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观察与护理

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观察与护理

一、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涂德幸,胡小雄,邓云梅,易清平[1](2015)在《干扰素α-2b治疗1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与验证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符合适应证的HBe Ag阳性CHB患者108例和HBe Ag阴性CHB患者24例,共132例,分别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48周,观察其生化学、病毒学及免疫学应答状况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结束后,分别有89例HBe Ag阳性和19例HBe Ag阴性CHB患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恢复正常,总体生化学应答率为81.8%(108/132)。有36例HBe Ag阳性和23例HBe Ag阴性患者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总体病毒学应答率44.7%(59/132)。108例HBe Ag阳性患者中有45例(41.7%)HBe Ag消失,31例(28.7%)出现HBe Ag血清转换。且132例CHB患者有14例(10.6%)出现HBs Ag血清转换。若以治疗前病毒载量进行分层分析,则高病毒载量组(≥7 log 10 IU/ml)的病毒学应答率(39.1%vs 65.0%,P<0.001)和HBe Ag血清转率(20.7%vs 53.8%,P=0.001)均显着低于低病毒载量组(<7 log 10 IU/ml),而生化学应答率(79.3%vs 87.5%,P=0.264)和HBs Ag血清转换率(8.7%vs 15.0%,P=0.280)无显着差异。治疗早期感冒样症状、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常见,整个治疗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初始病毒载量低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可获得较高的应答率,此类人群优先选择干扰素治疗,获得停药机会更大。

邰立慧[2](2010)在《α-重组干扰素联合短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通过短程联合拉米夫定以提高α-重组干扰素疗效的方法。方法将4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22例(在治疗始,除予α-重组干扰素应用外,联合拉米夫定口服12周),α-重组干扰素组20例。结果联合组ALT复常率81.8%(18/22),HBV-DNA阴转率81.8%(18/22),HBe-AG阴转率63.6%(14/20),HBe-AG转换率54.5%(12/22)。α-重组干扰素组ALT复常率60%(12/20);HBV-DNA阴转率50%(10/20);HBe-AG阴转率40%(8/20),HBe-AG转换率30%(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重组干扰素早期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提高α-重组干扰素的疗效。

林春敏[3](2009)在《聚乙二醇化α-2a干扰素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人群中发生率很高,它不仅可导致肝脏炎症坏死,而且大部分患者会形成慢性感染,发展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肝细胞肝癌。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是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率约3%-4%/年,肝细胞癌发生率为1.4%-6.9%/年,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年存活率为80%,一旦出现失代偿,10年存活率为25%。慢性丙型肝炎遍及全球且极其严重,因此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成为一项重要课题。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疫苗可预防丙型肝炎的发生。干扰素对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自然史的影响是肯定的,因而抗丙型肝炎病毒是丙型肝炎治疗最主要、最根本的措施,而聚乙二醇化α-2a干扰素(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认为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通过聚乙二醇化α-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效进行对比,并探讨影响干扰素疗效的相关因素与疗效的关系,以便再治疗前去除相关混淆因素,获得更好的疗效。本研究应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对2006-2009年本院住院的已明确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的并且进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86例患者与同期明确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并进行普通干扰素α(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74例患者进行比较。派罗欣组:派罗欣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普通重组干扰素α5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两组均口服利巴韦林600--1200mg/d,治疗时间均为48周,两组患者的可比性良好。通过治疗前后及过程中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CV-RNA含量来获得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的情况进行比较两组的疗效。并且着重对派罗欣组的患者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并跟踪丙型肝炎病毒含量。对不同的基因型和病毒含量等因素对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效果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同时总结其他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适时进行健康教育,以便形成更科学更优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获得更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武宗导,王功大,许洁,邢国珍[4](2003)在《重组干扰素α-2a,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探讨不同亚型α干扰素(IFNα-2a、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差异。11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被随机分为IFNα-2a治疗组(52例)和IFNα-2b治疗组(58例)。IFNα-2a治疗组采用IFNα-2a(因特芬)每日3MU肌注,IFNα-2b治疗组采用IFNα-2b(隆化诺)每日3MU肌注,30天后改隔日3MU肌注,疗程6月。观察两组用药3月、6月后血清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和治疗反应率。ALT复常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HBeAg阴转率:IFNα-2b治疗组(51.7%、67.2%),明显优于IFNα-2a治疗组(32.7%、44.2%),两组差异明显(P<0.05)。HBV DNA阴转率:6月后IFNα-2b治疗组(58.6%),明显优于IFNα-2a治疗组(34.6%),两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完全反应率:IFNα-2b治疗组(46.6%),明显优于IFNα-2a治疗组(21.2%),两组间有极显着差异(P<0.01)。干扰素α-2b亚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干扰素α-2a亚型。

