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病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及临床分析

胸腰椎病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及临床分析

一、胸腰椎疾患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及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世保[1](2020)在《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植骨融合与髂骨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骨关节系统中以脊柱结核最为多见,常破坏椎间盘及椎体,导致脊柱后凸发生,严重导致截瘫。当前手术治疗占据重要地位,前后路联合手术一直以来备受推崇,但其具有创伤大,风险高等不足。近来较多学者主张单纯后路手术,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核病灶清除后多伴骨缺损需结构性重建,目前可供植骨材料种类繁多,对于其选取尚无统一标准,笔者使用自体肋骨和髂骨钛网进行植骨重建脊柱骨性结构,并对其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对比。目的研究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植骨融合与髂骨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对比,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2015年07月至2019年08月期间,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胸椎结核患者,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8例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植骨融合术(A组),30例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髂骨钛网植骨融合术(B组)。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前后血沉及C反应蛋白、Frankel分级、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54个月,随访中所有患者植骨均正常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发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沉及CRP和植骨融合时间比较,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A组较B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术后1周VAS评分A组较B组评分低(P<0.05),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分级较术前均得到良好的改善;A组Cobb角矫正度为(6.36±6.12)°,B组Cobb角矫正度为(6.20±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obb角丢失度为(2.71±1.58)°,B组Cobb角丢失度为(3.53±1.4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更好的维持了Cobb角矫正度。A组1例患者出现术后胁部感觉麻木;B组2例髂骨取骨区脂肪液化(其中1例出现感染),1例钛网下沉,4例髂骨取骨区疼痛,上述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得到明显好转。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植骨融合与髂骨钛网植骨融合术对治疗胸椎结核均有良好的疗效,前者可以更好地维持脊柱Cobb角矫正情况,减少术中出血,同时有效的避免了骼骨取骨区并发症的发生。

杨志[2](2020)在《活血壮腰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短期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评估活血壮腰汤在腰椎融合术后疼痛及改善腰椎功能上的疗效,探讨口服活血壮腰汤在腰椎融合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患于我院骨科行单节段后入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患者共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及治疗组(n=31)。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口服活血壮腰汤治疗。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14天这4个观察节点进行随访,分别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两个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对所得数据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随访治疗中,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对照组与治疗组按规定完成课题研究例数分别为31例和2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SA分级、手术节段、手术时长、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疼痛改善情况(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7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两组的VAS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提示分组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2、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对应观察节点两组组间ODI评分差异,发现在两组在各观察节点OD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治疗时,两组时间与分组不存在交互效应。3、总疗效对比: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末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1%,96.6%。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的疗效评定对比,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血壮腰汤在腰椎融合术后应用中,可以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缩短腰椎融合术后疼痛时间,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在术后早期腰椎功能的改善上作用有限。基于其针对疼痛缓解的积极作用,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吴昊[3](2020)在《局部抗生素持续灌洗引流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抗生素病灶局部持续灌洗引流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9年6月就诊我院脊柱骨科的胸腰椎后路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其中行抗生素病灶局部持续灌洗引流治疗的病例为抗生素组共19例,男7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40±16.88)岁。同期行单纯生理盐水病灶局部持续灌洗引流治疗的此类患者为传统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5.75±13.78)岁。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白细胞数、血沉、C反应蛋白、血培养、病灶组织病原菌培养及耐药率及治愈时间的差异、VAS及ODI评分。随访治愈后感染复发的情况,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抗生素组与传统组比较,各时间点WBC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P数值来看,抗生素组术后第5天检查(31.32±14.04 mg/L)、术后第7天检查(22.05±7.56 mg/L)及出院检查(5.26±2.44 mg/L)与传统组相比较后术后第5天检查(48.33±27.25 mg/L)、术后第7天检查(44.08±24.38 mg/L)及出院检查(7.92±2.68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ESR数值,抗生素组术后第5天检查(26.00±8.05mm/h)及术后第7天检查(23.79±7.38 mm/h)与传统组相比较后术后第5天检查(48.67±21.65 mm/h)及术后第7天检查(42.58±15.72 mm/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术后灌洗时间(14.31±3.46 d)、引流管放置时间(15.95±3.36 d)及达到治愈标准时间(19.32±3.99 d)相比传统组术后灌洗时间(19.08±9.92 d)、引流管放置时间(21.25±10.44 d)及达到治愈标准时间(25.75±10.3 d)均有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中1例发生肺部感染;传统组1例发生压疮、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消化道不适。抗生素组无再次复发感染患者。传统组有1例患者3月内再次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结论1、病灶局部持续灌洗引流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疗效可靠。2、灌洗溶液加用抗生素后,可以更快控制感染、且具有康复快,复发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赵志钢,郭庆宝,郝佳杰,徐志杰[4](2011)在《可控加压空心螺钉在距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13例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距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在临床工作并不罕见,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距骨骨折尤其是复杂粉碎性的距骨骨折有不断发展并上升的趋势,由于距骨无单独的血供,易发生缺血坏死,且因致伤暴力较大,往往存在软组织损伤,

