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选厂工作制度,实现规模效益

调整选厂工作制度,实现规模效益

一、调整选厂工作制度实现规模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娟[1](2021)在《基于AHP-DEA模型的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化传媒业作为当今中国的朝阳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都深受其影响,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逐渐增多,2019年已有117家A股文化传媒类公司上市,在其迅猛发展的同时,公司所面临问题越来越多,财务绩效评价水平比较薄弱是当前国内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存在的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对公司而言,创建科学可靠、规范有用且针对性强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助于回顾过去的风险与优势,依据评价结果预测未来公司发展管理重心,可以更加有指向性去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如何完善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保证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评价体系进行理解和合理应用,建立科学可靠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发展。T传媒公司作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是国内文化传媒业的“领军人”,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财务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发现其存在财务绩效体系不完整、指标不完善以及缺乏横向分析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将层次分析法(AHP)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结合起来创建出一套科学完整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从而有助于公司优化其财务绩效管理,在了解掌握自身经营情况的同时,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针对其财务绩效相关评价,谋求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参考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梳理,借鉴其研究方法,分析有关研究成果。然后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结合T传媒公司有关材料,分析其财务绩效评价的不足,然后针对不足经过多方考虑慎重选取财务绩效评价的预选指标,采用AHP从中提取出对T传媒公司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指标,最后选用当前较为先进且适用T传媒公司的DEA模型,建立AHP-DEA模型,为T传媒公司创建起一套更加科学、完整、高效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将T传媒公司的数据代入AHP-DEA模型进行实际应用,并对结果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来证明该体系对T传媒公司不但可行,而且必要,并为T传媒公司提出保障实施的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给文化传媒类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提供一个代表性和参考性兼具的案例,并丰富财务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彭军建[2](2020)在《新形势下HNGZ国有能源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加速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经济增速放缓但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正在调整优化。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行业领域。自2013年以来,国有能源企业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煤炭产能过剩突显,煤炭企业盈利水平锐减;国家持续推行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引导推进大型国有能源企业集团和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国有能源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在宏观环境快速变化同时,新组建的HNGZ国有能源企业,只是简单合并了多个企业、多项产业,各产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融合发展不到位,整体效益不理想,迫切需要通过制定清晰、可行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需要,实现多产业协同发展,走上集约、高质高效发展道路。本文综合运用多元化战略管理系列理论及实证分析、PEST分析、SWOT分析等分析方法,对HNGZ国有能源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从企业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入手;进而对企业所处的政策、经济、资源、科技、社会文化、行业等宏观环境,及企业所拥有的矿产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本资源、整合能力与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资源与能力条件进行分析;并综合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构建了SWOT分析对策矩阵,通过对四种战略组合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寻出新形势下HNGZ国有能源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通过研究得出,HNGZ国有能源企业要在明确企业使命与目标、发展思路、战略布局的基础上,立足于企业自身优势,借助内外部有利条件,来制定适宜的多元化发展战略。通过优先发展煤化工产业、瓦斯清洁能源产业、物资贸易产业和装备制修租赁产业来开展相关多元化;通过发展酒店服务产业,进军健康养老产业和白酒产业来开展非相关多元化。着力从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培育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建设适宜的企业文化,推进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实施绩效考核激励,打造绿色生产企业七个方面予以具体保障实施。从而使HNGZ国有能源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领先、区域一流、经济效益明显的多元化产业集团,步入绿色、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而积极贡献。本文以HNGZ国有能源企业为案例进行研究,富有实践意义,对其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也对国有能源企业和同行业企业制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参考。

柯丽华[3](2020)在《基于最低寿命周期成本的露天矿开采量动态规划模型》文中研究说明矿产资源相对经济发展需求是有限的。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持续增加和短期利益的驱动,促使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进行过度开采,最终影响代际公平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科学动态地规划矿山的年开采量势在必行,这也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工作。以赋存特征复杂多变的非煤露天矿为研究对象,针对露天矿开采的工艺过程协同发展状态和矿山工程时空约束变化等特征,探寻开采量随寿命周期成本的变化规律。以同类矿山统计数据为基础,拟合分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函数,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类似已建矿山的寿命周期成本-年开采量函数,客观呈现了矿山寿命周期成本与年开采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考虑矿山寿命周期成本受矿体赋存特征、矿山生产系统特征要素和管理因素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模糊灰色关联度的矿山成本主控要素的抉择方法,有效减少了非关键要素对露天开采寿命周期成本-开采量变化规律的干扰。