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3G无线接入系统软硬件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后3G无线接入系统软硬件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一、后3G无线接入系统的软硬件平台研究和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邓盼[1](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现在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中青年上班族忙于工作,一天中几乎大半时间都在不在家里。随着现代城市化发展,“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社会现象。家庭中的小孩或者老人需要有人能实时进行照看,并且随着家中电器的增多,给家庭带来许多的安全隐患,以及离家时家庭中的财产安全等问题引发人们广泛关注。近些年来,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在中国发展十分迅猛,日益智能化的家居产品由于满足了人们对家庭安防的需求而受到广泛的追捧。一种操作简单、节能、高效、便宜、铺设方便、功能较全面、较人性化的智能安防系统也成为了现在科技研究的热点。为解决普通家庭的安全防护实际需求以及升级改造难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Zigbee、WIFI、3G等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结合“人脸识别”技术,针对目前市场上的安防产品的缺点,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家庭环境信息监测,智能门禁,电子“猫眼”,环境信息传感器超阈值自动报警,实时视频,远程控制等功能。按照上述功能设计需求,本论文对系统整体的硬件进行了设计与选型,并详细介绍了本系统设计中的主控模块、Zigbee模块、3G报警模块和WIFI模块的电路设计与功能作用。接着从软件层面详细描述系统的开发环境搭建与移植的相关流程。然后在软件设计方案及应用功能方面,详细介绍了本系统设计中的模块间的通信机制,各个功能模块工作流程。通过将BOA服务器映射到外网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终端设备的浏览器打开对应网址获取家中的环境参数,查看摄像头等相关信息,控制家庭内部设备。最后,在本论文搭建的软硬件平台上对安防系统设计的Zigbee采集、3G模块短信报警、视频采集、网页端的显示与控制与人脸识别进行了功能测试与仿真,验证了本方案的功能上达到了预期要求。本文设计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具有铺设简单、功能较为全面、便宜实用、拓展性强、管理更加人性化等优点,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樊星[2](2019)在《CDMA系统中射频器件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WCDMA信号产生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主流的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半导体元器件和射频功率放大器等射频器件组成,这些射频器件的性能也影响着整个通信设备的性能。因此,测试移动通信设备性能在某种程度上主要就是测试其内部模拟器件的性能。传统方法中对于射频器件性能的测试一般是通过对器件多个指标一一测试来获取器件的不同参数指标,最后对所获得的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再以综合评估的结果来判断器件性能的优劣性。不仅测试过程繁琐无比,而且需要多种昂贵的测试设备,造成大量人力财力资源浪费。针对此问题,本课题提出一种测试方法测试CDMA(码分多址技术)制式下的通信设备中射频器件的性能。有别于传统方法需要多种设备多次测试,本文提出的新型测试方法只需要一次测试便能得到测试结果。在测试过程中首先需要产生标准的基带信号作为系统输入信号,输入信号通过待测试器件之后得到输出信号,提取输出信号的星座图,最终根据星座图特性对器件性能进行判断从而不需要进行多次测试。基于以上所述,本文首先详述了新型测试系统的框架结构,然后介绍了产生系统输入标准基带信号所需要遵守的移动通信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协议规范。接下来本文对标准基带信号产生过程中遇到的码间干扰这一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且对减少码间干扰所使用的升余弦滚降滤波器进行了重点研究,与现有数字滤波器设计过程中使用乘法器数量相比,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更少数目的乘法器设计数字滤波器的方法。目前,数字滤波器的实现方法通常是基于序列的卷积运算,卷积运算往往包含着大量的乘法运算过程。然而,对于一个数字系统而言,乘法器会消耗较多的资源,提高成本。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累加结构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将该方法运用到升余弦滚降滤波器中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在WCDMA(宽带码分多址技术)的物理信道中,下行DPCH(专用物理信道)和下行S-CCPCH(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是极具代表性的两条信道,本论文中实现了下行DPCH、下行S-CCPCH以及下行复合多信道的I路和Q路信号仿真。在此基础上,以下行DPCH为例在新型测试系统下对不同射频器件性能进行仿真,将标准下行DPCH基带信号通过待测器件,获取输出信号的星座图,根据星座图所反映的指标参数对待测器件进行了性能分析。实际中,由于项目的需求,对于本课题所研究的问题并不能止步于仿真阶段,所以在本文的最后,软硬件结合分模块地实现了系统输入标准基带信号,同样地,以下行DPCH、下行S-CCPCH以及下行复合多信道为例给出了FPGA实现的时序仿真图以及示波器实际测试图,通过将示波器实际测试图与MATLAB仿真结果相比较说明基带信号的实现结果是正确的。

