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GSM引擎模块实现GSM增值业务

使用GSM引擎模块实现GSM增值业务

一、采用GSM引擎模块实现GSM增值业务(论文文献综述)

彭艳[1](2015)在《基于C2G平台的预付费漫游业务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在国际漫游的业务领域,已经成功实现了同构网络的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和异构网络的后付费国际漫游业务,但是由于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网络和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通信协议和网络结构差异较大,实现异构网络之间的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困难重重。鉴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的基于C2G (CDMA to GSM)国际漫游增值业务平台的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该业务是在CIN-SCF (CINtel Server Software Controling Framework,服务器控制框架)中间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实现的,能够允许CDMA网络的预付费用户进入GSM网络时,使用异构网络间的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包括预付费的语音业务和短信业务)。该业务通过分别扮演GSM网络的SCP(Service Control Point,业务控制点)和CDMA网络的SSP(Service Switching Point,业务交换点),能够处理GSM网络和CDMA网络的会话消息,解决了异构网络预付费业务实现中的会话机制不同、实时扣费和放音等关键性问题,从而实现GSM和CDMA网络之间的互通和互操作功能。本文从同构网络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和异构网络后付费国际漫游业务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入手,分析了异构网络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实现过程中仍然存在的技术难点。通过对C2G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了业务需要实现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论文的核心是C2G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的设计与实现,根据需求分析对业务进行模块的划分,同时解决了设计实现中遇到的关键性问题;随后,通过对该业务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验证了该业务能够实现功能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最后,作者对研究生期间的实习工作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展望了C2G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未来的扩展。

秦茹[2](2010)在《基于3G环境的在线计费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通信产业的迅猛发展,用户需求不断的提高以及新一代通信技术的不断涌现,作为运营商诸多新业务缔造者的计费支撑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日渐重要,已成为电信运营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期待已久的3G大潮来临之际,计费支撑系统将如何作好应对的准备,本文将对此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论文首先详细介绍了3G环境下的计费特点、业务类型和国内外3G计费的现状,指出实时性和融合性是3G计费发展的趋势;分析了3G新业务的特点,发展模式和对计费支撑系统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指出了当前现有的计费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设在线计费系统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在线计费和离线计费的差异,详细阐述了在线计费业务特点,对3GPP定义的在线计费参考体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然后,基于当前融合计费的发展状况,描述了融合的在线计费系统架构方案,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了OCS网元在融合的在线计费系统中的定位,以及新系统的优点所在。详细设计了融合的在线计费系统中的核心一OCS网元,介绍了OCS网元的功能以及具体的实现情况。最后总结了课题的工作,展望了3G计费的未来。随着3G时代的到来,针对3G的计费研究逐渐成为焦点。融合的实时计费是3G计费的大趋势。基于使用量、服务与内容价值、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计费将逐步成为3G计费的主流。如何建设出完全适应3G环境的在线计费系统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尤其是随着3G新业务的不断更新与增加,在线计费系统仍存在很多变化,需要更多的细致研究。

闫旭[3](2010)在《基于GSM短消息平台信息检索系统》文中研究表明短消息服务业务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是GSM通信系统的一项重要业务。随着短消息服务业务与互联网相结合模式的建立,系统开发商能够开发出适用面更广的短消息增值业务应用系统,基于这种业务的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针对目前大学教育中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处于分离的状态,尚未出现专业的为了大学生管理而建立的“家校通”短信互动平台,本文将短消息业务与信息检索技术结合应用,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GSM通信系统的大学短消息互动平台。通过该平台。家长能够以手机短信或Web的方式查询学生的成绩,在校表现情况等信息,并能够通过该平台反馈个人意见及建议,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流。在设计完成短消息平台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基于Lucene的全文检索技术实现信息检索功能。通过此功能,教师可以检索家长的反馈信息,了解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从家长、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思想教育和学校教育建设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教育、指导学校教育建设、完善教育方式的目的。本文最后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了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证明系统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段秀平[4](2010)在《基于Symbian OS安全增值业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传统话音业务日趋饱和,而适合市场需求的移动增值业务显示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出现了诸如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等与用户经济安全颇为密切的应用,而这些应用对增值业务的安全体系有了更为苛刻的要求。Symbian OS作为全球最流行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拥有数量众多的开发人员和用户。基于Symbian OS的增值业务更是丰富多彩。虽然Symbian OS v9.x引入了新的基于能力的系统安全模型,加强了对系统自身完整性和用户隐密数据的保护,但是仍不能有效保障其上的增值业务的安全。此外,Symbian OS在不断更新,要求其上的增值业务能够做到快速移植,以减少开发和维护成本。本文深入研究了Symbian OS安全性,并结合国内应用最广泛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和公开密钥与对称密钥加密算法,给出了DSA、RSA混合签名加密短消息、AES加密GPRS通道中数据信息的加密方案,从而保证了移动增值业务系统中的身份认证和数据传输安全。此外,针对Symbian平台移植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三层架构模型,使得Symbian平台下的快速移植成为可能。基于北京邮电大学宽带网中心的实验环境完成了系统的实现和完善的系统测试。系统已经投入使用且运行效果良好。

