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税收滞纳金的计算和征收

规范税收滞纳金的计算和征收

一、规范查补税滞纳金的计征(论文文献综述)

毕海军,杨倩,张安宁[1](2021)在《海关特许权使用费和特殊关系纳税遵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许权使用费和特殊关系的价格管理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既要实现科学征管,又要防范税收风险,多年来一直是海关管理的工作重点。本文通过阐述特许权使用费和特殊关系的价格管理对海关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海关价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创新海关特许权使用费和特殊关系价格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税收风险,从源头推动税收征管工作由海关主导型向企业自律型转变,推动属地纳税人管理工作落地实践,探究税收征管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提升路径。

曹熠[2](2020)在《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是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英文缩写OECD)提出的,它把现代税收征管中风险管理理念与税收管理理念相结合。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税务机关运用先进管理模式结合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无论对于税务机关还是纳税人都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全国风险管理全面的推行,将迎来风险管理全面发展阶段,各地税务机关依托风险管理信息化支撑,立足于本地税收经济特点,逐步建立税收风险监控体系,创新风险应对方法和策略,提高纳税税收遵从度和税收管理工作效率。本论文通过与基层风险系统使用人员交流,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发现的问题等方式,分析目前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不足之处,制定出可靠的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以及数据挖掘法,对现有系统需改进的方面进行重新设计。详细的阐述了整个系统构建从硬件、软件、系统各个功能以及系统网络规划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对系统的测试等工作。新系统的风险分析流程为数据采集、风险识别、风险应对、过程监控四个环节。通过对接核心征管系统、外部数据交换系统、以及通过网络爬虫获取互联网涉税数据等方式形成风险分析数据池,通过风险分析模型和涉税风险扫描,找出涉税风险点,对该风险点进行任务下发,开展风险应对工作,期间上级部门通过过程监控查询该任务应对过程,风险任务应对完成后由人工进行风险分析报告编写。论文充分分析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和系统构架,描述了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税收风险分析以及风险管理理论为导向,结合风险分析模型,完成了整个信息系统从理论到成果的转化,新系统有着良好的数据处理及时性和可靠性,有着能满足今后系统进一步升级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同时系统的易用性极大程度的简化了操作流程使得系统有优良的人机交互界面。最后系统通过两税比对风险模型成效对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及成果进行了充分的展示。

黄晶[3](2020)在《内江市市中区税务局纳税评估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比对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通过税务函告、税务约谈和实地调查等方法进行核实,从而做出定性、定量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我国的纳税评估正式开始建立是以国家税局总局颁布《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为标志,2005年到2020年,经过15年的发展,我国的纳税评估的功能虽然得到充分体现,起到扩大了税收来源的作用,纳税评估帮助税务工作人员进一步理清了税收各种环节,提升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但是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纳税评估制度和体系建立时间较晚,发展程度较低。同时国家各地纳税评估发展不均衡,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东西部地域的纳税评估水平的发展存在差异。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位于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地带中南部,政治经济上相对比较落后,在税收纳税评估上还是沿用过去的税收征管制度和体系,工作方法上沿用过去的评估方法,造成该区的纳税评估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不论是在工作流程上还是在工作制度上,老式的纳税评估工作体系严重影响到了内江市市中区纳税评估工作效用的发挥,不利于当前内江市市中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影响内江市市中区推进“放管服”改革,影响提高内江市市中区纳税服务质量,更严重的后果是影响内江市市中区税收收入的入库。本文选题针对这种情况,对内江市市中区纳税评估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国内外纳税评估的经验对比学习借鉴,对内江市市中区纳税评估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提升内江市市中区纳税评估的水平。本论文内容包括如下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选题背景意义及文献综述。简要分析了纳税评估的现实背景及研究意义,着重对纳税评估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研读并对重要观点予以综述,奠定本选题研究的文献基础;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本部分从纳税评估相关概念、税务稽查、税收征管等相关理论角度进一步阐述,详细介绍了纳税评估的定义,流程和工作方法,对纳税评估的理论基础——税收遵从、风险管理理论进行系统地阐述,奠定了本文选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内江市中区税务局纳税评估现状分析。本部分是整篇论文的核心部分,从市中区税务局纳税评估总体概况,纳税评估政策现状,纳税评估主体现状,纳税评估流程现状,纳税评估效果状况分别介绍当前内江市市中区税务局的纳税评估情况,同时选取具体纳税评估案例进一步分析内江市市中区税务局的纳税评估情况。第四部分分别从当前市中区税务局纳税评估的法律定位、工作方法、人员、组织结构,工作机制等多方面分析内江市市中区纳税评估存在问题。第五部分结合第四部份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对内江市市中区税务局改进纳税评估的对策建议。

孙玮毅[4](2020)在《A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纳税筹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更是能源消耗大国。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去产能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的增长方式开始逐步实现集约化、精细化,煤炭产品市场开始逐渐收缩,煤炭企业耗能高、污染高、成本高的弊端开始逐渐凸显。而税种多、赋税重也成了煤企和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切实解决煤炭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篮子的政策促进煤企转型升级,税务筹划因其具有节税避税、改善管理机制、扩大投资等特点逐渐被企业高管所接受,成为企业经营创效、优化管理、规避风险的若干重要手段之一。论文从税务筹划机理入手,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税收政策、企业管理等理论,采用文献阅读引用、总结分析等方法,以A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对煤炭生产企业实施税务筹划的若干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税务筹划可以释放较大的节税避税效益,优化管理机制,从而促进企业从根本提升市场竞争力。首先,论文参阅了国内国外有关税务筹划的概念体系、目标体系、筹划措施、风险管控和管理制度的介绍,税务筹划的研究逐步成熟化,但仍需在改革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筹划举措上下真功夫。其次,论文概述了税务筹划的概念、基本原则、技术措施,阐述了煤炭行业的特点和实施税务筹划的内部外部动因,为深入探讨煤炭企业税务筹划打下理论基础。第三,分析了煤炭企业税务筹划的目标体系,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为具体对象介绍了涉税现状和适用的税收政策,并分析了煤炭企业税务筹划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以A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分析了诸如项目承租、产品销售定价、资产划转、采购业务、劳务输出、房产租赁、仓储管理、固定资产折旧、投资选择、筹资选择、对外捐赠、购进专用设备、年终一次性奖金计税方式等若干实际案例的筹划方案、筹划依据和改进措施,结果显示上述操作为煤炭企业节省巨大的税收资金,效果非常显着。最后,分析了煤炭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和原因,构建了事前评估、事中监测和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体系,从内部环境、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制定了防范税收风险的具体措施,实现税务筹划安全有保障。通过此次论文研究,以期丰富税务筹划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对A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煤炭行业整体健康发展起到良性促进作用。

