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钉术后踝关节活动受限1例

髓内钉术后踝关节活动受限1例

一、髓内钉术后踝关节活动受限1例(论文文献综述)

宫智浩,李朋,宋凯凯,张德刚,杜刚强,杨淑野,王志刚,贾龙,张锴[1](2021)在《外固定架与髓内钉固定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和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的82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0例采用外固定,42例采用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外固定组术前等待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显着少于髓内钉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78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13±3.48)个月。外固定组下地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着早于髓内钉组(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显着下降(P<0.05),两组踝ROM显着增加(P<0.05),而Mazu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外固定组的VAS评分显着高于髓内钉组,而踝ROM和Mazur评分与髓内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踝ROM和Mazu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显示,两组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显示,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外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尤其是软组织条件较差患者,可减少术前等待时间,减少周围软组织损伤。

马梓元,郭万恺,郭胜洋,高峰,王彬,周小小,付备刚,夏胜利[2](2021)在《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对比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148例患者,其中男98例,女50例,年龄19~8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 h~10 d。根据胫骨干骨折AO分型,AO-42A型93例,B型36例,C型19例。148例均使用髓内钉固定,其中髌上入路67例(髌上组),髌下入路81例(髌下组)。髌上组男43例,女24例;年龄(48.09±14.34)岁。髌下组男55例,女26例;年龄(47.46±13.72)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延迟或畸形愈合率、两侧膝关节活动范围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4.4±11.6)个月,骨折均愈合。髌上组手术时间(86.94±17.53)mins,髌下组手术时间(98.10±18.82)mi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术后骨折内外翻畸形发生率3.0%,显着低于髌下组的13.6%(P<0.05);术后1年,髌上组膝前疼痛发生率5.9%,显着低于髌下组的16.0%(P<0.05);髌上组双侧膝关节活动范围差小于髌下组(P<0.05);髌上组VAS为(0.75±0.61)分,与髌下组(0.99±0.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1.12±3.88)分,与髌下组(89.67±3.8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延迟愈合率及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相比,术中骨折复位及透视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骨折内外翻畸形率及膝前疼痛发生率低,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是髓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邓瀚生[3](2021)在《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2018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胫骨骨折的患儿,从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186例。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SIN组)(122例)及跟骨骨牵引治疗组(Calcaneal skeleton traction,CST组)(64例)。对所有患儿的人口学特征、骨折特征、影像学资料、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治疗评分和医疗费用等进行分析对比。术后随访疗效评价按照Johner-Wruh胫骨骨折愈合疗效标准进行评价。长期随访观察患儿双下肢不等长(Limb length discrepancy,LLD)、膝踝关节活动情况、步态异常等情况。结果:共186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所有患儿均获得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至骨折愈合,并且能够开始负重和完全活动。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5个月,依据Johner-Wruh胫骨骨折愈合疗效标准进行评价,ESIN组:优44例,良74例,中5例,差1例。CST组:优22例,良34例,中6例,差0例。163例患儿获得长期临床随访,其中ESIN组109例,CST组54例。23例患儿失访。随访时间2-6年,平均随访时间3.5年。163例长期随访的患儿无LLD,膝踝关节活动不受限,无步态异常等情况出现。在纳入的186例患儿中,男性121例,女性65例。致伤原因分为:摔伤87例,车祸伤96例,高处坠落伤1例,运动伤1例,压伤1例。骨折分型分为:横型40例,斜型104例,螺旋型7例,粉碎型3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弹性髓内钉治疗组122例患儿中,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68.5±17.9)d,骨折愈合时影像学冠状面角度变化(3.5±5.9)°,骨折愈合时影像学矢状面角度变化(3.1±3.7)°,患肢平均开始活动时间(Functional exercises)(65.0±22.6)d,患肢平均负重时间(Weight-bearing)(79.8±22.6)d,此外,1例(0.8%)患儿早期发生畸形愈合,但最终在没有额外手术的情况下获得了可以接受的对位,所有患儿骨折愈合过程中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或短缩大于10mm发生,平均石膏固定时间为(31.7±19.0)d,平均(149.7±26.7)d取出内固定物,平均住院和治疗费用为(20435.6±5631.9)元,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价:优44例,良74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95.16%。其中1例患儿直至疗效评估时仍有13.0度外翻、前倾6.0度畸形,根据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价为差。跟骨骨牵引组的64例患儿中,所有患儿均获得了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9.6±16.0)d,骨折愈合时影像学冠状面角度变化(5.2±5.7)°,骨折愈合时影像学矢状面角度变化(3.4±3.4)°,患肢平均开始活动时间(Functional exercises)(77.2±18.1)d,患肢平均负重时间(Weight-bearing)(92.5±17.5)d,骨折愈合过程的早期出现畸形愈合1例(1.6%),该患儿同样最终得到了畸形的纠正,在跟骨骨牵引组的患儿中未见延迟愈合、骨不连的发生。平均石膏固定时间为(43.1±20.7)d,平均拔出牵引针时间(22.7±6.4)d,平均住院和治疗费用均为(8468.3±2793.0)元,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价:优22例,良34例,中6例,差0例。优良率为90.32%。两组优良率,经统计学检验P>0.1,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对比分析,跟骨骨牵引治疗具有微创、费用较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跟骨骨牵引能够提供的影像学上冠状位矫正结果优于弹性髓内钉固定。此外,跟骨骨牵引组术后出现成角畸形(Malalignment,>5度)的较少。但弹性髓内钉组的患儿住院时间较短,患儿开始功能锻炼和负重时间早于跟骨骨牵引组。但总体而言,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不仅要考虑患儿骨折的特点,还要结合患儿本身的骨折情况和家属的意愿。