探寻了矿床赋存特征、生产条件、露天矿开采境界参数、工艺设备参数、开采程序特征要素和采掘工作面参数等系统特征要素的变化对寿命周期成本-开采量函数的影响规律。基于各类要素组合变化对露天矿开采难度的影响趋势分析,采用定性分级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露天矿各类影响因素的开采难度系数;进而考虑各类要素的独立性,建立类似已建矿山和拟建矿山之间的相对综合开采难度系数的计算模型。引入开采难度系数,建立了拟建露天矿寿命周期成本-开采量函数,客观地呈现了不同矿床赋存特征和矿山生产系统特征要素组合效应对露天矿开采量影响的本质规律。综合考虑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和开采难度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最低寿命周期成本的露天矿开采量动态规划模型。针对矿山生产经营需求,以矿山开采对象特殊性、生产工艺环节协调发展和矿山工程时空发展为约束条件,运用规模经济理论和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以折现后开采各期总收益最大为准则,建立了矿产资源开采价值模型。引入哈密顿函数,利用考虑了开采难度的拟建矿山露天矿寿命周期成本-开采量函数,求出最优的矿产资源开采量,反映了露天矿开采量在开采难度和寿命周期成本影响下的变化规律,补充和完善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利用基于最低寿命周期成本的露天矿开采量动态规划模型研究了乌龙泉矿拟开采区域(+43m以下)的矿产资源开采量规划和生产能力决策问题。基于该矿已开采区域(+43m以上)的生产经营统计数据,计算该矿山已开采区域和拟开采区域之间的相对开采难度系数为0.902,构建了矿山拟开采区域(+43m以下)的寿命周期成本-开采量函数,进而建立了拟开采区域(+43m以下)的矿产资源开采量动态规划模型,客观地呈现了拟开采区域(+43m以下)的矿产资源开采量随时间逐渐增加的本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矿拟开采区域矿产资源开采模式为加速耗竭模式,与该矿山熔剂资源开发利用的趋势相符。依据此模型规划结果,基于投资增量最小原则,制定该矿的生产能力方案为270×104t/a(第一阶段第1年~第20年)和350×104t/a(第二阶段第21年~第30年),为该矿山熔剂资源的开发策略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魏琰[4](2016)在《苏联援建对西安现代工业城市建设影响的历史研究》文中认为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开始,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工场手工生产的生产模式开始席卷世界,带来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这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西方社会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促使西方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在工具由人机体的工具变为机械装置即工具机的工具以后,发动机取得了独立的、完全摆脱人力限制的地位”[1],机器作为工具,从出现开始就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是人类近代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在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不仅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且引发社会关系的变革,人类社会开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城市从封建手工城市逐步向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城市转化,开启了人类近现代城市化进程。之后,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建设中都重视对工业的建设,M.D.布瑞斯指出“在全世界,工业化已成为本世纪中叶(1)一个使人着魔的字眼。”[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特定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制定了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的工业化道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经济转入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后提出的第一个宏伟目标。1950年中苏同盟关系确立,其后苏联同意帮助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体系,并签订了苏联援助中国建设“156项工程”,开始对中国展开大规模援助。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五”时期,西安被列为全国新的重工业中心城市之一,大批苏联援建工业项目在西安设立,在苏联援助西安建设过程中,苏联社会主义理念的城市建设设计理论和原则、建设程序和方法,以及经济技术指标,影响了西安现代城市建设,包括城市规划、工业区规划、居住区规划、工业建筑、居住建筑,以及建筑技术和管理等城市建筑发展的各个方面。在苏联援助的时代背景下,西安开始由中国典型传统手工业商贸城市向现代化工业城市转变,奠定西安当代城市的格局基础。本论文从五部分进行阐述:论文的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解释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的对象和视角,归纳了苏联援建中国的研究现状,同时确定了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第二章研究苏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分析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工业化发展政策和意识形态对城市建设理论形成的影响,以及苏联在城市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社会主义和工业化理想的建设特征;第三、四章从梳理西安城市传统城市格局入手,分析手工业时期城市发展历程和特征,进而分析苏联援助建设的工业化时期西安城市工业空间建设和转变,以及形成的工业城市规划、工业区规划和工业建筑、居住建筑等方面建设特征;第五章对苏联援助建设的中国其他城市规划活动进行历史比较,梳理、归纳与总结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与苏联影响的源流关系,即中国现代城市发展与建设呈现出与苏联关联与交集特征,显现为具有苏联印迹的城市范型;第六章提出苏联援助建设引入的社会主义城市理论在当代城市发展构建中的价值与启示,虽然苏联理论在中国城市建设引入移植中出现问题和冲突,但还需对苏联援助建设给予价值肯定,其中部分设计理念依旧对当今社会的城市建设具有借鉴作用。第七章对苏联援建时期西安城市规划历史特征进行全面总结,并探讨了后续研究方向。

韩冲[5](2016)在《灵宝市黄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在新的时期下,由于受国际和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黄金产业发展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黄金产业面临资源枯竭、生产成本、环保成本、国际金价波动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对灵宝市黄金产业现状而言,更是如此。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对于灵宝市黄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战略管理理论中的PEST分析法、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以及问卷调查法、likert五点量表法,充分分析灵宝市黄金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中的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内部环境,找出灵宝市黄金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威胁、优势与劣势,根据SWOT分析矩阵设计了四种发展战略进行备选,在运用问卷调查法结合likert五点量表法对四种战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 WO战略即扭转型战略作为灵宝市黄金产业的发展战略,将区域协调、集聚集中、科技兴业、资源扩展*、低碳发展等五项战略作为扭转型战略的具体内容,对五项战略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阐述。为了确保灵宝市黄金产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最后提出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财税、土地、资源、融资、市场准入等政策支持以及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环保治理措施。本文研究成果对灵宝市黄金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青松[6](2016)在《新疆红山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资源价值的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以新疆红山矿业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价值链分析等工具研究了公司发展的内外环境以及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企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优势与劣势,基于资源价值视角提出红山矿业公司的发展战略。通过对新疆红山矿业公司资源价值的分析,认为红山矿业公司面临的外部发展机会与威胁并存、内部优势大于劣势,培育和扩展核心竞争力是关键;因此,红山矿业公司发展战略应先依据企业资源优势,稳定企业当前发展状况,采取稳定发展战略,做大做强进口矿加工业务,适时参与国外难选磁铁矿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红山矿业公司应以成本领先为重点集中战略,加强优质进口矿资源的勘探、实现规模经营、大力塑造企业品牌、实施科技创新、完善保障体系。战略实施应尽快建立与之相协调的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红山矿业公司层战略应采取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业务层战略应采取低成本领先战略,具体包括生产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的优化等。

