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同步应用模型的实现

蓝牙同步应用模型的实现

一、蓝牙同步应用模型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黄乾[1](2021)在《面向旋转声源的高分辨率声源定位算法研究》文中认为噪声污染现如今已经是三大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各类机械设备产品中,又尤以旋转机械产生的噪声最为显着,其往往与旋转机械的故障以及结构设计存在着紧密联系,而且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利用麦克风阵列进行声源定位可以有效辨识声源特性和预测声场辐射特性,有助于从根本上控制噪声源。由于旋转声源存在多普勒效应,而且声源位置与扫描网格点无法实时对应,常规的声源定位方法无法定位旋转声源。针对该问题,本文围绕旋转声源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定位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对旋转声源的多普勒效应进行了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分析了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频率和幅值波动。针对旋转声源定位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两种旋转声源波束形成方法——基于相位平均的波束形成方法(Phase Averaging Beamforming,PA-BF)和基于时域去多普勒技术的波束形成方法(Time-domain De-doppler Beamforming,TD-BF)。PA-BF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且所有适用于静止声源的方法都可以直接应用到此框架中;TD-BF的优势在于可以完全消除多普勒效应,还能够避免频域去多普勒对于声源运动的低速小位移限制。数值仿真考察了所述的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并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和抗噪性。(2)在PA-BF和TD-BF基础上开发高分辨率算法。将经典的解卷积算法(Deconvolution Approach for the Mapping of Acoustic Sources,DAMAS)引入到相位平均波束形成的模型中,得到高分辨率定位算法PA-DAMAS,并推导出一个表征声源定位分辨率的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基于等效源假设以及时域去多普勒波束形成建立旋转声源的能量传播前向模型,引入正则化求解方法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 Operator)和LAR(Least Angle Regression),得到基于时域去多普勒的高分辨率算法TD-LASSO和TD-LAR。随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3)开展旋转声源定位试验研究。在消声室的试验中,本文所述方法能够成功定位出旋转蓝牙音箱的单频声源以及工业风扇气动噪声源,且工业风扇声源主要位于叶梢位置。在风机生产车间中,变转速轴流式风机的测试结果显示该风机的气动噪声源主要位于叶片后缘靠近叶梢的位置,推测可能是尾缘涡脱落噪声。试验结果还表明对于宽频噪声而言,中心频率越高,噪声源强度越低,同时声源位置也沿着风机径向逐渐向外移动。另一台轴流式风机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叶片上加装的涡流发生器引起的翼尖涡噪声源。本文研究了旋转声源定位方法,然后结合波束形成的能量传播前向模型,开发出面向旋转声源的高分辨率定位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本文所述方法可以准确定位出轴流式风机的气动噪声源以及涡流发生器的翼尖涡噪声源,从而能够对旋转机械的声学故障诊断以及降噪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赵佳星[2](2021)在《地图匹配辅助的Wi-Fi/iBeacon/PDR室内融合定位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在室外空旷区域环境,使用其他定位技术辅助定位,可以达到亚米级的定位精度,但是在人们普遍生活和工作的室内环境中,接收卫星信号不准,甚至是接收不到卫星信号,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目前室内定位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递增。目前智能手机,Wi-Fi(Wireless Fidelity)路由器在日常生活工作环境中,已广泛的使用,智能手机不仅内置 MEMS(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传感器,还支持蓝牙和Wi-Fi信号传输的功能,在室内外定位领域已然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智能手机为研究载体,论述了当前室内定位领域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前所使用室内定位技术原理与方法。目前关于室内定位的研究多是集中于室内狭长的走廊环境,对室内小空间区域的办公场景研究较少的情况,本文以小区域范围的办公场景为室内定位环境,将Wi-Fi定位技术,iBeacon定位技术,行人航迹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PDR)定位技术三者融合定位,地图匹配技术对融合定位结果进行矫正。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针对目前位置指纹库定位,面临指纹库构建工作量大,且Wi-Fi定位的信号强度值(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ex,RSSI)跳变比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使用插值方法扩充指纹库,减少了建立指纹库时间,使用室内地图按照矢量结构将室内的定位区域划分为6个区域,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位置指纹匹配定位识别位置区域的方法,初步确定行人所在位置区域以及行走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刻;蓝牙定位使用RSSI值构建测距模型(Shadowing模型),提出使用极大似然估计与性能指标模型的定位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极大似然估计算法,有效的提高了定位精度;PDR定位技术出现的累积误差问题,提出了使用Wi-Fi位置区域约束和室内地图匹配进行矫正的方法,有效的将行人的行走轨迹进行约束,相较于传统的PDR算法提高了定位精度。针对使用PDR定位和iBeacon定位使用传感器不同,时间不同步的问题,在路径相同的实验环境下,提出了两种算法分别对Wi-Fi、PDR和iBeacon融合定位,一是地图匹配辅助的滑动平均滤波算法,定位的结果依赖于滑动窗口的大小,当定位点目标偏差较大时,经滑动平均滤波有效的将定位点约束在室内定位地图区域,很好的描绘行人的行走轨迹;二是地图匹配辅助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算法,将 Wi-Fi、PDR 融合定位结果与 Wi-Fi、PDR和iBeacon经滑动平均滤波融合后的定位结果使用EKF算法进行再次融合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地图匹配辅助的EKF算法有效的改进了轨迹飘移,定位回跳等问题,约90%定位点的定位精度优于2.5m。图[60]表[13]参[81]