彭博[5](2020)在《DT锅炉公司纳税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财税新规的不断发布以及税收制度的频繁革新,对制造企业的税务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税务管理的质量及效率都较低,普遍存在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税务内控制度不健全,纳税遵从度较低等情形,特别是在“金税三期”系统的严密监控下,极易使企业陷入被税务稽查机关处罚的困境,企业可能会因此付出更多的纳税成本,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更应及时明确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科学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从源头上管控纳税风险。本文选取D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为了降低公司的纳税风险、节省纳税成本并为其建立与企业情况相契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在结合DT公司实际状况进行分析的前提下,依据其现存于各种涉税事项中的纳税风险点为基础进行分析,可发现公司的纳税风险主要是“内源性风险”,包括会计核算、发票管理、交易流程、政策驾驭四方面纳税风险。根据定性分析法及简要的量化分析法对纳税风险进行评估并划分出等级,然后依据评估得出的纳税风险水平,公司及时启动应对策略。事后要将控制结果反馈给上级,以便及时对体系进行完善和调整。由于公司目前并未采取有效举措对税务风险进行防控。所以,为公司建立科学高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尽快建立税务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全体员工的纳税风险防范意识,将税务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力求保障DT公司的既得利益。期望通过对DT公司纳税风险管理的研究,能够使企业及时规避税务风险并增强对涉税风险的处理能力、提高企业利润水平;同时能够给其他制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借鉴、为其他学者对制造业税务风险管控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刘珊[6](2020)在《税法解释性规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税法解释性规则是税务行政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行政规则指的是财税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律授权或自身行政权而制定的规则,按照规则的性质与法律效力的不同,税务行政规则可以分为立法性规则和非立法性规则两大类。税务立法性规则指的是财税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制定程序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规则,其具体表现为税务行政法规和税务行政规章等《立法法》所明确规定的立法形式。而税务非立法性规则指的是财税行政主管部门未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仅在本辖区内具有拘束力的行政规则,其具体表现为各种层级的税务规范性文件。根据规范内容及功能意义的不同,税务非立法性规则又可以分为税法解释性规则、税务管理性规则、税务裁量性规则等,其中,税法解释性规则根据发布主体与程序的不同,表现为通知、批复、函等多种形式。税法解释性规则本质上是各级财税行政主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充分运用其行政权,依法对税法规则的具体应用性问题作出进一步阐释、说明而制定的一种实施性解释。根据哈特的法律规则理论,税法解释性规则属于第二性规则,是税法规则的配套规则,具有派生性、从属性以及不可续造性等特征。税法解释性规则因税收成文法的局限性、税法适用的专业性与复杂性、税法调整对象的流变性与多样性而生,并在弥补税收立法先天缺陷、克服税法规则实施的不确定性、提供相对清晰的税务行政执法标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行政判断余地理论与权威理论为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生成提供了理论支撑。随着税收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税收司法的逐步开放,各类税务争议数量开始大幅增加,争议类型亦日渐多元化、精细化。其中,因税法解释性规则司法适用而引发的税务行政争议尤为突出。在我国现行行政解释体制下实施性解释的法律地位尴尬,导致这一类实施性解释在实践中的规范程度明显不足。学界将这一现象视为税法行政解释失范、或称为税务行政规范性文件效力异化,并对税法行政解释规范化、税务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效力及司法审查等问题展开热烈探讨。然而这些理论研究并没有从实际层面彻底解决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司法适用争议,以解释性的税务规范性文件为表现形式的税法行政解释失范问题仍然存在。相对而言,从文本分析与案例实证考察的双重视角切入,能更直观、更清晰地发现并剖析当前我国税法行政解释实践中存在的真问题。因此,有必要以税法解释性规则文本及其司法适用争议案例为考察对象,分别对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外在形态、内容等方面展开不同层次的实证考察。通过对我国近四十年来税法解释性规则文本的外在表现形态的分析,可发现我国现行的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外在形式杂乱无序,形态规范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从裁判时间、争议类型、审判程序、审查态度以及裁判结果等五个维度对我国近四十年来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实践样态及典型税案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税法解释性规则暴露出内容存在缺陷、效力规定瑕疵等问题。其中,内容上的缺陷又主要表现为合法性不足、合理性较弱两个方面,合法性不足可以概括为超越法定权限、与上位法发生抵触、加重税务行政相对人义务或限缩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程序违法及其他违法;合理性较弱可以归纳为违反适当性原则、违反必要性原则、违反比例原则;因溯及适用不当、效力范围不清以及失效时间不明等税法解释性规则的效力规定瑕疵而引发的税务争议可以概括为溯及力争议、普遍适用争议、废止认定争议。上述税法解释性规则在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其显着的制度或运行规则等原因:其一,税法行政解释的范畴模糊,税法行政解释定位尴尬,税法行政解释主体多元泛化,联合解释行为规范程度低,导致解释内容上存在合法性不足、合理性较弱的缺陷;其二,税法行政解释规则不清晰,缺乏统一的解释规则,各解释主体在解释税法规则时所持的解释立场、解释方法、解释目标等各不相同,导致解释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愈发凸显,不同解释主体的前理解和考量因素各有不同,不同解释主体的解释行为任性;其三,税法行政解释程序不健全,协商性不足、民主性不足以及公开性不足;其四,税法行政解释审查监督机制失灵,备案审查不全面、复议审查不合理、司法审查形式化、审查制度衔接不顺畅,导致税法解释性规则效力异化,税务行政相对人救济途径严重不足。为了破解以上税法解释性规则难题,引导税务行政执法主体正确地理解与适用税法规则,指引司法人员对税法解释性规则的适用争议展开全面且深入的审查,真正实现税法解释性规则的规范表达,有效弥合税收法定原则与税法规则操作性之间的脱节,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当前我国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外在形态及其内容表达方面进行规范,并对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生成与运行加强审查监督。税法解释性规则形态的规范应当从确立形式便利原则、增强文本可识别度、建立形式审核程序等方面着手。一是遵从便利原则的基本要求,确保税法解释性规则文本便于适用、便于理解、便于阐述与宣传;二是从统一文本名称形式、明确文本体例格式、明确文本结构要素等方面治理税法解释性规则文本名称的繁杂无序,增强税法解释性规则文本的可识别度,修改《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增加有关税法解释性规则形式要件的规定;三是建立税法解释性规则形式审核程序,确保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形态简洁、清晰、实用、有序、便于管理监督。税法解释性规则内容的规范应当遵循“如何解释——解释如何展开”的逻辑径路,以弥合解释者之间的主体间性为中心,促进我国税法行政解释的规范表达。具体而言:首先,应当重新厘定税法行政解释的范畴,明确税法行政解释的实施性解释地位,严格限定税法行政解释权的边界,统一税法行政解释权力主体形式,规范多元主体的联合解释行为,厘定“联合解释”的范围;其次,建构税法行政解释规则体系,主要是统一解释立场、建立解释方法运用规则、确立解释责任规则等,解决“如何解释”的问题。最后,还应健全税法行政解释程序,具体包括解释前的对话协商程序、解释中的民主参与程序、解释后的全面公开程序、运行时的定期清理程序等,以此回应“解释如何展开”的问题。立足于我国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审查监督实践状况,权力制衡理论、税收债务关系理论以及责任政府理论的核心要义有力地证成了税法解释性规则审查监督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全面监督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生成与运行,应当从构建备案审查全面公开制度、责任制度、救济制度等方面完善税法解释性规则备案审查机制;从明确审查机构、确立审查标准、构建异议处理制度、增加审查程序启动方式等方面更新税法解释性规则复议审查机制;从确立双重审查路径、以理论权威为分类依据构建具体审查标准、细化司法审查处理权限、设置裁判说理责任、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改良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司法审查机制。相关配套制度主要是指成立专门的税务审判机构、从宽认定税法解释性规则附带审查申请条件。更重要的是,还应当从明确人大备案审查终局地位、试点备案审查前置处理模式、赋予司法建议备案审查启动效力、确立行政审查优位原则等方面建立税法解释性规则审查制度衔接规则,确保各个审查制度最大程度发挥其制度预设功能,切实有效地监督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生成与运行。

