗法优于EAMB疗法[OR:0.22,95%CI(0.08,0.57)],EALB疗法优于EAMB疗法[OR:0.33,95%CI(0.15,0.73)],EAFB疗法优于EAF疗法[OR:0.33,95%CI(0.17,0.63)],EALB疗法优于EAL疗法[OR:2.47,95%CI(1.34,4.54),EALB疗法优于EFTB疗法[OR:4.68,95%CI(2.11,10.40)],ELTB疗法优于EAL疗法[OR:0.05,95%CI((0.01,0.36)],ECL疗法优于ECM疗法[OR:2.60,95%CI(1.26,5.39)],ECMB疗法优于ECM疗法[OR:2.60,95%CI(1.26,5.39)];EMTB疗法优于EALB疗法[OR:0.35,95%CI(0.17,0.74)]。其余13种疗法的直接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包括EAC疗法与ECM疗法、EAF疗法、EALB疗法和EAL疗法之间的比较,EACB疗法与EAMB疗法、EAFB疗法、EALB疗法和EAL疗法之间的比较,EAMB疗法与EAM疗法的比较,EAFB疗法与EALB疗法的比较,EMTB疗法与EAL疗法和ELTB疗法的比较,EAL疗法优于ECM疗法。3网状meta分析结果:根据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具有稳定的网络meta关系群体中,EAFB疗效显着好于EAF(OR:3.36,95%CI:1.50,7.79)、EAC(OR:3.17,95%CI:1.88,5.43)、EAMB(OR:2.80,95%CI:1.50,7.79)、EAL(OR:2.23,95%CI:1.11,4.42)、ECM(OR:4.52,95%CI:1.81,12.0)、(OR:6.36,95%CI:2.03,21.2);EMTB效果好于EAC(OR:3.80,95%CI:2.14,6.85)、EAF(OR:4.11,95%CI:1.41,12.4)、EAMB(OR:3.57,95%CI:1.37,10.4)、EFTB(OR:7.52,95%CI:2.37,24.3)。关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下,EFTB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高于EAC、EACB,EAF、EAFB、EAL、EALB、EAM、EAMB、ECL、ECM、ELTB和EMTB,具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及95%CI依次为6.91(2.74,17.7)、5.97(2.32,15.3)、4.17(1.23,12.8)、4.85(1.70,13.1)、9.46(3.64,23.2)、6.85(2.90,16.5)、7.09(1.73,27.8)、7.78(2.23,27.9)、8.86(1.87,62.3)、5.12(1.44,20.3)、5.55(1.65,17.7)和5.41(2.04,13.7);而EFTB与ECMB相似,OR值及95%CI为4.47(0.85,28.9);EMTB略高于EAL,OR及95%CI为1.72(1.13,2.72),其余疗法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在抗生素组合相同情况下,联合铋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增加。结论:1.EAFB疗效显着好于EAF、EAC和EAMB。2.甲硝唑敏感人群中EMTB疗效显着好于EAC、EAF、EAL、EAMB、ECM和EFTB方案。3.非特指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EFTB相对最高,ECL相对最轻。4.相同抗生素组合联合铋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增加。

周彤[3](2021)在《新蒲饮治疗晕动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中药方剂新蒲饮与传统三联疗法对比,治疗晕动病(motion sickness,MS)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脾胃湿热证患者,根据治疗前后的Graybiel晕动病评分、中医临床证候及H.pylori转阴疗效初步评价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一步探讨MS与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加深对H.pylori感染相关疾病的认识,期以提供MS治疗的新思路。研究方法:采用观察性疗效比较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至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科门诊就诊的60例MS合并H.pylori阳性脾胃湿热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H.pylori感染诊断标准及《耳科学》晕动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晕车病史。观察组给予新蒲饮颗粒剂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行H.pylori根除治疗。收集一般资料、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评分、治疗前后Graybiel晕动病评分、停药1个月后(治疗后6周)13C-UBT检测H.pylori转阴情况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H.pylori转阴率方面:观察组转阴率为79.3%,对照组转阴率为78.6%,观察组转阴率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临床证候均有显着改善且总有效率相当。观察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6±5.16分)较对照组(9.75±4.71分)降低明显(P<0.05)且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改善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胃脘痞胀、食少纳呆及口干口苦症状方面较对照改善明显(P<0.05),在嗳气、恶心呕吐及大便粘滞不爽改善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在晕动病症状改善方面: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7%,治疗后观察组Graybiel晕动病评分(5.93±4.46)与对照组Graybiel晕动病评分(8.46±5.93)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但两组患者Graybiel晕动病评分及总有效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周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9.3%,观察组Graybiel晕动病评分(5.55±5.09)较对照组Graybiel晕动病评分(8.18±4.53)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晕动病病情程度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分析:性别、既往史(HP感染)与晕动病病情程度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OR=0.324、OR=-0.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家族史(HP感染及晕动病)与晕动病病情程度不相关(P>0.05)。H.pylori转阴疗效与Graybiel晕动病改善情况的相关性分析:Hp转阴组45例,总显愈率97.8%;即Hp转阴组的晕动病显愈率显着高于未转阴组。Hp转阴可明显改善晕动症状,二者存在显着中等程度相关性(P<0,Rs=0.523)。结论:新蒲饮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面与西药三联疗法效果相当,且较西药能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晕动病合并Hp感染患者在行Hp根除治疗后,晕动症状改善明显;新蒲饮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与西药三联疗法在改善晕动症状方面效果相当。

