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原因导致剖宫产率升高

多种原因导致剖宫产率升高

一、多种原因抬高剖宫产比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亚[1](2021)在《紧急宫颈环扎术后新生儿并发症及婴儿神经发育评估》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因宫颈机能不全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和保守治疗的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及0~12月龄内婴儿神经发育,了解紧急宫颈环扎术后婴儿的神经预后,探讨婴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因素,提高临床医师对紧急宫颈环扎术改善新生儿预后的认识。方法1.纳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产科自2013年0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因宫颈机能不全住院治疗的单胎妊娠患者117例。根据患者是否进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分为经阴道McDonalds紧急宫颈环扎组(研究组)81例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结局、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婴儿神经发育情况。按照神经发育情况分为神经发育正常组和异常组,探讨婴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因素。2.统计两组资料:孕妇相关资料,包括年龄、孕产次、宫颈管长度、宫口宽度、分娩方式、胎膜早破、组织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孕妇入组时孕周、妊娠延长天数、分娩时孕周。新生儿相关资料:包括出生胎龄、体重、1分钟Apgar得分、5分钟Apgar得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败血症、颅内出血(点状脑白质出血、弥漫脑白质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小脑出血)、甲减、新生儿感染、NICU入住情况及住院天数、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等资料。婴儿神经发育相关资料:《小儿0~6岁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简称“儿心量表”)资料,包括各个能区及总神经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得分、智龄。结果1.两组孕妇基本情况两组年龄、孕产次、宫颈管长度、宫口宽度、入组时孕周、发生胎膜早破以及组织性绒毛膜羊膜炎等进行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妊娠及分娩结局研究组与对照组中位妊娠延长天数比较(55(IQR(26,97)VS 6(IQR(2.5,18)天))天)、分娩时孕周比较(224.14±37.91VS 190.64±37.99天),差异均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足月分娩率比较(29.6%VS 11.1%)、<28周分娩率比较(25.9%VS61.1%)、32~36+6周分娩率比较(24.7%VS2.8%),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显着性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28~31+6周分娩率比较(19.8%VS 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新生儿结局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7.4%VS 38.9%)、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比较(40.0%VS 72.7%)、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比较(58.7%VS 81.8%),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比较(16.0%VS 22.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1分钟Apgar得分≤7分占比比较(40.0%VS 68.2%)、5分钟Apgar得分≤7占比比较(20.0%VS 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新生儿NICU入住情况及并发症研究组与对照组NICU入住率比较(58.7%VS 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住院天数比较(17(IQR(0,50)天)VS 51(IQR(18,72))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新生儿NRDS发生率(36.0%VS 68.2%)、BPD发生率(16.0%VS 40.9%)、败血症发生率(25.3%VS 54.5%)、NEC发生率(6.7%VS 22.7%)、新生儿出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20.0%VS 40.9%)等进行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颅内出血(17.3%VS 27.3%)、感染(26.7%VS 36.4%)、甲减(9.3%VS 4.5%)发生率方面,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神经发育情况研究组婴儿平均DQ得分高于对照组,即粗大运动(108.38±12.47 VS 99.79±11.60)、精细动作(106.94±14.53 VS99.02±9.24)、适应能力(108.78±16.41 VS97.54±12.39)、语言(108.02±15.70VS97.28±12.41)、社会行为(111.60±15.02 VS 99.43±14.80)、总DQ(109.97±13.86 VS 97.03±7.34)。研究组高智能及中上智能婴儿(DQ≥115分)比例为25.4%,对照组无婴儿智能达到高智能及中上智能,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婴儿随访时智力发育落后所占比重小,且小于对照组(34.3%VS7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0~12月龄婴儿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为:组织性绒毛膜羊膜炎暴露(OR:12.685,95%CI:2.010-80.035,P=0.007)、出生胎龄<34 周(OR:9.305,95%CI:1.316-65.778,P=0.025)、1 分钟 Apgar 得分≤7 分(OR:14.875,95%CI:1.882-117.537,P=0.010)、NRDS(OR:9.613,95%CI:1.566-59.028,P=0.015)。结论1.紧急宫颈环扎术在延长孕周,降低早产率,改善新生儿出生结局等方面有显着优势。2.紧急宫颈环扎术能降低新生儿出生后NRDS、BPD、NEC以及败血症的发生,使新生儿平均住院天数缩短。3.紧急宫颈环扎术后0~12月龄内婴儿神经发育较好,表现为神经发育商较高,高智能及中上智能婴儿比例高,智力发育落后的婴儿比例更小。4.胎儿期组织性绒毛膜羊膜炎暴露、出生胎龄<34周、1分钟Apgar得分≤7分、NRDS是0~12月龄内婴儿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

