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青龙锑矿床萤石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约束

黔西南青龙锑矿床萤石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约束

一、黔西南晴隆锑矿萤石对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限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海[1](2021)在《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架底大型金矿和大麦地中型金矿是近年来在贵州西南部玄武岩分布区新发现的以玄武质岩石为主要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两个矿床位于南盘江-右江卡林型金矿成矿区北段之莲花山背斜核部及南东翼次级揉褶带,金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主要赋存于构造蚀变体(SBT)中和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的层间破碎蚀变带中,金矿体在空间上呈上、下叠置关系,容矿岩石主要为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凝灰岩、角砾状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及角砾状凝灰岩,少量为玄武岩、角砾状灰岩。针对架底和大麦地金矿成矿过程,本研究系统开展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主-微量元素、岩相学、矿物学、载金矿物微区主-微量元素、同位素(H-O、C-O、S、Pb、Hg)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黔西南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本文主要揭示了架底和大麦地金矿的矿物生成顺序、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以玄武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与黔西南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的重要相似性和关键差别等,建立了玄武岩容矿金矿床成矿模式,总结了玄武岩分布区卡林型金矿找矿标志,并进行了找矿远景分析。本次研究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架底和大麦地金矿中的矿物由成矿前期、热液成矿期和局部氧化期三期事件形成,其中热液成矿期可进一步分为成矿主阶段和成矿晚阶段;成矿前的峨眉山玄武岩中的矿物主要包含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磁铁矿,以及少量的钛铁矿和磷灰石;热液成矿期成矿主阶段形成的矿物主要包括含砷黄铁矿、毒砂、似碧玉石英(局部为石英)、伊利石、(铁)白云石(局部为钙-镁菱铁矿)、金红石和磷灰石,这些矿物主要呈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成矿晚阶段形成的矿物主要包括方解石、雄黄、辉锑矿、石英、雌黄,这些矿物多呈脉状充填在矿体附近的开放空间;在后期表生氧化作用下,在浅地表岩石中局部可见绿泥石、赤铁矿和褐铁矿。(2)金以不可见金形式主要赋存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中,载金黄铁矿和毒砂富集Au、As、Sb、Hg、Tl、Cu等成矿元素。硫化作用形成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并导致金的沉淀成矿。硫化作用是金等元素沉淀的关键因素。(3)成矿元素(Au、As、Sb、Hg、Tl)在矿化过程中显着加入,少量Bi、Te、Se、Cd和Ag在矿化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加入。大量K2O的加入可能与粘土化过程有关,CaO含量基本不变说明去钙化作用不显着。Si O2、Fe2O3、CaO、MgO、Ti O2和P2O5含量基本不变,但存在形式发生了改变;Si、Ca、Mg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硅酸盐矿物(如:斜方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中,成矿后Si主要以石英、伊利石的形式存在,Ca、Mg主要存在于(铁)白云石中;Fe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磁铁矿、钛铁矿中,成矿后主要存在于黄铁矿、毒砂、(铁)白云石中;Ti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钛铁矿中,成矿后主要存在于金红石中;P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岩浆成因的磷灰石中,成矿后主要存在于热液成因和岩浆成因的磷灰石中。(4)架底、大麦地金矿成矿期石英的δDV-SMOW值为-56~-81‰,δ18OH2O值为10.9~12.5‰,其成矿流体可能主要为岩浆热液。成矿期白云石δ13C值为-3.24~-6.15‰,表现为以深部幔源碳为主;δ18OH2O值为8.27~12.06‰,显示成矿热液可能主要为岩浆热液,不排除有变质水的加入。辉锑矿δ34S值为-0.90~-1.90‰,成矿流体中的硫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辉锑矿铅同位素组成显示铅主要为造山带来源,并有壳源铅的混合。全岩δ202Hg值为-0.63~1.38‰,?199Hg值为-0.02~-0.12‰,显示了岩浆来源Hg的特征。综合H-O、C-O、S、Pb、Hg同位素分析,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是深部岩浆释放形成的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并在上升过程和成矿过程中由于水-岩反应导致岩浆热液混有地层的同位素组成信息。(5)架底和大麦地金矿成矿流体具有低温(150~210℃)、中-低盐度(8~12wt%NaCleq.)、低密度(0.69~0.94g/cm3)等特征。(6)架底和大麦地金矿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卡林型金矿以及区内其他卡林型金矿可能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它们形成于同一区域成矿事件,这些金矿最有可能是同一区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下的产物。(7)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研究揭示了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并建立了玄武岩容矿金矿床成矿模式:综合H-O、C-O、S、Pb、Hg同位素分析以及对黔西南地区重磁数据研究,表明深部隐伏花岗质岩浆释放含金成矿流体。成矿流体富含Au、As、Sb、Hg、Tl等成矿元素及CH4、CO2等挥发分,具有高压-超高压力等特征。在燕山期构造作用下,成矿流体沿深大断裂上涌至P2m与P3β之间的区域构造滑脱面。部分成矿流体侧向运移并与区域构造滑脱面附近的岩石发生水-岩交代反应形成SBT。部分成矿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至P3β的凝灰岩中或层间破碎带的玄武质火山角砾岩中时,由于岩石孔隙度差等原因,成矿流体侧向运移。当成矿流体汇聚于构造高点位置(如:背斜核部,穹隆)后,与富Fe玄武质岩石发生水-岩反应,玄武质岩石中的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磁铁矿、钛铁矿等矿物发生溶解,释放出Fe2+等,释放出的Fe2+与成矿流体中的S和As结合形成含砷黄铁矿和毒砂,Au-HS络合物发生分解,Au以不可见金形式进入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硫化作用形成载金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导致金沉淀富集,分别形成SBT中的金矿体和P3β中的金矿体。与此同时,水-岩反应还形成似碧玉石英(局部为石英)、(铁)-白云石(局部为钙-镁菱铁矿)、伊利石、金红石和磷灰石。在成矿晚阶段,方解石、雄黄、辉锑矿、石英、雌黄等矿物呈脉状充填在矿体附近的开放空间。(8)玄武岩分布区卡林型金矿找矿标志主要有:地球化学标志(Au-As-Sb-Hg组合异常)、金矿氧化矿标志、构造标志(莲花山背斜、构造蚀变体(SBT)、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的层间破碎蚀变带等构造高点)、地层标志(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岩性标志(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岩石孔隙度较高、岩性复杂多样、富含铁且其顶板为厚层致密岩层的岩性组合)、蚀变标志(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白云石化、粘土化)。(9)玄武质岩石也是卡林型金矿很好的赋矿围岩,莲花山背斜构造带乃至整个玄武岩分布区具有类似地质特征的区域均具有较好的卡林型金矿找矿前景,如砂厂、上寨及呼都等地是下一步寻找卡林型金矿的有利靶区。