何震[5](2009)在《GSM短消息安全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GSM系统的广泛应用,系统中存在的一些安全缺陷正在逐渐显露:认证过程为单向过程,有可能受中间人攻击;加密方式是点对点方式,而不是端到端,导致短消息在固网上以明文方式传输,可能被轻易窃取;加密用的A5算法已告破解,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性;缺乏数据完整性检查等。由于这些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短消息服务(SMS,Short Message Service)承载的各种业务越来越缺乏安全保障,导致短消息服务在一些涉及敏感信息的业务中(比如公安部门的警务信息系统、银行系统的短消息银行业务)的应用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对短消息服务进行附加的安全保护成为保证各种短消息业务可靠性的迫切要求。本文针对当前GSM系统的安全缺陷,结合短消息服务中系统、用户和短消息三个实体的安全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应用层安全短消息协议的短消息安全系统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实现和测试。本文先通过对当前GSM系统短消息服务安全现状的分析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系统的目标,即向短消息业务提供基于椭圆曲线算法的双向认证、基于高级加密标准的加密、基于单向散列算法的完整性校验三个安全服务,并阐述了每个服务的实现方法。然后比较短消息安全系统的各种不同实现方案的优劣,结合实际条件提出了基于安全短消息协议和GSM modem设备的设计方案。接着详述了应用层安全短消息协议的设计,用该协议的消息结构化短消息的用户数据段,以实现系统接入、三个安全服务的承载和其他交互功能。在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软件实现上,采用了面向对象和设计模式的思想,算法库通过抽象工厂模式进行组织,三个安全服务通过Bridge模式与算法库进行耦合,使得系统的各个组成模块实现高内聚、低耦合,从而提高程序的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最后通过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系统安全性和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估,并探讨了提升系统性能的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为应对短消息服务安全威胁提出的包含三个安全服务的解决方案;论述了包含ECC、AES、HASH等算法的算法集,阐述了三个安全服务在该算法集上的实现;安全短消息协议的设计和实现;系统各个功能以面向对象可复用性为指导思想进行的模块化设计和模块间耦合方式的研究;为封装短消息相关操作而提出的短消息引擎的设计和实现。其中通过协议进行应用层接入的思想、模块复用性设计等成果为本文较有代表性的创新。

符维强[6](2009)在《黑龙江联通GSM智能业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联通业务已发展成为日常工作生活中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联通GSM业务通信系统的发展已经从基本的业务向智能业务服务转化,本文以黑龙江联通GSM二期工程建设作为背景,以本人亲自参与的智能话单计费子系统和小额支付交易子系统作为前提,对基于黑龙江联通GSM的智能业务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并最终加以实现及运行。本文首先阐述了GSM、话单计费以及小额支付的国内外现状,对GSM系统及智能业务进行简介,详细探讨了系统实现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其次设计并实现了黑龙江GSM智能话单计费子系统。分析了智能话单计费子系统的需求、模块设计及该子系统的数据库设计,重点研究了智能话单计费子系统的实现,涉及到话单的调度、长途话单的计费以及本地话单的计费等模块的具体实现。接着重点设计并实现了黑龙江GSM小额支付交易子系统。进行了小额支付系统的功能描述,对小额支付系统的业务流程、系统架构以及内部接口作了深入的设计,并在J2EE的平台环境下,实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最后,对本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及展望。本文研究的系统能够满足黑龙江联通GSM智能系统对话单计费业务及小额支付的各项需求,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王昕[7](2009)在《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数据业务时代和移动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地变革,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以产业协作为纽带的移动通信产业链之间的竞争。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将成为移动通信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在3G时代取得稳定的市场地位,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提高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创新能力成为移动通信产业链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现状,提出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概念。通过对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的分析,构建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结构图,并分析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特征及构成、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功能及系统的运行机制,探讨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及演进规律,构建了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从知识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价。

王晶[8](2008)在《业务网络智能化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发展通信网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各种丰富的业务。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增值业务的提供环境日趋复杂。如何在异构环境下实现体现开放性、融合性、个性化的增值业务提供技术,达到“业务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实现对任何业务的普遍、无缝接入”的业务提供目标已成为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业务网络智能化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本论文结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业务网络智能化研究及应用”(项目批准号:60525110),对业务网络智能化及其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明确了业务网络智能化的基本概念及需求;提出了业务网络智能化的分阶段框架结构;研究了可演进的通用业务系统架构及其关键技术:对智能网向业务网络智能化的演进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简要归纳如下:(一)提出了业务网络智能化的框架结构。在分析现有增值业务提供的相关框架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业务网络的基本架构;结合三阶段演进需求,提出了业务网络智能化的三阶段网络架构;给出了相应于第三阶段网络架构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网络智能化基本模型。