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

一、地下室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洋[1](2021)在《预应力控制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对城市多功能化和综合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保障建筑功能的实现和外观及防水的需要,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在大型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应用日益广泛,此类结构往往不设置伸缩缝。温度效应对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因为温度应力会导致超长结构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适用性和耐久性,特别是地下室对结构的整体性要求更高,所以在超长混凝土地下室结构中的温度效应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但至今工程设计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为了适应我国未来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超长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应力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成都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地下停车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结构的分析模型,将混凝土的收缩效应转换算成混凝土的当量温差,使之与温度的降低进行叠加,对混凝土的徐变效应引入应力松弛系数对降温进行折减。通过Midas/Gen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地下停车场结构在均匀降温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分析,按照二级裂缝控制的标准对地下停车场进行预应力筋的计算和配置,为今后同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多个有限元模型,得出温度降低引起的温度效应在超长混凝土结构中影响比较显着,降温的温差越大,超长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应力和变形就越大,在有竖向构件约束的地方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也是温度应力控制的重要部位。(2)在超长混凝土结构季节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的研究中,可以将混凝土收缩转换成混凝土当量温差与季节温差进行叠加计算,将混凝土的徐变采用应力松弛系数进行折减。(3)由于Midas/Gen模型的板单元无法施加预应力和布置预应力钢束,可以采用在模型的节点上施加集中荷载来模拟预应力,能起到同样的控制效果。(4)在成都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地下停车场的板结构中施加预应力能够抵消掉板中的温度应力,从而提升结构超长部分抵御温度作用下开裂的能力,而无粘结预应力的孔道摩擦小,施工方便,很适合此结构中的温度应力控制。(5)通过对锦城广场地下停车场有限元分析可知后浇带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地下室楼板在早期因温度应力产生裂缝,而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则会影响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张文清[2](2020)在《从原材料控制等谈如何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文中指出通过回顾总结、分析对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和八十年代,建设工程地下室外墙建设情况,以及九十年代以来地下室外墙裂缝产生情况,从原材料控制及施工工艺方面,提出如何避免或减少地下室混凝土外墙无害裂缝和有害裂缝的措施建议。其成果可供施工、原材料和混凝土供应单位借鉴。

傅睿[3](2020)在《地下车库梁柱损伤成因分析及加固处理》文中研究指明面临城市土地资源缺乏与城市空间需求增加的矛盾问题,我国自“十三五”以来大力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随着地下建筑建造的不断开展,近年来我国地下结构在实际施工建造过程中频频发生结构破坏性事故,此类构件破坏形态相似但其受损成因各异。为减少此类工程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对一个在建地下车库受损案例的分析探究其结构受损成因,并对其选用最优加固方案处理,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施工指导依据以及参考。基于结构安全性鉴定方法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准则,结合设计资料、施工背景以及现场检测结果等,建立实际施工环境下地下车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影响因素工况下地下车库的内力分布规律以及破坏表现形态。通过对比实际裂缝分布状态、裂缝形式与模型分析结果,验证了成因分析的正确性。得出了地下车库柱产生大量柱端水平裂缝主要是因为顶板长时间暴露所产生的温度效应和局部堆载超限这两个诱导因素使柱端施工缝质量缺陷位置处发生应力集中现象。提出了在顶板施工采用局部堆载时,尽量采用满跨形式堆载以减少小偏心受压柱的破坏范围;在结构必须考虑温度作用影响时,尽量控制竖向支撑构件的侧向约束强度,同时增强其构件的抗弯剪承载能力以减小温度的影响。基于加固设计的基本思路与原则,根据实际损伤柱的加固要求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增大截面加固法与外包型钢加固法,结合YJK鉴定加固模块初步确定了两种加固方案。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两种方案的加固柱模型,以两种加载方式即竖向位移与偏压来模拟柱实际受力情况。通过分析对比柱的反力-位移曲线以及等效塑性累积量PEEQ图和等效应力MISES云图,综合得出增大截面法优于外包型钢法。该方案已在本工程案例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以及经济效果。