吕春玉[7](2020)在《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第三大主体税种,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职能,同时又因其属于直接税,税负无法转嫁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一方面涉及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广大纳税人的切身利益,这就使得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对税收公平和纳税遵从度有更高的要求,对税务部门的日常管理和执法水平要求也越发严格。因此,理清当地在个人所得税日常征管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探寻一条提升当地征收机关征管工作的道路,尽可能地减少税源流失,成为将自身所学理论知识服务于税收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以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当前的征管现状为入手点,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数据比对、统计分析等具体方法,首先,对宣威市个人所得税近年来的征管数据进行客观呈现,对当地的个人所得税收入特点、征管措施、具体办法展开介绍,从而发现征管中在税收制度、征收机关、纳税人和社会环境方面存在全员全额申报和代扣代缴制度执行不力、税率结构复杂,最高边际税率过高、税务处罚手段单一,违法成本过低、风险管理系统不健全,识别水平低下、征管资源分配不均,征管能力与征管需要不匹配、纳税意识薄弱,申报行为不规范、高收入群体逃税行为频发、部门协同治理制度不健全,部门间信息壁垒林立等问题,并利用税收公平理论、协同治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分析宣威市在个人所得税征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深层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税收制度、提升征管机关的征管能力、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优化社会征管环境等解决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途径。本文旨在为解决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税款流失、合理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提供一定的现实借鉴。

谭雅兰[8](2020)在《物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G公司为例》文中指出伴随税制改革而至的国地税合并,征管系统合并升级,企业一切涉税活动尽在政府掌控之中。在此背景下,在税制变革新旧衔接之际,新税规实施与旧税规汰换之际,正确解读税务政策,用好用足税收优惠,巧妙安排涉税活动,合法合理节税,成为企业财税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管理能力或管理规范等问题,导致企业税务风险逐步凸显,一旦税务风险管理不善,直接会导致企业经营声誉或经济受损,为此,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全面且科学的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识别、侦测与风险评估机制,以指导企业税务风险的系统化管控。基于此,本文在国家税收体制改革、新经济业态及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以G物业企业为案例,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700号——风险管理》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为基础框架,构建了基于风险清单和风险矩阵模型的税务风险分析模型,并借此完成了G公司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根据专家调查评估,研究认为:在G公司中,税务人员不参与经营业务风险(共计5项目具体业务)、合同条款风险(共计5项目具体业务)、发票管理风险(共计13项目具体业务)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为A-Ⅳ级,处于风险等级的最高级别,该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高,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也极高,为重大风险。所以,G公司必须把以上风险纳入重点防护的范围予以应对。专家调查评估也显示,适用税目税率风险、日常涉税管理风险、增值税风险、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风险、房产税风险、土地使用税风险、印花税风险企业所得税风险评价等级为A-Ⅲ级风险,为次高级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较高,后果严重程度也较大,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政策法规运用风险、与税务机关沟通风险的风险评价等级为B-Ⅲ级风险,该类非功能性发生的概率有一定可能,危害程度都处于稍微偏高的等级,需要适度关注并予以预防。最后,在以上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培育塑造税务风险管理文化、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结构,合理运用风险管理工具等三个方面具体管理措施,并以此对G公司强化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针对G公司的评级为A-Ⅳ级、A-Ⅲ级和B-Ⅲ级的风险项目一一给出了解决或防御风险的具体对策。本文的研究为G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和易操作性工作指南,也为国内同类企业实施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套较为可行的操作范式。