(二)提出了一种可演进业务系统构建方法。在业务网络基本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可演进业务系统构建方法,可用于指导支持业务网络智能化的通用业务系统的构建。(三)提出了应用于现网环境、提供电信级增值业务的业务体系架构——USSA(Universal Service System Architecture,通用业务系统架构)。USSA以通用消息总线技术为核心,提供可重用的基础组件集和业务组件集,具有快速灵活的电信业务平台产品生成能力和升级演进能力。(四)研究设计了IMNP(Integrated Mobile Number Portability,综合号码携带)及IMNP-SMS(IMNP-Short Message Service,IMNP短消息业务)实现方案。该方案利用现网移动智能网资源,在避免对现网系统大规模改造的同时,为多运营商、多制式移动网络(GSM、CDMA)环境下带号转移的移动用户提供被叫接续和短消息接收支持。方案同时考虑了不同环境下IMNP及IMNP-SMS的实施策略及演进方法。(五)提出了支持智能网与IMS(IP Multimedia 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互联的智能网规范扩展建议,包括IMS与智能网的互联体系结构、业务触发方式、协议选择时机、基本呼叫状态模型及C-INAP(China-Intelligent NetworkApplication Part,中国智能网应用规程)、IS-41 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移动应用部分)协议扩充。可用于基于IMS的融合网络环境下智能业务的提供。

赵金峰[9](2008)在《基于GSM网络的远程监控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单片机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和PC机通过串行口构成的微机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水文测量、气象测量和环境监测等领域,这些系统大多采用RS-232,RS-485或是有线MODEM的通信方式,虽然经济实用,但其有线数据传输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应用场合的拓展。无线远程监控是监控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利用成熟的第三方网络实现无线远程监控是远程监控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现有的GSM网络资源,发挥网络覆盖率高、传输特性好等优势,为现有数据采集系统提供一种便捷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这必将成为工业控制及现场监测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在一些小数据量传输的监控场合,人们可以直接利用GSM网路中的短消息业务(SMS)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无线远程监控。采用短消息业务进行数据传输和普通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相比,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数据传输可靠;费用低廉;传输距离远,在GSM网络覆盖的区域基本不受地域的限制等等。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GSM网络短消息(SMS)的远程监控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该监控终端是针对小型用户设计的,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对于不同的监控对象用户只需对监控终端进行不同的定义。另外,本监控终端采用的是中文短消息的方式进行操作,使用更加方便。这些都是本监控终端突出的特点。本监控终端主要由两部分构成:GSM引擎模块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监控单元。GSM引擎模块采用的是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C35I模块,它主要用来收发短消息,监控单元则用来完成具体的监控任务和PC机及TC35T进行通讯。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本系统的主要功能:第二部分介绍了GSM短消息(SMS)的相关知识;第三部分介绍了短消息收发模块MC35I以及AT指令的相关内容;第四部分介绍了监控终端的功能模块的硬件设计;第五部分介绍了本系统的软件设计流程。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

原泉[10](2008)在《基于GSM/GPRS的航班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为使公众能随时随地获取准确及时的航班信息,论文在现有GSM/GPRS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之上,结合多种移动增值服务方式(SMS和WAP),设计并开发了便捷的航班信息服务系统。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模块GSM Modem将移动通信网络、短信服务器和数据库相连接,构建航班信息短信服务平台。以Visual Basic为开发工具,基于短信收发控件,并结合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和ADO技术进行Access数据库开发,构建航班信息短信查询子系统;采用PUSH技术开发WAP PUSH短信,构建航班延误信息主动推送子系统;采用WML语言和ASP技术开发WAP网站,构建航班信息WAP服务子系统。系统支持多类型的信息服务方式,实现对航班信息的短信查询和延误信息的主动推送,以及航班信息的WAP查询和浏览,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基于GSM/GPRS的航班信息服务系统是移动通信技术与民航信息服务相结合的行业解决方案,经过实际测试,能够基本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二、采用GSM引擎模块实现GSM增值业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用GSM引擎模块实现GSM增值业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2G平台的预付费漫游业务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论文背景
    1.2 论文内容
第二章 背景知识及相关技术介绍
    2.1 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的现状分析
        2.1.1 GSM同构网络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的现状
        2.1.2 CDMA同构网络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的现状
        2.1.3 异构网络后付费国际漫游业务的现状
        2.1.4 异构网络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的现状
    2.2 网络基础能力及实现技术
        2.2.1 GSM网基础业务能力及实现
        2.2.2 CDMA网基础业务能力及实现
    2.3 CIN-SCF平台介绍
        2.3.1 CIN-SCF的逻辑结构
        2.3.2 CIN-SCF业务平台结构图
        2.3.3 业务逻辑的开发和编译执行
第三章 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的需求分析
    3.1 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概述
        3.1.1 业务的功能概述
        3.1.2 角色定义
        3.1.3 总体用例分析
    3.2 业务核心功能需求
        3.2.1 位置更新流程的用例分析
        3.2.2 主叫正常流程的用例分析
        3.2.3 主叫限制呼出流程的用例分析
        3.2.4 主叫通话中余额不足流程的用例分析
        3.2.5 发送短信流程的用例分析
    3.3 业务非功能性需求
第四章 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的总体设计
    4.1 系统组网设计方案
    4.2 系统平台的静态结构
    4.3 系统动态结构设计
        4.3.1 位置更新流程动态结构设计
        4.3.2 主叫正常流程动态结构设计
        4.3.3 主叫限制呼出流程动态结构设计
        4.3.4 主叫通话中余额不足流程动态结构设计
        4.3.5 发送短信流程动态结构设计