蒋震[3](2019)在《基于NB-IoT的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第三次信息浪潮的来袭,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但是,功耗、网络覆盖范围和通信距离等因素严重限制了物联网应用的发展,低功耗广域网(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LPWAN)技术应运而生。LPWAN技术以牺牲传输速率为前提,满足了IoT应用对低功耗和广覆盖的要求。而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更是凭借技术成熟、商用网络部署广泛和高安全性等优点在LPWAN技术中脱颖而出。本论文以温湿度作为主要采集对象,针对远距离、低速率和时延低敏感的业务场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NB-IoT的信息采集系统。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功能需求,设计了系统总体方案。系统由终端、NB-IoT网络、IoT云平台和Web应用软件四部分组成。2.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终端硬件电路。终端硬件电路主要包括以MSP430系列微处理器为核心的主控制器模块、以BC95模组为核心的NB-IoT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3.设计并实现了系统软件平台,包括终端嵌入式软件、IoT云平台和Web应用软件。终端嵌入式软件主要实现了温湿度的采集上报和命令的接收执行;IoT云平台作为系统的通信桥梁,接收来自终端的数据并推送给Web应用软件,同时接收来自Web应用软件的命令并下发给终端;Web应用软件主要实现了温湿度的可视化显示和采集周期的控制。4.联调研制的软硬件平台并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在低功耗的前提下,实现温湿度的定期采集以及采集周期的远程控制,系统运行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刘国玥[4](2018)在《基于GPRS网络的油泵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石油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螺杆泵举升系统已经变成国内石油开采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众多油井间距离长短不一,位置分散,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定期巡查的方式来检测油井的运作情况,当油井处于异常时往往无法及时地发现问题,由此可能导致一些重大损失。所以为了能够实时的观察油泵工作情况,并在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预警,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GPRS网络的低功耗远程油泵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本文根据油田螺杆泵井的工作环境及远程监测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按照油田监测的实际需求与系统设计原则制定了本系统方案的整体框架。整套系统由三个层级组成,分别是工况参数采集层,数据传输控制层和工况监控与分析层,通过三个层级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油泵实时工况监测功能。其次,通过对现有的螺杆泵井工况诊断方法和嵌入式系统低功耗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分析,确定了本系统工况监测时所需采集的工况参数种类,并制定了一套基于微控制器STM32F103芯片的低功耗处理方案。同时对系统中所用到的电源模块、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等进行了核心芯片选型,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程序编写,实现了一套使用电池供电的低功耗GPRS无线远程油井工况监测系统。最后,通过在工业现场的实际测试,本文所设计的系统能够进行可靠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实时监测油井工况,并将系统功耗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保证了本系统能够以电池供电的方式长期运行,满足了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曹言佳[5](2017)在《基于多链路聚合的电力通信终端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本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来源于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面向电力移动互联应用的4G多业务承载关键技术研究"(SGRIXTKJ[2015]349号),针对电力移动互联应用中远程监测传输系统的业务要求,主要完成了远程监测传输系统中基于多链路聚合的电力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本文给出了多模聚合终端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基于嵌入式Linux平台,实现了3G、4G和WiFi网络模式的融合及多链路聚合传输。该多模聚合通信终端处理器为ARM Cortex-A8 S5PV210,以嵌入式Linux为实时操作系统,通过将Linux内核编译扣后移植各模块的驱动,支持3G、4G和WiFi网络设备正常工作。软件平台主程序编写基于socket通信技术,实现了数据收发、数据处理、链路通信资源管理和链路监测等功能。最后,系统联调和测试结果表明,多模聚合通信终端可以支持多种网络模式并进行多链路的聚合传输,提高通信的带宽和稳定性。同时,终端能够在高低温环境下长时间稳定工作,可应用于电力传输系统及其它类似场景。本文共包含六章内容,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本文所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并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第二章在电力移动互联环境下远程监测传输系统的应用场景下分析了系统的设计要求,给出系统总体方案以及多模聚合通信终端的设计方案。在系统总体方案中,将电力远程监测传输系统划分为管控中心、多模聚合终端和数据监测终端3个部分。多模聚合终端的设计方案分别介绍了模块各部分的作用,并细化了该部分各个模块的设计方案。第三章根据第二章的设计方案,介绍了以ARM Cortex-A8处理器为核心的多模聚合通信终端硬件开发平台,完成了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的完整搭建。包括了嵌入式文件系统的定制和移植以及3G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和WiFi无线网卡的驱动移植工作。第四章在设计应用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多模聚合通信终端的软件设计方案。主要涉及程序功能模块的划分、多线程机制方案及其代码实现方式。本章软件编程基于socket 套接字通信技术,包括原始套接字和UDP套接字,相互配合实现了数据接收、数据处理、网络资源管理、数据发送和链路监测等功能实现。第7章重点实现了数据发送线程中多链路聚合算法。首先阐述了多链路聚合算法的思想,其核心在于负载均衡。负负载均衡算法常见的有静态负载均衡算法以及动态负载均衡算法两类。本章以基于HashMap的负载均衡算法和加权轮询负载均衡算法为例,详细分析了这两种算法的适用场景和具体实现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最终选用加权轮询动态负载均衡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优化。第六章搭建了多模聚合通信终端的实际测试环境,对于多模聚合终端的各项功能,都进行了逐一的测试,给出详细的测试方案和结果。最后,对整个电力远程监测传输系统进行场景温度的模拟和联调测试,验证了视频传输和多链路聚合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多模聚合通信终端工作稳定,可有效提升传输带宽,完成高清视频传输等相关业务。