王思恬[2](2021)在《颈动脉超声对产妇腰麻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文中认为研究背景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SHS)指妊娠晚期孕产妇仰卧位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跳加速、出冷汗、面色苍白及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当转为侧卧位后,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综合征。腰麻是剖宫产术常用的麻醉方式,由于腰麻后腹壁肌肉及子宫附着韧带松弛,子宫失去支撑作用,且产妇由于对局麻药的敏感性增加,可诱发或加重SHS,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此寻求能预测产妇腰麻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手段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测量颈动脉校正流动时间(carotid artery corrected flow time,cFT)和颈动脉峰值流速变异度(respirophasic variation in carotid artery blood flow peak velocity,△Vpeak)对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SHS)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行择期剖宫产单胎产妇64例,年龄18~40岁,BMI 18~30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孕37~42周。根据产妇腰麻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两组:发生SHS组(S组,n=28)和未发生SHS组(W组,n=32)。记录腰麻前和腰麻后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HR(heart rate,HR),分别采用超声测量腰麻前和腰麻后的cFT和ΔVpeak。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及可能造成结果偏倚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SHS的预测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FT、ΔVpeak与腰麻后SBP之间的关系。绘制cFT和ΔVpeak判断容量变化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 95%可信区间(CI)。结果:最终共60例产妇纳入分析,其中S组28例,W组32例。两组产妇年龄、BMI、ASA分级、孕周、术前血红蛋白、禁食水时间、胎儿双顶径、头围、估算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麻前SBP、DBP、HR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W组比较,S组腰麻后SBP明显降低,HR明显增快(P<0.01)。与W组比较,S组腰麻前cFT明显降低,△Vpeak明显升高(P<0.05)。S组腰麻前cFT和腰麻后SBP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性(r=0.563,P<0.01),腰麻前△Vpeak和腰麻后SBP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性(r=-0.461,P<0.01)。麻醉前cFT和△Vpeak预测SHS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10.4ms、10.5%,敏感度分别为 85.2%、75.9%,特异度分别为 80.4%、90.1%,AUC 分别为 0.879(95%CI 0.763~0.994)、0.793(95%CI 0.642~0.943)。结论:(1)超声测量颈动脉cFT和ΔVpeak可作为预测产妇腰麻后SHS的可靠指标,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2)与ΔVpeak比较,cFT预测产妇腰麻后SHS的准确性更高,其最佳临界值为310.4ms,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80.4%。目的:探讨并比较颈动脉血流量(carotid blood flow,CBF)、颈动脉速度时间积分(velocity time integral,VTI)和颈动脉直径(diameter,D)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预测产妇腰麻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SHS)的准确性。方法:纳入我院行择期剖宫产单胎产妇64例,年龄18~40岁,BMI 18~30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孕37~42周。记录PLR前(T0)、PLR后(T1)和腰麻后(T2)时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HR(heart rate,HR),并采用超声分别测量T0和T1时的颈动脉D、VTI和CBF。根据产妇腰麻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两组:发生SHS组(S组,n=28)和未发生SHS组(W组,n=32)。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颈动脉直径变异度(variation of diameter,ΔD)、颈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变异度(variation of velocity time integral,△VTI)和颈动脉血流量变异度(variation of carotid blood flow,△CBF)与腰麻后 SBP 之间的关系,并绘制 △D、ΔVTI和ΔCBF判断容量变化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最终共60例产妇纳入分析,其中S组28例,W组32例。两组产妇年龄、BMI、ASA分级、孕周、术前血红蛋白、禁食水时间、胎儿双顶径、头围、估算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D、VTI、CBF数值均升高(P<0.05),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S组SBP和DBP降低、HR升高,W组DBP降低(P<0.05);与W组比较,S组T1时D、CBF升高,S组T2时SBP和DBP降低、HR升高(P<0.05),T0时两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W组比较,S组PLR后D的变化值和CBF的变化值升高(P<0.05),两组△VT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ΔVTI和腰麻后SBP呈显着线性负相关性(r=-0.539,P<0.01),ΔCBF和腰麻后SBP呈低度线性负相关性(r=-0.475,P<0.05),ΔD和腰麻后SBP无相关性(P>0.05)。ΔCBF、ΔVTI和△D预测SHS的临界值分别为15.5%、10.1%和6.0%,敏感度分别为92.9%、57.1%和96.4%,特异度分别为53.1%、81.2%和75.0%,AUC分别为 0.873(95%CI 0.787~0.960)、0.681(95%CI 0.568~0.834)和 0.846(95%CI 0.739~0.953)。结论:(1)超声测量颈动脉CBF联合PLR可作为预测产妇腰麻后SHS的可靠指标,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2)与△VTI比较,ΔCBF和ΔD预测产妇腰麻后SHS的准确性更高,两者预测SHS的临界值分别为15.5%、6.0%,敏感度分别为92.9%、96.4%,特异度分别为53.1%、75.0%。(3)PLR可引起产妇颈动脉D和CBF增加。