    4.4 数据库的设计方案
        4.4.1 数据库设计方法
        4.4.2 系统的数据分析
        4.4.3 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4.4.4 系统数据库优化设计
    4.5 关键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4.5.1 利用会话映射机制解决GSM和CDMA网络会话机制不同的问题
        4.5.2 利用平台作为IP解决主叫呼出限制的放音问题
        4.5.3 利用在线计费系统解决预付费业务的实时计费问题
        4.5.4 利用双GT方案解决国内国际点码位数不匹配问题
第五章 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开发工具及语言介绍
    5.2 位置更新业务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2.1 位置更新请求处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2.2 位置更新消息转换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3 主叫业务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3.1 用户鉴权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3.2 OCS信用管控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3.3 呼叫接续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3.4 IP放音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3.5 呼叫释放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5.4 发送短信业务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第六章 预付费国际漫游业务的测试
    6.1 单元测试
        6.1.1 白盒测试
        6.1.2 黑盒测试
    6.2 集成测试
        6.2.1 集成测试环境描述
        6.2.2 集成测试实施
    6.3 系统测试
        6.3.1 系统测试环境描述
        6.3.2 系统性能测试
    6.4 测试问题及改进方法
第七章 结束语
    7.1 工作总结
    7.2 系统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3G环境的在线计费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当前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2.1 运营商的实时控制和实时计费的现状
        1.2.2 在线计费与融合计费的实现
    1.3 在线计费系统的特点
    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3G 环境下的在线计费系统概述
    2.1 3G 环境下大的计费特点
        2.1.1 实时计费的3G 计费系统
        2.1.2 融合的3G 计费系统
        2.1.3 公平、合理的3G 计费系统和计费模式
    2.2 3G 时代的新业务和影响
        2.2.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2.2.2 对计费系统的新要求
    2.3 在线计费业务特征
    2.4 3GPP 制定的在线计费业务标准 OCS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3G 的融合的在线计费系统总体设计
    3.1 在线计费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在线计费系统架构
        3.2.1 在线计费系统内外部关系
        3.2.2 在线计费系统架构
        3.2.3 在线计费子系统划分和功能说明
        3.2.4 在线计费系统总体逻辑
        3.2.5 在线计费系统物理结构
        3.2.6 在线计费系统应用部署
        3.2.7 OCS 网元在计费体系中的定位
        3.2.8 在线计费系统特点
    3.3 小结
第四章 在线计费系统设计
    4.1 在线计费系统的设计目标
    4.2 在线计费系统的设计思路
    4.3 在线计费系统功能
        4.3.1 在线计费系统功能概述
        4.3.2 数据流程
        4.3.3 逻辑功能
        4.3.4 基本流程
        4.3.5 控制流程
    4.4 在线计费功能
        4.4.1 协议适配器
        4.4.2 实时事物控制
        4.4.3 实时计费引擎
        4.4.4 OCGF 功能
        4.4.5 INGWMDB 功能
    4.5 实时话单稽核
        4.5.1 概述
        4.5.2 逻辑结构
        4.5.3 基本流程
        4.5.4 用户筛选
        4.5.5 话单稽核
    4.6 系统管理
        4.6.1 操作权限管理
        4.6.2 安全管理
        4.6.3 操作日志管理
        4.6.4 系统备份
        4.6.5 故障处理和告警
        4.6.6 网管接口
        4.6.7 统计报表
        4.6.8 运行统计KPI 设计
    4.7 系统要求
        4.7.1 业务处理能力
        4.7.2 数据备份要求
        4.7.3 可靠性指标
    4.8 系统接口
        4.8.1 概述
        4.8.2 接口连接管理
        4.8.3 接口逻辑管理
        4.8.4 接口服务
        4.8.5 接口相关标准
    4.9 小结
第五章 在线计费系统的详细设计
    5.1 网元接口适配器
        5.1.1 概述
        5.1.2 配置文件说明
        5.1.3 具体实现步骤
    5.2 实时计费服务器
        5.2.1 概述
        5.2.2 相关表配置说明
    5.3 MDB 子系统
        5.3.1 概述
        5.3.2 接口表说明
        5.3.3 实时计费 MDB
    5.4 非监控使用上发子系统
        5.4.1 功能概述
        5.4.2 子系统内外部关系
        5.4.3 功能模块简要说明
        5.4.4 数据流程
        5.4.5 系统表及配置
        5.4.6 实现说明
    5.5 语音话单稽核子系统
        5.5.1 功能概述
        5.5.2 数据流程
        5.5.3 表结构及配置
    5.6 计费反算子系统
        5.6.1 概述
        5.6.2 模块功能
        5.6.3 反算服务器数据流程
        5.6.4 系统框架配置说明
    5.7 小结
第六章 测试验证
    6.1 测试用例说明
    6.2 测试过程
    6.3 测试结果
第七章 总结
    7.1 本文总结
    7.2 系统设计期间本人工作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GSM短消息平台信息检索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短消息业务系统研究现状
        1.2.1 短消息业务简介
        1.2.2 短消息业务的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2 短消息平台信息检索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原则
        2.1.1 需求分析
        2.1.2 设计原则
    2.2 系统的体系结构
    2.3 系统开发平台选择
    2.4 系统的功能设计
3 系统短消息平台的开发实现
    3.1 短消息平台的逻辑结构
    3.2 GSM MODEM模块分析
        3.2.1 GSM模块简介
        3.2.2 TC35模块分析
        3.2.3 数据通信分析
        3.2.4 短消息模式的选择
        3.2.5 串口通信调试
    3.3 短消息收发的实现
4 系统信息检索的开发实现
    4.1 基于Lucene全文信息检索
        4.1.1 全文检索
        4.1.2 Lucene概述
    4.2 设计流程
    4.3 信息检索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5 短消息平台信息检索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5.2 短消息平台模块的软件设计
        5.2.1 短信收发
        5.2.2 短信提醒
