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平均法划分重力异常的可行性

窗口平均法划分重力异常的可行性

一、用窗口平均法进行重力异常划分的可行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贝[1](2020)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位场数据去噪研究》文中提出在位场勘探中,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实测的位场数据通常都包含着明显的噪声干扰,影响了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下的噪声干扰具有强度大、与异常信号尺度相近的特点。现有的位场去噪方法常常存在着去噪不彻底或者去噪过渡导致位场异常失真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取得理想的去噪效果。针对此问题,需要研究出一种有效的去噪算法,在去除噪声干扰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保护有效异常信号,自主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提高位场资料质量的目的。随着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领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位场数据去噪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我们深入研究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位场数据去噪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理论内容和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之上将图像去噪中最先进的去噪卷积神经网络Dn CNN运用到位场数据去噪中。同时建立了适合于位场数据去噪的数据集,提出了更适用于位场数据去噪的改进算法,即网络模型映射对象为位场异常信号和15层的网络深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异常尺度和噪声尺度相近的强噪声时,相比于传统的位场数据去噪方法,即试验不同滤波参数的正则化滤波、补偿圆滑滤波和滑动窗口平均法,本文构建的Dn CNN自适应去噪算法无需设置滤波参数,同时既可以保护位场异常信号,又能达到全局有效去除强噪声的目的。以定量角度分析时,本文算法拥有更优的量化指标(信噪比和均方误差)。同时,在误差对比实验上也拥有更小的误差范围。最后对算法进行适用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的去噪算法对不同噪声强度和随机异常信号的含噪位场数据都具备一定的适用性。同时,对比不同强弱噪声条件下的去噪结果得出,本文算法更适用于强噪声条件下的去噪问题。这对于后续的位场资料处理和解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张一梵[2](2019)在《微动勘探法在浅层探测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浅层地下空间不仅蕴含有丰富的矿产、地热资源,且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微动是地球表面日常微小的颤动,等同于环境噪声。微动勘探则是利用微动中的面波信息对地下介质的横波速度结构进行研究,该方法以其无侵入、野外观测方便、不受电磁干扰等优势在浅地表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探讨微动勘探法中的空间自相关法(SPAC)和水平及垂直谱比法(H/V)的研究及应用,通过处理三个区域的实际数据,说明微动勘探方法的应用效果及解决的实际问题。首先,我们应用SPAC方法处理首都圈8个固定台站的微动数据和白云金矿8个流动台站的微动数据得到了两个区域浅层地壳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在首都圈地区,地壳分别在58km和1216km深处发育S波低速层,8km和20km处是上中下地壳较明显的分界面。辽宁丹东白云金矿区得到的结果显示上地壳在1.21.8km和6.2-7.Okm深度分别存在两个低速层,与背景噪声层析成像和大地电磁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我们用H/V方法得到了白云金矿浅层三维S波速度结构,揭示了该区域沉积层分布,与地质图和噪声成像结果吻合较好。在本研究中,我们还采用微动勘探法对地热资源的探测开展了观测试验,为此,在北京通州西集地区布设了1条包含7个测点的微动阵列观测剖面,每个微动阵列观测点由7台仪器构成半径为200m和400m的嵌套三角形的顶点和中心,以100Hz的采样率进行至少30min的同步观测,针对地热勘探中关心的热储层顶界面和隐伏断裂形态进行探测。SPAC和H/V法结果均表明,在西集-1号地热井附近发育了一条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约75°的夏垫断裂的次级断裂,其热储层顶界面埋藏深度大于3000m,这一结果与钻孔及大地电磁结果较吻合,表明用微动勘探方法探测断裂和热储水层的顶界面,是地热勘探的有效手段。

韩彤[3](2019)在《空间域位场分离方法对比研究》文中提出重、磁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因其成本低、效率高、覆盖面广、环保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长足的发展。众所周知,勘探的目的是寻找目标体等的有用信息,而重、磁位场分离技术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迄今为止,众多学者针对该技术已经研究出多种方法,可分为空间域和频率域(波数域),又包括同量纲同位置、同量纲不同位置以及不同量纲同位置类方法。本文主要进行同量纲同位置类的空间域重、磁位场分离方法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和程序设计,包括趋势分析类法、插值切割类法、经验模态分解法、最小曲率法、互相关滤波法和欠平衡滤波法六类方法。首先给出了各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对部分方法采取了改进措施,进行相应的程序设计,并利用Fortran90完成了程序编写。然后设计了综合型理论模型,通过选择相应的分离参数,对各位场分离方法进行模型试算;根据分离得到的区域异常和剩余异常研究了分离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获得一系列基本认识。最后根据模型试算结果及方法本身特点从分离参数的选择、分离结果的光滑性、方法的抗噪性、方法计算效率和分离结果误差五个方面进行方法综合性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小曲率法综合性能最高,效果最佳;其次是改进互相关滤波法;其余各方法综合性能相差不大。将各种位场分离方法应用于中国东部渤海湾布格重力异常和化极磁力异常数据中,验证方法的正确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将已分离得到的区域异常和剩余异常特征与研究区现有区域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迭代滑动趋势分析法、插值切割类法、经验模态分解法、最小曲率法和改进的互相关滤波法在实际资料处理方面均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并且这五种方法的分离结果与现有地质资料的研究成果匹配度较高,而欠平衡滤波法因其固有的八环带特征难以适应点线数更多的实际数据从而使得处理结果较差。因此,结合方法综合性对比的结论:本文认为最小曲率法具有较方便的实际操作性和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更加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使用。

