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本质生物矿化机理研究

牙本质生物矿化机理研究

一、牙本质生物矿化机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何婷,张凌琳[1](2021)在《牙本质仿生矿化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牙本质仿生矿化是口腔医学和生物材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通过仿生矿化途径得到在组成、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与天然牙本质高度一致的仿生材料,从而实现牙本质的仿生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牙本质仿生矿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牛丽娜,焦凯,方明,陈吉华[2](2021)在《仿生修复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硬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口腔颌面部硬组织是颌面部外形结构的支撑和口颌系统功能的基础,一旦发生缺损,不仅影响患者的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及社交造成重大影响。而口腔颌面部硬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有限,缺损修复离不开人工材料,但人工材料的理化性能及结构特性与人体硬组织差距巨大,导致修复效果不佳。基于此,学者们通过模拟硬组织发育中的生物矿化过程,即仿生矿化技术,来提高材料的结构及功能的仿生性,实现增强修复效果的目的。目前对生物矿化理论的认识及仿生修复体系的构建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新的研究不断涌现。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近年来仿生修复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硬组织修复应用中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何晓雪[3](2021)在《带正负电荷非胶原蛋白仿生肽促进胶原纤维内矿化的体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两种带有不同电荷的非胶原蛋白模拟肽,探讨其与胶原的相互作用以及诱导胶原纤维内矿化的效果差异,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解释其与胶原及钙磷离子的作用机理。为不同类型多肽对I型胶原纤维内矿化的调控作用及具体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为使用仿生修复新方案解决临床上常见的牙体组织缺损等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牙骨质基质蛋白1(Cementum protein 1,CEMP1)的特定氨基酸序列设计两种带有不同的电解质特性的短肽,观察其与胶原结合力,以及之后诱导胶原纤维内矿化的差异。同时建立胶原纤维孔区及两种短肽的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对接模拟及矿化现象模拟。设计合成两种类型多肽并探究其诱导矿化的能力:根据DMP1,以及CEMP1的特定氨基酸序列设计两种短肽,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ITC)测定两种多肽与钙磷酸根离子的结合常数与反应热等,评估其吸引矿物离子的能力。探究两种类型多肽与胶原纤维的相互作用: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测量4000~500cm-1波长范围内,裸胶原及两种与多肽结合的胶原的红外光谱,并评价两种不同多肽与胶原的分子相互作用。采用圆二色光谱(CDs)测量多肽,裸胶原,和与多肽结合胶原的二级结构的变化。最后,上述实验结果将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共同阐明不同多肽与胶原结合的机制及其差异(结合位点及结合能)。探究胶原纤维与不同多肽结合后对纤维内矿化的作用:将裸胶原和两种与多肽结合的胶原放入两种矿化体系中,并探讨其矿化差异。矿化胶原形貌:采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胶原矿化的形貌,并比较其差异;理化性质:使用选区晶体衍射(SEAD),元素分析(EDS,Mapping)进一步分析矿物晶体。使用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比较不同多肽对羟基磷灰石晶体的形成和转化的作用及其差异。分子动力学模拟:选取e1和e2作为胶原纤维孔区的代表建立胶原纤维孔区及多肽的3D模型,在一定边界条件下进行对接模拟,评价其与胶原纤维孔区的结合力。选取对接模型进行后续的矿化模拟,评价多肽与胶原及矿物离子的动力学关系。结合实验现象进一步探索多肽诱导胶原矿化的机理。结果两种多肽均可与胶原纤维的孔区结合。本研究表明多肽与胶原孔区结合后能进一步吸引矿化前驱体在胶原表面聚集,加快胶原纤维矿化。而在相同条件下,带正电荷的多肽相较负电荷多肽对钙磷离子的吸引力更强,能进一步提高矿物离子进入孔区的驱动力;而具有更长肽链的负电荷多肽能通过肽链的非共价交联作用,使得胶原纤维通过表面矿物质进一步平行排列,增宽胶原纤维的直径。结论两种多肽均可与胶原纤维的孔区结合并提高纤维内矿化的效率。带电荷多肽能通过静电结合力提高矿物离子进入孔区的驱动力,促进纤维内矿化。说明静电吸引力可能是诱导矿物离子进入胶原纤维孔区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同时有也说明富含碱性氨基酸的蛋白也可能在胶原矿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郭梦茜[4](2021)在《淀粉样蛋白纳米球表面修饰Ⅰ型胶原促进胶原纤维内矿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通过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TCEP)还原溶菌酶形成淀粉样蛋白纳米球并表面修饰Ⅰ型胶原促进胶原纤维内矿化:1.探究淀粉样蛋白纳米球构相的调控因素及其对胶原纤维的表面修饰作用。2.研究淀粉样蛋白纳米球与矿物离子的相互作用。3.探究淀粉样蛋白纳米球表面修饰Ⅰ型胶原促进胶原纤维内矿化的条件和机制,为胶原纤维内矿化相关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淀粉样蛋白纳米球:TCEP还原天然溶菌酶,圆二色光谱(CD),刚果红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淀粉样蛋白纳米球的形成。