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膳食状况调查分析

高校学生膳食状况调查分析

一、普通高校学生膳食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谭婷[1](2021)在《大学生饮食与体成分现状及其关联性研究 ——以武汉科技大学医学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大学生身体成分及进食行为、膳食营养现状,探讨饮食因素对体成分的影响,为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学生合理膳食、改善不良进食行为、改善体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学生。利用H-Key35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被试者进行体成分测量,采用问卷调查一般情况、饮食习惯、进食行为、食物频率、生活行为习惯等信息并结合拍照法进行三天膳食回顾调查。利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分类变量及连续变量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进食行为、膳食营养与体脂率及肌肉量占比之间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抽取调查对象1078人,研究发现:(1)该校医学生体成分现状不容乐观。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评价标准,消瘦(BMI<18.5kg/m2)比例占14.66%,超重(BMI>23.9kg/m2)及肥胖(BMI>28.0kg/m2)比例分别为15.12%、5.47%;按照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BFP%)评价标准,消瘦(男性:BFP%<14%,女性:BFP%<17%)比例占10.97%,超重(男性:21%≤BFP%<25%,女性25%≤BFP%<30%)及肥胖(男性BFP%≥25%,女性:BFP%≥30%)比例分别为24.12%、34.99%;女生体脂肪量、体脂率及内脏脂肪面积等指标均高于男生,而去脂体重、肌肉量、无机盐、蛋白质等指标均低于男生。隐形肥胖及腹部肥胖占比分别为26.72%、23.10%,女生比例均高于男生,营养不良占比4.17%,男生比例高于女生。(2)仅38.03%的医学生每天吃早餐,79.21%的学生存在深夜进食行为,31.48%的医学生每天进食餐次不超过两次,85.53%的学生进食窗口超过10小时,且进食时间分布在每天较晚时间。(3)医学院学生存在一定的认知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及非控制性进食现象,且女生相比男生更为严重;(4)医学院学生每日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达标准。每天摄入粮谷类、畜禽肉类、蔬菜类比率分别为40.25%、57.03%、43.51%,基本不吃水产品、奶及奶制品、水果类食物比率为48.42%、11.75%、13.79%。含糖饮料、甜食、油炸食物基本不吃的比率仅为35.14%、21.96%、23.49%。(5)在调整年龄、吸烟、饮酒、睡眠质量、每日能量摄入、体力活动等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生体脂率主要受每周含糖饮料摄入频率(β=1.205,P=0.032)及情绪性进食(β=0.732,P=0.001)的影响。男生体脂率水平与认知限制性进食(β=0.474,P=0.047)有关。影响女生肌肉量占比水平的因素有含糖饮料摄入频率(β=-1.176,P=0.034)及情绪性进食(β=-0.695,P=0.002),影响男生肌肉量占比的因素为认知限制性进食(β=-0.458,P=0.045)。结论:医学生身体成分存在不均衡现象,超重肥胖、低体重及女生隐性肥胖问题比较突出;医学生中存在不吃早餐及深夜进食行为,导致进食窗口延长并推后,女生的不良进食行为相比男生更加严重,且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蛋白质及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达标的现象,含糖饮料摄入、认知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对体脂率有正向影响,对肌肉含量占比有负向影响。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应加强膳食指导,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引导大学生健康饮食,改善体成分组成,增强体质健康。

苏阳,刘祺,马微,王畅,王爽,程丽[2](202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研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了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合理膳食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营养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食物频率线上问卷,对黑龙江大学358名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疫情发生后2个月内的生活习惯、膳食摄入情况和食品卫生意识进行了调查、分析及评价。结果显示,问卷总量表的Cronbach’sα值为0.750,Kaiser-Meyer-Olkin (KMO)值为0.873,巴特利特球形检验χ2为3 004.946,df为703.000,p为0.000,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疫情期间大学生存在睡眠质量下降、排便频次改变、运动量减少、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各类食物均存在摄入不足现象,其中蔬菜类、水果类、大豆及坚果类食品男性的膳食不足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50),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建议疫情期间正确引导大学生建立科学的膳食结构,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及生活习惯,重视蔬菜、水果及奶制品的补充,同时加强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建立良好的膳食营养和食品安全观念。

郑航航[3](2020)在《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中国青少年健康、强健的身心体魄和意志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依靠。青少年运动的开展,历来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如何推动青少年运动工作,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增强青少年健康,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是未来青少年运动的重心之一。青少年健康、身体强壮,坚韧的意志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来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发展、家庭幸福和睦的重要标志。然而,根据我国学生体质测试的官方资料,二十年来我国的学生连续几年体质健康指标呈下降趋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不乐观,由此,本文从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质测量数据入手,分析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现研究成果提出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路径。