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6和血清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疗效评价

IL-6和血清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疗效评价

一、IL-6和血清CRP对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效能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曹杨,刘瀚旻[1](2021)在《生物标志物在新生儿脓毒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新生儿脓毒症(NS)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造成的新生儿死亡占比约为16%。根据NS发生时间,可被分为早发型NS(EONS)与晚发型NS(LONS)。由于对NS早期诊断迄今尚缺乏特异度高的生物标志物,导致对NS治疗延迟。为NS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研发可在NS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发挥优势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被广泛用于NS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淀粉样蛋白A (SAA)等。笔者拟就NS分型和临床表现,NS患儿的诊断和治疗,生物标志物在NS诊疗和预后判断研究的最新现状进行阐述。

余沙,肖曙芳,杨美芬[2](2021)在《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变化,评价其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楚雄州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9例感染新生儿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楚雄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非感染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新生儿血清PCT、CRP、IL-6、WBC水平,比较2组新生儿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项检测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新生儿感染急性期血清PCT、CRP、IL-6、WBC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感染急性期血清PCT、CRP、IL-6、WBC水平均显着高于感染恢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检测血清PCT、IL-6、CRP及WBC均可用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单项指标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PCT特异度最高,IL-6灵敏度最高,各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的效能高于单项指标检测。

