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改进“两课”教学

根据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改进“两课”教学

一、按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改进“两课”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赵新萌[1](2019)在《学校校本改进的现实困境及其出路 ——对天津市某区四位校长的访谈》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教育作为国之大计,提高教育要求成为各国谋求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且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中,许多国家采取重要举措促进学校的改进,希望通过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从而提升国家的竞争力。自2006年以来,我国受外国的学校改进研究的影响,我国也开展了学校改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国颁布一系列的文件深化教育改革。纵观国内外开展的学校改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存在一些问题。总体来看,学校改进研究没有形成体系,出现片面化、片段式研究,没有为学校改进的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学校改进主体的研究、学校改进内容的研究,但是对于学校改进中困境研究比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采访校长获取学校改进中的关于现实困境的数据,对其进行归因分析以此来丰富学校改进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四所学校的校长的访谈全方位地扫描学校改进历程。每位校长采访的时间在20-30分钟左右,根据本研究调查的实际情况,有的校长进行了二次面对面访谈,也有的校长通过电话进行了二次访谈来充实本研究的数据。本次访谈共分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学校改进的初衷;第二个维度:学校改进的举措;第三个维度:学校改进的现实困境;第四个维度:造成困境的原因。本研究通过对校长的采访得到这四方面的数据,分析数据明确了学校改进背景与改进动力以及采取的措施,厘清了学校改进中的现实困境,通过对所得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归因分析。最后,借鉴每所学校成功的改进经验为学校改进研究的发展提供有益经验。本研究通过整理访谈数据,汇总出来了学校改进的初衷和背景提炼了四所学校改进的重要举措,这四所学校在改进方面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改进校园物质环境、开设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抓手提升教学质量这四个方面。学校改进的进程中,每所学校都出现了困境,困境主要有学校改进一些相关要求落实不到位出现拖延现象、校长理念传输过程受阻、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感、教师队伍缺乏活力,家校合力形成过程受阻。对于这四种困境本研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造成这个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学校改进制度不完善,主体职责划分不清;校长缺乏综合领导力;教师管理冗余,缺乏教师激励机制;家长教育意识不高,学校与家长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四个建议:完善相关制度,划分相关主体职责;2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增强校长的改进能力创新教师管理制度,激发教师活力;提升家长的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加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

曾建发[2](2015)在《中学校长决策研究 ——基于湖北省武汉市J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教育决策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校长的教育决策是影响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校长决策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这些挑战和困境影响着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校长的公众形象。本文以决策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参照教育部出台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主要采取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学校长决策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论文将中学校长的专业化决策分为对内决策和对外决策两个方面,以武汉市J区中学校长和部分教师为调查对象,从校长对内决策的六个维度、校长对外决策的四个维度以及校长决策价值的五个维度进行了问题分析,比较系统论述了中学校长决策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论文的主体部分是校长对内决策和对外决策的调查分析。在客观调查的基础上,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等六个维度对校长的对内决策的现状进行了整体分析、比较分析和特征因子分析;从执行教育政策、提升社会形象、调配教育资源、处理公共危机等四个维度对校长的对外决策进行了整体分析、比较分析和特征因子的分析。然后,通过对校长和教师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检视了开放性问题分析与客观性问题分析的一致性。与此同时,本文还进行了访谈调查和个案研究,从道德决策、组织决策、文化决策、课程决策和人性决策等五个维度对校长决策价值进行了研究,通过典型案例对校长决策的价值倾向进行了比较、剖析和研究。得到的基本结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调配教育资源、处理公共危机三个方面的校长决策与教师的看法存在显着性差异,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的校长决策没有得到教师们的认可;教师的性别因素不影响校长决策,教师的年龄因素和职称因素对校长决策影响较大,年龄越大的教师满意度越低。论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校长决策的困境及影响因素。首先分析了校长决策面临的困境:升学压力的重负、责权利的不对称、评价标准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以及资金预决算与使用的外控;接着分析了理论视角、制度视角和主体视角下影响校长决策的内部因素,以及作为教育的社会外在方面、作为学校自身的外在方面影响校长决策的外部因素。最后,针对中学校长决策问题产生的根源,分别从三个层次,即校长决策的个体自身改造、校长决策的学校内部管理改进以及校长决策的外部环境改善,提出有了利于中学校长决策改进和提升的若干建议。