原烨[4](2018)在《基于遗传算法与空间插值算法的异常下限提取模型构建及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研究区为内蒙古西山湾羊场银多金属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狼山-渣尔泰山中-新元古代裂陷槽东段,区内构造较为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异常下限的确定问题是勘查地球化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如汗牛充栋数不胜数,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搜集整理了近三十年来与异常下限值确定相关的一些技术方法,对其操作流程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并将其研究思路进行了归纳总结,概括为两方面,即侧重于数据的降噪处理和侧重于区分数据中的背景信息与异常信息。在对多种方法的研究思路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本文就异常下限的求解问题提出了一套新的模型,该模型由两个具有包含关系的模型构成,即实用算法和综合模型。实用算法综合了空间插值原理、数值模拟实验以及概率论的相关知识,将这一方法命名为空间概率模拟(SPS)法;综合模型综合了遗传算法、空间插值原理以及中心极限定理的有关知识,将之命名为GA-SI-CLT模型。本文利用Matlab为开发工具构建上述模型,并求取异常下限,然后分别与逐步剔除法、含量面积分形法求取的异常下限相对比、分析后得出,本文提出的新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应用潜力。综合模型能够较为灵敏地识别弱异常,实用算法具有运算高效、可以突出异常的特点,因此该套模型可以兼顾异常圈定的效率与效果。

付光明[5](2017)在《基于重磁三维反演的岩性识别与立体填图 ——以铜陵矿集区为例》文中提出岩性识别系指如何刻画、认识地下岩性分布,如何识别地下岩性的三维分布特征一直是地质学中的重要问题,对找矿勘查也有着重要意义。基于重磁三维反演的岩性识别能够大大提高三维地质填图可靠性和准确性,特别是随着三维物性反演技术的发展,无论是计算能力还是精度都大大提高,使得用其进行全空间的三维岩性识别和填图成为可能。鉴于地表地质填图受深度的限制,仅能反映表层岩性的分布,对深部的岩性则难于识别,本文在实行较大深度的三维地质填图中尝试了基于重磁三维反演的岩性识别研究。具体方法为从先验信息约束的三维重磁反演方法入手,采用同一网格剖分,分别对重力和磁力数据进行反演获取密度三维模型和磁化率三维模型,使得模型中每个体元均有密度和磁化率信息,然后研究密度、磁化率与岩性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从物性组合反推岩性的逻辑关系式,对反演模型中的所有体元进行逻辑运算,遍历完成每个体元中的岩性识别,将识别结果转换为三维地质模型,从而实现基于重磁三维反演的岩性立体填图。研究过程中,首先充分利用地质剖面、钻孔、物性标本等先验信息,采用Ecom ModelVision ProTM(MV)完成铜陵矿集区25条剖面的2.5维重磁人机交互反演模型的建立,然后将该模型作为三维反演的初始模型导入UBC进行三维反演,展开岩性识别工作,利用岩性识别结果重新修改校正模型,岩性识别结果不仅能很好的显示浅部特征,更能具体的反映了岩性在全区和深部的变化,弥补了仅参考地质剖面建模的不足。最后将修改完好的模型切片导入Geomodeller重新拼接为连续性完好的三维实体,得出比MV拼接更加真实可靠的三维模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立体地质填图揭示铜陵矿集区6km以浅结构框架,直观、真实的刻画了研究区地质构造、地层、断裂、控矿岩层、深部岩浆、内部结构及下伏基底结构,明确矿集区地层与大型侵入体的构造关系,得出铜陵矿集区深部岩浆岩发育,极大地拓展了第二找矿空间的结论。同时,本次岩性识别与立体填图结果充分表明,开展基于重磁三维反演的岩性填图,是了解矿集区深部岩性特征的、发现深部矿产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重磁三维反演方法的改进,物性-岩性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文采用的方法将能更准确地反映地下岩性三维分布,为实现矿集区“透明化”提供有力支撑。

黄俊平,徐荣华,姚绍萍[6](2016)在《重力勘探法在江西省中酸性岩体圈定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通过分析江西省已知花岗岩体的物性、海拔、重力异常等特征,总结岩体与各种特征的对应关系.运用多尺度剩余重力异常半极值圈定岩体边界,并结合三维人机交互反演岩体隐伏部位的空间特征.最后,通过两个1∶5万工作区验证圈定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后续隐伏岩体圈定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任梦依[7](2016)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定量预测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陆上矿产资源日益枯竭,找矿勘探难度日渐增大,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作为矿产资源的新领域,逐渐成为学科研究的前沿和重点。其较大的成矿远景和开发潜力,使之成为各国竞相研究的目标。根据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章程,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需先申请专属合同区,然后在8年和10年后需分别放弃50%和75%的勘探区面积。因此,在勘查难度很大的海洋环境中,如何基于较少的数据资料在海区确定合同区位置,如何在合同区内圈定找矿靶区并对找矿靶区进行优选规划是现阶段海底矿产资源勘探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勘查实际,本文建立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定量预测评价方法体系,并应用于印度洋中脊研究区成矿预测研究中。实现了从面到点,逐步确定找矿有利区位置,逐步缩小找矿有利区范围的过程。