戢兴忠,陈强,刘旭,马克忠,谢贤洋,韩忠华[2](2020)在《贵州泥堡金矿床热液方解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说明已有研究表明,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成矿期方解石具有独特的中稀土元素富集特点,但其成因还存在诸多争议。贵州泥堡金矿存在成矿期和非成矿期2种热液方解石脉,其中成矿期方解石脉多出现在矿化凝灰质细砾岩与凝灰质(粉)砂岩中,矿物组合为含砷黄铁矿+毒砂+石英+方解石;非成矿期方解石脉在未蚀变灰岩、矿化凝灰质细砾岩与凝灰质(粉)砂岩中均发育,且常穿切成矿期含硫化物方解石脉。文章通过对2种类型方解石脉开展稀土元素与碳、氧同位素、成矿期方解石脉内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与微区原位LA-ICP-MS元素分析,发现与成矿期方解石脉共生的黄铁矿具典型的环带结构,黄铁矿环带和毒砂富Au、As、Sb、Hg、Cu、Co、Ni等元素。成矿期方解石脉显示中稀土元素富集模式和Eu正异常特征,表明金成矿流体为还原性流体,明显不同于非成矿期方解石脉的轻稀土元素富集模式和Eu负异常特征。泥堡金矿成矿期热液方解石的中稀土元素富集模式,与中国西南低温Au-Sb矿床成矿期方解石、萤石、磷灰石等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一致,酸性成矿流体的稀土元素组成可能是导致该金矿区成矿期方解石富集中稀土元素的主要原因。该区热液方解石特有的地球化学特征,使其在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及深部找矿应用方面具有重要前景。

