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树脂的性能和用途介绍

聚氨酯树脂的性能和用途介绍

一、聚氨酯树脂性能和用途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张凌云[1](2021)在《超细玻璃纤维棉毡过滤材料喷胶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开发性能优异的空气过滤材料逐步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玻璃纤维棉毡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棉状多孔无机材料,具有绝热吸音、质轻、耐温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工业等行业的过滤领域。目前国内现有玻璃纤维棉毡过滤效率低、硬度大、强度低,与国外公司的产品存在较大的差距。本课题首先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对喷胶工艺中雾滴的飘移特性进行探究,其次通过探究不同粘结剂对玻璃纤维棉毡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找到了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玻璃纤维棉毡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火焰喷吹工艺制备超细玻璃纤维并结合喷胶固化系统制备高效低阻高强度的过滤用玻璃纤维棉毡,可以有效弥补现有玻璃纤维过滤材料过滤效率低、强度低、柔软性差等缺陷,提高其综合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尤其是在PM2.5过滤领域具有重要市场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喷头雾滴飘移特性的研究。在玻璃纤维成型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喷胶的不均匀和飘移问题,对棉毡的后续性能有严重影响。本课题通过模拟喷胶实验,借助高速摄影装置对运动雾滴进行表征,探究喷头类型、中心气流风速和喷头安装高度对雾滴飘移的影响,得到了抗飘移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VVP6580型喷头,中心气流风速为19m/s,喷头安装高度为3cm。不同粘结剂对玻璃纤维棉毡性能的影响。粘结剂是玻璃纤维棉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棉毡的性能。本课题通过探究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三种粘结剂对玻璃纤维棉毡微观结构和成分、力学性能、过滤性能、透气性能、柔软性能的影响,得到的结论为:聚氨酯粘结剂制成的玻璃纤维棉毡综合性能最好;再对聚氨酯粘结剂的加入量和偶联剂用量对棉毡综合性能的影响进行探究,当聚氨酯加入量为3%、偶联剂用量为2%时,玻璃纤维棉毡的透气率为412.4mm/s,断裂强力为59N,过滤效率高达99.7%,是综合性能优异的过滤材料。超细玻璃纤维棉毡过滤材料的制备。在以上探究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火焰喷吹法制备玻璃纤维棉毡,并将制得的棉毡与国内外主流棉毡进行结构与性能的对比。得到以下结论:实验制备的棉毡均匀度为15.09%、断裂强力为27N、抗弯刚度为2.5m N·cm,均优于其它棉毡,但透气性能是几种棉毡中最差;对PM2.5的过滤效率为82.26%、过滤阻力为68.1Pa,品质因数为0.025,高于其它棉毡,具有优良的综合过滤性能。

张强[2](2020)在《拉挤聚氨酯树脂体系设计及固化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拉挤成型工艺是制备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重要成型方法,采用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通用树脂基体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为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耐腐蚀性,提高复合材料加工速度,聚氨酯树脂基体越来越受到重视。聚氨酯树脂具有冲击韧性好、反应速度快、性能可调整幅度大、与纤维粘接性好等优点,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已经得到了较多应用。本文研究了适用于拉挤成型的双组份聚氨酯树脂体系,通过配方组份相容性测试、固化反应特性研究,及聚氨酯浇铸体力学性能研究,得到了性能优良的拉挤用聚氨酯树脂体系,与玻璃纤维复合,制备了玻纤增强聚氨酯拉挤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对复合材料加工制备具有实际意义。首先确定了聚氨酯树脂基体的配方。为降低树脂粘度,以多异氰酸酯PAPI和聚丙二醇PPG为主要组份,通过扩链剂相容性测试及浇注体力学性能测试,确定了多扩链剂并用的配方原则,当羟基组份中PPG、MOCA和BDO的含量为30%、56%和14%时,树脂浇注体拉伸强度29.3MPa,断裂伸长率10%,邵D硬度93,可以满足拉挤成型树脂基体性能要求。为研究拉挤成型工艺及树脂反应特性,进行了配方体系的反应动力学研究。根据Crane方程计算了反应级数n,基于Flynn-Wall-Ozawa、Kissinger方程进而对E、A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聚氨酯树脂体系固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反应级数0.84,反应活化能为37KJ/mol;采用T-β外推法,得到反应起始、峰顶及终止温度分别为40℃、120℃、208℃。聚氨酯树脂反应活化能较低,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开始反应,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但反应终止温度较高,在工艺中需要有较高温度的后固化过程。通过模拟工艺制备了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在一定体积范围内,玻璃纤维的体积份数与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呈正比,当玻纤体积份数上升到72%时,复合材料性能达到最佳,树脂与玻璃纤维的界面性能达到最佳。

石磊[3](2020)在《10kV复合材料电杆结构设计及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电杆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结构性能的可靠性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电网的长期运行中,传统电杆的问题已逐步显露出来。木杆易被腐蚀,水泥杆安装维护困难,金属杆也存在锈蚀及成本较高问题。基于传统电杆存在的问题,新型电杆的研究与设计成为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以10k V配网电杆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基于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简称FRP)的抗腐蚀、绝缘性能好、轻质高强等优点,参照传统电杆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条件,设计出一种以E-玻璃纤维为增强体,聚氨酯树脂为基体的新型FRP电杆。其次,计算了FRP电杆在正常运行最大风、正常运行最大覆冰、导线断线以及安装这四种工况下电杆所受荷载。利用仿真软件COMSOL搭建了FRP电杆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荷载分析,得到电杆在各种工况下杆顶位移大小和所受应力的状态。最后,针对FRP电杆在正常运行工况下杆顶位移偏大的问题,构建了FRP电杆的优化数学模型。在对优化模型求解的过程中,采用智能算法进行求解。为解决单独使用遗传算法仍然存在计算复杂且耗时的问题,在传统的遗传算法上提出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Back-Propagation Network,简称BP网络)。即采用空间均匀设计法获取构建BP人工网络近似模型所需的样本,利用测试集和军方误差来检验构建BP网络模型的精度,在BP近似模型上使用遗传算法进行寻优。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相应程序,将程序运行的结果同有限元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误差只有0.16%。最后得到优化后的FRP电杆的杆顶位移相比初始设计下降了16.51%,完成了优化目标。