康宇先[3](2021)在《智能高压无线核相器研究》文中指出核相是指用仪表或其他手段核对两端电源或环网供电相位、相序是否相同。电力系统不同电网并网前,变电站或输电线路改造、维修后投入使用前等都需进行三相电路核相,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目前基于广义交流电桥原理的双杆接触式核相器相对成熟,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非接触式核相器也有所发展,但仍存在接触电压高、操作步骤繁琐、核相同步性要求苛刻、检测电压等级单一、抗频率扰动能力差等问题。因此,研究一种非接触式单杆异步智能高压无线核相器,对于作业人员便捷可靠核相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分析四种常见高压核相算法原理及其误差来源,通过对比四者优缺点,结合实际核相需求,改进并提出一种单杆异步核相算法,并针对电网频率波动、硬件零点漂移等问题进行误差修正;对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及平板电容型电场传感器建模仿真,证明电场传感器非接触式感应原理可行并确定核相距离;完成核相器软硬件功能设计与PCB板调试,核相器分为参考端和待测端两部分,参考端用于感应电网参考基准,通过降压限幅、电压跟随、低通滤波、电压比较等电路将基准正弦电压信号转换为同频率方波,实时ASK调制后无线发射,为待测端提供用于核相的参考信号;待测端以STM32F103VET6为主控制器,通过检测核相信号调理电路输出,得到感应电压精密整流后有效值及两波形过零点时间差,实现非接触式带电判断、频率测量、相位核对等功能;完成手机APP智能核相管理平台开发,通过低功耗蓝牙与待测端无线通信,实现核相器开启核相控制及核相结果实时显示存储调用,保障作业人员安全便捷核相。对所设计智能高压无线核相器进行三项试验,即模拟测试试验、低压试验和高压试验。模拟测试试验包括同相输入试验和互补输入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核相器软硬件和手机APP智能核相管理平台设计满足核相要求,同时得到系统固有相位误差;低压试验包括线性度试验和低压核相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平板电容型电场传感器线性度良好,满足非接触式核相要求,实际电网频率波动不会影响核相测量结果,单杆异步核相算法设计合理;高压试验结果显示,针对同一电压等级和不同电压等级核相,核相器频率误差在±0.03Hz以内,相位误差在±2.3°以内,满足核相器频率测量和相位分辨率要求。综上,所设计智能高压无线核相器可实现非接触式单杆异步核相,软硬件及手机APP工作正常,达到预期目的及要求。

孔繁盛[4](2021)在《施工危险区域信标传感器预警系统设计及测试分析》文中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市场环境和人民生活需要促使建筑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同时,许多施工安全事故也随之发生。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建筑环境不断变化,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屡见不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的年收入增长率几乎和安全事故发生数量的年增长率相差无几,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2020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应急管理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鼓励将新设备、新技术引入到安全生产领域,以求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频发的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本文首先将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典型事故进行了梳理和归类,讨论引发这些典型事故的不利环境因素。文章分析出基坑、洞口、临边、墙、脚手架、机械设备、塔吊及吊车和电线及电缆等几个因素是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识别出这些环境因素所在的区域,并根据现有规范讨论了定义施工现场不同危险区域的条件,确定出坠落区、落物区、碰撞区、坍塌区和触电区等五个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危险区域。在施工现场危险区域构建建筑安全预警系统可以降低安全管理对人的依赖,让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施工现场的信息要进行分类、储存、识别、处理后才能为安全预警系统提供有效的数据。预警系统利用无线通讯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在信息处理方面系统要建立现场数据的数学模型,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最终识别风险,进行自主预警。为了实现针对现场危险区域的安全预警,本文利用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可以将事物与网络相连接的优势提出了将不同危险区域连接入网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信标传感器预警系统。该系统将信标传感器作为锚点标记现场的各个危险区域,利用蓝牙低功耗信号将危险区域信息发送到接收器上,接收器与云计算平台相连接,经过计算后可以启动预警,将预警信息经过信息发送平台发送到个人的手机终端程序,最终实现对人的预警提醒。本文针对所设计的安全预警系统在西安市的某工地现场进行了测试,经过数据结果的采集与分析,该预警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为安全预警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杜俊岐[5](2021)在《旋翼无人机航磁三分量数据采集及收录系统研制》文中研究表明航空磁测技术经历了总场测量、总场梯度测量和现在的矢量(三分量)测量等三个阶段。相对于总场和总场梯度测量技术,三分量测量可解决磁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垂向分辨率低的问题,在磁异常解释中可有效减少多解性,成为当前航空磁测技术研究的热点。无人机具有小型化、飞行灵活、运行成本低等特点,以其为平台,搭载三分量设备开展中小型测区高精度磁测,更容易反映局部测区的磁异常特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在分析航磁三分量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载体飞行环境的要求,设计一套适用于旋翼无人机的航磁三分量数据采集及收录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传感器、芯片不同的电压等级需求,设计高性能、高稳定性、低噪声的电源模块。针对三轴磁通门传感器在信号传递过程中的引入噪声,设计信号调理电路,单通道静态误差优于20n V/√Hz@10Hz。基于FPGA并行处理的优势,实现模数转换芯片驱动设计,完成时序约束及仿真。针对三分量数据与姿态同步问题,基于PPS秒脉冲完成硬件同步时序设计,系统同步误差优于400ns。(2)基于ARM平台高速执行串行算法的优势,通过小波阈值法实现数字滤波模块设计,通过FATFS控制结构实现SD卡收录模块设计。基于PC操作平台开发了LabVIEW上位机软件,用于噪声评估、误差标定、系统验证。基于IPAD操作平台设计了无线数据监控软件,用于无人机调控、起飞前的系统参数调配,飞行测区与测线规划及飞行方案选择。(3)开展了标定与校正实验、地面移动式测量实验以及野外飞行实验。采集系统非线性度误差优于5.5n T,静态噪声水平优于1n T。开展地面移动式磁测实验,成功探测到距测线3m的磁目标体。开展飞行实验,测得三分量数据合成总场与光泵磁力仪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制的旋翼无人机航磁三分量数据采集及收录系统具有稳定性及可靠性,满足实际勘探需求。