胡晨波[5](2021)在《椎间盘损伤对AO B2型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骨折节段椎间盘损伤对AO B2型胸腰段骨折行后路内固定术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于2012年10月-2019年6月因AO B2型胸腰段骨折于我科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腰段脊柱正侧位片、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确定骨折分型及椎间盘损伤程度。疼痛程度测量包括腰痛VAS评分,神经功能评估采用ASIA分级,影像学测量包括胸腰椎后凸Cobb角,骨折节段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间盘损伤程度采用Sander等人提出的的影像学分型。并对测量指标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末次随访时间30.2±20.1个月。其中合并骨折节段椎间盘损伤患者17例,无椎间盘损伤患者21例。术前平均Cobb角16.78°±9.08°,术后平均Cobb角5.76°±7.89°,末次随访时平均Cobb角12.67°±12.79°。椎间盘损伤组和无椎间盘损伤组术前及术后Cobb角,局部后凸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无统计学差异,椎间盘损伤组和无椎间盘损伤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18.59°±13.74°vs8.16°±9.99°),局部后凸角(11.88°±8.83°vs 6.55°±4.89°)及椎体前缘高度比值(77.16%±18.07%vs 90.83%±9.26%)有统计学差异(p<0.05)。5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失败并发症,椎间盘损伤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较无椎间盘损伤组有明显差异(29.4%vs 0,p<0.05)。结论:椎间盘损伤在AO B2型胸腰段骨折中常见但易被忽略。骨折节段椎间盘损伤可能影响脊柱稳定性,导致后路内固定术后后凸矫正丢失,甚至内固定失败。对于合并椎间盘损伤的AO B2型胸腰段骨折患者,椎间融合损伤节段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

刘锦滔[6](2021)在《骨水泥强化经皮椎弓根螺钉的临床应用及渗漏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椎弓根螺钉贯通脊柱前、中、后三柱,具有优秀的矫形和固定能力,早已成为脊柱后路内固定治疗的金标准。与开放置钉技术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能在较小的手术创伤下,提供同等的稳定性,是一种更微创且有效的治疗手段,适用于临床大部分的患者。但随着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合并胸腰椎疾病的骨质疏松患者越来越多,因骨密度的下降,导致内固定术后出现螺钉松动、脱落的情况也随之增多。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早被证实可有效提高螺钉在椎体内的锚固性能,而骨水泥的渗漏是该技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骨水泥强化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出现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并评估骨水泥强化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骨水泥强化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手术病例,共45例,其中男性19例(42.22%),女性26例(57.78%);年龄47~89岁,平均(68.11±8.78)岁;体质指数(BMI)16.81~33.25,平均(23.74±3.74);骨密度T值-2.50~-3.87,平均(-2.96±0.41)。使用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Oswestry功能指数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进行疗效的评估。根据术后三维螺旋CT扫描结果对骨水泥有无渗漏及渗漏类型作出判断及统计,并测量螺钉置入位置(螺钉置入深度、螺钉尖端与椎体中线距离);通过术后X线及CT检查评估术后螺钉松动情况。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定性数据以百分率“%”形式表示;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手术疗效;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相关文献资料比较,针对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作出分析。结果:本研究4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02±4.33个月。共使用椎弓根螺钉228枚,强化221枚,出现渗漏螺钉数量为36枚(16.29%),渗漏分型:B型渗漏23枚(10.41%),S型渗漏8枚(3.62%),C型渗漏4枚(1.81%),其中1枚(0.45%)螺钉的骨水泥分型同时存在B型及S型的情况。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着低于术前(p<0.01),且患者末次随访的上述指标与术后7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直至末次随访仅发现1例出现螺钉在椎体内断裂情况,其余所有病例未发现松动、脱落等情况,未见内固定失败需要翻修治疗。本组患者术后无感染、水泥渗漏导致相关神经受压或肺栓塞等并发症。对于患者整体因素分析:在单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中,BMD和螺钉数量是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明确多因素在共同作用时对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取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中P≤0.10的因素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BMD是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对于螺钉置入情况分析表明:在单因素二元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中均发现,螺钉尖端与椎体中线的距离及螺钉深度均是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螺钉深度是发生B型渗漏的影响因素;螺钉尖端与椎体中线是发生S型渗漏的影响因素。C型渗漏未见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1、应用骨水泥强化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合并胸腰椎疾病的骨质疏松患者,螺钉固定可靠,渗漏所致的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2、骨水泥强化经皮椎弓根螺钉的使用中,在选择合适骨水泥注射时机和剂量的情况下,出现骨水泥渗漏情况尚与其他多种因素如患者骨密度情况、强化螺钉数量、螺钉置入深度、螺钉尖端与椎体中线距离等等多因素相关。3、术者应熟练掌握椎体结构,并在术前对患者情况作详细评估、提高经皮置钉的准确性,选择合理的置钉位置,制定个性化的骨水泥应用方案,以达到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的目的。