原海峰[4](2020)在《非离子型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与固化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环氧树脂涂料固化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粘结性、电绝缘性和耐腐蚀性。环氧树脂不溶于水,因而早期的环氧树脂涂料体系主要是溶剂型环氧树脂涂料,有机溶剂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威胁着从业人员的健康。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溶剂型环氧树脂涂料逐渐被水性环氧树脂涂料取代。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是制备双组份水性环氧树脂涂料的重要一环,因此制备性能优异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聚乙二醇、丁二酸酐、环氧树脂为原料,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合成了反应型环氧树脂乳化剂,然后采用相反转法制备了水性环氧树脂乳液;通过接枝反应,用硅烷偶联剂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并与自制的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形成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研究了乳液与胺类固化剂交联成膜的固化性能。实验需要包括四部分:(1)通过预实验初步探索环氧树脂、聚乙二醇和催化剂的选择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从而初步确立实验方案。(2)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环氧树脂和聚乙二醇的最佳选择、乳化剂结构、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和助溶剂用量等条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仪器对乳化剂和乳液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当选用聚乙二醇8000和环氧树脂E-20、E-06作为反应型环氧树脂乳化剂的合成原料,且环氧树脂与聚乙二醇的摩尔比为2:1时制得的乳化剂乳化效果最好;当乳化剂用量为22.4%,助溶剂丙二醇甲醚:正丁醇=1:1,用量为22%,以该种比例乳化环氧树脂,得到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平均粒径为442nm,耐盐雾时长240h,机械稳定性测试3000r/min下离心30min不分层,室温存放四个月不分层。(3)通过接枝反应,使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环氧树脂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及用量对乳液性能和涂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10℃下,引发剂BPO用量为0.8%,当使用10%的硅烷偶联剂A-172改性环氧树脂时,所得到的乳液平均粒径可以达到257nm,涂膜耐盐雾时长可以达到360h。(4)对(3)得到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和胺类固化剂反应制得的涂膜进行性能测试,探讨了固化剂种类、固化剂/乳液的使用比例、固化物熟化时间等条件对涂膜性能的影响。得到的实验结果为:当选用J-040,以活泼氢当量:环氧当量=1:1,熟化时间30min时制得的涂膜性能最好,其中涂膜硬度2H、附着力0级、耐盐雾时长可以到达360h。

李静[5](2020)在《Al/有机树脂基涂层红外低发射率及耐海洋环境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海军实力不断发展壮大,航空母舰及舰载飞机成为现代海战中的有力装备武器。但是舰载机长期在海面上工作,于航母上起飞、着落、停机及海上飞行时受盐雾、霉菌、辐射、高温水蒸气等严苛环境的腐蚀作用,应用在机体表面的红外低发射率涂层会发生腐蚀失效,这大大提升了飞机在8~14μm红外波段被探测的概率,降低了飞机的生存能力。目前,对于在海洋环境中工作的舰载飞机用红外隐身涂层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针对耐海洋环境型红外隐身涂层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本文以片状Al粉为填料,有机树脂为粘合剂。通过对功能填料、粘合剂和助剂的各方面性能进行调控与研究,最终制备得到耐海洋环境性能较优秀的红外低发射率涂层。具体工作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片状Al粉漂浮态及添加量进行选择与调控,探究了片状Al粉的漂浮态对于平衡涂层的发射率性能及耐海洋环境性能之间矛盾关系所起到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以高漂浮态片状Al粉为填料,添加量为20%时即可获得发射率低于0.1的涂层,此时涂层的力学性能较好,42d耐热盐水试验后发射率为0.271,依然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2.在确定填料为20%高漂浮型片状Al粉后,首先以聚氨酯树脂和丙烯酸树脂为研究对象,发现丙烯酸树脂涂层的初始发射率较高在0.15-0.2之间,具有先天劣势。在此基础上,在聚氨酯树脂体系中进一步筛选出低粘度、低VOC、高NCO/OH值的聚氨酯树脂,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聚氨酯树脂涂层初始发射率为0.06-0.08,42d热盐水腐蚀后发射率升至0.221,42d耐紫外人工加速老化后发射率升至0.196,1年的海洋大气曝晒后涂层发射率为0.249,依然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耐候性尤其优秀,同时验证了树脂的高NCO/OH值对于涂层的耐环境性能产生优化作用。3.以进一步改善片状Al的排布、填料与树脂的相容性及涂层与基板的附着力为目标,向涂料中添加适当的助剂。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炔二醇提高铝粉的分散性,提高铝粉与树脂的界面结合,添加有机硅烷作为附着力促进剂可以显着地增强涂层与基板的附着力。结果表明:当添加2%表面活性剂和4%有机硅烷时,可以获得发射率低至0.05的涂层,且涂层的力学性能表现优秀,42d耐热盐水试验后发射率升至0.147,依然保持1级附着力。