在第三层次预测中,选择龙旗热液区为典型研究区,开展定量化综合预测和成矿过程模拟分析的双向成矿预测评价研究,圈定成矿最有利部位,为我国硫化物合同区的勘探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取得的创新成果主要包括:(1)充分掌握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成矿地质背景、控矿要素及找矿标志,以印度洋中脊区域为研究区,结合区内地形、重磁、构造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提取成矿有利区范围,构建硫化物矿床找矿模型;(2)系统建立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定量预测流程体系,运用证据权等预测方法实现了印度洋研究区三个层次的成矿预测,并提出我国硫化物合同区区块规划的建议方案;(3)以龙旗热液区为典型研究区,利用Surpac软件构建地表、断裂、洋壳圈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基于“立方体模型”找矿方法实现多金属硫化物的三维成矿预测;(4)将龙旗热液区多金属硫化物地质模型对应的成矿条件转化为FLAC3D软件中相应的条件参数,实现多金属硫化物成矿过程的模拟再现;(5)将三维成矿预测结果与过程模拟的分析结果联合约束,开展了龙旗热液区双向预测评价,确定成矿最有利部位,减少了定量化综合预测的多解性以及过程模拟的不确定性,提高找矿概率。

杨剑[8](2016)在《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的力度不断增强,易识别矿、地表矿、浅层矿的日益减少,矿产勘查工作正向着寻找难识别矿、隐伏矿、深层矿的方向转变,同时我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在地质找矿工作部署中充分发挥成矿理论和勘查模型的指导作用;以地形复杂地区勘探和深部探测的找矿方法为重点,引进国外先进勘查技术方法、自主研发、应用示范,提高矿产资源勘查的整体水平”。基于成矿理论指导和地球物理找矿实践积累所建立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可以有效地克服地质观察的不统一性和物化探的多解性,容易形成多方法、多参数、多尺度综合勘探的技术优势。滇西北衙金矿区紧邻扬子地台西缘丽江台缘褶皱地区,位于由北西-南东向分布的藏东-滇西碱性斑岩多金属成矿带的中南部,基于其自身的地质特性及地壳发展进程,优越的成矿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多样的成矿作用、复杂的矿床类型,是寻找众多贵重、紧缺或稀有矿产资源极具潜力的地区,该地区为稀缺、珍贵资源最易产生的地方,目前矿区探获金资源量300吨,铁2500万吨,是云南省储量最大的金矿。但是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工作程度又偏低,交通条件困难,人文干扰大,年度有效工作时间短等现状。因此,选择北衙矿区典型矿床,从成矿预测角度,综合分析矿床的成矿模式、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建立一种适合北衙矿区及外围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为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的快速、经济、有效找矿评价提供科学的勘探方法和勘探模式,理论上完善了该地区的找矿方法技术体系,实践上为矿区及外围找矿提供了方向,为西南地区矿产勘查快速突破提供技术支撑及勘探示范,满足国家的战略要求及地方的找矿评价需求。本文主要是针对北衙地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系统搜集以往地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以期获得比较全面、系统性的认识。1、分析和研究北衙矿区成矿模式和成矿规律,通过成矿、控矿要素分析,探讨该地区找矿标志,为地球物理勘探提供有效的明确的探测目标和相应的地质依据。2、根据北衙矿区金多金属矿床在成矿与控矿方面的基本规律和特征,通过物性参数统计结合已知矿区地质情况,对构造、矿体地球物理模型进行正演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作相应的综合分析研究,物性正演模拟是矿床成矿模式到地球物理勘探模式的桥梁,正演模拟结果可预知所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否有效,通过正演模拟结果结合相关物性差异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原理与勘探手段研究,涵盖了直接针对矿体的激电、磁法勘探以及通过平面重力资料、csamt寻找构造、岩体等间接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建立了成矿模式——物性正演模拟——地球物理勘探模式的研究体系。通过物性参数统计结合已知矿区地质情况,对构造、矿体地球物理模型进行了正演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作了相应的综合分析研究。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利用电阻率参数开展大地电磁测深寻找构造及深部地层展布;重力异常在排除地形影响以外可揭示斑岩体在地表的投影位置;极化率及磁化率参数的激发极化法和磁法勘探可直接针对矿体开展找矿预测。从北衙地区成矿类型和特点出发,研究富碱斑岩体对成矿的作用和规律,根据富碱斑岩体的低密度特性,开展重力三维反演探测机理研究,通过地表地质模型及物性特征,结合三维密度结构,分析富碱斑岩体在深部的延展特征;通过线性信号增强与提取平面重力异常,结合区域磁源边界信息探讨区域性构造对该地区的成矿作用与影响。通过理论模拟及已知区试验结果表明,重力三维密度差非线性反演结合线性信号增强与提取能够获取较为准确的线性构造并且能够有效探测富碱斑岩体在深部的三维延展情况,这种间接提供找矿信息的地球物理勘探模式在北衙地区找矿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根据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原理,以及北衙矿区金铁伴生的成矿特性,提出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测面积性测量,直接寻找与金矿密切相关的磁铁矿体产生的高磁异常,根据对照已知矿段矿体规模及边界,提出经验模态多尺度分解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磁异常处理,其保持了小波多分辨率特性,同时又克服了选择小波基函数困难,能够实现信号多尺度分解,提高了异常筛选的分辨率,增强了异常边界识别度。设计电性模型,以数值模拟为基础,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正、反演对比试验研究,优选适合北衙地区的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分析数据分析与解释的一般规律。根据影响北衙地区成矿相关的区域断裂构造和局部导矿构造,提出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进行成矿有利地段勘探,以传统的occam反演确定大致地电断面,利用smoothnessconstrainedleast-squares反演来突出高阻体以及高低阻地层分界面,这种优化反演方法从电性角度构建了更加切合北衙地区实际的地电模型。