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中的“意象重复”

《金锁》中的“意象重复”

一、《金锁记》中的“意象反复”(论文文献综述)

吴俊蓉,吴静[1](2021)在《中西二元文化视角下的《金锁记》及其传播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金锁记》集苍凉的基调、精巧的铺陈、瑰丽的词汇、乖戾的人物于一体,堪称上海"十里洋场"的文学奇葩。作品中欧美日常物品的杂陈、西方审美意象的穿插、意识流写作技巧的施展,让读者体会到异域之风无处不在。同时,作品对中国文化场域的锁定、传统叙事方式的传承、古典小说技法的运用,又使其富于东方文化神韵。然而,兼具中西文化特色的《金锁记》在传播中却出现了在"中热西冷"的强烈反差。这种现象的出现,既与特定政治和文化环境有关,也与作者因特定的传播意图和翻译策略偏好而导致的表达缺陷相关。

王志鹏[2](2021)在《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文学——以《金锁记》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张爱玲擅长在小说中运用丰富的意象,事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等,人物的外貌,衣着,穿戴等,亦或是自然场景的风、云、月等,都给人以强烈的意象画面感,从而上升到文学之美学。

段峰[3](2021)在《身份、创伤和困境意识:《金锁记》译写再探》文中提出在文学翻译史上,张爱玲的文学自译是一个特殊现象,特别是从1943年到1971年,张爱玲在中英文之间往复自译和改写其成名小说《金锁记》。在作者和译者兼于一身的文学自译中,张爱玲通过语际转换和他语叙事,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实现了自我身份、心理创伤和困境意识的表达,从而将《金锁记》这样一个具有特定意义、关注个人的家族叙事扩延成了一部具有普遍意义、思考人类命运的作品。对其特殊案例的挖掘,不仅可以拓宽对文学自译的理解,也有助于为张爱玲研究提供更多元的视角。

王琪琪[4](2021)在《台湾国光剧团营销传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毛悦梅[5](2021)在《张看:讲述“传奇”的方法 ——《传奇》中的视觉性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传奇》增订本封面“窥视图”的出现到《张看》散文集的出版,“看”成为张爱玲构建文学世界、理解现实生活的重要方式,也为研究者指明了进入其人其作的新通道。笔者试图在借助当下有关视觉性、视觉文化等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对《传奇》文本中的视觉性行为进行深入探究,挖掘视觉性场景呈现背后的隐秘文化心理内涵。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试图厘清“看”及其相关概念,并在整体上对《传奇》文本中的视觉性在场及其主客体关系作了梳理。首先是“视觉性”概念的阐释,区别于日常所使用的“看”,它的范围更小,集中于具有各种力量关系生发的视觉行为本身,而非单纯的视觉感知过程。这一过程还离不开大脑意识以及其他感官的参与,因而是含混的。文学中细腻描述的大多是视觉性行为以及包含多种行为的视觉性场景,也是本文所分析的重点。其次,通过附录的展示,笔者认为《传奇》中视觉性的在场是毫无疑问的,是张爱玲文学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则是对视觉性行为中“看与被看”主题的分析,笔者指出看与被看的关系并非以往使用情景中的二元对立,而是呈现互动状态,被看客体是作者的关注重心,因而通过对被看者看到被看场景后相关心理行为的展示进而扩展为“传奇”世界中个体生存的普遍状态。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章,主要对视觉性行为的方式以及所见内容作了具体分析。镜像和窥视作为文本中出现较多的行为方式,是连接个体与外界环境、个体与自我欲望的重要通道,通过不同视觉性行为方式的展现,作者将人物内心世界完整呈现出来。而具体到所见内容的部分,笔者从个体和环境两方面入手,试图通过个体社会定位的模糊、个体情感能力的流失;生活环境的枯朽、时代背景的模糊瑟缩四方面来阐释个体所看到的自我生存处境,这种无所适从共同构成了携带有不安感的生存体验。第三部分对视觉性行为的文化心理内涵作了探究。首先是人本关怀,张爱玲将对个体的关注放置于和环境的较量中呈现。环境的不断规训和惩罚将个体禁锢其中,既无力也不愿反抗,只能被同化或走向灭亡。对自我意愿萎缩的残酷生存真相的反复书写体现了作者对人、人性的深刻关怀和洞察。此外,真实的日常生活书写、真挚的情感展现都通过人物的视觉性行为呈现出来,这种一贯的求真风格不仅塑造了众多“真”人形象,也使得张爱玲的作品能历久弥新。