赵雅慧[4](2020)在《高层框架结构加层加固方法研究及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缺。为缓解建设用地压力,增加建筑物使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筑物的加层改造已被广泛应用。本文结合某在建框架结构为满足加层需要而对已建主体结构进行鉴定加固的工程实际,对加固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结构检测鉴定内容、国内外常用加固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归纳。通过PKPM软件,对加固前后的加层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针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构件,提出不同的加固方案。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采用不同加固方案加固的框架柱进行模拟分析,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了比较与评价,从而为高层框架结构加层加固方案进行优选,可为类似加层加固工程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现有建筑物常用的加固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归纳,介绍了不同加固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并对国内外加固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以一具体高层框架结构加层工程实际为背景,阐述建筑物检测鉴定的内容,并对已建主体结构的工程质量进行现场检测鉴定,为结构的加固改造设计提供依据。2、采用PKPM软件对直接加层结构进行整体建模计算,对结构框架柱轴压比、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剪重比、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自振周期、有效质量系数等参数进行分析,验证了原结构在直接加层前需进行加固处理。结合主体结构检测鉴定结论,提出三种框架柱的加固方案:方案一为增大截面加固法;方案二为外粘型钢加固法;方案三为地下室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其他各层采用外粘型钢加固法的复合加固法。对于楼板裂缝,采用粘贴碳纤维布法进行加固。运用PKPM软件JDJG模块,建立采用不同方案加固后加层结构的整体模型,对加固前后结构各项力学指标进行对比,评价三种方案的整体加固效果。结果表明,三种加固方案加固后,结构各项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增大截面加固法对于结构承载力及其抵抗变形能力的作用效果最好,而复合加固法对于结构抗震性能的提高效果最为显着。3、运用ABAQUS建立不同加固方案下柱的有限元模型,对柱位移云图、混凝土柱体等效塑性应变累积量PEEQ、弯矩-应力曲线和钢筋网等效应力MISES云图、滞回曲线等进行对比,评价不同加固方案对局部构件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增大截面加固柱抵抗损伤的能力、抵抗变形的性能以及对承载力的提高效果优于外粘型钢加固柱;外粘型钢加固柱抗震性能优于增大截面加固柱。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整体加固效果及局部构件加固效果的比较,结合实际因素,对加层加固方案进行优选后选择复合加固法对工程实际进行加固。

周宁彬[5](2020)在《地下室外墙早期温度应力研究与裂缝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地下室外墙早期温度应力及裂缝控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水泥水化热、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对混凝土早期温度应力影响显着。首先推导出混凝土热传导方程,理论分析混凝土早期温度应力;然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计算分析不同条件下墙体的温度效应,深入研究影响墙体开裂的主要因素。通过模拟得出以下结论:1、温差是导致地下室外墙开裂的重要因素。墙体温度应力随温差增大而增大,故对温差须进行控制。2、墙体长度变化对其温度应力的影响很小,因此超长无缝混凝土墙体设计将成为可能,其中控制温差在设计超长墙体时极为重要。3、墙体厚度小于250mm时墙体厚度与温度应力大致呈反比关系,即随着墙体厚度的减小其温度应力逐渐增大;当墙体厚度大于250mm后,墙体的最大温度应力及墙体中部温度应力随墙厚增长趋于稳定,故墙体厚度越小基础对其约束越大,则温度应力越大;从高度分析可以看出墙体越薄其上端应力范围越大。4、墙体高度越高则墙体温度应力值越大,但增长幅度逐渐减小。5、地下室外墙与顶板同时浇筑时,墙体受到的约束会明显增大,使得墙体的温度应力幅值整体偏大,故在施工过程中应先浇筑墙体部位,后浇筑顶板部位。6、降低纵筋间距,即提高纵筋配筋率,对墙体裂缝的出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钢筋间距与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和钢筋骨架中温度应力大致呈线性递增关系。7、在配筋率近似相同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直径的钢筋,导致墙体温度应力的变化较为明显,即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要比采用较粗钢筋的温度应力小,钢筋骨架应力则与之相反。对墙体温度进行现场观测,目的是通过测得实际数据得到因混凝土收缩和周围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墙体内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并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墙体内部应力,得出混凝土墙体中间温度值高于两侧混凝土温度值,且两侧混凝土温度变化大致对称;混凝土温度等温线在混凝土两端呈“八”字形,这与混凝土墙体出现裂缝的位置基本相同;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受由温度作用产生的拉应力,钢筋承担主要的拉应力,混凝土处于低应力状态。最后针对混凝土结构裂缝从配合比、设计、施工三方面进行预防;并根据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程度提出合理的修补方法。

郑超文[6](2019)在《超长混凝土结构约束问题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超长混凝土结构工程应用的日益增多,对于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超长混凝土结构,如何控制其在施工和使用时有害温度裂缝的产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工程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对不同混凝土结构的温差取值、约束机理、地基水平阻力系数、不同温差和约束条件下结构的合理分区长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总结了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的相关理论,分析约束与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的关系。通过统计相关工程资料,分析不同地基约束条件如防水层、滑动层、垫层与抗浮锚杆等的构造措施。