探究淀粉样蛋白纳米球粒径大小的调控因素将溶菌酶溶液和TCEP溶液分别混合不同时间,动态光散射(DLS)测量淀粉样蛋白纳米球粒径探究淀粉样蛋白纳米球对胶原纤维的表面修饰作用及机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定淀粉样蛋白纳米球修饰前后胶原波长的变化,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测定有无淀粉样蛋白纳米球表面修饰的胶原纤维的最大断裂强度,从而评价分析淀粉样蛋白纳米球对胶原纤维的表面修饰作用和机制探究淀粉样蛋白纳米球与矿物离子的作用及对胶原纤维内矿化的促进作用等温滴定量热法(ITC)测定淀粉样蛋白纳米球与Ca Cl2溶液结合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然后计算出结合亲和力(KD)、化学计量(n)、焓(ΔH)和熵(ΔS);有无淀粉样蛋白纳米球表面修饰的胶原纤维均置于m-SBF溶液中孵育相同时间,通过SEM和TEM观察胶原纤维矿化程度,热重分析(TGA)表征矿化胶原纤维矿物质含量,DMA检测矿化胶原纤维的最大断裂强度结果CD,刚果红染色,SEM和TEM结果均显示淀粉样蛋白纳米球的形成,DLS结果显示淀粉样蛋白纳米球粒径大小随着反应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溶菌酶与TCEP混合2min可形成直径100-200nm的纳米球,由直径20-50nm的纳米球聚集形成。FTIR,SEM和TEM结果显示淀粉样蛋白纳米球可结合并表面修饰胶原纤维,DMA显示淀粉样蛋白纳米球表面修饰的胶原纤维具有更大的断裂强度,从一定程度上反应淀粉样蛋白纳米球对胶原纤维的交联作用。ITC结果显示淀粉样蛋白纳米球与Ca Cl2溶液的反应是自发的放热反应,即淀粉样蛋白纳米球可自发吸引富集Ca2+。矿化实验结果显示有淀粉样蛋白纳米球表面修饰的胶原纤维矿化3h即可实现纤维内矿化,而无淀粉样蛋白纳米球表面修饰的胶原纤维则需12h,且矿化程度和机械性能相较于无淀粉样蛋白纳米球表面修饰组较差。结论淀粉样蛋白纳米球表面修饰Ⅰ型胶原可促进胶原纤维内矿化

金晔丽,潘海华,唐睿康[5](2020)在《仿生矿化与硬组织修复》文中研究指明生物矿化(Biomineralization)是生物硬组织(软体动物的外壳,脊椎动物的骨和牙等)形成的重要环节,是生物体调控矿物沉积,并利用矿物增强硬组织机能的重要生物策略。生物矿化所形成的生物矿物具有多级有序的结构、优异的机械性能和重要的生理功能,启发了有机-无机复合生物材料的设计和仿生矿化制备,为体内外硬组织修复提供研究思路和奠定材料基础。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矿化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生物矿物,矿物结晶原理和新认识,与硬组织修复密切相关的胶原矿化机制和最新进展,硬组织材料的多级结构特征,以及仿生矿化在硬组织修复中的前沿进展。

朱云森[6](2020)在《骨粘连蛋白通过p38MAPK通路调控成骨细胞矿化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正常的骨基质矿化是骨形成和骨修复重建的关键步骤;成骨细胞分泌的I型胶原组成基质的主要成分并提供矿化的基础框架结构,而非胶原蛋白参与并调控羟基磷灰石的有序沉积。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是一种重要的非胶原蛋白,又称为SPARC或BM-40,它对1型胶原和羟基磷灰石有高度的亲和力,参与了细胞外基质矿化的始末过程;同时作为重要的细胞外基质功能调节蛋白,骨粘连蛋白调节细胞外基质和胶原的合成,影响成骨细胞数量和功能,对矿化起重要的调控作用。P38 MAP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是细胞外信号向细胞内传导的重要通路,也是骨形成的重要信号枢纽,在不同的成骨信号的作用下,p38MAPK可以调节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矿化能力。既往骨粘连蛋白在矿化中的研究多集中于基因敲除的动物实验,本课题的目点是为骨粘连蛋白调控成骨细胞矿化提供直接的实验依据,同时对p38 MAPK是否是其重要的信号传导途径进行实验研究,为有效干预骨基质矿化提供更多的作用位点。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成骨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取新生SD乳鼠(出生48h内)的颅盖骨,采用酶交替消化法进行成骨细胞分离,利用差异贴壁法进行纯化,获得的成骨细胞使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进行阳性率测定,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形成。第二部分:不同浓度的骨粘连蛋白对成骨细胞矿化期OCN、OPN、BSP及p38 MAPK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分离培养获得的传代成骨细胞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大鼠重组骨粘连蛋白(SPARC/BM-40):A组,空白对照组,不添加骨粘连蛋白;B组,0.01μg/ml骨粘连蛋白;C组,0.1μg/ml骨粘连蛋白;D组,1μg/ml骨粘连蛋白;E组,10μg/ml骨粘连蛋白;在第2、5及8d分别取材并提取各组RNA,通过RT-qPCR检测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骨涎蛋白(BSP)及p38 MAPK的基因表达,明确骨粘连蛋白在成骨细胞矿化中的调控作用,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实验的最佳适宜浓度(骨粘连蛋白OPTIMA)及取材观察时间。第三部分:骨粘连蛋白对成骨细胞其它矿化指标的影响及SB203580(p38MAPK特异性阻断剂)的阻断效应研究根据第二部分实验结果,我们对骨粘连蛋白在成骨细胞中的正向调控作用进行进一步证实,同时对p38的具体作用进行研究,实验进行重新分组:空白对照组,不添加骨粘连蛋白;骨粘连蛋白OPTIMA组,添加骨粘连蛋白OPTIMA;p38阻断剂组,预先在成骨细胞内加入20.0μmol/l的SB203580(p38 MAPK特异性阻断剂)培养2h,再添加骨粘连蛋白OPTIMA;实验增加了小整合素结合配体N-连接糖蛋白家族:细胞外基质磷酸糖蛋白(MEPE)、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和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基因表达的RT-qPCR检测;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成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进行了测定;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及电镜下观察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Western-blot测定各组p38 MAPK及磷酸化p38 MAPK(P-p38)的蛋白表达。