唐彦琪[6](2021)在《中国现代小说疯癫人物病因及意义研究(1917-1949)》文中研究表明自1918年4月鲁迅《狂人日记》发表后,“狂人”的出现便掀起了疯癫书写的热潮。郁达夫、台静农、许杰、王西彦、张爱玲等现代作家笔下频繁的出现“疯子”形象,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独特的“疯癫形象群”。在现代作家笔下,“疯癫”不再是简单的身体上的疾病,它是作家对社会现实关照的另一个窗口,隐喻着作家的情感与态度。作家借不同身份、不同疯癫病因的疯癫人物的书写,从而对整个社会现实及人的存在等问题进行反思。他们力图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找到社会的不足之处,表达对压抑人性现状的忧思,从而实现他们改良社会、改良文化的目的。本文除了引言及结语部分,将按照以下内容进行展开:第一章探究疯癫为何成为一个频繁引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个章节中,重点关注古往今来的疯癫写作历史,同时注意疯癫研究的相关推进情况,最后对现代小说中的疯癫人物书写情况进行总体梳理,并简单回顾现阶段学界对现代小说中的疯癫研究现状,引入本文的研究重点——疯癫病因探索。第二章至第五章,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作家笔下的疯癫人物病因进行归类分析,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疯癫人物的疯癫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个人的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与迫害而导致人物行为失常,这类疯癫人物要么在身体内部受到了性的压抑,要么在身体外部遭受了暴力威胁与打击;二是在商业文明和战争的冲击下,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严重匮乏,他们缺乏金钱,极度贫困,生活窘迫,部分人物甚至陷入极度饥饿状态,产生幻觉,由此产生有违伦理的疯言疯行;三是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在现实社会中遭受重创,失去亲情、友情、或是爱情方面的寄托,这种情感的失落状态导致个体心理郁结,最终以疯癫的形式对自身或他人进行报复,寻求解脱;四是在新旧文化的冲突中,个体受到文化冲击而出现“超前”与“滞后”的言行举止,这便是一种话语错位现象,这种错位分为共时型错位和历时型错位两种,这类疯癫人物有的用一些超出常理的言行举止对现存文化秩序发起抗争,还有的以不合时代进程的传统话语进行思考而被社会所抛弃。第六章,通过对不同疯癫人物的疯癫原因分析,可以发现不论作者怎样对疯癫人物进行描述,均隐藏着作家对压抑人性的现实社会和文化传统的反思,也透露着其对当时社会的人道主义关怀:在身体和物质方面,呼唤建立人的生存基础;对个人情感的关怀以达到构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纽带;对个人话语的关怀则是为提高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