(2)以青岛市不同结构相关温度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底板、墙体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水化热温差、当量温差、季节温差在各个时间段的占比。分析外界环境对于混凝土温差的影响,并提出外界环境温差与混凝土内部温差的线性回归方程,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温差、不同约束条件下结构的合理分区长度做好铺垫。(3)通过地基动力特性试验和现场底板温度应变监测试验,对垫层、防水层、滑动层、抗浮锚杆等不同结构形式的约束进行研究。根据相关试验数据,计算出相应约束下的地基水平阻力系数,提出超长混凝土底板在不同温差、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合理分区长度。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有无抗浮锚杆、不同直径抗浮锚杆底板进行模拟,分析抗浮锚杆对底板约束作用影响的变化规律。(4)以某工程地下室墙体实测试验为依据,分析地下室墙体约束应变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温度和应变数据计算墙体的地基水平阻力系数,并提出不同温差下墙体的合理分区长度。分析试验墙体出现裂缝的原因,提出控制墙体裂缝的具体思路和措施。本文对不同约束条件下超长混凝土结构的约束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得出了不同约束条件下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地基水平阻力系数和合理分区长度,为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从而实现更便捷的无缝施工。

林海山[7](2019)在《濒海地区(厦门)地铁地下车站外墙裂缝及渗漏水防治初探》文中提出厦门作为海岛城市,地下水位高,岩层结构复杂,地铁隧道、地下车站面临许多挑战,地铁车站外墙裂缝与渗漏水是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本文根据厦门地下地铁车站建设实际工程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可为将来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本文从当下厦门存在的地铁车站外墙裂缝及渗漏水的工程实案入手进行调查研究,从勘察设计和施工组织两个阶段分析归纳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外墙裂缝及渗漏水的主要原因,其中勘查设计阶段对外墙裂缝及渗漏水造成的原因为地质勘查不全面、叠合墙设计缺陷、混凝土自身性质和超长结构不设缝等影响,施工方面则是重心及内力体系的影响、施工缝处理不到位、换撑应力的突变、施工操作不当、结构徐变和防水措施不善等。根据厦门后村站建设实践案例中,总结以下防治措施:勘查阶段的防治措施有严谨的工程选址、详细的地质勘查、合理的围护措施和先进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阶段的防治措施则有充分考虑到结构重心偏移后,各槽段各构件按流水进行的工序安排、混凝土浇筑后降温测温和养护、对钢筋、模板支架、混凝土浇筑振捣、拆模养护和防水层施工的科学控制、先进的施工管理如监测预警、首件验收制等。在本工程中,还创新地采用了预埋冷却管、设置结构缓冲层和设置无损伤式诱导缝等三个新工艺新措施,并开展了实体实验进行验证。根据相应的实验监测数据与工程的实践经验,研究团队采取了施工方案优化和施工管理措施,包括原材及配合比控制、钢筋加工及安装、模板及支架工艺控制、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工艺控制、混凝土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控制和防水控制等,并执行首件验收制度。最终的验收记录体现出,后村站裂缝及渗漏水控制收到了显着成效。

王东建[8](2019)在《混凝土早龄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早龄期混凝土开裂是混凝土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量土木工程结构性能衰退直到最终退出工作均与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有关。因此,早龄期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备受关注。英国建筑工业研究和情报协会(CIRIA)指南《Early-age thermal crack control in concrete》(C660)中提供了一种检查所提供钢筋是否足以控制早期开裂的方法。沿用CIRIA C660提出的抗早龄期温度开裂的思路,结合国内的技术规范、材料性能和施工方法,本文从温度场和应力场两个方面对混凝土结构抗早龄期温度开裂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针对国内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开展绝热温升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不同型号水泥配置的混凝土的绝热温升特性。利用水泥的绝热温升特性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进而改善混凝土结构抗早龄期温度开裂性能。利用混凝土绝热温升特性,分析得到从材料绝热温升数据推算不同工况结构温升值的计算模型。按照CIRIA C660给出的方法,计算出工程样本的裂缝间距与裂缝宽度。采集工程样本的裂缝分布数据,对比裂缝分布的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差别发现CIRIA C660的方法与国内工程实践不一致。进一步研究,结合国内规范体系探索性的提出裂缝间距的计算假设,并结合工程样本数据给出经验系数的取值。在实验室对经典工况进行等比模型研究,对比调整后的裂缝间距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初步验证裂缝间距的计算假设。对比经典工况结构内的温升曲线和结构原材料的绝热温升曲线,给出此工况下结构温升值(内表温差)计算模型的参数取值。采用ANSYS软件对等比实验模型的温度场、应力场及裂缝分布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验证采用重叠单元的生死选项模拟混凝土结构早龄期温度开裂的可靠性。利用验证的数值模型更全面地描述结构内温度分布、应力分布和裂缝开裂过程。