陶雯佳[4](2021)在《加味青蒲饮联合西药三联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应用中药方剂加味青蒲饮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与荆花胃康胶丸联合西药标准三联对比,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两组的Hp的根除率、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观察加味青蒲饮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探讨中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特殊干预组)以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人数均等各30例。观察组予加味青蒲饮+西药三联(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照组予荆花胃康胶丸+西药三联,干预时间为两个星期,在实施干预前对各组症状积分进行比较分析,停药约4周后再次检查13C呼气试验,记录患者Hp根除率以及病症缓解情况。结果: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干预后,Hp根除率方面:观察组为80.0%,另外一组83.3%,两组数据接近,不具有可比性。在症状缓解方面:观察组90.0%,另外一组为86.7%。一段时间的干预后,经组间比较,观察组症状总积分(2.57±4.9)显着低于对照组(4.27±3.57)(P<0.01)。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干预后所有症状均有显着改善,而在胃胀、嗳气症状方面,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有患者出现异常情况,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另外一组26.7%,差异非常显着P<0.05,具有可比性,表明:观察组药物安全性更高,可尝试用于临床治疗。结论:加味青蒲饮联合西药三联疗法在根除Hp方面可以达到与荆花胃康联合西药三联同样的效果,同时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副作用小,功效突出,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宋玉莹[5](2021)在《新蒲饮2号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新蒲饮2号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的Hp根除率、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及安全性,评估新蒲饮2号联合奥美拉唑对Hp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的治疗效果,旨在探求一种不含抗生素治疗Hp的安全有效的新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方法:选取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64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人。治疗组予新蒲饮2号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方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疗程均为14天。停药4-8周后行13C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中医症状进行积分评判。记录服药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1)根除率方面,治疗组根除率为68.97%,对照组根除率为70.00%,经卡方检验,P>0.05,两者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根除效果相当;(2)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对照组治疗前后在改善口干口苦、大便溏或黏腻症状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此外,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缓解患者中医症状。治疗后组间对比中,两者在胃脘胀满、口干口苦、嗳气、肢体困重及大便溏或黏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胃脘疼痛、口中异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中,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效果相当;(3)中医证候疗效判定中,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经检验,P<0.05,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经检验,P<0.05,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结论:新蒲饮2号联合奥美拉唑治疗Hp感染脾胃湿热证患者,在Hp根除率方面与标准三联治疗方案相当,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标准三联,并有更高的安全性,提示新蒲饮2号有较好的抗Hp作用,在抗生素耐药率不断升高的大环境下,提供了新的根除Hp方向及思路。

张震[6](2021)在《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在铋剂四联疗法中添加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为益生菌在H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和(或)病理检查,并确诊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Hp阳性患者200例。以2种铋剂四联为对照组(A组、B组),其基础上联合益生菌为观察组(C组、D组),将患者随机纳入四组,每组50例。A组:采用一种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艾司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B组:采用另一种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艾司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C组:在A组基础上同期添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D组:在B组基础上同期添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四组疗程均14天,消化性溃疡患者继续给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2~4周。随访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后症状,停药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记录并统计所有观察结果。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Hp根除率:本研究共入组200例患者,190例完成试验,根除168例。各组Hp根除率按ITT分析为:A组82.00%、B组84.00%、C组84.00%、D组86.00%,四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按PP分析为:A组85.42%、B组91.30%、C组85.71%、D组91.49%,四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各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A组38.0%、B组44.0%、C组18.0%、D组22.0%,四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各不良反应比较,四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益生菌组(C组、D组)均低于对应的四联组(A组、B组),其两两之间均有显着差异(P均<0.05)。3.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各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为:A组5.10±1.09、B组5.06±1.25、C组5.02±1.20、D组5.12±1.08,四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为:A组3.16±0.87、B组3.20±0.88、C组2.58±0.73、D组2.66±0.87,四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有显着差异(P均<0.05);另外,四组治疗后也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两比较,益生菌组(C组、D组)均低于对应的四联组(A组、B组),其两两之间均有显着差异(P均<0.05)。结论1.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与单纯铋剂四联疗法相比,未提高Hp根除率。2.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可以降低Hp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3.