王军[3](2020)在《下肢弹力绷带联合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下肢弹力绷带联合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且无并发症的单胎产妇93例,ASA分级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弹力绷带组(E组)、弹力绷带+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3组产妇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后,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 ml/kg·h,局麻下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心电图、有创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待产妇平静后向左侧倾斜15°,取连续三次(间隔2min)的BP、HR平均值作为基础值,并计算出80%基础值。E组和P组产妇抬高下肢40~45°,自脚踝处至大腿中部,以叠瓦状缠绕弹力绷带,其松紧以绷带下容纳一指为度,且产妇无不适感,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然后放平下肢。C组不缚弹力绷带。在右侧卧位下行腰硬联合麻醉,鞘内注药后即刻开始,每分钟记录一次BP、HR,如果连续两次记录到产妇SBP降低超过基础值20%或者单次低于90 mm Hg,定义为血压降低,C组和E组产妇立即予以50μg去氧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若HR<60bpm,立即予以0.25 mg阿托品静脉注射。P组在鞘内注药后即刻,开始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0.2μg/kg·min,其他处理同C组和E组。在腰麻鞘内注药后前20 min内,监测并记录每分钟SBP和HR;记录鞘内注药至胎儿娩出这段时间内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干预情况;记录三组产妇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记录三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及脐带动、静脉血气值。结果:C组产妇在腰麻后第4、7 min两次出现SBP降低,E组在第6 min出现SBP降低,P组产妇SBP基本稳定。在腰麻后第4、7 min,P、E两组产妇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产妇与C组产妇SB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6 min,P、E两组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比较,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腰麻后前10 min内,HR出现较大波动,其中C组在腰麻后第4、7 min两次出现HR升高,E组在第6 min出现一次升高,而P组产妇HR呈现缓慢下降趋势。10 min后,三组HR均较为稳定,直至取胎儿时三组产妇HR又再次出现短暂上升趋势。三组产妇腰麻后HR均数都在70 bpm以上。C组有14例产妇在鞘内注药后需要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6.7%;而E组只有9例,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3例产妇静脉追加了去氧肾上腺素,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0%,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的干预情况方面:C组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干预次数最多,E组次之,P组最少,三组去氧肾上腺素干预次数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5例出现心动过缓给予了阿托品,E组有6例,P组5例,三组阿托品干预例数及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闷、恶心、呕吐方面:C组有8例产妇出现胸闷、10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呕吐;E组有2例出现胸闷、1例出现恶心,无产妇呕吐,两组出现胸闷和恶心例数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组无胸闷、恶心、呕吐病例,与C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血压升高方面:C、E、P组分别有3、0、1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均在7分以上,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脐带血血气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下肢束缚弹力绷带可以降低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去氧肾上腺素使用剂量。2、弹力绷带联合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预防性泵注可以明显降低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值得在择期剖宫产手术中推广应用。