针对北衙矿区硫化物矿床激发极化特性,根据实际地质结构构建了假想的激发极化法电流激发深部矿体模型,通过不同供电电压下二次场电压及测量值稳定性试验优化激发极化法工作参数,优选大功率直流激电方法,提出了在平面重磁资料圈定靶区内开展面积性激电勘探,圈定平面激电异常分布,以激电异常的最高值为基点进行激电测深,对测深断面上激电异常的延展情况进行研究,进而确定极化体纵向延展特征,并与平面异常对比,修正平面异常位置,形成“有效高极化平面异常”,进而对深部矿化同平面异常两者间的关联进行推理,为成矿聚集地区的获得奠定基础。3、在已知矿区及外围远景区实施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试验,对勘探技术及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归纳。选择北衙矿区典型红泥塘已知矿段,进行区域地质背景研究以路线地质资料为约束条件,以重力三维反演推断隐伏岩体深部延展特征,根据CSAMT反演电阻率结构模型,圈定了红泥塘岩体、大沙地隐伏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建立地层解译模型;结合磁性信息约束,确定具有寻找矽卡岩型铁矿床潜力的接触带;根据极化率结构模型,建立矿体解译模型。利用多元信息约束构建了矽卡岩型铁金矿深部勘探的地球物理勘探模式及方法技术组合。综合利用北衙地区1:50000区域重磁化探资料,圈定找矿远景区;在远景区运用上述勘探方法(重力、磁法、激电、CSAMT、钻探),借助不同地球物理特性及各类参数约束综合解释方式实现隐伏矿藏的勘探及定位,验证和完善北衙地区深部找矿地球物理勘探模式。4、最后,通过已知区及远景区试验效果,总结并提出北衙地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地球物理工作在区域性地质背景分析的过程中获得相关地质资料,基于岩矿的物性特征,匹配相应的地球物理方法。围绕面积性重力测量,在区域重力异常的基础上对区块进行整体性划分,借助线性信号分析方法处理局部异常,获取线性构造,以三维密度反演推断岩体的展布初步划分成矿有利区;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局部异常,寻找与金矿密切相关的磁铁矿引起的“干净”完整的高磁异常;用CSAMT剖面测量验证和控制深部导矿构造、岩性突变界面等成矿有利地段;在成矿有利富集区段采用大功率直流激电法,利用极化率面积测量方式对极化率异常区域进行明确,并以极化率测深进行辅助,对平面异常进行修正,获得极化体纵向延展特征;基于四种方法存在的异常结合处确定不同级次的找矿空间;基于地球物理多元信息实现多方法、多参数、多尺度、多角度综合探测;最后利用钻探来验证地球物理勘探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邵珂[9](2016)在《北大西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论文的研究立足于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成矿理论,借鉴大陆硫化物资源评价的流程和方法,以北大西洋洋中脊为例,在收集、整理、分析该地区已有的水深、构造、地球物理、地震火山、洋底基岩年龄等各方面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北大西洋洋中脊热液区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建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型,运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预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分布,圈定远景区。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圈定靶区,在圈定的远景区中,对典型热液区建立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模型,并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结合模拟结果深入了解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演化过程和成矿机制,分析控矿要素,圈定成矿有利部位,为资源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形成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模拟预测的技术方法流程,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预测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实现了北大西洋洋中脊区域多金属硫化物资源二维预测以现代成矿理论为指导,综合分析了区域成矿规律,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了北大西洋洋中脊地区水深、重力、磁力、火山地震、洋底基岩年龄等数据资料,总结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的控矿要素和找矿标志,建立了北大西洋中脊地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的找矿模型,运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北大西洋中脊地区硫化物资源进行预测,圈定出具有找矿潜力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远景区。2、实现了典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热液喷口区的三维模拟预测分析建立了北大西洋研究区三维地质实体模型和三维块体模型,实现了对北大西洋研究区深部三维形态的模拟;总结北大西洋研究区海洋地质背景和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形成机制、形成过程,对典型多金属硫化物热液喷口区进行了成矿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形成机制,提取有利成矿条件,圈定出找矿靶区。3、形成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预测的技术方法流程总结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型,掌握了典型多金属硫化物热液喷口区模拟预测的关键技术方法,形成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预测的技术方法流程,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黄君辉[10](2016)在《航磁处理技术在柴北缘马仙地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柴达木盆地北缘属于叠合型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侏罗系暗色泥岩为有利烃源岩。断裂是控制本研究区油气运集和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发育于烃源岩区并沿断裂构造展布的圈闭带是该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如冷湖-南八仙构造带、鄂博梁-葫芦山构造带、赛南-绿南山前逆冲推覆带。