刘广舒[9](2019)在《税务电子稽查案件集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在税务稽查过程中,需要税务工作者提取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数据类型多样,数据增长速度快,税务稽查部门依赖于传统的手工查账方法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在大量财务数据中,发现并查处企业税务问题的难度越来越高,更加难以对案件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建设适应现在税务稽查工作的信息平台,辅助税务部门提高税务稽查的效率成为现在税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问题。现存的信息系统在功能设计、管理规范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形成统一的案件资料管理和分析平台。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实际工作需求,研究税务电子稽查案件集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税务电子稽查案件集中管理系统通过信息集成技术,采集分散于各个税务部分系统的中的涉税数据以及历史稽查案件信息,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对正在进行的税务稽查工作记性追踪和监管,实现绩效考核,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充分利用历史数据资源,自动进行稽查预案,提高税务稽查的效率。首先,在需求分析阶段,对税务稽查案件集中管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功能性需求分析中,给出了税务稽查案件集中管理系统的业务边界,然后基于UML用例图和流程图对系统主要活动进行了建模,主要包括系统管理、进行税务稽查案件数据集成的数据管理业务、执行和记录案件稽查过程的过程管理、开展各个分局绩效效果考核的绩效考核以及进行案件信息统计分析的数据分析5部分内容。在税务电子稽查案件集中管理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中,通过指标化的方式给出了系统的性能需求。税务电子稽查案件集中管理系统采用关系数据模型建模系统的数据,首先通过分析系统相关的实体和关系建立税务稽查系统的E-R图模型,在数据集设计和实施阶段,基于E-R图建立信息表。在税务电子稽查案件集中管理系统的设计阶段,选择了MVC开发框架,构建B/S架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对系统的三层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从系统体系结构、网络架构和功能架构三个方面对系统的架构审计进行了阐述。在功能的详细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采用Struts2 MVC构建开发框架,对5个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描述,给出了系统功能设计的类图和序列图。在系统管理模块,主要阐述了指标的定义,指标对于发现行业规律,进行预案具有重要意义;数据管理模块主要阐述了基于Kettle的数据采集功能和基于规则的数据清洗方法的设计与实现;过程管理和绩效考核部分,介绍了基于JFreeChart的统计图生成功能;数据分析具体包括行业分析、指标分析以及选案(预案),在指标分析以及选案过程中,采用了数据挖掘中的孤立点分析算法。税务电子稽查案件集中管理系统在测试过程中,针对系统的业务模块展开了功能性和系统性能两部分测试。首先,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对税务稽查案件MIS的5个功能模块,分别设计了测试用例,展开了功能性测试,验证各个业务模块的正确性。其次,针对税务电子稽查案件MIS在需求分析中提出的各项非功能性指标,采用了压力测试软件模拟多用户访问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情况,记录各项指标,验证本文设计和实现的税务电子稽查案件集中管理系统是否满足税务电子稽查案件MIS各项非功能性需求。综合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表明,本文研发的税务电子稽查案件集中管理系统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功能完善,运行稳定,确实提高了税务部门税务稽查工作的效率。

刘娟[10](2019)在《税收公平视域下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研究》文中认为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作为课税对象的税种。1在西方,素有“罗宾汉税”之称的个人所得税肇始于英国,随后美、德、法等国家纷纷效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个人所得税逐步发展成为欧美国家的主体税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日趋复杂,逐步从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向综合所得课税模式或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演变。与此同时,人们对个人所得税制的关注重点也开始从如何实现税收效率逐渐转移到如何选择更能体现税收公平正义价值的课税模式上来。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时间相对较晚,但课税模式的改革问题历来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2018年8月31日,我国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的第七次修订,将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作为本轮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重中之重。但仅仅从立法形式上对课税模式进行改革,显然是一种狭义的形式意义上的改革。要实现课税模式实质意义上的改革,理应将课税模式的改革作广义的理解,并将其视为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客观而言,就此次修法的具体内容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故而,在税收公平原则的指导下,探寻适合于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改革路径,俨然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正式颁布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沿用分类所得课税模式。但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贫富差距过大、税负分配不公、税收流失严重等现象却日益凸显。归根结底,这与我国个人所得税长期以来实行的分类所得课税模式不无关联。此次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对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进行了首次改革,实现了过去20多年一直想解决但却没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可见,实行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对传统分类所得课税模式的弊病进行理性地纠偏,是国家深化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和实现现代税制的必然选择。此次修法旨在体现个人所得税制的公平与正义价值,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缩小贫富差距的调节功能。因而,以税收公平为研究视角,在检视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前后课税模式公平价值的基础上,打开思想的藩篱,对我国此番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改革进行通盘考虑,试图从实现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法律逻辑路径、税制要素路径、配套改革路径着手,注重个人所得税立法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制度设计,以提升个人所得税税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期抛砖引玉,为推进我国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顺利实现提供有益的见解。

二、规范查补税滞纳金的计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规范查补税滞纳金的计征(论文提纲范文)

