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臣选集》后记

《六大臣选集》后记

一、《文选六臣注》跋(论文文献综述)

俞志慧[1](2021)在《《国语》的成编、研究及其版本系统》文中认为论文认为《国语》成编在战国前期,除韦昭《国语解》外,现存唐前旧注一千余条。《国语旧音》的成书时代不晚于盛唐。论文梳理了《国语》两大版本系统明道本、公序本及各自的子系统,并对相关的多种版本作出了简要的描述、对比与评价。

任桂萍[2](2021)在《六朝“文章志”研究》文中指出六朝“文章志”是六朝时期文学专科目录的代表。研究六朝“文章志”诸书可以了解六朝时期目录学的发展状况,可以领略六朝时期文人品评之风的魅力。这对于了解时代风尚和文人生平经历有着重要意义。文中首先介绍六朝“文章志”作者以及“文章志”诸书在各典籍中的着录情况,发现六朝“文章志”主要见着于《隋志》“簿录篇”。然后主要介绍六朝“文章志”提要佚文所涉及文章家的基本生平情况以及进行佚文内容辨正,并讨论体例。在史岑、潘勖、应贞、潘尼、刘恢(一作刘惔)等这五家佚文方面存在可研究空间。六朝“文章志”的体例大致可分为生平小传、着述篇数、相关评论和杂闻逸事等。最后主要分析六朝“文章志”的文学价值与目录学价值,在文学上,六朝“文章志”不仅与史传有关系,更为总集与别集的编撰提供了借鉴与作了铺垫。在目录学史上,六朝“文章志”引起了六朝时期文学专科目录编撰的高潮,更促使了文学综合性目录《七志》的产生与发展。

陈伊颖[3](2020)在《冯惟讷《选》诗研究》文中指出《选》诗研究是《选》学分体研究中的一种,指的是将诗歌从《文选》中单独抽出来进行的研究。冯惟讷《选》诗研究与明中叶复古运动紧密关联,其成果主要体现在《选诗约注》和《古诗纪》这两部着作上。《选诗约注》是系统整合《选》诗文献的专着。选篇以保存《选》诗原貌为标准,避免任意删改篇目。注释在李善注、五臣注和刘履注之间取长补短,保留相异观点,删去附会繁复,于精简三注方面有首创之功。汇评被分为四个层次,注重将诗作与时代特征、诗人诗风相结合。冯氏以其独特的诠诗方法,为读者提供了迅速掌握多元信息的《选》诗版本,推动《选》诗的教育和普及。《古诗纪》虽非研究《选》诗的专着,但正集包含《选》诗,别集更是从历代典籍中辑录了许多《选》诗相关评点。这些汇评与《选诗约注》相比有所突破:一、资料来源范围扩大;二、在引评基础上有所辨析;三、赏评视角更为立体;四、考证类评语增多。体现了冯氏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持续完善的过程。从整体来看,冯惟讷《选》诗研究是复古思潮影响下的产物,也是《选》学由重义理到重文学评点的过渡,在《选》学发展史及诗学发展史上皆有重要意义。其价值表现在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整理和融汇,加强诗史的建构与诗体的辨析,提供一种重新释读《选》诗的方法和视角;同时,汇编唐前诗歌总集,辑录考证性评语,传达崇尚自然与真情的诗学观念,对当时复古运动的偏狭之处进行反思与修补。然其研究创见性有所不足,存在断章取义、未溯其源、体例不一等问题。不过瑕不掩瑜,在明人《选》学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特色。