第四部分:P38 MAPK重组腺病毒载体及p38 MAPK-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P38MAPK重组腺病毒载体(AD-p38)的构建:根据基因库序列,设计p38MAPK引物,加入酶切位点,以大鼠心脏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经过测序鉴定后,将目的基因片段连入pShuttle-CMV的相应酶切位点,构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酶切线性化处理后将其与AdEasyTM DNA共转化BJ5183感受态菌,抽提重组AdEasyTM质粒制备Ad-p38MAPK DNA转染细胞。P38MAPK-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根据p38MAPK基因序列,由公司合成提供3条干扰靶点序列shRNA1、shRNA2、shRNA3及非特异性靶序列,经酶切线性化处理后,通过连结慢病毒穿梭质粒及辅助包装共转染细胞,进行病毒滴度测定,通过效应蛋白表达检测选择干扰程度最大的用于后续试验。第五部分:P38信号通路在骨粘连蛋白调控成骨细胞矿化中的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p38 MAPK在骨粘连蛋白调控成骨细胞矿化中的信号通路作用,我们通过构建的p38 MAPK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成骨细胞过表达p38及p38-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成骨细胞来抑制表达p38,并进行实验分组:对照组,仅添加骨粘连蛋白OPTIMA;AD-p38 MAPK组:成骨细胞被AD-p38 MAPK转染再添加骨粘连蛋白OPTIMA;p38阻断剂组,预先在成骨细胞内加入20.0μmol/l的SB203580(p38 MAPK特异性阻断剂)培养2h再添加骨粘连蛋白OpTIMA;p38 MAPK-shRNA组:成骨细胞被p38 MAPK-shRNA转染再添加骨粘连蛋白OPTIMA;使用RT-qPCR和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OCN、OPN、BSP、DMP1、DSPP、MEPE及p38MAPK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细胞阳性率接近100%,矿化诱导2周后茜素红染色及四环素培养标记的矿化结节观察,结果满意。第二部分:不同浓度的骨粘连蛋白对成骨细胞非胶原蛋白(OCN,OPN,BSP)及p38的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确定1μg/ml骨粘连蛋白为本组实验最佳效应浓度(骨粘连蛋白OpTIMA),第5天为实验观察取材时间;1μg/ml的骨粘连蛋白组在第5天能显着提高成骨细胞OCN、OPN、BSP及p38的基因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OCN,p<0.01;OPN,p<0.05;BSP,p<0.05;p38,p<0.001);同时我们得出初步结论,骨粘连蛋白对成骨细胞矿化存在正向调控作用,并对p38 MAPK通路有激活作用。第三部分:实验进一步证实了骨粘连蛋白对成骨细胞矿化中的正向调控作用,p38 MAPK是其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P38 MAPK蛋白测定结果显示骨粘连蛋白OPTIMA组p38及P-p38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粘连蛋白OPTIMA组Sibling家族蛋白(DMP1、DSPP、MEPE)的基因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MP1,p<0.01;DSPP,p<0.01;MEPE,p<0.001);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测定显示骨粘连蛋白OPTIMA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茜素红染色及photoshop成像分析,骨粘连蛋白OPTIMA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矿化结节面积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骨粘连蛋白OPTIMA组细胞成骨活性增加,成骨细胞内含有更多的细胞器及富含矿化物的囊泡结构。添加p38阻断剂(SB203580)后与骨粘连蛋白OPTIMA组比较,P-p38的蛋白测定有显着下降(P<0.001),非胶原蛋白(OCN、OPN、BSP)及Sibling家族蛋白(DMP1、DSPP、MEPE)的基因表达也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电镜下观察成骨细胞活性较骨粘连蛋白OPTIMA组明显受到抑制。第四部分:P38MAPK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中的基因片段电泳验证及序列测定结果均与基因库一致;p38MAPK-shRNA慢病毒载体通过干扰预实验选择p38MAPK-shRNA3转染成骨细胞(干预性能与对照组比较:shRNA1、shRNA2,P<0.01;shRNA3,P<0.001),病毒滴度的测定阳性转染组为1.7×108IU/ml(对照组:2 × 108IU/ml),符合实验标准。第五部分:实验进一步证实了 p38 MAPK在骨粘连蛋白调控成骨细胞矿化中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AD-p38组明显上调了骨粘连蛋白对成骨细胞矿化的正向调控作用,与对照组(骨粘连蛋白OPTIMA)比较,OCN、OPN、BSP、DMP1、DSPP、MEPE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以及P-p38的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p38-shRNA组及p38阻断剂组明显下调了骨粘连蛋白对成骨细胞矿化的正向调控作用,与对照组(骨粘连蛋白OPTIMA)比较,两组的OCN、OPN、BSP、DMP1、DSPP、MEPE的基因、蛋白表达以及P-p38的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粘连蛋白通过p38 MAPK通路调控成骨细胞矿化:①骨粘连蛋白对成骨细胞矿化存在正向调控作用:1μg/ml的骨粘连蛋白能显着提高成骨细胞非胶原蛋白(OCN,OPN,BSP)及Sibling家族蛋白(DMP1、DSPP、MEPE)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显着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促进成骨细胞矿化结节的形成和成骨活性。②骨粘连蛋白可以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1μg/ml的骨粘连蛋白能显着提高成骨细胞p38 MAPK的基因和蛋白表达。③P38MAPK是骨粘连蛋白调控成骨细胞矿化的重要信号通路:p38阻断剂的使用及p38-shRNA病毒载体转染的成骨细胞(p38抑制表达)明显下调骨粘连蛋白对成骨细胞矿化的正向调控作用;AD-p38转染的成骨细胞(p38过表达)上调骨粘连蛋白对成骨细胞矿化的正向调控作用。