张闯[6](2019)在《纳微碳材料共价杂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形态及性能》文中提出水性聚氨酯树脂是涂装领域中重要的成膜物,将水性聚氨酯与纳微碳材料复合,既能发挥聚氨酯漆膜的优异力学性能,又能赋予其功能导电性。然而实现纳微碳材料在水性聚氨酯基体中的高均匀分散一直未解决。针对该关键难题,论文首先采用超声辅助反应技术,完成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对羟基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氧化石墨烯(GO)共价改性,制备出异氰酸酯修饰的活性MWCNTs和GO。然后拟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MWCNTs和GO共价杂化水性聚氨酯树脂,实现了纳米炭材料与水性聚氨酯的化学复合。采用电泳涂装工艺,制备出聚氨酯漆膜。该方案解决了MWCNTs或GO在水基树脂中易沉降的共性技术难题,纳微碳材料在改善聚氨酯电沉积涂料涂饰性能的同时,又赋予其较好的导电性。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由以下三部分工作构成。第一部分研究了TDI共价接枝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制备与性能。采用超声波辅助反应技术,开展了甲苯二异氰酸酯对氧化石墨烯及羟基碳纳米管共价接枝,成功制备了异氰酸酯共价接枝的氧化石墨烯(NCO@GO)和碳纳米管(NCO@MWCNTs)有机改性碳材料。采用FTIR对NCO@GO和NCO@MWCNTs有机改性碳材料特征官能团进行了分析和归属;用热失重(TG)研究了NCO@GO和NCO@MWCNTs有机改性碳材料的热稳定性;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NCO@GO和NCO@MWCNTs有机改性碳材料分散形态。结果表明,TDI与MWCNTs和GO共价接枝后,NCO@GO和NCO@MWCNTs有机改性碳材料在水性聚氨酯及其乳液中的稳定性得到提高,有效改善了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在水性聚氨酯及其乳液中的均匀分散性。第二部分探讨了基于原位聚合法水性聚氨酯/MWCNTs杂化电沉积树脂的制备、形态及性能。以自制的NCO@MWCNTs为反应物,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MWCNTs共价杂化的水性聚氨酯树脂,与交联剂混合后得到MWCNTs共价杂化的水性聚氨酯电沉积涂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MWCNTs改性前后及水性聚氨酯/MWCNTs电沉积树脂的特征官能团;热失重(TG)研究了MWCNTs/PU电沉积树脂的热稳定性;X射线衍射(XRD)方法计算了MWCNTs/PU电沉积树脂中MWCNTs的间距;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水性聚氨酯/MWCNTs电沉积树脂的形态;电导率仪测试了漆膜的导电率,研究了MWCNTs添加量对水性聚氨酯漆膜外观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WCNTs用量的增加,水性聚氨酯漆膜的导电性、光泽度、硬度和耐酸性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规律。当MWCNTs的质量分数为0.75%时,MWCNTs在水性聚氨酯树脂中表现出最好的分散稳定性,漆膜的导电性、光泽度、硬度和耐酸性等性能达到最佳。第三部分涉及氧化石墨烯接枝杂化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形态及性能。以自制的NCO@GO为反应物,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GO共价杂化的水性聚氨酯树脂,与交联剂混合后得到GO接枝杂化水性聚氨酯电沉积涂料。采用FTIR分析了GO改性前后及GO/PU电沉积树脂的特征官能团;热失重(TG)研究了GO/PU电沉积树脂的热稳定性;X射线衍射(XRD)方法计算了GO/PU电沉积树脂中GO层间距的大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GO/PU电沉积树脂的形态;采用电导率仪通过对漆膜导电率的测试,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含量对聚氨酯漆膜外观和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GO含量的增加,水性聚氨酯漆膜的导电性、光泽度、硬度和耐酸性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规律。当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75%时,石墨烯在水性聚氨酯树脂及其乳液中具有最好的分散性,漆膜的导电性、光泽度、硬度和耐酸性等性能达到最佳。

秦贤玉[7](2019)在《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温敏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是一种热固性的具有温敏特性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可以在外界温度变化的刺激下改变初始形状并且温度降低后可将形变固定,再次升高温度时,材料可通过独特热力学恢复过程恢复到初始形状。这种特性使得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可以在石油工程、航空航天、生物医用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改性二苯甲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合成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首先对温敏型聚氨酯基体树脂进行了研究,探究了多元醇的种类、扩链剂的种类、硬段含量以及改性MDI的异氰酸根含量对聚氨酯基体树脂性能的影响,然后在原料中加入发泡剂,研究不同因素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在得到发泡材料后,研究了不同的制备工艺条件对发泡材料性能以及泡孔结构的影响,最后对材料进行了老化以及耐温性能的测试,相关实验结果如下:(1)在温敏型聚氨酯基体树脂的合成中,聚碳酸酯二醇制得的试样具有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最好的力学性能,形变及形变恢复温度最高;不同的扩链剂制得的聚氨酯基体树脂,分子量越大、柔顺性越好的扩链剂制得的试样力学性能越低,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但是材料的温敏性能高;硬段含量越大,材料的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越高,并且高温下的形变恢复速度也较大;调整改性MDI中的不同的异氰酸根含量,发现异氰酸根含量越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形变及形变恢复温度越高,但形变的恢复速度会有所下降。(2)在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合成中,不同分子量配比的聚碳酸酯二醇,随着PCDL20比例的增加,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形变及形变恢复温度升高,但力学性能略有下降,材料的泡孔尺寸增大,开孔率降低;不同种类的聚碳酸酯二醇,T4691制得的泡沫具有最好的力学性能以及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改变原料中的扩链剂,发现随着扩链剂分子量的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泡孔尺寸变大;材料的泡孔尺寸会随着硬段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力学性能与形变及形变恢复温度也随着硬段含量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发泡剂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泡孔尺寸变大,力学性能降低,使用AK-8818作为泡沫稳定剂,材料具有最细密的泡孔结构以及最高的力学性能,使用Niax L-6164作为开孔剂具有较好的效果。(3)随着原料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泡孔尺寸变小,开孔率降低;混合速度越快,材料的力学性能越高,泡孔尺寸越小。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充填系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过高的充填系数会使材料的泡孔出现并泡的现象。适当的化学发泡剂与物理发泡剂并用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但物理发泡剂占比过多会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4)在不同种类的多元醇中,聚碳酸酯二醇具有最好的耐热水老化性能,随着多元醇分子量的增加,材料的耐温性降低,PCDL10具有最好的耐温性能。扩链剂的分子链越短,制得的材料的初始力学性能越高,但耐热水老化性及耐温性较差。材料的耐温性能及耐热水老化性能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周绍令[8](2018)在《互穿网络型改性聚氨酯及其阻尼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振动噪声问题严重影响生产中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设备使用寿命和精度,降低生产人员的工作效率,振动阻尼材料能有效的改善振动噪声问题。在高分子阻尼材料中,聚氨酯(PU)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高弹性等,并且可获得较理想的阻尼温域。但是聚氨酯仍存在机械强度不够高,较高温域内的阻尼性能不稳定,耐水性和耐溶剂性能不足等缺点。本文首先将具有较高模量、高附着力和低收缩率,耐腐蚀性耐化学性等优点的环氧树脂与聚氨酯形成互穿网络聚合物(IPN),在提高聚氨酯树脂的阻尼性能的同时还能改善其耐腐蚀、机械性能上的不足。然后创新性的引入含有大体积“芴”结构的二氮双酚芴,通过共聚反应制备出新型的聚氨酯固化剂,提高聚氨酯材料在较高温下的阻尼性能。最后借用前期的树脂筛选,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涂料配方,初步探索具有较优阻尼性能的阻尼涂料。研究结果如下:(1)聚氨酯与环氧树脂形成的互穿网络聚合物可以显着提高材料的阻尼性能、材料的热力学性能,机械强度以及连接强度。以阻尼性能为判断标准,通过不同体系树脂的筛选,由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分析测试结果可知,当聚氨酯/环氧树脂为7:3时材料的阻尼性能达到一个极值。(2)通过共聚反应制备出含二氮双酚芴的特殊结构的聚氨酯固化剂。二氮双酚芴特有的大体积与稠杂环结构,表现为该固化剂制备得到的聚氨酯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更高,阻尼温域更宽。在对二氮双酚芴改性聚氨酯/环氧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分析中,新型固化剂提高了涂层的附着力,其制备的互穿网络聚合物的机械性能更佳,热力学性能更好,而互穿网络聚合物的阻尼因子在阻尼温域内的变化更小。(3)将上述二氮双酚芴改性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作为涂料成膜物,通过设计正交实验得到宽温域、较高阻尼性能的涂料配方。通过对涂料阻尼性能进行正交实验分析,再结合附着力、燃烧行为分析、模拟海洋腐蚀试验以及对涂层腐蚀浸泡前后进行电化学测试分析。当涂料配比为1250目云母粉,重晶石与阻燃剂的配比为1:7,涂料PVC为0.28时耐蚀性最好。

