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国外医学期刊利用现状及对策

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国外医学期刊利用现状及对策

一、徐医附院外文医学期刊的利用现状和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郭淑一[1](2021)在《认知症非药物照护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李尧[2](2016)在《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创新服务模式是图书馆发展的出路之一,医学图书馆也不例外。加之公众日益增加的健康信息需求,促使医学图书馆寻求转型发展,探讨面向公众健康开展服务的可能性。同时医学图书馆开展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有利于提升医学图书馆的形象和知名度,可以为医学图书馆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为了更好的实现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开展延伸服务这一目标,本论文在对我国医学图书馆延伸服务现状和公众健康信息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总结提出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模式。论文第一章阐述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框架。第二章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医学图书馆延伸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第三章在对公众健康信息需求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公众健康信息需求进行网络调研。第四章对医学图书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延伸服务案例进行剖析以提供经验借鉴。第五章是在分析医学图书馆延伸服务模式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研究总结提出公众健康借阅服务、网络健康信息服务、医学健康辅助服务、机构联合健康服务和特殊人群健康服务五种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模式。第六章归纳论文观点,同时展望今后进一步补充有关更广泛的公众健康信息需求结果和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模式在实际效果方面的研究。

王珊[3](2015)在《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成因与适宜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年,我国大型医院床位规模约增长了180%,800张床以上大型医院数量增长了近400%。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呈现倒三角状态,各地医疗服务市场几乎无一例外地呈现出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局面,大小医院均无法发挥比较优势,医疗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就医趋高价格选择,涌向大医院,小病大治,进一步导致医疗总费用持续攀升。国内外发布的卫生统计数据均显示:医院数量虽仅占医疗机构总数的2-3%,但诊疗费用占了医疗总费用的50%以上,我国达77%。因此,上述问题若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质量和可及性将受到巨大影响,无效医疗费用的增长也将难以遏制。政府和各级卫生管理者对此高度关注,近年来设立了系列研究课题,并组织专家集智攻关,拟从根本上实施纠治,本课题是该系列研究项目之一。本课题研究旨在基于我国大型医院床位规模不断增长的现状和问题,深入系统地探索其增长成因与适宜的发展模式,为政府卫生政策制定、公立医院改革、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可借鉴的循证依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现况研究,第二部分是大型医院床位增长成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部分是我国医院床位发展需求分析与规模经济研究,第四部分是医院床位发展模式国际经验借鉴,第五部分是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模式归纳与适宜模式研究,第六部分是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Delphi法、回归与预测统计分析,生产函数与数据包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理论的应用等。主要结果:一、大型医院床位增长现状。(1)总体:近十年,我国三级医院床位以约14%的年平均速度增长,从60万张增至167万张,在三个等级医院总床位中的结构比从35%升至42%。三级医院数量从987家增至1787家,增长了89%;平均规模从631张增至935张。其中,800张床以上更大型的医院则从243家增长到1212家,增长了400%。三级医院年床均担负诊疗人次从665人增至741人;床均担负住院人数从24人增至33人。而平均每床医疗技术人员从1.33人降至1.17人,床均执业医师从0.42人降至0.33人。(2)样本:44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在2001年一2010年平均床位规模从728张增至1268张。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分别增长198%和227%。手术例次和抢救次数分别增长100%和79%。直线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门诊人次、住院人数、手术例次、抢救例次以及床位使用率与床位规模存在正相关(P<0.0001),平均住院日和感染率与床位规模之间的关联经统计学检验不显着。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式bed=0.0174 inpatient+27.3597 alos+0.0023 income+0.0079 surg+0.0636 rescue。住院人数对床位规模贡献最大,偏决定系数为88.16%(P<0.0001)。二、大型医院床位增长成因。增长成因总体概括为“一角两圆三方四面”理论解释模型。内部驱动因素与外部的需求、制度、市场因素共同促成了大型医院的扩床行为。通过105家平均规模为1313张的三级医院管理者问卷调查结果,将内部因素概括为:医疗服务职责、医学专业追求、医院经济运行三大方面。需求因素包含老龄化、城市化、疾病谱改变等自然需求变化以及政策释放需求;医疗保障制度、现行补偿机制、价格与支付体系等制度因素形成激励机制;市场因素包括医疗服务价格需求弹性低、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特性带来的供给者、消费者行为影响。制度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医改前后,样本医院的住院人数增加37.6%,CPI调整后医疗总费用上升77.2%。不同医疗保险类别的患者就医数量、医疗费用均有显着差异(P<0.05)。7057例阑尾炎开腹术病例样本手术费构成10年中从19.5%降至14.5%;5年中733例经腹腔镜病例样本切除术手术费构成比从28.8%降至11.7%。缺乏配套机制的医疗保制度障对就医行为影响显着,现行价格体系正向激励缺失。三、床位发展需求与规模报酬状态。(1)利用比较法、卫生服务需求法和平滑指数法预测我国未来5年内医院床位需求增长至600~650万张。(2)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2001-2010年样本医院投入、产出变量进行逐年回归,各年参数估计值α+β均大于1,但仅有2009、2010年结果显着(P<0.0001),总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3)利用数据包络分析逐年以各家医院为决策单元的规模效率测算:当产出以工作量衡量时,结果显示每年平均约13%的医院规模报酬递增,33%的医院规模报酬不变,54%的医院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递增的医院平均规模459张,与规模报酬不变、递减医院的平均规模1123张和1008张存在显着差异(P<0.0001)。当产出加入收入衡量时,结果显示每年平均约4%的医院规模报酬递增,26%的医院规模报酬不变,70%的医院规模报酬递减。三者医院平均规模分别为790张,1072张,1361张,存在显着差异(P<0.0001)。规模经济研究方法、变量选取不同,结果差异较大。四、国际经验借鉴。与WHO成员国国家比较显示,我国医院床位总量排名第一,每万人口床位数略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国际上多层级医疗体系、床位区域规划是我国最为缺乏之处。各类卫生服务体系的典型国家或地区的床位发展共性经验还包括:(1)法案控制床位效率;(2)改善内部管理降低平均住院日;(3)社区、诊所分担医院收容压力;(4)划分医疗区域或建立区域性医院服务体系;(5)分级诊疗的强制性或鼓励手段;(6)各种形式的医疗机构整合、联合、集团化;(7)以DRGs为主的按病种付费的支付制度改革。(8)精细化内部管理。时间纵轴发展趋势显示,我国目前与80年代的台湾地区发展阶段类似,可提供良好参照。五、大型医院床位发展的适宜模式。据文献和调研资料,我国医院床位增长的主要模式有:单体扩张、建立分院、联盟协作、兼并重组、纵向结合。利用规模经济、比较优势、交易成本、一体化层次理论对5种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纵向结合的形式是综合体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发挥比较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利于多层次一体化资源整合,从体系均衡角度具备较大优势。建立纵向综合模式与单体扩张模式成本效益分析的决策树模拟模型框架用以决策,粗略估算纵向结合模式在效率、成本、效果等方面具有良好预期结果。六、政策建议。我国医院床位规模发展建议包括:(1)管理需求总量、整体规划;(2)地区平衡结构、因地制宜;(3)支付制度改革转变内生激励;(4)立法行政手段监管与规制。我国医院床位发展适宜模式建议包括:(1)政府规划下的纵向结合;(2)大型优质医院纲举目张;(3)模式关键思路单体应用。最后,大型医院内部运营管理的建议包括:(1)“规模数量型”转为“质量效率型”;(2)与外部协调配套的内部运行机制。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一、首次对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和模式比较评价;二、将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成因概括为“一角两圆三方四面”理论解释模型;三、改进了传统单一测算床位“适宜规模”的常规方法,建立了多维度综合性研究体系。