杨阳,陈永进,张旻[7](2020)在《牙本质磷蛋白在牙组织仿生矿化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牙本质磷蛋白(DPP)作为牙本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非胶原蛋白,与牙本质的生物矿化、再矿化有着密切关系。仿生矿化是近年来牙体硬组织研究的热门方向,受到化学、物理、生物及材料学等多学科的关注。本文就牙本质磷蛋白的结构、功能、仿生矿化机制、研究体系及牙本质磷蛋白在仿生矿化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牛菊[8](2020)在《含Pchi/ACP的联苯基复合树脂促进人牙本质体外再矿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牙科光固化复合树脂主要由可聚合的树脂基质、无机填料、光引发体系和其他助剂组成,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以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phenol A-glycidyl methacrylate,Bis-GMA)为基质单体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因其美观、易操作、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满足了临床医生和患者对牙齿美容修复的需求,成为治疗牙体缺损应用最广泛的修复材料,但其固化后不可避免的发生体积收缩,由此破坏了修复体的边缘封闭,引起充填后敏感、微渗漏和继发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修复体的长期使用;其次,由于牙本质有机物含量较高、表面能较低、存在牙本质小管液,导致粘接剂的渗透深度与牙本质的脱矿深度不匹配造成脱矿牙本质底部的胶原纤维暴露,胶原纤维吸水发生水解,同时脱矿牙本质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进一步破坏混合层牙本质胶原基质,成为复合树脂修复牙本质缺损的薄弱环节。因此,寻找有效方法保持复合树脂-牙本质界面的完整性来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是目前口腔材料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设计合成一种含磷酸化壳聚糖/无定形磷酸钙复合物(Pchi/ACP)的新型牙科光固化复合树脂,以期实现矿物离子释放及脱矿牙本质再矿化的效果。本课题组在前期实验中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含联苯结构的基质单体——3,3’,5,5’-四甲基联苯二酚型环氧丙烯酸酯(3,3’,5,5’-tetramethyl biphenyl epoxy acrylate,TMBPEA),并在前期研究中证实相比于Bis-GMA,该单体机械性能更强、聚合收缩更低,因此本研究以TMBPEA为基质单体配制含不同比例的Pchi/ACP的复合树脂固化体系。实验方法:首先合成了Pchi/ACP纳米复合物,将其加入TMBPEA树脂固化体系中,并以SiO2纳米/微米混合颗粒作为增强填料加入其中,配制成一种新型的牙科生物活性复合树脂体系。根据Pchi/ACP加入量的不同,分为三个实验组和一个不含Pchi/ACP的对照组,测试各组试样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然后制备牙本质脱矿模型,将一定大小的复合树脂试件与脱矿牙本质片紧密接触,在37℃模拟体液中浸泡4周后,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矿化后的牙本质进行分析。结果:(1)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chi/ACP含量的增加,复合树脂的挠曲强度、弹性模量和维氏硬度呈降低趋势。除了含15wt%Pchi/ACP试样的挠曲强度与不含Pchi/ACP的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各实验组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维氏硬度显着低于对照组,且各组材料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各组材料的挠曲强度均符合ISO 4049标准。(2)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各实验组材料的接触角与对照组均有显着性差异,且随着Pchi/ACP含量的增加,复合树脂的接触角逐渐降低。(3)Ca2+释放结果显示在各测试时间点,Pchi/ACP含量越高,复合树脂的Ca2+释放浓度越高。在14天内,含35wt%和25wt%Pchi/ACP的复合树脂的Ca2+释放浓度与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在第14天之后,Ca2+释放浓度减少并逐渐趋于稳定。(4)牙本质再矿化结果表明:牙本质SEM结果显示经含Pchi/ACP的实验组复合树脂处理的牙本质表面可见片状矿物晶体沉积,且大部分牙本质小管被新形成的矿物质封闭,同时随着复合树脂中Pchi/ACP含量的增加,牙本质表面的矿物沉积量增多,对照组几乎无矿物沉积。EDS显示随着材料中Pchi/ACP含量的增加,牙本质表面的Ca、P元素含量也随之增加,对照组牙本质表面几乎无Ca、P元素。结论:含Pchi/ACP的新型复合树脂具有Ca2+释放潜能和牙本质再矿化特性,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材料。