这些聚集带是下一步勘探重点区带,需进一步加大勘探和研究力度,对于寻找具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藏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区域马仙地区位于柴北缘重点勘探区带--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东段马仙断裂上盘部位,为中生界以来持续发育的古隆起,被侏罗系生烃凹陷包围,长期处于油气运聚的指向区域,是青海油田近年来柴北缘重点勘探区带。本篇文章结合研究区内大量的钻井、地震、地质等资料,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对研究区内的航磁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收集研究区内钻井数据及地震资料,了解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区域地层、地质构造情况;(2)对该区航磁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解译,并对该区已钻井进行预测,并进行结果对比,说明技术的可靠性;(3)综合分析马仙地区油气勘探有利目标和钻探井位。通过上述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根据构造解释结果发现,工区断裂系统十分复杂,发育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断层数十条。依据断层在构造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将本区的断裂系统分成3个级别:Ⅰ级断裂具有控盆控凹控制构造格局的功能;Ⅱ级断层为控洼控带断层;Ⅲ级断层控制独立的断块、断鼻和断裂背斜单元的形成;(2)对马仙地区地层有了进一步认识,马仙地区地层主要包括侏罗系和第三系地层。侏罗系地层除在马海古隆起和平台凸起由于超覆而缺失外,柴北缘西段几乎全被覆盖;(3)指出马仙地区三个有利的勘探方向。重点构造如马西1号、马北1号和马北2-8号连片构造是马仙地区增储上产的首选目标;面向油源的古斜坡(马西斜坡)的岩性地层勘探是下步的重要领域,是马仙地区预探的首选目标;重视基岩风化壳、基岩裂缝的勘探领域,是马仙地区未来的储量接替区。(4)运用常规重磁处理方法及航磁切片处理技术,预测马仙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区块位置,并分别提出4口油井、5口天然气井的井位、油层深度及厚度。

二、用窗口平均法进行重力异常划分的可行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窗口平均法进行重力异常划分的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位场数据去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位场数据去噪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成果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位场数据去噪的理论基础
        2.1.1 位场数据噪声模型
        2.1.2 位场数据去噪效果的衡量标准
        2.1.3 位场数据去噪的常用方法
    2.2 神经网络基础理论
        2.2.1 人工神经网络
        2.2.2 激活函数
        2.2.3 代价函数
        2.2.4 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2.2.5 反向传播算法
        2.2.6 神经网络的优化
    2.3 卷积神经网络简介
        2.3.1 卷积神经网络工作原理和常见结构
        2.3.3 卷积神经网络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的准备工作
    3.1 位场数据集的建立
        3.1.1 位场数据的正演
        3.1.2 位场数据集的建立策略
        3.1.3 位场数据的预处理
        3.1.4 数据剪切和数据增强技术
    3.2 网络架构设计
        3.2.1 神经网络实现位场数据去噪的原理
        3.2.2 去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架构
    3.3 实验平台
        3.3.1 深度学习框架
        3.3.2 实验设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和对比
    4.1 数据集的对比和网络模型参数的确定
        4.1.1 数据集的对比
        4.1.2 映射对象
        4.1.3 网络深度
    4.2 位场数据去噪方法的对比分析
        4.2.1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2.2 误差对比分析
    4.3 算法的适用性测试
        4.3.1 不同噪声强度测试
        4.3.2 对随机位场异常信号的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微动勘探法在浅层探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微动勘探法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空间自相关法(SPAC)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水平与垂直谱比法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微动勘探法的原理
    2.1 空间自相关法(SPAC)的原理
    2.2 水平垂直谱比法(H/V)的原理
第三章 利用空间自相关法估算首都圈地壳S波速度结构的试验研究
    3.1 观测数据
    3.2 数据处理
    3.3 结果解释
第四章 辽东白云金矿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的研究
    4.1 观测数据
    4.2 SPAC数据处理及结果
        4.2.1 SPAC法数据处理
        4.2.2 结果解释及讨论
    4.3 用H/V方法对三维沉积层的反演
        4.3.1 HVSR数据处理
        4.3.2 H/V曲线反演得到横波速度结构
        4.3.3 结果解释及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用微动勘探法综合勘探通州西集镇地热资源
    5.1 野外数据采集
    5.2 SPAC法数据处理及结果解释
        5.2.1 SPAC法数据处理
        5.2.2 结果解释及讨论
    5.3 HVSR法数据处理及解释
        5.3.1 HVSR法数据处理