邵金远[4](2014)在《近代加拿大传教使团在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研究》文中指出关于基督教在中国的医学传教活动,目前国内外研究者虽然众多,但针对中国内陆闭塞落后地区的区域性案例研究还极为匮乏,同时关于加拿大传教使团在中国医学传教的研究更为罕见,所以,本论文选取加拿大长老会在近代豫北的医学传教进行研究便具有以上两方面填补一定空白的意义。另外,相较欧美各国,加拿大传教使团登场较晚甚至是最晚,又因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从而较少带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功利目的,而更多地是基于传播上帝“福音”的纯宗教活动。同时,加拿大传教使团医学传教的目的地——近代豫北又是一块封闭、落后的尚待“开垦”的处女地。这就使得本选题又具有了作为中西科学文化交流的一个纯粹、典型案例的学术研究价值。明确了选题的价值,本论文便从问题出发,根据档案资料、口述史料、实物资料、加拿大传教士后人提供的资料这“四位一体”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循着历史的线索,在近代中国的大背景下,发掘、梳理和尽可能地还原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60年(1888-1947年)的医学传教活动,分析其分期、走向、特色、规律、影响以及与近代豫北社会的互动关系,厘清了社会福音运动在从以“疗灵”为主向以“疗身”为主转变中的作用、河南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在西医本土化进程中的地位以及加拿大传教使团“四进四出”豫北对其医学传教活动的影响等等问题。为此,本论文选取从加拿大长老会传教使团进入豫北进行医学传教的1888年为开端,到1947年加拿大长老会传教使团永久地撤离豫北,这60年的时间跨度作为研究对象,将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医学传教活动划分为五大时期:即1888-1903年间的创业期(巡诊、诊所)、1903-1927年间的发展期(医院)、1927-1937年间的鼎盛期、1937-1945年间的动荡期以及1945-1947年间的恢复-撤退期。不过,在具体分门别类的论述中,又不完全拘泥于以上的五大分期时间,而是遵循着西学东渐从器物到制度再到精神三个层面的大的走向,即遵循西方医学在豫北的体制化进程。本论文由绪论、八章正文和结语共十部分组成。绪论介绍选题的意义,相关的研究进展,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是全文的一个总纲;第一章介绍豫北医学传教的背景,即加拿大长老会何以会选择豫北;第二章介绍西方医学在豫北的植入,为生存而战的艰辛历程,即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是怎样开始的;第三章介绍近代豫北医院的雏形,即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是怎样发展的;第四章介绍正规化医院(以托管制、住院医疗为标志)的建立,即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是怎样深入的;第五章介绍近代豫北的医学教育,即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是怎样支撑的;第六章介绍公共卫生事业和农村医疗网建设,即发掘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是怎样拓展的;第七章介绍近代豫北医学传教的衰落与医院的新生,即教会医学的终结与新中国医学的诞生;第八章则是关于近代豫北医学体制化、本土化的特征及其历史影响,即豫北医学传教留给今天的有形和无形的遗产;最后是结语,对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60年一个甲子的医学传教历程、特点、规律、影响和当今的启示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西方医学在豫北体制化、本土化的历程,也大致遵循着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精神层面三个层次的发展大主轴。所以,本论文的撰写思路既是历史的脉络,也是西方医学在豫北体制化、本土化的脉络,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本论文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创新:第一,本研究在材料的搜集上是一个创新,根据档案资料、口述史料、实物资料、加拿大传教士后人提供的资料,以“四位一体”的方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拿材料的方式新,取得的材料新。不仅如此,本研究是国内外首次对加拿大长老会在华即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的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的医学传教活动,无论是外在的器物,还是内在的制度和精神,给今天豫北、河南乃至中国的医院经营、医学教育和公共卫生管理等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本文对这笔遗产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发掘、整理和展示,特别是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的精神和实践力量。第二,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和出发点,提出了诸如加拿大长老会为什么会选择豫北作为传教基地、何以会长期独霸豫北、其成功的秘诀何在(医院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公共卫生、医学教育等)、社会福音运动与河南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在其中有怎样的影响以及豫北医学传教的分期、进程、特点、规律和影响是什么等问题,然后通过实证的分析和系统的研究尽可能地解答了这些问题,这种解答的过程与答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第三,本研究以实证材料阐明了这样一个结论,即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的医学传教是西方医学体制化(医院、管理、制度、护理、护校、公共卫生理念、护理分会等)与本土化(男护士、男女合校、中文教材、汉语讲授、不办医学高等教育、寄宿制人才培养模式、农村医疗网等)相结合的产物,是中西间的妥协、折中和融合,双方都有改变,既不是完全的体制化(因规模和目的的局限,不可能是全面的体制化,如缺乏豫北的医学“共同体”及其制度和章程,也没有专门固定的出版物等),也不是完全的本土化(尽管中方教职人员多方争斗,也未做到完全由中国人管理、运作;特别是,这种本土化始终是在西方医学体制化的大框架下进行的),其结果就是豫北特色的西医体制化。中西两种文化在西医东渐的历史演进中不断冲突与磨合,不断寻找一种平衡点,遵循矛盾-冲突-妥协-融合-平衡出出的不断循环演进的过程和规律。第四,本研究不仅是西方医学在中国体制化、本土化的一个典型和纯粹的研究标本,填补了西医东渐个案研究以及近代豫北医学传教研究的空白,而且以实证的案例揭示和证明了西学东渐中的一个现象和规律,即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其他门类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以及各类应用技术和实用工程等,医学是兼科技与人道于一身的“仁术”,所以,西方医学的传播相对较少受到经济、交通、文化等发展水平的制约,而能在相对封闭、落后的乡村地区如近代的豫北迅速、深入并全面的展开和深入。究其原因,是传教士传教的需要与中国底层百姓求医祛病最现实、最迫切的诉求能够最直接对接的结果。本论文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对西方医学在豫北的体制化、本土化的历程及其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中西学关系等互动的系统相关性分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韩远明[5](2014)在《我国尸体器官捐献的法律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生命科技的飞速发展,器官移植手术在临床医学领域获得了爆发性发展,但是,问题随之而来,那就是中国可供移植的器官数量产生了很大的缺口。器官来源的最佳途径是获得人体死亡后捐献的器官,这在学术上称为尸体器官捐献。但是,我国的尸体器官捐献率很低,远远满足不了临床需求。尸体器官捐献是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和传统文化激烈交锋的领域,本文从法律视角进行研究,以期能为我国尸体器官捐献提供有益的法律对策。笔者首先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了尸体器官的定义和范畴,确定了本文采用的尸体器官范畴,明确了尸体器官捐献的法律性质。然后,笔者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梳理了中国尸体器官捐献的现状,了解到中国的尸体器官捐献率远远低于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现到中国尸体器官捐献的现有法律制度并不完善。最后,笔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历史与比较研究方法,考察了域外某些代表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尸体器官捐献的法律成果。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本土文化,提出了若干有益于我国尸体器官捐献的法律对策。笔者对中国尸体器官捐献率低的困境,从法律角度提出了三大对策。第一个法律对策是完善中国尸体器官捐献法律的立法对策,主要是提升尸体器官捐献的立法层次,明确尸体器官捐献的公益立法理念,健全尸体器官捐献组织体系的法律内容,建议尸体器官捐献法律采用统一分离式的立法模式。第二个法律对策是构建我国尸体器官捐献的法律制度,建议采用家庭同意制度、合理的脑死亡标准制度和医院通报制度。第三个法律对策是构建我国尸体器官捐献法律的辅助制度,主要在相关法律中完善物质补偿制度、非物质激励制度和公众教育制度。