孟祥芹[4](2020)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改良式半卧位(抬臀屈膝半卧位)分娩对分娩结局、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探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改善产科结局指标的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纳排标准,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待产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0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式半卧位组(观察组)和仰卧位组(常规组),每组150人。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时采用抬臀屈膝半卧位进行分娩,即将床头抬高50°,臀部抬高15°,双腿分开置于支架上,大腿尽量靠近腹部,双手握住把手,宫缩时眼睛看向肚脐眼并屏气用力,宫缩间歇期全身放松休息。常规组产妇第二产程采用上半身微微抬起的仰卧位(角度<15°)进行分娩,双腿置于支架上,双手握住把手用力。对比两组分娩体位在母婴结局方面的影响: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产钳或胎吸)率、剖宫产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会阴切开率和裂伤率、胎心变化和羊水粪染情况、新生儿窒息和脐带血气分析异常值(PH值及BE浓度)、产妇尿潴留发生率、会阴水肿疼痛程度和舒适度等相关方面的影响。结果300例纳入研究的产妇中,共19例产妇因不同原因退出研究,其中观察组7例,常规组12例。最终完成研究281例,观察组143例,常规组138例。1.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和观察组的产妇在年龄、体重、孕周以及新生儿体重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分娩体位产妇的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2.两组产妇在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方面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顺产率(93.7%)高于常规组(84.8%);在阴道助产率方面,观察组(1.4%)显着低于常规组(10.9%),两组的剖宫产率相近。3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开率、会阴裂伤发生率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会阴完整率(15.4%)高于常规组(13.0%);观察组的会阴切开率(10.5%)显着低于常规组(36.3%);会阴I°裂伤率观察组(68.5%)高于常规组(38.4%),会阴II°裂伤率观察组(5.6%)低于常规组(12.3%),两组均无会阴III°和IV°裂伤。4.两组产妇在产后24h的会阴肿胀程度及会阴疼痛评分方面的比较评估两组产妇产后24h时的会阴肿胀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分娩体位不会增加会阴的肿胀程度;观察产后24h的会阴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位可以降低产后会阴疼痛程度。5.两组产妇尿潴留的发生率和产后疲倦度比较比较两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观察组体位可以避免产妇发生尿潴留;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0min的疲倦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0min疲倦度评分低于常规组,观察组体位可以减轻产妇产后30min的疲倦程度;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开始和产后24h的疲倦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产妇产程中胎心变化的比较比较两组胎心正常率,观察组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胎心早期减速,观察组显着低于常规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胎心变异减速、晚期减速及心动过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分娩体位与羊水粪染程度的关系两组羊水粪染情况比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羊水粪染程度较观察组高,即常规组的羊水粪染程度比观察组严重,说明分娩体位与羊水粪染程度有关。8.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产伤的比较观察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轻度窒息观察组2例,常规组5例;重度窒息两组均为0例,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带动脉血气分析PH值、SBH值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锁骨骨折和臂丛神经的损伤;新生儿发生头皮血肿,观察组有2例,常规组有1例;两组发生肩难产,观察组有2例,常规组有6例,两组新生儿产伤情况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采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可以降低阴道助产率、减少会阴切开率、减轻会阴疼痛、降低胎心减速和羊水粪染的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同时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可以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时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产程中产妇的舒适度,减少产妇产后疲惫感。两种体位在产妇产后出血、会阴肿胀、新生儿产伤和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血气分析值方面对比无显着差异;在发生肩难产数量上,两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的发生例数低于常规组。