杨骁[6](2020)在《基于智能道钉的交叉口交通信息检测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信号交叉口路段内的车流情况变得愈加复杂,交叉口交通信息的检测需求也愈加多样化,当前交通信息检测方法较难满足上述应用与需求。因此,本文针对上述交叉口应用环境与检测需求,提出了利用分布式智能道钉节点和中继节点组成无线车辆感知局域网络,通过在信号交叉口路段内大规模部署车辆感知局域网络来搭建交通信息检测系统,准确采集多种交通信息。本文所搭建的基于无线车辆传感网络的交通信息检测系统部署于信号交叉口路段内,但同样适用于高速公路与山区道路等线形道路。交通信息检测系统所采集的多种交通信息参数可为信号交叉口管理与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并可实现了交叉口智能化升级。本文综合研究了国内外城市道路交叉口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及其采用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并对目前国内外交通信息(排队长度、车流量)检测方法作了分析说明。交通信息检测系统以路面无线车辆传感网络为结构框架,智能道钉节点为底层车辆感知节点,中继节点为中间层网络通讯、数据处理中枢节点,远程平台为顶层应用,可与检测系统进行远程数据交互,获取交叉口路段的交通信息。交通信息检测系统的主要研究工作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实现、传感节点布设优化以及实例验证、算法仿真与误差分析。本文在系统总体设计框架下,以无线Mesh网络、蓝牙微微网等无线网络为基础搭建系统无线传感网络拓扑结构,并制定了网络通讯协议,搭建了网络数据通讯链路,成功实现网络内快速稳定通信。本文基于NBIOT技术,搭建了本地网络与远程平台间的远程上下行数据链路,成功实现远程数据交互,远程平台可获取交通信息检测系统所采集的交通信息数据并下发指令。本文完成了系统节点的时间同步设计与低功耗设计,实现系统节点的时间同步,降低了系统节点的工作功耗,增强了系统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本文面向信号交叉口交通信息检测需求,提出了基于交通信息检测系统的车流量检测方法、车速检测方法、基于检测车流量与车速参数的排队长度检测算法以及信号交叉口饱和度判别方法等交通信息检测算法。实例验证了车流量、车速检测算法以及系统各项基本功能。对排队长度检测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对检测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交通信息检测系统及算法能够实现较为准确地采集多种交通信息参数,并可实时将数据信息上传至远程平台。本文在保证系统各项功能正常及采集精度的情况下,对传感节点布设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旨在尽可能减少系统节点数量,以降低系统成本,增强系统经济性和实用性。

冯海玲[7](2019)在《关于心音远程监测架构的一致性信息建模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们对于心血管疾病在日常监测和早期防治的迫切需求,心音监测设备在近年来逐渐应用于院外环境以实现心脏状态的自我管理评估和远程医疗服务,形成了从心音监测设备到网关设备再到医疗服务机构的端到端远程监测架构。目前,对于此传输架构各个厂商和研发团队借助于多种网络通信技术提出了其各自的解决方案,并用于开展针对不同人群和场景的远程监测应用。然而,这些解决方案普遍存在数据异构性、接口私有化、信息安全弊端等问题,使得心音数据难以在架构中安全共享并有效集成到医疗信息系统,阻碍了心音远程监测服务的规模化开展。对于心音远程监测架构存在的信息化问题,结合架构的网络接口类型并从异构网络互联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信息化需求可总结为架构中各个网络接口在OSI参考模型下的数据语义一致、消息语法统一、信息网络安全。由此,本文针对此信息化需求提出对心音远程监测架构进行一致性信息建模,以系统一致的角度在保持接口相关性的原则下从信息语义模型、消息交换框架、网络安全机制等方面构建各个网络接口的全协议栈模型,确保架构中异构系统间的协同工作和端到端的语义一致性,从而实现心音数据的安全共享和无缝集成。本文从实际数据需求和行为特点出发,以底层技术的通信特征为基础,借助于主流的标准化建模框架以方法论角度剖析了一致性信息建模的核心设计要素并以此为设计依据提出了本文的实现方法:首先围绕实际应用和临床信息需求通过文献调研提取出心音监测设备的共性信息特征和通信行为业务以实现概念模型抽象作为建模的数据支撑和目标对象;对于通用设备接口,结合较低层的蓝牙、USB、Zigbee等高带宽传输特性选择IEEE 11073-20601互操作框架作为较高层语义语法建模基础进行域信息模型、服务模型、通信模型和传输层安全机制的设计实现接口建模;对于轻量级设备接口,结合较低层BLE低带宽传输特性选择Bluetooth GATT规范作为较高层语义语法建模基础进行服务、特性、规范的设计实现接口建模,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与域信息模型的归一化转换关系为服务接口提供一致的语义输入;对于服务接口,结合TCP/IP协议以及SOAP/hData网络服务架构提供底层传输功能选择IHE-PCD技术框架作为语义语法建模基础以跨接口的域信息模型映射方式进行PCD-01消息模型的设计和安全机制考量实现接口建模。基于上述提出的实现方法完成了心音远程监测架构的一致性信息建模设计。心音监测设备概念模型中,信息特征包含了心音生理参数例如心音图、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幅值比、舒张与收缩间期比、心率等以及设备配置和生理参数相关的上下文,通信行为归类为实时传输、存储传输和远程控制三类传输业务;对于通用设备接口模型,通过面向对象的域信息模型设计完成了信息特征和业务接口的一致语义表征,并通过服务模型和通信模型设计提供了语法统一的消息框架和行为规范,最后从传输层面提供了接口的安全机制;对于轻量级设备接口模型,通过面向服务的特性设计实现了信息特征和业务接口的一致语义表征,并通过服务和规范的设计提供了语法统一的消息框架和行为约束,最后结合底层技术特点完成了连接优化和安全机制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信息特征相关特性到域信息模型的映射转换实现了设备接口处的语义统一;对于服务接口模型,通过交互模型设计完成了行为抽象规范,并通过OBX段的设计实现了信息特征的语义语法统一定义并建立了跨接口的语义一致性,最后从传输层加密、审计、实体身份认证授权等多方面设计了接口的安全机制。最后,选择当前主流的应用场景用例通过软件编程完成了各个网络接口模型的实施开发并实现了心音数据在此架构模型下的模拟传输应用,初步验证了本文所提出一致性建模方法和模型设计结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为心音远程监测架构的信息化标准模型提供了参考借鉴,同时还形成了一套针对医疗设备进行端到端传输架构一致性信息建模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论,此外本文的部分研究成果已提交至相应的IEEE国际标准研制项目中作为预研草案以支撑完成标准制定。