丁素美,李松琴[5](2002)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文中指出

黄文生[6](2001)在《《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第9卷分类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祝桂琅,钟建平,黄志荣,费迎明,沈华江,李水法,周水英,陈炳潮[7](2001)在《重组干扰素αIb(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10 0例慢性乙型肝炎用重组干扰素α Ⅰb治疗 ,每支 30 0万IU ,隔日肌注 ,连续五个月为疗程。对照组用重组干扰素α Ⅱb治疗 ,其剂量、用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于疗程结束时 :HBeAg转阴率各为 47 0 %与 45 0 % ;HBV -DNA转阴率各为 5 3 0 %与 5 0 0 %。停药一年后随访时 :HBeAg持续转阴率各为 37 0 %与 36 0 % ;HBV -DNA持续转阴率各为 39 0 %与 37 0 %。二组间二项相比 ,无显着性差异 (P >0 0 5 )。说明赛若金与干扰能相比 ,具有疗效相仿 ,副反应低的优点。另对赛若金治疗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观察 ,于疗程结束时 ,其治前与治后比较HA各为 16 2 7± 6 8 5与 97 5± 43 3;Ⅳ c各为 79 8± 36 7与 5 6 5± 2 4 2。二项前后相比有显着差异 (P <0 0 5 ) ,提示赛若金有抗肝纤维化疗效。

何念海,马巧玉,顾长海[8](2000)在《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重组干扰素α 2b(干扰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影响疗效的因素和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8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用重组干扰素α 2b3×106U ,每周3次 ,皮下注射 ,疗程3个月 ,对照组不用抗病毒治疗。42例开放病例根据治疗剂量分为3×106U和6×106U2组,治疗方法为每周3次或隔日1次,深皮下或肌肉注射,疗程3个月。结果用重组干扰素α 2b治疗的全部病例在治疗完成时、随访6个月、1~7年的有效应答率(完全应答 +部分应答,分别为55.8 %、58.8 %、61.9 %、57.9 %、58.5 %、56.1 %、52.6 %、45.5 %和50.0 %)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6 %、13.6 %、15.9 %、15.9 %、13.6 %、15.0 %、15.2 %、11.1 %和7.7 %),P<0.05或P<0.01。6×106 U和3×106 U治疗组间有效应答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中度慢性肝炎、治疗前ALT>100IU/L、病程短于3年、女性病人和治疗开始后有发热者的疗效较好(P<0.05)。治疗组的长期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应答病例的长期预后显着优于无应答病例(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α 2b是一种肯定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干扰素治疗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长期预后。

刘德恭,温小凤,孟庆华,黄康玲,向海平,王竹生[9](1998)在《天然多亚型干扰素-αN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方法用天然多亚型干扰素-αN1(惠福仁)治疗50例慢性乙型肝炎,另50例为对照组,两组临床与实验室指标均有可比性。治疗组用IFN-αN13MuIMqd治疗7d,继用3MuIMtiw治疗11~23周。结果经3个月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分别为84%(4250)和46%(2350),P<0.01;HBeAg阴转率为56.7%(1730)和10.8%(437);HBVDNA的阴转率为36.4%(1233)和5.9%(117),P<0.01。结论IFN-αN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目前疗效比较满意的抗病毒药,且副作用少,适于对其他干扰素疗效不佳的病例

安达芬治疗乙型肝炎协作组[10](1998)在《安达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多中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访观察安达芬(3MU,肌注,每日一次,两周后改为隔日一次,疗程3个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以进口干扰能作对照。住院治疗的140例慢性乙型肝炎,分成国产rIFN-α-2b治疗组(A组)和干扰能治疗组(B组)及国产rIFNα-2b开放性试验组(C组)。A、B两组在病情轻重、年龄、性别、病程及血清ALT等方面皆具可比性。治疗前所有病例HBsAg、HBeAg、HBV DNA均阳性。结果发现A组在治疗完成时、治疗后随访3个月、6个月及1年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50.0%、59.4%、58.1%和53.6%;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5.6%、65.6%、64.5%和57.1%,均高于B组,但P>0.05。另外C组10例治疗前后肝脏病理检查结果示,干扰素治疗后其病理改变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因此安达芬同进口干扰能疗效相似。