马铮[7](2021)在《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经后路有限脊柱中后柱截骨治疗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伴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目的:研究经后路有限中后柱截骨治疗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伴脊柱后凸畸形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25例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后路有限脊柱中后柱截骨及椎间隙植骨融合。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植骨区域是否融合及椎弓根螺钉稳定情况。对比所有患者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位平衡(SVA)。通过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Frankel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结果:手术前后凸Cobb角(30.88±7.04)°,脊柱SVA(34.12±4.68)mm,VAS评分(7.00±1.47),JOA评分(22.00±2.00),ODI指数(41.20±3.96)。随访时间平均24.84±1.31个月,术前2例神经损害患者Frankel分级由D级提高至E级,术后3个月时后凸Cobb角(7.96±2.34)°,脊柱SVA(20.64±3.77)mm,VAS评分(2.64±1.29),JOA评分(27.72±0.94),ODI指数(13.20±3.69);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8.16±2.67)°,脊柱SVA(20.40±3.79)mm,VAS评分(2.36±1.35),JOA评分(27.80±0.87),ODI指数(13.28±3.6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指标相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对于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行经后路有限中后柱截骨矫形效果满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改良单侧后路椎体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研究目的:研究改良单侧后路椎体截骨术(MU-PVCR)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就诊于我院的22例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单侧后路全脊椎截骨和后路钉棒矫形固定以及前柱重建。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螺钉稳定情况。对比所有患者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位平衡(SVA)。通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Frankel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结果:手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86.55±18.07)°,脊柱SVA平均(51.32±8.18)mm,VAS评分平均(5.82±1.35),JOA评分平均(21.18±1.87),ODI指数平均(11.50±2.04)。随访时间平均26.14±1.55个月,术前6例神经损害患者Frankel分级由D级提高至E级,术后3个月时后凸Cobb角平均(39.86±9.13)°,脊柱SVA平均(30.86±4.98)mm,VAS评分平均(2.09±1.11),JOA评分平均(27.36±1.09),ODI指数平均(2.77±0.87);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平均(39.50±9.89)°,脊柱SVA平均(30.64±4.33)mm,VAS评分平均(1.86±0.83),JOA评分平均(27.41±1.09),ODI指数平均(2.41±0.73)。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相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对于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行改良单侧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矫形效果满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第三部分后路椎体切除术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目的:研究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VCR)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就诊于我院的26例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VCR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及前柱重建。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螺钉稳定情况。对比所有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位平衡(C7铅垂线与S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SVA)。通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Frankel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结果:手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48.55±6.91)°,脊柱SVA平均(44.02±5.73)mm,VAS评分平均(6.53±1.51),JOA评分平均(11.26±2.72),ODI指数平均(59.02±5.71)。随访时间平均24.34±2.15个月,术前5例神经损害患者Frankel分级由D级提高至E级;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平均(9.53±3.82)°,脊柱SVA平均(18.35±3.51)mm,VAS评分平均(2.65±1.21),JOA评分平均(20.56±3.63),ODI指数平均(20.78±4.01)。末次随访时相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对于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行PVCR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可恢复脊柱序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施彦龙[8](2021)在《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AO分型A1型)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比较采用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单纯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临床上治疗胸腰椎骨折(AO分型A1型)的效果差异,评价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推广使用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按照本研究所设定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使用甘肃省中医院东华HIS病历系统筛选出6个骨科临床科室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确诊为A1型胸腰椎骨折并收住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病案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n=40)和B组(n=38),其中A组均采用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均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所有纳入病例术前与术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术前与术后3天、术后3月及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及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变化,并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所有纳入病例进行电话回访,根据腰背部功能描述与影像学数据评价两组患者术后6月的临床疗效,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A1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观察指标经统计分析后得出结果如下:1.一般资料可比性: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骨折椎体分布、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2.术前观察指标可比性:两组病例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及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经比较,结果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两组病例的术前观察指标具有可比性。