蒋涛[6](2016)在《起重机吊钩偏摆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起重机是现代工业生产和起重运输中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及自动化的重要工具和设备。而在起重机吊装作业过程中,吊钩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摆动现象,容易因摆幅过大降低搬运效率,甚至危害起重机作业和工人的安全。实现对吊钩运动姿态的实时监测,为稳钩措施提供了前提与保证,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充分分析了起重机吊装作业的实际环境,以及对吊钩偏摆监测的应用模式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种起重机吊钩摆角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应用,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解算、数据展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吊钩摆角无线测量方案,通过测量吊钩的姿态角与起重机的方位角,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融合计算得出吊钩的偏摆角。本文所设计的系统用JY901模块作为传感单元,以ZigBee作为无线传感网络,采用3G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云端解析,最后基于B/S模式的远程监测。使用JY901九轴传感器采集吊钩的运动姿态数据,并通过ZigBee无线通信发送给3G DTU模块,3G DTU模块将数据通过3G网络转发至云端进行解算处理并将结果存入数据库。若吊钩偏摆角大于设定的安全报警值,云端向3G DTU模块下发报警指令,3G DTU模块控制外接的报警设备进行报警。用户通过访问Web方式查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该系统易于安装,便于监测,完全适用于起重机现场的作业环境。目前该系统已应用在上海某码头,进行起重机吊装作业过程中吊钩摆角实时监测。

苏菲[7](2016)在《基于WLAN/LTE的多模电力通信终端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来源于国网科技项目“面向电力移动互联应用的4G多业务承载关键技术研究”(SGRIXTKJ[2015]349号),主要完成了远程监测传输系统中基于WLAN/LTE的多模电力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本文针对电力移动互联应用中远程监测传输系统的业务要求和总体方案,在嵌入式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多模电力通信终端,实现3G/4G/WiFi多网融合。该多模通信终端以ARM Cortex-A8处理器S5PV210为核心,以嵌入式Linux为实时操作系统,通过Linux内核编译、驱动移植支撑3G、4G、WiFi网络设备正常工作,基于sock et通信进行主程序编写,实现了数据接收处理、网络资源管理、终端设备管理等功能。经过系统联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多模通信终端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可应用于电力传输系统及其他类似场景。本文共包含5章内容,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阐述了本文所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并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第2章根据电力移动互联环境下远程监测传输系统的应用场景,分析系统的设计要求,给出系统总体方案以及多模电力通信终端的设计方案。在总体方案中,将远程监测传输系统划分为管控中心、多模终端和数据监测终端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各部分的作用。而多模电力通信终端的设计方案则细化了该部分各个模块的设计方案。第3章在第2章方案介绍的基础上,介绍了搭载ARM Cortex-A8处理器的多模通信终端的嵌入式硬件开发平台,完整的搭建了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并完成了定制、移植嵌入式文件系统及3G模块、4G模块、WiFi模块驱动的工作。第4章在给出整个系统的软件结构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多模通信终端的多线程实现机制、程序功能模块的划分及其代码实现方式。本章在socket套接字编程的基础上,完成了数据接收、数据处理、网络资源管理、终端设备管理几个功能模块的代码编写。第5章搭建了多模通信终端的测试环境,针对各项功能逐一进行测试,并给出测试的方式与结果。之后,对整个远程监测传输系统进行联调和测试,系统联调测试的结果表明研制的多模通信终端可快速、稳定的完成相关业务。

李晃[8](2015)在《基于ARM的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电动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远程监控技术是对电动汽车运行工况及关键零部件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的必备手段,也是电动汽车安全有序运营的保障和技术改进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电动汽车的研发试验和安全运营管理中数据采集的需求,开发了一套基于ARM处理器的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提出了基于ARM处理器的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的构成和采用的技术方案。该系统主要由车载数据采集终端、无线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中心3部分组成。