白宇哲,朱加亮,杨林,应瑶琪,杨润功[4](2021)在《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联合自体外踝移植在治疗踝关节炎合并距下关节炎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联合植骨行胫距跟关节融合在治疗重度踝关节炎合并距下关节炎临床应用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015 年 5 月至 2018 年 2 月,我院收治各类终末期重度踝关节炎合并距下关节炎患者 13 例,使用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术后疗效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 踝-后足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标准。结果 13 例术后获 12~24 个月的随访,平均 18 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 X 线片检查提示均取得完全融合,AOFAS 踝-后足功能评分从术前的 (44.5±12.4) 分提高至术后的 (76.9±5.8) 分,VAS 从术前 (6.6±1.0) 分下降至术后 (1.5±1.0) 分,两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采用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对重度踝关节炎合并距下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融合术可获得良好疗效,是一种临床治疗重度踝关节炎合并距下关节炎有效方法。

葛迅[5](2021)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FHR)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性研究,来分析两者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入院手术的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年龄75-98岁)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别分为PFNA组和FHR组。PFNA组4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75-92岁,平均(81.95±6.08)岁;左侧25例,右侧17例;受伤原因:摔伤25例,交通伤13例,其他4例;自入院到手术间隔时间2-7天,平均(4.05± 1.71)天;合并内科疾病情况: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8例,支气管肺炎4例,其他6例。FHR组3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75-98岁,平均(81.32±6.93)岁;左侧16例,右侧18例;受伤原因:摔伤19例,交通伤12例,其他3例;自入院到手术间隔时间2-6天,平均(4.50±1.33)天;合并内科疾病情况:冠心病11例、高血压病7例、糖尿病6例,支气管肺炎3例,其他7例;根据AO最新分型(2018版),结果如下:PFNA组,A1.2 型 16 例,A1.3 型 15 例,A2.2 型 8例,A2.3 型 3例;FHR组,A1.2 型 13例,A1.3型15例,A2.2型5例,A2.3型1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比较两组自入院至手术间隔时间;手术切口总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血红蛋白值较术前下降程度;术后3天VAS评分;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自入院至手术间隔时间,PFNA组为(4.05±1.71天),FHR组为(4.50±1.33天),两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口总长度,PFNA组为(7.24±1.09cm),FHR组为(10.08±1.76cm),两组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天数,PFNA组为(6.34±2.09天),FHR组为(7.07±1.12天),两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手术时间(56.81±13.65min),FHR组手术时间(67.55±16.18min),两组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术中出血量(145.96±25.64ml),FHR组术中出血量(302.57±80.91ml),两组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天血红蛋白值下降程度,PFNA组为(22.81±5.35ml),FHR组为(24.19±4.95ml),两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天VAS评分,PFNA组为(3.68±1.81),FHR组为(2.06±1.22),两组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下地行走时间,PFNA组(8.33±1.82天),FHR组(3.54±1.25天),两组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51.36±8.81分),FHR组(76.35±5.19分),两组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 6 月髋关节 harris 评分,PFNA 组(82.37±5.66 分),FHR组(84.16±4.34分),两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84.65±7.67分),FHR组(83.91 ±9.35分),两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两组髋关节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PFNA组(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0例、心脑血管意外2例),FHR组(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心脑血管意外1例),两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与FHR是两种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两种手术方式在远期疗效差别不大。在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PFNA要显着小于FHR,说明PFNA对人体的创伤较FHR小。但在术后下地时间、术后3天VAS评分、术后1月髋关节harris评分FHR组要优于PFNA,FHR允许患者早期下地活动,且患者术后疼痛感优于PFNA。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骨折不同的分型以及对手术的耐受程度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秦泗河,郭保逢,石磊,臧建成,赵俊[6](2021)在《Ilizarov技术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胫骨假关节》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Ⅰ,NF1)相关胫骨假关节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NF1相关胫骨假关节伴下肢短缩畸形患者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27±8.3)岁(范围17~44岁)。假关节畸形均位于胫骨中下段。既往均有1次以上手术失败史,其中1例有5次不成功的手术史。所有病例假关节处均出现重度前弓成角或内翻、外翻畸形,合并胫骨短缩(10.8±3.7)cm(范围5.6~16.5 cm)。术前重度跛行者4例,佩戴支具(或持单拐)行走者8例。家族史中父亲遗传7例,母亲遗传5例。术中切除胫骨假关节及其周围增厚的骨膜及纤维组织,切开延长挛缩的跟腱,打通胫骨髓腔;于胫骨近端截骨,置入髓内钉穿踝关节固定,术中截骨后即刻矫正胫骨前弓畸形,恢复胫骨轴线;假关节截骨处取自体髂骨植骨,Ilizarov外固定跨踝关节固定。术后第7天开始以0.5~1 mm/d的速度行胫骨延长,采用X线阶段性观察评估假关节愈合、肢体长度、下肢力线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7.6±14.7)个月(范围31~80个月)。全部病例达到假关节临床骨性愈合,其中9例接受了促进骨愈合与矫正残余畸形的二次手术,假关节部位骨基本愈合后降低外固定刚度,患肢全负重行走。胫骨延长(8.4±2.5)cm(范围5~12 cm)。外固定佩戴及骨愈合时间为(31.5±3.7)个月(范围25~37个月)。延长期间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重度软组织及骨性感染并发症,髓内钉均未取出。末次随访按照下肢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术后疗效评价表,评分为(2.4±0.3)分(范围2.1~2.8分),9例为优、3例为良,优良率为100%。结论 Ilizarov胫骨延长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NF1相关胫骨假关节能同期矫正成角畸形及双下肢不等长,缺点是治疗周期与佩戴外固定器时间偏长。