        5.2.3 短信群发
        5.2.4 通讯录
    5.3 用户模块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5.3.1 注册登录
        5.3.2 Web留言
        5.3.3 统计分析
        5.3.4 自动回复
        5.3.5 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
    5.4 后台管理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5.5 系统运行测试
        5.5.1 功能测试
        5.5.2 结果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Symbian OS安全增值业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
        1.1.2 移动增值业务的分类
        1.1.3 移动增值业务的安全
    1.2 本人所做的工作及论文主要内容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相关理论基础
    2.1 SYMBIAN平台及其安全性分析
        2.1.1 Symbian操作系统架构
        2.1.2 Symbian平台安全性
    2.2 GSM链路及其安全性
        2.2.1 GSM概述
        2.2.2 GSM链路安全性
    2.3 加密在安全增值业务系统中的应用
        2.3.1 公开密钥加密算法
        2.3.2 对称密钥加密算法
        2.3.3 两种加密体制应用结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安全增值业务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性能和运行环境需求
    3.3 总体设计目标与原则
    3.4 系统框架设计
        3.4.1 系统模块结构
        3.4.2 系统框架概要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安全增值业务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详细设计目标与思想
        4.1.1 设计目标
        4.1.2 设计思想
    4.2 开发环境
    4.3 关键技术
        4.3.1 动态链接库
        4.3.2 ECom
        4.3.3 Socket短信收发
        4.3.4 线程本地存储
        4.3.5 手机数据库
        4.3.6 开机自启动
    4.4 系统框架详细设计与实现
        4.4.1 引擎层设计与实现
        4.4.2 业务逻辑层设计与实现
        4.4.3 UI界面层设计
    4.5 GSM安全通信模块
        4.5.1 加解密模块
        4.5.2 SMS通信模块
        4.5.3 GPRS通信模块
    4.6 系统的组件图和总体类图
        4.6.1 系统组件图
        4.6.2 系统总体类图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安全增值业务系统安装和测试
    5.1 系统安装与调试
        5.1.1 S60应用程序安装
        5.1.2 联机调试
        5.1.3 严重错误显示
    5.2 系统测试
        5.2.1 测试环境
        5.2.2 测试方案
        5.2.3 测试结果
        5.2.4 性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GSM短消息安全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GSM短消息安全现状
    1.3 GSM短消息安全解决方案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2 基于 GSM modem的短消息安全系统关键技术概述
    2.1 关键安全服务概述
        2.1.1 双向认证
        2.1.2 对称加密
        2.1.3 完整性校验
    2.2 关键算法概述
        2.2.1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
        2.2.2 高级加密标准算法(AES)
        2.2.3 单向散列算法(HASH)
    2.3 密钥管理
        2.3.1 密钥生成
        2.3.2 密钥交换
        2.3.3 密钥更新和销毁
    2.4 应用层安全短消息协议
        2.4.1 协议结构
        2.4.2 主要协议消息
    2.5 开发环境
        2.5.1 硬件环境
        2.5.2 软件环境
    2.6 本章小结
3 GSM短消息安全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目标和组成
    3.2 短消息编码方式
    3.3 接入方案设计
    3.4 处理流程设计
        3.4.1 初始化流程
        3.4.2 短消息引擎轮询流程
        3.4.3 安全服务流程
    3.5 架构设计
        3.5.1 服务器端架构
        3.5.2 手机端架构
    3.6 功能模块
        3.6.1 短消息引擎模块
        3.6.2 安全服务模块
        3.6.3 算法库模块
        3.6.4 数据库模块
        3.6.5 协议逻辑模块
    3.7 本章小结
4 GSM短消息安全系统详细设计和实现
    4.1 短消息引擎模块设计和实现
        4.1.1 短消息队列
        4.1.2 主要接口设计
        4.1.3 短消息引擎类型
        4.1.4 Thunk的使用
    4.2 算法库模块设计和实现
        4.2.1 算法库结构
        4.2.2 基于OpenSSL的ECC加解密实现
    4.3 安全服务模块设计和实现
        4.3.1 认证子模块
        4.3.2 加密子模块
        4.3.3 校验子模块
    4.4 数据库模块设计和实现
        4.4.1 初始化
        4.4.2 读写接口
        4.4.3 备份和恢复
    4.5 协议逻辑模块设计和实现
        4.5.1 协议逻辑
        4.5.2 主要数据结构
        4.5.3 模块间耦合
    4.6 本章小结
5 调试运行和系统评估
    5.1 调试运行
        5.1.1 调试方法
        5.1.2 调试步骤
        5.1.3 主要功能调试过程
    5.2 安全性评估
        5.2.1 服务安全性
        5.2.2 本地安全性
    5.3 性能评估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黑龙江联通GSM智能业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主要工作
    1.3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相关知识与技术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GSM通信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2.1.2 话单计费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2.1.3 小额支持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2.2 GSM系统简介
        2.2.1 GSM系统结构
        2.2.2 GSM的系统特点
    2.3 系统关键技术探讨
        2.3.1 J2EE开发技术
        2.3.2 数据加密技术
        2.3.3 移动支付中的XML签名
    2.4 GSM智能业务系统的总体架构
        2.4.1 智能业务简介
        2.4.2 系统的支撑框架
        2.4.3 系统的总体业务功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龙江GSM智能话单计费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智能话单计费子系统的需求分析
        3.1.1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3.1.2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3.2 智能话单计费系统的模块设计
        3.2.1 采集子系统
        3.2.2 计费子系统
    3.3 智能话单计费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库及规则设计