张蕊[5](2020)在《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效果,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医院诊断为CSP并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选择采用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的患者为A组,选择采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的患者为B组,选择采用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治疗成功率、治疗后第1天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下降幅度、血HCG值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住院天数、费用等,分析各种方法的疗效及优缺点。同时分析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1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HCG下降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血HCG值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清宫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小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小于妊娠病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均小于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小于妊娠病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病灶切除组术中出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HCG下降率均大于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大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病灶切除组血HCG值降至正常时间小于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小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引导下清宫组治疗成功率91.9%,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治疗成功率90.9%,妊娠病灶切除组治疗成功率100.0%,三种方法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所有I型CSP中,超声引导下清宫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大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清宫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小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II型CSP中,超声引导下清宫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大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清宫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小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失败组的治疗前血HCG值、妊娠病灶周边血流丰富占比高于成功组,瘢痕处肌层厚度小于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治疗前血HCG值、妊娠病灶周围血流丰富最终进入回归方程(P<0.05),且OR值>1。结论1针对不同CSP分型,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均有较高成功率;但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术后发热及肢体疼痛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2对于I型CSP,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成功率高,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的优点,为首选方法;对于II型CSP,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可减少清宫术中的失血,降低大出血风险。3 CSP患者治疗后需严密监测血HCG及超声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补救措施。4治疗前血HCG值偏高、妊娠病灶周围血流丰富是CSP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图5幅;表16个;参113篇。

屈航[6](2020)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PCSD)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共计204人,其中71例为经术后42天复查阴道超声提示PCSD形成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择临床资料完善的133例无PCSD形成的产妇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孕期一般情况:年龄、分娩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次、产次、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胎数;(2)孕期合并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3)围手术期情况:胎膜早破、B族溶血性链球菌、剖宫产时机、前置胎盘、术中出血量、羊水污染、术后复查血象情况(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贫血及低白蛋白血症、术后是否发热;(4)瘢痕子宫相关情况:剖宫产次数、距离上次剖宫产的时间;(5)产后检查情况:子宫位置、宫腔分离情况、子宫切口内膜异位症、瘢痕体质。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中产妇的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及围手术期(除术后发热外)等观察指标相对比,提示均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形成无关联(P>0.05)。2.病例组中术后发热16例,占22.5%,子宫位置随访成功47例,其中后位子宫33例,占70.2%,宫腔分离32例,占84.2%,腹部伤口愈合切口随访57例,其中瘢痕体质32例,占56.1%,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较,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OR值>1,95%CI下限>1,即术后发热、后位子宫、宫腔分离及瘢痕体质是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形成可能与术后发热、后位子宫、宫腔分离、瘢痕体质四个因素有关,以上指标均影响剖宫产子宫切口的愈合。

马欣欣[7](2020)在《妊娠晚期羊水量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不同羊水量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共3501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排除病例1435例,剩余2066例,根据羊水指数(amniotic fluid index,AFI)分为≤8.0cm组(羊水减少组)293例,8.0<AFI<25.0cm组(羊水正常组)177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再根据羊水指数分为≤5.0cm组(羊水过少组),51例;5.0<AFI≤8.0cm组(羊水偏少组),242例;8.0<AFI≤12.0cm组(羊水正常1组),563例;12.0<AFI≤20.0cm组(羊水正常2组),1152例;20.0<AFI<25.0cm组(羊水正常3组),58例;共5个亚组。对羊水减少组与羊水正常组及5个亚组进行比较的临床指标有:分娩方式(阴道自然分娩、选择性剖宫产、引产、器械助产及中转剖宫产)、新生儿一般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 1分钟评分、转NICU率及NICU住院时间)及新生儿并发症(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感染、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羊水量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同时调整年龄、孕次、产次、BMI、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糖尿病混杂因素。使用RR值及95%置信区间评价羊水量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对羊水减少组与羊水正常组及5个亚组对比分析得出:羊水减少组与羊水正常组阴道自然分娩、引产、选择性剖宫产及中转剖宫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器械助产无统计学差异(P>0.05)。羊水过少组、羊水偏少组及羊水正常组三组比较,随着羊水量增加,阴道自然分娩率增加,中转剖宫产率降低(P<0.05);羊水偏少组引产率最高,其次为羊水过少组,羊水正常组引产率最低(P<0.05)。5个亚组比较,羊水正常1组、羊水正常2组及羊水正常3组分娩方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羊水减少组转NICU率及新生儿NICU住院时间高于羊水正常组(P<0.05)。5个亚组比较显示羊水越多,新生儿出生体重越高(P<0.05);转NICU率在羊水正常1组最低,在羊水过少组最高(P<0.05)。羊水减少组与羊水正常组比较,新生儿吸入综合征、脑损伤、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无统计学差异(P>0.05)。羊水过少组、羊水偏少组及羊水正常组三组比较,随着羊水量的增加,除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外,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5个亚组比较,羊水正常1组、羊水正常2组及羊水正常3组新生儿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调整年龄、孕次、产次、BMI、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糖尿病混杂因素后得到,羊水过少是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转NICU、中转剖宫产及新生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a RR>1,P<0.05),羊水偏少是选择性剖宫产的保护性因素(a RR<1,P<0.05),是早产、引产及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a RR>1,P<0.05)。结论1羊水过少的阴道分娩率下降,中转剖宫产率升高,是导致中转剖宫产发生的原因。2羊水过少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最低,新生儿转NICU率最高,NICU住院时间最长;是造成早产及新生儿感染的原因。3羊水偏少引产率升高,中转剖宫产率增加。羊水偏少可导致早产。4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在羊水正常范围内比较无差异。图4幅;表13个;参123篇。