        5.3.2 结果解释及讨论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空间域位场分离方法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意义及课题来源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论文理论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1.1.3 课题来源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成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成果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方法基本原理
    2.1 趋势分析类法
        2.1.1 固定阶次趋势分析法
        2.1.2 变阶次趋势分析法
    2.2 插值切割类法
        2.2.1 常规插值切割法
        2.2.2 变常规插值切割法
        2.2.3 递减半径迭代法
    2.3 经验模态分解法
    2.4 最小曲率法
    2.5 互相关滤波法
    2.6 欠平衡滤波法
    2.7 稳定的线性方程组求解技术
第三章 程序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功能需求
        3.1.2 性能需求
        3.1.3 数据需求
    3.2 总体设计
    3.3 详细设计
第四章 模型试算
    4.1 趋势分析法分离结果
        4.1.1 固定阶一般趋势分析法
        4.1.2 固定阶滑动趋势分析法
        4.1.3 固定阶迭代滑动趋势分析法
    4.2 插值切割类法分离结果
        4.2.1 常规插值切割法结果
        4.2.2 变常规插值切割法结果
        4.2.3 递减半径迭代法结果
    4.3 经验模态分解法分离结果
    4.4 最小曲率法分离结果
    4.5 互相关滤波法分离结果
    4.6 欠平衡滤波法分离结果
    4.7 各方法抗噪性测试对比研究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参数影响研究及方法综合对比
    5.1 算法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5.2 算法效率综合对比分析
    5.3 算法误差综合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际资料处理及解释
    6.1 区域地质概况
    6.2 位场分离结果及分析
结论和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遗传算法与空间插值算法的异常下限提取模型构建及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研究现状
        1.2.2 遗传算法研究现状
        1.2.3 地球化学空间数据插值方法研究现状
        1.2.4 中心极限定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1.4 技术方法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侵入岩
        2.1.3 区域构造
    2.2 矿区地层
    2.3 矿区岩浆岩
    2.4 矿区构造
第三章 方法原理及模型构建
    3.1 遗传算法原理及建模
        3.1.1 遗传算法简介
        3.1.2 遗传算法原理
        3.1.3 适用于本文的遗传算法模型构建
    3.2 空间插值原理及建模
        3.2.1 普通克里格插值原理
        3.2.2 线性三角网插值原理
        3.2.3 适用于本文的空间插值模型
    3.3 本文异常下限提取模型构建
        3.3.1 实用算法
        3.3.2 综合模型
第四章 实例应用
    4.1 样品采集与分析
    4.2 原始数据特征分析
    4.3 实用算法实例应用
    4.4 综合模型实例应用
    4.5 多种方法处理结果对比
    4.6 异常解释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重磁三维反演的岩性识别与立体填图 ——以铜陵矿集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重磁岩性识别与填图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章节安排
2 重磁三维反演原理及方法
    2.1 重磁反演概述
    2.2 重磁三维反演理论
    2.3 重磁三维反演的基本流程
    2.4 重磁位场反演的分类
        2.4.1 离散体(discrete body)反演方法
        2.4.2 物性(pure property)反演方法
        2.4.3 岩性(Lithologic)反演方法
    2.5 二度半组合体人机交互可视化正反演
    2.6 三角形面元组合多面体的交互可视化正反演
3 铜陵矿集区2.5D建模
    3.1 建模原理
        3.1.1 重力
        3.1.2 磁力
    3.2 铜陵矿集区地质背景
    3.3 重磁数据
    3.4 先验信息收集与物性特征
    3.5 建模范围与建模单元
    3.6 建模前期准备工作
    3.7 2.5维反演
    3.8 模型的拟合与修正
    3.9 模型的三维显示
4 三维岩性识别与填图
    4.1 岩性识别
        4.1.1 技术方法
        4.1.2 物性与岩性关系
        4.1.3 带约束的重磁三维反演
        4.1.4 构建逻辑关系式
        4.1.5 岩性识别约束修改交互反演结果
    4.2 立体填图
        4.2.1 工程的创建
        4.2.2 剖面绘制
        4.2.3 地层、岩体、断层的构建
        4.2.4 控制线的描绘
        4.2.5 模型计算
        4.2.6 地表控制
        4.2.7 三维模型拼接与显示
        4.2.8 岩体的空间展布
    4.3 地质解释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问题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6)重力勘探法在江西省中酸性岩体圈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岩体物性特征
2 岩体重力特征
    2.1 出露岩体上曲线圈闭良好的重力低异常
    2.2 半隐伏—隐伏花岗岩体引起的重力低异常
    2.3 复式花岗岩体引起的重力异常
    2.4 重力高与重力低异常相伴同时出现的花岗岩体
    2.5 相邻岩体重力异常特征
3 岩体圈定
    3.1 定性分析
    3.2 多尺度剩余重力异常
    3.3 三维人机交互反演
4 实例
    4.1 彭山隐伏岩体圈定
    4.2 大埠-盘古山隐伏-半隐伏岩体圈定
5 结论

(7)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定量预测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情况
        1.2.2 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的研究现状
        1.2.3 成矿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创新性成果