李小鲁[3](2011)在《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素质教育是近十余年来的一个教育热门话题和引人关注的实践内容,《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把它提升为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针对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入难的现实,我想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此进行理解和阐释。一、素质教育的时代挑战与发现(一)现代化对素质教育的呼唤当代中国最能激起国民热情的显性词,无疑是"现代

杜红芳[4](2010)在《浅论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按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根本保证。

魏芳[5](2010)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增强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文中认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严格说来,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应有各自独特的发展目标。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德育,德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目的,德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壮大,是市场经济自由选择的结果,其把我国高等教育推进到大众化教育阶段起到了关键作用。大学阶段的学生已接受了十几年系统的德育教育,都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水平,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却存在着知行脱节及知行相悖的现象,这与其认知水平形成巨大的反差,此类现象在民办高校更加突出。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人生价值观模糊、迷恋网络、逃课厌学、恋爱同居、理想信念缺失等不良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民办高校的德育实效性偏低。有鉴于此,本文试图根据国家提出的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要求,从德育对象特点、德育内容、德育实施主体、学校德育评价制度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低的原因,总结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增强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总体素质,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胡启超,胡启萍[6](2007)在《改革学生工作之我见》文中指出在新形势下,结合学生工作特点,不断探索学生工作的规律,充分认识高校学生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遵循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学风建设、校园文明建设,营造高品位的学习氛围,有效解决突出问题。

蒙丹[7](2006)在《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阐述了素质的涵义、特征,然后说明素质教育的涵义、理论基础及内容,又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涵义、内容及其地位。然后,系统地梳理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古代中国的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合二为一的传统;古代西方德育课程渗透思想;当代西方国家德育课程渗透理论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理论。再次,文章比较完整的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学中不够重视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现状和成因。其主要原因有:应试教育的产物;教育体制的障碍;存在认识误区;英语教师的不够成熟;评价机制的滞后性;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具体目标模糊性。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实施方案: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方向;形成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是前提;大力改革教育体制是保证;加强高校英语教师素质培养是关键;建设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动力;设计恰当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依据。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访谈法,问卷法,调查法,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本文着眼于研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案,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本文在国内属于比较全面的从高校英语教学这个点的角度研究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课题,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补充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理论具体运用方面的理论,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文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把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具体范畴,能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面对当今复杂西方文化自我选择的能力,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李宏[8](2004)在《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文中提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威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强化了人们对科学教育价值的推崇,却也带来了深刻的变异,人文没有与科学同步发展,缺乏人文精神,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人文教育的失落是现代大学的严重缺陷之一。在高校中普遍存在重理工、轻人文,重实用、轻素质的教育教学倾向。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大学应该深入探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愈显突出。本文试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借鉴国外关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成功经验,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现状,继而重点阐述了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模式,提出要树立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大学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等具体途径和方法。在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实践中,应走民族性和国际性相结合的道路。

蒋才武[9](2003)在《试谈民族地区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盘意文[10](2003)在《浅析高校“两课”传统教学模式》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两课”教学模式 ,把握“两课”教学的过程 ,更好地整合“两课”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为“两课”教学改革提出有益的见解 ,是高校“两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入手 ,揭示“两课”教学模式 ,归纳“两课”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 ,分析“两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及其成因 ,试图为“两课”教学的改革提出有益的见解。