李梦霞[3](2020)在《贵州省晴隆县大厂锑矿成矿模式综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贵州晴隆大厂锑矿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处的晴隆县大厂镇,位于扬子陆块与右江造山带的接触带上,主要受北东-南西向构造控制。近年来,前人对研究区的地质勘探工作不断进行,在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条件、围岩蚀变、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在矿床成因类型、成矿流体来源方面依旧存在一些争议。通过对贵州省晴隆县大厂锑矿广泛收集资料,结合对大厂锑矿的野外矿山实际地质调查和研究,本论文掌握大厂锑矿的矿体数量、矿体产状、规模等宏观地质特征;对锑矿石开展深入细致的矿石学研究,观察大厂锑矿的岩石、矿石的微观地质特征,掌握矿石及围岩的类型,矿石的矿物组成(脉石矿物、矿石矿物),确定矿石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矿石结构和构造,厘定矿物形成的先后顺序,划分成矿阶段、成矿期;系统开展矿石的透明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利用冷热台对包裹体片进行流体包裹体测温实验,包括显微岩相学观察和研究,计算包裹体参数,以帮助确定含矿热液类型、成矿温度、压力、成矿深度等;开展矿石的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时代,综合分析成矿时期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矿流体类型及流体迁移机制、矿物质堆积空间、有用矿物的结晶沉淀机制,为建立大厂锑矿成矿模式提供支持数据。(1)锑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锑矿石的主要构造有块状构造、脉状及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晶洞状构造、土状构造、胶状构造、浸染状构造;主要结构有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半自形-他形结构、他形结构、揉皱结构等。矿区的矿石组成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以辉锑矿为主、其次有黄铁矿、锑华、黄锑石、黄铜矿等:脉石矿物种类多,以石英、萤石、高岭石为主,其次为重晶石、石膏、贵翠(绿色石英)、方解石、雌黄、辰砂、粘土矿物等。(2)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和测试数据,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加热而演变成含矿热液,温度和盐度降低结晶沉淀成矿。(3)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在上升过程中有地壳元素混入。成矿时代推定大约为125.2~148Ma,大厂锑矿形成于燕山期。(4)论文认为大厂锑矿受层位、构造、岩性、剥蚀面、古喀斯特地貌等因素的综合控制作用明显。根据上述研究取得结果,论文认为大厂锑矿属于超浅成-浅成低温热液锑矿床。

曾煜轩[4](2020)在《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成矿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水银洞金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贞丰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特殊,处在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古陆的右江造山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区内构造主要是由灰家堡背斜和两条深大断裂带所控制,矿体的产状多呈层状或似层状发育在二叠系地层中。截至目前,虽然水银洞金矿床已完成了诸如普查、相差及勘探地质工作,但对矿床的成矿模式研究程度却不是很高,前人基本还没有较全面、系统地针对该矿床的矿石学、矿床学、矿床地球化学做研究,而且对于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也众说纷纭。因此,本人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后,通过对水银洞金矿床成矿模式的系统研究,来归纳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成矿时代和成矿机制为深部和外围找矿突破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对水银洞金矿进行矿石学的研究,通过野外采样、磨片后镜下观察光薄片确定水银洞金矿中最主要的矿物为黄铁矿,黄铁矿为研究区主要的载金矿物在成矿期的各期间均有发育,并且发现含砷环带状黄铁矿是金的主要载体,金在含砷环带黄铁矿中以“不可见”金的形式赋存。随后通过镜下观察的矿物交生关系、矿床围岩蚀变特征、矿石组构特征、金的赋存形式等综合归纳,划分出矿床的成矿期次和阶段。并与卡林型金矿、造山型金矿和绿岩带型金矿进行特征比对分析,发现水银洞金矿无论是矿物组分还是围岩蚀变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都与卡林型金矿的特征贴合。同时,本文还对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将研究区未蚀变的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分析与地球平均值和矿化后的样品做对比,发现成矿物质很有可能是来源于成矿流体而非围岩,这也为后面的物质来源的示踪提供线索和推测。随后,本文通过广泛查阅搜集资料,对水银洞金矿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发现水银洞金矿床的包裹体主要是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的超压中密度流体,矿床为中低温矿床。然后,通过氢、氧同位素和硫、铅同位素的研究对其的来源及成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根据氢、氧同位素的实验数据结合前人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水银洞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原生岩浆水。同时,根据大量数据整合后进行硫同位素和铅同位素的分析投图,硫同位素的示踪显示成矿热液起源于深部岩浆,铅同位素的显示成矿热液的来源是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的岩浆作用。根据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也表明,水银洞金矿的成矿年龄在82~149.8Ma之间,属燕山期。最后,综合上述所有结论和分析结果并结合燕山期时发生的地质事实,提出水银洞金矿是由于燕山期板块俯冲造成的构造运动使得成矿流体上涌至有利成矿层,而后经历复杂的水-岩交换反应最终沉淀卸载成矿的成矿模式。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水银洞金矿为后生热液成因的卡林型金矿。