2 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
    2.1 成矿预测基本理论
    2.2 成矿预测方法
    2.3 小结
3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地质特征
    3.1 热液循环系统及沉积模式
    3.2 热液活动与硫化物分布特征
        3.2.1 洋中脊构造环境
        3.2.2 岛弧型构造环境
        3.2.3 板内火山及其他构造环境
    3.3 小结
4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找矿模型建立
    4.1 控矿要素分析
        4.1.1 水深条件
        4.1.2 沉积物盖层
        4.1.3 围岩类型
        4.1.4 断裂构造
        4.1.5 扩张速率
        4.1.6 洋壳年龄
        4.1.7 岩浆作用
    4.2 找矿标志总结
        4.2.1 地球化学元素异常
        4.2.2 地球物理重磁异常
    4.3 基于GIS的找矿预测方法
    4.4 建立找矿模型的数据类型
    4.5 小结
5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定量预测流程体系
    5.1 区域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远景区定量预测
        5.1.1 区域性远景区预测的任务要求
        5.1.2 区域远景区预测的特点和方法
    5.2 远景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找矿靶区定量预测与评价
        5.2.1 远景区内找矿靶区预测的任务要求
        5.2.2 远景区内找矿靶区预测的特点和方法
    5.3 目标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找矿靶区优选与评价
        5.3.1 目标区内找矿靶区优选评价的任务要求
        5.3.2 目标区内找矿靶区优选评价的特点和方法
    5.4 小结
6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定量预测研究实例
    6.1 层次一——印度洋中脊
        6.1.1 印度洋研究区概况
        6.1.2 区域信息综合分析与提取
        6.1.3 区域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成矿预测
    6.2 层次二——西南印度洋中脊
        6.2.1 西南印度洋研究区概况
        6.2.2 远景区信息综合分析与提取
        6.2.3 远景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成矿预测
    6.3 层次三——中国合同区
        6.3.1 中国硫化物合同区概况
        6.3.2 目标区信息综合分析与提取
        6.3.3 目标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成矿预测
    6.4 硫化物合同区区块规划方案
        6.4.1 印度洋海区硫化物区块申请规划
        6.4.2 中国硫化物合同区区块规划方案
    6.5 小结
7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双向预测评价
    7.1 龙旗热液区地质背景
        7.1.1 洋壳圈层结构
        7.1.2 断裂构造
        7.1.3 海洋核杂岩
        7.1.4 已知热液区
    7.2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7.2.1 剖面图
        7.2.2 构造分布图
        7.2.3 找矿模型的建立
    7.3 致矿地质异常数值模拟预测分析
        7.3.1 三维数字热液区
        7.3.2 FLAC3D文件转换
        7.3.3 数值模拟的原理与方法
        7.3.4 地质体参数设置
        7.3.5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7.3.6 模拟结果及分析
    7.4 矿致地质异常定量化预测分析
        7.4.1 “立方块预测模型”的找矿方法
        7.4.2 有利洋壳圈层信息提取
        7.4.3 有利构造信息提取
        7.4.4 深部信息提取
        7.4.5 三维成矿预测综合分析
    7.5 双向预测评价
        7.5.1 成矿过程数值模拟预测分析
        7.5.2 龙旗热液区双向预测
    7.6 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找矿模型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深部找矿地球物理勘探研究现状
    1.4 北衙矿区勘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主要研究路线
    1.7 创新性研究成果
第2章 北衙金多金属矿成矿模式及成矿规律
    2.1 矿床地质特征
    2.2 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
        2.2.1 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
        2.2.2 成、控矿要素分析
    2.3 物性基础及物性模型
        2.3.1 岩(矿)石物性特征
        2.3.2 构造空间电阻率模型
        2.3.3 矿体、岩体地球物理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衙金多金属矿重磁勘探技术机理
    3.1 北衙金多金属矿重力勘探技术机理
        3.1.1 重力勘探理论基础及工作方法
        3.1.2 北衙矿区重力勘探应用效果
    3.2 北衙金多金属矿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机理
        3.2.1 磁法勘探理论基础及技术方法
        3.2.2 地面高精度磁测应用效果
    3.3 北衙金多金属矿重磁勘探方法及勘探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衙金多金属矿综合电法探测机理
    4.1 激发极化法探测技术机理
        4.1.1 激发极化法理论基础
        4.1.2 北衙矿区激电方法应用及评价
    4.2 大地电磁测深探测机理
        4.2.1 大地电磁法基本理论及工作方法
        4.2.2 北衙矿区AMT与CSAMT方法技术研究
    4.3 北衙金多金属矿电法勘探方法及勘探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试验
    5.1 已知隐伏矽卡岩型铁金矿床勘探方法试验
    5.2 成矿远景区勘探模式试验
        5.2.1 全区隐伏岩体预测
        5.2.2 区域断裂构造识别