徐燕[4](2020)在《袁刻《六家文选》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袁褧嘉趣堂翻刻宋广都裴氏本《六家文选》为主要研究对象,与其他注本,包括五臣本、李善本、合注本进行详细比勘,并综合运用古典文献学最基本的校勘学方法,依据校勘成果,推测各版本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总结版本之间的变化规律,了解袁刻本的版本价值。论文正文部分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袁刻本《六家文选》的概述。此章节分袁刻本《六家文选》的版本特征及目录学着作中的袁刻本版本信息两个部分。第二章,袁刻本的来源。袁刻本第十九卷存在李善注在前、五臣注在後的部分,此部分来自建州本系统。据奎章阁本《五臣本後序》一文中记录的特征,袁刻本皆符合,推测广都裴氏本属秀州本系统。而袁刻本在目录方面,相比奎章阁本更接近於明州本。第三章,袁刻本义注研究。袁刻本中存在五臣注中羼入李善注的情况,而袁刻本羼入处,明州本亦有少许羼入。袁刻本在合并五臣、李善注时,沿袭了秀州本合并、拆分五臣和李善二家注的方法,在合并时造成了注家名的变化。并通过比勘发现,袁刻本在五臣注的注家名方面,相比陈八郎本更接近正德本。在校语方面,相比奎章阁本,袁刻本与明州本的关系更近。第四章,从钞本到刻本的变化。通过袁刻本与钞本的比较,发现从钞本到刻本的过渡中,存在一个相对已经定型的五臣本,而广都裴氏本所用的五臣本与正德本应来自同一个已经定型的本子。在李善注方面,存在集注本比袁刻本所收注文更加详实的部分,亦存在集注本所收录的李善注出现在袁刻本五臣注中的部分。第五章,袁刻本的下注位置。通过与他本的比较,弄清袁刻本下注位置的特征。并通过下注位置发现袁刻本比秀州本更接近明州本。第六章,袁刻本的删注研究。通过与他本的比较,厘清袁刻本删五臣、李善二家注的特点。并依据删注情况考证广都裴氏本与明州本的关系。第七章,袁刻本的价值与不足。肯定袁刻本在《文选》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并归纳袁刻本自身存在的不足。

陈鸿森[5](2019)在《陈鱣年谱新编(下)》文中提出嘉庆六年辛酉(1801)四十九岁正月,黄丕烈与顾蒓、夏文焘计偕北上,先生附舟同行。至枫桥,袁廷檮载酒送别,并折庭梅以爲探花之兆,以"聊赠一枝春"分韵赋诗。(《荛圃藏书题识》卷五《梅花喜神谱题识》)顾蒓,字希翰,号南雅,江苏长洲人。嘉庆七年进士,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和溪[6](2018)在《朱子《家礼》冠婚礼研究》文中认为朱子《家礼》是朱子在礼学方面影响范围最广,接受人群最多的着作。朱子秉承《仪礼》,以及宋代官方礼仪,又特别注意吸取司马光《书仪》、程颐、程颢等前人的成果,参酌古今,编订朱子《家礼》,拟定了一套冠、婚、丧、祭和其它家常日用的礼仪制度。这套礼仪制度在制定时,秉承礼义、删繁就简,更多地考虑到社会普通家庭的施行方便,中和了当时的官方礼仪与民间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中国封建社会後期的民间通用礼仪影响颇深。其中冠、婚二礼在程式上删改最多,也流传最广。元代的《至元婚礼》,明代官方通行的婚礼,以及《大明集礼》中的冠礼,皆本於此。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朱子《家礼》冠婚礼进行研究。绪论,作爲一本实用性的礼仪着作,朱子《家礼》所涉名物繁多,距今年代久远,全面深入研究朱子《家礼》,首要的基础性研究就是对其中流传甚广的冠婚礼的名物进行梳理考证。绪论回顾了朱子《家礼》海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朱子《家礼》的文本整理、名物考证、整体性和多元化研究是其未来发展方向。第一章,《家礼》的主体部分《丧葬祭礼》成书于乾道五年九月,后又推之於冠婚,共爲一编,命曰《家礼》。《家礼》初传诸本主要有原稿本、广州本(五羊本)、杨复注本、刘垓孙增注附图本。《家礼》在原稿本分篇不分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五卷本与十卷本两个系统。朱子一生中曾多次对冠婚礼进行实践与推广,有力地证实了《家礼》之不僞。第二章,朱子《家礼》冠婚礼制度名物。详细阐述了《家礼》冠婚礼程序,并根据所述程序逐条辨释其中所涉名物。第三章,朱子《家礼》冠婚礼宫室场所。考证了《家礼》冠婚礼所涉及的主要宫室场所爲祠堂、正寝、厅事、室、私室、别室。并尽可能详细的论述了这些宫室场所所处位置及具体形制。第四章,朱子《家礼》冠婚礼服饰。根据文献材料及考古资料从功用、形制、材质等方面,详细考证了《家礼》冠婚礼所涉及的各种衣服、冠履、佩饰。第五章,朱子《家礼》冠婚礼所用器物。对《家礼》冠婚礼中所涉及的酒注、酒盏、栉、掠、盥盆、匕筯、卺以及酒、色缯、雁等物进行考证,尽可能详尽的描述其具体形态及当时的功用。第六章,朱子《家礼》冠婚制度与宋代其它礼书冠婚制度之对比,将《家礼》冠婚制度与其它礼书所载冠婚制度进行对比,总结出《家礼》冠婚制度的三个特点:一爲去其繁缛,简化程序;二爲斟酌古今,秉承礼义;三爲虑及民情,化民成俗。第七章,朱子家礼冠婚制度的沿革及影响。自《家(1)礼》成书後起,依朝代之序梳理《家礼》冠、婚制度在後世的沿革情况及其对东亚各国的影响,继而溯及现代,探究其现代价值。对东亚各国的影响。发现《家礼》冠婚制度在宋、元、明三代,以明代应用最广,至清代,《家礼》冠礼制度於民间渐呈消亡之势,而《家礼》婚礼制度依旧是官、民通行婚礼的主要参照蓝本。此外,《家礼》冠婚制度传至东亚後,对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东亚诸国的政治制度及社会伦理构建皆有不小的影响。其传播、影响最盛时期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就目前所掌握资料看,朝鲜(韩国)爲受其影响最大的国家,日本、越南次之。