赵玉[5](2020)在《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Au-Mo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文中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南缘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熊耳山矿集区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组成部分,区内发育Mo-Au多金属矿床,近年来该区新发现了一批与Mo-Au矿床空间上关系密切的萤石矿床,前人对该区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萤石矿床与多金属矿床之间的关系研究相对薄弱。本次研究以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典型的钼、金、萤石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通过成矿年代学、流体包裹体、成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等方面研究,探讨了该区早白垩世不同成因类型矿床之间的成因关联性,建立了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为区内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次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研究表明,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角砾岩型钼-金矿床、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热液脉型萤石矿床三种类型,三者在空间分布具有以早白垩世岩体为中心向外呈斑岩-角砾岩型钼-金矿床→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热液脉型矿床的空间分带特征,且各类型矿床成因关联密切,属同一构造-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2、本次研究获得元岭石英脉型金矿床Rb-Sr等时线年龄为121.5±1.5 Ma,马丢和安沟热液脉型萤石矿床Sm-Nd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18.9±7.8 Ma和119.1±4.3 Ma;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表明,该区早白垩世斑岩-角砾岩型钼-金矿床主要形成于135~129Ma,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129~120Ma,热液脉型萤石矿床主要形成于119 Ma左右。3、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C-O同位素研究表明,研究区斑岩-角砾岩型钼-金矿床初始成矿流体以高温、中-高盐度的岩浆流体为主,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初始成矿流体以中-高温、中-低盐度的岩浆流体为主,热液脉型萤石矿床初始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低盐度的大气降水为主。斑岩-角砾岩型钼-金矿床和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的成矿机制为流体沸腾,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深源物质;热液脉型萤石矿床主要的成矿机制为水岩反应,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赋矿围岩。4、综上研究构建了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Mo-Au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总结了不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并系统论述了研究区萤石矿化的矿物标型特征及其找矿指导意义。进而,结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提出了不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方向。

胡志戍[6](2020)在《贵州泥堡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文中提出泥堡金矿是黔西南金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矿床,由受层位控制的“层控型”和受断裂控制的“断控型”两类矿体组成,其中“断控型”矿体是其主体。本论文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重点针对“断控型”Ⅲ号主矿体开展了矿石品位的统计分析、岩矿鉴定、流体包裹体显微测试和原生晕测试等室内工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资料进一步探讨了区内两类矿体的成矿流体特征、成矿流体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流体演化特征,基于对构造控矿特征、矿化富集特征、流体包裹体及原生晕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圈定了F1断裂破碎带内的找矿靶区,为区内深边部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论文获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断控型”矿体成矿流体由中(主)阶段到晚阶段总体表现为温度、压力、x(CO2)、fs2、fo2的减小,而盐度、密度及p H、Eh升高;“层控型”矿体成矿流体由早阶段到晚阶段总体演化规律表现为成矿温度、盐度、fs2降低,密度增加的演化趋势;两者成矿流体均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低氧逸度、低硫逸度的Na Cl-H2O-CO2±CH4±N2体系;成矿环境为弱酸性、弱还原-氧化环境;结合前人资料对比分析认为,二者的成矿流体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具有深部岩浆来源的特征,在运移过程中可能混入了少量变质水,并且流体运移至地壳浅部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2)NEE向F1、F5和F9等逆冲断裂及二龙抢宝背斜共同组成的逆冲构造系,以及F1断裂下盘沿含矿岩系发育的顺层破碎带是区内控矿构造。其中,F1为逆冲构造系的主干构造,也是区内最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F1产状由陡变缓地带对成矿有利,表明区内主成矿期构造作用具挤压特征。(3)依据宏观地质现象、构造作用特征、矿体及富矿包空间赋存特征、原生晕异常分布及Sb/Bi比值特征等综合判断,泥堡矿区F1断裂中矿体的空间分布有向SW方向侧伏特征。(4)基于成矿中心位置的判断、矿体侧伏方向、原生晕异常特征,以及F1底板“洼兜”分布特征,在F1断裂破碎带中深部预测有两个靶区:靶区Ⅰ位于9020——9420勘探线之间;靶区Ⅱ位于10000——10420勘探线之间。

李德鹏[7](2020)在《贵州丹寨排庭金-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文中提出排庭金-汞矿床位于三都-丹寨多金属成矿带的北部,是我国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组成部分,目前是该成矿带内最大的金矿床。在前期的尾矿调查中,发现排庭汞矿床具有高品位的金矿石。一直以来,对整个三都-丹寨成矿带中矿床的研究较少,且各学者对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问题存在不同认识。因此,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岩相学研究、电子探针分析金的赋存状态,划分了成矿期次,通过主量元素、微量稀土元素、硫同位素、C-O同位素、有机碳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特征,确定了矿床成因、建立了成矿模式。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排庭金-汞矿床的黄铁矿划分为两期(不包括表生期):沉积-成岩期黄铁矿,以草莓状黄铁矿、立方体黄铁矿为特征;热液成矿期黄铁矿,又划分为成矿早阶段黄铁矿(PyⅠ)、成矿主阶段黄铁矿(PyⅡ)、成矿晚阶段黄铁矿(PyⅢ)。排庭金-汞矿床的载金矿物主要是毒砂,其次为成矿主阶段含砷黄铁矿,毒砂中金均以不可见固溶体形式(Au+)在,含砷黄铁矿中存在纳米级自然金,很可能有可见金存在。环带黄铁矿外带富As、Au而贫Fe、S;内核富Fe、S而贫As、Au。(2)排庭金-汞矿床的汞矿和锑矿中的硫主要为地层硫,其次为生物硫;成矿流体中的碳质具有多源性,源于深部岩浆、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以及有机质提供的碳质;成矿流体中的氧主要来源于围岩;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他成主要矿元素As、Ag、Pb主要来自深部地幔,Sb、Tl主要来自于地壳。(3)排庭金-汞矿床主要有两个成矿期:第一期为岩浆有关热液成矿,即金富集成矿,金元素主要来源于深部,深部岩浆作用携带成矿元素Au、As、Fe等沿着断裂上升热液,在沉积层间、层理、构造空间形成金矿(化)。第二期为地层流体热液改造成矿,即汞富集成矿。后期由于地层流体(热流体驱动),发生局部锑矿化、方解石沉淀,形成汞矿。(4)贵州丹寨金-汞矿前期主要以开采汞矿石为主,未对共(伴)生的金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废弃矿硐的残留金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值得进一步工作。