宋群[9](2019)在《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的构建及其仿生矿化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仿生矿化领域,如何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来模拟骨组织精妙的多分级矿化结构,进而形成具有与自然骨组织各项性能相媲美的硬组织缺损修复材料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及难点问题。自然骨组织的矿化是无机矿物相在有机胶原基质内部有序沉积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酸性非胶原蛋白的精密调控。受到这一过程的启发,国际上多个课题组利用聚羧酸类电解质模拟酸性非胶原蛋白的功能性区域,在体外实现了I型胶原的纤维内仿生矿化,并试图利用此类仿生矿化模型来揭示生物矿化的本质。然而,当前的仿生矿化研究所使用的有机模板均为裸露的、未经修饰的胶原支架材料,与自然骨组织中胶原纤维/非胶原蛋白聚合体的形式相距甚远;非胶原蛋白类似物游离于矿化溶液中,造成矿化效率低、周期长及矿化深度受限;体内流动的体液环境造成局部非胶原蛋白类似物无法达到有效浓度而诱发矿化。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仿生矿化技术的临床转化,同时也降低了仿生矿化模型在生物矿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借鉴骨组织中胶原基质表面结合有大量非胶原蛋白的特点,将非胶原蛋白类似物——高分子量聚丙烯酸(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acrylic acid,HPAA)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锚定在胶原纤维表面,构建出一种新型的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利用锚定在胶原分子表面的大量HPAA羧基官能团快速富集矿化液中的矿化前体,通过在胶原内外建立渗透压力差和电荷差,促使矿物质持续单向的进入胶原纤维内部,形成广泛的仿生纤维内矿化。从仿生矿化机制研究领域而言,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高度模拟了骨组织中胶原有机质和非胶原蛋白的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为体外探讨生物矿化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更加仿生的模型;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领域而言,我们构建了一种具有自发诱导纤维内矿化作用的胶原支架材料,解决了非胶原蛋白类似物原位输送困难的问题,为临床骨缺损的修复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新方向。1.研究思路在第一部分实验中,我们优选两种富含羧酸的聚阴离子电解质——高分子量聚丙烯酸(HPAA)和低分子量聚丙烯酸(LPAA)作为非胶原蛋白类似物。以二维单层重组鼠尾胶原和三维重组I型胶原海绵支架为模型,通过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交联作用实现胶原分子表面氨基与聚丙烯酸羧基的共价键和,在胶原表面引入大量羧基基团。并通过钌红/醋酸双氧铀双染色法在透射电镜(TEM)下观察确定胶原与聚电解质的结合位点。为从多个角度综合表征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的各项理化性质,共价结合聚电解质前后,通过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检测胶原分子表面官能团的变化,Zeta电位检测胶原表面电势的变化,亚甲蓝吸附实验和TNBS实验定量分析胶原分子上胺基和羧基含量的变化,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鉴定胶原与聚丙烯酸共价结合的化学键并检测稳定性。在第二部分实验中,我们以传统的仿生矿化方式为对照,检测新型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诱发纤维内矿化的能力,并分析了其可能的机制。我们首先构建了不含非胶原蛋白类似物的超饱和钙磷溶液,并利用动态光散射(DLS)、Zeta电位分析及冷冻电镜技术对其进行表征,以传统仿生矿化所使用的HPAA稳定的钙磷溶液为对照,来探索不同类型矿化溶液的特征。进而通过TEM筛选出能够在不添加非胶原蛋白及其类似物的环境中自发诱导纤维内矿化的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模型。利用不同的胶原类型反复验证该模型诱导纤维内矿化的有效性,证实该模型的普适性。最后,利用冷冻电镜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还原胶原、聚电解质、矿物质离子之间的空间及动态关系,探索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蕴藏其中的仿生矿化原理。在第三部分实验中,我们综合评价了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纤维内矿化前后的理化性能、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为其在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XRD)鉴定纤维内矿物质晶型,结合热重分析(TGA)检测材料的矿物质含量及热力学降解模式,采用动态傅里叶红外光谱法(Dynamic FTIR)追踪纤维内矿物质晶体形成过程,利用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测试及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通过MTT检测和流式细胞术初步评估材料的生物安全性。2.实验结果第一部分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的构建及表征(1)在交联剂EDC和NHS的作用下,聚丙烯酸分子链上的羧基被大量活化,并与胶原分子氨基酸侧链上携带的胺基发生共价结合,形成表面携带大量功能性官能团的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2)钌红/醋酸双氧铀双染色结果可见共价结合聚丙烯酸的二维重组胶原表面有明显的丝状或团状阴影,甚至掩盖了胶原纤维特征性的横纹结构,通过这种阳离子染色法特异性地识别出胶原纤维上聚电解质的结合位点;FTIR结果显示共价结合聚丙烯酸后胶原分子特征性的酰胺I、II、III键及酰胺B键红外吸收峰显着增强;zeta电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聚丙烯酸的阴离子特性,显着降低了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的zeta电位(胶原:-3.04±0.37 m V,胶原/高分子量聚丙烯酸复合体:-17.17±1.98 m V,胶原/低分子量聚丙烯酸复合体:-15.19±1.22 m V,p均<0.05);亚甲蓝吸附实验和TNBS实验显示共价结合聚丙烯酸后,胶原分子上胺基含量显着减少而羧基含量显着增加(胶原:羧基含量0.460±0.017 m M/g,胺基含量0.132±0.007 m M/g;胶原/高分子量聚丙烯酸复合体:羧基含量1.907±0.084 m M/g,胺基含量0.033±0.004 m M/g;胶原/低分子量聚丙烯酸复合体:羧基含量1.807±0.035 m M/g,胺基含量0.023±0.002 m M/g,p均<0.05)。(3)HPLC结果证实胶原分子与聚电解质之间是通过共价键的方式结合,并且结合稳定性良好,材料长时间储存后未见聚电解质解离。为后续材料仿生矿化的探索提供了实验基础。