金韡,李俊龙,曹溢,王玥,张涛,宣勇[7](2021)在《预置阻挡钉在治疗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预置阻挡钉在治疗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4例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预置阻挡钉技术,并进行髓内钉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记录胫骨正位X线片上冠状面力线(胫骨远端外侧角)、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肢踝关节背屈活动受限角度和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直接获得骨折端复位,未发生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术后基于X线片测得的胫骨远端外侧角平均89.3°±4.2°,膝关节VAS评分平均(1.4±0.5)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受限平均6.8°±1.7°;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92.3±5.8)分,优良率为91.7%。结论预置阻挡钉可有效协助骨折复位,恢复下肢力线,联合髓内钉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刘广东[8](2020)在《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弹性带锁髓内钉(Elastic 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ELIN)与微创经皮钢板(Minimal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osteosynthesis,MIPP)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病例,对临床数据加以分析整理,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为腓骨骨折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骨科及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腓骨骨折患者32例。分别采用弹性带锁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固定,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弹性带锁髓内钉组(A组):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7-77岁,平均43士16.7岁,损伤位置划分A组,左侧骨折8例,右侧骨折5例,其中直接暴力损伤4例,为车祸伤,间接损伤9例,为高空坠落伤及摔伤,依据A0分型A1型1例,A2型7例,A3型2例,B1型1例,B3型1例,C3型1例。微创钢板组(B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48.4±16.9岁,依据骨折损伤位置划分左侧骨折12例,右侧骨折7例,直接暴力损伤4例,为车祸伤及钝器伤所致;间接损伤共11例,为高空坠落伤及摔伤,AO分型A1型3例,A2型6例,A3型2例,C1型2例,C3型1例。所有患者经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准备无手术禁忌,接受弹性带锁髓内钉或微创经皮钢板治疗。统计两组术前AOFAS评分,手术等待时间,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投照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踝关节AOFAS评分(末次随访时)及术后并发症。其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标准是以患者患肢可完全负重,X线提示骨折线模糊或者消失为准;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A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为43±16.7岁,B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为48.4±16.9岁,两组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无差异(P>0.05)。A组与B组观察指标比较:术前住院时间(A组4.46±0.87天,B组9.05±3.64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术前等待时间短;平均手术时间(A组27.92±7.20,B组126.43±13.40分钟),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手术时间短;平均术中出血量(A组32.31±7.85ml,B组195.26±28.36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术中出血量少;术中C型臂投照次数(A组10.23±1.64次,B组5.05±2.25次),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投照次数多;平均拆线时间(A组14.46±1.12天,B组16.63±1.98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较B组平均拆线时间短;平均临愈合时间(A组2.35±0.14月,B组2.93±0.1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AOFAS评分89.38±1.66分,标准评分优良率为100%,B组术后AOFAS评分90.10±2.0分,标准评分优良率为1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例中有0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0例延迟愈合,0例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1例,未发现内固定断裂、静脉血栓、膝踝关节疼痛并发症。