刘芳彤[7](2021)在《张爱玲小说与《金瓶梅》》文中研究表明现当代文学史上诸多从古典小说里汲取养料的作家中,能够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张爱玲即使不是唯一一个,也是这方面最自觉最成功的一个。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与古典小说《金瓶梅》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张爱玲是如何看待古典小说中的经典——《金瓶梅》,而《金瓶梅》又是如何在思想上和小说写作上对张爱玲产生影响。通过研究,对张爱玲与古典小说的传承关系有更加清晰、立体、深刻的认识,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本文对于张爱玲小说写作受《金瓶梅》影响进行了几方面的分析,全文分为如下章节。第一章阐述张爱玲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渊源,没落贵族家庭给予她的旧式文化教育与熏陶不仅使她酷爱古典小说,更重要的是为她之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在诸多古典小说中,《金瓶梅》与《红楼梦》对她产生的影响又尤为突出。她称“《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一切的源泉”,这两部书给予了她写作技巧与人生感悟、思考方式的启发与滋养。第二章探讨的是艺术方法的借鉴,艺术方法是张爱玲小说从《金瓶梅》中汲取营养的最有迹可循的证据。这其中包括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的相似性以及服饰与色彩等意象方面的借鉴与学习。悲情又充斥着斗争的女性世界、自私懦弱的男性形象;前期作品中场景与对话里明显的金瓶之风与后期将其内化,形成“平淡而近自然的风格”。也标志着她在小说艺术上更高追求。第三章是从思想性角度挖掘《金瓶梅》之于张爱玲小说的深刻影响。分为言情传统的继承、悲剧世界的共鸣以及对人生的眷恋执着。张爱玲的言情与世情最为无限接近的是《金瓶梅》。她所写的是《金瓶梅》那样的成人世界的情,这情是常常于灰色地带徘徊。在张爱玲构造的小说宇宙里,不存在大观园那样的乌托邦,她故事里的主人公们,必须直面冰冷而现实的“世情”。此外,在《金瓶梅》式“人生如梦”色空观的启发下,她营造了独具特色的张氏悲剧美学,给小说史留下一个“苍凉而美丽的手势”。第四章谈的是以《金瓶梅》为代表的古典小说对张爱玲的影响有利有弊。但她不仅继承了《金瓶梅》等古典小说的文学价值,同时又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文化思潮和新的小说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正是张爱玲之所以能成为张爱玲的原因,也是张爱玲对中国文学与现代小说艺术的独特贡献。

林宇琪,张和群[8](2021)在《从《金锁记》中“月亮”的意象探析曹七巧的内心世界》文中研究指明《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在小说中虽有各类角色连番登场,但仔细分析起来就能发现,作者的笔墨都只为了凸显曹七巧一人的人物形象与心理变化历程。小说以月亮作为中心意象,贯穿全文的始终,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中心人物曹七巧的内心世界。本文将透过"月亮"意象来分析曹七巧因压抑欲望而扭曲的内心世界。

何霭茜[9](2021)在《被金钱枷锁囚禁的蛇——试论柴银娣个人情欲在经济和封建社会压迫下的畸形释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68年,张爱玲根据短篇旧作《金锁记》重写了中篇小说《怨女》。有别于《金锁记》中蒙太奇式的叙事过渡,《怨女》叙事平稳而暗潮涌动,通过对柴银娣大半生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在封建社会和经济压迫下情欲无处释放最终走向心理畸形的平凡女人,并通过追溯其平静中枯朽的平庸一生道出了大时代下碌碌庸众的苍凉。

冯爱琳,谭伟燕[10](2020)在《由绚烂归于平淡——《红楼梦》对张爱玲小说风格演变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张爱玲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其创作呈现出前期追求形似的"红楼烙印"到后期追求神似的"红楼神韵"的转变。在由表及里的过程中,张爱玲将《红楼梦》的审美意涵加以延续与发展,并赋予自己的人生感悟,充分显示出其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金锁记》中的“意象反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锁记》中的“意象反复”(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二元文化视角下的《金锁记》及其传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琳琅满目”:《金锁记》的西方文化元素
    (一)欧美日常物品的杂陈
    (二)西方审美意象的穿插
    (三)现AI写作作技巧的施展
二、“东方神韵”:《金锁记》的中国文化内核
    (一)中国文化场域的锁定
    (二)传统叙事手法的展现
    (三)古典小说技法的传承
三、“时代之殇”:《金锁记》中西传播差异及其成因
    (一)《金锁记》中西传播的强烈反差
    (二)《金锁记》中西传播反差的原因分析
        1.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导致了不同的接受期待。
        2.译者翻译策略偏好给西方读者造成了阅读障碍。
四、结语:“纵横捭阖”与“天时地利”

(2)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文学——以《金锁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张爱玲与《金锁记》
二、天上月,眼中镜
    (一)月亮
    (二)镜子
三、月下人,镜中像
    (一)女性的悲剧
    (二)现实的虚幻
四、结语

(3)身份、创伤和困境意识:《金锁记》译写再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锁记》的往复译写与接受
二、《金锁记》译写中的多元身份建构
三、《金锁记》译写中的创伤和困境意识