二、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2)α-重组干扰素联合短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聚乙二醇化α-2a干扰素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现状
    1.3 选题的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内容
        2.3.1 入选时对丙肝患者一般情况的调查进行可比性分析
        2.3.2 通过临创对照研究分析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
        2.3.3 通过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测病毒基因型、病毒载量,比较不同的基因型和不同的病毒载量对疗效的影响
        2.3.4 通过对两组患者依从性研究评价用药前健康教育对疗效的影响
        2.3.5 总结影响其疗效的其他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制定更优化的治疗方案
    2.4 资料收集方法
    2.5 资料录入和统计分析方法
    2.6 质量控制
        2.6.1 培训调查人员
        2.6.2 调查表的审查
        2.6.3 数据录入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可比性分析
        3.1.1 入选时人口学资料比较
        3.1.2 入选时病史及病情比较
        3.1.3 入选时HCV基因型的分布
        3.1.4 两组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
        3.1.5 干扰素联合用药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合并用药情况
    3.2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3.2.1 治疗后两组ALT变化的情况
        3.2.2 治疗后两组HCV-RNA转阴情况
        3.2.3 随访情况
    3.3 影响治疗组疗效的因素分析
        3.3.1 HCV基因型与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效的关系
        3.3.2 血清HCV-RNA量与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效的关系
    3.4 利巴韦林剂量对联合治疗疗效的影响
    3.5 对患者依从性的研究
        3.5.1 患者用药前对干扰素的认知程度
        3.5.2 两组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时的心理需求
第4章 讨论
    4.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可比性分析
    4.2 丙型肝炎的现状、派罗欣与普通干扰素生物特性不同对疗效的影响
    4.3 影响派罗欣疗效的因素分析
        4.3.1 丙肝病毒基因型对疗效的影响
        4.3.2 病毒载量对疗效的影响
        4.3.3 患者基础疾病,免疫水平以及对干扰素的诱导反应程度和抗干扰素的产生等对派罗欣疗效的影响
        4.3.4 不良反应对疗效的影响
        4.3.5 利巴韦林口服剂量对联合治疗的疗效影响的分析
    4.4 对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及其它丙型肝炎的治疗探讨
    4.5 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7)重组干扰素αIb(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概况:
    1.2治疗方法
    1.3观察项目
2 结果
    2.1乙肝病毒指标改变比较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2.3赛若金治疗对肝纤维化指标关系
3 讨论

(8)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断
    1.5 临床病情及预后判断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rIFNα-2b的抗HBV作用
        2.1.1 rIFNα-2b对配对病例治疗组的抗HBV疗效
        2.1.2 rIFNα-2b对开放病例治疗组的抗HBV疗效
    2.2 rIFNα-2b的疗效与病变类型的关系
    2.3 治疗前ALT水平、病程、性别及治疗后发热反应与疗效的关系
    2.4 rIFNα-2b的抗HBV疗效对患者临床病情演变的影响
    2.5 副反应
3 讨论

四、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干扰素α-2b治疗1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观察[J]. 涂德幸,胡小雄,邓云梅,易清平. 天津药学, 2015(03)
  • [2]α-重组干扰素联合短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J]. 邰立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10(35)
  • [3]聚乙二醇化α-2a干扰素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D]. 林春敏. 吉林大学, 2009(07)
  • [4]重组干扰素α-2a,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J]. 武宗导,王功大,许洁,邢国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3(02)
  • [5]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丁素美,李松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3)
  • [6]《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第9卷分类索引[J]. 黄文生. 河南医药信息, 2001(18)
  • [7]重组干扰素αIb(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J]. 祝桂琅,钟建平,黄志荣,费迎明,沈华江,李水法,周水英,陈炳潮.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1(01)
  • [8]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研究[J]. 何念海,马巧玉,顾长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0(04)
  • [9]天然多亚型干扰素-αN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 刘德恭,温小凤,孟庆华,黄康玲,向海平,王竹生.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998(02)
  • [10]安达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多中心研究[J]. 安达芬治疗乙型肝炎协作组. 实用肝脏病杂志, 1998(01)

标签:;  ;  ;  ;  ;  

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观察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