徐碧良,谭亲平,夏勇,赵亦猛,陈明,王泽鹏[8](2020)在《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方解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意义》文中提出水银洞是滇黔桂地区最大的、隐伏的、层控型卡林型金矿床。本文以水银洞金矿床为例,采集矿体裂隙、无矿围岩、断层破碎带、中上二叠统之间构造蚀变体和远离水银洞金矿床无矿区域地表裂隙等5种空间部位中的方解石,分析其稀土(REE)和As、Sb、Tl、Y等微量元素组成,以期能揭示成矿流体地球化学信息,并挖掘方解石用于滇黔桂地区隐伏矿找矿的地球化学指标。矿体裂隙中充填的与成矿作用相关的方解石具有中稀土(MREE)富集的配分模式和正Eu异常(δEu=1.01~1.51)的显着特征,显示了成矿流体是一种MREE相对富集,超常富Eu的还原性流体。其它空间部位方解石的REE配分模式和Eu异常特征(δEu=0.60~1.58)复杂多样,显示了这些方解石的多来源性、多期性和复杂性。不同空间部位方解石的As、Sb、Tl含量没有明显的区别,无法根据成矿相关元素(如As、Sb、Tl等)含量的高低,识别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在?MREE-δEu和Y/Ho-La/Ho图解中,矿体裂隙中的方解石可与其它空间部位的方解石区分,可大致判断方解石与成矿作用的相关性。成矿流体在经历Au沉淀成矿作用后,可能沿着各种断裂和微裂隙继续运移,甚至直达地表。方解石REE组成,为滇黔桂地区金矿隐伏矿找矿提供了一种新的指标。

齐鹏斌[9](2020)在《黔西南丫他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贵州省册亨县丫他镇管辖,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望谟北西向构造变型区西南部,是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自1978年发现板其金矿以来,之后区内又陆续探明了丫他金矿、板万金矿、纳板金矿、大沟金矿等一系列金矿床。尽管区内金矿产勘查及研究工作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分布并不平衡,研究内容也各有侧重。综合来看,在成矿流体来源方面,部分学者已经通过对S、C、O、Pb等同位素研究认为该区金矿床成矿流体幔源与壳源结合的特点,但缺乏有力的证据;在金矿成矿规律的总结与成矿预测方面,前人已经对构造与成矿之间的联系做了大量论述,但缺乏详细的地物化遥综合研究,尚未建立有效的找矿预测模型。本文选取区内丫他金矿和板其金矿为典型矿床,通过大比例尺剖面测制、地质路线调查及地面工程等野外工作,深入了解了区内典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并结合关键剖面位置上的物化遥勘探成果,认为本区主要存在两种矿床成矿模式,分别是丫他式“断控型”金矿与板其式“界面型”金矿。本次通过对丫他地区遥感地质解译,以及1:5万区域重力测量和宽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推测纳板穹窿深部可能存在一个隐伏酸性岩体,该岩体为本区金矿提供了成矿物质。而在控矿因素方面,本认为主要是构造与地层:区域性的平塘-开远隐伏断层沿者告-巧马-丫他-者骂一线穿过本区,区域性深大断裂的存在为深部成矿物质、成矿流体的运移提供空间;断裂构造和层状构造形成了本区金矿床的成矿结构面;有利的岩性组合,特别是渗透性好的茅口组灰岩与屏蔽性好的细碎屑岩组成的硅钙界面,起到了地球化学障的作用,进一步促成了本区金矿床的形成。本文在分析区内综合异常特征时,以重力异常中的重力梯级带来推测断层,以电阻率异常梯度带的起伏变化来推断P/T不整合界面的起伏情况,以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为基础圈出7个综合异常,而遥感异常分析主要以羟基异常和铁染异常为主。本文在总结丫他地区金矿床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再综合分析各类异常以提炼和总结预测要素,构建出丫他地区金矿床预测模型。最后利用MRAS2.0软件进行成矿远景区划分,圈出3个找矿靶区,并分别作以介绍。