本文以山东省内的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鲁东大学等5所高校学生近5年的体测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体质测量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学生近5年来体质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高校学生体质的因素,提出了“四驱一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新路径,促进青少年健康提供动力。结论: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近五年的体质状况有止降回升的趋势。学生身体形态,尤其是身高体重的指数在逐步提高;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指数也有所改善。影响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学生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对体育影响健康的认知程度和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等问题;客观主要受到体质健康政策,社会体育运动推广度,学校体育开展度、重视度以及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建议:政府推进学生有效参与体质健康政策,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法律性,增强地方政府、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执行力,发挥体质健康政策的引导作用;社区加强媒体的社会监督责任、借助社会体育组织力量支持高校体育发展、建立社区体育文化氛围;学校构建高校智慧体育健身平台、体育教师依据学生体质测量状况调整课堂内容、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实施、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家庭内提高父母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可、改变家庭体育活动环境;学生主动形成健康的体育价值观。其中政府构建主题框架、社会起到协调促进作用、学校深化发展、家庭完善促进、学生主体提升参与意愿;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起驱动作用,学会主体主动参与的“四驱一动”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模式,五方联和协同发展,才能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进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哲[5](2020)在《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文中指出在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下,国立六中的建校过程充满艰辛,是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缩影。国立六中的建校史是一部苦难师生的流亡史,充满浓重的战时色彩。“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学生纷纷涌入关内平津等地,此为流亡学生之嚆矢。迨至“七七”事变爆发后,平津陷入日军敌手,华北危急,大量中等学校学生南下流亡,迁至后方地区安置。山东部分中等学校师生在教育厅及教职员的带领下,南下迁至河南赊旗镇,成立山东省联合中学(即国立第六中学前身)。在这之后,国立六中先后落脚河南、湖北,后转经陕西,最后到达绵阳,流亡师生们在此度过余下的战时时光。国立六中的建校也是充满生机的历史,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国立六中落户四川绵阳之后,开始其战时教育新阶段。以国立六中为代表的国立中学团体确立起校务会议决策机制,学校教职员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参与到国立中学的管理过程中。国立六中的教职员在战前便有密切的联系,或是求学时期的同学关系,或是任职一校或机关的同事关系,或是师生关系。教职员之间错综复杂而又密切的人际关系网络,形成一个坚实的战前山东教育界团体力量,坚守其教育宗旨。救亡与启蒙,成为国立六中教学中的两个主要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以民族国家复兴为主流叙事的附加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教职员所强调的民族危亡意识。与此同时,启蒙课程和教育并未缺失。教员在课程中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冶于一炉,而难解难分。学生仍然能够在贷金中保证其人格上的独立,而担负其工作后的偿还责任。贷金意在培育人才,不失国家保育人才之美意,非为养成徒劳寄生之辈。学校为保障学生享受贷金之利而与教育部几番博弈,试图为学生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学校成为保障师生利益的法团,而向国家争取最大利益。在医疗活动中,国家强调学生身体的健康,是以为国效劳为目的,强调对于学生身体的规训和使用。健康的体魄与国家的强盛结合起来,身体成为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与国家的目的不同,国立六中教职员关注学生身体各方面,尽量保障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六中强调对于乡梓父老请托和诺言的践行,是出于一种为人父母的感同身受。国立六中教员既是学生求学路上的指路明灯,又是他们生活上的保姆。在国立六中所藏图书中,既藏有有关党化教育的着作,也收藏其他类型的着作。国立六中师生阅读世界之丰富,而这种多元开放自由的阅读条件,开阔师生眼界,有利于其自由主义品格的养成。在国立六中的校园纪念日活动中,学校当局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纪念日秩序的遵循和安排,将政治纪念活动楔入学校教育秩序之中,这也是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中的一部分。在国立六中的纪念实践中,校园虽然有相关的纪念活动,但与社会上的纪念相比,其纪念日数目、纪念活动范围等规模都大大缩小。教育对于政治侵入存在一定抵制,而强调其相对独立自主的自由主义教育空间。此外,从党团冲突和学生参军等问题上看到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夹杂在党团、民族大义问题之中。教育支配党团和党团支配教育之间的冲突,学生往往成为这些冲突的牺牲品而被推到前台,其背后是行政当局与党团代表之间的利益博弈。抗战时期,中学生是参军的主力,而研究一直受到忽略。与以往对于抗战时期学生参军的颂扬不同,从国立六中学生参军活动中看到,参军成为部分贫穷学生的出路所在,有助于纾解其所面对的困境。国立六中的生存和发展与地方社会密切相关,国立六中在遵照国家政策而带动地方教育复兴的同时,也在服务地方社会的互动中寻求生存空间。国立六中因其国立身份,既是地方教育发展的引擎,又成为拦阻与地方社会融合的隔断。国立六中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地方社会原有的自治秩序,而呼求新的管理方式的出现。在一些经济利益上,国立六中与地方社会产生角逐。面对民族国家要求与自身秉持的自由主义教育之间的冲突,国立六中是民族危机下孕育出的产物,但在其内核仍然是自由主义的教育理念。国立六中面对强势国家意志的管制,并没有展开激烈的对抗,而是将国家的意志创造性的转化成其发展的资源和凭借。民族主义的确进入国立六中,但已不再是原有的状态,而是得到消解。战前,山东教育界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培育起一批秉持自由主义教育理念的教职员群体,这一群体成为战时国立六中教职员群体的基干力量。在国立六中教职员的保育之下,自由主义之花并未夭折,反得欣欣向荣之象。国立六中在抗战时期培育几千名学生,有很多学生成长为各行业的优秀人才,为海峡两岸的发展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王雪菀[6](2020)在《青海师范大学女子篮球队建设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特色之路。