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与单纯铋剂四联疗法相比,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张意[7](2020)在《粪菌移植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肠道微生物群重建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可以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以及胃癌。在Correa提出的经典肠型胃癌发生模式“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中,H.pylori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是胃癌发生的启动因素。而根除H.pylori能减轻胃的慢性活动性炎症,减少人群约37%胃癌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多个共识均认为H.pylori根除治疗是目前预防胃癌最为有效的策略。临床常用的H.pylori根治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与2-3种抗生素、铋剂之间的组合。但近年来随着H.pylori对克拉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升高,既往指南推荐的一线根除方案含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在高耐药率地区(克拉霉素耐药率>15%)的根除率下降至80%以下。而当前多个国内外共识所推荐的铋剂四联疗法根除率可高达90%以上,以及近年出现的大剂量PPI+阿莫西林二联疗法也被证实其根除率不劣于铋剂四联疗法。虽然使用这些共识所推荐的根除方案治疗可以根除绝大部分的H.pylori感染,但是长时间大量的应用PPI、抗生素等药物,会明显干扰胃肠道微生物群的正常生长繁殖,进而引起胃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衡。国外多项研究显示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三联疗法方案和四联疗法方案均会引起胃肠道菌群结构短期及长期的变化。而大剂量PPI+阿莫西林二联疗法虽正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尚未见关于大剂量二联疗法对胃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报道。由H.pylori根除治疗引起的胃肠道微生物群失衡会导致许多不良反应,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提出在根除治疗的同时或者根除治疗后补充益生菌制剂,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并可能降低对肠道微生态的不良影响。但是益生菌制剂多由乳酸菌、双歧杆菌、部分链球菌和酵母菌中一种或多种菌株组成,其菌种结构相对单一,多样性远低于人类胃肠道微生物群。新近研究显示益生菌制剂在抗生素干预后肠道微生物群重建中修复作用有限,并不能促进肠道微生物群恢复。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FMT)是一种将供者粪便中提取的微生物群移植到患者肠道,通过修复患者失衡的肠道微生物群来治疗疾病的疗法,而粪菌中微生物群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优于益生菌制剂。目前FMT已被应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并在上述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重建失衡肠道微生物群的能力。因此,FMT理论上可以促进在H.pylori根除治疗后失衡的肠道微生物群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多样性。本研究通过临床试验的方法,评估大剂量PPI+阿莫西林二联疗法对H.pylori感染者胃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以及FMT对H.pylori根除治疗后胃肠道微生物群重建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的方法,研究对象为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门诊就诊的H.pylori感染初治成年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大剂量二联疗法+FMT组或大剂量二联疗法+安慰剂组。所有患者先接受14天大剂量二联疗法治疗(艾司奥美拉唑钠肠溶片20 mg 4次/日+阿莫西林胶囊750 mg 4次/日),在根除治疗结束次日患者按入组时随机分配的设盲编码服用一次对应的胶囊(FMT胶囊或安慰剂胶囊,共16粒)。患者在根除治疗前(基线)、根除治疗结束后且FMT/安慰剂治疗前(第2周)、FMT/安慰剂治疗一周后(第3周)、FMT/安慰剂治疗八周后(第10周)这四个时间点接受面对面随访并留取粪便样本。所有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测序及宏基因组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解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本研究主要观察大剂量二联疗法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以及FMT/安慰剂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此外,还观察H.pylori根除率、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依从性、研究期间胃肠道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30名满足入组条件的H.pylori感染阳性初治患者,随机分入大剂量二联疗法+FMT组(15名)和大剂量二联疗法+安慰剂组(15名)。两组的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93.3%vs 86.7%,P=1.000)。根除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3.3%vs 40%,P=1.000)。30名患者在接受14天大剂量二联疗法治疗后肠道微生物群α-多样性显着下降(P<0.05),β-多样性与根除治疗开始前相比有显着的差异(P<0.001)。肠道菌群的丰度在根除治疗后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如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从治疗前的40.8%下降到治疗后的28.1%(P=0.004),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从4.1%上升到11.5%(P=0.002)。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CfxA3的丰度在根除治疗后发生了显着的上升(P<0.001)。根除治疗后两组间肠道微生物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抗生素耐药基因丰度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二联疗法+FMT组患者在FMT治疗结束一周后,肠道微生物群的α-多样性、主要物种丰度比根除结束时有所上升,与根除前相比已无显着的差异(P>0.05),但β-多样性、Cfx A3基因丰度与根除治疗前仍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在FMT治疗结束八周后,α-多样性、主要物种丰度已接近根除前的水平,而β-多样性和Cfx A3基因丰度与根除前仍存在显着差异(P<0.05)。大剂量二联疗法+安慰剂组患者在安慰剂治疗结束一周后,肠道微生物群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主要物种丰度、Cfx A3基因丰度与根除前已无显着的差异(P>0.05);在安慰剂治疗结束八周后,α-多样性、主要物种丰度、Cfx A3基因丰度均已接近根除前的水平,而β-多样性与根除前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FMT/安慰剂治疗结束一周后和八周后,两组间肠道微生物群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主要物种丰度、抗生素耐药基因丰度均不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粪菌胶囊治疗并未导致明显的不良反应,接受粪菌胶囊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接受安慰剂者无显着差异(6.7%vs 20%,P=0.598)。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在根除治疗结束后均显着降低(P<0.001)。大剂量二联疗法+FMT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在接受FMT治疗结束一周后继续显着下降(P=0.002),且在FMT治疗结束八周后仍保持显着的下降(P=0.002)。而大剂量二联疗法+对照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在安慰剂治疗结束一周后并未显着下降,直到安慰剂治疗结束八周后才出现显着的下降(P=0.027)。