肖雅倩[3](2021)在《血清PCT与IL-6在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治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新生儿细菌性肺炎发病率现状、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制定原则及预后,探讨临床运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白细胞介素6(IL-6),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方面,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价值,指导儿科医生用药。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9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住院新生儿,综合患儿入院时症状、体征、实验室诊断指标、影像学资料等,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五版,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4例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患儿纳入观察组(A组),其中轻症肺炎组(A1组)33例,重症肺炎组(A2组)31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患儿64例为对照组(B组),B组治疗前抽取静脉血一次,A组在进行抗生素治疗前抽第一次血,在抗生素治疗3d后抽第二次血,分别检测PCT、IL-6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寻找其中规律。结果:1、A组和B组比较:A组入院时PCT、IL-6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2、治疗前A2组和A1组比较:A2组PCT明显高于A1组(P<0.05),但A2组、A1组IL-6水平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3、A2组治疗前后比较:A2组治疗后PCT、IL-6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1组治疗前后比较:A1组治疗后PCT、IL-6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4、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肺炎ROC曲线分析:PCT以cut-off值0.60ng/ml进行诊断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81.30%、96.90%;IL-6以cut-off值6.72pg/ml进行诊断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87.50%、82.80%;结论:血清PCT水平与新生儿细菌肺炎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血清IL-6水平与新生儿肺炎严重程度关联不大,但血清IL-6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敏感度较高,两指标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治疗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肖雅倩,蒋晓宏[4](2021)在《PCT和IL-6在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9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64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肺炎组33例和重症肺炎组31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6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患儿血清PCT、IL-6水平,并分析PCT、IL-6早期诊断新生儿肺炎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观察组血清PCT、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PCT水平高于轻症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与轻症肺炎组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IL-6早期诊断新生儿肺炎的敏感度分别为81.30%、87.50%,特异度分别为96.90%、82.80%。结论血清PCT水平可用于评估新生儿细菌性肺炎严重程度,而IL-6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的敏感度较高,两指标在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徐霞铭,庄箭波,顾岚[5](2020)在《CRP、PCT和WBC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的临床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WBC)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感染性黄疸新生儿作为感染性黄疸组,按感染程度分为轻度组40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22例。另选取同期80例非感染性黄疸新生儿作为非感染性黄疸组,8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入院时及治疗后5 d血清CRP、PCT和WBC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感染程度组患儿血清CRP、PCT和WBC水平变化,分析其对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感染性黄疸组患儿血清CRP、PCT和WBC水平高于非感染性黄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非感染性黄疸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轻度组血清CRP、PCT和WBC水平低于中度组与高度组,中度组低于高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轻度、中度、重度组患儿血清CRP、PCT和WBC水平均降低(P<0.05),且轻度组血清CRP、PCT和WBC水平低于中度、重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0.05)。血清CRP、PCT和WBC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更高(P<0.05)。结论CRP、PCT和WBC可作为诊断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可靠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李洪媛[6](2020)在《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CD64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价值;(2)采用Meta分析统计学方法评价中性粒细胞CD64、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1)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及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的患儿共100例,日龄3-28天。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败血症组(n=45)和非败血症组(n=55),入院后未使用抗生素前检测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2)检索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于中性粒细胞CD64与降钙素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限定从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语种限定在中文和英文。按照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若结果不一致时,则加入第三方研究者参与讨论解决。采用诊断试验质量评价工具QUADAS表评估文献质量。使用Meta-Disc 1.4统计软件及Stata 14.0统计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CD64和PCT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绘制森林图及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SROC曲线下面积(AUC)。通过图示法和计算统计量法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I2评估异质性程度,若I2>50%,提示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否则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为了探寻异质性来源行Meta回归、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采用Deeks’漏斗评估发表偏倚。使用Fagan’s图评估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1)当PCT≥0.5ng/ml为界限值时,败血症组的PCT水平与非败血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11%、92.72%、88.89%、79.69%;(2)当CRP≥10mg/L为界限值时,败血症组的CRP水平与非败血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8.89%、89.09%、78.57%、68.06%;(3)败血症组的白细胞计数与非败血症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PC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CRP和WBC。(2)(1)关于CD64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文献共纳入31篇,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SEN=0.82,95%CI(0.800.83)],[SPE=0.84,95%CI(0.820.85)],[PLR=5.59,(4.407.12)],[NLR=0.18,95%CI(0.130.24)],[DOR=36.05,95%CI(23.2755.87)],AUC=0.9236,Q*=0.8576。异质性检验提示研究间存在明显的非阈值效应。Meta分析发现胎龄、败血症类型、检测方法表达方式、研究所在国家、诊断标准、样本数可能是导致异质性的因素,进一步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结果无明显改变。Deeks’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偏倚。CD64检测验后阳性概率为81%,验后阴性概率为10%。(2)关于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文献共纳入53篇,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SEN=0.78,95%CI(0.770.80)],[SPE=0.76,95%CI(0.740.77)],[PLR=3.44,95%CI(2.904.07)],[NLR=0.24,95%CI(0.190.31)],[DOR=15.97,95%CI(11.4322.33)],AUC=0.8698,Q*=0.8003。异质性检验提示存在非阈值效应,且I2>50%,进行Meta回归、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未找到导致异质性的重要因素。Deeks’漏斗图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PCT检测验后阳性概率为74%,验后阴性概率为14%。结论:(1)PCT、CRP可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参考指标,且PCT诊断效能优于CRP,能更好协助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2)PCT检测新生儿败血症具有中等的诊断价值;CD64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诊断价值优于PCT,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可靠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刘锋[7](2020)在《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分析早发(EOS)和晚发(LOS)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标准分EOS和LOS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围生期及住院期间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并发症、临床转归及病原学特点。结果:1.4年共收治败血症新生儿232例,男性151例,女性81例,EOS85例,LOS147例;早产儿54例,足月儿176例,过期产儿2例,低出生体重儿42例,正常出生体重儿181例,巨大儿9例;最大胎龄者42.14周,最小胎龄者26.42周,最大出生体重者4300g,最小出生体重者950g。EOS平均胎龄38.10±2.55周,平均出生体重2972.18±655.39g;LOS平均胎龄37.60±2.92周,平均出生体重2965.92±678.11g,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在两组无差异(P>0.05)。232例患儿平均住院天数14.53天,治愈好转率87.93%,死亡率6.47%;EOS平均住院天数11.65天,治愈好转率87.06%,死亡率5.88%;LOS平均住院天数16.21天,治愈好转率88.44%,死亡率6.80%,LOS住院时间长于EOS(P<0.05)。2.孕母妊娠合并症和(或)并发症90例,羊水污染47例,窒息21例,脐带、胎盘异常19例,胎膜早破17例,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OS宫内窘迫者6例多于LOS3例(P<0.05)。住院期间有创操作(气管插管、PICC置管、两项操作),LOS患儿分别有23例、9例、12例,EOS患儿分别有13例、0例、1例,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以皮肤改变(黄疸154例,花斑纹、脓点101例)、反应低下117例、消化系统症状(吃奶差66例,腹泻24例)、发热77例、呼吸系统症状(血氧下降49例,肺部啰音伴咳嗽26例,呼吸暂停15例)多见,其中反应低下、发热、吃奶差、腹泻及肺部啰音伴咳嗽易发生在LOS,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LOS在并发贫血(47/64)、肺炎(33/47)、皮肤感染(27/39)、化脓性脑膜炎(7/8)、NRDS(20/30)、PLT减少(12/16)、肺出血(6/7)、MODS(3/5)等发生率较EOS高,并发贫血在两组间比较P<0.05,其余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WBC计数异常者40例(17.2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者76例(32.76%),CRP升高者62例(26.72%),PLT减少16例(6.90%),心肌酶CKMB升高63例(27.16%)。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CRP升高在LOS多见(P<0.05);心肌酶谱CKMB升高多见于EOS(P<0.05)。PLT减少患儿有14例并发多种严重疾病(呼吸衰竭11例、NEC2例、休克6例、肺出血4例、MODS4例等),8例最终死亡,占全部死亡53.33%。5.232例患儿有177例血培养共培出183份致病菌,阳性率(76.29%),革兰阳性菌154份,其中CNS122份(包括表皮葡萄球菌96份、人葡萄球菌亚种6份、溶血葡萄球菌8份等)。革兰阴性菌21份,其中大肠埃希菌11份,肺炎克雷伯杆菌3份;另培养出8份真菌。阳性菌耐药主要以青霉素(64.94%)、苯唑西林(55.84%)、红霉素(51.95%),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6.36%)、头孢曲松(33.77%)耐药率也较高;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达托霉素敏感性好。阴性菌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高于30%,对青霉素、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碳青霉烯类药物均只有1例耐药。结论:1.近4年我院新生儿败血症以LOS为主,以正常胎龄、出生体重为主。LOS患儿住院时间长于EOS,新生儿败血症的治愈好转率为87.93%,病死率为6.47%,平均住院天数14.53天。2.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反应低下、发热、吃奶差、腹泻、肺部啰音伴咳嗽表现对LOS的早期判断有参考价值。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CRP可作为LOS的诊断参考指标,PLT水平可用于评估败血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4.近4年我院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以CNS为代表的阳性菌为主,β内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目前首选药物为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碳青霉烯类可作为二、三线药物。