根据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车载终端采用了ARM9高性能处理器,无线通信采用的是3G网络,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采用了CAN总线技术和MODBUS通信技术,车辆定位信息采用了基于NMEA-0183的GPS数据协议。此外还对车载终端与车辆CAN总线连接,采集数据通过3G模块发送到Internet及监控中心数据库服务器接收数据的工作流程进行了阐述。其次,对远程监控系统的各个模块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设计。车载终端硬件设计采用了“核心板+扩展”的构架,主要包括以ARM9处理器为主的核心板,外围扩展了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存储模块、3G通信模块、调试模块和GPS模块等。软件设计主要包括ARM-Linux系统开发环境搭建,GPS数据解析、MODBUS/TCP服务器连接以及CAN信息解析等程序编写、调试。软件调试完成后结合硬件进行了集成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各模块达到了设计预期。最后利用QTouch组态软件建立了监控中心平台。监控中心采用的是C/S系统架构,并利用QTouch丰富的图元及接口完成人机交互界面。系统采用MySQL2005作为存储数据库,使用Navicat for 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工具。在实验室完成系统的模拟测试后,将车载终端安装在某单位示范运营的电动大巴上进行道路试验,并结合Matlab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监控系统的精确性、实时性满足要求。

陈光韬[9](2015)在《基于PMIPv6移动子网的网络性能优化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获得便捷的网络服务。代理移动IPv6(PMIPv6)协议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移动性管理协议,由于其自身移动性管理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IETF工作组的草案针对PMIPv6终端和移动子网的支持问题以及应用场景做了阐述,也形成了一些移动性管理方案,但并没有考虑节点数量增加、接入方式多样化和频繁的越区切换对PMIPv6网络性能的影响。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针对目前支持子网移动的PMIPv6协议性能上的不足展开研究,通过对普通移动子网协议(C-NEMO)进行优化扩展,设计实现了PMIPv6移动子网协议优化方案。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PMIPv6技术的发展研究及应用情况,阐明了本文研究内容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与本文相关的关键技术及PMIPv6移动子网协议C-NEMO通信机制,并针对协议性能方面的不足,在移动终端接入PMIPv6域阶段,提出了多接口并行接入网络层监听机制,实现了对多种接入方式识别和检测,增加了协议对多种移动终端的兼容性,提高了PMIPv6域同时为多个移动终端提供数据通信的能力,保证下行数据的正确寻址;在移动终端完成PMIPv6注册并与通信对端进行数据通信的阶段,提出了定时块绑定更新机制,有效地减少了本地移动锚点(LMA)和移动接入网关(MAG)两个实体之间的交互信令数量和信令开销,提高了网络功能实体对移动节点管理的效率;在移动终端在MAG域间切换阶段,提出了临时绑定预切换机制,有效地减少了移动节点在MAG间切换时的切换时延和切换丢包数,提高了移动节点移动切换时的通信性能。本文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了编程实现,详细说明了各个阶段的优化机制的实现算法原理,解析优化机制相关功能代码和数据结构的配置,阐明了实现过程中对方案和实际应用的考量。然后在实验室搭建测试环境,对优化方案进行了测试,并与C-NEMO方案进行对比,说明了本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化效果。

胡金宇[10](2015)在《无线多模网关组网机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并被应用到环境监测、应急通信等诸多领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以及通讯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单一的无线通信方式很难满足实际需求。无线多模通信网关可以利用多种通信手段,以多跳的方式组成无线Mesh网络,为数据可靠传输提供保障,其中设计和实现一种适合无线多模网关的组网机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无线多模通信网关和无线Mesh网络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基础上,针对无线多模网关组网的实际需求设计和实现了一种无线多模网关组网机制。本文在DSDV (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Vector)路由算法的基础上使用节点间跳数和节点间链路时延两个度量指标,改进和优化了路由选择策略。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模网关选择算法,根据节点间跳数、3G网络的往返时延、丢包率以及卫星发送负载多种因素综合选择网关,采用3G网络优先、卫星网络备选的策略合理选择传输方式。最后在无线多模网关节点上完成了对组网机制的测试,验证了组网机制的可行性。

二、后3G无线接入系统的软硬件平台研究和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后3G无线接入系统的软硬件平台研究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客户需求分析与安防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
    2.1 客户需求分析
        2.1.1 应用场景
        2.1.2 产品功能
        2.1.3 产品价格
    2.2 无线通信协议的选择与设计
    2.3 安防系统总体结构框架
        2.3.1 系统整体硬件框架设计
        2.3.2 系统整体软件框架设计
        2.3.3 家庭整体安装布局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脸识别关键技术概述
    3.1 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3.2 人脸检测
        3.2.1 Haar矩形特征
        3.2.2 分类器设计
        3.2.3 级联多层分类器
    3.3 人脸特征提取
    3.4 人脸识别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智能安防系统整体架构硬件设计