尹韬[9](2019)在《与已建地下室连接的新建超长地下室温度效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种大型公共和民用建筑物的蓬勃发展,人们更大规模地开发地下空间,出现了一批平面尺寸超长、超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因使用功能的需要,或是从有利于结构整体工作出发,或是为解决结构的防水问题,建筑结构物通常不设或少设伸缩缝。这样便需要对建筑物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结构内力变化的规律以及减小结构温度效应的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温度效应的研究与进展对超长地下室结构防渗漏的裂缝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也是工程和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由于温度效应是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完全避免裂缝的出现。本工程项目中的超长地下室,其东立面与已经完成的埋置更深的超高层建筑的超长地下室外墙共墙,且结构上采用植筋方式与其相连而成为一个超长+超长的地下室。除了温度应力之外,还有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构件内力,还有可能出现的沉降差异引起的附加应力。本文将以此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对与已建地下室刚性连接的基础上新建超长地下室的温度变化进行效应分析。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施工阶段的超长地下室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地下室结构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温度效应,得到该超长地下室的变形特点和内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结构的最大变形出现在距离刚性连接的已建地下室外墙最远处的侧墙端部,随着与已建地下室外墙距离的不断减小,其变形也逐渐减小,已建地下室的外墙处的变形几乎不变。结构的第一主应力最大出现在刚性连接的已建地下室外墙顶部偏下处,随着与已建地下室外墙距离的不断增加,其第一主应力逐渐减小,距离已建地下室外墙最远处的侧墙立面范围内的第一主应力普遍较低。(2)基于ANSYS软件绘制出的应力云图,以结构的第一主应力是否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为理论依据,采用数学软件Matlab中Vplot函数命令流小程序绘制地下室结构裂缝范围的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刚性连接的已建地下室外墙的裂缝分布最明显且集中,其他侧墙以及地下室底板都表现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中裂缝,但各分布区域不尽相同。这对实际工程的裂缝控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3)基于此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和裂缝分布范围的结果,结合现有的裂缝控制技术和裂缝控制原则,从设计、施工和材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针对本工程的裂缝控制措施。

曾旭丹[10](2019)在《考虑桩基约束的双向超长地下室结构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民用建筑中的超长混凝土结构受到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制约,必然会导致地下室结构产生变形及裂缝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本项目以湖州PPP综合类项目为依托进行有限元分析,考虑温度荷载、覆土荷载、重力荷载以及桩基对于裂缝开展的约束作用,比现有仅考虑温度荷载的影响更符合实际状况。同时建立无桩基约束的地下室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变形特点及内力分布差异。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阐述了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效应、裂缝控制、带约束体的超长结构温度效应缩徐变计算的研究现状。2、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建立有无桩基约束超长地下室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在使用阶段顶板、侧墙和柱子的温度效应及其变形特点和内力分布,并对比分析有无桩基约束超长地下室结构两者的温度效应差异。3、应用ANSYS对比分析考虑桩基约束时覆土荷载对地下室结构顶板温度效应的影响及裂缝开展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覆土荷载对顶板应力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对裂缝开展区域影响不大,有覆土荷载的顶板仅在结构左下角出现了应力集中,无覆土荷载的顶板的应力分布关于中轴线对称,两者的裂缝位置均出现在结构左下角。4、应用ANSYS对比分析有无桩基约束时底板、侧墙的温度效应及裂缝分布,结果表明桩基约束对整个超长地下室结构的影响十分显着,两者的应力分布以及裂缝形式都有较大区别。带桩基约束的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桩与底板结合部位(强约束区域)将结构“由大变小,由长变短”,各自产生温度效应,互不干扰。5、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以“防、抗、放”为原则结合已有裂缝控制措施技术,针对本工程从设计、施工与材料三方面分别提出了裂缝控制措施。

二、地下室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下室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预应力控制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超长混凝土结构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结构温度场的研究
        1.2.2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研究
        1.2.3 混凝土结构收缩、徐变的研究
        1.2.4 超长预应力结构温度应力研究
        1.2.5 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成果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理论研究
    2.1 混凝土徐变的理论研究
        2.1.1 混凝土徐变的概念
        2.1.2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因素
        2.1.3 混凝土徐变的计算模型
    2.2 混凝土收缩的理论研究
        2.2.1 混凝土收缩的概念
        2.2.2 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因素
        2.2.3 混凝土收缩的计算模型
    2.3 温度应力理论研究
        2.3.1 温度应力的概念
        2.3.2 凝土收缩当量温差与系统温差
    2.4 本章小结
3 超长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研究
    3.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