肖庆飞,康怀斌,肖珲,詹信顺,吴启明,洪建华,张红华[7](2016)在《碎磨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传统碎矿磨矿设备的改进升级及高效磨碎设备的最新进展,如高压辊磨机、旋盘式破碎机、立磨机和艾萨磨机的应用。然后立足于中矿选择性分级再磨,对能简化碎磨工艺的"半自磨+立磨"和"破碎+棒磨+球磨"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流程作了分析。最后从最佳入磨粒度,磨矿介质的尺寸、级配、形状、材质、充填率、助磨剂及磨矿产品中间易选粒级含量和回收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面阐述了碎磨工艺参数方面取得的系统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王雪峰[8](2015)在《我国钒钛磁铁矿典型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铁矿资源刚性需求趋势不减,国内资源开发利用难度不断加大,利用国外资源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约占我国铁矿资源储量的四分之一,在缓解国内铁矿资源供需矛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钒钛磁铁矿资源具有品位低、共伴生元素多、难利用等特点,开展综合利用尤为重要,但如何评判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尽快转化钒钛磁铁矿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资源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基础,在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的内涵、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钒钛磁铁矿资源技术进步及供需关系等相关文献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在研究方法上,以产业经济学的SCP理论为依据,结合典型钒钛磁铁矿区综合利用实践,分析了矿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三率水平(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效益(经济、资源、社会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以“驱动力—行为—效益”为核心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体系。2.运用频率法和专家意见法构建初始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简化指标,采用广义条件极小方差法对指标进行二次筛选和优化,最终确定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3.效益评价是潜力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三率”指标计算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方法,对四川攀西地区和河北承德地区三个典型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企业所做的远景规划,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4.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上述三个矿区2011-2014年综合利用效益、行为、驱动力动态变化关系,采用阈值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潜力指数并进行对比分析。5.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可能性和可应用性进行分析,论证评价方法的可应用性,实现了和矿政管理实践的有效衔接。

陈雯霞[9](2015)在《基于数量经济学模型加强黄金矿山成本预测与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黄金矿山企业也随之落入低谷,尤其是2013年4月份,黄金价格历经十二年的上升走势出现拐点,开始震荡下行。黄金价格的暴跌,无疑使黄金矿山企业受到巨大的冲击,严重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黄金价格已逼近甚至低于部分黄金矿山企业的成本。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开采,黄金资源储量急剧下降,开采难度进一步加大,地质品位逐年趋贫、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对黄金矿山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成本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是企业产生利润的驱动力,黄金矿山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降低产品成本,向成本管理要效益成为必然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是作者根据在黄金矿山企业中多年的财务管理实际工作经验,运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方法,通过对成本管理理念进行解析,对矿山企业成本因素进行辨识,对矿山企业成本控制措施进行了初步探析。以全面预算中年度成本、利润指标的制定为主线展开研究,建立起科学的成本指标分析模型,深入剖析了如何有效应用成本指标分析模型强化成本预测和管控,使黄金矿山企业成本预测更科学、准确,成本指标考核体系更完善、更具有可操作性。本文首先论述了黄金矿山成本的基本构成要素和管控的重点、难点,其次,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梳理了目前成本预测的方法,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出数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最后,论文选择某矿山为案例研究对象,结合内外部环境及自身的特点,分析最优的黄金矿山成本管控和分析方案。由于传统成本预测无法满足矿山成本预测的理论要求,所以,建立科学的成本预测模型,依据成本与指标的对应关系对成本管理理念进行解析,对矿山企业成本因素进行辨识,确定成本的重点控制方向,预测成本、利润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最优化方案,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范继涛[10](2015)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对福利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低品位、共伴生和难利用资源多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必须通过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综合利用具有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资源、环境、社会效益,对企业、劳动者和政府福利均产生影响,具有正外部性。开展福利视角下的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有利于弄清综合利用的驱动机制,进而制定出政府宏观效益追求与企业微观效益追求相统一的政策体系。本文以福利经济、资金时间价值、收入分配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福利影响分析的理论框架,研究了效益测度方法体系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福利变动函数;基于理论模型和测度方法,以某大型铜矿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基于实证研究结果给出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完善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评价理论,回答了为什么政府要对矿山企业进行经济激励的现实问题。形成以下创新性成果:(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资源效益的代际关系进行了分析,将发现等量资源节约的勘查投入作为社会效益的内容,提出了建模测算方法。(2)以综合利用项目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发现等量资源节约的勘查投入作为社会效益的内容,建立了综合利用的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测度方法体系。(3)以公共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劳动者、企业和政府三个主体的福利变动函数,提出了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形式和边界。