齐帅[8](2020)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伴牙周炎患者的血清IL-6、CRP和PCT水平及牙周状态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比较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preterm prema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和非胎膜早破(non premature of the membranes,nPROM)孕妇牙周状况及血清IL-6、CRP、PCT的水平,探究pPROM和牙周病的内在联系。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病房的pPROM孕妇和nPROM孕妇各40例。临床牙周检查判断孕妇是否患有牙周炎。其中pPROM伴牙周炎孕妇(A组)22例;单纯pPROM组(B组)18例;nPROM伴牙周炎组(C组)12例;nPROM不伴牙周炎组(D组)28例。早产胎膜早破的诊断依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胎膜早破指南2018版”,即妊娠37周前发生的临产前羊水经阴道流出、阴道液PH值呈碱性;或阴道液涂片干燥后镜检,显微镜下出现羊齿状结晶。牙周炎的诊断依据2018年牙周病和植体周病国际新分类,即符合牙周炎表现但没有坏死性牙周病的局部特征或罕见的免疫性疾病的系统性特征,即可诊断为“牙周炎”。受试者应同时满足以下三种牙周炎的特征性表现:(1)牙周袋>3mm,并有炎症;(2)邻面临床附着丧失>1mm;(3)牙周袋探诊后有出血。结果:pPROM孕妇牙周炎患病率(55%)显着高于nPROM孕妇(30%)(P=0.024)。A组的PD(P=0.001)和SBI(P=0.037)显着高于C组,B组的PD显着高于D组(P=0.011)。A组和C组、B组和D组、C组和D组之间PL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IL-6、CRP水平显着高于B组和C组,C组的IL-6(P=0.009)、CRP(P=0.002)水平显着高于D组,B组的IL-6(P=0.016)、CRP(P=0.003)水平显着高于D组。除A、B组外其余组间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ROM患者牙周炎患病率更高,宿主的免疫反应可能是牙周炎与pPROM相互影响的关键途径之一,IL-6和CRP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傅雅琨[9](2019)在《降钙素原、IL-6、CRP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PCT(降钙素原)、IL-6(白细胞介素-6)、CRP(C反应蛋白)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该院产科出生的10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PCT、IL-6、CRP水平。将研究组100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分为A组(35例,重度感染)、B组(32例,中度感染)、C组(33例,轻度感染),对比A组、B组、C组PCT、IL-6、CRP水平。结果研究组PCT、IL-6、CRP水平分别是(11.62±3.25)μng/L、(263.84±11.51)ng/L、(12.28±2.01)mg/L;对照组分别是(1.02±0.25)μg/L、(62.05±5.14)ng/L、(3.05±0.25)mg/L。研究组显着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T、IL-6、CRP水平分别是(16.28±2.62)μg/L、(356.28±64.25)ng/L、(17.62±3.65)mg/L;B组分别是(7.42±1.25)μg/L、(206.25±32.14)ng/L、(6.84±3.14)mg/L;C组分别是(1.05±0.25)μg/L、(63.25±2.33)ng/L、(3.16±0.21)mg/L。A组显着高于B组,B组PCT、IL-6、CRP水平显着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IL-6、CRP水平检测是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可显着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借鉴。