刘晓军[9](2018)在《软包装双组份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软包装复合加工中,双组份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凭借其成熟的复合工艺和优良的粘结性能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溶剂,不仅对环境会造成污染,而且复合包装中的溶剂残留还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安全卫生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国家环保部门的引导与重视,以环保、卫生、安全、节能、高效等优势着称的无溶剂复合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无溶剂复合胶粘剂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所以研制性能优异,使用方便,绿色环保的无溶剂复合胶粘剂成为该行业的重点研究方向。本论文从双组份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的主要性能指标即胶粘剂的粘度、剥离强度、表干时间、浸润性及耐热性等入手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分子(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合成的聚氨酯胶粘剂进行结构性能表征。研究了异氰酸酯(NCO)与羟基(OH)的摩尔比即R值、扩链剂的含量、反应温度,熟化时间等对聚氨酯胶粘剂合成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影响胶粘剂剥离强度、固化速率及浸润性等的因素和条件,最终确定合成聚氨酯胶粘剂的最佳原料组成、混合配比和复合工艺参数设置等。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和探讨,本论文成功制备了粘度适宜,固化反应快,表干时间较长,操作方便并具有良好耐热性能的双组份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

陈杰[10](2017)在《软段结构对基于聚合MDI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聚氨酯是聚氨酯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采用聚合MDI(PMDI)作为硬段,通过选用不同种类的多元醇为软段,设计并制备了不同软段结构的低发泡、高强度、高模量的聚氨酯,探究软段结构对基于聚合MDI聚氨酯性能的影响规律,这对指导开发同时具有良好工艺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双组分聚氨酯并将其应用于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PMDI含有多个刚性苯环,并且具有较高的平均官能度(2.7左右),由PMDI制得的聚氨酯制品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本文选择PMDI作为聚氨酯的硬段,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多元醇为软段,构筑双组分聚氨酯体系。首先采用多种常见的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分别作为聚氨酯的软段原料与PMDI反应,制备了一系列聚醚型和聚酯型聚氨酯,并对其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进行测试评价。研究了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的种类,用量和分子量对聚氨酯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然后以苯酐聚酯多元醇(PAPP)和聚醚多元醇(PPG400)的混合物为软段原料,与PMDI反应,通过改变PAPP的用量、官能度和分子量大小,制备新型双组分聚氨酯树脂。采用万能材料电子试验机、简支梁冲击试验机、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仪和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软段中PAPP的用量,官能度,分子量对聚氨酯树脂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真空灌注成型工艺(VARTM)制备了连续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并对试样的拉伸、弯曲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聚醚型聚氨酯树脂中,随着聚醚多元醇(PPG400)用量的减小,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弯曲强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以PEG400为软段的聚氨酯的力学强度和模量与以PPG400为软段的聚氨酯相当,以PTMEG400为软段的聚氨酯的力学强度和模量相对较高。随着PPG分子量的增大,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逐渐降低。在聚酯型聚氨酯树脂中,以苯酐聚酯多元醇(PAPP400)为软段的聚氨酯的力学强度和模量相对较高。在由PAPP和PPG400组成的混合软段中,随着PAPP用量的增大,聚氨酯树脂的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热分解温度逐渐增大。当PAPP的含量为40%时,组合多元醇中PAPP的分子量为400、官能度为3的聚氨酯的力学性能最好,此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66.4MPa和2.90GPa,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为92.0MPa和3.07GPa,冲击强度为66.1kJ/m2,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2℃,外延起始分解温度在267℃。当PAPP(Mn=400,n=3)在组合多元醇中的含量为40%时,连续玻纤方格布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465MPa,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552MPa和19.3GPa。