乐燕娜[6](2013)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2-2011年载文与引文及着者的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科技期刊直接反映国家科学技术产出水平,它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如何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和载文质量,如何科学地对科技期刊进行质量评价,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本文对《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自2002年创刊以来十年的载文、引文及着者进行了系统的量化分析。研究目的从载文、引文、着者的角度研究《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总结办刊现状,分析特点和不足,为该杂志提高办刊水平提供有益参考,帮助读者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此学科的情报源分布、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以满足本专业人员进行信息交流、学科合作的需求,为我国医学期刊的评价工作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材料和方法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2-2011年发表的共60期1751篇论文(不计会议纪要、消息、启示、致作者、通知、广告、文件等)为材料来源。以第一作者为统计对象,无着者和无着者单位的论文不予统计。利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2002-2011年《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刊出论文情况,对全文进行浏览并保存,录入Excel软件进行各项数据分析。用文献法、数值统计法、综合归纳法、逻辑推理法、对比分析法、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对该杂志2002-2011年的载文、引文、着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影响因子稳步提升,2007年增长速度最快,从0.618增长至0.943,于2009年突破1,达到最大值1.071。2.《中华消化外科杂志》10年共载文1751篇,期均载文量29.18篇;基金论文比十年来大幅增长,自2002年10.06%至2011年62.65%,十年平均27.23%;被引率56.03%,即年指标2.59,其中2006年达最大值5.06。3.着者来自中国31个省、直辖市、香港以及美国、日本、韩国。重庆、北京、上海3个地区的作者发文分别为429篇(24.50%)、220篇(12.56%)、182篇(10.39%),位居前3位,其次为四川、江苏、广东。美国作者3名,日本作者1名,韩国作者1名。4.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发文1263篇(72.13%),论文生产力较高。5.引文量较大,占92.18%,平均引文率7.30。引文语种以外文为主,占65.42%,其中7篇为日文,其余均为英文。中英文近5年的引用比例均逐年上升,当年文献被引用率最低,普赖斯指数为65.38%。6.合着率90.52%,合作度4.35,合着人数最多达20人;多单位合着论文占30.84%。7.1363名作者共发表文章1751篇,其中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为1034人,占75.86%,发表2篇以上的作者有195人,占14.30%,发表5篇以上的作者12人,占0.88%;发文15篇级以上的单位有18家,占总发文数的42.49%,其中最多的是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共发文250篇。结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自2002年创刊十年来影响因子稳步提升,基金论文比大幅增长,载文着者来源广泛,学科研究以合作研究为主要形式,重视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报道,有高水平的着者群体,是一个较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该刊作者分布范围广,合作率高,但总体分布尚不均衡,引文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高产作者群尚未形成。

王珩[7](2013)在《可持续性理论视角下的县级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效果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在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和进行深入政策梳理的基础上,设计调查工具并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目前基本药物制度在县级医院的实施现状,掌握实施与未实施―零差率‖销售的医院之间的效果差异,分析影响实施效果的机构、医生、患者以及外部配套政策等各方面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调研两方面给予基本药物制度在县级医院取得有效的可持续的效果提供政策建议。材料与方法(1)文献分析以卫生政策可持续性理论为贯穿整个研究的主线,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两方面,对比国外的先进经验,总结国内目前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确定县医院最常见8个病种的36种基本药物作为调查药品目录。选择安徽省内合肥市、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的10家县级医院作为调查现场。调查结果指标包括机构药品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和合理用药。使用SPSS16.0对机构、医生、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处方/病历质量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检验水准ɑ=0.05;医生合理用药处方质量指标以及患者基本药物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及态度影响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总体情况共调查10家县医院,其中5家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调取并统计4个门诊病种处方5044份、4个住院病种2640份病历,医生行为处方5460份。共计有578名具有处方权的医生和1064名患者完成调查问卷。(2)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实施―零差率‖销售的医院基本药物存储率为85.87%,未实施―零差率‖销售的医院为89.22%,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3)基本药物的可负担性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县医院平均有30%的药品不可负担;未实施的县医院平均37.22%的药品为不可负担。(4)机构合理用药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医院与未实施―零差率‖销售的医院相比,患者所取到的药品标示清楚比例较高(分别为46.6%和37.3%)、患者知道服药剂量的比例较低(分别为75.0%和78.8%)、患者的平均接诊时间和配药时间较长,处方药品数量和实际配药数量均较高。(5)医生合理用药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医院与未实施―零差率‖销售的医院相比,门诊病种处方中的平均药品数量较多(分别为2.34和2.3),通用名比例较低(分别为96.8%和99.1%)、抗生素比例较高(分别为21.2%和18.26%)、基本药物比例较高(分别为38.8%和34.03%);住院病种的抗生素比例较高(分别为21.37%和20.0%),注射剂比例较高(分别为87.58%和85.73%),基本药物比例较高(分别为65.5%和57.7%)。(6)患者基本药物知晓程度和态度1064名患者中,听说过―基本药物‖概念的仅有159人(14.9%),其知识来源主要是:医务人员(45.3%),电视(39.6%)和网络(27%);19.2%的患者表示不愿意使用基本药物,原因主要为不信赖其疗效(87.7%),认为质量难以保证(26.5%)。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医保类型等与其基本药物知识了解程度以及使用意愿不相关。(7)医生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影响医生处方药品数量的因素有学历和专业;影响处方通用名使用比例的因素有学历、专业、教育培训经历及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态度;影响处方抗生素使用比例的因素有年龄、学历、专业;影响处方注射剂使用比例的因素有学历和专业;影响处方基本药物使用比例的因素有学历、专业和药品专业知识。