西北地区由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限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缓慢。高等普通院校的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如何提高西北地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高校体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青海师范大学女子篮球队的建设与发展为研究对象,以该校的女篮教练、助理教练、管理人员和女篮队员为调查对象。为了保证研究更具代表性和可比性,部分指标选择同类型、同地域且具有女子篮球高水平招生的宁夏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女子篮球队作一比较。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青海师范大学女子篮球队的建设进行调研。通过深入了解青海师范大学女子篮球队建队以来到现在的辉煌成绩,得出青海师范大学女篮队伍的特色和成功经验,同时找出短板与不足,结合女篮队伍的实际情况,为青海师范大学女子篮球队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建议,也为西北欠发达地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提供理论的参考依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青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发展目标定位准确,学校非常重视运动队的发展,机构设置及运行机制良好,人员配备基本合理,有专职教练员负责球队的训练管理,有较好的敬业精神;在资金的投入方面能够积极吸纳社会资源给予支持,经费保障优于西北地区同类高校运动队;但是,球队在训练设施、监控评价、医疗保障等方面尚有缺失。2.青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在运动队管理方面,配备有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到位,女篮运动员顽强拼搏,精神面貌良好;训练竞赛管理有序,实行目标管理,运动队成绩在西北领先,步入全国较高水平;但是,在运动队招生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生源,争取有较高水平的省市专业队、篮球特色学校球员进入球队,以保持运动队的特色及优势。3.青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在训练方面,训练时间相对于其他两所高校的时间较长,训练方法手段趋于合理,运动负荷较高;在运动员等级中,一级以上运动员比例较高,年均参加比赛的次数也较多,达到平均每年参赛次数市级以上十五次左右,参赛的级别上种类也较多,除参加省、市、国家级外,且有参加国际赛事的机会,这大大提升了女篮运动队的竞技水平。4.青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训练的过程中一直坚持高原或亚高原训练,使女篮运动员有较好的心肺功能和体能储备,并能合理调整比赛环境因素,在体能恢复、适应环境、营养调配、医务监督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和方式;但是,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还不高,训练过程的监控与评价不够,高质量针对性训练不足。5.通过对青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建设过程的研究表明,其未来发展可实施和推进“三阶段”模式,探索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四创新一突破”的“创新-突破”战略,构建新时代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西部模式”,力争在全国高校女篮竞技中取得新突破。

蔡子冰[7](2020)在《“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的社会背景下,医疗界逐步从传统的治疗研究转向治疗和预防一体的研究,体育干预正是预防最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普及,现阶段社会需要能够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论型人才,对体育运动参与者进行有效的体育医务监督和科学的体育指导。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类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为研究对象,在对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2017年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的前提下,以担任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师、2016-2018级本科生、近五年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有效参与调查的任课教师11名、体艺在读本科生353名、体艺毕业生345名。运用因子分析、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开设现状,探讨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需求,结论如下:(1)在读体艺学生和体艺毕业生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理论知识、科学引导运动训练活动的理论知识存在较为相似的需求。对运动时人体机能规律的变化、运动性损伤的预防以及康复指导的理论知识的需求存在的差异性较大。(2)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的运动训练专业(体艺方向)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有缩减,其他三个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类的课程均无缩减,但存在课程数目偏少的情况,且各专业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均偏少。(3)体育艺术学院四个专业的学生中,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重要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运动训练专业(体艺方向)和舞蹈学专业(舞蹈教育),认为一般且不太重要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舞蹈表演专业和表演专业。(4)60%以上的在读体艺学生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缺乏重视、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思想陈旧、师生缺乏沟通等主要问题。在毕业生中的调查也存在师生缺乏沟通、课程缺乏重视等问题。(5)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再学习途径是通过同事之间相互探讨、培训、课本自学等方式。且体艺毕业生对自身掌握满意度较大的两个方面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引导运动训练活动的理论知识。