        3.1.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3.1.2 预应力的施加方法
        3.1.3 预应力度
    3.2 有效预应力的计算
        3.2.1 概述
        3.2.2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3.3 超长混凝土结构预应力设计方法
        3.3.1 常用的预应力设计方法
        3.3.2 超长混凝土结构预应力设计方法建议
    3.4 本章小结
4 锦城广场P+R地下停车场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监测方案及数据处理
        4.2.1 顶板与中板监测数据处理
        4.2.2 后浇带监测数据处理
    4.3 模型信息及荷载取值
        4.3.1 模型信息
        4.3.2 实测温度数据处理及荷载取值
    4.4 降温温差对地下室楼板的温度效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P+R项目中板后浇带封闭后温度应力分析
    5.1 后浇带封闭后实测温度应力分析
    5.2 后浇带封闭后有限元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成都锦城广场地下停车场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6.1 裂缝控制的等级及原则
        6.1.1 裂缝控制的等级
        6.1.2 预应力控制温度裂缝原则
    6.2 中板预应力施加方案
        6.2.1 等效荷载计算
    6.3 预应力筋配筋计算
        6.3.1 预应力筋计算
        6.3.2 预应力筋布置方案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从原材料控制等谈如何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现场机拌混凝土原材料等控制
2 早期泵送混凝土原材料等控制
3 90年代以来混凝土裂缝控制情况
4 从现行泵送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控制分析裂缝产生原因
    4.1 原材料质量方面
    4.2 配合比控制方面
5 从原材料、配合比控制方面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建议
    5.1 原材料质量
    5.2 配合比控制
6 结语

(3)地下车库梁柱损伤成因分析及加固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意义
    1.2 国内外混凝土构件损伤及加固研究现状
        1.2.1 地下结构构件损伤成因研究概况
        1.2.2 结构加固处理方法研究概况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地下车库损伤调查及成因分析
    2.1 地下车库工程概况
    2.2 现场损伤现状检测与调查
        2.2.1 工程事故背景简介
        2.2.2 损伤检测鉴定内容及结果
        2.2.3 损伤项目情况调查
    2.3 地下车库分析模型建立
    2.4 地下车库损伤成因分析
        2.4.1 地下车库施工质量影响分析
        2.4.2 地下车库承载力验算分析
        2.4.3 地下车库顶板局部堆载影响分析
        2.4.4 地下车库温度效应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结构受损案例加固方法比选
    3.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加固方法
        3.1.1 增大截面加固法
        3.1.2 外包型钢加固法
        3.1.3 粘贴钢板加固法
        3.1.4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3.1.5 钢筋钢丝网砂浆加固方法
    3.2 加固方法初步选取
        3.2.1 工程实例加固方法筛选
        3.2.2 YJK软件验算两种加固方案
    3.3 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比选及确定
        3.3.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3.3.2 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3 模型数据分析比较及方法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地下车库受损案例的加固设计
    4.1 建筑结构加固的思路与原则
        4.1.1 结构加固的基本思路
        4.1.2 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原则
    4.2 工程案例的加固设计
        4.2.1 现存损伤柱修补加固方案
        4.2.2 框架柱的加固设计
    4.3 项目加固施工后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高层框架结构加层加固方法研究及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3 建筑加层改造方法
    1.4 常用加固处理方法
    1.5 现阶段我国加层研究中改造存在的问题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某高层框架结构的检测鉴定
    2.1 加层改造的工作流程
    2.2 结构检测鉴定的内容及方法
    2.3 某酒店框架结构检测鉴定
    2.4 本章小结
3 某酒店框架结构加层加固设计
    3.1 PKPM计算软件应用简介
    3.2 直接加层结构整体性能分析
    3.3 结构加固设计
    3.4 三种方案整体加固效果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框架柱加固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简介
    4.2 不同方案加固框架柱有限元分析
    4.3 框架柱不同方案加固效果评价
    4.4 整体与局部构件加固效果对比及加固方案的选择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地下室外墙早期温度应力研究与裂缝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下室外墙裂缝形成机理
    2.1 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2.2 地下室外墙裂缝机理分析
        2.2.1 环境温度
        2.2.2 水泥水化热
        2.2.3 混凝土绝热温升
        2.2.4 散热温升及降温曲线
        2.2.5 混凝土收缩作用
        2.2.6 混凝土徐变效应及应力松弛
        2.2.7 约束作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墙体温度效应分析