        4.1.1 电源模块
        4.1.2 存储模块
        4.1.3 串行接口设计
        4.1.4 USB电路设计
        4.1.5 网络接口设计
    4.2 Zigbee模块
        4.2.1 CC2530核心板
        4.2.2 Zigbee终端节点功能模块
    4.3 3G模块
    4.4 WIFI摄像头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开发环境建立和系统移植
    5.1 开发环境搭建
        5.1.1 VMware工作站与Ubuntu
        5.1.2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的简介与安装
    5.2 TFTP与 NFS配置
        5.2.1 TFTP服务器
        5.2.2 NFS服务器搭建
    5.3 Bootloader概述与移植
    5.4 Linux内核的概述与移植
    5.5 文件系统概述与移植
        5.5.1 文件系统的概述与移植
        5.5.2 固化根文件系统
    5.6 SQLITE概述与移植
    5.7 BOA服务器与CGI的概述与移植
        5.7.1 BOA服务器概述与移植
        5.7.2 CGI的概述与移植
    5.8 Mjpeg-streamer服务器的概述与移植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能安防系统软件设计
    6.1 系统整体框架及数据描述
        6.1.1 系统整体框架
        6.1.2 多线程设计
        6.1.3 通信结构体设计
    6.2 数据库模块
    6.3 数据接收模块
        6.3.1 Zigbee采集模块
        6.3.2 A9采集模块
    6.4 数据处理模块
    6.5 处理客户请求模块
    6.6 蜂鸣器与LED模块
        6.6.1 蜂鸣器模块
        6.6.2 LED模块
    6.7 摄像头模块
    6.8 3G模块
    6.9 外网登录解决方案
    6.10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智能安防系统的功能实现与分析
    7.1 系统平台搭建
    7.2 系统整体性能测试
        7.2.1 Zigbee模块测试
        7.2.2 3G模块测试与调试
        7.2.3 视频采集模块测试
        7.2.4 Web网页端功能验证
        7.2.5 智能门禁仿真测试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2)CDMA系统中射频器件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WCDMA信号产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1.2.2 现阶段测试设备及其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CDMA系统下射频器件新型测试方法研究
    2.1 新型测试系统框架
    2.2 系统输入标准基带信号的产生
        2.2.1 WCDMA空中接口的框架
        2.2.2 WCDMA空中接口的信道
        2.2.3 WCDMA空中接口的信息处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信号源产生中码间干扰的研究
    3.1 WCDMA空中接口技术中码间干扰的产生
        3.1.1 基带传输系统的模型建立
        3.1.2 码间干扰的产生
        3.1.3 无码间干扰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
    3.2 基于差分-累加结构的新型滤波器设计
        3.2.1 数字滤波器基本概念
        3.2.2 传统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3.2.3 新方法设计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试系统的算法实现
    4.1 系统输入基带信号仿真中的关键步骤
    4.2 系统输入基带信号仿真结果的表示方式
    4.3 系统输入标准基带信号的仿真结果
        4.3.1 下行DPCH单信道仿真
        4.3.2 下行S-CCPCH单信道仿真
        4.3.3 多信道仿真
    4.4 新型测试系统下对器件的测试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系统信号源的软硬件实现
    5.1 系统软硬件平台介绍
    5.2 基带信号产生整体框架
        5.2.1 总体实现思想
        5.2.2 滤波器模块的实现
    5.3 FPGA仿真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NB-IoT的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联网发展现状
        1.2.2 温湿度采集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2章 NB-IoT技术及总体方案
    2.1 NB-IoT技术概述
        2.1.1 LPWAN通信技术
        2.1.2 NB-IoT网络架构和组网规划
        2.1.3 NB-IoT系统特性
    2.2 系统总体方案
        2.2.1 功能需求分析
        2.2.2 系统总体架构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终端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终端硬件整体设计
    3.2 主控制器模块
        3.2.1 微处理器
        3.2.2 温湿度传感器电路
        3.2.3 降压稳压电路
        3.2.4 USB转串口电路
    3.3 NB-IoT无线通信模块
        3.3.1 通信模组
        3.3.2 射频电路
        3.3.3 USIM卡座电路
        3.3.4 降压稳压电路
    3.4 电源模块
        3.4.1 锂电池充电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
        3.4.2 电源切换电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数据流向
    4.2 终端嵌入式软件
        4.2.1 开发环境
        4.2.2 软件总体工作流程
        4.2.3 软件模块详细设计
    4.3 IoT云平台
        4.3.1 电信IoT云平台
        4.3.2 设备能力描述文件开发