3.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组内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得到有效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天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9.46+2.37,B组病例术后3天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7.85+3.84,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8.70+2.36,B组病例术后3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6.62+3.40,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7.48+2.37,B组病例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5.55+3.85,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组内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均得到有效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天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7.37+2.20,B组病例术后3天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8.57+1.36,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月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7.51+1.64,B组病例术后3月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8.89+2.04,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8.37+1.40,B组病例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9.21+1.75,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Cobb角均得到有效矫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天Cobb角为7.74+3.26,B组病例术后3天Cobb角为8.47+2.86,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月Cobb角为9.35+2.25,B组病例术后3月Cobb角为11.17+3.99,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6月Cobb角为10.51+1.83,B组病例术后6月Cobb角为12.21+2.41,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6月临床疗效评价:本项研究结果表明,A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7.50%,B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为92.11%,两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经?(17)检验后,得P=0.02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两种治疗方式均能够有效恢复A1型胸腰椎骨折病例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但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治疗效果更好;2.术后随着患者下地活动,两组A1型胸腰椎骨折病例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均有一定量丢失,但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丢失更少;3.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确切,较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有效率更高,有更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李雅琛[9](2020)在《腰骶交界结核的临床特点、分型及经后路治疗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回顾分析腰骶交界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改变与影像学特点的相关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分型,并评估经后路手术治疗腰骶交界结核及伴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 法]对2013年4月—2019年5月间在我院收治的16例腰骶交界结核患者,采集所有患者的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作为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临床症状评估方法;获取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包括X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资料,测量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脊柱腰骶节段的畸形角、后凸角、腰骶角、椎体破坏指数对结核病变及畸形以及手术效果进行评估;对所有患者采用经后路切开病灶清除、椎管减压、矫形、钛网重建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进行总结评估。所有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 果]本组患者共16例,年龄平均28岁(15~44岁),男10例,女6例;病程平均为17个月(4~108个月)。所有患者均以腰痛及腰骶部畸形就诊入院,其中9例的患者伴有全身的结核中毒症状;6例患者伴有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按ASIA分级B级1例,C级1例、D级4例,其余均为E级;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患者的VAS评分5.18±1.94分,JOA评分为15.81±4.59分,术前该组患者后凸角为0.87±28.46、畸形角为4.06±22.38°、腰骶角为14.12±18.49°;累及节段:L5-S1节段患者有10例,L4-S1节段患者有3例,L4-S2节段患者有1例,L5-S2节段患者有1例,L2-S1节段1例;所有患者行经后路手术,手术时间140~250min,平均183min,术中出血量400~800ml,平均586ml。术中输血0~600ml,平均260ml。两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ASIA分级由C级改善至D级,其余所有患者末次随访ASIA分级为E级,随访过程中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术前患者的VAS评分5.18±1.94分,JOA评分为15.81±4.59分,末次随访VAS评分2.12±1.26分,JOA评分为21.93±4.52分。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末次随访的VAS及JOA评分较术前显着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该组患者后凸角为0.87±28.46,术后18.12±16.4°,末次随访17.75±16.25°;术前该组患者畸形角为4.06±22.38。,术后19.75±12.45°,末次随访20.00 ±12.85;术前该组患者腰骶角为14.12±18.49°,术后25.21 ±9.71。,末次随访24.71±9.31°。术后该组患者后凸角、畸形角、腰骶角较术前明显增高,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末次随访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畸形角、后凸角、腰骶角与病程之间的相关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体破坏指数、JOA评分与病程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破坏指数与JO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畸形角、后凸角、腰骶角与JOA评分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畸形角、后凸角、腰骶角与JOA评分的相关系数(0.4<R<0.75)表明后凸角、畸形角、畸形角与JOA评分的之间存在中度相关关系,且畸形角的相关关系要高于后凸角及腰骶角。依据病人的疾病特点、病程及影像学资料,初步提出了腰骶交界结核后凸畸形分型:单纯型(Ⅰ型)、破坏进展型(Ⅱ 型)、骨病治愈型(Ⅲ型),其中Ⅱ型依据畸形严重程度分为Ⅱa Ⅱb Ⅱc三种亚型。[结 论]椎体破坏指数、JOA评分与病程长短存在明显相关关系;畸形角、腰骶角、后凸角、椎体破坏指数四个指标中畸形角、后凸角、腰骶角与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存在中等相关关系,其中畸形角与JOA评分相关关系最为明确,可作为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的参考指标。讨论中提出的分型简单、易记、特征明显,对腰能结核后凸畸形的临床诊治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经后路手术可以完成病灶清除、矢状位序列重建及便于后路坚强固定,具有效性及安全性。