B组有0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0例延迟愈合,0例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2例(主要来自胫骨侧关节面损伤,非腓骨侧),未发现内固定断裂、静脉血栓、膝踝关节疼痛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和10.5%。结论弹性带锁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均为微创治疗腓骨骨折的有效术式,弹性带锁髓内钉较微创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王琼超[9](2020)在《MIPPO技术结合LCP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胫骨中远段骨折在下肢骨折中非常常见,其所引起的肢体疼痛、肿胀、皮肤破损、功能障碍等表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对于胫骨中远段骨折的治疗方式,不外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面对多样的选择方案,临床医生也需要仔细斟酌。近多年来,MIPPO技术结合LCP和交锁髓内钉技术广泛应用于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当中,其效果显着。因此,在胫骨中远段的治疗中,大量文献证明其更能发挥其独特优势。目的评价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结合LCP(Locking compress plate)与交锁髓内钉(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MN)固定系统两种内固定术式对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近期治疗效果,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同时评价两种术式应用的安全性、实用性、合理性、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创伤治疗中心收治的64例胫骨中远段骨折手术患者。依据所采用手术内固定方式的差异,将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术归为钢板组,IMN内固定术归为交锁髓内钉组。其中钢板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42.9±14.1岁;其中交锁髓内钉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18-64岁,平均42.1±12.8岁;按胫腓骨折AO/ASIF分型,其中钢板组:A型7例,B型13例,C型11例;交锁髓内钉组:A型10例,B型15例,C型8例,其中钢板组合并腓骨骨折16例,交锁髓内钉组20例。记录其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数据情况,同时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门诊定期预约随访和电话视频的方式进行,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等进行及时跟踪随访和登记。采用统计学知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和影像学等资料,其中主要包括两组在年龄、性别、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骨折分型、合并腓骨骨折、术前手术天数、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数据差异,采用Johner-Wruhs胫骨骨折评分系统对患肢进行术后1年恢复功能评价。结果最终两组的随访时间大约1220个月(平均14.5个月)。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年龄、性别、BMI、骨折分型、合并腓骨骨折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比较中,术前手术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方面钢板组的时间显着长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术中失血量也明显小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住院费用方面,钢板组住院花费也明显少于交锁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骨折固定方面,钢板组10例,交锁髓内钉组1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术后钢板组有1例皮肤坏死并感染,1例出现延迟愈合、1例畸形愈合、1例膝踝关节处疼痛;交锁髓内钉组出现1例髓内钉固定不牢靠现象,有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膝踝关节处疼痛,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对其两组结果比较分别为钢板组:优23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交锁髓内钉组:优2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两组患者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均符合BO生物力学原理固定理念,都能做为良好的固定方式,且能够有效减少软组织医源性损伤,加速骨折断端愈合,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同时都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术骨折复位理想,固定稳定,在经济花费上,钢板组在节约住院费用也显着优于交锁髓内钉组。IMN技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负重开始早,切口美观,在保护软组织方面更突出。