侯益轩[8](2020)在《妊娠中期饮食运动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干预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内科合并症之一,会对母婴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与挑战。高龄、孕前超重肥胖、一级亲属糖尿病家族史等是GDM的高危因素。目前,关于是否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干预降低GDM高危孕妇发病率的meta分析没有一致性结果,同时,由于纳入的研究质量低、研究人群、干预方案、干预强度、持续时间、结果评价异质性大,相关meta分析的代表性及指导临床实践能力均较差。因此,进一步meta分析无法改善证据的质量,也无法解决在研究人群、干预方案等方面存在的异质性。为此,有必要探讨饮食运动干预是否可以预防GDM高危孕妇发生GDM和不良妊娠结局,为医院产科或营养科门诊开展预防工作提供依据。目的:探讨饮食运动干预对GDM高危孕妇GDM的预防效果;对孕期体成分(体脂率,细胞外水分、水肿指数等)增长的干预效果;对孕期体重适宜增长的干预效果;对分娩方式的干预效果;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儿及巨大儿的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0月~2019年9月选取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妊娠8~13周GDM高危孕妇,共9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干预组(n=47)和对照组(n=47),属于类实验性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研究者会为孕妇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运动方案,并且每天在微信群督促方案实施、定期收集孕期(饮食运动)日记。具体的干预形式包括门诊和微信干预,从孕13周开始,每两周进行一次门诊干预,无法抵达门诊的,采取线上微信干预,直到孕24~28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共7次。研究对象在孕13周测量体重,在孕24~28周测量体重、体成分、筛查妊娠期糖尿病,在分娩前测量体重、分娩后一周内记录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儿及巨大儿发生情况。结果:1.孕24~28周,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6名和47名孕妇测定OGTT、体重;分别有38名孕妇测定体成分。干预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23.9%)、细胞外水分增长(0.75±0.42L)、水肿指数增长(0.003±0.004%)均低于对照组(51.1%,1.02±0.42L,0.005±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重增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2.孕29周~分娩,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1和43名孕妇测定体重、记录妊娠结局。两组体重增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儿及巨大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中期饮食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减少细胞外水分及水肿指数增长;对降低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儿及巨大儿发生率及对妊娠期体重增长的干预效果需进一步验证。

付马[9](2020)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及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对VAP发生的影响,为新生儿VAP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以降低VAP发病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方法:选取连云港妇幼保健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NICU所收治的198例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大于48小时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调研期(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过渡期(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及干预期(2019年1月-2019年12月),各时期均再次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回顾性收集所有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原发性疾病、PS使用史、镇静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次数、气道内吸引次数、胸片、痰培养等临床资料。对调研期患儿资料进行VAP危险性单因素回归分析,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随后在临床逐步采用我院制定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分析干预期内VAP发生情况。结果:1、三阶段共计198例患儿,其中调研期78例,过渡期28例,干预期92例,三个时期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产方式、1分钟Apgar评分等基本情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分析调研期78例新生儿数据,单因素分析时胎龄、出生体重、是否使用PS、是否再插管、气道内吸引次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VAP发生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出生体重低、多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长是新生儿VAP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41、5.570以及1.939,P<0.05。3、研究期间40位VAP患儿中共有29位下呼吸道检出致病菌,阳性率72.5%,共分离出病原体35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29例,占80.00%,前三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2.86%)、鲍曼不动杆菌(17.14%)以及铜绿假单胞菌(17.14%)。上述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尚可,其余抗生素耐药相对较多。4、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后,VAP的发病率由调研期33.29‰降至干预期的16.48‰,干预后VAP发病率明显下降(P<0.05)。死亡率、人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有出生体重低、机械通气时间长、多次气管插管。2、新生儿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3、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后我院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死亡率、人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未有明显变化。