    3.1 混凝土的热力学性能
    3.2 现浇混凝土温度场
        3.2.1 混凝土热传导方程推导
        3.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3 现浇混凝土的全过程温度场及定解条件
        3.3.1 全过程温度场热传导方程
        3.3.2 定解条件
    3.4 现浇墙板厚度方向温度分布
        3.4.1 现浇墙板厚度方向温度分布
        3.4.2 现浇墙体厚度方向温度分布算例
    3.5 温度应力
        3.5.1 温度应力的基本概念
        3.5.2 三维体内温度应力
        3.5.3 地下室墙体温度应力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墙体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
    4.1 墙体温差
        4.1.1 环境温度
        4.1.2 混凝土绝热温升
        4.1.3 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4.2 混凝土龄期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
    4.3 墙体温度应力分析
        4.3.1 概述
        4.3.2 模型的建立与加载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场观测及数据分析
    5.1 测量仪器
    5.2 现场观测
        5.2.1 观测目的及内容
        5.2.2 仪器选择
        5.2.3 测点布置
    5.3 观测数据分析
        5.3.1 温度观测
        5.3.2 应力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下室外墙裂缝防控及治理
    6.1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原则
        6.1.1 裂缝控制等级
        6.1.2 裂缝控制原则
    6.2 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
        6.2.1 优化配合比
        6.2.2 设计优化
        6.2.3 施工措施
    6.3 混凝土结构裂缝治理
        6.3.1 混凝土有害、无害裂缝判别标准
        6.3.2 混凝土无害裂缝处理措施
        6.3.3 混凝土有害裂缝处理措施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超长混凝土结构约束问题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超长结构无缝施工的基本理论问题
    2.1 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的基本理论
        2.1.1 混凝土收缩的种类
        2.1.2 混凝土收缩的计算公式
        2.1.3 温度应力若干理论
    2.2 超长约束系数取值的相关结论
        2.2.1 约束问题基本理论
        2.2.2 地基水平阻力系数
    2.3 超长结构的约束构造分析
        2.3.1 垫层构造
        2.3.2 防水层构造
        2.3.3 滑动层构造
        2.3.4 抗浮锚杆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凝土结构试验及温差构成分析
    3.1 综合服务中心工程试验概况
        3.1.1 试验目的
        3.1.2 试验工程概况
        3.1.3 试验设备
        3.1.4 测点布置及试验过程
    3.2 相关试验温度随时间变化研究
        3.2.1 A4区底板温度变化分析
        3.2.2 A7区底板温度变化分析
        3.2.3 墙体试验的温度变化分析
    3.3 混凝土温差的计算分析
        3.3.1 混凝土水化热温差
        3.3.2 混凝土季节温差
    3.4 三种温差的构成分析
        3.4.1 各时期温差所占比例
        3.4.2 不同时期三种温差所占比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长结构底板的Cx取值研究及合理分区长度建议
    4.1 防水层约束
        4.1.1 防水层试验的理论计算分析
        4.1.2 防水层约束条件的分区长度
    4.2 抗浮锚杆约束
        4.2.1 抗浮锚杆底板的约束机理
        4.2.2 抗浮锚杆试验的理论计算分析
        4.2.3 抗浮锚杆的数值模拟分析
        4.2.4 抗浮锚杆约束条件的分区长度
    4.3 三种约束形式的Cx取值动力试验
        4.3.1 试验方案与实施
        4.3.2 试验数值分析
    4.4 滑动层约束
        4.4.1 滑动层约束工程案例分析
        4.4.2 滑动层约束条件的分区长度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超长结构墙体的Cx取值研究及合理分区长度建议
    5.1 综合服务中心工程墙体的约束分析
        5.1.1 墙体的约束机理
        5.1.2 综合服务中心工程墙体试验分析
    5.2 地下室墙体合理分区长度
    5.3 青岛某工程墙体裂缝案例分析
        5.3.1 青岛某工程试验概况
        5.3.2 墙体裂缝原因分析
        5.3.3 墙体裂缝控制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7)濒海地区(厦门)地铁地下车站外墙裂缝及渗漏水防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厦门地铁车站外墙渗漏水现状调查
    1.4 本文研究结构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结构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地铁车站外墙渗漏水原因分析
    2.1 地下车站工程的特点
    2.2 勘查设计阶段对地下车站侧墙裂缝及渗漏水的影响
        2.2.1 厦门地区地质情况的影响
        2.2.2 地质勘查不全面
        2.2.3 叠合墙设计缺陷
        2.2.4 混凝土水化热与温度应力
        2.2.5 超长混凝土结构不设缝
    2.3 施工阶段对地下车站侧墙裂缝及渗漏水的影响
        2.3.1 施工阶段的重心及内力体系的影响
        2.3.2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的影响
        2.3.3 换撑阶段的影响
        2.3.4 施工不当操作的影响
        2.3.5 混凝土徐变变形的影响
        2.3.6 混凝土防水施工缺陷
        2.3.7 混凝土外墙不设缝造成长度方向的出平面弯矩
第三章 地铁地下车站外墙裂缝及渗漏水防治
    3.1 勘察、设计阶段的防治
        3.1.1 地下车站选址