刘伟利[7](2018)在《近三十年《文选》注释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文选》注释之学作为文选学研究的一个范畴,自建立起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是文选学研究的重点。从1988年迄今,《文选》注释研究经历了由传承创新到拓展深化的嬗变过程。前期研究侧重于继承传统文选学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模式主要是将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并出现褒扬李善注、重估五臣注等倾向。而后唐钞《文选集注》的出版,使得《文选钞》、陆善经注等材料成为研究热点。相较而言,后期的《文选》注释研究主要得益于新方法的运用,研究者将不同版本的注释进行比对,找到尽可能接近《文选》注释原貌的本子,达到一种具体而微的整体观照效果。

孙作云,张玉范,刘波,张丽娟[8](2017)在《赵万里《应用目录学》授课笔记(续)》文中指出目録第一讲目録学之范围及其使命一、述近世西域及敦煌塞上新出之简牍二、述魏晋迄李唐写本书及其形制第三讲论雕版书籍始於冯道第四讲论五代监本第五讲论宋代监本宋监刻子、集第六讲秦汉诸子宋四大刻书地一、四川刻书二、宋浙江刻书情形三、福建刻书之历史宋以来抄书情形第九讲校勘学之过去与现在第十讲宋祠第十一讲南北曲第五讲论宋代监本宋监刻子、集宋监以全力刻经、史,子、集次之。子书所刻者,汉以前子书:1.《老子》二卷,南北监本今皆佚。2.《冲虚真经》(《列子》)八卷,北监存,十四行二十五字,常熟瞿氏藏,商务印书馆《续古逸丛书》刻之。

刘明[9](2013)在《略谈黄丕烈旧藏宋刊《陶渊明集》版本》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版本校勘,论证黄丕烈旧藏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刻於绍兴十年之後,以刻工刻书时间的相互推证和字体版式特徵的相似性,认为宋刻陶集刻於明州是可以接受的结论性意见。同时,在吸取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作伪问题,主要表现在妄刻"曾紘书刊"之"刊"字和流传过程中纸张染色做旧两个方面,对於深入认识宋刻陶集的版本及浙江刻书的地域性等或有启示意义。