赵雨虹[10](2019)在《血清炎症因子在放射性肺炎非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变化与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发生的相关性,阐明其在RP非影像学诊断中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胸部恶性肿瘤行放射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剂量学参数以及在放疗0Gy、3040Gy、5060Gy时、放疗后1月的血清IL-6、CRP及PCT浓度等信息。按不良事件常用术语评定标准CTCAE version 4.0评定RP的分级,评价终点为≥2级的RP。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探究与RP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做出ROC曲线判断其对RP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共入组了96例胸部恶性肿瘤行放射治疗患者,其中有28例患者发生了RP。放疗过程中RP组IL-6、CRP两项指标的血清浓度逐渐升高,而非RP组升高趋势不明显,同一时间点RP组血清IL-6及CRP的血清浓度均高于非RP组(P值均<0.05)。但两组患者血清PCT浓度在整个放疗过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随着放射治疗的进程无明显升高的趋势,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放疗3040Gy时IL-6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5,截断值为15.99pg/ml,灵敏度为57.1%,特异度为79.4%。放疗3040Gy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截断值为5.64mg/L,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65.2%。当IL-6、CRP两者联合诊断时,预测概率的ROC曲线得到的截断值为0.22,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所对应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73.5%。结论:放疗过程中RP组的血清IL-6与CRP浓度明显高于非RP组,提示细胞因子IL-6、CRP与RP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这两个指标有望作为预测RP发生的非影像学的早期生物标志物,且两者联合时诊断价值更大。而血清PCT浓度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随着放射治疗的进程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提示PCT可作为鉴别RP与普通细菌感染性肺炎的一个指标。

二、IL-6和血清CRP对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效能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L-6和血清CRP对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效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标志物在新生儿脓毒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NS分型和临床表现
    1.1 NS分型
    1.2 NS患儿临床表现
2 NS患儿的诊断和治疗
    2.1 对NS患儿的临床诊断
    2.2 对NS患儿的治疗
3 NS临床诊断与预后判断中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3.1 血清CRP
    3.2 血清PCT
    3.3 血清SAA
    3.4 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
    3.5 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3.6 细胞表面抗原
    3.7 其他生物标志物
4 总结与展望