李勇达[8](2020)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要重点提升全体人民的健康素养。高职院校旨在造就新时代技能型应用人才,高职体育课程肩负学生健康发展、增强体质的重大任务,但当前现实是多数学生无法达到身心健康的体育课程培养目标。排球运动可以增强学生心肺功能,提高协调性及反应速度,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因而在高职院校广泛开展。陈旧的教学模式难以吻合全新的社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排球教学凸显出许多不足。通过了解“健康中国”背景下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的开展现状,总结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排球教学的发展,为全民健康贡献力量。从郑州市的高职院校中选取其中6所作为调研对象,重点调查五个方面:郑州市高职院校学生和排球教师的健康意识调查、排球师资现状、学生排球学习态度与动机、排球教学基本情况、排球教学目标完成现状。选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1.学生缺乏对健康基础知识和“健康中国”战略的了解,但认可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多数排球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健康中国”战略的深远影响,但教学实践中的健康教育缺乏。2.排球教师队伍里中青年教师人数比例最高,跨专业进行排球教学的教师比例偏高;硕士研究生和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占比偏小;参加排球专项培训和健康培训的机会偏少。3.学生对于排球运动热情较高,参与排球运动主要动机是提高身体素质、获得内心愉悦、增进人际交往。4.排球教学过于聚焦竞技性,理论课安排不足,健康教育缺少,教学方法刻板;多数以行政班方式授课,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排球场地和设施数量不足。5.通过学生反馈,目前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教学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项目标上的完成程度不够理想。对“健康中国”背景下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的建议:1.完善排球课程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健康意识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项及健康培训3.创新排球教学方法,丰富健康教育内容4.培养排球学习兴趣,完善考核评价体系5.加大排球教学资金投入,改善排球教学硬件条件

白杨[9](2020)在《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不仅是我国高中体育教育改革道路上取得的最新成果,也是普通高中学校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组织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2017年新课标是在总结原课标使用经验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的,体育课程目标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课程目标进一步明确,但使用后课程目标的达成效果还不是很清楚。因此,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课程目标内容,从目标的达成效果角度,对郑州市金水区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这三个分目标进行具体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在新课标执行后,达成目标的实际应用效果,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课程目标的分目标具体内涵,进行充分研究。在导师和专家的指导、论证后,确定了较为完整、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制成调查问卷,对郑州市金水区普通高中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获得这些学生学习完每学期《体育与健康》课后,达成课程目标效果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是:(1)细化《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课程目标的具体内涵,可以具体评判学生体育核心素质。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目标出发,针对高二、高三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细分为多层级目标指标与具体评价内容。不仅可以督促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还可以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促进体育核心素质的提高。(2)总结郑州市金水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课程目标的达成效果,部分指标还有待改善,但高三明显好于高二,新课改取得较好效果。具体表现为: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整体达成效果较好,贯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更加具体地提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目标效果。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目标中,调查高中的体育课程目标整体达成效果较好,高三明显好于高二。选学运动项目的不同会造成体育课程目标达成效果具有差异性,球类项目明显好于其他项目。学生的性别差异也会影响体育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男生好于女生。运动能力目标中,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掌握选学运动项目发展历史、制定锻炼计划和发展体能目标达成效果较好。但是学生在高二和高三阶段的运动欣赏能力和运用技能这两目标的达成效果有待增强。健康行为目标中,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适应能力这些目标的达成效果很好,体质测试成绩都有提高。但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效果不好,高三每周课外锻炼次数这一目标较高二阶段有所退步。体育品德目标中,学生在高二和高三阶段的遵守规则和社会责任感两目标的达成效果很好。学生在高三阶段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与高二阶段比较具有显着差异。但是积极进取目标的达成效果不是很好,仍有待增强。

杜喆昕[10](2020)在《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后世界杯时代”的来临,使得中国篮球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高校篮球运动则是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自1986年至今我国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已经走过了34个年头,姚明当选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后提出:“希望将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打造成职业篮球人才后备基地,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为了提高高校篮球运动整体的竞技水平,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组织形式也随之做着更新和调整,但要想加快高校篮球运动改革的步伐,重中之重在于球队建设。