        3.1.2 施工前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
        3.1.3 合理的围护措施
        3.1.4 添加粉煤灰与混凝土外加剂
    3.2 施工阶段的防治
        3.2.1 针对施工期间结构重心偏移的措施
        3.2.2 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
        3.2.3 充分考虑地下水、土造成的侧向应力
第四章 工程实例——厦门轨道交通后村站外墙裂缝控制
    4.1 后村站工程概况
        4.1.1 车站总体概况
        4.1.2 车站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4.2 后村站预防裂缝措施实验分析
        4.2.1 无损伤式混凝土裂缝诱导实验
        4.2.2 缓冲层实验
        4.2.3 混凝土中预埋冷凝管
        4.2.4 监测测量验证试验成果
    4.3 厦门地铁后村站裂缝控制
        4.3.1 原材及配合比控制
        4.3.2 钢筋加工及安装、模板及支架工艺控制
        4.3.3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工艺控制
        4.3.4 混凝土拆模控制
        4.3.5 混凝土养护控制
        4.3.6 防水控制
        4.3.7 首件验收制度增强技术管理
    4.4 后村站实体结果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混凝土早龄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早龄期裂缝成因
        1.2.2 早龄期裂缝的危害
    1.3 混凝土早龄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1 混凝土材料抗早龄期开裂性能的研究
        1.3.2 工程技术抗早龄期开裂方面的研究
        1.3.3 混凝土抗早龄期温度开裂设计的研究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混凝土水化温升性能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混凝土绝热温升实验
        2.2.1 实验原材料及配合比
        2.2.2 混凝土制备
        2.2.3 实验设备
        2.2.4 实验流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数据
        2.3.2 实验数据分析
        2.3.3 绝热温升计算值
        2.3.4 绝热温升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结构早龄期裂缝设计过程的研究
    3.1 引言
    3.2 工程参数
        3.2.1 工程设计参数
        3.2.2 工程施工情况
        3.2.3 混凝土材料资料
    3.3 抗早龄期开裂性能数据采集
        3.3.1 实验设备
        3.3.2 裂缝分布特征描述
        3.3.3 裂缝观察数据
    3.4 数据和分析
        3.4.1 裂缝数据
        3.4.2 样本数据统计分析
        3.4.3 早龄期温度裂缝分布计算
        3.4.4 早龄期温度裂缝间距计算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抗裂性能等比模型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设计
        4.2.1 实验概况
        4.2.2 试件设计
        4.2.3 实验模型结构抗早龄期温度开裂性能初步研究
        4.2.4 实验数据采集系统
    4.3等比实验
        4.3.1 基础的制作
        4.3.2 构件制作
        4.3.3 数据采集
    4.4 数据与分析
        4.4.1 混凝土强度数据及分析
        4.4.2 混凝土温升数据及分析
        4.4.3 应变数据及分析
        4.4.4 裂缝分布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凝土结构早龄期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5.2.1 早龄期混凝土内温度变化热力学分析
        5.2.2 ANSYS温度场模拟分析
    5.3 温度场数值模拟
        5.3.1 材料参数的确认
        5.3.2 荷载确认
    5.4 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5.5 结果与分析
        5.5.1 等比实验温度场数值模拟的结果
        5.5.2 温度分布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混凝土早龄期温度应力及裂缝分布数值模拟
    6.1 引言
    6.2 数值模拟前分析
        6.2.1 模型和单元的选择
        6.2.2 混凝土及钢筋的本构关系
        6.2.3 混凝土材料破坏准则
        6.2.4 关于收敛的问题
        6.2.5 关于约束及加载的问题
        6.2.6 时变结构与生死单元
    6.3 数值模拟
        6.3.1 定义单元类型
        6.3.2 定义材料
        6.3.3 创建几何模型
        6.3.4 施加约束及荷载
        6.3.5 设置分析选项
    6.4 结果与分析
        6.4.1 等比模型数值模拟结果
        6.4.2 模拟应变场分析验证
        6.4.3 模拟裂缝形态对比分析
        6.4.4 钢筋作用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与已建地下室连接的新建超长地下室温度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混凝土性能
        1.2.2 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
        1.2.3 混凝土结构温度场
        1.2.4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
        1.2.5 混凝土结构温度效应
        1.2.6 超长混凝土结构考虑温度收缩效应的裂缝控制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地下室防水及混凝土温度效应研究
    2.1 地下室防水意义及渗漏原因分析
        2.1.1 地下室防水意义
        2.1.2 地下室结构渗漏原因分析
        2.1.2.1 板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变形分析
        2.1.2.2 柔性防水层局部破坏的原因
    2.2 混凝土徐变现象和应力松弛
    2.3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概念