臧海成[8](2008)在《智能车载系统中蓝牙通信的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身边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而这些产品又通过各种线缆互联起来。为了摆脱线缆的束缚,蓝牙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设备上普及。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将最新的蓝牙无线通信技术集成到车载设备中,让人们可以在更多的环境中享受到高科技所带来的便捷。本文通过分析最新的蓝牙无线通信技术规范,并根据车载系统的特点,基于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了蓝牙通信技术在车载系统中的应用,其包括蓝牙文件传输、免提电话和信息同步功能。本文对蓝牙协议栈的实现采用了寄居式模型,低层协议栈集成到蓝牙芯片模块中,而高层协议栈由主机上的操作系统作为驱动实现。蓝牙芯片模块与主机之间采用USB传输方式进行通信。本文蓝牙芯片模块采用的是CSR公司生产的单芯片解决方案BlueCore4-ROM,其支持蓝牙无线通信规范2.0+EDR版本。Windows CE 6.0嵌入式操作系统实现了蓝牙高层协议栈,并提供了主机控制接口层(HCI)以支持各种蓝牙芯片模块。本文通过分析Windows CE操作系统的特点,添加蓝牙通信驱动模块,定制了完善的操作系统内核和应用程序开发包(SDK),为蓝牙应用程序提供了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智能车载系统中的蓝牙文件传输功能,支持文件、文件夹的传输,提供了文件浏览功能。允许智能车载系统按客户端的方式从连接的设备上下载、上传文件,亦可以作为服务器端设备接收文件。智能车载系统中的蓝牙免提功能,实现了来电处理和拨号处理,并提供了丰富的人机交互界面,与以往的车载免提设备相比,功能更全面,操作更便捷。在蓝牙免提单元中集成了电话薄功能,支持与其他设备进行联系人信息同步。经测试,智能车载系统中的蓝牙通信子系统已经基本满足了蓝牙通信的互操作性要求,可与符合蓝牙无线通信技术规范的蓝牙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文件传输、免提电话和信息同步的功能。

蒲鹏[9](2008)在《基于Windows CE系统蓝牙音频模型的解决方案》文中提出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的感觉到实现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掌上电脑、PDA等)的短程互联的必要性,蓝牙技术应运而生。蓝牙技术是一种新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组建临时局域网。蓝牙技术把各种便携式电脑与蜂窝电话用无线电连接起来,使计算机与通信更加密切结合,使人们能随时随地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与传输。蓝牙应用产品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蓝牙通信协议规范是由蓝牙特别利益组织所制定的、全球开放的技术标准。它是设计蓝牙产品时所必须遵循的技术规范。本文在蓝牙技术规范的框架下,介绍了蓝牙体系结构和各种应用模型。并结合嵌入式操作系统和蓝牙软件模型重点分析了嵌入式环境下蓝牙软件模型和嵌入式蓝牙软件开发以及系统相关性与移植。在蓝牙系统中,音频视频的无线传输和蓝牙耳机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SIG(蓝牙特别兴趣小组)为音频视频传输专门制定了AVDTP、GAVDP、A2DP、VDP等协议和应用规范。这些协议和应用规范为音频视频的实时传输和互通性提供了保证。本文介绍了蓝牙音频模型,它包括蓝牙耳机应用模型和蓝牙高质量音频传输应用模型。并结合蓝牙高质量音频传输应用模型的系统结构和实际开发经验,分析了蓝牙高质量音频传输系统实现应注意的问题。结合蓝牙耳机应用模型和蓝牙高质量音频传输应用模型的体系结构和应用规范,本文详细论述蓝牙耳机应用模型的设计和高质量音频传输应用规范的实现模块,并提出基于Windows CE系统的蓝牙耳机应用模型软方式实现的解决方案和蓝牙高质量音频传输应用模型发送端的解决方案。

袁宇恒[10](2006)在《基于蓝牙的家庭网络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学位论文课题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家庭网络核心SoC平台和整体解决方案”和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项目“家庭网络核心集成电路片上系统平台技术”的研究内容之一。论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家庭网络平台》标准和基于μC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无线接入设备软件开发方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家庭控制子网和家庭网关设计与实现中的若干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蓝牙技术家庭控制子网的通信协议体系,将三种主要的嵌入式蓝牙协议实现方案应用于家庭控制子网的实现中,并结合具体家电厂家的家电控制协议,完成对家庭控制子网的功能实现。以Internet的接入控制为例,实现了家庭控制子网功能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家庭网络组网方案的一种验证。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概述了课题内容、课题背景以及本论文的章节安排。第二章系统地介绍了蓝牙技术的特点、应用以及协议体系,并对家庭网络的发展、分类、标准化以及家庭网络和蓝牙技术的结合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三章分析了《家庭网络平台》标准对家庭网络系统的描述,并基于此对家庭网络的组网方案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对家庭网络在功能逻辑上的划分——家庭主网、家庭监控网络和家庭控制子网。第四章主要介绍使用到的各种开发环境和一些关键技术,并结合华恒HHCO5272-R1嵌入式开发平台介绍了家庭网关的硬件设计,简单介绍了μClinux下的软件开发方法和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建立。结合CSR蓝牙开发平台介绍了蓝牙协议栈三种主要的实现方案。第五章介绍了基于蓝牙技术的家庭控制子网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以及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本章在对家庭控制子网组网方式进行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了星型组网方式家庭控制子网的协议体系、子网网元软硬件的实现方法,然后分析了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第六章介绍了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和Web服务器BOA到嵌入式开发平台的移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Internet对家庭控制子网进行接入控制的实现方法。

二、蓝牙同步应用模型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蓝牙同步应用模型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旋转声源的高分辨率声源定位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清单与术语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静止声源定位研究现状
        1.2.2 旋转声源定位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旋转单极子声源的波束形成方法
    2.1 引言
    2.2 静止单极子声源的波束形成方法
        2.2.1 静止单极子声源的信号传播前向模型