王洁[10](2013)在《莫伯骥《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研究》文中指出莫伯骥是民国时期着名的藏书家,藏书达五十万卷之多,莫伯骥从其藏书中挑选了不少精本秘笈,并为之撰写题跋,撰成《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后经增删订补,编纂为《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不仅全面的反映了莫伯骥的学术思想,还保存了不少有关其生平事迹的资料,是研究莫伯骥及其藏书情况的重要文献参考资料。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莫伯骥的生平,论述了对莫伯骥及其藏书的研究现状,详细地分析了《五十万卷楼目录初编》和《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的关系,以明后者的成书过程。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的收书特色,即重视宋元旧本,又不轻视明清近刻,兼顾释道类书籍,同时继承了乾嘉以来藏书家重视抄本、写本的传统。在文章的主体部分,笔者从引文和自撰解题两个方面对《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的题跋进行了全面梳理。此书的解题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无所不有,不仅着录了人物的生平,介绍了书籍信息,记载了藏书印章,移录了大量的序跋、题记,还考订了前人的颇多谬误。另外莫伯骥自撰部分也颇有特色,其写法博征明通,连类附及,在论述时不仅多利用最新研究成果,还注意收录乡邦文献。最后一章探讨了莫伯骥的文献学思想,从目录、版本、校勘三个方面作了简要分析,强调了他在文献学上承前启后的作用。最后结语部分对莫伯骥及其《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的价值、不足予以简要说明。另外此文后附录了《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收书情况统计表,使读者对此书之收录特色一目了然。总之,本文以《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莫伯骥的着录思想,突显他们在文献学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文选六臣注》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选六臣注》跋(论文提纲范文)

(1)《国语》的成编、研究及其版本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语》的成编时间
二、《国语》在唐前的研究
三、《国语旧音》的成书时代
三、《国语》的版本系统之一:明道本及其流传
四、《国语》的版本系统之二:公序本及其流传
余 论