江苏省作为篮球项目传统试办省,在“江苏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体育强省”的口号,使得我省高校篮球运动的实践和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都受到较大的关注,而如何促进我省各高校球队建设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周期长且繁杂的过程,必须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协同政府、社会和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本文将江苏省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就南京大学在内的8所高校篮球队建设现状加以调查,得到以下结论:1.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办队目标定位准确,阶段规划目标明确,但缺乏球队的总体规划,普遍采取协同管理球队的方式,便于球队的协调发展,总体效果不错。2.江苏省高校高水平球队的整体竞技能力发展不高,运动员生源分布不均匀,缺乏阶梯生源,球员配备的合理性低,教练员专业素质较高,培训机会不足,缺乏综合执教能力评定标准,专职化程度低,是影响球队建设的重要内因。3.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参赛机会较少,高校篮球联赛的赛程存在缺陷,不利于良性竞争,需要更新竞赛制度,营造竞赛氛围,促进相互提高,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此为影响球队建设的重要外因。4.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矛盾依然存在,球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高,阻碍球队的稳定发展。大学生球员的综合素质发展程度不高,一定程度影响球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5.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后勤保障主要表现在经费来源单一,各学校制定的竞赛奖励政策脱离球队建设的需要,直接影响球队建设可持续发展。6.江苏各高校在完善人才输送制度,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方面,存在输送渠道不畅通,制度执行力不强,就业指导走过场的现象,是影响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普通高校学生膳食情况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通高校学生膳食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饮食与体成分现状及其关联性研究 ——以武汉科技大学医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体成分介绍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1.1.1 体成分介绍
        1.1.2 体成分与健康的关联
    1.2 饮食对体成分的影响
        1.2.1 饮食习惯与体成分
        1.2.2 不良进食行为与体成分
        1.2.3 食物摄入与体成分
        1.2.4 宏量营养素及能量与体成分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体成分测量
        2.2.2 问卷调查
        2.2.3 膳食调查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3.2 医学生体成分现状
    3.3 医学生饮食习惯现状
    3.4 医学生进食行为现状
    3.5 医学生膳食营养现状
    3.6 医学生体成分与饮食的相关性
        3.6.1 医学生体脂率与饮食的相关分析
        3.6.2 医学生体脂率与饮食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7 医学生肌肉量占比与饮食的相关性
        3.7.1 医学生肌肉量占比与饮食的相关分析
        3.7.2 医学生肌肉量占比与饮食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医学生身体成分现状
    4.2 医学生进食行为现状
    4.3 医学生饮食因素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4.4 局限性与展望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体成分研究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3 大学生健康调查问卷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研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质量控制
        1.2.3 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18]
        (1) 问卷信度分析:
        (2) 问卷效度分析:
        1.2.4 一般人口学特征
        1.2.5 生活习惯分析
        1.2.6 膳食摄入量分析
        1.2.7 食品卫生意识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信效度分析
    2.2 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2.3 生活习惯分析
    2.4 膳食摄入量分析
        2.4.1 各类食物摄入量分析
        2.4.2 零食、饮料、保健品及营养补充剂摄入量分析
    2.5 食品卫生意识分析
3 结 论

(3)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新旧《标准》对比
    2.2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现状
    2.3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访谈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比较分析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五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与讨论
    4.1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BMI分析
        4.1.1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不同年份BMI对比分析
        4.1.2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不同学校BMI对比分析
    4.2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肺活量综合分析
    4.3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身体素质综合分析
        4.3.1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跳远数据综合分析
        4.3.2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坐位体前屈数据综合分析
        4.3.3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数据综合分析
        4.3.4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50米跑数据综合分析
        4.3.5 山东省高校学生近5年体质健康测试耐力跑数据综合分析
5 山东省普通高校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内在影响因素
        5.1.1 不均衡的饮食结构和不规律的作息习惯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消极影响
        5.1.2 高校学生对体育影响健康的认知程度和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成正比