(1)海关特许权使用费和特殊关系纳税遵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海关“双特”价格管理制度
    (一)海关“双特”价格管理法律依据
    (二)海关“双特”价格申报要求
    (三)海关“双特”管理职责分工
三、海关“双特”价格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各自为战,轻协同配合
    (二)重税款补征,轻信用评估
    (三)重价格审核,轻合规引导
    (四)重估价技术,轻管理创新
四、“双特”纳税遵从管理机制创新
    (一)建立“制度体系+系统监控+合规引导”三位一体的“双特”台账管理模式
    (二)建立“双特”纳税遵从评估指标
        1.指标设置
        2.判别条件
        3.预期目标
    (三)实施差别化管理
        1.差别化管理的原则
        2.差别化管理的措施
五、“双特”价格管理的实践成效
    (一)“双特”价格台账管理模式应用成效
    (二)“双特”纳税遵从管理电子化建设成效
    (三)防控执法风险成效
    (四)促进贸易便利化成效
    (五)评估及差别化管理成效
六、研究应用前景和建议
    (一)为其他税收征管领域改革的理念和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二)建议海关与税务机关在转让定价审核中加强协同管理
    (三)建议进一步完善容错机制,激励诚信企业自报自缴
七、结语

(2)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税收风险管理的背景
    1.2 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1.3 国内外风险管理现状
        1.3.1 国外风险管理现状
        1.3.2 国内风险管理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概念和理论技术
    2.1 相关概念
        2.1.1 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
        2.1.2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性
        2.1.3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2 网络爬虫技术
    2.3 数据库设计技术
        2.3.1 数据库设计的定义
        2.3.2 数据处理的原则
第三章 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3.1 目前系统基本情况
    3.2 目前系统存在问题及分析
    3.3 系统可行性分析
        3.3.1 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
        3.3.2 系统技术可行性分析
        3.3.3 系统运行可行性分析
    3.4 系统需求分析
        3.4.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4.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4.3 系统数据需求分析
        3.4.4 系统运维需求分析
第四章 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4.1 用例
        4.1.1 指标元用例图
        4.1.2 指标用例图
        4.1.3 指标模型用例图
    4.2 系统框架设计
        4.2.1 系统业务思路
        4.2.2 系统框架体系
        4.2.3 系统功能模块
        4.2.4 系统建设预期成果
    4.3 系统模块设计
        4.3.1 风险识别模块设计
        4.3.2 风险分析模块设计
        4.3.3 过程监控模块设计
        4.3.4 评价反馈模块设计
    4.4 系统数据安全设计
        4.4.1 数据库防火墙设计
        4.4.2 数据身份识别与访问控制(LAM)设计
        4.4.3 数据分类分级设计
        4.4.4 数据备份设计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4.6 系统网络设计
        4.6.1 系统网络拓扑
        4.6.2 系统网络接入方式
        4.6.3 系统IP规划
        4.6.4 系统网络安全
    4.7 系统管理和维护设计
        4.7.1 系统管理设计
        4.7.2 系统维护设计
    4.8 系统工作量估计
第五章 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流程
    5.1 系统实施
        5.1.1 系统硬件部署流程
        5.1.2 系统软件安装流程
        5.1.3 系统数据库和服务器安装及验证流程
        5.1.4 系统测试及调试流程
    5.2 系统登录
    5.3 风险管理系统模块
        5.3.1 风险识别功能流程
        5.3.2 风险预警值管理流程
        5.3.3 特殊风险信息管理流程
        5.3.4 风险分析流程
    5.4 税收风险情况通报
第六章 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效
    6.1 系统结构优势
    6.2 两税比对风险模型成果
        6.2.1 两税比对风险模型新建
        6.2.2 风险任务应对成效
        6.2.3 存在问题
    6.3 数据获取成效
    6.4 加强培训选拔人才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内江市市中区税务局纳税评估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纳税评估
        2.1.2 税收征管
    2.2 理论基础
        2.2.1 税收遵从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第3章 内江市市中区税务局纳税评估现状分析
    3.1 内江市中区税务局税收征缴总体概况
        3.1.1 内江市市中区税务局机构设置和人员构成基本情况
        3.1.2 内江市市中区税务局收入总体情况
        3.1.3 内江市市中区税务局税源构成
    3.2 内江市中区税务局纳税评估现状
        3.2.1 内江市市中区纳税评估政策现状
        3.2.2 内江市市中区纳税评估主体现状
        3.2.3 内江市市中区纳税评估流程现状
        3.2.4 内江市市中区纳税评估效果状况
        3.2.5 内江市市中区税务局当前提升纳税评估的质量的必要性
    3.3 典型案例—D置业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3.3.1 案例选择原则及典型意义
        3.3.2 d置业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情况
第4章 内江市市中区纳税评估存在问题
    4.1 纳税评估法律定位模糊及部门定位不准确
        4.1.1 当前纳税评估法律规级别低数量少
        4.1.2 没有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
        4.1.3 部门职责定位不清
    4.2 纳税评估工作方法和手段不完善
        4.2.1 纳税评估工作方法比较单一
        4.2.2 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较少
    4.3 纳税评估信息不够顺畅
        4.3.1 纳税评估人员掌握不到纳税人相关信息
        4.3.2 与其他部门沟通不畅
    4.4 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4.4.1 评估人员评估能力不够
        4.4.2 国地税合并后,评估人员缺员现象严重
        4.4.3 评估培训体系没有建立
    4.5 对纳税评估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4.5.1 纳税人对纳税评估评估认识不到位
        4.5.2 税务干部对纳税评估评估认识不到位
第5章 内江市市中区改进纳税评估对策建议
    5.1 完善纳税评估法律地位和职责定位的对策
        5.1.1 明确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
        5.1.2 建立专门纳税评估部门
    5.2 完善纳税评估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对策
        5.2.1 丰富纳税评估方法和手段
        5.2.2 建立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5.3 顺畅纳税评估信息渠道的对策
        5.3.1 加强税源管理及拓展对纳税人的信息渠道
        5.3.2 加强与外部门合作和利用好外部涉税信息
        5.3.3 关注第三方信息
    5.4 建设纳税评估人员队伍的对策
        5.4.1 建立评估人员专题学习制度
        5.4.2 加强评估人员的经验交流
        5.4.3 开展纳税评估人员实战演习
        5.4.4 定期召集纳税评估人员座谈会
    5.5 对纳税评估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5.5.1 税务部门加强对纳税评估的重视
        5.5.2 加大对纳税评估的宣传
参考文献
致谢