研究结论(1)县级医院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总体上较高,但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县医院的可获得性反而低于未实施的县医院。(2)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县医院药品可负担性要明显优于未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县医院。(3)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县医院与未实施的县医院处方/病历相比,处方药品数量偏高,通用名使用比例偏低,抗生素和注射剂使用比例偏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较高。(4)医生的年龄、学历、专业、接受的教育培训经历、对药品的专业知识了解程度等因素均会对其处方的合理性产生影响。(5)基本药物制度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方式单一。(6)政府缺乏有效的监管,补偿不到位;机构内部未形成竞争性的人事制度,无法产生激励作用。政策建议(1)建立科学适用的县级医院基本药物目录统一遴选标准,以―适用、经济、有效‖为原则;遴选参与主体构成公开透明,综合考虑;地方增补目录考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健康问题的差异性。(2)合理定价,规范配送,确保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建立平衡定价机制,在确保低价的同时要保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做到价格和质量的平衡;尝试中标企业直接负责药品配送,减少中间环节。(3)转变医院管理理念,优先配备并使用基本药物改变―以药养医‖观念,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制定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具体实施办法及措施、明确本单位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培训考核方案等;加大对医务人员处方行为的监督。(4)加强培训,规范医生处方行为加强对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成立处方管理部门,对医生处方行为进行分类和限制;加大医生处方抽查、点评力度,明确奖惩措施并真正落实。建立起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薪酬制度、竞争性的人事制度和激励性的分配制度,提高合理用药。(5)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构建多渠道的补偿机制建立新型财政补偿制度,落实政府办医主要责任的同时,形成医疗保险基金购买服务补偿、医院服务价格补偿等多元化的渠道。(6)优化基本药物报销政策,发挥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社会医保部门参与基本药物制度各环节制定;基本药物取消起付线,有条件的地区实行门诊基本药物100%报销;住院病种实行总额预付和按病种付费方式。创新与不足(1)创新在国内卫生政策研究领域首次将卫生项目的可持续性理论引入基本药物制度在县级医院的实施效果之中;在分析合理用药指标与医生方面影响因素过程中,能够做到将医生的处方与其问卷一一对应,弥补了现有的相关研究中两者分开的缺陷;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为基本药物制度在县级医院实施效果的分析提供依据,将实施的机构和未实施的机构进行对比,不仅增强了结果的可信性,更能从比较分析中得出实施效果的核心影响因素。(2)不足实证调查只选取安徽省内的三个地市作为现场,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反映全国的现状,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做多个省份之间的对比;由于本研究从制度本身、实施制度的主体、外部配套政策三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囊括了制度各方面可能的影响因素,针对基本药物制度核心的医疗保险和政府补偿两方面内容未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今后的研究需要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点进行深挖掘。

李威威[8](2012)在《河南医改试点医院员工对激励措施的认知与满意度调查》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河南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洛阳市、漯河市、濮阳市11所医院激励措施现状的调查,分析当前医务人员对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的满意度,找出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因素以及目前公立医院激励措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医院激励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激励措施,为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提供经验和参考依据。方法1.调查方法:选取河南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11所医院作为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绩效考核满意度、激励措施满意度。2.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取双录入的方法将调查表以数字化方式输入数据库,并进行一致性核查。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分析过程中使用均数、率、构成比进行描述,两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等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不同特征医务人员对绩效考核熟悉程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越小,工作年限越短对医院的绩效考核熟悉程度越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医生对绩效考核体系熟悉程度最低。2.不同特征医务人员中因岗位不同对个人薪酬及福利待遇和奖金分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医生的不满意程度最高。3.激励措施的满意度分析中,职称和年龄对激励措施的五个维度的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是激励措施的影响因素。结论公立医院现有绩效考核体系的评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不同特征医务人员对医院的绩效考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满意度差异。其中,医生的不满意程度最高。不同职称医务人员对激励措施的满意度不同,其中,中级职称对医院激励措施的五个维度满意度最高。另外,年龄的不同对医院激励措施的满意度也不相同,35-49岁年龄组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最低。

朱明兰[9](2012)在《呼吸管理团队在COPD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课题从慢性病管理的角度出发,引进国外先进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经验,创建多学科合作的呼吸专科管理团队,制定团队工作方案,通过团队成员间的通力合作,为COPD患者提供个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综合且全程的康复护理服务,以提高其生存质量,减轻因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及社会负担,进一步节约医疗卫生资源。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及专家咨询,借鉴国外先进的COPD康复团队管理方案,结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及本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状况,制定团队工作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于COPD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研究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的Ⅱ-Ⅳ级、且居住于遵义市两城区及遵义县城区的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收集各级患者资料时排列序号的基偶性原则分为康复组(基数号)和对照组(偶数号),每组含Ⅱ、Ⅲ、Ⅳ级COPD患者各20例,共60例。对康复组采用呼吸管理团队的工作方案实施院内综合康复护理和社区跟踪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呼吸科现有常规进行治疗护理,两组病例出院后均随访观察一年。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半年及出院一年时的运动耐力(BODE指数)、生存质量(SGRQ)、肺功能(FEV1、FVC、FEV1/预计值)、心理状态(SAS、SDS)、出院一年内的总体平均住院日、平均医疗费、再次入院率及病人满意度等评价指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作为有显着性差异的判断标准。