二、调整选厂工作制度实现规模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调整选厂工作制度实现规模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HP-DEA模型的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研究技术路线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概念的界定
        2.1.1 文化传媒业
        2.1.2 财务绩效
        2.1.3 财务绩效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投入产出理论
        2.2.3 公司价值最大化理论
    2.3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2.3.1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选择
        2.3.2 层次分析法(AHP)
        2.3.3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第三章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3.1 T传媒公司所处环境分析
    3.2 T传媒公司基本情况
        3.2.1 T传媒公司概况
        3.2.2 T传媒公司经营现状
    3.3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现状
        3.3.1 T传媒公司现行财务绩效评价内容
        3.3.2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3.4 T传媒公司传统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3.4.1 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整
        3.4.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不全面
        3.4.3 缺乏财务指标的横向比较分析
    3.5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存在问题成因
        3.5.1 财务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不完善
        3.5.2 管理层对财务绩效评价重视不足
        3.5.3 财务绩效评价机制不到位
第四章 AHP-DEA模型在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4.1 AHP-DEA财务绩效评价模型可行性分析
    4.2 AHP-DEA财务绩效评价模型设计思路
    4.3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
        4.3.1 选取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原则
        4.3.2 预选指标体系及指标内涵
        4.3.3 构建判断矩阵与权重计算
        4.3.4 最终指标确定
    4.4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纵向比较分析
        4.4.1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纵向比较结果
        4.4.2 评价结果分析
        4.4.3 敏感度分析
    4.5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横向比较分析
        4.5.1 样本选取与数据采集
        4.5.2 样本数据处理
        4.5.3 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AHP-DEA模型在T传媒公司的应用效果及保障措施
    5.1 AHP-DEA在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应用效果
        5.1.1 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健全
        5.1.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完整
        5.1.3 财务绩效评价结果更便于分析应用
    5.2 提高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保障措施
        5.2.1 完善财务绩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5.2.2 优化陈旧的管理模式
        5.2.3 健全财务绩效评价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附录2 专家原始打分汇总表
附录3 30 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2017-2019 年财务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新形势下HNGZ国有能源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1.2.2 多元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2.3 战略管理工具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与定性分析法
        1.4.2 比较分析法
        1.4.3 案例分析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和术语
        2.1.1 国有能源企业概念界定
        2.1.2 国有企业改革概念及历程
    2.2 相关管理理论概述
        2.2.1 发展战略理论
        2.2.2 多元化战略理论
        2.2.3 绿色发展战略理论
第3章 HNGZ国有能源企业发展现状
    3.1 企业概况
        3.1.1 HNGZ国有能源企业简介
        3.1.2 HNGZ国有能源企业组织架构
        3.1.3 HNGZ国有能源企业企业文化
    3.2 企业发展现状
        3.2.1 HNGZ国有能源企业发展阶段简述
        3.2.2 HNGZ国有能源企业及各产业发展现状
    3.3 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3.3.1 HNGZ国有能源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3.3.2 HNGZ国有能源企业发展问题产生原因
    3.4 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
        3.4.1 企业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
        3.4.2 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
        3.4.3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4章 HNGZ国有能源企业多元化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策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资源环境分析
        4.1.4 科技环境分析
        4.1.5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2 行业环境分析
        4.2.1 中国能源发展总体分析
        4.2.2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4.2.3 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4.2.4 贵州省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4.2.5 贵州省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4.2.6 贵州省煤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4.3 HNGZ国有能源企业资源和能力条件分析
        4.3.1 矿产资源条件分析
        4.3.2 技术资源分析
        4.3.3 人力资源分析