第二部分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诱导胶原纤维内矿化及其机制研究(4)首先分别构建出两种仿生矿化液:超饱磷酸钙矿化液(Ca P)和HPAA稳定的超饱磷酸钙矿化液(HPAA-Ca P)。发现在缺乏非胶原蛋白类似物(HPAA)作为成核抑制剂的条件下,单纯的Ca P极不稳定,钙离子、磷酸氢根离子迅速凝聚成粒径极大(955.4 nm)的晶体析出。相反,HPAA-Ca P的粒径则稳定分布在小颗粒峰区(18.2 nm和91.3 nm)。而在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存在的条件下,Ca P溶液呈现三个离散的粒径峰区(15.7 nm、78 nm和1000 nm),说明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有效稳定了周围的矿物离子不发生凝集,但在远离复合体的区域,溶液仍不稳定。(5)通过TEM快速筛选出了能够在不额外添加聚电解质的环境中诱导自身纤维内矿化的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模型——交联高分子量聚丙烯酸(HPAA)的胶原模型。并通过两种不同的胶原模型(三维重组胶原海绵和二维重组鼠尾胶原)反复验证了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诱导纤维内矿化的有效性。(6)利用冷冻电镜极速原位玻璃化技术还原了液相矿化前体的真实形貌,以及矿化前体与胶原纤维的动态关系。发现锚定在胶原表面的HPAA能够快速吸附周围的预成核簇(PNC)单体形成链状的PNC聚集体,同时在胶原周围还观察到离散的低电子致密度的无定形磷酸钙(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ACP)。根据其大小和高度含水特性,推测PNC单体、PNC聚集体以及ACP三种矿化前体均具有进入胶原纤维内的条件,而PNC聚集体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与胶原的位置关系上均更占优势,因此进入胶原内部形成纤维内矿化的主要是大量的PNC聚集体。这一结果解决了当前国际上存在很大争议的矿化前体的形式及构成问题。(7)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搭建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模型,从分子级别上探索胶原、聚电解质、矿物质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发现锚定在胶原表面的HPAA因分子量过大而无法进入胶原内部空间,同时因其自身具有显着阴离子特性而在纤维外环境中造成电荷和渗透压差异,胶原内部形成负压,构成了无定形矿化前体渗入纤维内的驱动力,也是纤维内矿化的关键环节。该结果为本课题组前期提出的仿生矿化Gibbs-Donnan平衡机制提供了有力佐证。第三部分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诱导纤维内矿化的效果评价(8)XRD鉴定结果证实仿生矿化后的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所含矿物为羟基磷灰石晶体,热重分析检测表明矿化后的支架材料矿物质含量为77.03%,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6.07%(p<0.05),说明材料在成分组成及矿物质含量上均高度接近自然矿化的骨组织。(9)动态FTIR追踪矿化过程显示,相比于传统的仿生矿化方法,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在矿化速度和程度上均有显着提高。有助于解决当前仿生矿化方式矿化周期长、矿化深度受限的问题。(10)应力应变曲线结果显示仿生矿化后的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韧性模量(352.7±81.4KPa)显着高于对照组传统仿生矿化胶原(266.7±121.5Kpa,p<0.05)。同时,AFM结果显示矿化前的胶原、纤维外矿化的胶原、传统仿生纤维内矿化胶原、仿生矿化后的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的杨氏模量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仿生矿化后的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具有最佳的机械力学性能,其刚度、韧性及均一性均得到显着提高。(11)MTT检测和流式细胞术显示相比于裸露的胶原海绵,共价结合聚电解质的胶原海绵未对MSC的活性、增殖和凋亡造成不良影响(p均>0.05),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后续体内应用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3.结论本研究通过模拟生物体内矿化胶原基质表面存在大量非胶原蛋白修饰的结构特征,利用聚电解质与胶原蛋白共价交联的方式,构建了一种新型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材料;全面评价了其诱导纤维内矿化的效果,并深入探索其矿化机制。本研究一方面为仿生矿化理念解释生物矿化现象提供了良好的仿生模型,另一方面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快速而均匀的矿化效果,有助于解决当前仿生矿化方式中矿化周期长、矿化深度受限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新的矿化方式解决了非胶原蛋白类似物原位输送困难的难题,为构建具有自发诱导纤维内矿化作用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提供了全新思路。

沈敏娟[10](2019)在《PEG/Polysorbate胶束负载无定形磷酸钙体外仿生模拟基质小泡诱导胶原纤维内外矿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骨组织的基本组成是有机基质(主要是胶原及非胶原蛋白)以及无机矿物(主要是羟基磷灰石),其成熟的成骨细胞可同时分泌大量的胶原纤维与基质小泡(MVs)。其中MVs可通过调控钙磷矿物的沉积从而介导胶原纤维矿化进程,因此在生物体内MVs与胶原联系非常密切。而体外胶原仿生矿化是指利用非胶原蛋白仿生类似物稳定无定形磷酸钙(ACP)形成ACP纳米复合物,并可进一步通过孔区渗透进入胶原纤维内部从而完成胶原纤维内矿化。ACP在体外胶原的仿生矿化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与基础作用。但是,在体内MVs所介导的矿化过程中,其如何使胶原发生内矿化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合成体外负载ACP纳米颗粒的仿生类基质小泡(MVs-mimicking micelle)并使其在pH以及模拟酶的作用下破裂,释放两种不同形式的矿物矿化胶原,从而探究MVs在体内矿化胶原的过程中的具体矿化机制,同时可提供一种新的胶原矿化方法制备矿化胶原支架,用于骨组织工程中修复骨缺损。