(4)A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纳税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纳税筹划理论基础
    2.1 纳税筹划理论基础
        2.1.1 与纳税筹划有关的概念界定
        2.1.2 税务筹划的基本原则
        2.1.3 实施纳税筹划的技术措施
    2.2 税收筹划的目的
        2.2.1 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2.2.2 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
        2.2.3 直接减轻税收负担
        2.2.4 降低涉税风险
        2.2.5 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2.3 煤炭行业特点及纳税筹划动因分析
        2.3.1 煤炭行业特点
        2.3.2 煤炭企业税收问题分析
        2.3.3 煤炭企业涉税现状及税收问题分析
第三章 煤炭企业涉税政策分析
    3.1 增值税税收政策
    3.2 资源税税收政策
    3.3 房产税税收政策
    3.4 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
    3.5 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
第四章 A 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4.1 A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4.2 A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涉税现状及税负情况分析
    4.3 A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纳税筹划目标分析
    4.4 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
        4.4.1 矿区医院承租项目的纳税筹划
        4.4.2 产品销售定价的纳税筹划
        4.4.3 资产整体划转的纳税筹划
        4.4.4 采购业务的纳税筹划
        4.4.5 劳务输出的纳税筹划
    4.5 资源税纳税筹划方案
    4.6 房产税纳税筹划方案
        4.6.1 租赁免租期设计的纳税筹划
        4.6.2 租赁服务转为仓储服务的纳税筹划
    4.7 企业所得税纳税纳税筹划方案
        4.7.1 选择组织形式的纳税筹划
        4.7.2 选择注册地点的纳税筹划
        4.7.3 选择投资的纳税筹划
        4.7.4 筹资的纳税筹划
        4.7.5 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纳税筹划
        4.7.6 公益性捐赠的纳税筹划
    4.8 个人所得税纳税纳税筹划方案
    4.9 A 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纳税筹划效果分析及展望
第五章 煤炭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5.1 煤炭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种类及成因分析
    5.2 煤炭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体系
第六章 A 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税务筹划改进措施
    6.1 完善企业的税收管理内控制度
    6.2 再造业务流程,合理分配集团企业内部单位收益
    6.3 建立指标化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
    6.4 加强税务管理的人才培养与引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DT锅炉公司纳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3.1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1.3.2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纳税风险
        2.1.2 纳税风险管理
    2.2 研究的基础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流程再造理论
        2.2.3 权变理论
3 DT公司纳税风险管理状况
    3.1 DT公司简介
    3.2 DT公司纳税及其负担状况
        3.2.1 相关财务指标数据
        3.2.2 DT公司纳税状况
        3.2.3 DT公司纳税负担情况
    3.3 DT公司纳税风险及其管理状况
        3.3.1 DT公司纳税风险状况
        3.3.2 DT公司纳税风险管理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DT公司纳税风险管理体系架构
    4.1 纳税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4.1.1 指导思想
        4.1.2 纳税风险管理目标
    4.2 DT公司纳税风险管理任务与内容
        4.2.1 纳税风险管理任务
        4.2.2 纳税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4.3 DT公司纳税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结构
    4.4 本章小结
5 DT公司纳税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5.1 DT公司纳税风险识别
        5.1.1 会计核算纳税风险
        5.1.2 发票管理纳税风险
        5.1.3 交易流程纳税风险
        5.1.4 政策驾驭纳税风险
    5.2 DT公司纳税风险评估
        5.2.1 指标确立
        5.2.2 方法选择
        5.2.3 DT公司纳税风险评估
    5.3 本章小结
6 DT公司纳税风险应对
    6.1 DT公司纳税风险应对策略
        6.1.1 纳税风险承受、规避与转移
        6.1.2 纳税风险控制对策
    6.2 DT公司纳税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税法解释性规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税法行政解释基本理论研究述评
        1.3.2 税务行政规则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实证研究方法
        1.4.2 比较研究方法
        1.4.3 文献研究方法
    1.5 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1.6 创新之处
        1.6.1 研究内容创新
        1.6.2 研究方法创新
        1.6.3 研究视角创新
第2章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理论阐释
    2.1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界定
        2.1.1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涵义
        2.1.2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特征
        2.1.3 税法解释性规则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2.2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生成动因
        2.2.1 税收成文法的局限性
        2.2.2 税法适用过程的专业性与复杂性
        2.2.3 税法调整对象的流变性与多样性
    2.3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理论基础
        2.3.1 行政判断余地理论
        2.3.2 权威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实践样态
    3.1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基本形态
        3.1.1 样本描述
        3.1.2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表现形式
        3.1.3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主要类型
    3.2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适用现状
        3.2.1 样本描述
        3.2.2 运行概况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现实难题
    4.1 税法解释性规则形态规范不足
        4.1.1 发布主体多元
        4.1.2 表达形式多样
        4.1.3 名称混杂无序
        4.1.4 文本识别度低
    4.2 税法解释性规则内容存在缺陷
        4.2.1 合法性不足
        4.2.2 合理性较弱
    4.3 税法解释性规则效力规定瑕疵
        4.3.1 溯及适用不当
        4.3.2 效力范围不清
        4.3.3 失效时间不明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税法解释性规则难题的成因
    5.1 税法行政解释的范畴模糊
        5.1.1 税法行政解释定位尴尬
        5.1.2 税法行政解释主体多元
        5.1.3 联合解释规范程度低
    5.2 税法行政解释规则不清晰
        5.2.1 解释立场失当
        5.2.2 解释方法运用不当
        5.2.3 解释责任不明
    5.3 税法行政解释程序不健全
        5.3.1 协商性不足
        5.3.2 民主性不足
        5.3.3 公开性不足
    5.4 税法行政解释审查监督机制失灵
        5.4.1 备案审查制度不全面
        5.4.2 复议审查制度不完善
        5.4.3 司法审查制度不合理
        5.4.4 审查制度衔接不顺畅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治理之道
    6.1 统一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形式
        6.1.1 确立形式便利原则
        6.1.2 增强文本可识别度
        6.1.3 建立形式审核程序
    6.2 规范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内容
        6.2.1 重新厘定税法行政解释范畴
        6.2.2 建构税法行政解释规则体系
        6.2.3 健全税法行政解释程序
    6.3 优化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审查监督机制
        6.3.1 税法解释性规则审查监督的法理依据
        6.3.2 完善备案审查制度
        6.3.3 更新复议审查制度
        6.3.4 改良司法审查制度
        6.3.5 建立审查制度衔接规则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7)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个人所得税及征管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及征管的概念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及课税模式
        二、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主体、征管方法和内容
        三、税收流失
        四、制约个人所得税征管效果的四个因素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税收公平理论