        4.3.4 财务资本资源分析
        4.3.5 整合能力和管理能力分析
        4.3.6 创新能力分析
    4.4 SWOT分析
        4.4.1 优势
        4.4.2 劣势
        4.4.3 机会
        4.4.4 威胁
        4.4.5 SWOT分析对策矩阵
第5章 新形势下HNGZ国有能源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制定
    5.1 企业使命与目标
        5.1.1 企业使命
        5.1.2 企业目标
    5.2 发展思路
    5.3 战略布局
    5.4 多元化发展战略制定
        5.4.1 优先扩张可拥有多种异质产品的煤化工产业
        5.4.2 发展投资回报率高的瓦斯清洁能源产业
        5.4.3 深耕优势明显的物资产品贸易产业
        5.4.4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修租赁产业
        5.4.5 探索混合所有制经营的酒店服务产业
        5.4.6 借势发展管理经验丰富的白酒产业
        5.4.7 进军市场空间巨大的健康养老产业
第6章 HNGZ国有能源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持续优化组织架构
    6.2 培育高素质管理团队
    6.3 建设适宜的企业文化
    6.4 推进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
    6.5 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6.6 实施绩效考核激励
    6.7 打造绿色生产企业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最低寿命周期成本的露天矿开采量动态规划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社会范围内矿产资源开采规划研究
        1.2.2 矿山企业生产能力决策研究
        1.2.3 矿产资源开采规划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露天矿产资源开采量规划的原理
    2.1 露天矿生产的特殊性
        2.1.1 生产对象的特殊性
        2.1.2 露天开采生产工艺特殊性
    2.2 矿产资源规划的基本思想
        2.2.1 工程寿命周期成本内涵
        2.2.2 工程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2.3 矿产资源规划的理论基础
        2.3.1 规模经济理论
        2.3.2 资金时间价值原理及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露天矿的LCC-Q函数
    3.1 露天开采寿命周期成本
        3.1.1 露天开采寿命周期成本的内涵
        3.1.2 露天开采寿命周期成本的组成
        3.1.3 露天开采寿命周期成本的价值转化形式
        3.1.4 露天开采寿命周期成本的一般表达式
    3.2 露天开采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因素
        3.2.1 矿体赋存特征
        3.2.2 矿山生产系统特征要素
        3.2.3 矿山管理因素
        3.2.4 其他因素
    3.3 露天开采寿命周期成本关键要素的分析
        3.3.1 数据特征分析
        3.3.2 分析方法选择
        3.3.3 关键影响要素的决策模型
        3.3.4 关键要素决策分析步骤
    3.4 LCC-Q函数的构建
        3.4.1 类似已建矿山寿命周期成本序列
        3.4.2 类似已建矿山的LCC-Q函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开采难度对LCC-Q函数的影响
    4.1 露天矿开采难度的内涵
    4.2 露天矿开采难度的影响因素
    4.3 露天矿开采难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
        4.3.1 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的影响
        4.3.2 矿山生产系统特征要素的影响
        4.3.3 露天矿开采难度的变化规律
    4.4 露天矿开采难度系数的确定方法
        4.4.1 矿床技术特征的开采难度系数
        4.4.2 矿山生产条件的开采难度系数
        4.4.3 开采境界参数变化的开采难度系数
        4.4.4 工艺过程协同发展程度的开采难度系数
        4.4.5 开采程序设计要素变化的开采难度系数
        4.4.6 采掘工作面参数协同发展程度的开采难度系数
        4.4.7 综合开采难度系数和相对开采难度系数
    4.5 基于矿山开采难度的LCC-Q函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露天矿开采量动态规划模型
    5.1 模型构建原则
        5.1.1 开采价值最大化原则
        5.1.2 客观性原则
        5.1.3 科学性原则
        5.1.4 系统性原则
        5.1.5 可行性原则
    5.2 模型构建的思路
        5.2.1 建模思想
        5.2.2 生产需求与目标函数
        5.2.3 约束条件分析
        5.2.4 关键问题分析
    5.3 基于最低寿命周期成本的露天矿开采量动态规划模型
        5.3.1 露天矿产资源规划问题
        5.3.2 类似已建露天矿寿命周期成本-开采量函数的建立
        5.3.3 拟建露天矿寿命周期成本-开采量函数的建立
        5.3.4 评价方法和指标的选择
        5.3.5 不考虑开采难度的露天矿开采量动态规划模型
        5.3.6 考虑开采难度的露天矿开采量动态规划模型
    5.4 模型特点及适用情况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露天矿开采量动态规划模型的应用分析
    6.1 矿山基本概况
        6.1.1 地理位置
        6.1.2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6.1.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6.1.4 矿山储量
    6.2 矿山生产决策工作
    6.3 矿山开采量规划分析
        6.3.1 矿山生产成本关键因素的确定
        6.3.2 矿山寿命周期成本函数的确定
        6.3.3 矿山开采量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
        6.3.4 矿山研究范围内开采量动态规划
    6.4 矿山生产能力方案的制定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附件

(4)苏联援建对西安现代工业城市建设影响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政治背景——中苏同盟关系
        1.1.2 经济背景——新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
        1.1.3 区位背景——西安工业地位的确立
    1.2 课题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相关定义、时间范畴和概念界定
        1.4.1 相关定义
        1.4.2 时间范畴
        1.4.3 概念界定
    1.5 研究综述
    1.6 研究内容、创新点、难点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二十世纪二十至六十年代初苏联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理论
    2.1 20 世纪 20-60 年代初苏联政治与经济特征
        2.1.1 苏联历史文化源流
        2.1.2 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1.3 苏联的工业化经济发展政策
    2.2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城市思想根源和建设特点
        2.2.1 苏联城市建设主导意识形态
        2.2.2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思想
        2.2.3 苏联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目的
    2.3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规划建设
        2.3.1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思想
        2.3.2 苏联社会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2.3.3 苏联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特点
    2.4 苏联社会主义城市工业区、工厂区与工业建筑理论
        2.4.1 苏联城市工业区规划理论与特征
        2.4.2 苏联工厂区规划、工业建筑理论
    2.5 苏联工人住宅区规划与住宅建筑理论
        2.5.1 工人住宅区与住宅
        2.5.2 苏联住宅区规划理论
        2.5.3 苏联工人住宅建设特点
    2.6 小结