        5.1.3 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不足
        5.1.4 其他网络娱乐活动占据高校学生太多课余时间
    5.2 外在影响因素分析
        5.2.1 政策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反思
        5.2.2 社会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反思
        5.2.3 学校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反思
        5.2.4 家庭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反思
6 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四驱一动”协同发展探究
    6.1 “四驱一动”协同发展模式机理
    6.2 政府构建学生体质提升“四驱一动”协同发展基础
        6.2.1 推进学生有效参与体质健康政策
        6.2.2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法律性
        6.2.3 增强地方政府、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执行力
        6.2.4 发挥体质健康政策的引导作用
    6.3 社会协调构建学生体质提升“四驱一动”协同发展关系
        6.3.1 加强媒体的社会监督责任
        6.3.2 借助社会体育组织力量支持高校体育发展
        6.3.3 建立社区体育文化氛围
    6.4 学校推动学生体质提升“四驱一动”协同发展深化
        6.4.1 构建高校智慧体育健身平台
        6.4.2 体育教师依据学生体质测量状况调整课堂内容
        6.4.3 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实施
        6.4.4 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6.5 家庭完善构建学生体质提升“四驱一动”协同发展结构
        6.5.1 提高父母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可
        6.5.2 改变家庭体育活动环境
    6.6 学生主动行为改善自身体质健康
        6.6.1 学生主动调整自身饮食结构为营养均衡型
        6.6.2 学生主动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6.6.3 学生主动形成健康的体育价值观
        6.6.4 学生主动减少网络娱乐时间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与不足
8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文框架、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民族危机与联校自保:行政运作探析
    第一节 国立六中流亡简史
    第二节 国立中学校务会议研究
    第三节 国立六中行政办事人员考察
    第四节 国立六中德阳分校裁并问题研究
    小结
第二章 民族情感与教育团体:教职员关系网络研究
    第一节 同乡: 国立六中教职员的地缘关系
    第二节 同学: 国立六中教员间关系之一
    第三节 同事/师生: 国立六中教员间关系之二
    第四节 同事/师生: 国立六中教员与职员关系
    小结
第三章 启蒙与救亡: 国立六中教学主题探析
    第一节 国立六中教科书荒及其应对
    第二节 启蒙教育: 国立六中的人文和科学教育
    第三节 救亡教育: 国立六中的战时教育色彩
    小结
第四章 贷金、卫生、阅读: 生活史视野下的国立六中师生
    第一节 国家扶持与人格独立: 贷金与学生生活
    第二节 为国保育与视若己出: 国立六中师生健康
    第三节 党化教育与自由阅读: 国立六中阅读世界
    小结
第五章 政治意志与教育实践: 以党团冲突和校园纪念为例
    第一节 党团冲突与教育统合: “校党团合一
    第二节 国立六中的中共组织力量
    第三节 国家纪念与教育秩序: 校园中的纪念日
    小结
第六章 报效国家与纾解困境: 国立六中参军问题研究
    第一节 抗战时期关于青年学生从军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从军运动”前的学生参军情况
    第三节 从军运动的兴起及发展
    第四节 从军运动的余音
    小结
第七章 国家襁褓与地方引擎: 国立六中与地方社会
    第一节 政策管道与文化代表: 地方中的“国家”和“大学”
    第二节 地方引擎: 国立六中与地方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挟校自重: 与地方社会的冲突
    小结
结语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交缠下的战时教育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青海师范大学女子篮球队建设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1.1 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2 “体教结合”是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之路
    1.3 高校实施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与竞技体育开发价值
    1.4 探索西北地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成功之路,可为加快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提供借鉴与参考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3.1.1 有关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及招生情况的研究
        3.1.2 有关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矛盾问题的研究
        3.1.3 有关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执教水平和能力的相关研究
        3.1.4 有关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研究
    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3 相关概念界定
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访谈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2.4 实地考察法
        4.2.5 数理统计法
5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5.1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的发展历程
        5.1.1 运动队的组建与发展回顾
        5.1.2 运动队的建设目标
        5.1.3 运动队所取得的运动成绩
    5.2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的组织与领导
        5.2.1 校领导重视程度
        5.2.2 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的配备
    5.3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的资源条件
        5.3.1 经费的投入
        5.3.2 训练场馆及设施
        5.3.3 教练员队伍的建设
    5.4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的管理