        二、协同治理理论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二章 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
    第一节 宣威市个人所得税收入规模及结构
        一、个人所得税收入规模
        二、个人所得税收入结构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流失现状及违法处罚
        一、个人所得税的流失规模估算
        二、个人所得税的违法处罚
    第三节 征管人员分配及日常征管业务
        一、征管人员分配情况
        二、日常征管业务
第三章 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税收制度视角下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扣缴制度乏力,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
        二、税率结构复杂,边际税率过高
    第二节 征收机关视角下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处罚手段单一,违法成本过低
        二、收入结构不合理,违背税收公平原则
        三、风险管理系统不健全,识别水平低下
        四、信息来源单一,数据处理效率不高
        五、征管资源分配不均,征管能力与征管需要不匹配
        六、部门内部信息不对称,协同治理效率不高
    第三节 纳税人视角下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意识薄弱,申报行为不规范
        二、高收入群体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花式逃税
    第四节 社会环境视角下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部门间协同治理程度低,信息不对称
        二、社会纳税信用体系不健全,约束力不足
第四章 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税收制度方面的原因
        一、扣缴和申报制度强制性不足
        二、税收法律约束性不强
        三、课税范围过窄,不符合收入多元化趋势
        四、税率设置有待优化,税收公平尚需加强
    第二节 征收机关方面的原因
        一、工作方法落后,信息不对称现象长期存在
        二、税源监控不力,偷漏税现象屡禁不止
        三、税务稽查缺位,税法威慑力不足
        四、税务人员素质无法满足协同治理需要
        五、任意扩大手中权力,破坏税收公平
    第三节 纳税人方面的原因
        一、缺乏诚信纳税的价值观念
        二、纳税人心理不平衡
        三、信息不对称优势地位的滥用
    第四节 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一、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税收认同度低
        二、税法宣传不到位,纳税环境不佳
        三、协同治理程度低下,信息不对称局面难以打破
        四、个人纳税信用信息公众关注度不够
第五章 解决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优化税收制度
        一、健全法律保障,提升税法约束力
        二、减少税率级次,降低边际税率
        三、扩大征税范围,适应收入多元化趋势
    第二节 提升征管机关的征管能力
        一、建设大数据平台,打破信息不对称困境
        二、加大高收入者的税源监控力度
        三、完善财产性所得、资本性所得的税源监控
        四、提高涉税违法的检查频率和处罚力度
        五、加强税收协同治理人才队伍的培养
    第三节 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一、丰富税法普及方式,优化社会征管环境
        二、尊重权利与义务,提升税收认同感
        三、提高社会公众税收协同治理参与度
    第四节 优化社会征管环境
        一、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树立协同治理意识
        二、引入个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三、完善涉税服务第三方职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物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G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企业税务风险及其管理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和种类的研究
        1.2.3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框架的研究
        1.2.4 关于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活动的研究
        1.2.5 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风险管理理论
        2.1.1 风险的概念界定
        2.1.2 风险管理的概念界定
        2.1.3 风险管理及其产生与发展
        2.1.4 风险管理框架简介
    2.2 税务风险管理理论
        2.2.1 税收调控理论
        2.2.2 危机管理理论
        2.2.3 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理论
        2.2.4 企业税务风险的类型
第3章 物业企业运营特点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3.1 物业企业运营特点
        3.1.1 物业企业的工作内容和运营特征
        3.1.2 物业企业收费模式和收益构成
    3.2 物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特征
        3.2.1 合法有效性
        3.2.2 业税融合性
        3.2.3 全面整体性
        3.2.4 重要关键性
        3.2.5 “成本-效益”相当性
        3.2.6 事前预先筹划性
    3.3 物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流程
        3.3.1 税务风险事前防范管理
        3.3.2 税务风险事中控制管理
        3.3.3 税务风险事后应对管理
第4章 G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G公司简介
        4.1.1 G物业企业情况介绍
        4.1.2 G公司组织架构
        4.1.3 G公司涉税情况
    4.2 G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4.2.1 G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环境现状及问题
        4.2.2 G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应用程序现状及问题
        4.2.3 G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应用工具现状及问题
第5章 加强物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改善税务风险管理环境
        5.1.1 G公司税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5.1.2 G公司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建立
        5.1.3 G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5.1.4 G公司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5.2 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应用程序
        5.2.1 G公司税务风险识别和分析
        5.2.2 G公司税务风险的检测、预警和应对
        5.2.3 G公司税务风险的沟通
        5.2.4 G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的考核与评价
    5.3 合理运用风险管理工具
        5.3.1 税务风险管理矩阵和税务风险管理清单
        5.3.2 基于风险矩阵G公司税务风险的调查设计
        5.3.3 基于风险矩阵G公司税务风险的调查结果
        5.3.4 G公司税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9)税务电子稽查案件集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 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论文主要工作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税务稽查
        2.1.1 基本概念
        2.1.2 稽查流程
    2.2 B/S结构
    2.3 MVC
        2.3.1 基本概念
        2.3.2 JSP
        2.3.3 Struts2
    2.4 Oracle
    2.5 数据挖掘技术
        2.5.1 基本概念
        2.5.2 数据挖掘在税务稽查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业务陈述
        3.1.1 系统关联关系
        3.1.2 业务内容
        3.1.3 整体性用例分析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系统管理用例分析
        3.2.2 数据管理用例分析
        3.2.3 过程管理用例分析
        3.2.4 绩效考核用例分析
        3.2.5 数据分析用例分析
    3.3 数据建模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1 系统性能需求
        3.4.2 安全性需求
        3.4.3 系统兼容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设计原则
    4.2 系统架构设计
        4.2.1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4.2.2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4.2.3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4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4.4.1 系统管理
        4.4.2 数据管理
        4.4.3 过程管理
        4.4.4 绩效考核
        4.4.5 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系统主界面实现
    5.3 功能测试
        5.3.1 测试用例
        5.3.2 结果分析
    5.4 非功能性测试
        5.4.1 性能测试
        5.4.2 兼容性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税收公平视域下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的缘由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的实质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的愿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社会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主张实行分类所得课税模式的研究现状
        (二)主张实行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研究现状