        2.2.2 静止声源的波束形成方法
    2.3 旋转单极子声源的波束形成方法
        2.3.1 旋转单极子声源的信号传播前向模型
        2.3.2 旋转声源的多普勒效应分析
        2.3.3 旋转声源的波束形成方法
    2.4 旋转声源波束形成方法的数值仿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旋转单极子声源的高分辨率定位方法
    3.1 引言
    3.2 旋转声源的高分辨率定位方法
        3.2.1 基于相位平均的高分辨率声源定位
        3.2.2 基于时域去多普勒的高分辨率声源定位
    3.3 旋转声源高分辨率定位的数值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旋转声源试验及应用
    4.1 引言
    4.2 消声室试验
        4.2.1 旋转蓝牙音箱试验
        4.2.2 工业风扇试验
    4.3 轴流式风机试验
        4.3.1 变转速轴流式风机测试
        4.3.2 涡流噪声源定位试验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主要创新性与应用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2)地图匹配辅助的Wi-Fi/iBeacon/PDR室内融合定位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Wi-Fi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1.2.2 iBeacon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1.2.3 PDR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1.2.4 多源融合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1.2.5 室内定位领域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室内定位技术算法介绍及定位精度评价
    2.1 定位精度评价标准
    2.2 室内定位基本方法
        2.2.1 三边测量定位法
        2.2.2 极大似然法
    2.3 常用的定位算法
        2.3.1 RSSI定位算法
        2.3.2 TOA定位算法
        2.3.3 TDOA定位算法
        2.3.4 AOA定位算法
    2.4 本章小结
3 室内定位技术
    3.1 Wi-Fi室内定位技术
        3.1.1 基于K近邻的位置指纹库匹配室内定位
        3.1.2 基于SVM的位置指纹库匹配室内定位
        3.1.3 Wi-Fi室内定位流程
        3.1.4 定位结果及精度评价
    3.2 iBeacon室内定位技术
        3.2.1 性能指标模型定位
        3.2.2 iBeacon室内定位流程
        3.2.3 定位结果及精度评价
    3.3 PDR室内定位技术
        3.3.1 MEMS传感器分类
        3.3.2 PDR定位算法坐标系
        3.3.3 计步算法与步长估计
        3.3.4 PDR室内定位流程
        3.3.5 定位结果及精度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地图匹配辅助Wi-Fi/iBeacon/PDR室内融合定位技术
    4.1 室内融合定位及辅助定位技术介绍
        4.1.1 标准卡尔曼滤波
        4.1.2 扩展卡尔曼滤波
        4.1.3 滑动平均滤波
        4.1.4 辅助室内定位的地图匹配技术
    4.2 室内融合定位算法
        4.2.1 地图匹配辅助的Wi-Fi与PDR融合定位
        4.2.2 地图匹配辅助的Wi-Fi、PDR与iBeacon滑动平均滤波融合定位
        4.2.3 地图匹配辅助的Wi-Fi、PDR与iBeacon EKF融合定位
    4.3 融合定位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
    5.2 研究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3)智能高压无线核相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核相技术分类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高压核相算法研究
    2.1 四种核相算法原理及误差分析
        2.1.1 过零检测法
        2.1.2 波形变换法
        2.1.3 傅里叶变换法
        2.1.4 相关分析法
    2.2 单杆异步核相算法原理及误差分析
        2.2.1 算法原理
        2.2.2 频率波动影响分析
        2.2.3 核相误差分析及修正
    2.3 本章小结
3 核相器硬件结构设计
    3.1 系统框架搭建
    3.2 电场传感器设计与仿真
        3.2.1 输电线路电场仿真
        3.2.2 电场传感器设计
    3.3 核相器参考端电路设计
        3.3.1 参考端信号调理电路
        3.3.2 无线发射电路
        3.3.3 电源电路
        3.3.4 LED显示电路
    3.4 核相器待测端电路设计
        3.4.1 主控芯片选型
        3.4.2 无线接收电路
        3.4.3 核相信号调理电路
        3.4.4 显示报警电路
        3.4.5 电池电量检测电路
        3.4.6 蓝牙通信电路
    3.5 核相器电磁兼容设计
    3.6 核相器外壳设计
        3.6.1 核相器结构布局
        3.6.2 核相器壳体设计与装配
    3.7 本章小结
4 核相器软件功能设计
    4.1 下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4.1.1 核相参考基准检测
        4.1.2 待核相线路带电判断
        4.1.3 单杆异步核相
    4.2 手机APP智能核相管理平台设计
        4.2.1 手机UI界面
        4.2.2 蓝牙通信
        4.2.3 核相数据存储调用
    4.3 本章小结
5 试验与结果分析
    5.1 模拟测试试验
        5.1.1 同相输入试验
        5.1.2 互补输入试验
    5.2 低压试验及结果分析
        5.2.1 线性度试验
        5.2.2 低压核相试验
    5.3 高压试验及结果分析
        5.3.1 高压试验平台
        5.3.2 三相10kV核相试验
        5.3.3 10kV和35kV核相试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施工危险区域信标传感器预警系统设计及测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施工危险源及危险区域的研究发展现状
        1.3.2 国内外基于传感器的预警管理的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施工现场危险区域的识别及划分
    2.1 施工现场典型事故
    2.2 引发施工典型事故的环境因素
    2.3 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划分
        2.3.1 危险源基本理论和相关辨识规定
        2.3.2 坠落区的划分
        2.3.3 落物区的划分
        2.3.4 碰撞区的划分
        2.3.5 坍塌区的划分
