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德育新人——我对新时期学校德育的看法

抓德育新人——我对新时期学校德育的看法

一、抓德育,育新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高晓娜[1](2021)在《乡村小规模学校功能变迁研究 ——以寨里镇孤山学校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回顾国家暂停撤点并校以来的政策趋向,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与乡村结构的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命运并不是消失,而是呈现出在可预见范围内增多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小而美、小而优”的发展。但是,由于部分教育决策者、乡村学校治理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小规模学校存在的价值和功能认识不足,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影响了乡村小规模学校质量的提升。因此,通过研究不同时期学校功能的变迁,梳理出乡村小规模功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及其功能发挥的保障条件,使新时期乡村小规模学校在育人、推动乡村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通过参加“山东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学术研讨暨经验交流会”,在阅读了各学校提供的学校发展资料基础上,在导师带领下对有关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经过多次讨论选择了淄川区寨里镇孤山学校作为研究个案。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工具性个案——孤山学校内部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对所获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确定研究的基本框架,为后期研究展开打好基础。整体上,通过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应然功能的阐释,明确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功能诉求,在此基础上梳理分析孤山学校的功能变迁情况。笔者把孤山学校不同时期的突出功能作为重点来进行论述,由于教育功能和一些派生功能始终贯穿其中,但在不同时期表现形态不一样,因此,本文将孤山学校功能变迁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以更好地展现不同时期孤山学校主导功能的发挥状况:开启新教育,传播新思想(1915-1936年);学习知识为主,强化爱国教育(1937-1948年);正规教育活动,教育生产相结合(1949-1965年);政治活动为主,文化教育弱化(1966-1976年);规范教育,强化科学劳动观念(1977-1985年);强化学校教育功能科学发挥,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1986-2000年);注重规模效益,文化传播力、整合力减弱(2001-2007年);派生功能不断衍生,赋予新的乡村责任(2008年至今)。基于孤山学校功能变迁历程的概述,进一步对影响乡村小规模学校功能变迁的因素进行多维度分析。其中包括政治、文化、政策在不同时期交互作用影响学校功能的定位,学校治理能力影响学校功能的发挥,学生、家庭、乡村多因素需求影响学校功能的调整三部分。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的分析,最终得出乡村小规模学校功能实现的路径选择: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政策导向;创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机制;建立乡村与学校良性互动机制;创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内部治理方式。从真正意义上帮助乡村小规模学校更好地谋求自身发展、辐射带动乡村社会。

李芳[2](2020)在《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研究 ——以北京市A区16所中小学校为例》文中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中小学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中小学校党组织是全面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工作的重要堡垒。在新时代加强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中小学校的根本,对育人、培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思想引领、信念引导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北京市A区16所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中小学校党组织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方面的成绩,同时找到中小学校党组织未能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调查,总结出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取得的成绩有: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工作不断完善;中小学校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素质有所提升;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的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研究发现,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一,部分中小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不规范、监督不力、保障不到位;第二,部分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工作机制不健全;第三,部分中小学校党组织在党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所欠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在中小学校党组织管理体制方面,党建和业务“两层皮”;党政领导干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在中小学校党组织工作机制方面,党组织领导工作履职不到位;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在党务人才建设方面,党组织组建和改革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工作力度不够;党政工作中的追责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党组织成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对策有:第一,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同步指导,落实一岗双责;明确职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监督,健全保障机制。第二,完善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工作机制。完善职能履行机制,保障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得以有效落实;完善资源优化机制,保障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有足够资源驱动;创新内部管理机制,保障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效果。第三,优化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人才队伍。创新党务人才培养体系,为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提供专业党务人才;加强党员教师理想信念再教育,为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构建先锋队伍。从而,进一步切实加强新时代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形成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合力,提高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效果。

田洋[3](2019)在《十九大后中央宣传系统机构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大以来的中央宣传系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党政军民学无所不包,主要目的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宣传系统是一个管文化、管思想、管新闻、管舆论重要的系统。宣传系统的机构改革是在新时期思想环境极其复杂多元、文化环境繁荣发展的改革背景下为了解决思想可能失地、文化可能失调、道德可能失重等等问题所进行的重要改革。十九大后宣传系统的机构改革从制度安排来看,不仅包括以往的政府系统,还包括了党的系统,通过党系统合并政府系统中的某个机构的制度安排,根本目的仍是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和贯彻党的方针。因为从它的制度安排来看,着重表现为重构党政关系、重塑意识形态权力、凸显德育工作地位等制度特征。十九大后中央宣传系统机构改革从其内生动力来和职能导向来看,党的全面领导是其根本动力。同时,宣传系统的机构改革也是一种党政体制下的自我修复,即党全面领导一切工作的制度下,它能有效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自我修复即为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许多问题和成就都表明,宣传系统需要改革,也需要能适应新时代的新形势。因而,这场改革的职能导向体现在强化宣传管理、明确宣传内容和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四个方面。而这四个职能改革之导向也集中体现了本轮宣传系统机构改革的维护权威、凝聚人心、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四个方面的价值。宣传系统机构改革不仅对以往的党政关系有所继承,还对以往的党政关系做了重构。既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又要使党的领导科学化、规范化。在未来政治环境不断变化之时,宣传系统机构改革的转型趋势是要从分层单点应对向融合协同转型应对转型,从意识形态权威建构向法理性权威建构转型,从注重信息管理向强化信息安全转型,从侧重对内宣传向内外同步宣传转型。机构改革不能仅止于机构本身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还在于从体制上建构新的治理体系,不能仅止于合并、废设,否则会不会仍和以往一样,机构改革越改越多,合并调整大部愈多,结果犹未可知。在强调核心、强调改革、强调治理的时代背景下,宣传系统的机构改革具有收缩、引导、教育的重大意义,但这并不是终点,只是历史中的一环。