两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在根除治疗开始前、根除治疗结束后、FMT/安慰剂治疗一周后和八周后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可取得良好的根除率(≥85%),而且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程度均较轻且可自行缓解。根除治疗完成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显着降低。大剂量二联疗法在短期内可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物种丰度和组成产生显着的影响,而且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群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Cfx A3丰度显着升高。大剂量二联疗法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物种丰度和组成的短期影响并不会持续存在;在根除治疗结束一周后,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物种丰度和组成、抗生素耐药基因丰度与根除治疗前水平已没有显着差异;在根除治疗结束八周后,肠道微生物群基本接近根除治疗前的状态。粪菌移植不能使患者肠道微生物群更快恢复至根除治疗前的状态,但接受粪菌移植的患者其胃肠道症状评分更早出现显着的下降。

杨闪闪[8](2020)在《清热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指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目前西医治疗HP感染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是HP耐药性的增加导致根除率的下降,另一方面是HP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中药治疗HP是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实施的个体化治疗,可以改变HP的生存环境,影响其黏附和定植,同时还能调整人体的内环境,提高自身抵抗力,并且可以发挥不宜耐药和调整菌群的优势,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和HP复发率。近年来,众多学者从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角度探讨了 HP感染与脾胃湿热证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联系密切,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较好疗效。本团队前期实验研究发现清热化湿方可明显改善HP感染小鼠的胃黏膜炎症,对HP标准菌株和耐药株均有体外抑菌的作用。研究目的以铋剂四联疗法为对照,观察清热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脾胃湿热证)患者的HP根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评价清热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及中西医结合科就诊的HP感染(脾胃湿热证)患者,采用平行随机对照方法,纳入患者随机进入清热化湿观察组(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清热化湿方)和铋剂四联对照组(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用药均为14天。以HP根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疗效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安全性指标,评价清热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HP根除率:观察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意向性治疗分析(ITT)分别为83.64%(46/55)和 83.64%(46/55),符合方案集分析(PP)分别为 86.54%(45/52)和 87.23%(41/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治疗前后(第6周)症状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单项症状方面,观察组口苦口干、大便不畅、大便干燥、乏力、气短、尿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在症状改善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总症状改善率(75.09%)高于对照组总症状改善率(64.90%),在单个症状方面,观察组胃脘胀满、喛气反酸、口苦口干、恶心呕吐、干呕、大便不畅、大便干燥、气短、尿黄的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安全性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5%(3/55)、17.36%(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对脾胃湿热证患者而言,清热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与铋剂四联疗法的HP根除率相当,在整体症状和部分症状的改善效果上清热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更有优势,不良反应也较铋剂四联少。清热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对HP的治疗切实有效,用药较为安全,对于铋剂不耐受或有铋剂禁忌证者尤为适宜。

梅昭均[9](2020)在《布拉氏酵母菌补充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补充布拉氏酵母菌的三联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抗生素治疗相关副作用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数据库,包括CNKI、VIP、Wanfang、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搜集布拉氏酵母菌补充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9年8月。两名作者独自完成文献筛选,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计1114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布拉氏酵母菌组可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OR=2.02,95%CI(1.48,2.76),p<0.00001]。关于副作用,补充布拉氏酵母菌显着降低了腹泻[OR=0.42,95%CI(0.29,0.60),p<0.00001]、便秘[OR=0.35,95%CI(0.23,0.52),p<0.00001]、口腔炎[OR=0.24,95%CI(0.13,0.43),p<0.00001]等的发生率。两组研究资料在恶心、呕吐、腹痛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布拉氏酵母菌作为三联疗法的辅助手段,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减少儿童治疗相关腹泻、便秘、口腔炎的发生率。但受纳入样本量和质量限制,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李溦[10](2020)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型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型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及对Hp根除率,探讨该方药治疗Hp相关胃脘痛的有效性,以期丰富此病的治疗方法。方法:严格按照本课题的病例选择标准,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厦门市中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寒热错杂型Hp阳性胃脘痛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组,每组各30例。