结果:1.入院时两组患者在同一疾病分级水平下的一般资料、BODE指数、SGRQ及肺功能、SAS、SD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出院三个月时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结果比较中:康复组Ⅱ、Ⅲ、Ⅳ级COPD患者的SGRQ总分及各组成部分(症状分、活动分、影响分)得分均低于同级对照组(P<0.05)。3.出院半年及一年时各评价指标的比较结果:(1)BODE指数:出院半年时,康复组Ⅱ、Ⅲ级COPD患者的BODE总分及MMRC得分均低于同级对照组,而6MWD均高于同级对照组(P<0.05);BMI及FEV1/预计值在同级的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一年时,康复组Ⅱ、Ⅲ级COPD患者的BODE总分及MMRC得分均低于同级对照组,而BMI、FEV1/预计值、6MWD均高于同级对照组(P<0.05)。Ⅳ级COPD患者出院半年及一年时的BODE指数总分、BMI、FEV1/预计值、6MWD、MMRC的评分结果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SGRQ评分:康复组Ⅱ、Ⅲ、Ⅳ级COPD患者的SGRQ总分及各组成部分(症状分、活动分、影响分)得分均低于同级对照组(P<0.05)。(3)肺功能:出院半年时,康复组各级COPD患者的FEV1、FEV1/FVC、FEV1/预计值在同级的两组患者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一年时,康复组Ⅱ、Ⅲ级COPD患者的FEV1、FEV1/FVC、FEV1/预计值高于同级对照组(P<0.05);Ⅳ级COPD患者的FEV1、FEV1/FVC、FEV1/预计值在两组患者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4)SAS、SDS评分:康复组各级COPD患者的SAS、SDS得分均低于同级对照组(P<0.05)。4.康复组各级COPD患者出院时的病人满意度调查得分均高于同级对照组(P<0.05)。康复组Ⅱ、Ⅲ级COPD患者自入院至出院一年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医疗费、再次入院率均低于同级对照组(P<0.05):Ⅳ级COPD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医疗费、再次入院率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呼吸管理团队能有效减轻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增强活动耐力、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营养状况、减轻心理负担,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同时,呼吸管理团队能有效缩短中重度COPD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再次入院率及平均医疗费,降低疾病经济负担,节约医疗卫生资源。

魏民[10](2010)在《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编译出版委员会批准出版的具有报道性质的医学科学技术文献检索系列期刊,共18个分册(包括内科学、外科学两个分册的英文版),形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系列杂志,在国内的医学领域,为科技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各种数据库的广泛应用等,该系列刊物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存在的意义也受到了质疑。所以,该系列的大部分刊物已经转变为一次文献,但仍有少部分刊物继续坚持原有办刊宗旨与方向,继续出版文摘类期刊。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对本系列刊物做全面、深入地分析,获得对其发展现状的基本认识,研究适合中医检索类刊物的发展模式。方法:通过电话咨询、发放调查问卷、直接去杂志社访谈、网上调查、召开专家座谈会等方式,对《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杂志的发展及生存现状进行调研。1出版情况调研分析调研国内医学文摘系列杂志创办、发展的状况,分析各种影响期刊发展的因素。2典型分析选择2-3种有代表性的刊物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其栏目设置、内容收录、广告安排等方面的特点。3不同发展状况的对比研究选择发展较好、转为一次文献的期刊和停刊杂志进行对比研究,并加以分析。4文摘刊物与全文数据库相关关系的探讨分析有代表意义的国内的全文数据库对文摘刊物的冲击;以及对文摘刊物自身优势及存在价值的分析。5医学文摘发展方向研究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专家咨询法等,对中医文摘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共18个分册的生存状况:①转为一次文献:从2006年开始,先后共计有10种杂志转为一次文献,同时变更了刊名。他们分别是:2006年5月,《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更名为《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年8月,《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更名为《内科》。2009年更名的共有8种,《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更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国医学文摘:放射诊断》更名为《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国医学文摘:计划生育妇产科学》更名为《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更名为《中国临床护理》,《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更名为《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更名为《中国临床新医学》,《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更名为《中国癌症防治》,《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更名为《中国肿瘤外科杂志》。②停刊及休刊:《中国医学文摘:眼科学》于2002年停刊;《中国医学文摘:卫生学》于2009年休刊1年。③保持原有办刊形式:2009年,《中国医学文摘》系列仍有6种期刊继续编辑、出版、发行,包括:《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英文版》、《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英文版》、《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中国医学文摘:中医》。(2)期刊转型原因分析:科技期刊的发展反映了相关领域的学术活跃度,文摘型18种期刊几乎涵盖了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提高,中医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现代化步伐加快,中医药研究文献海量增加,仅凭几十页或上百页的纸质期刊已无法收录承载。再有,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越来越全,医疗科研人员更习惯用网络搜寻信息。因此认为,医学文摘类期刊基本上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所以,本系列多数期刊已改为一次性文献,这样,不仅为医疗科研人员提供交流的平台,而且对广告的投放也将十分有益。(3)中医文摘特殊性分析:对于不同学科领域的文摘类期刊,应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1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特点、新的机遇,有利因素和条件前所未有,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全国已有76%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已经覆盖中西部所有的县,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覆盖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在这些地区,文摘类杂志还起着图书馆的作用。自1792年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问世以来,传统医学期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对医学学术传播、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医学文摘:中医》当年的发行量,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的信赖程度,也表明中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结论:《中国医学文摘:中医》可以继续办下去,但要向全(收录信息文献全)、便(检索应用方便)、快(出版周期短)方向发展,向国内外传递我国最新的中医药研究信息,及时报道国内中医药领域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和新技术,为临床、科研和教学等服务,为弘扬中医药事业服务。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对全国医学类检索期刊进行全面、系统、严谨的调研。2.对办刊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3.对我国中医领域中发展文摘刊物提出有意义的建设性意见。创新点:通过本次研究,探讨出《中国医学文摘;中医》作为检索类刊物可以与中医药类一次文献竞争的对策。