        4.3.3 编解码插件开发
    4.4 Web应用软件
        4.4.1 开发环境和整体架构
        4.4.2 数据库设计
        4.4.3 北向接口
        4.4.4 软件模块详细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联调与性能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终端功耗测试
    5.3 终端入网和数据传输测试
    5.4 IoT云平台数据传输测试
    5.5 Web应用软件功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学术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4)基于GPRS网络的油泵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本论文相关内容发展现状
        1.2.1 嵌入式物联网发展现状
        1.2.2 螺杆泵发展现状
        1.2.3 国内外油井工况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系统总体模型研究与分析
    2.1 大庆油田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2.1.1 螺杆泵井工况诊断方法
        2.1.2 低功耗嵌入式处理器
        2.1.3 嵌入式系统低功耗实现方法
        2.1.4 数据无线通信方式
    2.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2.2.1 系统设计原则
        2.2.2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1 低功耗控制处理与电源管理模块
        3.1.1 主控芯片与电源芯片选型
        3.1.2 电源管理模块
        3.1.3 低功耗处理方案
    3.2 工况参数采集模块
        3.2.1 温度采集模块
        3.2.2 转速采集模块
        3.2.3 工作载荷采集模块
        3.2.4 电压采集模块
    3.3 GPRS网络通信模块
        3.3.1 GPRS通信模块选型
        3.3.2 GPRS模块电路设计
        3.3.3 日志记录模块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1 集成开发环境选择及语言
    4.2 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4.2.1 数据采集流程设计
        4.2.2 系统初始化程序设计
        4.2.3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3 数据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4.3.1 数据通信流程设计
        4.3.2 GPRS模块程序设计
    4.4 低功耗管理模块软件设计
    4.5 远程Web服务器
    4.6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实际功能测试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多链路聚合的电力通信终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主要内容及各章节安排
第2章 电力远程监测传输系统总体方案
    2.1 电力远程监测传输系统的应用场景
    2.2 系统总体方案
    2.3 多模聚合电力通信终端的总体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模聚合终端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1 多模聚合终端硬件平台概述
        3.1.1 主控模块
        3.1.2 3G通信模块
        3.1.3 4G通信模块
        3.1.4 WiFi无线网卡
    3.2 嵌入式平台开发环境的搭建
    3.3 嵌入式系统的移植
    3.4 通信模块设备驱动的实现
        3.4.1 3G通信模块驱动
        3.4.2 4G通信模块驱动
        3.4.3 WiFi无线网卡驱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模聚合终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4.1 应用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 多模聚合终端软件平台设计方案
    4.3 socket通信方案设计
        4.3.1 socket通信过程
        4.3.2 原始套接字通信
        4.3.3 UDP套接字通信
    4.4 多线程机制设计
        4.4.1 数据接收线程的实现
        4.4.2 数据处理线程的实现
        4.4.3 网络资源管理线程的实现
        4.4.4 链路监测线程的实现
        4.4.5 数据发送线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链路聚合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5.1 多链路聚合思想
    5.2 链路负载均衡算法
        5.2.1 静态负载均衡算法
        5.2.2 动态负载均衡算法
    5.3 HashMap静态负载均衡算法实现
    5.4 加权轮询动态负载均衡算法实现
    5.5 加权轮询动态均衡算法的优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联调与测试
    6.1 多模聚合终端测试平台搭建
    6.2 多模聚合终端的功能测试
        6.2.1 数据接收处理功能的测试
        6.2.2 网络资源管理功能的测试
        6.2.3 链路监测线程的测试
        6.2.4 链路聚合功能的测试
    6.3 远程监测传输系统联调测试
    6.4 系统高低温环境测试
    6.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起重机吊钩偏摆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系统方案设计
    2.1 基于物联网应用的监测系统设计
        2.1.1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2.1.2 系统框架设计
    2.2 传感器的选择
        2.2.1 基于MEMS惯性器件的姿态传感器
        2.2.2 高精度惯性导航模块 JY901
    2.3 数据通信设计
        2.3.1 几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