3 手工业及工业萌芽时期的西安城市空间格局
    3.1 西安城市地理环境特征概述
        3.1.1 地理环境特征
        3.1.2 气候与水文特征
    3.2 手工业时期的西安城市空间格局
        3.2.1 手工业时期西安空间区位优势
        3.2.2 手工业时期西安城市格局的演变
        3.2.3 手工业时代的西安城市空间特征
    3.3 近代工业萌芽时期的西安城市空间格局
        3.3.1 近代工业萌芽时期的工业发展
        3.3.2 近代工业萌芽时期的西安城市规划
        3.3.3 近代工业萌芽时期的西安工业分布特征
    3.4 西安近代工厂、工业建筑和城市居住形态
        3.4.1 西安近代工厂区和工业建筑
        3.4.2 西安近代民居形态
    3.5 小结
4 苏联援助建设对西安城市工业空间格局影响
    4.1 城市建设背景
        4.1.1“生产性城市”建设方针
        4.1.2“一五”时期西安工业建设
    4.2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西安城市规划
        4.2.1 1950、1951、1952 年西安都市发展计划
        4.2.2 借鉴苏联规划理论的《西安市 1953—1972 年城市总体规划》
        4.2.3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三次都市计划与 1953-1972 年西安城市规划比较
        4.2.4 苏联城市理论对西安城市工业空间格局影响
    4.3 《1953-1972 年西安总体规划》工业区规划及工厂建设
        4.3.1《1953-1972 年西安总体规划》的工业区规划
        4.3.2 苏联援建的西安工厂区规划建设
        4.3.3 苏联援建的工业厂房建筑
    4.4 苏联援助建的工人住宅区与住宅建筑
        4.4.1 西安工业建设与工人住宅需求
        4.4.2 苏联援建影响下的工人住区规划
        4.4.3 苏联设计理论影响下的工人住宅
    4.5 小结
5 苏联援助建设对中国城市建设影响
    5.1 新中国初期工业城市建设概述
        5.1.1 影响新中国工业城市分布的因素
        5.1.2 依托“156 项工程”的新中国工业分布
        5.1.3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城市类型的划分
    5.2 苏联建设理论对中国城市建设影响途径
        5.2.1“苏联模式”的引入方式
        5.2.2“一五”时期苏联专家对中国城市建设的主导作用
        5.2.3“苏联模式”影响形成的建设理念、方式与特点
    5.3“苏联模式”影响的中国城市建设
        5.3.1 城市内部整合
        5.3.2 城市外部新区
        5.3.3 新建工业城市
    5.4“苏联模式”影响的工业区和住宅区建设
        5.4.1“苏联模式”影响的工业区建设
        5.4.2“苏联模式”影响的住宅区建设
    5.5 小结
6 苏联援建的价值与启示
    6.1 苏联援助建设的指导意义
        6.1.1 城市建设全面师从苏联
        6.1.2 城市建设以工业为核心
        6.1.3 城市建设与计划相结合
    6.2 苏联援助建设的作用
        6.2.1 苏联援建的现象
        6.2.2 苏联援建的文化内涵
        6.2.3 苏联援建的时代性作用
    6.3 当代城市转型中的保护与发展
        6.3.1 城市工业遗产视角的传统工业区保护
        6.3.2 城市更新视角的传统工业区发展
    6.4 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1 苏联援建的“156 项工程”
附录2 《1953~1972 年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附录3 苏联援建西安建设大事记
附录4 1949-1960 年苏联城市建设相关译着

(5)灵宝市黄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理论综述
    2.1 战略管理的概念
    2.2 战略管理的地位
    2.3 战略管理的意义
    2.4 战略管理的研究过程
    2.5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2.5.1 PEST分析法
        2.5.2 五力模型
        2.5.3 SWOT分析法
    2.6 产业发展战略
    2.7 黄金产业
3 灵宝市黄金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灵宝市黄金产业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宏观环境
        3.1.2 产业环境
        3.1.3 竞争环境
        3.1.4 机遇与威胁
    3.2 灵宝市黄金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3.2.1 自然资源情况
        3.2.2 黄金企业现状
        3.2.3 黄金产业发展情况
        3.2.4 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3.2.5 优势与劣势
4 灵宝市黄金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4.1 战略目标
        4.1.1 全国一流新型黄金产业示范基地
        4.1.2 河南省重要的黄金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4.1.3 豫西再生金属回收利用示范基地
    4.2 灵宝市黄金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4.2.1 备选战略分析
        4.2.2 战略选择
    4.3 灵宝市黄金产业发展战略内容
        4.3.1 区域协调战略
        4.3.2 集聚集中战略
        4.3.3 科技兴业战略
        4.3.4 资源扩张战略
        4.3.5 低碳发展战略
5 灵宝市黄金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强化政策保障措施
        5.1.1 财税政策
        5.1.2 土地政策
        5.1.3 资源保障
        5.1.4 融资平台
        5.1.5 市场准入
    5.2 落实工作任务
        5.2.1 实施重点项目带动
        5.2.2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5.2.3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5.3 实施环境综合治理
        5.3.1 固废治理利用工程
        5.3.2 废水治理利用工程
        5.3.3 废气治理利用工程
        5.3.4 再生金属回收利用工程
        5.3.5 余热综合利用工程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新疆红山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资源价值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企业资源价值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企业资源价值的内涵和特征
        2.1.1 企业资源价值的内涵
        2.1.2 企业资源价值的特征
    2.2 企业资源价值理论分析
        2.2.1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2.2.2 价值理论
    2.3 企业资源战略分析的相关工具
        2.3.1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
        2.3.2 SWOT分析及内外因素评价矩阵
        2.3.3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疆红山矿业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矿业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因素
        3.1.2 经济环境因素
        3.1.3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3.1.4 技术环境因素
    3.2 矿业行业的市场环境分析
        3.2.1 矿业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3.2.2 矿业产业的基本现状分析
    3.3 红山矿业公司的发展现状分析
    3.4 红山矿业公司的资源储备与资源价值分析
        3.4.1 阿克塔什铁矿储量与价值分析
        3.4.2 蒙古河铁矿储量与价值分析
        3.4.3 拉巴矿区资源储量与价值分析
        3.4.4 布尔克斯台资源储备与价值分析
        3.4.5 白碱滩矿区资源储备与价值分析
        3.4.6 唐巴勒一带(探矿权)资源储备与价值分析
        3.4.7 萨尔丘克矿区(探矿权)资源储备与价值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疆红山矿业公司的SWOT分析
    4.1 红山矿业公司关键资源价值分析
        4.1.1 人力资源分析
        4.1.2 生产规模与生产能力
        4.1.3 企业价值链分析