杜丽娟,陈军,杨瑞东,黄智龙,郑禄林,高军波,魏怀瑞[10](2020)在《黔西南中晚二叠世大厂层火山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文中认为贵州晴隆大厂锑矿区赋矿地层大厂层为一套以硅化为主的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因其别具特色的岩石组合、特殊的构造位置,以及含有金、锑、萤石、硫铁矿等矿产资源而备受地学界关注。晴隆大厂锑矿床90%以上的锑矿体和金矿化体均位于大厂层之中,因此,研究大厂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及其对锑、金成矿的控制作用或影响机理显得尤为重要。沉积岩相学研究表明,大厂层主要包括火山岩相(火山溢流相、淬碎角砾岩相、沉凝灰岩相、空落集块岩相和熔结凝灰岩相)和热液沉积岩相(热水沉积相、热水喷流相和热水交代相)。中—晚二叠世(约260 Ma)的溢流玄武岩、基性火山喷发和海底热水喷流活动是大厂层的主要物源供给者。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厂层在沉积过程的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提供了Sb、As、Au、Ag、Pb等成矿元素,并形成成矿元素的初始"富集体"。综合研究认为,中—晚二叠世的热水喷流沉积活动在时间上与右江盆地印支期低温热液成矿事件(200~250 Ma)在时空上基本一致,为印支期成矿事件在右江盆地北缘的响应。

二、黔西南晴隆锑矿萤石对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限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黔西南晴隆锑矿萤石对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限定(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项目依托
    1.3 研究现状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方案
    1.5 主要创新点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活动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7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架底金矿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矿体特征
    3.2 大麦地金矿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矿体特征
第四章 热液蚀变及矿物生成顺序
    4.1 成矿前期矿物
    4.2 成矿期矿物和热液蚀变
    4.3 氧化期矿物
    4.4 小结
第五章 元素地球化学
    5.1 主量元素
    5.2 微量元素
    5.3 稀土元素
    5.4 元素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
    5.5 矿化过程中元素的带入带出
    5.6 小结
第六章 载金矿物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
    6.1 含砷黄铁矿
    6.2 毒砂
    6.3 金物相分析
    6.4 金的赋存状态
    6.5 元素沉淀机制
    6.6 小结
第七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
    7.1 氢、氧同位素
    7.2 碳、氧同位素
        7.2.1 碳同位素
        7.2.2 氧同位素
    7.3 硫同位素
    7.4 铅同位素
    7.5 汞同位素
    7.6 小结
第八章 流体包裹体
    8.1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岩相学特征
        8.1.1 水溶液流体包裹体
        8.1.2 CO_2-H_2O气液两相和三相流体包裹体
        8.1.3 CH_4-H_2O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
    8.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8.3 流体包裹体成分
    8.4 小结
第九章 成矿过程
    9.1 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卡林型金矿对比
    9.2 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
    9.3 成矿过程与成矿模式
第十章 找矿标志与找矿远景
    10.1 找矿标志
    10.2 找矿远景
第十一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和表彰
    附录三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表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及各分析元素检测限
附表2 全岩主-微量元素Spearman相关系数
附表3 EPMA标样及EPMA和 LA-ICP-MS检测限
附表4 黄铁矿和毒砂EPMA分析结果(ppm)
附表5 黄铁矿和毒砂LA-ICP-MS分析结果(ppm)

(2)贵州泥堡金矿床热液方解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及方解石产出特征
    2.1 矿床地质特征
    2.2 方解石产出特点
3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
4 分析测试结果
    4.1 黄铁矿、毒砂电子探针
    4.2 黄铁矿微区原位LA-ICP-MS
    4.3 方解石稀土元素
    4.4 方解石碳氧同位素
5 讨论
    5.1 含金黄铁矿与方解石的关系
    5.2 方解石稀土元素特征对成矿流体性质的指示
    5.3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中稀土富集方解石成因与应用
6 结论

(3)贵州省晴隆县大厂锑矿成矿模式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大厂锑矿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
    1.2 大厂锑矿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3 全球锑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研究现状
    1.4 选题依据、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1.6 论文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断裂构造
        2.3.2 褶皱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变质作用
    2.6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
    3.2 矿体地质特征
        3.2.1 赋矿层位及岩石
        3.2.2 矿体产状、规模及数量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物组成
        3.3.2 矿石化学成分
        3.3.3 矿石结构、构造
        3.3.4 矿石类型
    3.4 围岩蚀变
    3.5 成矿阶段、成矿期划分
第4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
    4.1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4.2 包裹体显微岩相学特征
        4.2.1 包裹体形态及大小
        4.2.2 包裹体的分布
        4.2.3 包裹体的类型
    4.3 包裹体物理性质
        4.3.1 包裹体均一温度、冰点温度
        4.3.2 包裹体盐度
        4.3.3 包裹体密度和压力
    4.4 包裹体成分
        4.4.1 气相成分
        4.4.2 液相成分
第5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1 氢、氧同位素
    5.2 硫、铅同位素
    5.3 成矿时代
第6章 矿床成因讨论
    6.1 成矿物质来源
    6.2 成矿流体类型及其迁移机制
    6.3 成因模式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图版