(2)六朝“文章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六朝“文章志”考辨
    第一节 六朝“文章志”存佚考辨
    第二节 六朝“文章志”内容考辨
    第三节 六朝“文章志”体例考辨
第二章 六朝“文章志”的文学史料价值
    第一节 对史传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对文集编撰的影响
第三章 六朝“文章志”的目录学价值
    第一节 对目录编撰的影响
    第二节 对王俭《七志》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冯惟讷《选》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冯惟讷《选》诗研究溯源
    第一节 冯惟讷《选》诗研究的内部动因
        一、游宦经历
        二、家学影响
    第二节 冯惟讷《选》诗研究的文学背景
        一、复古思潮下的《选》学风貌
        二、《选》诗研究发展源流
    第三节 冯惟讷《选》诗研究相关着作
        一、《选诗约注》版本及成书考
        二、《古诗纪》与《选》诗资料收录
    小结
第二章 《选诗约注》的诠诗特色
    第一节 《选诗约注》的编纂标准
        一、选篇原则
        二、取材考量
    第二节 精简与融通的注释方式
        一、三注之间取长补短
        二、诸说相异往往并存
        三、附会繁复予以删改
        四、增补校勘与评释
    第三节 汇集历代评点的四个层次
        一、综观汉魏六朝诗风流变
        二、展示具体时代诗坛特点
        三、突出诗人文学成就
        四、强调《选》诗诗体特征
    小结
第三章 《古诗纪》对《选》诗汇评的新拓展
    第一节 《古诗纪》汇评的资料来源
        一、收录范围的扩大
        二、征引文献的倾向
    第二节 《古诗纪》汇评的整理方法
        一、整体编排由总述入细节
        二、具体条目增考辨性附注
    第三节 《古诗纪》汇评的内容补充
        一、增汇对比类赏评
        二、广收补正类考评
    小结
第四章 冯惟讷《选》诗研究的价值审视
    第一节 冯惟讷《选》诗研究的《选》学价值
        一、由重义理向重文学评点过渡
        二、提供文献编纂与解读《文选》的新范式
    第二节 冯惟讷《选》诗研究的诗学意义
        一、对复古运动的反思和补充
        二、辑零散诗学资料于一编
    第三节 冯惟讷《选》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见不足
        二、有失严谨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袁刻《六家文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序言
    1.1 选题的缘由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袁刻《六家文选》研究综述
        1.4.1 六家注《文选》版本研究现状
        1.4.2 广都裴氏本与袁刻本《六家文选》研究现状
2 袁刻本《六家文选》概述
    2.1 文献着录
    2.2 袁刻《六家文选》版本特征
3 袁刻本《六家文选》来源
    3.1 袁刻本据建州本配补
        3.1.1 袁刻本配补处属六臣本系统
        3.1.2 袁刻本配补处属建州本系统
    3.2 广都裴氏本与秀州本之关系
    3.3 袁刻本《六家文选》的体例
4 袁刻本《六家文选》义注研究
    4.1 袁刻本五臣注中羼入李善注
    4.2 袁刻本注家名研究
        4.2.1 更接近正德本
        4.2.2 因拆分合并造成注家名变化
    4.3 袁刻本校语研究
5 从钞本到刻本的变化
    5.1 正文变化
    5.2 注文变化
    5.3 李善注研究
        5.3.1 集注本比袁刻本详出李善注
        5.3.2 李善注混入五臣注中
6 袁刻本《六家文选》下注位置研究
    6.1 袁刻本下注位置的特征
    6.2 袁刻本更接近明州本
7 袁刻本《六家文选》删注研究
    7.1 袁刻本《六家文选》删五臣注
        7.1.1 有校语删五臣注
        7.1.2 无校语删五臣注
    7.2 袁刻本《六家文选》删李善注
        7.2.1 有校语删李善注
        7.2.2 无校语删李善注
    7.3 袁刻本删注特征
    7.4 广都裴氏本与明州本之关系
        7.4.1 明州本删五臣注
        7.4.2 明州本删李善注
8 袁刻本《六家文选》的价值与不足
    8.1 袁刻本的价值
    8.2 袁刻本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朱子《家礼》冠婚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朱子《家礼》研究述评
        一、朱子《家礼》的真僞
        二、朱子《家礼》的文本与传播
        三、朱子《家礼》内在精神
        四、朱子《家礼》与其他礼书的比较
        五、朱子《家礼》在东亚的传播
        六、朱子《家礼》的名物考证
        七、朱子《家礼》的多元探索
        八、朱子《家礼》的当代价值
        九、回顾与展望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朱子《家礼》的编撰及其对冠婚礼的实践
    第一节 朱子《家礼》的编撰
        一、朱子《家礼》的成书过程及思想渊源
        二、朱子《家礼》的版本系统及真僞之辨
    第二节 朱子对冠婚礼的实践
        一、朱子对冠礼的实践
        二、朱子对婚礼的实践
    小结
第二章 朱子《家礼》冠婚礼制度名物
    第一节 朱子《家礼》中的冠婚制度
        一、冠礼制度
        二、婚礼制度
    第二节 朱子《家礼》冠婚礼所涉名物
第三章 朱子《家礼》冠婚礼宫室场所
    第一节 朱子《家礼》中的寝与厅事
        一、堂、室、私室与别室
        二、正寝
        三、厅事
    第二节 朱子《家礼》中的祠堂制度
        一、宋代祭祀与祠堂
        二、《家礼》中的祠堂
        三、祠堂所在位置
        四、祠堂形制
        五、祠堂内陈设
第四章 朱子《家礼》冠婚礼服饰
    第一节 朱子《家礼》冠礼服饰制度
        一、冠者服饰
        二、笄者服饰
    第二节 朱子《家礼》婚礼服饰制度
        一、男子婚服
        二、女子婚服
    第三节 朱子《家礼》冠、婚礼相关人员服饰
第五章 朱子《家礼》冠婚礼所用器物
    第一节 朱子《家礼》冠婚礼中所涉用器
        一、酒注
        二、酒盏
        三、栉
        四、(?)
        五、掠
        六、盥盆
        七、帨巾
        八、箧笥
        九、匕筯
        十、卺
    第二节 朱子《家礼》冠婚礼中所涉其它物品
        一、酒
        二、色缯
        三、羊酒
        四、钗钏
        五、雁
第六章 朱子《家礼》冠婚制度与宋代其它礼书冠婚制度之对比
    第一节 朱子《家礼》冠礼制度之对比
        一、加冠前
        二、一加
        三、二加
        四、三加
        五、醮子
        六、命字
        七、冠礼後续程序
        八、小结
    第二节 朱子《家礼》婚礼制度之对比
        一、纳采
        二、问名
        三、纳吉
        四、纳币
        五、请期
        六、亲迎
        七、婚礼後续程序
        八、小结
    第三节 《家礼》冠婚礼制度之特点
        一、去其繁缛,简化程序
        二、斟酌古今,秉承礼义
        三、虑及民情,化民成俗
第七章 朱子《家礼》冠婚制度的沿革及影响
    第一节 朱子《家礼》冠婚制度在後世的沿革
        一、朱子《家礼》冠婚制度在宋代沿革
        二、朱子《家礼》冠婚制度在元代的沿革
        三、朱子《家礼》冠婚制度在明代的沿革
        四、朱子《家礼》冠婚制度在清代的沿革
        五、朱子《家礼》冠婚制度对东亚的影响
    第二节 朱子《家礼》冠婚制度的现代补益
        一、诠释家庭文化,明确家庭伦理
        二、倡导风序良俗,重塑社会价值
        三、传承礼乐文明、重建文化自信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学术成果
後记