(2)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感染新生儿纳入标准
        1.1.3 感染急性期、恢复期定义
        1.1.4 非感染新生儿纳入标准
        1.1.5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1.2.2 检测方法
        1.2.3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WBC、CRP、PCT、IL-6水平比较
        2.1.1 研究组新生儿感染急性期和感染恢复期WBC、CRP、PCT、IL-6水平比较
        2.1.2 研究组感染急性期和对照组新生儿WBC、CRP、PCT、IL-6水平比较
        2.1.3 研究组感染恢复期和对照组新生儿WBC、CRP、PCT、IL-6水平比较
    2.2 血清WBC、CRP、PCT、IL-6检测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效能比较
        2.2.1 血清WBC、CRP、PCT及IL-6单独诊断ROC曲线比较
        2.2.2 血清WBC、CRP、PCT及IL-6单独诊断效能比较
        2.2.3 血清CRP、PCT及IL-6联合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3)血清PCT与IL-6在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治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总结与展望
6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文献综述 血清降钙素原和白介素-6 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治价值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PCT和IL-6在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血清PCT、IL-6比较
    2.2 轻症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入院时血清PCT、IL-6比较
    2.3 PCT、IL-6诊断新生儿肺炎的效能
3 讨论

(5)CRP、PCT和WBC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CT、CRP和WBC水平比较
    2.3 不同程度感染性黄疸患儿血清CRP、PCT和WBC水平比较
    2.4 血清CRP、PCT和WBC对新生儿感染性黄疸诊断效能分析
3 讨论

(6)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CD64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中性粒细胞CD64、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室检查与设备
    2.3 资料收集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围生期及住院期间易感因素
    3.3 临床表现
    3.4 实验室检查结果
    3.5 并发症及临床转归情况
    3.6 病原菌及药物耐药性分析
        3.6.1 血培养病原菌
        3.6.2 痰培养、脑脊液、导管尖端及其他无菌腔隙液病原菌
        3.6.3 病原菌耐药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一般情况
    4.2 围生期及住院期间易感因素
    4.3 临床表现
    4.4 实验室检查
    4.5 并发症及临床转归情况
    4.6 病原学构成及药物耐药
        4.6.1 病原菌构成
        4.6.2 病原菌耐药情况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5.1 结论
    5.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8)未足月胎膜早破伴牙周炎患者的血清IL-6、CRP和PCT水平及牙周状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牙周检查工具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3 临床牙周检查
        2.2.4 血液指标的收集
        2.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2 研究对象的牙周炎患病率
    3.3 各组牙周状况的比较
    3.4 各组血液指标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降钙素原、IL-6、CRP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研究组、对照组PCT、IL-6、CRP水平
    2.2 比较A组、B组、C组PCT、IL-6、CRP水平
3 讨论

(10)血清炎症因子在放射性肺炎非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文献综述:放射性肺炎相关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1 剂量学参数
    2 临床参数
    3 生物参数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因素
    1.3 放射治疗方法
    1.4 细胞因子的检测
    1.5 分组
    1.6 统计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与RP发生相关因素的分析
        2.1.1 一般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
        2.1.2 RP组与非RP组的差异比较
        2.1.3 单因素分析
        2.1.4 多因素分析
    2.2 细胞因子IL-6、CRP在 RP诊断中的效能
        2.2.1 不同时间点IL-6对RP的诊断价值
        2.2.2 不同时间点CRP对 RP的诊断价值
        2.2.3 IL-6与CRP联合诊断RP的研究
    2.3 RP患者与非RP患者的胸部影像学改变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IL-6和血清CRP对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效能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标志物在新生儿脓毒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曹杨,刘瀚旻.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06)
  • [2]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J]. 余沙,肖曙芳,杨美芬. 现代医药卫生, 2021(22)
  • [3]血清PCT与IL-6在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治中的临床价值研究[D]. 肖雅倩.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PCT和IL-6在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肖雅倩,蒋晓宏. 医学信息, 2021(01)
  • [5]CRP、PCT和WBC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的临床价值[J]. 徐霞铭,庄箭波,顾岚. 热带医学杂志, 2020(12)
  • [6]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CD64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D]. 李洪媛.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7]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D]. 刘锋. 南昌大学, 2020(08)
  • [8]未足月胎膜早破伴牙周炎患者的血清IL-6、CRP和PCT水平及牙周状态的研究[D]. 齐帅.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9]降钙素原、IL-6、CRP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傅雅琨. 中外医疗, 2019(30)
  • [10]血清炎症因子在放射性肺炎非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意义[D]. 赵雨虹. 东南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IL-6和血清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疗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