(4)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成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水银洞金矿交通位置、自然地理
    1.2 水银洞金矿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3 国内外金矿床类型及研究现状
        1.3.1 卡林型金矿研究现状
        1.3.2 全球金矿床类型及现状
    1.4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1.6 论文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2.1 研究区大地构造属性
    2.2 地层
    2.3 构造
    2.4 岩浆岩
    2.5 变质岩
    2.6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6.1 地球物理特征
        2.6.2 地球化学特征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赋矿层位、矿体产状、数量及规模
        3.2.1 赋矿层位及矿体产状
        3.2.2 矿体数量及规模
    3.3 围岩蚀变
    3.4 矿石类型
    3.5 矿石组构特征
        3.5.1 矿石矿物组成
        3.5.2 矿石化学成分
        3.5.3 矿石结构
        3.5.4 矿石构造
    3.6 载金矿物及金的赋存状态
        3.6.1 主要载金矿物
        3.6.2 金的赋存状态
    3.7 成矿阶段、期次及矿物生成顺序
第4章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4.1 包裹体显微岩相学特征
        4.1.1 包裹体形态及大小
        4.1.2 包裹体的分布
        4.1.3 包裹体的类型
    4.2 包裹体物理性质
    4.3 包裹体成分
        4.3.1 液相成分
        4.3.2 气相成分
第5章 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1 氢、氧同位素
    5.2 硫、铅同位素
        5.2.1 硫同位素
        5.2.2 铅同位素
    5.3 同位素年代学
第6章 矿床成因讨论
    6.1 成矿物质来源
    6.2 主要控矿因素
        (1)构造
        (2)地层
        (3)温度
    6.3 成矿时代
    6.4 成矿模式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图版

(5)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Au-Mo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1.6 创新点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及演化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熊耳山矿集区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斑岩-角砾岩型钼-金矿床
    3.2 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
    3.3 热液脉型萤石矿床
第4章 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
    4.1 控矿要素
    4.2 成矿时代
    4.3 成矿流体特征
    4.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5 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与成因指示意义
    4.6 矿床成矿系列
    4.7 成矿模式
第5章 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
    5.1 找矿标志
    5.2 萤石矿化及其找矿指示意义
    5.3 找矿方向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成果与认识
    6.2 存在问题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6)贵州泥堡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泥堡金矿勘查历史及研究现状
        1.2.1 泥堡金勘查历史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
    2.1 成矿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及其与成矿关系
        2.1.2 区域构造及其对成矿控制
        2.1.3 区域岩浆岩及其含金性
        2.1.4 区域金矿床特征
    2.2 矿床地质特征
        2.2.1 矿区地质特征
        2.2.1.1 矿区地层
        2.2.1.2 矿区构造
        2.2.1.3 矿区岩浆岩
        2.2.2 矿体特征
        2.2.3 矿石及围岩蚀变特征
        2.2.4 成矿阶段划分
第三章 成矿流体特征
    3.1 流体包裹体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3.2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岩相学特征
        3.2.1 断控型矿体中包裹体类型及岩相学特征
        3.2.2 层控型矿体中包裹体类型及岩相学特征
    3.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试
        3.3.1 断控型矿体
        3.3.2 层控型矿体
    3.4 成矿流体物理化学参数计算及来源探讨
        3.4.1 成矿流体物理化学参数估算
        3.4.2 成矿流体来源探讨
    3.5 成矿流体特征、演化及沉淀机制
        3.5.1 成矿流体特征、演化
        3.5.2 流体沉淀机制
第四章 成矿预测研究
    4.1 构造控矿特征
        4.1.1 褶皱对成矿的控制
        4.1.2 断裂对成矿控制
        4.1.3 构造控制模式
    4.2 F1断裂带成矿中心位置判断
        4.2.1 富矿包空间分布特征
        4.2.2 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4.2.3 F1断裂带成矿元素分带特征
        4.2.4 F1断裂成矿中心位置判断
    4.3 矿体侧伏方向判断
        4.3.1 宏观地质现象指示
        4.3.2 构造地质作用指示
        4.3.3 F1中矿体空间分布特征
        4.3.4 原生晕异常分布特征
    4.4 找矿方向及靶区预测
        4.4.1 找矿方向
        4.4.2 找矿靶区优选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成果及认识
    5.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贵州丹寨排庭金-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色及创新性
    1.6 完成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格局演化
    2.2 地层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2.3 构造及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
    3.1 矿区地质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4 蚀变特征
    3.5 矿物生成顺序
第四章 金的赋存特征
    4.1 样品及分析方法
    4.2 主要矿物及元素特征
        4.2.1 黄铁矿
        4.2.2 毒砂
        4.2.3 金
        4.2.4 锑
        4.2.5 辰砂
        4.2.6 铜、铅、锌型离子
    4.3 金的赋存状态
    4.4 小结
第五章 地球化学特征
    5.1 主量元素
    5.2 微量、稀土元素
        5.2.1 样品及分析方法
        5.2.2 微量元素特征
        5.2.3 稀土元素特征
    5.3 硫同位素
        5.3.1 样品及分析方法
        5.3.2 结果及分析
    5.4 C-O同位素
        5.4.1 样品及分析方法
        5.4.2 结果及分析
    5.5 有机碳同位素
        5.5.1 样品及分析方法
        5.5.2 结果及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矿床成因分析
    6.1 成矿期次
    6.2 成矿流体
    6.3 物质来源
        6.3.1 金的来源
        6.3.2 汞的来源
    6.4 矿床成因
    6.5 成矿模式
第七章 汞矿围岩金资源评价
    7.1 金资源特征及资源潜力
    7.2 综合利用可行性分析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方解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2 样品采集与测试
3 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方解石中REE富集机理
    4.2 方解石REE特征对成矿流体的指示
    4.3 方解石REE对找矿勘查的指示
5 结论