肖军[10](2020)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的临床应用及关键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伴随我国经济、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居民平均寿命明显较前延长,脊柱退行性疾患患者逐渐增多,脊柱退行性疾患合并骨质疏松者并不少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脊柱外科的标准操作,由于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骨密度降低和骨小梁数量减少,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将受到直接影响,如容易出现螺钉松动、移位、脱落,造成脊柱结构失稳,甚至手术失败。当前在此类患者中运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对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bone cement-injectable cannulated pedicle screw,CICPS)进行强化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然而临床中仍缺乏对此类患者的大样本的中、长期随访以证实其中长期疗效,更为重要的是临床上使用骨水泥螺钉的时机、策略及使用骨水泥螺钉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预防上仍然缺乏一个相关的统一标准及技术总结。与此同时,骨质疏松患者的椎间融合术中,当前的PEEK椎间融合器由于存在应力遮挡,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融合器下沉屡见不鲜,为此我科自主研发了一款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BioCage),前期已通过相关生物力学测试,并获得国家相关专利,其与传统PEEK型椎间融合器相比,临床疗效如何,本研究在此一并在此进行初步探索。目的:通过大样本的中长期随访,进一步评估CICPS在此类患者中的中长期疗效;总结CICPS治疗脊柱疾患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技术,并提出系统科学的标准;初步探索CICPS联合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BioCage)治疗脊柱疾患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011年5月至2018年6月运用骨水泥对CICPS进行强化的脊柱退行性疾患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276例,腰椎滑脱症1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91例,退行性脊柱侧弯11例,脊柱骨折37例,强直性脊柱炎并后凸畸形22例,翻修手术4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214例,平均年龄61.74±9.83(24~83)岁,平均双光子骨密度值-3.18±0.68(-2.5~-5.4)SD。术中CICPS应用采取我们前期提出的“必须有效,尽量少用,小剂量强化(1-2ml骨水泥/枚螺钉)”的原则。个体化应用原则为:腰椎滑脱复位:Ⅰ-Ⅱ°单侧应用,Ⅱ°以上双侧应用;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应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最近、远端使用;脊柱骨折:单侧应用,必要时双侧应用;退行性脊柱侧弯畸形:近端融合椎推荐使用,其余椎体根据术中情况应用。常规于术后即刻,术后1月、3月、6月、12月及此后每隔一年对相关指标进行定期随访。临床有效性评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临床安全性评估主要采集骨水泥有无渗漏及相关临床并发症等情况。影像学有效性评估通过X线、CT等采集患者手术前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恢复及丢失程度、脊柱畸形矫正及丢失程度及术后螺钉位移、融合节段融合率等相关指标。结果:276例患者共植入CICPS 835枚,PEEK型椎间融合器254枚,BioCage 47枚,随访时间26.37±13.93(6-80)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部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脊柱后凸角、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较术后无明显丢失(P<0.05)。所有椎间融合术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但末次随访时,椎间隙存在一定程度丢失,BioCage组融合器下沉率(18.4%)高于传统PEEK组(13.8%)(P<0.05)。术中64例(23.2%)患者74枚(8.9%)CICPS发生渗漏,其中胸椎渗漏55枚(15.96%),腰椎渗漏15枚(8.63%),骶椎渗漏4枚(3.85%),椎管内渗漏2枚,术中取出,所有渗漏患者未发生临床相关症状。单变量分析和Logestic回归分析提示骨水泥螺钉的使用数量、位置及患者的手术指征与骨水泥的渗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术后一年随时BioCage组融合率100%,PEEK组77.3%(P<0.05),截止末次随访时所有融合节段均实现骨性融合,无螺钉断裂、松动及拔出。结论:PMMA强化CICPS术中虽存在一定危险性,在熟练掌握其关键外科技术的前提下,运用脊柱疾患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依然是安全、有效的,但CICPS运用于特殊节段(胸椎)和特殊指征(骨折、强直性脊柱炎伴后凸畸形)时具有较高的渗漏率,术中应提高警惕;中长期临床结果显示我们前期提出的CICPS应用原则和个体化应用策略是科学的,有望作为骨水泥螺钉应用的统一标准;CICPS联合BioCage治疗脊柱疾患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效果良好,与PEEK型椎间融合器相比,能获得更早的椎间融合,但更容易出现与临床效果无关的椎间隙下降。