二、按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改进“两课”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按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改进“两课”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学校校本改进的现实困境及其出路 ——对天津市某区四位校长的访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义
        1. 有助于丰富学校改进的理论研究
        2. 有助于推动学校改进实践的发展
    (三) 核心概念
        1. 改进
        2. 学校改进
        3. 困境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 理论基础
        1. 变革型领导理论
        2. 学习型组织理论
    (二) 文献综述
        1. 关于学校改进内容的研究
        2. 关于影响学校改进的要素研究
        3. 学校改进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4. 文献评价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访谈法
四、结果与讨论
    (一) 学校改进的初衷
    (二) 学校改进的举措
        1. 校园物质环境的改进
        2. 校本课程的建设
        3. 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抓手提升教学质量
    (三) 学校改进中的现实困境
        1. 相关制度不能满足学校改进的要求,拖延现象比较严重
        2. 校长理念传输过程受阻
        3.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感,教师群体缺乏活力
        4. 家校合力形成过程受阻
    (四) 造成学校改进困境的原因分析
        1. 学校改进制度不完善,主体职责划分不清
        2. 校长缺乏综合领导力
        3. 教师管理冗余,缺乏教师激励机制
        4. 家长教育意识不高,学校与家长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二) 具体建议
        1. 完善相关制度,划分相关主体职责
        2. 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增强校长的改进能力
        3. 创新教师管理制度,激发教师活力
        4. 提升家长的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加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学校长决策研究 ——基于湖北省武汉市J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 教育及其功能备受政府和民众的关注
        (二) 教育效能的水平与学校领导能力相匹配
        (三) 校长决策的内外环境正面临全新的变化
    二、文献综述
        (一) 决策理论研究进展综述
        (二) 校长决策的研究进展述评
    三、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
    第二节 校长决策的研究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决策模式的相关理论
        三、校长决策的实证模型设计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二、调查研究
        三、个案分析
第二章 校长决策的问卷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目的及调查方法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及工具选择
    第二节 调查过程及调查对象的选择
        一、调查取样及调查过程
        二、调查对象概述及数据处理
    第三节 校长对内决策的客观分析
        一、校长对内决策的问题
        二、校长对内决策的研究结论
    第四节 校长对外决策的客观分析
        一、校长对外决策的问题分析
        二、校长对外决策的研究结论
    第五节 校长决策的开放性问题调查分析
        一、校长问卷的开放性问题统计分析
        二、教师问卷的开放性问题统计分析
        三、校长与教师的开放性问题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四、校长决策开放性问题调查的基本结论
第三章 校长决策的访谈调查及个案研究
    第一节 访谈调查及其结果分析
        一、访谈实施及资料归类
        二、访谈信效度及其伦理
        三、访谈资料与访谈分析
        四、校长决策的价值分析
    第二节 个案研究与分析
        一、个案1:A校长的校长决策
        二、个案2:B校长的校长决策
        三、个案3:C校长的校长决策
第四章 校长决策的困境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校长决策面临的困境
        一、升学压力的重负
        二、责权利的不对称
        三、评价标准的单一
        四、创新能力不足
        五、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压力
        六、资金预决算与使用的外控
    第二节 校长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校长决策的内部因素
        二、影响校长决策的外部因素
第五章 校长决策的改进建议
    第一节 校长的个体自身改造
        一、强化校长的决策理论研修
        二、坚定校长的先进教育信念
        三、培养校长的决策核心素养
        四、丰富校长的决策实践经验
    第二节 学校的内部管理改进
        一、制度的要素: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决策
        二、人的要素:团队建设决策
        三、财的要素:经费收支决策
        四、文化的要素:学校历史扬弃的决策
        五、课程的要素:课程实施的决策
    第三节 学校的外部环境改善
        一、传统学校管理制度的弊端
        二、建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
        三、完善学校办学自主权体制
        四、建立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机制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后记