    4.2 红山矿业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
    4.3 红山矿业公司的SWOT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疆红山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5.1 发展战略目标
    5.2 发展战略定位
        5.2.1 公司层战略
        5.2.2 业务层战略
        5.2.3 职能层战略
    5.3 发展战略方向
    5.4 发展战略的实施
    5.5 发展战略的保障
        5.5.1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相匹配
        5.5.2 组织结构要积极适应战略要求
        5.5.3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匹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碎磨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碎矿磨矿设备
    2.1 碎矿设备
        2.1.1 传统碎矿设备的改进升级
        2.1.2 新型碎矿设备
    2.2 磨矿设备
        2.2.1 传统磨矿设备改进升级
        2.2.2 新型磨矿设备
3 碎磨工艺流程
    3.1 中矿选择性分级再磨工艺
    3.2 半自磨+ 立磨工艺流程
    3.3 破碎+ 棒磨+ 球磨工艺流程
4 碎磨工艺参数
    4.1 磨机给矿粒度
    4.2 磨矿介质尺寸
    4.3 精确化装补球
    4.4 磨矿介质形状
    4.5 磨矿介质材质
    4.6 磨机充填率
    4.7 助磨剂
    4.8 回收率与中间易选粒级含量的线性回归模型
5 结论

(8)我国钒钛磁铁矿典型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 数据收集方式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2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内涵与理论研究
    2.1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概念界定
        2.1.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内涵界定
        2.1.2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属性界定
        2.1.3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的界定
    2.2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帕累托最优理论
        2.2.4 可消耗资源的最优耗竭理论
        2.2.5 产业组织(SCP)理论
    2.3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综合评价的原则
        2.3.1 系统性原则
        2.3.2 可行性原则
        2.3.3 公正性原则
        2.3.4 价值产出优先原则
    2.4 本章小结
3 构建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体系
    3.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础
        3.1.1 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3.1.3 面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的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3.2 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3.2.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理论依据
        3.2.2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体系框架
    3.3 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体系
        3.3.1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指标的初定
        3.3.2 采用广义条件极小方差法对指标进行二次筛选和优化
        3.3.3 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体系
    3.4 本章小节
4 典型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效益评价
    4.1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三率”指标计算方法
    4.2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资源效益评价方法
    4.3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4.3.1 利润的计算
        4.3.2 NPV的计算
        4.3.3 敏感性分析
        4.3.4 盈亏平衡分析
    4.4 四川省红格矿区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效益评价
        4.4.1 红格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4.2 红格矿区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资源效益评价
        4.4.3 红格矿区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经济效益评价
        4.4.4 红格矿区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
        4.4.5 红格矿区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意义
    4.5 四川潘家田矿区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效益评价
        4.5.1 四川潘家田选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4.5.2 潘家田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资源效益评价
        4.5.3 潘家田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经济效益评价
        4.5.4 潘家田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
        4.5.5 潘家田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意义
    4.6 河北省丰宁招兵沟磷铁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效益评价
        4.6.1 丰宁招兵沟铁矿磷铁钛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4.6.2 丰宁招兵沟磷铁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资源效益评价
        4.6.3 丰宁招兵沟磷铁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经济效益评价
        4.6.4 丰宁招兵沟磷铁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环境与社会效益评价
        4.6.5 丰宁招兵沟磷铁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意义
    4.7 本章小节
5 典型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对比分析
    5.1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1.1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方法选择
        5.1.2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方法
        5.1.3 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2 典型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指数的确定
        5.2.1 三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对比分析
        5.2.2 三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结果原因分析
    5.3 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方法可应用性分析
        5.3.1 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5.3.2 评价结果的可能性分析