二、聚氨酯树脂性能和用途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氨酯树脂性能和用途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超细玻璃纤维棉毡过滤材料喷胶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玻璃纤维棉毡
        1.2.1 玻璃纤维
        1.2.2 玻璃纤维棉毡
    1.3 玻璃纤维粘结剂的选用
        1.3.1 粘结剂简介
        1.3.2 粘结剂的组成
        1.3.3 玻璃纤维粘结剂研究进展
    1.4 雾滴飘移及研究方法
        1.4.1 雾滴飘移理论
        1.4.2 喷头的选用
        1.4.3 雾滴飘移研究方法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喷头雾滴飘移特性研究
    2.1 喷淋系统的组成
        2.1.1 理论基础
        2.1.2 实验台的搭建
        2.1.3 喷淋系统的组成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方案
        2.2.2 实验过程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喷头类型对雾滴飘移的影响
        2.3.2 风速对雾滴飘移的影响
        2.3.3 喷头安装高度对雾滴飘移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粘结剂对玻璃纤维棉毡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原料
        3.1.1 玻璃纤维原料
        3.1.2 粘结剂原料
    3.2 实验设备及仪器
    3.3 工艺过程
    3.4 结构与性能表征
        3.4.1 基础结构参数测试
        3.4.2 微观结构与成分表征
        3.4.3 力学性能测试
        3.4.4 过滤性能测试
        3.4.5 透气性能测试
        3.4.6 柔软性能测试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玻璃纤维棉毡的微观结构与成分分析
        4.1.1 玻璃纤维棉毡微观结构分析
        4.1.2 玻璃纤维棉毡成分分析
    4.2 三种粘结剂对玻璃纤维棉毡性能的影响
        4.2.1 三种粘结剂对玻璃纤维棉毡透气性能的影响
        4.2.2 三种粘结剂对玻璃纤维棉毡柔软性能的影响
        4.2.3 三种粘结剂对玻璃纤维棉毡力学性能的影响
        4.2.4 三种粘结剂对玻璃纤维棉毡过滤性能的影响
    4.3 粘结剂加入量对玻璃纤维棉毡性能的影响
        4.3.1 粘结剂加入量对玻璃纤维棉毡透气性能的影响
        4.3.2 粘结剂加入量对玻璃纤维棉毡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粘结剂加入量对玻璃纤维棉毡过滤性能的影响
    4.4 偶联剂用量对玻璃纤维棉毡性能的影响
        4.4.1 偶联剂用量对玻璃纤维棉毡透气性能的影响
        4.4.2 偶联剂用量对玻璃纤维棉毡力学性能的影响
        4.4.3 偶联剂用量对玻璃纤维棉毡过滤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细玻璃纤维棉毡过滤材料的制备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微观结构比较与分析
        5.2.2 力学性能比较与分析
        5.2.3 透气性能比较与分析
        5.2.4 柔软性能比较与分析
        5.2.5 过滤性能比较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2)拉挤聚氨酯树脂体系设计及固化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复合材料
        1.1.1 复合材料的原料及性能
        1.1.2 复合材料成型方法
        1.1.3 拉挤成型复合材料
        1.1.4 拉挤复合材料的应用
    1.2 聚氨酯
        1.2.1 聚氨酯树脂简介
        1.2.2 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1.2.3 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
        1.2.4 聚氨酯拉挤复合材料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聚氨酯树脂测试样的制备
    2.3 聚氨酯拉挤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分析与表征
        2.4.1 NCO值的测定
        2.4.2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2.4.3 傅氏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2.4.4 力学性能测试
        2.4.5 邵氏硬度测试
        2.4.6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DMTA)
        2.4.7 热失重测试(TGA)
        2.4.8 示差扫描量热法分析(DSC)
        2.4.9 扫描电镜(SEM)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聚氨酯树脂原料的选择
        3.1.1 聚氨酯固化时间及MOCA和PPG的相容性研究
        3.1.2 聚氨酯树脂力学性能分析
        3.1.3 小结
    3.2 聚氨酯树脂固化反应特性研究
        3.2.1 固化动力学理论基础
        3.2.2 模型拟合法研究聚氨酯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
        3.2.3 外推法求最佳反应温度
        3.2.4 小结
    3.3 反应条件对聚氨酯树脂性能的影响
        3.3.1 固化温度对聚氨酯树脂性能的影响
        3.3.2 固化时间对聚氨酯树脂体系性能的影响
        3.3.3 聚氨酯树脂体系热性能研究
        3.3.4 小结
    3.4 模拟工艺制备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
        3.4.1 聚氨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3.4.2 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4.3 玻纤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4.4 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分析
        3.4.5 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录