二、徐医附院外文医学期刊的利用现状和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徐医附院外文医学期刊的利用现状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2. 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分析
    2.1 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概述
        2.1.1 公众和公众健康概述
        2.1.2 延伸服务概述
        2.1.3 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概述
    2.2 我国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现状调查
        2.2.1 调查目的与样本选择
        2.2.2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3 结论
    2.3 本章小结
3. 公众健康信息需求
    3.1 公众健康信息需求概述
        3.1.1 健康信息
        3.1.2 公众健康信息需求
    3.2 公众健康信息需求调研
        3.2.1 问卷调查法
        3.2.2 问卷设计
        3.2.3 问卷发放与回收
        3.2.4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2.5 结论
    3.3 本章小结
4. 案例分析
    4.1 医学图书馆延伸服务案例
        4.1.1 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网站MedlinePlus
        4.1.2 中国公众健康网
        4.1.3 灾害医学信息专题服务
        4.1.4 面向病人服务的患者图书馆
        4.1.5 泰山医学院阅读疗法服务
    4.2 其他类型图书馆延伸服务案例
        4.2.1 天津市基层图书馆延伸服务
        4.2.2 广东流动图书馆延伸服务
        4.2.3 苏州总馆/分馆延伸服务
    4.3 本章小结
5. 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模式
    5.1 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模式涵义和要素
        5.1.1 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模式涵义
        5.1.2 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模式要素
    5.2 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模式
        5.2.1 公众健康借阅服务
        5.2.2 网络健康信息服务
        5.2.3 医学健康辅助服务
        5.2.4 机构联合健康服务
        5.2.5 特殊人群健康服务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国内医学高校图书馆调查结果
附录2 医院图书馆调查结果
附录3 三甲医院图书馆调查结果
附录4 调查问卷
附录5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成因与适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医院与医疗卫生服务
        二、我国医院发展与床位增长
        三、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目标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技术路线
第一章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现况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现状总体描述
        一、医院床位总量发展情况
        二、不同类别医院床位增长情况
        三、不同级别医院床位增长情况及结构
        四、医院人均床位发展情况及地域分布
        五、床位配备卫生技术人员变化情况
        六、医院床位服务提供
        七、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大型医院床位发展现状样本描述与分析
        一、发展变化趋势描述
        二、直线相关分析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四节 大型医院床位发展带来的问题
第二章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增长成因分析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文献信息分析
        二、问卷调查
    第二节 文献研究观点分析
    第三节 医院管理者问卷调查
        一、被调查医院基本情况
        二、床位发展信息
        三、增长成因
        四、医院床位发展适宜规模
    第四节 医院床位增长理论解释模型
        一、“一角两圆三方四面”解释模型
        二、源头:需求因素
        三、激励机制源头:制度因素
        四、规律自然反馈:市场因素
        五、集成驱动力:内部因素
        六、外接圆:区域卫生规划
    第五节 床位增长制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医疗保障制度对患者就医情况影响
        二、价格体系在单病种费用中的体现
第三章 我国医院床位发展需求分析与规模经济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医院床位发展总量预测
        一、国际比较法
        二、区域卫生规划法
        三、统计预测法
    第三节 医院床位发展规模经济研究与评价
        一、床位适宜规模理论的适用性评价
        二、床位适宜规模测算实证
第四章 医院床位发展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国际比较下的中国医院床位
        一、医院床位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单体医院床位规模与床均卫生人员
        三、床位资源分布均衡度
        四、床位增长方式
    第三节 国际医院床位发展经验
        一、经验1:法案控制床位设置
        二、经验2:改善医院内部管理降低平均住院日
        三、经验3:大力发展基层医疗为替代
        四、经验4:区域卫生规划
        五、经验5:强制性分级诊疗
        六、经验6:DRGs支付制度改革提高服务效率
        七、经验7:不同层面的卫生服务整合
        八、经验8: 精细化内部管理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适宜模式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模式总结与案例分析
        一、单体扩增
        二、建立分院
        三、兼并重组
        四、联盟协作
        五、纵向结合
    第三节 床位发展模式的卫生经济学定性评价
        一、规模经济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交易成本理论
        四、一体化层次理论
        五、定性分析汇总结果
    第四节 适宜模式成本效益分析模拟论证框架
第六章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政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规模控制政策建议
    第二节 我国医院床位发展适宜模式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 医院内部运营管理模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大型公立医院床位发展调查问卷题目部分
致谢
个人简历

(4)近代加拿大传教使团在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的意义
    2 文献资料与先行研究
        2.1 建国前关于在华医学传教活动的相关资料与研究
        2.2 建国后国内学者关于在华医学传教活动的研究
        2.3 港台和海外学者关于在华医学传教活动的研究
        2.4 国内外关于河南和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的研究
    3 研究思路
    4 研究方法
    5 创新与不足
        5.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近代豫北医学传教的背景
    1.1 时代与文化背景
        1.1.1 医疗服务与宗教福音事业
        1.1.2 中国沿海初期的医学传教
        1.1.3 豫北医学传教的特殊之处
    1.2 豫北:何以成为加拿大人的必然选择
        1.2.1 基督教深入河南腹地传教
        1.2.2 近代豫北的医疗卫生实况
        1.2.3 医疗需求与加拿大的选择
    本章小结
    附:勇敢的乡村冒险者——古约翰、史密斯
第二章 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的肇始
    2.1 古约翰:开径辟路初入豫北
    2.2 初显身手,用医学敲开家门
        2.2.1 初到豫北,屡遭冷遇
        2.2.2 仁术仁心,融化坚冰
        2.2.3 入乡随俗,扎根豫北
    2.3 屡挫屡奋,为生存立教而战
        2.3.1 在与疾病抗争中前进