        3.3.2 数据结构设计
    3.4 智能话单计费系统的实现
        3.4.1 话单计费调度模块的实现
        3.4.2 智能长途话单计费模块的实现
        3.4.3 智能本地话单计费模块的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黑龙江GSM小额支付交易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小额支付交易系统的提出
    4.2 小额支付系统需求分析
        4.2.1 通信功能
        4.2.2 交易功能
        4.2.3 客户服务
        4.2.4 业务管理
        4.2.5 账务管理
        4.2.6 系统管理
    4.3 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
    4.4 小额支付系统的架构设计
        4.4.1 组织结构
        4.4.2 组网结构
    4.5 内部接口的设计
        4.5.1 FIFO接口
        4.5.2 AGENT接口
    4.6 小额支付系统交易功能的实现
        4.6.1 系统开发环境
        4.6.2 MPTU模块的实现
        4.6.3 MPTURUN
        4.6.4 AGENT模块的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构成及演进研究现状
        1.3.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合作、协同发展研究现状
        1.3.3 移动通信创新的研究现状
        1.3.4 产业链创新系统理论相关研究
        1.3.5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理论相关研究
        1.3.6 国内外研究成果比较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供应链的概念
    2.2 价值链的概念
    2.3 产业链的概念
    2.4 产业集群的概念
    2.5 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区别与联系
        2.5.1 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区别与联系
        2.5.2 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区别与联系
        2.5.3 产业集群、产业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5.4 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集群、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分析
    2.6 创新的概念
        2.6.1 技术创新
        2.6.2 产业创新
        2.6.3 产业集群创新
    2.7 创新系统的相关理论
        2.7.1 国家创新系统
        2.7.2 区域创新系统
        2.7.3 产业创新系统
        2.7.4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
        2.7.5 产业链创新系统
        2.7.6 企业创新系统
        2.7.7 各个创新系统的关系分析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概述
    3.1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概念及组成
        3.1.1 移动通信产业链概念的提出
        3.1.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组成分析
    3.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结构特征
        3.2.1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结构
        3.2.2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终端产品介绍
        3.2.3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子产业链分析
    3.3 移动通信产业链演进路径比较分析
        3.3.1 移动通信产业链技术演进路径分析
        3.3.2 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演进路径
    3.4 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3.4.1 移动通信产业链终端产品的市场分析
        3.4.2 移动通信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3.5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5.1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的概念
        3.5.2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比较的分类
        3.5.3 移动通信产业链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
    4.1 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创新系统
        4.1.1 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创新活动
        4.1.2 构建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必要性
        4.1.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概念
        4.1.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特征
    4.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构成及演进
        4.2.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子系统
        4.2.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结构及演进
        4.2.3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结构
        4.2.4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
    4.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功能分析
        4.3.1 整合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
        4.3.2 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4.3.3 创新能力和绩效的提高
        4.3.4 提高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竞争力
    4.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4.4.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动力分析
        4.4.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
    5.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模式的概念
    5.2 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模式特点分析
        5.2.1 模仿创新
        5.2.2 自主创新
        5.2.3 合作创新
        5.2.4 协同创新
        5.2.5 各种创新模式的地位和作用
    5.3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的现状分析
        5.3.1 模仿创新模式现状
        5.3.2 自主创新模式现状
        5.3.3 合作创新模式现状
        5.3.4 协同创新模式现状
        5.2.5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模式发展路径