        2.3.6 触电区的划分
        2.3.7 施工人员在危险区的危险判定
    2.4 本章小结
3.建筑施工阶段安全预警系统理论
    3.1 建设智慧工地的智能预警需求及应用
        3.1.1 智慧工地的基本概念
        3.1.2 智慧工地的智能预警需求及应用
    3.2 安全实时预警的需求及预警的方式
        3.2.1 安全实时预警的需求
        3.2.2 安全预警的方式
    3.3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预警技术体系
    3.4 建筑施工区域安全实时预警的过程解析
    3.5 实时预警系统的理论构建
        3.5.1 实时预警系统的功能
        3.5.2 预警系统的基本特点
        3.5.3 预警系统的技术基础
        3.5.4 预警系统的功能实现过程
    3.6 本章小结
4.基于物联网(IoT)的信标传感器预警系统设计
    4.1 预警系统的物联网(IoT)技术基础
        4.1.1 物联网(IoT)的网络架构分析
        4.1.2 传感器技术特点与选择
    4.2 信标传感器预警系统的设计原理
        4.2.1 数据的生成(后端)
        4.2.2 服务平台
        4.2.3 设备端(前端)
    4.3 预警系统的组成细节及终端成果
        4.3.1 LTE信标传感器的物联网程序
        4.3.2 FCM及云端物联网应用程序
        4.3.3 Android应用程序
    4.4 本章小结
5.信标传感器预警系统的测试分析
    5.1 基于信标传感器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
        5.1.1 预警系统布置的前期参数准备及校验
        5.1.2 预警系统的测试研究过程及结果
        5.1.3 预警系统的结果分析
    5.2 测试结论及效果评价
        5.2.1 测试结论
        5.2.2 测试效果评价
    5.3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旋翼无人机航磁三分量数据采集及收录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航磁三分量数据采集及收录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航磁三分量测量理论分析
    2.2 航磁三分量数据采集及收录系统架构
        2.2.1 硬件方案设计
        2.2.2 软件方案设计
        2.2.3 测试方案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模块设计
    3.1 电源模块设计
        3.1.1 开关电源设计
        3.1.2 线性电源设计
        3.1.3 电路布局布线优化
    3.2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2.1 共模滤波模块设计
        3.2.2 信号衰减与运算放大模块设计
        3.2.3 单端转差分模块设计
    3.3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3.3.1 LTC2508 模块设计
        3.3.2 外置基准源模块设计
    3.4 FPGA主控电路设计
        3.4.1 主控芯片选型
        3.4.2 采集控制时序设计
        3.4.3 秒脉冲同步设计
        3.4.4 数据缓存设计
    3.5 ARM主控电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基于ARM的软件设计
        4.1.1 数据预处理设计
        4.1.2 滤波算法设计
        4.1.3 功能模块设计
    4.2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控制软件设计
        4.2.1 LabVIEW上位机方案设计
        4.2.2 上位机参数配置
        4.2.3 测控与数据收录设计
        4.2.4 传感器误差校正设计
    4.3 基于IOS操作平台的软件设计
        4.3.1 旋翼无人机飞控系统调节与路线规划
        4.3.2 基于IOS的无线测控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5.1 数据采集系统总体性能评估
        5.1.1 短路噪声测试
        5.1.2 测量误差标定
        5.1.3 同步误差评估
    5.2 野外实验
        5.2.1 地面实验
        5.2.2 飞行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智能道钉的交叉口交通信息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2 交通信息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交通信息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
    2.2 系统网络总体设计
        2.2.1 网络总体设计
        2.2.2 BLE协议研究
        2.2.3 NBIOT相关研究
    2.3 系统节点功能与硬件设计
        2.3.1 车辆传感节点功能与硬件设计
        2.3.2 中继节点功能与硬件设计
    2.4 系统软件开发
        2.4.1 软件开发协议与平台
        2.4.2 系统节点软件设计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交通信息检测系统实现
    3.1 网络需求分析
    3.2 网络拓扑结构搭建
    3.3 网络通讯协议
        3.3.1 网络传输协议
        3.3.2 网络数据通讯链路
        3.3.3 多跳式通讯链路路径选择
        3.3.4 远程数据交互
    3.4 节点时间同步设计
        3.4.1 计时器同步
        3.4.2 RTC时钟同步
    3.5 节点低功耗设计
        3.5.1 低功耗问题分析
        3.5.2 节点 BLE 低功耗设计
        3.5.3 NB模组低功耗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交叉口交通信息检测方法
    4.1 车流量检测方法
    4.2 车速检测方法
        4.2.1 基于节点计时器同步检测车速
        4.2.2 基于RTC时钟同步检测车速
    4.3 信号交叉口排队长度检测方法
        4.3.1 排队长度估算模型
        4.3.2 基于车辆流入、流出检测排队长度
        4.3.3 信号交叉口饱和度判别
        4.3.4 平均排队长度和最大排队长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传感节点布设优化
    5.1 传感节点精简布设方案
    5.2 传感节点亮化布设方案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验证与误差分析
    6.1 交通信息检测系统实例验证
        6.1.1 系统实际布设
        6.1.2 车流量、车速检测数据及系统基本功能实例
    6.2 排队长度检测算法仿真
        6.2.1 信号交叉口仿真方案
        6.2.2 算法仿真结果
        6.2.3 仿真结果分析
    6.3 交通信息检测误差分析
        6.3.1 车流量检测误差分析
        6.3.2 车速检测误差分析