        5.3.3 评价方法的可用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提高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的对策措施
    6.1 制约钒钛磁铁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的因素
    6.2 对策措施建议
7 结论
    7.1 主要成果与认识
    7.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数量经济学模型加强黄金矿山成本预测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基本框架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财务管理和成本预测理论及方法
    2.1 财务管理的作用
    2.2 常见成本预测的方法
    2.3 小结
第3章 黄金矿山成本分析
    3.1 成本的构成
        3.1.1 采矿成本模块
        3.1.2 选矿成本模块
        3.1.3 冶炼成本模块
    3.2 成本控制与管理
        3.2.1 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3.2.2 成本控制的原则
    3.3 小结
第4章 数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4.1 数量经济学模型理论
    4.2 成本预测指标分析
        4.2.1 矿山企业预测目标成本的方法
        4.2.2 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步骤
    4.3 数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
        4.3.1 数学建模常用算法
        4.3.2 数学模型分类
        4.3.3 数学模型建立
    4.4 数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4.5 小结
第5章 成本预测实例分析
    5.1 某金矿概况
        5.1.1 某金矿总体情况
        5.1.2 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情况及生产工艺流程
        5.1.3 主要生产经营指标
        5.1.4 主要财务指标
        5.1.5 成本费用趋势分析
    5.2 矿山成本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5.3 建立成本预测模型样本数据的选取
    5.4 建立矿山成本预测模型
    5.5 矿山成本预测模型效果检验及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对福利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关键概念分析与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1.5.1 研究内容
        1.5.2 科学问题
    1.6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6.1 技术路线
        1.6.2 研究方法
    1.7 主要创新点
    1.8 本章小结
2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评价的理论框架
    2.1 福利经济理论
    2.2 经济增长理论
    2.3 资金时间价值理论
    2.4 收入分配理论
    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6 综合利用效益对福利影响分析理论框架
    2.7 本章小结
3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测度
    3.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的界定
        3.1.1 资源效益
        3.1.2 经济效益
        3.1.3 环境效益
        3.1.4 社会效益
    3.2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测度的基本问题
    3.3 资源效益测度
        3.3.1 提高采选综合回收率带来的资源效益
        3.3.2 低品位资源利用带来的资源效益
        3.3.3 难采选资源利用的资源效益
        3.3.4 废弃物利用的资源效益
    3.4 经济效益测度
        3.4.1 增加矿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
        3.4.2 废弃物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
    3.5 环境效益测度
    3.6 社会效益测度
        3.6.1 就业贡献
        3.6.2 直接税费
        3.6.3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3.6.4 对社会勘查投入的节约
    3.7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最优条件
        3.7.1 各类效益的影响关系
        3.7.2 综合利用最优生产条件
    3.8 本章小结
4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对福利的影响
    4.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与福利的关系
    4.2 福利影响的主体与方式
        4.2.1 劳动者
        4.2.2 矿山企业
        4.2.3 政府
    4.3 福利变动的计量
        4.3.1 劳动者福利变动函数
        4.3.2 企业福利变动函数
        4.3.3 政府福利变动函数
    4.4 总福利变动
        4.4.1 总福利变动构成及内在关系
        4.4.2 总福利变动的投入分析
        4.4.3 企业综合利用的实施条件
    4.5 基于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政策选择
        4.5.1 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存在性
        4.5.2 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形式
        4.5.3 政府补偿的边界
        4.5.4 政府补偿的途径
    4.6 本章小结
5 某铜矿综合利用效益对福利影响研究
    5.1 生产现状
        5.1.1 碎矿系统
        5.1.2 磨矿系统
        5.1.3 浮选系统
        5.1.4 存在的问题
    5.2 设计改造工艺流程
    5.3 综合利用效益测度
        5.3.1 资源效益
        5.3.2 经济效益
        5.3.3 社会效益
    5.4.福利变动测度
        5.4.1 劳动者福利变动
        5.4.2 企业福利变动
        5.4.3 政府福利变动
        5.4.4 总福利变动
    5.5 补偿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调整选厂工作制度实现规模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HP-DEA模型的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刘亚娟.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新形势下HNGZ国有能源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D]. 彭军建. 湘潭大学, 2020(02)
  • [3]基于最低寿命周期成本的露天矿开采量动态规划模型[D]. 柯丽华.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4]苏联援建对西安现代工业城市建设影响的历史研究[D]. 魏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2)
  • [5]灵宝市黄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韩冲. 西安理工大学, 2016(04)
  • [6]新疆红山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资源价值的分析[D]. 李青松. 东南大学, 2016(03)
  • [7]碎磨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肖庆飞,康怀斌,肖珲,詹信顺,吴启明,洪建华,张红华. 铜业工程, 2016(01)
  • [8]我国钒钛磁铁矿典型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研究[D]. 王雪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6)
  • [9]基于数量经济学模型加强黄金矿山成本预测与管理[D]. 陈雯霞. 青岛理工大学, 2015(01)
  • [1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对福利影响研究[D]. 范继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2)

标签:;  ;  ;  ;  ;  

调整选厂工作制度,实现规模效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