    5.4 国内外移动通信创新模式比较研究
        5.4.1 日本DoCoMo 公司的创新模式
        5.4.2 韩国SK 电讯的创新模式
        5.4.3 英国电信的创新模式
        5.4.4 美国高通公司的创新模式
        5.4.5 法国电信的创新模式
        5.4.6 国外创新模式经验总结
    5.5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经验借鉴
    本章小结
第6章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评价
    6.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概念
    6.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构成及现状
        6.2.1 移动通信产业链知识创新能力
        6.2.2 移动通信产业链工艺创新能力
        6.2.3 移动通信产业链产品创新能力
        6.2.4 移动通信产业链市场营销创新能力
        6.2.5 移动通信产业链组织创新能力
        6.2.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制度创新能力
        6.2.7 移动通信产业链综合创新能力
    6.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6.3.1 指标选取原则
        6.3.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工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产品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市场营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6.3.7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
    6.4 基于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6.4.1 模型的选取
        6.4.2 因子分析法
        6.4.3 聚类分析法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研究
    7.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知识创新比较分析
        7.1.1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运营商知识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7.1.2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设备制造业知识创新比较分析
        7.1.3 移动通信产业链知识创新的国际比较分析
        7.1.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的对策建议
    7.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工艺创新比较分析
        7.2.1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运营商工艺创新比较分析
        7.2.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工艺创新比较分析
        7.2.3 移动通信产业链工艺创新国际比较
        7.2.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工艺创新的对策建议
    7.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产品创新比较分析
        7.3.1 新移动的产品创新
        7.3.2 新联通的产品创新
        7.3.3 新电信的产品创新
        7.3.4 移动通信产业链产品经营现状比较分析
        7.3.5 移动通信产业链产品创新国际比较
        7.3.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产品创新的对策建议
    7.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市场营销创新比较分析
        7.4.1 中国移动的市场营销创新
        7.4.2 中国联通的市场营销
        7.4.3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营销能力对比分析
        7.4.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市场营销创新比较分析
        7.4.5 国外通信运营商品牌营销策略
        7.4.6 移动通信产业链市场营销创新国际比较
        7.4.7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市场营销创新的对策建议
    7.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1 中国移动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2 中国联通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3 中国电信的制度、组织、管理创新比较分析
        7.5.4 电信业的三次制度创新
        7.5.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制度、组织、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7.6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1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发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2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运营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3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创新产出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7.6.4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综合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7.6.5 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综合创新的对策建议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8)业务网络智能化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业务网络智能化的概念及需求研究
    2.1 引言
    2.2 增值业务提供的概念及需求研究现状
        2.2.1 智能网规范对业务提供的需求
        2.2.2 VHE及其对业务提供的需求
        2.2.3 NGN及ITU-T对NGN业务提供的需求
        2.2.4 ETSI TISPAN对业务提供的需求
        2.2.5 WWRF对业务提供的需求
        2.2.6 现有需求的总结
    2.3 业务网络智能化的基本概念
    2.4 业务网络智能化的产业链分析
    2.5 业务网络智能化的需求分析
    2.6 业务网络智能化研究方向
    2.7 小结
第3章 业务网络智能化框架结构研究
    3.1 引言
    3.2 增值业务提供整体架构研究现状
        3.2.1 VHE
        3.2.2 OSA
        3.2.3 IMS
        3.2.4 ITU-T NGN的业务域
        3.2.5 TISPAN NGN的业务层
        3.2.6 OSE
        3.2.7 现有框架及模型分析
    3.3 业务网络基本架构
    3.4 业务网络智能化框架结构
        3.4.1 业务网络智能化系统构建阶段框架结构
        3.4.2 业务网络智能化初级智能阶段框架结构
        3.4.3 业务网络智能化高级智能阶段框架结构
    3.5 小结
第4章 通用业务系统架构研究
    4.1 引言
    4.2 业务系统研究设计现状
        4.2.1 SDP
        4.2.2 业务系统研究现状
        4.2.3 产品及解决方案
    4.3 业务系统需求差距分析
    4.4 可演进业务系统构建方法学
        4.4.1 3G移动增值业务网络概念模型