(3)10kV复合材料电杆结构设计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FRP材料概述
        1.1.2 当前10kV配网电杆存在的问题
        1.1.3 10kV配网FRP电杆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FRP电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结构优化设计简介
        1.3.1 结构优化的分类
        1.3.2 结构优化的方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FRP电杆的理论基础及设计方案
    2.1 FRP材料的各向异性理论分析
        2.1.1 一般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2.1.2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2.2 FRP电杆的设计方案
        2.2.1 10kVFRP电杆设计思路
        2.2.2 FRP复合材料的选型
        2.2.3 FRP电杆的成型工艺的选择
    2.3 相关参数的确定
        2.3.1 气象条件的设计
        2.3.2 导线的选择和比载的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复合电杆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静力学分析
    3.1 有限元建模的基本要求及COMSOL软件
        3.1.1 有限元建模的基本要求
        3.1.2 COMSOL软件的基本介绍
    3.2 复合材料电杆的COMSOL建模
        3.2.1 参数化建模
        3.2.2 材料属性定义
        3.2.3 划分模型网格
        3.2.4 边界条件定义
    3.3 复合材料电杆的静力学分析
        3.3.1 FRP电杆荷载分析
        3.3.2 FRP电杆荷载加载
        3.3.3 FRP电杆静力学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FRP电杆结构优化设计
    4.1 FRP电杆优化模型的建立
        4.1.1 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
        4.1.2 设计变量的选择
        4.1.3 目标函数的设置
        4.1.4 约束函数的选择
        4.1.5 FRP电杆的优化数学模型
    4.2 FRP电杆优化模型的求解
        4.2.1 遗传算法简介
        4.2.2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4.2.3 基于BP神经网络改进的遗传算法
        4.2.4 FRP电杆的优化过程及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非离子型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与固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环氧树脂概述
        1.1.1 环氧树脂简介
        1.1.2 环氧树脂性能及应用特点
    1.2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概况
    1.3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
        1.3.1 机械法
        1.3.2 相反转法
        1.3.3 化学改性法
    1.4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制备技术
        1.4.1 普通乳化剂乳化法
        1.4.2 反应型乳化剂乳化法
    1.5 环氧树脂的改性
        1.5.1 不饱和酸类改性
        1.5.2 聚氨酯树脂改性
        1.5.3 有机硅树脂改性
        1.5.4 氨基树脂改性
    1.6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应用
    1.7 本文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
2.实验部分
    2.1 实验装置图
    2.2 实验原料
    2.3 实验仪器
    2.4 测试方法
        2.4.1 树脂酸值的测定
        2.4.2 环氧值的测定
        2.4.3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2.4.4 固含量的测试
        2.4.5 乳液粘度的测试
        2.4.6 涂膜耐盐雾的测试
        2.4.7 马口铁的处理
        2.4.8 涂膜附着力的测试
        2.4.9 涂膜硬度的测试
        2.4.10 乳液粒径的测试
        2.4.11 乳液机械稳定性的测试
        2.4.12 相反转点的测试
        2.4.13 聚乙二醇型非离子乳化剂HLB值的计算
    2.5 预实验
        2.5.1 反应原料的确定
        2.5.2 预实验小结
3.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
    3.1 引言
    3.2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
        3.2.1 反应型环氧树脂乳化剂的制备
        3.2.2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型环氧树脂乳化剂的红外光谱
        3.3.2 反应型环氧树脂乳化剂的结构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3.3 环氧树脂和聚乙二醇型号的选择
        3.3.4 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3.5 反应条件的确定
        3.3.6 助溶剂的选择及用量对乳液的影响
        3.3.7 相反转过程中水的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
        3.3.8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粒径分析
    3.4 本章小结
4.硅烷偶联剂改性环氧树脂制备水性环氧乳液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硅烷偶联剂的选择
    4.4 分析与讨论
        4.4.1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4.4.2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4.4.3 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性能
        4.4.4 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成本分析
    4.5 本章小结
5.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固化性能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固化成膜机理的讨论
        5.3.2 固化剂的选择及用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5.3.3 固化物熟化时间的确定
    5.4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Al/有机树脂基涂层红外低发射率及耐海洋环境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红外低发射率涂层
        1.2.1 红外隐身技术
        1.2.2 红外低发射率涂层的组成
        1.2.3 红外低发射率涂层的研究现状
    1.3 耐海洋环境型涂层
        1.3.1 耐海洋环境型涂层的腐蚀环境
        1.3.2 耐海洋环境型涂层的防腐手段
        1.3.3 耐海洋环境型涂层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4.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耐海洋环境型低发射率涂层配方设计及性能测试
    2.1 耐海洋环境型低发射率涂层的配方设计方案
        2.1.1 填料的选择与确定
        2.1.2 双组分有机树脂的选择与确定
        2.1.3 助剂的添加
    2.2 涂层的性能分析与评价方法
        2.2.1 耐海洋环境型低发射率涂层的性能测试
        2.2.2 耐海洋环境型低发射率涂层的性能评价方法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铝粉填料对低发射率涂层耐海洋环境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涂层配方设计
        3.2.3 涂层制备
        3.2.4 测试与表征
    3.3 铝粉的漂浮态对低发射率涂层耐环境性能的影响
        3.3.1 铝粉漂浮态对涂层微观形貌的影响
        3.3.2 铝粉漂浮态对涂层 8~14μm 波段红外发射率的影响
        3.3.3 铝粉漂浮态对涂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3.3.4 铝粉漂浮态对涂层耐环境性能的影响
        3.3.5 本节小结
    3.4 铝粉的添加量对低发射率涂层耐环境性能的影响
        3.4.1 铝粉添加量对涂层微观形貌的影响
        3.4.2 铝粉添加量对涂层 8~14μm 波段红外发射率的影响
        3.4.3 铝粉添加量对涂层耐环境性能的影响
        3.4.4 本节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组分树脂种类对低发射率涂层耐海洋环境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不同树脂体系的低发射率涂层耐环境性能的对比研究
        4.2.1 实验部分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3 本节小结
    4.3 双组分聚氨酯树脂对低发射率涂层耐环境性能的影响研究
        4.3.1 实验部分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3 本节小结
    4.4 第三方检测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助剂对低发射率涂层耐海洋环境性能的优化研究
    5.1 引言
    5.2 表面活性剂对低发射率涂层耐环境性能的影响
        5.2.1 实验部分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3 本节小结
    5.3 有机硅烷对低发射率涂层耐环境性能的影响
        5.3.1 实验部分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3 本节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纳微碳材料共价杂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形态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性聚氨酯合成和发展
        1.1.1 水性聚氨酯的原料
        1.1.2 水性聚氨酯的应用
    1.2 水性聚氨酯涂料
        1.2.1 水性聚氨酯涂料分类
        1.2.2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发展
    1.3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改性
        1.3.1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交联改性
        1.3.2 纳米蒙脱土杂化接枝水性聚氨酯涂料
        1.3.3 碳纳米管杂化接枝水性聚氨酯涂料
        1.3.4 氧化石墨烯共价杂化水性聚氨酯涂料
        1.3.5 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接枝水性聚氨酯涂料
        1.3.6 环氧树脂杂化接枝水性聚氨酯涂料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4.1 纳米碳材料表面改性
        1.4.2 MWCNTs共价杂化水性聚氨酯
        1.4.3 GO共价杂化水性聚氨酯树脂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6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TDI共价改性型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2 共价改性GO(NCO@GO)的制备
        2.2.3 共价改性碳纳米管(NCO@MWCNTs)的制备
        2.2.4 分析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NCO@GO、NCO@MWCNTs碳材料的红外分析
        2.3.2 NCO@GO、NCO@MWCNTs碳材料的TG谱图及分析
        2.3.3 NCO@GO、NCO@MWCNTs碳材料的稳定性和TEM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MCNTs共价接枝水性聚氨酯电沉积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3.2.2 多壁碳纳米管的改性
        3.2.3 水性聚氨酯/MWCNTs杂化电沉积树脂的制备
        3.2.4 水性聚氨酯/MWCNTs杂化电沉积涂料的制备
        3.2.5 分析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WCNTs改性聚氨酯红外光谱图及分析
        3.3.2 碳纳米管共价杂化水性聚氨酯的XRD分析
        3.3.3 碳纳米管共价杂化水性聚氨酯热稳定性分析
        3.3.4 乳液稳定性和TEM分析
        3.3.5 碳纳米管共价杂化水性聚氨酯SEM分析
        3.3.6 MWCNTs含量对漆膜导电率的影响
        3.3.7 MWCNTs含量对漆膜性能及外观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氧化石墨烯共价杂化水基聚氨酯树脂制备与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4.2.2 氧化石墨烯的改性
        4.2.3 GO/水性聚氨酯杂化电沉积树脂的制备
        4.2.4 氧化石墨烯/水性聚氨酯杂化电泳涂料的制备
        4.2.5 性能与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GO改性聚氨酯红外光谱图及分析
        4.3.2 氧化石墨烯改性聚氨酯的XRD分析
        4.3.3 氧化石墨烯改性聚氨酯树脂的热稳定性分析
        4.3.4 氧化石墨烯/聚氨酯电泳涂料的微观状态
        4.3.5 氧化石墨烯含量对漆膜性能及外观的影响
        4.3.6 氧化石墨烯含量对漆膜电导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或完成的课题