宋立文,刘东秀[4](2012)在《胸怀理想谋划 脚踏实地前行——访中山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文中研究说明他长于思考,总是能从点滴小事中汲取智慧和能量;他把工作当作事业,三十多年都不改那份激情与执着;他温文尔雅,谦逊质朴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就是中山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聆听刘局长的教育见解,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他弹奏的德育"心曲",余音绕梁——

杨炎轩[5](2006)在《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的发展曾经经历了一个不断吸收德育实践的新成就和问题米充实自己的过程和阶段,现在,德育理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适应德育实践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阶段。德育理论发展变化的这种时代特点,要求我们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理论发展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这既是教育实践工作者提高自身德育理论素养的必经之途,也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创新德育理论的内在需要。具体说,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我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的历程、成效及问题所在,增强德育理论研究的“自我意识”;有助于我们对过去和现在的德育现象、实践及其问题作出更科学的说明或解释,对今后的德育现象、德育实践作出科学判断、预测,并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我们拓宽和深化德育理论研究的领域和主题,进而推动和促进德育学科的发展和繁荣。德育理论发展是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性,德育理论发展研究是对德育研究活动及德育理论本身发展性问题的研究,即对德育研究的研究。借鉴教育基本理论关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的成果,德育理论发展体现为德育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的转移,德育理论研究传统的转变,德育理论研究内容的进展和德育理论研究趋势的展望。其中,德育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的转移和德育理论研究传统的转变是从形式的角度来表征德育理论的发展,德育理论研究内容的进展是从内容的角度来具体说明德育理论的发展;德育理论研究趋势的展望则是从未来的角度对德育理论发展所进行的预测性分析。 以我国人大复印资料《G1教育学》(1981~2005)所转载的德育论文及其引用着作文献为主要研究样本,我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时期或阶段:1981~1988是德育理论研究的科学化阶段;1989~1998是德育理论研究的现代化阶段;1999~2005是德育理论研究的人性化阶段。换句话说,1981~2005年德育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以科学化为起始,历经现代化,现正向人性化进发。在德育理论研究的科学化阶段,德育过程率先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议题,德育的地位受到普遍关注,科学化成为几乎所有德育问题讨论的归宿;在德育理论研究的现代化阶段,德育功能与效果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德育地位的讨论让位于“德育首位”的探讨,德育理论科学化问题继续受到关注;在德育理论研究的人性化阶段,主体性德育思想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生活化成为几乎所有德育问题讨论的归宿,教育的道德性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德育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的转移及其所反映的德育理论发展状况,只是体现了德育理论表层结构的变化,德育理论研究传统的转变反映的则是德育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了德育理论深层结构的变化。德育理论研究传统的转变包括德育理论研究的哲学科学基础转变,德育理论研究的理论核心转变和德育理论研究的研究方法转变。德育理论研究的哲学科学基础转变主要表现为,从单一的哲学向度朝多样化的哲学科学向度转变;从哲学科学语录水平上的

黄信斌[6](2003)在《抓德育,育新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文中研究说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学校迎接挑战,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对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及实施的方法、途径进行探讨。