        4.4.2 SDP快速开发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4.4.3 业务系统构建方法的建立
    4.5 业务系统架构的构建
        4.5.1 基于概念模型的业务网络整体架构
        4.5.2 业务网络部署示例
        4.5.3 通用业务系统架构
    4.6 通用消息总线
        4.6.1 通用消息格式
        4.6.2 组件进程结构
        4.6.3 组件管理
        4.6.4 通用消息总线讨论
    4.7 小结
第5章 智能网向业务网络智能化的演进研究
    5.1 引言
    5.2 智能网技术研究现状
    5.3 网络融合及其与业务网络智能化、智能网的关系
        5.3.1 FMC的概念
        5.3.2 FMC的多层次融合和演进阶段
        5.3.3 业务网络智能化和FMC
        5.3.4 智能网和业务融合
    5.4 号码携带的研究与设计
        5.4.1 号码携带的概念与分类
        5.4.2 术语定义
        5.4.3 固定号码携带
        5.4.4 移动号码携带
    5.5 支持基于IMS的业务融合的智能网规范扩展的研究与设计
        5.5.1 CAMEL与IMS的互联
        5.5.2 CAMEL与IMS互联及IM CAMEL业务实现分析
        5.5.3 IMS与智能网互联的体系结构设计
        5.5.4 IIM-SSF业务触发方式研究
        5.5.5 IIM-SSF的协议选择
        5.5.6 IIM-SSF基本呼叫状态模型
        5.5.7 IMS与智能网互联的外部接口协议
        5.5.8 IIM-SSF进程结构及处理过程
    5.6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消息扩展定义
        A.1 IIM-SSF与HSS之间消息扩展
        A.2 C-INAP消息扩展
        A.3 IS-41 MAP消息扩展
    附录B 主要缩略语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出版的着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及申请的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9)基于GSM网络的远程监控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远程控制技术概况
    1.3 本课题完成的主要工作
    1.4 系统功能介绍
第2章 GSM短消息(SMS)
    2.1 短消息业务概述
    2.2 短消息编码
第3章 短消息收发模块MC35I
    3.1 短消息收发模块MC35I
    3.2 AT指令
第4章 监控终端的硬件设计
    4.1 硬件组成总体介绍
    4.2 W78E058B介绍
    4.3 RS232串口通讯介绍
    4.4 串行EEPROM AT24C01A及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4.4.1 AT24C01A介绍
        4.4.2 AT24C01A读写操作
        4.4.3 AT24C01A和W78E058B接口电路
    4.5 报警系统介绍
    4.6 继电器驱动电路设计
        4.6.1 ULN2803A介绍
        4.6.2 继电器驱动电路设计
    4.7 PLC驱动电路设计
        4.7.1 TLP521-2介绍
        4.7.2 PLC驱动电路
第5章 监控终端的软件设计
    5.1 串口通讯软件设计
    5.2 单片机软件设计
        5.2.1 主程序介绍
        5.2.2 串口中断程序介绍
        5.2.3 数据定义格式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基于GSM/GPRS的航班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研究背景
        1.2.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现状
        1.2.3 无线通讯模块的发展现状
        1.2.4 机场航班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GSM/GPRS 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2.1 GSM 通信系统
        2.1.1 GSM 通信系统的概念
        2.1.2 GSM 网络体系结构
        2.1.3 GSM 网络通信协议
    2.2 GPRS 通信系统
        2.2.1 GPRS 通信系统的概念
        2.2.2 GPRS 网络体系结构
        2.2.3 GPRS 网络的通信协议
    2.3 SMS 短信业务
        2.3.1 SMS 短信
        2.3.2 WAP PUSH 短信
    2.4 WAP 技术
        2.4.1 WAP 的体系结构
        2.4.2 WML 无线标记语言
第三章 基于GSM/GPRS 的航班信息服务系统的结构及原理
    3.1 SMS 服务系统
        3.1.1 系统结构
        3.1.2 各模块功能
    3.2 GSM Modem 模块
        3.2.1 基本原理
        3.2.2 性能特征
    3.3 短信服务器模块
        3.3.1 总体结构
        3.3.2 通信接口模块
        3.3.3 短信处理模块
    3.4 WAP 服务系统
        3.4.1 系统结构
        3.4.2 各模块功能
第四章 基于GSM/GPRS 的航班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功能设计
        4.1.2 开发工具的选择
        4.1.3 系统界面的设计
    4.2 航班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4.2.1 数据库的选择和设计
        4.2.2 数据表的SQL 查询
        4.2.3 ADO 技术和数据绑定控件应用
    4.3 航班信息短信查询功能的实现
        4.3.1 短信接收模块
        4.3.2 系统查询模块
        4.3.3 短信发送模块
    4.4 延误信息短信推送功能的实现
        4.4.1 信息提取模块
        4.4.2 信息推送模块
    4.5 航班信息WAP 服务功能的实现
        4.5.1 WAP 服务器搭建
        4.5.2 WAP 页面设计
    4.6 系统的测试与评定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四、采用GSM引擎模块实现GSM增值业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2G平台的预付费漫游业务的设计与实现[D]. 彭艳. 北京邮电大学, 2015(08)
  • [2]基于3G环境的在线计费系统研究与实现[D]. 秦茹.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
  • [3]基于GSM短消息平台信息检索系统[D]. 闫旭.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2)
  • [4]基于Symbian OS安全增值业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段秀平.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5]GSM短消息安全系统研究与实现[D]. 何震. 北京交通大学, 2009(11)
  • [6]黑龙江联通GSM智能业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 符维强. 复旦大学, 2009(S1)
  • [7]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D]. 王昕. 吉林大学, 2009(08)
  • [8]业务网络智能化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王晶. 北京邮电大学, 2008(03)
  • [9]基于GSM网络的远程监控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赵金峰.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9)
  • [10]基于GSM/GPRS的航班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原泉. 中国民航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使用GSM引擎模块实现GSM增值业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