        5.4.1 招生的管理
        5.4.2 日常的管理
        5.4.3 教学的管理
        5.4.4 训练竞赛的管理
        5.4.5 参赛的情况
    5.5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的医务监督与恢复
        5.5.1 体能的恢复
        5.5.2 医务的监督
        5.5.3 营养的调配
    5.6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的未来发展
        5.6.1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未来发展的目标及走向
        5.6.2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未来发展的阶段及战略构想
        5.6.3 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运动队未来发展的内容及措施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运动人体科学的概念
        2.1.2 体医结合的概念
        2.1.3 体育艺术的概念
        2.1.4 知识需求的概念
    2.2 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生损伤的研究
    2.3 现状研究
        2.3.1 运动人体科学类主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2.3.2 “体医结合”国内研究现状
        2.3.3 “体医结合”国外研究现状
    2.4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统计分析
        4.1.1 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必要程度分析
        4.1.2 各级指标的筛选
        4.1.3 指标的因子分析
        4.1.4 体育艺术类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需求分析
    4.2 体育艺术学院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4.2.1 广州体育学院各专业体艺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4.2.2 广州体育学院各专业体艺学生培养规格与主要课程分析
        4.2.3 体育艺术学院人才培养就业意向分析
        4.2.4 体育艺术学院课程总体结构分析
        4.2.5 体育艺术学院课程学分、学时分析
    4.3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设置分析
        4.3.1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分析
        4.3.2 体育艺术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学时、学分分析
    4.4 以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的其课程(学科)分析
        4.4.1 专项训练课程分析
        4.4.2 体育艺术专业学生形体训练课程
        4.4.3 舞蹈动作创编课程
        4.4.4 体育教学课程
        4.4.5 各专业以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为科学依据的其他课程分析
    4.5 体育艺术学院在读学生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情况分析
        4.5.1 体艺学生的基本情况
        4.5.2 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类课程的学习情况分析
    4.6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师队伍情况分析
        4.6.1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师资队伍分析
        4.6.2 任课教师对体艺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评价
    4.7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毕业生反馈情况分析
        4.7.1 体艺毕业生工作现状情况分析
        4.7.2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运用的分析
        4.7.3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反馈分析
        4.7.4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再学习情况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附录 A 专家问卷
    附录 B 任课老师问卷
    附录 C 体艺毕业生问卷
    附录 D 体艺在读本科生问卷
    附录 E 专家效度问卷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健康中国”背景下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健康中国”战略宏伟目标的要求
        1.1.2 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体育与健康政策
        1.3.2 国外学校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综述
        1.3.3 “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现状研究综述
        1.3.4 我国排球教学现状研究综述
    1.4 结论
        1.4.1 研究共识
        1.4.2 研究不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郑州市高职院校学生和排球教师的健康意识调查
        3.1.1 高职学生对健康的理解程度调查
        3.1.2 高职学生对“健康中国”战略的了解程度
        3.1.3 排球教师对“健康中国”战略的了解程度
        3.1.4 高职学生对健康教育的态度
        3.1.5 排球教师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3.2 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师资现状及分析
        3.2.1 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教师基本情况现状及分析
        3.2.2 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教师培训进修现状及分析
    3.3 郑州市高职院校学生排球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调查
        3.3.1 学生的排球学习兴趣调查及分析
        3.3.2 学生的排球学习动机调查及分析
    3.4 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教学基本情况调查及分析
        3.4.1 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课程设置现状及分析
        3.4.2 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现状及分析
        3.4.3 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及分析
        3.4.4 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课程教学方法现状及分析