    2.4 环境的温度作用及混凝土自身收缩计算
    2.5 混凝土结构的约束
    2.6 地下室混凝土温度效应状态
    2.7 本工程的综合温度荷载
        2.7.1 季节温差取值
        2.7.2 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取值
        2.7.3 考虑应力松弛的温度取值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超长地下室结构温度效应分析
    3.1 引言
    3.2 工程概况
    3.3 确定模型边界条件
        3.3.1 底板约束分析
        3.3.2 侧墙约束分析
    3.4 建立有限元模型
        3.4.1 选取单元
        3.4.2 确定模型参数
        3.4.2.1 本工程相关参数
        3.4.2.2 弹簧刚度
        3.4.3 建立实体模型
    3.5 超长地下室结构有限元分析
        3.5.1 板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温度效应分析
        3.5.1.1 板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变形分析
        3.5.1.2 板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分析
        3.5.2 侧墙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温度效应分析
        3.5.2.1 侧墙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变形分析
        3.5.2.2 侧墙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分析
    3.6 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分布的走势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长地下室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4.1 引言
    4.2 现行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4.2.1 “防”的原则
        4.2.2 “放”的原则
        4.2.3 “抗”的原则
    4.3 本工程采取的措施
        4.3.1 设计方面
        4.3.2 施工方面
        4.3.3 材料方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考虑桩基约束的双向超长地下室结构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结构温度场的研究现状
        1.2.2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研究现状
        1.2.3 超长地下混凝土结构温度作用效应下的裂缝控制研究现状
        1.2.4 考虑桩基约束的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现状
        1.2.5 混凝土收缩及徐变计算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案
第2章 地下室结构温度裂缝成因及温度效应理论
    2.1 地下室结构温度裂缝成因及特点
    2.2 地下室结构温度应力概念
    2.3 地下室结构的约束
        2.3.1 约束的定义
        2.3.2 桩基对地下室结构的附加约束定义及计算
    2.4 混凝土的徐变对温度应力的影响
    2.5 作用于地下室结构上的综合温度作用
        2.5.1 环境温度作用
        2.5.2 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当量温差
    2.6 作用于本工程结构上的综合温度作用
        2.6.1 使用阶段温度荷载
        2.6.2 考虑徐变应力松弛的温度作用的计算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参数确定及单元选取
        3.2.2 实体模型建立
    3.3 超长地下室结构有限元分析
        3.3.1 考虑桩基约束超长地下室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3.3.2 不考虑桩基约束超长地下室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下室结构墙板温度效应的对比分析及裂缝控制
    4.1 覆土荷载对顶板温度效应及裂缝位置的影响分析
    4.2 底板的温度效应及裂缝位置对比分析
    4.3 侧墙裂缝位置对比分析
    4.4 超长结构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4.4.1 现有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4.4.2 本工程采取的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学术论文

四、地下室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预应力控制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研究[D]. 张洋. 西华大学, 2021(02)
  • [2]从原材料控制等谈如何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J]. 张文清.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0(11)
  • [3]地下车库梁柱损伤成因分析及加固处理[D]. 傅睿.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4]高层框架结构加层加固方法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 赵雅慧.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地下室外墙早期温度应力研究与裂缝控制[D]. 周宁彬. 长安大学, 2020(06)
  • [6]超长混凝土结构约束问题研究与应用[D]. 郑超文.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7]濒海地区(厦门)地铁地下车站外墙裂缝及渗漏水防治初探[D]. 林海山. 厦门大学, 2019(02)
  • [8]混凝土早龄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研究[D]. 王东建. 深圳大学, 2019(09)
  • [9]与已建地下室连接的新建超长地下室温度效应分析[D]. 尹韬. 湘潭大学, 2019(02)
  • [10]考虑桩基约束的双向超长地下室结构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D]. 曾旭丹. 湘潭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