        2.3.2 用知识诚意战胜暴力
        2.3.3 为传教豫北不懈奋斗
    本章小结
    附:为了信仰而坚守——第一代医疗女传教士马多士、科玉贞
第三章 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的开展
    3.1 豫北三处教会医院的初建
        3.1.1 使团兴办医院的原因
        3.1.2 安阳广生医院的初建
        3.1.3 卫辉博济医院的初建
        3.1.4 怀庆教会医院的初建
    3.2 豫北教会医院的初步效果
        3.2.1 提供有序的医疗服务
        3.2.2 形成了医疗诊治群体
        3.2.3 改善医务人员的生活
        3.2.4 拓展维系各界的关系
        3.2.5 促进卫生系统的形成
    3.3 向正规化近代医院的转型
        3.3.1 二三十年代医院扩建
        3.3.2 集体正规化转型启动
        3.3.3 传教与传医重心转换
    本章小结
    附:为了信仰而前仆后继——孟恩赐医生夫妇和他们的后代
第四章 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的深入
    4.1 豫北正规化医院集体转型
        4.1.1 医患比例及护理水平
        4.1.2 医疗卫生设施与服务
        4.1.3 分科意识建辅助部门
        4.1.4 主要病例和治疗成果
        4.1.5 正规化医院的主指标
    4.2 豫北医院医教关系的变迁
        4.2.1 早期投入与医教纷争
        4.2.2 宗教狭隘与医院紧身
        4.2.3 去宗教化与医院发展
    4.3 医院管理权限的易主冲突
        4.3.1 医院管理权两次易主
        4.3.2 传教医务人员的情感
        4.3.3 管理权限争夺的原因
    本章小结
    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麦克卢尔父子的中国情结
第五章 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的教育支撑
    5.1 本土医学人才培养三阶段
        5.1.1 识字扫盲阶段的培训
        5.1.2 教会中小学校的教育
        5.1.3 教会正规的医学教育
    5.2 豫北正规医学教育的开展
        5.2.1 东西医学体系的差异
        5.2.2 惠民护士学校的特色
        5.2.3 豫北护理体系的影响
    本章小结
    附:近代豫北护理事业的创建者——饶秀贞、布莱登
第六章 近代豫北公共卫生事业的发端
    6.1 豫北公共卫生理念的传播
        6.1.1 传教与公共卫生事业
        6.1.2 公共卫生运动在豫北
        6.1.3 易俗中的女传教护士
    6.2 怀庆“农村医疗网”建设
        6.2.1 乡村建设与卫生宣传
        6.2.2 传教士对农村的影响
        6.2.3 农村医疗网:新构想
        6.2.4 罗光普的“人生公式”
    本章小结
    附:近代豫北公共卫生意识的传播者——盖麻姑、彭纯修
第七章 加拿大传教使团的撤离与医院重生
    7.1 加拿大传教使团的“四进四出”
        7.1.1 义和团运动中的撤出
        7.1.2 北伐战争中的大撤离
        7.1.3 反英运动中的大撤离
        7.1.4 因内战而永久的撤离
    7.2 内忧外患中缓而痛的解体
        7.2.1 反复撤离中遭受重创
        7.2.2 外部的支持不断削弱
        7.2.3 内部的矛盾逐渐激化
    7.3 豫北三所教会医院的重生
        7.3.1 安阳广生医院的沿革
        7.3.2 卫辉惠民医院的新生
        7.3.3 平原省立医院的筹建
    本章小结
    附:近代豫北本土的医护领军人物——段美卿、李素英
第八章 豫北医学体制本土化及其影响
    8.1 豫北医学体制本土化表现
        8.1.1 器物层面本土化表现
        8.1.2 制度层面本土化表现
    8.2 豫北医学体制本土化影响
        8.2.1 中西文化磨合与创新
        8.2.2 有形遗产的历史影响
        8.2.3 无形遗产的挖掘利用
    本章小结
    附:中西文化交流的促进者——季理斐
结语
附录
    附录1 缩略语查询目录
    附录2 近代豫北地区传教活动大事记
    附录3 本研究所涉及的近代在豫北的加拿大传教士名单一览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我国尸体器官捐献的法律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我国尸体器官捐献的基础性问题
    第一节 尸体器官的医学定义与医学范畴
        一、尸体器官的医学定义
        二、器官移植医学语境下的尸体器官范畴
    第二节 尸体器官的法律定义与法律范畴
        一、尸体器官的法律定义
        二、尸体器官的法律范畴
        三、本文讨论的尸体器官范畴
    第三节 尸体器官捐献的法律性质
        一、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
        二、尸体器官捐献行为与一般赠与行为的区别
第二章 我国尸体器官捐献现状
    第一节 尸体器官捐献的现实需要
        一、医学教研的需要
        二、器官移植医学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尸体器官捐献的历史沿革
        一、尸体器官捐献的发展阶段
        二、尸体器官捐献法律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尸体器官捐献的评析
        一、影响尸体器官捐献的现实原因
        二、影响尸体器官捐献的法律原因
第三章 域外尸体器官捐献的介绍
    第一节 普通法系国家尸体器官捐献的概况
        一、英国的器官捐献
        二、美国的器官捐献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尸体器官捐献的概况
        一、西班牙模式——变相的举国体制
        二、法国的器官捐献
    第三节 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尸体器官捐献的概况
        一、日本的器官捐献
        二、我国台湾、澳门、香港的器官捐献
第四章 我国尸体器官捐献的对策探索
    第一节 尸体器官捐献的立法对策
        一、提升立法层次
        二、确定公益的立法理念
        三、完善捐献机制的法律设计
        四、采用统一分离式的立法模式
    第二节 构建尸体器官捐献的法律制度
        一、家庭同意制度
        二、脑死亡制度
        三、医院通报制度
    第三节 构建尸体器官捐献的辅助制度
        一、物质补偿制度
        二、非物质激励制度
        三、公众教育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2-2011年载文与引文及着者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期刊评价体系
    1.3 期刊评价分析指标说明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来源
    2.2 统计学指标
    2.3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影响因子变化
    3.2 载文情况统计
    3.3 引文情况统计
    3.4 着者情况统计
4 讨论
    4.1 影响因子稳步提井
    4.2 基金论文比大幅增长
    4.3 载文着者来源广泛
    4.4 引文意识需要加强
    4.5 合作研究为主要形式
    4.6 高产作者群尚未形成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可持续性理论视角下的县级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效果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1.3 资料来源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复习
        1.4.2 专家咨询
        1.4.3 专题小组讨论
        1.4.4 实证研究方法
    1.5 技术线路
    1.6 论文内容与结构
2 研究理论基础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
        2.1.1 基本药物
        2.1.2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
        2.1.3 可获得性
        2.1.4 可负担性
        2.1.5 合理用药
    2.2 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追踪检查法
    2.3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国外经验及国内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2.3.1 基本药物政策
        2.3.2 制度实施主体
        2.3.3 配套政策
3 研究结果
    3.1 整体情况
    3.2 基本药物制度在县级医院实施效果指标结果
        3.2.1 基本药物可获得性
        3.2.2 基本药物可负担性情况
        3.2.3 医生合理用药情况
        3.2.4 机构合理用药调查---县级医院患者就诊取药流程
    3.3 县级医疗机构管理、医生及患者基本药物知信行问卷结果
        3.3.1 县级医院机构管理情况
        3.3.2 县级医院医生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3.3.3 县级医院患者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3.3.4 合理用药影响因素研究
4 讨论