        5.2.3 远景区勘探方法验证效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北衙地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北大西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的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海洋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区海洋地质概况
        2.2.1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成矿模式
        2.2.2 研究区典型热液区
第3章 研究区数据综合分析
    3.1 研究区数据模型
    3.2 研究区水深分析
    3.3 研究区地球物理数据分析
    3.4 研究区地震火山数据分析
    3.5 研究区洋底基岩年龄数据分析
第4章 北大西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二维预测
    4.1 找矿模型的建立
    4.2 找矿信息提取
        4.2.1 水深信息的分析与提取
        4.2.2 断裂信息的分析与提取
        4.2.3 地球物理信息的分析与提取
        4.2.4 地震火山信息的分析与提取
        4.2.5 洋底基岩年龄信息的分析与提取
    4.3 研究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预测
        4.3.1 预测模型的建立
        4.3.2 预测方法介绍
        4.3.3 研究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预测
        4.3.4 圈定远景区及预测评价
第5章 典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喷口区的三维模拟预测评价
    5.1 研究区海洋地质背景
    5.2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
        5.2.1 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建立
        5.2.2 块体模型的建立
    5.3 基于成矿过程的找矿靶区三维模拟预测评价
        5.3.1 数值模拟的原理与方法
        5.3.2 模型条件和参数
        5.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5.3.4 可能成矿区域的圈定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分析
    6.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10)航磁处理技术在柴北缘马仙地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柴北缘油气勘探研究现状
        1.2.2 磁法勘探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第二章 柴北缘马仙地区概况
    2.1 柴北缘自然地理概况
    2.2 柴北缘地质概况
        2.2.1 区域构造特征
        2.2.2 区域地层特征
        2.2.3 航磁特征概况
    2.3 柴北缘油气勘探概况
第三章 地震和钻井资料处理解释方法
    3.1 地震和钻井资料收集
    3.2 地震反射资料的地质层位标定
    3.3 反射波阻特征
    3.4 地震资料连片精细解释
    3.5 马仙地区断裂特征
第四章 航磁资料处理解释方法技术
    4.1 重磁资料收集
    4.2 重磁处理研究思路
    4.3 重磁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4.3.1 傅立叶变换
        4.3.2 位场转换的基本原理
        4.3.3 磁场的化极转换
        4.3.4 导数运算
        4.3.5 解析延拓处理
        4.3.6 重心拉格朗日插值法
        4.3.7 切线法
    4.4 油气储量估算方法
        4.4.1 石油储量计算
        4.4.2 天然气储量计算
第五章 马仙地区航磁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5.1 研究区磁异常的基本特征
    5.2 异常分离
        5.2.1 数据化极处理
        5.2.2 数据导数运算处理
        5.2.3 数据延拓处理
    5.3 网格切片处理与解译
    5.4 马仙地区油气分布及储量预测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用窗口平均法进行重力异常划分的可行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位场数据去噪研究[D]. 陈贝.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2]微动勘探法在浅层探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 张一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3]空间域位场分离方法对比研究[D]. 韩彤. 长安大学, 2019(01)
  • [4]基于遗传算法与空间插值算法的异常下限提取模型构建及应用效果[D]. 原烨. 长安大学, 2018(01)
  • [5]基于重磁三维反演的岩性识别与立体填图 ——以铜陵矿集区为例[D]. 付光明. 东华理工大学, 2017(11)
  • [6]重力勘探法在江西省中酸性岩体圈定中的应用[J]. 黄俊平,徐荣华,姚绍萍.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4)
  • [7]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定量预测理论与实践[D]. 任梦依.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4)
  • [8]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模式研究[D]. 杨剑.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1)
  • [9]北大西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D]. 邵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7)
  • [10]航磁处理技术在柴北缘马仙地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D]. 黄君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12)

标签:;  ;  

窗口平均法划分重力异常的可行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