中医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西医组采用西药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中西医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总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2周后三组患儿症状、体征变化,评估三组患儿的证候疗效及总疗效;记录疗程结束后4周三组患儿Hp根除率;所有试验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试验共纳入90例,85例完成临床试验观察,其中中医组脱落2例,西医组脱落2例,中西医组脱落1例,脱落率为5.56%,三组患儿治疗前一般情况、证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三组疗效比较:(1)组间比较: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三组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01),分别进行两两比较(两两比较以α¢≈0.017为检验水准),中医组与西医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中医组与中西医组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01);西医组与中西医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01),表明在治疗1周后、2周后中西医组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均优于另外两组。(2)组内比较:三组组内在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皆存在显着差异(P<0.001),两两比较后,均存在显着差异(P均<0.001),提示三种治疗方案皆有效。(3)总疗效比较:中西医组总有效率96.55%,西医组总有效率85.71%,中医组总有效率78.57%,三组总疗效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两两比较后,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中医组与中西医组比较,差异显着(P<0.001);西医组与中西医比较,差异显着(P<0.017),表明中西医的总疗效优于另外两组。3.三组Hp根除率比较:治疗结束后,中医组转阴12例,根除率为42.86%;西医组转阴20例,根除率为71.43%;中西医组转阴28例,根除率为96.55%。三组根除率差异显着(P<0.001),两两比较后,中医组与西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中医组和中西医组相比差异显着(P<0.001),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表明中西医组根除率优于另外两组。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能有效改善寒热错杂型Hp相关胃脘痛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与西药三联疗法合用能更快的改善患儿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Hp的根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不同剂量奥美拉唑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剂量奥美拉唑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益生菌联合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肠道微生态失衡
    1.3 益生菌的作用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文献筛选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质量评估
    2.4 资料提取
    2.5 统计学分析
        2.5.1 效应指标选择及统计学意义
        2.5.2 异质性检验及效应模型
        2.5.3 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移
第3章 结果
    3.1 检索结果和及纳入流程
    3.2 纳入文献的特点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各项研究结果合并统计分析
        3.3.2 各亚组统计分析
    3.4 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移
第4章 讨论
    4.1 结果讨论
    4.2 局限及不足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基于艾司奥美拉唑三联与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资料筛选与质量评价
        1.3.1 资料筛选
        1.3.2 文献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3 直接比较及传统meta分析的异质性检验
    2.4 网络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新蒲饮治疗晕动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晕动病的研究概况
        1.1 现代医学对晕动病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晕动病认识
    2. H.pylori研究概况
        2.1 H.pylori流行病学
        2.2 H.pylori胃肠外表现
        2.3 H.pylori的治疗进展及局限性
    3. H.pylori感染与晕动病之间相关性研究
        3.1 H.pylori与晕动症状的联系
        3.2 H.pylori引发晕动病的机制研究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2.2 干预措施
        2.3 疗程
    3. 观察指标
    4. 疗效判定指标
        4.1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的变化
        4.2 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4.3 Graybiel晕动病评分比较
        4.4 晕动病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评分标准
        4.5 H.pylori转阴率疗效评定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基线资料研究
        6.2 两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比较
        6.3 两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疗效的比较
        6.4 两组患者Graybiel晕动病评分的比较
        6.5 两组患者晕动症状临床疗效的比较
        6.6 两组患者H.pylori转阴率疗效的比较
    7. 影响晕动病病情程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7.1 晕动病病情程度分布情况
        7.2 晕动病病情程度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7.3 H.pylori转阴疗效与Graybiel晕动病症状改善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8. 安全性评价
    9. 讨论
        9.1 干预方法的选择
        9.2 新蒲饮组方分析
        9.3 结果分析
        9.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加味青蒲饮联合西药三联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西医对Hp相关性胃炎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3 Hp的致病机制
        1.4 Hp的检测
        1.5 西医治疗
    2 中医对Hp相关性胃炎的认识
        2.1 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型
        2.2 中医治疗
        2.2.1 中药口服
        2.2.2 其他中医疗法
    3 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3.1 西药联合中成药
        3.2 西药联合中药复方
    4 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筛选标准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疗效指标
        4.1 中医症状评分
        4.2 疗效评定标准
        4.3 Hp根除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基线比较
        6.2 Hp根除率
        6.3 临床效果