(9)黔西南丫他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卡林型金矿床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卡林型金矿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区概况
        1.3.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3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构造变形区划分及特征
        2.3.2 构造形迹的生成顺序
        2.3.3 区域应力场分析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地球物理
    2.6 区域地球化学
    2.7 区域矿产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丫他金矿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矿体及矿石特征
        3.1.4 围岩蚀变
    3.2 板其金矿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矿体特征
        3.2.4 围岩蚀变
第4章 成矿规律研究
    4.1 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
    4.2 矿床(体)时空分布特征
    4.3 控矿因素
        4.3.1 构造及其控制作用
        4.3.2 地层及有利岩性组合
    4.4 找矿标志
第5章 成矿预测
    5.1 研究区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5.1.1 重力异常
        5.1.2 电阻率异常
    5.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5.2.1 元素组合特征
        5.2.2 综合异常特征
    5.3 区域遥感影像特征
        5.3.1 遥感解译
        5.3.2 遥感异常
    5.4 研究区卡林型金矿床预测模型
    5.5 成矿远景区划分
    5.6 找矿靶区圈定
        5.6.1 找矿靶区的划分原则
        5.6.2 找矿靶区的划分级别
        5.6.3 重点靶区简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10)黔西南中晚二叠世大厂层火山热水沉积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及大厂层沉积岩相学
    2.1 火山岩相组合
        2.1.1 火山溢流相
        2.1.2 淬碎角砾岩相
        2.1.3 沉凝灰岩相
        2.1.4 空落集块岩相
        2.1.5 熔结凝灰岩相
    2.2 热水沉积岩相
        2.2.1 热水沉积相
        2.2.2 热水喷流岩相
        2.2.3 热水交代岩相
3 采样及测试方法
    3.1 常量元素分析
    3.2 微量元素分析
4 岩矿石元素地球化学
    4.1 热水沉积相硅质岩
    4.2 热水喷流岩相硫化物元素地球化学
5 大厂层对成矿物质的贡献程度
6 大厂层沉积模式
7 结论

四、黔西南晴隆锑矿萤石对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限定(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D]. 李俊海. 贵州大学, 2021
  • [2]贵州泥堡金矿床热液方解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戢兴忠,陈强,刘旭,马克忠,谢贤洋,韩忠华. 矿床地质, 2020(05)
  • [3]贵州省晴隆县大厂锑矿成矿模式综合研究[D]. 李梦霞.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4]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成矿模式研究[D]. 曾煜轩.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Au-Mo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D]. 赵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6]贵州泥堡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D]. 胡志戍. 广西大学, 2020(05)
  • [7]贵州丹寨排庭金-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 李德鹏. 贵州大学, 2020(03)
  • [8]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方解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意义[J]. 徐碧良,谭亲平,夏勇,赵亦猛,陈明,王泽鹏. 矿物学报, 2020(06)
  • [9]黔西南丫他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D]. 齐鹏斌.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10]黔西南中晚二叠世大厂层火山热水沉积成矿作用[J]. 杜丽娟,陈军,杨瑞东,黄智龙,郑禄林,高军波,魏怀瑞. 地质论评, 2020(02)

标签:;  ;  ;  ;  ;  

黔西南青龙锑矿床萤石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约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