(7)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温敏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概述
        1.1.1 聚氨酯材料
        1.1.2 聚氨酯发泡材料
        1.1.2.1 聚氨酯发泡材料简介
        1.1.2.2 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发展概况
        1.1.2.3 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分类
        1.1.3 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
        1.1.3.1 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简介
        1.1.3.2 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内部结构
        1.1.3.3 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性能
    1.2 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原料体系
        1.2.1 低聚物多元醇
        1.2.2 异氰酸酯
        1.2.3 扩链交联剂
        1.2.4 发泡剂及泡沫稳定剂
        1.2.5 其它助剂
    1.3 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成型方法
        1.3.1 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合成方法
        1.3.2 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加工成型方法
    1.4 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反应及影响因素
        1.4.1 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反应机理
        1.4.2 影响硬质聚氨酯泡沫发泡的因素
    1.5 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温敏性研究
        1.5.1 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应用
        1.5.2 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研究进展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温敏型聚氨酯基体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助剂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温敏型聚氨酯基体树脂的合成
    2.3 性能测试标准及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多元醇种类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性能的影响
        2.4.1.1 多元醇种类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2.4.1.2 多元醇种类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2.4.1.3 多元醇种类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温敏性能的影响
        2.4.1.4 多元醇种类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形变及形变恢复温度的影响
        2.4.2 扩链剂种类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性能的影响
        2.4.2.1 扩链剂种类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2.4.2.2 扩链剂种类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2.4.2.3 扩链剂种类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温敏性能的影响
        2.4.2.4 扩链剂种类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形变及形变恢复温度的影响
        2.4.3 硬段含量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性能的影响
        2.4.3.1 硬段含量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2.4.3.2 硬段含量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2.4.3.3 硬段含量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温敏性能的影响
        2.4.3.4 硬段含量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形变及形变恢复温度的影响
        2.4.4 改性MDI中 NCO含量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性能的影响
        2.4.4.1 改性MDI中 NCO含量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2.4.4.2 改性MDI中 NCO含量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2.4.4.3 改性MDI中 NCO含量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温敏性能的影响
        2.4.4.4 改性MDI中 NCO含量对温敏型聚氨酯树脂形变及形变恢复温度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助剂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3 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合成
    3.3 性能测试标准及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多元醇种类及并用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3.4.1.1 多元醇种类及并用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4.1.2 多元醇种类及并用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3.4.1.3 多元醇种类及并用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3.4.1.4 多元醇种类及并用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形变及形变恢复温度的影响
        3.4.2 扩链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3.4.2.1 扩链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4.2.2 扩链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3.4.2.3 扩链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3.4.2.4 扩链剂种类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形变及形变恢复温度的影响
        3.4.3 硬段含量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3.4.3.1 硬段含量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4.3.2 硬段含量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3.4.3.3 硬段含量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3.4.3.4 硬段含量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形变及形变恢复温度的影响
        3.4.4 发泡助剂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影响
        3.4.4.1 发泡助剂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4.4.2 发泡助剂对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备工艺条件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助剂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3 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合成
    4.3 性能测试标准及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原料温度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4.4.1.1 原料温度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4.1.2 原料温度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4.4.1.3 原料温度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高温回弹力的影响
        4.4.2 混合速度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4.4.2.1 混合速度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4.2.2 混合速度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4.4.2.3 混合速度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泡沫高温回弹力的影响
        4.4.3 充填系数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4.4.3.1 充填系数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4.3.2 充填系数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4.4.3.3 充填系数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高温回弹力的影响
        4.4.4 发泡工艺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4.4.4.1 发泡工艺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4.4.2 发泡工艺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
        4.4.4.3 发泡工艺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高温回弹力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老化及耐温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及助剂
        5.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5.2.3 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合成
    5.3 性能测试标准及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多元醇种类及并用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老化及耐温性能的影响
        5.4.1.1 多元醇种类及并用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热水老化性能的影响
        5.4.1.2 多元醇种类及并用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耐温性能的影响
        5.4.2 扩链剂种类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老化及耐温性能的影响
        5.4.2.1 扩链剂种类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热水老化性能的影响
        5.4.2.2 扩链剂种类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耐温性能的影响
        5.4.3 硬段含量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老化及耐温性能的影响
        5.4.3.1 硬段含量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热水老化性能的影响
        5.4.3.2 硬段含量对温敏型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耐温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互穿网络型改性聚氨酯及其阻尼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高分子阻尼涂料概述
        1.2.1 高分子阻尼降噪机理
        1.2.2 阻尼的定义
        1.2.3 阻尼性能影响因素
    1.3 高分子阻尼发展历史
        1.3.1 IPN聚合物简介
        1.3.2 聚氨酯阻尼简介
        1.3.3 环氧树脂简介
        1.3.4 丙烯酸树脂简介
    1.4 论文的选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2.1 实验方法
        2.1.1 实验原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1.3 聚合物薄膜样品的制备
        2.1.4 环氧树脂羟值测定
        2.1.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
        2.1.6 附着力测试-液压法
        2.1.7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1.8 差示扫描量热测试(DSC)
        2.1.9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E20羟值测定结果
        2.2.2 制备成型样品的外观
        2.2.3 FT-IR分析
        2.2.4 附着力测试分析
        2.2.5 SEM分析
        2.2.6 DSC分析
        2.2.7 DMA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氮双酚芴改性聚氨酯/环氧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3.1 实验方法
        3.1.1 研究的基本思路
        3.1.2 实验原料与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新型聚氨酯固化剂的合成
        3.1.5 二氮双酚芴改性聚氨酯/环氧互穿网络聚合物样品制备
        3.1.6 测试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新型聚氨酯固化剂及聚氨酯薄膜测试样品
        3.2.2 新型聚氨酯固化剂的测试表征结果与讨论
        3.2.3 MPU/EP IPN样品的测试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氮双酚芴改性聚氨酯/环氧互穿网络聚合物在涂料中的应用初探
    4.1 实验方法
        4.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4.1.2 正交实验设计分析
        4.1.3 涂料样品制备
        4.1.4 测试表征方法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DMA阻尼涂料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2.2 附着力测试分析
        4.2.3 燃烧行为分析
        4.2.4 人工海水浸泡实验结果
        4.2.5 电化学分析
    4.3 本章小结
总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专利