(5)张看:讲述“传奇”的方法 ——《传奇》中的视觉性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视觉性”及《传奇》中的视觉性呈现
    第一节 不纯粹的“视觉性”
    第二节 《传奇》中的视觉性在场
    第三节 我看着我被看
第二章 联通内外的视觉性行为方式
    第一节 镜像:可见世界的入口
    第二节 窥视:规范束缚下的欲望出口
第三章 所见:众生生存的不安
    第一节 自我存在的尴尬
    第二节 真挚与爱欲的流逝
    第三节 艰难之世
第四章 张望:梦魇时代的真切人生
    第一节 时代梦魇中的人本关怀
    第二节 朴素的求真底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中国现代小说疯癫人物病因及意义研究(1917-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疯癫何以是个问题
    1.1 疯癫书写历史
    1.2 疯癫研究历史
    1.3 现代小说疯癫书写情况
    1.4 现代小说疯癫研究现状
2 身体受虐型病因
    2.1 性压抑
    2.2 暴力打击
3 物质匮乏型病因
    3.1 极端贫困
    3.2 食物短缺
4 情感失落型病因
    4.1 亲情丧失
    4.2 爱情缺席
    4.3 七情失常
5 话语错位型病因
    5.1 共时型错位
    5.2 历时型错位
6 疯癫病因与现代作家的人性关怀
    6.1 身体、物质关怀:建立存在之基础
    6.2 情感关怀:构建连接之纽带
    6.3 话语关怀:提升生命之价值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张爱玲小说与《金瓶梅》(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张爱玲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
    第一节 身世·末世之感
    第二节 《红楼梦》与《金瓶梅》——一切的源泉
第二章 艺术方法的借鉴
    第一节 人物形象塑造
        一 女性世界
        二 自私懦弱的男性形象
        三 人物形象的艺术投影——《连环套》中的人物
    第二节 色彩与服饰
    第三节 语言的借鉴
        一 前期作品的场景与对话借鉴
        二 后期作品平淡自然的风格
第三章 精神世界的强烈共鸣
    第一节 言情传统的继承
    第二节 《金瓶梅》式悲剧世界
        一 悲剧神韵的承继
        二 死亡书写
    第三节 对人生的眷恋执着
第四章 张爱玲小说对《金瓶梅》的发展
    第一节 价值取向的变革
    第二节 现代化艺术表现手法的融入
    第三节 学习古典小说的得与失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由绚烂归于平淡——《红楼梦》对张爱玲小说风格演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绚烂中呈现“红楼烙印”
    (一)语言表达上的“红楼”印迹
    (二)人物塑造中的“红楼”印迹
二、平淡中凸显的“红楼神韵”
    (一)情节的淡化
    (二)语言的朴素含蓄
三、前后期贯穿的“红楼气息”
    (一)日常生活的书写艺术
    (二)末世苍凉的美学品格

四、《金锁记》中的“意象反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二元文化视角下的《金锁记》及其传播分析[J]. 吴俊蓉,吴静.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12)
  • [2]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文学——以《金锁记》为例[J]. 王志鹏. 汉字文化, 2021(18)
  • [3]身份、创伤和困境意识:《金锁记》译写再探[J]. 段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
  • [4]台湾国光剧团营销传播策略研究[D]. 王琪琪.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5]张看:讲述“传奇”的方法 ——《传奇》中的视觉性行为研究[D]. 毛悦梅.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中国现代小说疯癫人物病因及意义研究(1917-1949)[D]. 唐彦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张爱玲小说与《金瓶梅》[D]. 刘芳彤.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从《金锁记》中“月亮”的意象探析曹七巧的内心世界[J]. 林宇琪,张和群. 散文百家(理论), 2021(03)
  • [9]被金钱枷锁囚禁的蛇——试论柴银娣个人情欲在经济和封建社会压迫下的畸形释放[J]. 何霭茜. 名作欣赏, 2021(05)
  • [10]由绚烂归于平淡——《红楼梦》对张爱玲小说风格演变的影响[J]. 冯爱琳,谭伟燕. 惠州学院学报, 2020(04)

标签:;  ;  ;  ;  ;  

《金锁》中的“意象重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