        3.4.5 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课程考核评价现状及分析
        3.4.6 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课程教学硬件现状及分析
    3.5 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目标完成现状及分析
        3.5.1 排球课程总体目标设置现状及分析
        3.5.2 学生运动参与目标完成现状及分析
        3.5.3 学生运动技能目标完成现状及分析
        3.5.4 学生身体健康目标完成现状及分析
        3.5.5 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完成现状及分析
        3.5.6 学生社会适应目标完成现状及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健康中国”背景下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教学建议
        4.2.1 完善排球课程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健康意识
        4.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项及健康培训
        4.2.3 创新排球教学方法,丰富健康教育内容
        4.2.4 培养排球学习兴趣,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4.2.5 加大排球教学资金投入,改善排球教学硬件条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实施效果需研究..
        1.1.2 特定区域普通高中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目标达成效果需检验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课程目标
        2.1.2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效果
    2.2 国内体育课程目标研究现状
        2.2.1 国内关于体育课程目标中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关于体育课程目标中健康行为的相关研究
        2.2.3 国内关于体育课程目标中体育品德的相关研究
        2.2.4 国内体育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的相关研究
    2.3 国外体育课程目标研究现状
        2.3.1 国外体育课程目标
        2.3.2 国外体育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的相关研究
    2.4 述评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效果分析
        4.1.1 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能力目标
        4.1.1.1 不同年级阶段运动认知能力目标分析
        4.1.1.2 不同年级阶段运用技能目标分析
        4.1.1.3 不同年级阶段发展体能目标分析
        4.1.1.4 对不同学校、选学项目和性别的运动能力目标分析
        4.1.1.5 小结
        4.1.2 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行为目标
        4.1.2.1 不同年级阶段锻炼习惯目标分析
        4.1.2.2 不同年级阶段情绪调控目标分析
        4.1.2.3 不同年级阶段适应能力目标分析
        4.1.2.4 对不同学校、选学项目和性别的健康行为目标分析
        4.1.2.5 小结
        4.1.3 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品德目标
        4.1.3.1 不同年级阶段积极进取目标分析
        4.1.3.2 不同年级阶段遵守规则目标分析
        4.1.3.3 不同年级阶段社会责任感目标分析
        4.1.3.4 对不同学校、选学项目和性别的体育品德目标分析
        4.1.3.5 小结
    4.2 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
        4.2.1 运动能力目标存在的问题
        4.2.2 健康行为目标存在的问题
        4.2.3 体育品德目标存在的问题
    4.3 郑州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效果优化对策
        4.3.1 增强运动能力目标达成效果的对策
        4.3.2 增强健康行为目标达成效果的对策
        4.3.3 增强体育品德目标达成效果的对策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理论依据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文献综述
    3.1 相关概念界定
    3.2 国内相关研究
    3.3 国外相关研究
4 研究对象和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情况分析
    5.2 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5.3 影响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6 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6.1 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解决思路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四、普通高校学生膳食情况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饮食与体成分现状及其关联性研究 ——以武汉科技大学医学生为例[D]. 谭婷.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
  •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研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J]. 苏阳,刘祺,马微,王畅,王爽,程丽.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1(02)
  • [3]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D]. 郑航航. 山东大学, 2020(02)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D]. 王哲. 山东大学, 2020(09)
  • [6]青海师范大学女子篮球队建设与发展研究[D]. 王雪菀.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D]. 蔡子冰.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8]“健康中国”背景下郑州市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勇达. 山西大学, 2020(05)
  • [9]郑州市金水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研究[D]. 白杨.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杜喆昕.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标签:;  ;  ;  ;  ;  

高校学生膳食状况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