(9)软包装双组份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聚氨酯胶粘剂
        1.2.1 聚氨酯胶粘剂综述
        1.2.2 聚氨酯胶粘剂的类型
        1.2.3 聚氨酯类胶粘剂的特性
    1.3 聚氨酯化学及粘结机理
        1.3.1 异氰酸酯的相关反应
        1.3.2 聚氨酯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1.3.3 合成聚氨酯胶粘剂的基本原料
        1.3.4 聚氨酯胶粘剂的固化机理
        1.3.5 聚氨酯胶粘剂的粘接机理
        1.3.5.1 金属、陶瓷、玻璃等材料的粘接
        1.3.5.2 塑料、橡胶的粘接
        1.3.5.3 织物、木材的粘接
    1.4 双组份无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
        1.4.1 概述
        1.4.2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4.3 无溶剂型胶粘剂的特点
        1.4.4 无溶剂型与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的差异
    1.5 无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6 选题的研究背景和主要意义
第二章 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与研究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试剂和生产厂家
        2.1.2 实验仪器和生产厂家
    2.2 预聚体性能表征
        2.2.1 预聚体NCO值的测定
        2.2.2 预聚体粘度的测定
        2.2.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2.4 凝胶色谱(GPC)分析
    2.3 预聚体的合成
        2.3.1 原料组成
        2.3.2 实验步骤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反应时间对预聚体合成的影响
        2.4.2 反应温度对预聚体合成的影响
        2.4.3 原料结构对预聚体合成的影响
        2.4.4 水分对预聚体合成的影响
        2.4.5 红外谱图(FT-IR)分析
        2.4.6 GPC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组合多元醇的制备与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1 实验试剂和生产厂
        3.1.2 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3.2 组合多元醇性能表征
        3.2.1 组合多元醇羟值的测定
        3.2.2 组合多元醇水分的测定
        3.2.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3.2.4 凝胶色谱(GPC)分析
    3.3 组合多元醇的制备
        3.3.1 实验原料
        3.3.2 实验步骤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小分子多元醇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3.4.2 硅烷偶联剂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3.4.3 FT-IR分析
        3.4.4 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组份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与研究
    4.1 无溶剂复合技术概述
        4.1.1 无溶剂复合工艺简介
        4.1.2 软包装无溶剂复合工艺流程
        4.1.3 软包装无溶剂复合工艺特点
    4.2 双组份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
    4.3 胶粘剂剥离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4.3.1 混合配比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4.3.2 熟化温度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4.3.3 熟化时间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4.4 产品性能评估与表征
        4.4.1 表干时间测试
        4.4.2 胶粘剂固化速率研究
        4.4.3 胶粘剂浸润性的研究
        4.4.4 红外光谱FT-IR分析
        4.4.5 热失重TGA分析
        4.4.6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
        4.4.7 剥离强度(BSV)测试
        4.4.8 摩擦系数(COF)测试
        4.4.9 水煮、蒸煮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软段结构对基于聚合MDI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氨酯简介
        1.1.1 聚氨酯概述
        1.1.2 聚氨酯的原料组成
        1.1.3 聚氨酯的合成
    1.2 聚氨酯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3 聚氨酯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论文研究的目的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聚醚多元醇对基于聚合MDI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2.1 概述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2.2.2 组成聚氨酯硬段的原料选择
        2.2.3 聚氨酯浇铸体的制备
        2.2.4 表征与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氨酯的固化动力学分析
        2.3.2 聚氨酯浇铸体的红外分析
        2.3.3 聚醚多元醇的用量对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
        2.3.4 聚醚多元醇的种类对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
        2.3.5 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对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酯多元醇对基于聚合MDI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3.1 概述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3.2.2 聚氨酯浇铸体的制备
        3.2.3 表征与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聚酯多元醇的用量对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
        3.3.2 聚酯多元醇的种类对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
        3.3.3 聚酯多元醇(PCL)的分子量对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醚多元醇与聚酯多元醇的组合多元醇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研究
    4.1 概述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4.2.2 聚氨酯软段的组成设计
        4.2.3 聚氨酯浇铸体的制备
        4.2.4 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
        4.2.5 表征与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拉伸性能研究
        4.3.2 弯曲性能研究
        4.3.3 冲击性能研究
        4.3.4 聚氨酯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研究
        4.3.5 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SEM分析
        4.3.6 聚氨酯树脂的耐热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与专利

四、聚氨酯树脂性能和用途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超细玻璃纤维棉毡过滤材料喷胶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D]. 张凌云.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2]拉挤聚氨酯树脂体系设计及固化动力学研究[D]. 张强.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10kV复合材料电杆结构设计及优化[D]. 石磊.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非离子型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与固化性能研究[D]. 原海峰. 郑州大学, 2020(02)
  • [5]Al/有机树脂基涂层红外低发射率及耐海洋环境性能研究[D]. 李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6]纳微碳材料共价杂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形态及性能[D]. 张闯.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2)
  • [7]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温敏性研究[D]. 秦贤玉.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1)
  • [8]互穿网络型改性聚氨酯及其阻尼性能研究[D]. 周绍令. 福州大学, 2018(03)
  • [9]软包装双组份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与研究[D]. 刘晓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10]软段结构对基于聚合MDI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研究[D]. 陈杰. 武汉理工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聚氨酯树脂的性能和用途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