(5)素质教育背景下增强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目的
    1.2 国内外对素质教育和德育研究的成果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素质教育和德育基本概念的界定
    1.4 课题研究内容、思路和意义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课题研究思路
        1.4.3 课题研究意义
第2章 素质教育和德育的关系
    2.1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2.2 素质教育的推进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契机
    2.3 按素质教育的要求改进德育工作
第3章 民办高校德育现状
    3.1 德育对象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1.1 积极要求进步,思想活跃,但参与政治热情较低
        3.1.2 生活中较独立,但自控能力差,有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
        3.1.3 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
        3.1.4 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有自卑情绪,敏感、自尊心强
        3.1.5 个性张扬,恋爱现象普遍化,传统道德观逐渐淡化
        3.1.6 竞争意识强,但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
        3.1.7 价值取向日趋务实,存在片面追求物质的功利性倾向
    3.2 德育主体职能、素养存在的问题
        3.2.1 教师重教育轻德育
        3.2.2 班主任岗位流动性大,德育工作力度不足
        3.2.3 教务后勤责任意识淡薄,服务育人意识不足
    3.3 德育内容的科学性及存在的问题
        3.3.1 德育政治化
        3.3.2 重智育轻德育
        3.3.3 重理论轻实践
    3.4 德育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存在的问题
        3.4.1 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
        3.4.2 德育评价流于形式,过于随意
第4章 影响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原因分析
    4.1 德育对象思想行为存在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4.1.1 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4.1.2 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4.1.3 网络信息对校园的冲击
    4.2 德育主体工作实施不到位原因分析
        4.2.1 教师教学任务重,德育重视不够
        4.2.2 班主任工作强度大,德育工作缺乏科学评估
        4.2.3 教务后勤工作繁杂,没有明确的德育要求约束
    4.3 应试制度下德育内容分析
        4.3.1 德育课程安排过于单一
        4.3.2 德育内容考核过于片面
    4.4 德育评价有效性偏低原因分析
        4.4.1 评定内容存在滞后性、欠科学性
        4.4.2 德育受智育“硬指标”、德育“软指标”思想影响
第5章 按素质教育要求增强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主要举措
    5.1 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5.1.1 以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准确定位德育目标
        5.1.2 对“问题学生”关心教育
        5.1.3 树立德育养成教育理念
    5.2 加强德育主体的职能,提高德育主体的素养
        5.2.1 德育队伍专兼结合,树立全员育人意识
        5.2.2 创新工作方法,进行积极引导
        5.2.3 加强自身素养,身教言传统一
    5.3 更新德育观念,增强德育内容的时效性
        5.3.1 由知识本位向生活本位转变
        5.3.2 加强各学科渗透,做到德育多样化
        5.3.3 以德育活动课程为依托,重视德育实践
    5.4 以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强德育评价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5.4.1 运用科学依据确定评价标准
        5.4.2 要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5.4.3 重视德育过程,避免形式主义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改革学生工作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认识当前学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提高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的紧迫感与自觉性
二、遵循素质教育要求, 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1、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学生工作的首位, 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2、改进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进一步加强“三育人”工作。
    4、严格规章制度,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高品位的育人环境
四、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2、有效解决特困生问题。
    3、解决好学生提出和反映的一些重要问题。