方法:1.胶束负载无定形磷酸钙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高浓度的丝氨酸以稳定钙磷饱和溶液形成丝氨酸-ACP纳米颗粒复合物(S-ACP),并进一步添加PEG,合成稳定的PEG-S-ACP纳米复合物。随后利用聚山梨酯80(Polysorbate)负载PEG-S-ACP,通过自组装形成负载ACP纳米颗粒的胶束。并利用动态光散射(DLS)、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um)、元素能谱(STEM–EDX mapping)、原子吸收(ICP)分析负载磷酸钙胶束的特征及包封率。2.比较两种条件下,胶束内部矿物的生长与转化情况。第一种,通过提高pH值观测胶束内部矿物的生长与转化情况,并以X射线衍射(XRD),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表征晶体的生长情况以及晶化程度。第二种,在异丙醇(IPA)作用下,胶束内部矿物纳米颗粒的释放及矿物纳米颗粒的形态。利用表面张力,ICP,TEM,DLS探究IPA的作用机制及胶束形态变化情况。3.负载ACP纳米颗粒的胶束矿化胶原纤维。将以上两种状态的胶束分别与自组装完成后的胶原进行混合矿化5天。TEM,STEM–EDX mapping,SAED观察胶原的矿化情况。结果:1.胶束负载ACP纳米颗粒表征结果。体外合成负载磷酸钙纳米颗粒的胶束直径约为300nm。TEM,Raman spectroscopy,STEM–EDX mapping均证实ACP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胶束内部,且该体系的包封率较高。2.在pH调控下,胶束的生长状态与体内胶原矿化过程中参与的MVs极为相似。观测到胶束内部ACP转变至HAP,且胶束形态由此出现不规则变化,晶型也相应发生变化。SAED,XRD表明,随着时间增加,体系的结晶度不断增高。在IPA作用下,体系表面张力发生变化,使得胶束破裂,钙磷离子及ACP纳米颗粒得以释放。当在IPA体积比为0.2时,胶束的破乳率较高,表现张力下降最快。3.在体外,两类胶束与自组装完成后的胶原混合,pH调控组的胶束(pH 8.0,48 h)只能使胶原完成外矿化,HAP沉积在胶原纤维的表面。而IPA作用下,胶束内部ACP纳米颗粒得以释放时,ACP由孔区渗入胶原纤维的内部,此时胶原发生内矿化。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体外仿生MVs模拟模型(负载ACP纳米颗粒的胶束)证实,调控两种矿物质的释放—晶体性矿物结节和ACP纳米颗粒,可分别实现胶原纤维外矿化和胶原纤维内矿化。这一体外矿化过程再现了体内以晶体性矿物结节介导的矿化模式,并揭示了一种可能性的生物矿化机制,即体内胶原纤维内矿化可能是由MVs内释放的ACP纳米颗粒所介导。此外,该模型同时提供了一种新的胶原矿化方法制备矿化胶原支架,以用于骨组织工程中修复骨缺损。

二、牙本质生物矿化机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牙本质生物矿化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牙本质仿生矿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牙本质的生物矿化过程
2 牙本质仿生矿化的机制研究
    2.1 ACP
    2.2 NCPs及其类似物
    2.3 胶原纤维
3 牙本质仿生矿化的应用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2)仿生修复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硬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矿化及仿生矿化
2 口腔颌面部硬组织仿生修复
    2.1 牙体硬组织仿生修复
        2.1.1 釉质仿生修复
        2.1.2 牙本质再矿化
    2.2 骨组织仿生修复
        2.2.1 结构仿生
        2.2.2 功能仿生
3 结论与展望

(3)带正负电荷非胶原蛋白仿生肽促进胶原纤维内矿化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非胶原蛋白及其模拟肽在胶原矿化中的研究
    参考文献

(4)淀粉样蛋白纳米球表面修饰Ⅰ型胶原促进胶原纤维内矿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胶原纤维内矿化的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仿生矿化与硬组织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生物矿化与仿生
2 矿物的结晶
    2.1 晶体的经典成核和生长模型
    2.2 生物矿化和仿生矿化中的非经典晶体成核与生长
3 胶原矿化
    3.1 聚合物诱导的液态前驱体假说
    3.2 抑制剂排除假说
    3.3 库仑引力诱导矿化假说
    3.4 协同组装矿化假说
    3.5 渗透压/电荷双平衡诱导矿化假说
4 牙和骨的多级结构
    4.1 骨的多级结构
    4.2 牙的多级结构
5 硬组织修复
    5.1 牙釉质的修复
    5.2 牙本质的修复
    5.3 骨修复
6 结论

(6)骨粘连蛋白通过p38MAPK通路调控成骨细胞矿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一、引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部分 骨粘连蛋白影响成骨细胞矿化期非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部分 骨粘连蛋白对其它矿化指标的影响及SB203580的阻断效应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四部分 AD-p38及p38-rhRNA病毒载体构建
    一、引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五部分: P38 MAPK在骨粘连蛋白调控成骨细胞矿化中信号通路作用的进一步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生物矿化及仿生的机制研究及应用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一览表
致谢

(7)牙本质磷蛋白在牙组织仿生矿化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牙本质磷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1.牙本质磷蛋白(DPP)的结构:
    2.DPP的功能:
二、仿生矿化研究概况
    1.生物矿化和仿生矿化的定义:
    2.仿生矿化体外模型:
        (1)有机基质调控下进行的仿生矿化:
        (2)有序分子膜模型:
        (3)凝胶矿化模型:
        (4)双膜体系:
三、牙本质磷蛋白在牙组织仿生矿化中的研究进展

(8)含Pchi/ACP的联苯基复合树脂促进人牙本质体外再矿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牙本质再矿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设计
第二章 Pchi/ACP的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和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Pchi/ACP的TMBPEA基复合树脂体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和讨论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的构建及其仿生矿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的构建及表征
    实验一 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的构建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实验二 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的表征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仿生纤维内矿化的诱导及仿生矿化机制的探索
    实验三 仿生矿化环境的构建与表征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实验四 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仿生矿化体系的诱导与筛选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实验五 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矿化潜能评价及矿化机制探索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诱导纤维内矿化的效果评价
    实验六 仿生纤维内矿化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的理化性能评价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实验七 仿生纤维内矿化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的机械力学性能评价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实验八 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PEG/Polysorbate胶束负载无定形磷酸钙体外仿生模拟基质小泡诱导胶原纤维内外矿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胶束负载ACP纳米颗粒
    1.1 对象和方法
        1.1.1 材料和设备
        1.1.2 制备S-ACP及PEG-S-ACP高浓度过饱和溶液
        1.1.3 制备负载PEG-S-ACP的胶束
        1.1.4 S-ACP及PEG-S-ACP颗粒表征
        1.1.5 载钙磷元素的胶束表征
    1.2 结果
        1.2.1 S-ACP及PEG-S-ACP颗粒表征结果
        1.2.2 负载钙磷元素的胶束表征结果
        1.2.3 包封率
    1.3 讨论
    1.4 小结
二、调控PEG-S-ACP/胶束内晶体的生长与释放
    2.1 对象和方法
        2.1.1 材料和设备
        2.1.2 按实验一重新制备负载PEG-S-ACP的胶束
        2.1.3 pH调控下的胶束内部矿物的变化
        2.1.4 IPA调控下的胶束内部钙磷元素释放
        2.1.5 在pH调控后或IPA参与下PEG-S-ACP/胶束物理化学表征
    2.2 结果
        2.2.1 胶束内晶体生长表征
        2.2.2 IPA调控钙磷在胶束内部的释放
    2.3 讨论
    2.4 小结
三、负载ACP的胶束矿化胶原纤维
    3.1 对象和方法
        3.1.1 材料和设备
        3.1.2 胶原的提取
        3.1.3 胶原自组装
        3.1.4 pH介导的载ACP胶束矿化胶原纤维
        3.1.5 IPA介导的载ACP胶束矿化胶原纤维
        3.1.6 胶原纤维矿化表征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利用无定形磷酸钙纳米颗粒定向有序排列策略仿生再矿化牙体硬组织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牙本质生物矿化机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牙本质仿生矿化的研究进展[J]. 何婷,张凌琳. 口腔医学研究, 2021(10)
  • [2]仿生修复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硬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J]. 牛丽娜,焦凯,方明,陈吉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02)
  • [3]带正负电荷非胶原蛋白仿生肽促进胶原纤维内矿化的体外研究[D]. 何晓雪.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淀粉样蛋白纳米球表面修饰Ⅰ型胶原促进胶原纤维内矿化的研究[D]. 郭梦茜.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仿生矿化与硬组织修复[J]. 金晔丽,潘海华,唐睿康. 无机化学学报, 2020(06)
  • [6]骨粘连蛋白通过p38MAPK通路调控成骨细胞矿化的研究[D]. 朱云森. 苏州大学, 2020(06)
  • [7]牙本质磷蛋白在牙组织仿生矿化中的研究进展[J]. 杨阳,陈永进,张旻. 医学研究杂志, 2020(04)
  • [8]含Pchi/ACP的联苯基复合树脂促进人牙本质体外再矿化的研究[D]. 牛菊. 吉林大学, 2020(08)
  • [9]胶原/聚电解质复合体的构建及其仿生矿化机制研究[D]. 宋群.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10]PEG/Polysorbate胶束负载无定形磷酸钙体外仿生模拟基质小泡诱导胶原纤维内外矿化[D]. 沈敏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牙本质生物矿化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