        6.4 脱落及不良反应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本课题立论依据
    2 加味青蒲饮选方理由及组方分析
    3 结果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5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主要症状积分表
    附录2 临床观察表
    附录3 疗效评定标准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新蒲饮2号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及研究
        1.1 中医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辨证治疗概况
    2 西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概况
        2.1 Hp的微生物特性
        2.2 流行病学研究
        2.3 Hp致病因子
        2.4 致病机制
        2.5 临床表现及相关疾病
        2.6 Hp诊断方法
        2.7 Hp的治疗
        2.8 Hp疫苗
        2.9 Hp的预防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终止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统计学结果
        3.1 基线分析
        3.2 治疗后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本课题立论依据
        1.1 目前治疗方案的不足
        1.2 Hp感染与脾胃湿热证的关系
    2 新蒲饮2号组方分析
    3 结果分析
    4 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7)粪菌移植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肠道微生物群重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二联疗法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粪菌移植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肠道微生物群重建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胃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清热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幽门螺杆菌国内外研究进展
        1 HP感染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
        2 HP感染的诊断方法
        3 HP感染的治疗方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幽门螺杆菌治疗困境及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1 HP治疗面临的困境
        2 西医面对HP治疗困境的对策及问题
        3 中医药治疗HP的研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脾胃湿热证的相关性
        1 HP感染与脾胃湿热证的证候研究
        2 HP感染与脾胃湿热证的实验研究
        3 HP感染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4 HP感染与脾胃湿热证的相关性探讨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干预措施
        4 观察指标
        5 样本量的确定依据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HP根除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3 症状评分及改善率分析
        4 安全性分析
        5 脱落病例情况
    讨论
        1 药物方案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3 研究的不足及改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布拉氏酵母菌补充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撰写的文章

(10)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型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认识
        1.1 对Hp相关胃脘痛病名的认识
        1.2 对Hp相关胃脘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辨证施治
        1.4 半夏泻心汤原方分析
        1.5 半夏泻心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1.6 半夏泻心汤的现代灵活应用
    2 西医学认识
        2.1 Hp的起源及流行病学特点
        2.2 Hp感染致病机理
        2.3 Hp感染的检测方法与诊断
        2.4 Hp感染与儿童常见的相关疾病
        2.5 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样本量估计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内容
        2.5 评价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4 技术路线图
    5 研究结果
        5.1 基线比较
        5.2 疗效评价
        5.3 Hp根除率比较
        5.4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讨论
    1 课题设计思路
        1.1 选方思路
        1.2 组方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疗效方面
        2.2 根除率方面
        2.3 不良反应方面
    3 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不同剂量奥美拉唑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益生菌联合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D]. 徐克冬. 南昌大学, 2021(01)
  • [2]基于艾司奥美拉唑三联与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网状Meta分析[D]. 张丽香.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新蒲饮治疗晕动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 周彤.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加味青蒲饮联合西药三联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 陶雯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新蒲饮2号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 宋玉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疗效观察[D]. 张震.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7]粪菌移植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肠道微生物群重建的影响[D]. 张意.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8]清热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杨闪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布拉氏酵母菌补充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疗效的Meta分析[D]. 梅昭均.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10]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型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溦.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