二、胸腰椎疾患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及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胸腰椎疾患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植骨融合与髂骨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脊柱结核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2)活血壮腰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短期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部分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手术指征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及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案设计
    4 观察节点及观察指标
        4.1 常规指标
        4.2 疼痛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4.3 功能指标-腰痛障碍评分
    5 疗效评定标准
    6 不良事件记录
    7 病例收集及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1 病例随访情况
    2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2.1 一般资料对比
        2.2 两组手术相关资料对比
    3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情况
        3.1 两组VAS评分对比统计分析
        3.2 针对VAS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3 两组患者ODI评分统计分析
        3.4 针对ODI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4 疗效评定情况
    5 不良反应登记情况及额外镇痛药物应用登记情况
第三章 讨论
    1 腰椎融合术的治疗机理、手术类型的历史演变
    2 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的诊治
        2.1 中医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疼痛诊治
        2.2 西医对腰椎融合术后疼痛诊治
    3 活血壮腰汤的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4 活血壮腰汤在腰椎融合术后疼痛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局部抗生素持续灌洗引流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典型病例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4)可控加压空心螺钉在距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13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2 结 果
3 讨 论

(5)椎间盘损伤对AO B2型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胸腰椎骨折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6)骨水泥强化经皮椎弓根螺钉的临床应用及渗漏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椎弓根螺钉在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脊柱疾患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经后路有限脊柱中后柱截骨治疗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伴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改良单侧后路椎体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后路椎体切除术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AO分型A1型)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术前影像学资料准备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一般处理
        2.5 术后康复
    3 术后疗效评价
        3.1 影像学指标评价
        3.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 纳入病例一般情况
    2 纳入病例数据比较
        2.1 一般情况比较
        2.2 术前影像学观察指标比较
        2.3 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比较
    3 术后6 月临床疗效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学对胸腰椎骨折的认识与治疗记载
        1.1 中医学关于胸腰椎骨折的记载
        1.2 中医学对胸腰椎骨折基本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记载与临床应用
    2 现代医学对胸腰椎骨折的认识与治疗
        2.1 胸腰椎骨折发病特点
        2.2 胸腰椎骨折AO分型
        2.3 A1 型胸腰椎骨折常见致病原因
        2.4 A1 型胸腰椎骨折损伤机制
        2.5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A1 型胸腰椎骨折
    3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A1 型胸腰椎骨折的优势
        3.1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A1 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3.2 中医正骨手法代表之陇中正骨
        3.3 A1 型胸腰椎骨折协同治疗的结论分析
    4 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的可能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
第四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性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1 研究存在的不足
        3.2 研究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认识与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典型病例
致谢
参与科研课题与发表学术论文

(9)腰骶交界结核的临床特点、分型及经后路治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腰骶交界结核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的临床应用及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研究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研究方法
结果
    一、一般结果
    二、临床和影像学结果
    三、并发症情况
    四、典型病例
讨论
    一、脊柱退行性疾患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外科治疗的难点
    二、CICPS在脊柱退行性疾患合并骨质疏松症中的独特优势
    三、CICPS运用的相关技术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椎弓根螺钉在伴骨质疏松脊柱疾患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主要成果
致谢

四、胸腰椎疾患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及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植骨融合与髂骨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对比[D]. 徐世保.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2]活血壮腰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短期临床观察[D]. 杨志.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局部抗生素持续灌洗引流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疗效研究[D]. 吴昊.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4]可控加压空心螺钉在距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13例疗效分析)[J]. 赵志钢,郭庆宝,郝佳杰,徐志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24)
  • [5]椎间盘损伤对AO B2型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D]. 胡晨波.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骨水泥强化经皮椎弓根螺钉的临床应用及渗漏因素分析[D]. 刘锦滔.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7]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D]. 马铮.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8]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AO分型A1型)的回顾性研究[D]. 施彦龙.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腰骶交界结核的临床特点、分型及经后路治疗探讨[D]. 李雅琛.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的临床应用及关键技术[D]. 肖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胸腰椎病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及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