        6.3.3 排队长度检测误差分析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7)关于心音远程监测架构的一致性信息建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心音监测设备
        1.1.2 基于心音监测设备的远程监测服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文献综述
        1.2.2 产品综述
    1.3 心音远程监测架构存在的问题
    1.4 心音远程监测架构的信息化需求分析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2 心音远程监测架构一致性信息建模的实现方法
    2.1 设备接口信息建模的实现方法
        2.1.1 通用设备接口信息建模的实现方法
        2.1.2 轻量级设备接口信息建模的实现方法
        2.1.3 设备接口信息模型的语义统一
    2.2 服务接口信息建模的实现方法
        2.2.1 IHE-PCD技术框架介绍
        2.2.2 基于IHE-PCD技术框架进行一致性信息建模的核心设计要素
        2.2.3 服务接口信息建模的实现方案
    2.3 心音远程监测架构一致性信息建模的整体设计路线
    2.4 本章小结
3 心音监测设备的概念模型
    3.1 心音的生理基础
        3.1.1 心音的生理特征
        3.1.2 心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3.1.3 心音与心肌收缩力的关系
    3.2 心音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
    3.3 心音监测设备的信息特征提取
        3.3.1 生理指标参数
        3.3.2 上下文信息
    3.4 心音监测设备的通信行为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心音远程监测架构一致性信息建模的实现
    4.1 通用设备接口的信息建模实现
        4.1.1 域信息模型构建
        4.1.2 服务模型构建
        4.1.3 通信模型构建
        4.1.4 接口的安全性设计
    4.2 轻量级设备接口的信息建模实现
        4.2.1 拓扑结构的抽象
        4.2.2 服务的设计
        4.2.3 规范的定义
    4.3 设备接口信息模型的语义统一
    4.4 服务接口的信息建模实现
        4.4.1 服务接口的交互模型抽象
        4.4.2 PCD-01 消息的对象层级结构设计
        4.4.3 PCD-01 消息的语义建模
        4.4.4 对于服务接口的安全性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心音远程监测架构一致性信息建模的概念实施
    5.1 通用设备接口的实施
        5.1.1 功能模块的设计
        5.1.2 心音监测设备的实施
        5.1.3 网关设备的实施
        5.1.4 设备间的交互应用实现
    5.2 轻量级设备接口的实施
        5.2.1 心音监测设备实施
        5.2.2 网关设备实施
        5.2.3 设备间的交互应用实现
    5.3 服务接口的实施
    5.4 远程监测架构模型的语义一致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权/申请的专利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D.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或奖励
    E.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智能车载系统中蓝牙通信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
2 蓝牙通信协议基础和应用框架的研究
    2.1 概述
    2.2 蓝牙协议栈
        2.2.1 蓝牙核心协议
        2.2.2 替代电缆协议和电话控制协议
        2.2.3 选用协议
    2.3 蓝牙应用框架
        2.3.1 文件传输规范
        2.3.2 信息同步规范
        2.3.3 免提规范
    2.4 本章小结
3 车载系统中蓝牙通信的需求分析
    3.1 蓝牙设备管理器
    3.2 蓝牙文件传输
    3.3 蓝牙免提电话
    3.4 开发环境与工具
        3.4.1 目标机
        3.4.2 操作系统开发平台
        3.4.3 应用程序开发平台
        3.4.4 应用程序开发流程
    3.5 本章小结
4 车载系统中蓝牙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4.1 蓝牙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
    4.2 使用蓝牙服务的基本过程
    4.3 蓝牙设备管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4.3.1 设备搜索
        4.3.2 建立基础连接
    4.4 文件传输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4.4.1 注册服务记录
        4.4.2 服务查找
        4.4.3 文件传输应用框架的实现
    4.5 蓝牙免提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4.5.1 蓝牙免提的功能控制
        4.5.2 优化设备搜索过程
        4.5.3 音频连接的建立
        4.5.4 车载系统蓝牙免提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Windows CE系统蓝牙音频模型的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蓝牙技术简介
    1.2 蓝牙协议栈的体系结构
    1.3 蓝牙协议
        1.3.1 蓝牙核心协议
        1.3.2 电话控制协议
        1.3.3 选用协议
    1.4 蓝牙应用
        1.4.1 局域网访问应用
        1.4.2 拨号网络应用
        1.4.3 蓝牙耳机应用
        1.4.4 文件传输应用
        1.4.5 同步应用
        1.4.6 蓝牙电话应用
        1.4.7 蓝牙音频视频传输应用
    1.5 小结
2 嵌入式环境下的蓝牙软件模型
    2.1 嵌入式操作系统
        2.1.1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2.1.2 实时操作系统原理
        2.1.3 实时操作系统技术指标
        2.1.4 嵌入式操作系统上的软件调试
        2.1.5 Windows CE操作系统概述
    2.2 蓝牙软件模型
        2.2.1 蓝牙协议栈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位置
        2.2.2 蓝牙协议栈的上接口
        2.2.3 蓝牙协议栈的下接口
        2.2.4 蓝牙软件的两个典型模型
    2.3 嵌入式蓝牙软件的开发
        2.3.1 初始化
        2.3.2 内存管理
        2.3.3 进程管理
        2.3.4 I/O
    2.4 系统相关性与移植
        2.4.1 处理器相关因素
        2.4.2 操作系统相关因素
        2.4.3 结论
    2.5 小结
3 蓝牙音频模型
    3.1 背景介绍