田月月,吴明远[10](2020)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高危因素与预防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 onset sepsis,EOS)一般是指出生72小时内发生的败血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出生后1周内发生的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也纳入早发型感染的范畴[1]。新生儿EOS的总体发病率约为1/1000活产儿[2],目前仍是新生儿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3-4]。EOS发病风险主要与围生期的母婴因素相关。由于新生儿EOS的

二、多种原因抬高剖宫产比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种原因抬高剖宫产比例(论文提纲范文)

(1)紧急宫颈环扎术后新生儿并发症及婴儿神经发育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颈动脉超声对产妇腰麻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颈动脉校正流动时间对产妇腰麻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1、资料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颈动脉血流量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对产妇腰麻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1、资料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颈动脉超声评估容量反应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下肢弹力绷带联合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血压和心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研究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器材
    2.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2 排除标准
        2.3 麻醉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2.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腰麻剖宫产术中低血压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章关键技术照片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4)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退出标准
        2.1.5 样本量计算
        2.1.6 分组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的收集
        2.2.2 干预方法
        2.2.3 结局指标和指标评价
        2.2.4 统计学方法
        2.2.5 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分析
    3.2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的比较
    3.3 两组产妇产后舒适度相关指标的比较
    3.4 两组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4. 讨论
    4.1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4.1.1 改良式半卧位对阴道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4.1.2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第二产程时长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4.1.3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会阴损伤的影响
    4.2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产后舒适度的影响
    4.3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5. 结论
6.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第二产程中分换体位对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4 疲倦视觉类比量表
    附录5
致谢