唐朝纪,张凤山,刁纯志,王运章,宋春宏,陈洪波[7](1997)在《德育系统工程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四川省教委、省委宣传部组织成都、重庆、自贡、广汉、西南师范大学“四市一校”,从1988年开始进行德育系统工程的试验。德育渗透到学校内部各方面教育之中,大、中、小学德育彼此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配合,是构建德育系统工程的关键。试验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德育系统工程的全局性、方向性、整体性、时代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必须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抓德育,育新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抓德育,育新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小规模学校功能变迁研究 ——以寨里镇孤山学校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现阶段乡村小规模学校功能难以实现
        (二)城乡融合发展期待乡村小规模学校功能完善
        (三)乡村小规模学校功能变迁研究缺少历史回溯性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研究
        (二)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功能的比较研究
        (三)关于学校功能变迁的方法论研究
        (四)研究述评
    三、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问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框架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
    三、研究方法的选取
        (一)个案研究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访谈法
        (四)观察法
    四、研究对象的选择
    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六、研究的效度及伦理问题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二章 乡村小规模学校应然功能阐释
    一、与现代社会接轨的育人功能
    二、乡村社会的价值引导功能
    三、潜在的经济发展功能
    四、乡村文化传承功能
    五、服务治理乡村功能
    六、家庭教育辅助功能
第三章 孤山学校的功能变迁历程
    一、开启新教育,传播新思想(1915-1936 年)
        (一)废私塾办新学:识字教学提高知识水平
        (二)传播新文化:新式教育为乡村带来新动力
    二、学习知识为主,强化爱国教育(1937-1948 年)
        (一)宣扬爱国思想:积极协助抗日活动
        (二)战时信息传递:学习抗日两不误
        (三)民众教化:凝聚乡村公共精神
    三、正规教育活动,教育生产相结合(1949-1965 年)
        (一)重视全民教化:发展教育并着手扫除文盲
        (二)偏向经济收益:过于注重劳动生产而忽视学习
        (三)政治意识引领:作为公共角色规范乡村社会
    四、政治活动为主,文化教育弱化(1966-1976 年)
        (一)政治活动频繁:教育与革命相依
        (二)大力发展勤工俭学:革命活动影响下教学效率低
    五、规范教育,强化科学劳动观念(1977-1985 年)
        (一)重视育人升学成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强化勤工俭学,多元筹措教育经费:重视学生劳动观念和技能的培养
    六、强化学校教育功能科学发挥,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1986-2000 年)
        (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双管齐下
        (二)经济效益向实践育人转轨:经济、育人效益双丰收
        (三)社会秩序维持成效显着:辅助社会治安,进行普法宣传教育
    七、注重规模效益,文化传播力、整合力减弱(2001-2007 年)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优化教育办学效益
        (二)管理体制变革、教师流动性增强:学校与乡村文化发展的相融性降低
    八、派生功能不断衍生,赋予新的乡村责任(2008 年至今)
        (一)学校教育功能:难以高质量实现
        (二)家庭补偿教育:开展课后服务兼具身心关怀
        (三)学校与乡村治理一体化:国家政策有效落实
    九、功能变迁小结
第四章 乡村小规模学校功能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治、文化、政策的交互作用影响学校功能的定位
        (一)政治环境的变化是影响学校功能的背景基础
        (二)乡村文化的外部冲击是影响学校功能的思想条件
        (三)教育政策的支持是影响学校功能的现实推力
    二、学校治理能力影响学校功能的发挥
        (一)教师由兼具乡村“教化者”转变为单一的“教书匠”
        (二)学校从依附乡村走向失去自我的盲从城镇发展模式
    三、学生、家庭、乡村多因素需求影响学校功能的调整
        (一)从提升文化水平到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需求变化
        (二)从知识本位到功利本位的家庭教育观念变化
        (三)从社群依存到渐行渐远的村校关系变化
第五章 乡村小规模学校功能实现的路径选择
    一、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政策导向
        (一)建立以特色发展为导向的学校发展政策
        (二)健全乡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创新发展的激励政策
    二、创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机制
        (一)建构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联盟
        (二)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增值性评价方式
    三、建立乡村与学校良性互动机制
        (一)促进学校设施、活动的开放,实现村校良性互动
        (二)深度开发乡村教育资源,实现村校共赢发展
    四、创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内部治理方式
        (一)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师发展机制
        (二)开展以“课后服务”为载体的儿童差异化教育
        (三)建构以深度学习为主导的体验式育人范式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研究 ——以北京市A区16所中小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关于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的研究
        2.1.2 关于中小学校党组织作用的研究
        2.1.3 关于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研究
    2.2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路线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技术路线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2.1 研究重点
        3.2.2 研究难点
        3.2.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4.1 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概念界定
        4.1.1 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内涵
        4.1.2 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意义
    4.2 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现状分析
        4.2.1 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取得的成绩
        4.2.2 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存在的问题
        4.2.3 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4.3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对策
        4.3.1 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的主体责任
        4.3.2 完善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工作机制
        4.3.3 优化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人才队伍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研究问卷效度调查数据
致谢
个人简历