        2.3.2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构建
    2.4 数据监测模式的设计
第3章 吊钩摆角测量原理
    3.1 载体姿态的欧拉角表示
        3.1.1 惯性导航中常用坐标系
        3.1.2 欧拉角
    3.2 姿态角转化为吊钩偏摆角
第4章 数据中心设计
    4.1 数据收发
        4.1.1 采用TCP协议
        4.1.2 数据收发程序设计
    4.2 数据解析
    4.3 数据储存
        4.3.1 数据库结构设计
        4.3.2 数据储存程序设计
第5章 监测平台设计
    5.1 软件开发设计
        5.1.1 Web开发技术
        5.1.2 页面开发编程
    5.2 业务模式设计
        5.2.1 系统权限设计
        5.2.2 监控页面的设计
        5.2.3 管控页面的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物联网模块数据协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7)基于WLAN/LTE的多模电力通信终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主要内容及各章节安排
第二章 远程监测传输系统总体方案
    2.1 远程监测传输系统的应用场景
    2.2 远程监测传输系统的总体方案
    2.3 多模电力通信终端的总体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模终端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1 多模终端硬件平台概述
        3.1.1 主控模块
        3.1.2 3G网络接入模块
        3.1.3 4G网络接入模块
        3.1.4 WiFi网络模块
    3.2 嵌入式平台开发环境的搭建
    3.3 嵌入式系统的移植
    3.4 通信模块设备驱动的实现
        3.4.1 3G网络模块驱动
        3.4.2 4G络模块驱动
        3.4.3 WiFi网络模块驱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模终端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应用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 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方案
        4.2.1 管控中心程序
        4.2.2 多模终端程序
        4.2.3 数据监测终端程序
    4.3 SOCKET通信方案设计
        4.3.1 socket通信过程
        4.3.2 通信协议的设计
        4.3.3 消息类型的设计
    4.4 多模终端程序的具体实现
        4.4.1 多线程机制设计
        4.4.2 数据接收线程的实现
        4.4.3 数据处理线程的实现
        4.4.4 网络管理线程的实现
        4.4.5 终端设备管理线程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联调与测试
    5.1 多模终端测试环境
    5.2 多模终端的功能测试
        5.2.1 数据接收处理功能的测试
        5.2.2 网络资源管理功能的测试
        5.2.3 终端设备管理功能的测试
    5.3 远程监测传输系统联调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基于ARM的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动汽车信息采集及传输方案设计
    2.1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2 车辆采集信息及传输格式
    2.3 电动汽车CAN总线特点及采集信息分析
        2.3.1 电动汽车CAN总线特点
        2.3.2 电动汽车采集信息分析
    2.4 远程监控数据传输
        2.4.1 3G无线网络技术
        2.4.2 3G无线传输通信建立
        2.4.3 MODBUS通信协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车载终端硬件设计
    3.1 车载终端的功能需求
    3.2 车载终端硬件结构设计
    3.3 芯片选型与连接电路
        3.3.1 嵌入式微处理器
        3.3.2 3G模块电路设计
        3.3.3 GPS模块电路设计
        3.3.4 CAN模块电路设计
        3.3.5 电源模块设计
        3.3.6 复位电路设计
        3.3.7 SD卡接.电路设计
        3.3.8 以太网调试接.电路设计
        3.3.9 RS232通信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远程监控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1.1 远程监控系统架构及开发平台
        4.1.2 MySQL数据库及其连接
    4.2 基于QTouch软件的上位机软件
    4.3 下位机车载终端软件的设计
    4.4 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
        4.4.1 ARM开发环境配置及Bootloader移植
        4.4.2 GPS数据接收与解析
        4.4.3 3G无线通信实现
        4.4.4 MODBUS/TcpServer通信服务器
        4.4.5 电动汽车CAN信息解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远程监控系统功能实现
    5.1 监控中心服务器结构
    5.2 监控中心平台功能
    5.3 监控系统功能实现
        5.3.1 车辆实时信息显示功能
        5.3.2 车辆行驶历史记录功能
        5.3.3 实时故障报警功能
        5.3.4 信息管理维护功能
        5.3.5 远程监控数据的统计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附录A

(9)基于PMIPv6移动子网的网络性能优化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2 相关协议原理
    2.1 基本PMIPv6协议
        2.1.1 PMIPv6协议流程
        2.1.2 PMIPv6协议性能分析
    2.2 移动子网技术
        2.2.1 基于PMIPv6的C-NEMO
        2.2.2 基于PMIPv6的N-NEMO