刘彬[10](2020)在《Ilizarov骨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2019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创伤性骨缺损患者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9~60岁[(39.6±12.7)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1例,重物砸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挤压伤1例。清创后平均骨缺损长度为4.5~14.5cm[(8.0±2.5)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cm×4cm~20cm×15cm。所有患者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通过联合髓内导针控制搬移骨块的力线,通过对接点植骨促进骨折愈合。记录创面愈合情况、骨愈合情况、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External fixation index,EFI)。根据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评分系统评定骨愈合和功能结果,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根据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记录生理功能维度得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score,PCS)、精神健康维度得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 score,MCS)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外架去除后随访12~39月[(22.6±7.9)月]。创面在骨搬移后均实现闭合,无需皮瓣转移手术。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愈合,无感染复发。外固定时间为232~663d[(391.3±118.2)d],EFI为35.7~62.7d/cm[(49.3±7.8)d/cm]。ASAMI评分系统骨愈合优良率86%;功能结果优良率90%。Paley分类并发症包括14个问题,8个障碍,1个后遗症。生理功能维度得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score,PCS)(83.8±12.1);精神健康维度得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 score,MCS)(71.8±13.5)。结论: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联合髓内导针和对接点植骨,能够恢复良好的下肢力线,促进对接点骨性愈合。

二、髓内钉术后踝关节活动受限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髓内钉术后踝关节活动受限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外固定架与髓内钉固定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手术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情况
    2.2 随访结果
    2.3 影像评估
3 讨论

(2)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3 讨 论

(3)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儿童及青少年胫骨干骨折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联合自体外踝移植在治疗踝关节炎合并距下关节炎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二、一般资料
    三、手术方法
    四、术后处理
    五、疗效观察
    六、统计学处理
结 果
讨 论

(5)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病例资料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术前准备
    2.4 手术方式
    2.5 术后处理
    2.6 术后随访
    2.7 数据采集与观察指标
    2.8 统计学处理
    2.9 本次实验流程图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对比
    3.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3.3 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
    4.2 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必要性
    4.3 PFNA的优缺点及术中注意事项
    4.4 FHR的优缺点及术中注意事项
    4.5 本次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典型病例
综述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7)预置阻挡钉在治疗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术前评估及阻挡钉位置设计
    1.4 手术方法
    1.5 术后处理
    1.6 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流程图
一、腓骨的治疗背景
    1.1 腓骨解剖特点
    1.2 腓骨骨折临床特点
    1.3 腓骨损伤的力学机制
    1.4 腓骨骨折传统治疗观念
    1.5 腓骨骨折固定治疗意义
    1.6 腓骨骨折治疗发展方向
二、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
    2.1 对象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固定材料简介
        2.1.3 术前准备
        2.1.4 手术方式
        2.1.5 术后处理
        2.1.6 观察指标
        2.1.7 疗效判定标准
        2.1.8 术后随访及临床评分
        2.1.9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3 讨论
        2.3.1 腓骨骨折损伤因素及肢体功能影响
        2.3.2 腓骨骨折的治疗方式
        2.3.3 腓骨骨折外固定治疗
        2.3.4 腓骨骨折传统内固定治疗
        2.3.5 腓骨骨折微创固定介绍
        2.3.6 腓骨骨折微创钢板固定
        2.3.7 髓内钉设计特点介绍及弹性带锁髓内钉固定优势
        2.3.8 AB两组治疗结果分析
        2.3.9 AB两组微创固定方式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2.4 小结
三、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一)
附录(二)
综述 腓骨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MIPPO技术结合LCP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介

(10)Ilizarov骨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临床治疗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髓内钉术后踝关节活动受限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外固定架与髓内钉固定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比较[J]. 宫智浩,李朋,宋凯凯,张德刚,杜刚强,杨淑野,王志刚,贾龙,张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15)
  • [2]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J]. 马梓元,郭万恺,郭胜洋,高峰,王彬,周小小,付备刚,夏胜利. 实用骨科杂志, 2021(07)
  • [3]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D]. 邓瀚生.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4]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联合自体外踝移植在治疗踝关节炎合并距下关节炎的应用[J]. 白宇哲,朱加亮,杨林,应瑶琪,杨润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1(06)
  • [5]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对比研究[D]. 葛迅.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6]Ilizarov技术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胫骨假关节[J]. 秦泗河,郭保逢,石磊,臧建成,赵俊. 中华骨科杂志, 2021(11)
  • [7]预置阻挡钉在治疗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中的作用[J]. 金韡,李俊龙,曹溢,王玥,张涛,宣勇.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1(02)
  • [8]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D]. 刘广东.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MIPPO技术结合LCP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王琼超.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10]Ilizarov骨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D]. 刘彬.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髓内钉术后踝关节活动受限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