(3)十九大后中央宣传系统机构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宣传系统机构改革的历史及现实
    第一节 机构界定及改革历史
        一、机构界定
        二、改革历史
    第二节 改革的环境
        一、政治环境
        二、思想环境
        三、文化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三节 改革前的问题
        一、思想失地
        二、文化失调
        三、道德失重
        四、媒介失措
第二章 宣传系统机构改革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特征
    第一节 改革的制度安排
        一、党的系统中有关宣传工作的制度安排
        二、政府系统中有关宣传工作的制度安排
    第二节 改革的制度特征
        一、党政关系重新建构
        二、意识形态权力重塑
        三、德育工作地位凸显
第三章 宣传系统机构改革的内生动力价值取向和职能导向
    第一节 内生动力
        一、党加强全面领导的坚强决心
        二、党政体制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能力
    第二节 价值取向
        一、维护权威
        二、凝聚人心
        三、保障稳定
        四、促进发展
    第三节 职能导向
        一、强化宣传管理
        二、明确宣传内容
        三、创新宣传方式
        四、增强宣传效果
第四章 宣传系统机构改革后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从意识形态权威建构向法理性权威建构转型
    第二节 从分层单点应对向融合协同应对转型
    第三节 从注重信息管理向强化信息安全转型
    第四节 从侧重对“内”宣传向“内外”同步宣传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德育理论研究要求理论研究者加强对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的研究
        二、德育实践改革呼唤实践工作者增进对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的理解
    第二节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及其研究的可能性
        一、德育理论发展的涵义
        二、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的可能性
    第三节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有助于促进德育理论创新
        二、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有助于推动德育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三、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有助于对德育实践作出预测和干预
    第四节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的方法说明与基本思路
        一、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方法的说明
        二、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的转移
    第一节 1981~1988:以“德育的科学化”为中心课题的德育理论研究阶段
        一、科学化阶段德育理论研究的背景
        二、科学化阶段德育理论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1989~1998:以“德育的现代化”为中心课题的德育理论研究阶段
        一、现代化阶段德育理论研究的背景
        二、现代化阶段德育理论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 1999~2005:以“德育的人性化”为中心课题的德育理论研究阶段
        一、人性化阶段德育理论研究的背景
        二、人性化阶段德育理论研究的特点
第二章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传统的转变
    第一节 研究传统及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传统的考察维度
        一、研究传统的涵义
        二、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传统的考察维度
    第二节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的哲学科学基础转变
        一、哲学和科学在不同层面上影响德育理论的发展
        二、哲学和科学在不同水平上影响德育理论的发展
        三、哲学和科学的更替和更新影响德育理论的发展
        四、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哲学科学基础转变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的理论核心转变
        一、人性假设及德育理论研究的目的取向
        二、学生德性发展机制及德育理论研究的策略取向
    第四节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的研究方法转变
        一、德育研究及研究方法
        二、德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三、德育研究方法的宏观统理与整合观念——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视角
        四、德育研究方法的宏观统理与整合观念——教育研究方法的逻辑视角
        五、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方法转变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内容的进展
    第一节 德育过程研究及进展
        一、德育理论研究科学化阶段关于德育过程的研究及进展
        二、德育理论研究现代化和人性化阶段关于德育过程的研究及进展
    第二节 德育功能研究及进展
        一、德育理论研究现代化阶段关于德育功能的研究及进展
        二、德育理论研究人性化阶段关于德育功能的研究及进展
    第三节 德育回归生活研究及进展
        一、德育回归生活研究的历史及学术背景
        二、德育理论研究人性化阶段关于德育回归生活的研究及进展
第四章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趋势的展望
    第一节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中心课题转移的特点及未来趋势
        一、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中心课题转移的特点
        二、德育理论观念化与德育观念制度化将成为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新的中心课题
    第二节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传统转变中有待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及未来趋势
        一、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传统转变中有待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二、人学、道德及德育的主体性、质的研究方法将成为中国当代德育理论主流的研究传统
    第三节 中国当代德论理论研究内容进展中的不足及进一步发展的动因
        一、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内容进展中的不足
        二、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研究内容进一步发展的动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抓德育,育新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确定总体目标, 完善德育体系
二、调整充实整合德育内容
    1.把品德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教育
    2.紧跟时代, 增添新“营养”, 保持德育教学的生命力
    3.突出时代特点, 加强职业指导
    4.树立双主体性德育观,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三、德育方法多样化, 途径网络化

四、抓德育,育新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小规模学校功能变迁研究 ——以寨里镇孤山学校为个案[D]. 高晓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研究 ——以北京市A区16所中小学校为例[D]. 李芳. 北京体育大学, 2020(07)
  • [3]十九大后中央宣传系统机构改革研究[D]. 田洋.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4]胸怀理想谋划 脚踏实地前行——访中山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J]. 宋立文,刘东秀. 中国德育, 2012(06)
  • [5]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D]. 杨炎轩.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2)
  • [6]抓德育,育新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J]. 黄信斌.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S1)
  • [7]德育系统工程的试验研究[J]. 唐朝纪,张凤山,刁纯志,王运章,宋春宏,陈洪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标签:;  ;  ;  ;  ;  

抓德育新人——我对新时期学校德育的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