    4.1 县级医院基本药物可获得性
    4.2 县级医院基本药物可负担性
    4.3 县级医院合理用药
        4.3.1 处方/病历质量指标
        4.3.2 机构合理用药
    4.4 合理用药影响因素
    4.5 患者基本药物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及态度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县级医院基本药物可获得性
        5.1.2 县级医院基本药物可负担性
        5.1.3 县级医院合理用药
        5.1.4 合理用药影响因素
        5.1.5 患者基本药物知晓水平和态度
        5.1.6 基本药物制度配套政策
    5.2 政策建议
        5.2.1 建立科学适用的县级医院基本药物目录
        5.2.2 合理定价,规范配送,确保基本药物的可及性
        5.2.3 转变医院管理理念,优先配备并使用基本药物
        5.2.4 加强培训,规范医生处方行为
        5.2.5 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构建多渠道的机构补偿机制
        5.2.6 优化基本药物报销政策,发挥医疗保险的杠杆作用
6 创新与不足
    6.1 本研究创新之处
    6.2 本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基本药物制度及其实施效果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课题调查表

(8)河南医改试点医院员工对激励措施的认知与满意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与附表清单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不同医务人员对激励措施的认识
    3.3 不同医务人员对激励措施的满意度
4 讨论
    4.1 本研究调查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4.2 不同医务人员对激励措施的认识
    4.3 不同激励措施的作用
    4.4 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呼吸管理团队在COPD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呼吸管理团队的组建及团队工作方案的制定
    1 概述
    2 呼吸管理团队的组建
    3 呼吸管理团队成员培训方案
    4 呼吸管理团队工作方案
第二部分 呼吸管理团队在COPD患者康复理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次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现实背景
    1.1.1 与学科发展同步
    1.1.2 维持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1.1.3 适应中医药自主创新的发展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刊物调研
    1.3.2 办刊情况
    1.3.3 典型案例分析
    1.3.4 文摘与文献数据库的关系的探讨
    1.3.5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方向的研究
1.4 技术路线
    1.4.1 电话咨询
    1.4.2 问卷调查
    1.4.3 去杂志社访谈
    1.4.4 网上文献数据库调查
    1.4.5 会议座谈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专家咨询法
1.6 创新点 2. 国内外文摘类科技期刊的发展概述
2.1 国外文摘类科技期刊的发展概述
    2.1.1 美国《化学文摘》的发展概况
    2.1.2 日本《医学中央杂志》的发展概况
2.2 国内文摘类科技期刊的发展概述
    2.2.1 国内对《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研究情况
    2.2.2 《国外医学》系列杂志的发展概况
2.3 对国内外文摘类科技期刊发展的综合评述 3 调研方法实施情况
3.1 刊物基本信息收集及整理
3.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工作
    3.2.1 调查问卷的发放工作
    3.2.2 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
3.3 直接去杂志社访谈
3.4 对文献数据库进行调查
3.5 会议座谈 4 研究工作主要结果
4.1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历史
    4.1.1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名称
    4.1.2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创刊年,见表9
    4.1.3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主管单位及主办单位
    4.1.4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语种
4.2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现状
    4.2.1 已经更名的《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共计10种
    4.2.2 2002年停刊的《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有1种
    4.2.3 2009年休刊的《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有1种
    4.2.4 2009年继续保留《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名的杂志有6种
4.3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入选全文数据库情况
4.4 调查问卷回复情况
4.5 典型案例分析
    4.5.1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4.5.2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4.5.3 《中国医学文摘:卫生学》
    4.5.4 《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
    4.5.5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
    4.5.6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4.5.7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
4.6. 对文献数据库的初步调查
4.7. 会议座谈 5 对策研究
5.1. 我国医学文摘类型期刊现存状况分析
5.2. 我国医学文摘类型期刊发展方向探讨
    5.2.1 在内容上力求"全、便、快"
    5.2.2 加强人才管理与开发,提高期刊质量
    5.2.3 加强网站建设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2:《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读者意见调查表
附录3:《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情况一览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徐医附院外文医学期刊的利用现状和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认知症非药物照护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郭淑一. 青岛理工大学, 2021
  • [2]医学图书馆面向公众健康的延伸服务模式研究[D]. 李尧.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02)
  • [3]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成因与适宜模式研究[D]. 王珊.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11)
  • [4]近代加拿大传教使团在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研究[D]. 邵金远. 山西大学, 2014(01)
  • [5]我国尸体器官捐献的法律对策研究[D]. 韩远明. 兰州大学, 2014(10)
  • [6]《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2-2011年载文与引文及着者的统计分析[D]. 乐燕娜. 浙江大学, 2013(01)
  • [7]可持续性理论视角下的县级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效果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D]. 王珩. 华中科技大学, 2013(12)
  • [8]河南医改试点医院员工对激励措施的认知与满意度调查[D]. 李威威. 郑州大学, 2012(09)
  • [9]呼吸管理团队在COPD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 朱明兰. 遵义医学院, 2012(05)
  • [10]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D]. 魏民.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2)

标签:;  ;  ;  

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国外医学期刊利用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