    2.3 无线接入技术
        2.3.1 WiFi接入技术
        2.3.2 3G接入技术
    2.4 小结
3 基于PMIPv6移动子网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案设计
    3.1 设计目标
    3.2 整体方案概述
    3.3 多接口并行接入网络层监听与通信机制设计
        3.3.1 功能模块划分
        3.3.2 3G数据传输模式
    3.4 定时块绑定更新方案设计
        3.4.1 定时块绑定更新信令流程
        3.4.2 定时块绑定更新性能分析
    3.5 临时绑定预切换方案设计
        3.5.1 临时状态转换关系
        3.5.2 临时绑定预切换WiFi切3G信令流程
        3.5.3 临时绑定预切换3G切WiFi信令流程
    3.6 优化方案对PMIPv6协议的扩展
        3.6.1 LMA绑定缓存扩展
        3.6.2 MAG绑定更新链表扩展
        3.6.3 信令消息移动性选项扩展
    3.7 小结
4 基于PMIPv6移动子网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案实现
    4.1 整体功能划分
    4.2 多接口并行接入网络层监听机制的实现
        4.2.1 接入认证子模块
        4.2.2 WiFi&3G融合监听子模块
        4.2.3 消息发送子模块
    4.3 块绑定更新机制的实现
        4.3.1 块绑定更新PBU处理子模块
        4.3.2 块绑定更新PBA处理子模块
        4.3.3 定时更新子模块
    4.4 临时绑定预切换机制的实现
        4.4.1 预切换PBU处理子模块
        4.4.2 预切换PBA处理子模块
        4.4.3 完成切换触发管理子模块
    4.5 消息发送模块
        4.5.1 PBU消息发送子模块
        4.5.2 PBA消息发送子模块
    4.6 小结
5 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环境
        5.1.1 网络拓扑
        5.1.2 软件安装及配置
    5.2 基本功能测试
        5.2.1 注册与解注册测试
        5.2.2 隧道封装测试
        5.2.3 定时块绑定更新测试
        5.2.4 临时绑定预切换测试
    5.3 网络性能测试分析
        5.3.1 信令开销测试分析
        5.3.2 切换时延及切换丢包测试分析
    5.4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无线多模网关组网机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技术背景介绍
    2.1 传统无线通信网络
        2.1.1 3G通信网络
        2.1.2 WiFi通信网络
        2.1.3 卫星通信网络
    2.2 无线Mesh网络
        2.2.1 无线Mesh网概念
        2.2.2 无线Mesh网络结构
    2.3 无线Mesh网路由协议
        2.3.1 无线Mesh网路由协议分类
        2.3.2 经典无线Mesh网路由协议介绍
第三章 无线多模网关组网机制设计
    3.1 无线多模网关组网介绍
    3.2 无线多模网关组网机制总体方案
    3.3 DSDV路由算法
        3.3.1 Bellman-Ford算法
        3.3.2 环路避免
        3.3.3 触发更新
        3.3.4 阻尼震荡
    3.4 网关自适应选择
        3.4.1 3G网络质量评估
        3.4.2 卫星转发
        3.4.3 网关选择策略
    3.5 无线多模网关组网机制--DSDV算法改进
        3.5.1 路由度量改进
        3.5.2 路由消息扩展
第四章 无线多模网关组网机制实现
    4.1 无线多模网关组网机制实现总体设计
    4.2 无线多模网关组网机制实现
        4.2.1 网卡维护
        4.2.2 路由表维护
        4.2.3 路由主控模块
        4.2.4 路由决策模块
        4.2.5 3G网络探测模块
        4.2.6 卫星转发
        4.2.7 网关自适应选择模块
第五章 网络搭建与测试
    5.1 M-Link无线多模通信网关
    5.2 无线多模网关自组网测试
    5.3 无线多模网关自适应选择测试
        5.3.1 3G网关自适应选择测试
        5.3.2 卫星网关自适应选择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总结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后3G无线接入系统的软硬件平台研究和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邓盼.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2]CDMA系统中射频器件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WCDMA信号产生与分析[D]. 樊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3]基于NB-IoT的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蒋震. 东南大学, 2019(03)
  • [4]基于GPRS网络的油泵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国玥.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5]基于多链路聚合的电力通信终端设计与实现[D]. 曹言佳. 东南大学, 2017(01)
  • [6]起重机吊钩偏摆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D]. 蒋涛.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7]基于WLAN/LTE的多模电力通信终端设计与实现[D]. 苏菲. 东南大学, 2016(03)
  • [8]基于ARM的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研究[D]. 李晃. 武汉理工大学, 2015(01)
  • [9]基于PMIPv6移动子网的网络性能优化与实现[D]. 陈光韬. 北京交通大学, 2015(10)
  • [10]无线多模网关组网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 胡金宇. 北京邮电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后3G无线接入系统软硬件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