(5)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基线调查
        1.1.3 组别确定
        1.1.4 治疗方法
        1.1.5 随访观察
        1.1.6 结局评价
        1.1.7 资料分析
    1.2 结果
        1.2.1 三组基线资料的比较
        1.2.2 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评价
        1.2.3 不同类型的CSP患者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评价
        1.2.4 CSP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超声引导下清宫术
        1.3.2 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应用
        1.3.3 妊娠病灶切除术
        1.3.4 CSP的分型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1.3.5 CSP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研究现状
    2.1 CSP的发生率
    2.2 CSP的发病机制
    2.3 CSP发病的影响因素
    2.4 CSP的诊断
        2.4.1 超声检查
        2.4.2 磁共振检查
    2.5 CSP的分型
    2.6 CSP的治疗
        2.6.1 期待治疗
        2.6.2 药物治疗
        2.6.3 清宫术
        2.6.4 子宫动脉栓塞术
        2.6.5 宫腔镜
        2.6.6 高强度聚焦超声
        2.6.7 妊娠病灶切除及瘢痕修补术
    2.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临床资料记录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6)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文献回顾
    1 PCSD的分类
    2 PCSD的临床表现
        2.1 月经异常
        2.2 痛经与盆腔痛
        2.3 继发性不孕
        2.4 其他
    3 PCSD的治疗方法
        3.1 保守治疗
        3.2 手术治疗
    4 PCSD对妊娠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观察指标
    1.3 资料分析
2 结果
    2.1 孕妇一般情况
    2.2 妊娠期合并症
    2.3 围手术期情况
    2.4 瘢痕子宫相关情况
    2.5 产后复查情况
    2.6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妊娠晚期羊水量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羊水测量
        1.1.3 母婴并发症诊断标准
        1.1.4 统计方法
        1.1.5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基本特征
        1.2.2 分娩方式
        1.2.3 新生儿一般结局
        1.2.4 新生儿并发症
        1.2.5 调整混杂因素后羊水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
    1.3 讨论
        1.3.1 分娩方式
        1.3.2 新生儿一般结局
        1.3.3 新生儿并发症
    1.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羊水量异常的原因及治疗进展
    2.1 正常羊水的生理作用
        2.1.1 保护胎儿
        2.1.2 保护母体
    2.2 羊水量异常的临床表现
        2.2.1 羊水过少的临床表现
        2.2.2 羊水过多的临床表现
    2.3 羊水量异常的原因
        2.3.1 羊水过少的原因
        2.3.2 羊水过多的原因
    2.4 羊水量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4.1 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4.2 羊水过多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5 羊水量异常的治疗
        2.5.1 羊水过少的治疗
        2.5.2 羊水过多的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妊娠中期饮食运动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干预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重要性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假设
    四、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GDM高危孕妇概述
        (一) GDM定义
        (二) GDM发病率
        (三) GDM高危孕妇
        (四) GDM筛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五) GDM对母儿的影响
    二、饮食、运动干预预防GDM高危孕妇发生GDM的研究现状
        (一) 饮食、运动与GDM的关系
        (二) 饮食、运动干预预防GDM高危孕妇发生GDM的效果
        (三) 饮食、运动预防GDM高危孕妇发生GDM的干预方法
    三、饮食、运动调查方法
        (一) 饮食调查方法
        (二) 运动调查方法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一) 研究人群
        (二) 样本量计算
        (三) 分组方法
    三、干预内容及方法
        (一) 干预组
        (二) 对照组
    四、指标和测量工具
        (一) 一般资料
        (二) 饮食、运动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三) GDM预防效果评价指标和测量工具
        (四) 妊娠期母体体重增长评价指标和测量工具
        (五) GDM高危孕妇妊娠结局评价指标和测量工具
        (六) 测量时间表
    五、资料收集
    六、质量控制
    七、统计分析方法
    八、伦理考虑
第四章 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
    二、妊娠24~28周干预组和对照组GDM发病率的比较
    三、妊娠24~28周干预组和对照组体成分数据的比较
    四、干预组和对照组孕期体重增长的比较
        (一) 妊娠24~28周干预组和对照组孕期体重增长比较
        (二) 干预组和对照组孕期体重总增长比较
    五、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娩方式比较
    六、干预组和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儿、巨大儿发生率比较
    七、干预组依从性的评价
第五章 讨论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二、干预组和对照组GDM发病率分析
    三、干预组和对照组体成分数据的分析
    四、干预组和对照组孕期体重增长分析
    五、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娩方式比较分析
    六、干预组和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儿、巨大儿发生率分析
    七、干预组依从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三:孕前饮食、运动评估
    附录四: 混氧增肌训练
    附录五: 饮食日记
    附录六: 运动日记
致谢

(9)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及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本课题资助项目
缩略词表
致谢

(10)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高危因素与预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危因素
    1.1 绒毛膜羊膜炎或羊膜腔感染、产时发热
    1.2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和破膜时间延长[17]
    1.3 GBS定植
    1.4 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
2 预防
    2.1 产前GBS筛查
    2.2 IAP
    2.3 产后新生儿预防

四、多种原因抬高剖宫产比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紧急宫颈环扎术后新生儿并发症及婴儿神经发育评估[D]. 王丽亚. 山东大学, 2021(12)
  • [2]颈动脉超声对产妇腰麻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测价值[D]. 王思恬. 扬州大学, 2021
  • [3]下肢弹力绷带联合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血压和心率的影响[D]. 王军. 皖南医学院, 2020(04)
  • [4]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D]. 孟祥芹. 苏州大学, 2020(02)
  • [5]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分析[D]. 张蕊.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D]. 屈航.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7]妊娠晚期羊水量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D]. 马欣欣.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妊娠中期饮食运动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干预效果的研究[D]. 侯益轩.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9]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及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应用研究[D]. 付马. 苏州大学, 2020(02)
  • [10]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高危因素与预防的研究进展[J]. 田月月,吴明远. 临床儿科杂志, 2020(04)

标签:;  ;  ;  ;  ;  

多种原因导致剖宫产率升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