(7)近三十年《文选》注释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结合
    (一) 褒扬李善注
    (二) 重新评估五臣注
    (三) 辩证看待李善注和五臣注
二、版本与注释综合研究
    (一) 对李善注的征引书目的专门研究
    (二) 评价《文选》五臣注的价值
    (三) 关于《文选》六臣注研究
    (四) 唐钞《文选集注》研究
    (五) 关于《文选》旧注研究

(9)略谈黄丕烈旧藏宋刊《陶渊明集》版本(论文提纲范文)

一、黄丕烈旧藏宋刊《陶渊明集》的版本及刻地
二、《陶渊明集》与旧题苏写本的版本关系
(一) 两本有异文者
(二) 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中附校语, 而所校之异文恰同於鲁铨本
(三) 两本校语相同者
三、结语

(10)莫伯骥《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莫伯骥生平概述
        1.1.1 家世
        1.1.2 生平履历
        1.1.3 着作
    1.2 研究现状
第2章 《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收录书籍特色
    2.1 推崇宋元刻本
    2.2 注重明清刻本
    2.3 肯定抄本、批校本的价值
    2.4 重视日藏善本、和刻本
    2.5 兼顾释道类书籍
    2.6 多收录藏书家旧籍
第3章 《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引文研究(以史部为例)
    3.1 移录序跋和题记的原则
    3.2 引文的作用
        3.2.1 交待人物生平事迹
        3.2.2 介绍书籍信息
        3.2.3 以资参考考证
        3.2.4 保存史料旧闻
第4章 莫伯骥自撰解题内容研究
    4.1 着录内容
        4.1.1 作者信息
        4.1.2 解释书名内涵
        4.1.3 记载藏书印章
        4.1.4 考订谬误
    4.2 着录特色
        4.2.1 内容旁征博引,连类附及
        4.2.2 多着录乡邦文献
        4.2.3 注意利用最新研究成果
第5章 莫伯骥的文献学思想研究
    5.1 版本学思想
    5.2 目录学思想
        5.2.1 《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分类法研究
        5.2.2 对《四库全书总目》多有考订补充
    5.3 校勘古籍的方法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文选六臣注》跋(论文参考文献)

  • [1]《国语》的成编、研究及其版本系统[J]. 俞志慧.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02)
  • [2]六朝“文章志”研究[D]. 任桂萍.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冯惟讷《选》诗研究[D]. 陈伊颖. 华侨大学, 2020(01)
  • [4]袁刻《六家文选》研究[D]. 徐燕.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5]陈鱣年谱新编(下)[J]. 陈鸿森. 中国经学, 2019(01)
  • [6]朱子《家礼》冠婚礼研究[D]. 和溪.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 [7]近三十年《文选》注释研究述评[J]. 刘伟利. 天中学刊, 2018(02)
  • [8]赵万里《应用目录学》授课笔记(续)[J]. 孙作云,张玉范,刘波,张丽娟.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7(00)
  • [9]略谈黄丕烈旧藏宋刊《陶渊明集》版本[J]. 刘明. 文津学志, 2013(00)
  • [10]莫伯骥《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研究[D]. 王洁. 河北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六大臣选集》后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