        3.1.1 蓝牙耳机应用模型
        3.1.2 蓝牙高质量音频传输规范
        3.1.3 蓝牙耳机应用模型与蓝牙高质量语音传输应用规范的比较
    3.2 系统结构
        3.2.1 蓝牙耳机应用模型的系统结构
        3.2.2 蓝牙高质量音频传输规范的系统结构
        3.2.3 蓝牙高质量音频传输系统实现应注意的问题
    3.3 小结
4 蓝牙耳机应用的设计与软方式实现
    4.1 蓝牙耳机协议栈
    4.2 蓝牙耳机的主要功能实现
        4.2.1 呼入电话连接建立
        4.2.2 呼出电话连接建立
        4.2.3 音频连接的释放
        4.2.4 音频连接的转移
        4.2.5 远端音量控制
    4.3 蓝牙耳机的工作过程
        4.3.1 配对功能
        4.3.2 音频网关连向耳机
        4.3.3 耳机连向音频网关
        4.3.4 遥控音量
        4.3.5 麦克风的静音
        4.3.6 链路断开
        4.3.7 电池检测
        4.3.8 深度睡眠
        4.3.9 状态指示灯
    4.4 蓝牙耳机的软件流程设计
        4.4.1 Headset链接建立程序流程设计
        4.4.2 蓝牙耳机应用层状态机的流程设计
        4.4.3 Windows CE系统下蓝牙耳机软方式实现架构
    4.5 小结
5 蓝牙高质量音频传输应用模型发送端的实现架构
    5.1 A2DP Profile介绍
    5.2 A2DP Profile的实现
        5.2.1 A2DP模块
        5.2.2 A2DP中重要的数据结构介绍
    5.3 Windows CE系统A2DP发送端的解决方案
        5.3.1 Windows CE驱动程序架构
        5.3.2 Windows CE系统下A2DP发送端解决方案
    5.4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蓝牙的家庭网络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蓝牙技术与家庭网络
    2.1 蓝牙技术概述
        2.1.1 蓝牙技术的特点
        2.1.2 蓝牙的网络结构
        2.1.3 蓝牙技术的广泛应用
    2.2 蓝牙协议体系
        2.2.1 蓝牙核心协议
        2.2.2 蓝牙应用模型
    2.3 家庭网络概述
        2.3.1 家庭网络的出现及发展
        2.3.2 家庭网络的分类
    2.4 家庭网络的标准和规范
    2.5 基于蓝牙技术的家庭网络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家庭网络的组网方案研究
    3.1 家庭网络的网络结构
    3.2 家庭主网
        3.2.1 家庭主网的功能
        3.2.2 家庭主网的通信方式
        3.2.3 家庭主网网关
    3.3 家庭控制子网
        3.3.1 家庭控制子网的功能
        3.3.2 家庭控制子网网关
        3.3.3 移动控制终端
        3.3.4 终端设备
        3.3.5 设备描述文件
    3.4 家庭传感器网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嵌入式开发平台与μClinux 系统
    4.1 MCF5272 硬件平台简介
        4.1.1 MCF5272 微处理器的特点和性能
        4.1.2 家庭网关的硬件设计
    4.2 μClinux 系统的特点
        4.2.1 μClinux 的小型化
        4.2.2 μClinux 的内存管理
        4.2.3 μClinux 的多进程管理
    4.3 μClinux 下软件开发方式
        4.3.1 开发工具
        4.3.2 可执行文件格式
        4.3.3 软件开发模式
        4.3.4 RAM 版内核调试
        4.3.5 使用make 管理项目
    4.4 建立嵌入式开发环境
        4.4.1 建立宿主机开发环境
        4.4.2 背景调试模式(BDM)
    4.5 基于日志文件系统的配置管理
        4.5.1 JFFS 基本原理
        4.5.2 JFFS 在MCF5272 硬件平台上的实现
        4.5.3 家庭网关配置管理方法
    4.6 CSR 蓝牙芯片及其开发平台
    4.7 蓝牙协议的实现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蓝牙技术的家庭控制子网的设计与实现
    5.1 家庭控制子网的结构
    5.2 子网实体的硬件设计
        5.2.1 移动控制终端
        5.2.2 家电终端
    5.3 家庭控制子网的协议体系
        5.3.1 家庭控制子网的协议结构
        5.3.2 UDCP 协议
        5.3.3 家电控制协议
        5.3.4 家电管理功能的实现
    5.4 家庭控制子网的软件实现
        5.4.1 家庭网关的软件结构
        5.4.2 移动控制终端的实现
        5.4.3 家电终端的实现
    5.5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5.1 与家电控制电路的UART 口通信问题
        5.5.2 其他问题
    5.6 本章小结
第6 章 Internet 接入控制的实现
    6.1 嵌入式Web 服务器
        6.1.1 相关技术概述
        6.1.2 Web 服务器BOA
        6.1.3 BOA 服务器到HHCF5272-R1 平台的移植
    6.2 嵌入式Web 服务器上家电控制功能的实现
        6.2.1 CGI 程序
        6.2.2 IAC 驻留进程
        6.2.3 CGI 与IAC 驻留进程的通信
    6.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蓝牙同步应用模型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旋转声源的高分辨率声源定位算法研究[D]. 黄乾. 浙江大学, 2021(09)
  • [2]地图匹配辅助的Wi-Fi/iBeacon/PDR室内融合定位算法研究[D]. 赵佳星.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3]智能高压无线核相器研究[D]. 康宇先.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施工危险区域信标传感器预警系统设计及测试分析[D]. 孔繁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5]旋翼无人机航磁三分量数据采集及收录系统研制[D]. 杜俊岐. 吉林大学, 2021(01)
  • [6]基于智能道钉的交叉口交通信息检测方法[D]. 杨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7]关于心音远程监测架构的一致性信息建模的研究[D]. 冯海玲. 重庆大学, 2019(09)
  • [8]智能车载系统中蓝牙通信的设计与应用[D]. 臧海成. 重庆大学, 2008(06)
  • [9]基于Windows CE系统蓝牙音频模型的解决方案[D]. 蒲鹏.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9)
  • [10]基于蓝牙的家庭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 袁宇恒. 东南大学, 2006(04)

标签:;  ;  ;  ;  ;  

蓝牙同步应用模型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