        (三)主张实行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利弊的研究现状
        (二)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三)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选择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的首要原则:税收法定原则
        一、税收法定原则的溯源
        二、税收法定原则的涵义
        三、税收法定原则的作用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的核心原则:税收公平原则
        一、税收公平原则的溯源
        二、税收公平原则的涵义
        三、税收公平原则的作用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的辅助原则:税收效率原则
        一、税收效率原则的溯源
        二、税收效率原则的涵义
        三、税收效率原则的作用
第三章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划分与比较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分类所得课税模式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一)分类所得课税模式的概念
        (二)分类所得课税模式的内涵
        (三)分类所得课税模式的特点
        二、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一)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概念
        (二)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内涵
        (三)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特点
        三、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一)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概念
        (二)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内涵
        (三)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特点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划分的理论依据
        一、区别定性说
        二、支付能力说
        三、二元课税说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公平价值与效率价值比较
        一、分类所得课税模式的公平价值与效率价值比较
        二、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公平价值与效率价值比较
        三、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公平价值与效率价值比较
第四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公平价值的评判
    第一节 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发展历程
        一、 “三税并存”时期(1978 年-1993 年)
        二、 “分类统一”时期(1993 年-2018 年)
        三、 “小综合+多扣除”时期(2018 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各时期的主要特征
        一、“三税并存”时期课税模式的特点
        二、“分类统一”时期课税模式的特点
        三、“小综合+多扣除”时期课税模式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公平价值的缺失
        一、纳税单位公平价值的缺失
        二、税基公平价值的缺失
        三、税率公平价值的缺失
        四、费用扣除公平价值的缺失
        五、征管方式公平价值的缺失
        六、税收优惠公平价值的缺失
第五章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国外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发展历程
        一、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第一次转型
        二、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第二次转型
    第二节 国外个人所得税不同课税模式的特色
        一、分类所得课税模式的特色
        (一)黎巴嫩课税模式的特色
        (二)也门课税模式的特色
        二、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特色
        (一)美国课税模式的特色
        (二)德国课税模式的特色
        三、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特色
        (一)英国课税模式的特色
        (二)日本课税模式的特色
    第三节 国外个人所得税不同课税模式的启示
        一、分类所得课税模式的启示
        (一)纳税主体分为居民和非居民
        (二)依据分类所得进行课税
        (三)采用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四)费用扣除项目有限
        (五)税收抵免范围较窄
        (六)采取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制度
        二、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启示
        (一)纳税主体分为居民和非居民
        (二)依据综合所得进行课税
        (三)采用超额累进税率
        (四)费用扣除项目宽泛
        (五)税收抵免范围广泛
        (六)采取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制度
        三、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启示
        (一)纳税主体分为居民和非居民
        (二)依据分类所得和综合所得分别课税
        (三)采用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四)费用扣除项目较多
        (五)税收抵免范围较广
        (六)采取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制度
第六章 推进我国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实现的路径探索
    第一节 推进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实现的构想
        一、明确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目标
        (一)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二)体现个人所得税的公平价值
        (三)切实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二、实行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必要性
        (一)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是实现税收公平的有效手段
        (二)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是我国个税改革的政策导向
        (三)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
        三、实行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可行性
        (一)经济层面的可行性
        (二)法律层面的可行性
        (三)征管层面的可行性
        四、实施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步骤
        (一)初始阶段的步骤
        (二)巩固阶段的步骤
        (三)提升阶段的步骤
    第二节 实现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法律逻辑路径
        一、尽快制定《税收基本法》以夯实税制改革的法律基础
        二、深入细化《个人所得税法》以推进个税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完善《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促进个税改革的公平正义
    第三节 实现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税制要素路径
        一、重新界定个税纳税单位范畴
        二、适时扩大综合所得计征范围
        三、优化调整个人所得税率结构
        四、合理规范费用扣除申报制度
        五、改革完善个税征收管理方式
        六、规范健全个税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节 实现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配套改革路径
        一、设立个人财产登记制度
        二、实行纳税申报激励制度
        三、加强税务稽查处罚机制
        四、搭建协税护税网络平台
        五、积极推行税务代理制度
        六、切实完善税收救济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规范查补税滞纳金的计征(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关特许权使用费和特殊关系纳税遵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 毕海军,杨倩,张安宁.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1(06)
  • [2]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曹熠.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内江市市中区税务局纳税评估问题及对策研究[D]. 黄晶. 西南大学, 2020(05)
  • [4]A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纳税筹划研究[D]. 孙玮毅.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DT锅炉公司纳税风险管理研究[D]. 彭博.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6]税法解释性规则研究[D]. 刘珊. 湘潭大学, 2020(10)
  • [7]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D]. 吕春玉.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物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G公司为例[D]. 谭雅兰. 长江大学, 2020(02)
  • [9]税务电子稽查案件集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广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8)
  • [10]税收公平视域下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研究[D]. 刘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规范税收滞纳金的计算和征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