(7)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素质教育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第二章 素质教育界定
    2.1 素质
        2.1.1 素质的涵义
        2.1.2 素质的特征
    2.2 素质教育
        2.2.1 素质教育的涵义
        2.2.2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2.2.3 素质教育的内容
    2.3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2.3.1 思想道德素质的涵义
        2.3.2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地位
        2.3.3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
第三章 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3.1 中国古代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合一的传统
    3.2 古代西方德育课程渗透思想
    3.3 当代西方国家德育课程渗透理论
        3.3.1 关于“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3.3.2 关于道德教育途径
        3.3.3 关于道德课程形式
    3.4 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理论
        3.4.1 我国领导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理论的论述
        3.4.2 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理论
第四章 高校英语教学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现状及成因透析
    4.1 高校英语教学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现状
    4.2 高校对英语教学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够重视的成因透析
        4.2.1 应试教育的产物
        4.2.2 教育体制的障碍
        4.2.3 存在认识误区
        4.2.4 英语教师还不够成熟
        4.2.5 评价机制滞后
        4.2.6 高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模糊
第五章 高校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
    5.1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方向
    5.2 改革教育体制是保证
    5.3 形成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是前提
    5.4 加强高校英语教师素质培养是关键
    5.5 建立合理评价体系是动力
    5.6 设计恰当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依据
    5.7 构建整体性课程体系是基础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现实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创新之处
        1.3.1 本选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3.2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 本文有关概念的界定
第2章 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背景
    2.1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二者关系的历史发展
        2.1.1 古代,人文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2.1.2 近代,科学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2.1.3 当代,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尖锐对立
    2.2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现实必要性
        2.2.1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2.2.2 科学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2.2.3 教育的自身发展需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外发展较为成功的融合模式—通识教育
    3.1 通识教育的思想内涵
    3.2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研究
        3.2.1 “分布必修课程”型
        3.2.2 “名着课程”型
        3.2.3 “核心课程”型
    3.3 借鉴与启示
        3.3.1 理念先行
        3.3.2 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
        3.3.3 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支撑
        3.3.4 注重技能的全面发展
        3.3.5 教师是关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分析与评价
    4.1 对一些文化素质教育情况调查结果的回顾
    4.2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现状
        4.2.1 从观念上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正逐步形成
        4.2.2 从课程设置上看,人文课程总份量有较大的增加
    4.3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上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4.3.1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限制了高校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3.2 传统教学模式妨碍了高校学生知识结构的协调发展
        4.3.3 现行的专业和课程结构影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
        4.3.4 有限的选修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3.5 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影响了融合的进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模式的研究
    5.1 构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模式的理论依据
    5.2 构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模式的基本原则
        5.2.1 主体性原则
        5.2.2 整体性原则
        5.2.3 差异性原则
        5.2.4 渗透性原则
        5.2.5 内化性原则
    5.3 构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体系的基本构架及运行机制
        5.3.1 在教育内容层面,大力推进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的融合
        5.3.2 在教育方法层面,大力推进人文方法和科学方法的融合
        5.3.3 在教育目标层面,大力推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5.4 实施融合的模式研究
        5.4.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人文与科学融合的大学教育理念
        5.4.2 教学体制灵活多样
        5.4.3 课程体系模块化
        5.4.4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5.4.5 教学组织多维化
        5.4.6 树立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
        5.4.7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5.4.8 校园文化优异化,创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试谈民族地区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2 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规范校内管理制度
3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突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3.1 转变教育思想,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3.2 按素质教育要求,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3.3 坚持因材施教, 注重个性化教育
    3.4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重在实践能力培养
4 建设数字化校园, 提高办学水平
5 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 实现后勤与学院“剥离”
6 积极推进教学体制改革, 全面推行学分制管理
    6.1 “活”
    6.2 “宽”
    6.3 因材施教
    6.4 调动教师积极性
7 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

(10)浅析高校“两课”传统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
二、“两课”传统教学模式的特征及成因
三、“两课”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两课”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2.“两课”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是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的需要。
    3.“两课”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是“两课”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按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改进“两课”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学校校本改进的现实困境及其出路 ——对天津市某区四位校长的访谈[D]. 赵新萌.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2]中学校长决策研究 ——基于湖北省武汉市J区的研究[D]. 曾建发.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5)
  • [3]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J]. 李小鲁. 中国高等教育, 2011(Z3)
  • [4]浅论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J]. 杜红芳. 教育探索, 2010(12)
  • [5]素质教育背景下增强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D]. 魏芳. 南昌大学, 2010(02)
  • [6]改革学生工作之我见[J]. 胡启超,胡启萍. 中国科技信息, 2007(14)
  • [7]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D]. 蒙丹. 电子科技大学, 2006(12)
  • [8]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D]. 李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01)
  • [9]试谈民族地区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J]. 蒋才武.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S1)
  • [10]浅析高校“两课”传统教学模式[J]. 盘意文.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10)

标签:;  ;  ;  ;  ;  

根据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改进“两课”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