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从事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相关问题分析

注册会计师从事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相关问题分析

一、注册会计师承办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相关问题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裘玉婷[1](2021)在《注册制下IPO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以华普天健对FD民营企业审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梦丹[2](2021)在《创业板IPO审计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 ——以审计A企业为例》文中指出

肖诗天[3](2021)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以利安达审计银都传媒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三板,也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于2013年1月16日开始运营,也就在同一年,新三板市场扩容至全国范围。此后,新三板市场快速壮大,到2018年12月,已累计有10691家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新三板市场的建立为我国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技术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并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的进步;同时,新三板市场的诞生与发展对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新三板市场有挂牌难度小,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部门对挂牌企业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大等特点,新三板挂牌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合规的问题,财务舞弊事件频发,加上承接新三板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普遍缺乏新三板审计经验,导致新三板项目审计风险较高,审计失败率一直处于高水平,这不仅会使被审计单位的投资者及客户遭受损失,也会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我国对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较少,研究成果不够丰富且缺乏代表性,难以为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因此,研究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对武汉银都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审计为例,研究如何有效识别与应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审计风险,希望能为挂牌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在总结审计风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与审计风险相关的理论;其次,对新三板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新三板审计项目常见的审计风险,并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的措施。最后,分析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对武汉银都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审计的案例,通过识别银都传媒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风险,发现银都传媒公司治理结构与组织架构不完善,人员构成不合理,持续经营能力较弱,且存在通过虚构交易大额虚增营业收入、跨期确认政府补助、隐瞒关联方关系及与关联方的交易、将研发支出全额资本化等问题,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程序实施不充分的问题,具体包括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与确认的大额政府补助实施充分的审计程序、没有保持对询证函的控制、审计工作底稿存在大量漏记现象、分析性程序执行不力等问题。最终,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的年报及半年报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相关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即重大错报风险的成因包括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风险较高、监管机构对挂牌企业舞弊行为处罚力度低、收入舞弊难以被发现,以及入选新三板创新层带来的舞弊动机;检查风险的成因包括事务所审计资源投入不足、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监管机构对执行新三板审计项目的事务所处罚力度低等;接着,本文提出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包括审计人员应当了解被审单位公司治理等主要情况、关注挂牌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关注挂牌企业有无违规确认收入的情况、关注挂牌企业的关联方关系及关联方交易,以及关注挂牌企业的研发费用;为应对检查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之前,要合理评估该业务的风险与执行该业务的能力;在审计过程中要合理制定审计计划,并合理运用分析程序,如果涉及函证环节,还要全程保持对询证函的控制,另外,事务所必要时可以咨询相关外部专家,还可以考虑建立专门负责新三板审计业务的部门。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相关资料只能通过查阅公司披露的年报、权威网站发布的信息与权威媒体报道等方法获取,难以获取企业及事务所内部一手资料,对案例分析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研究还需进一步完善。

丁伯强[4](2021)在《事务所对于上市公司进行商誉审计的风险问题研究 ——基于A公司审计案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的提升,市场竞争愈发残酷,众多企业在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吸引、市场竞争的激励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为了扩大公司规模,在市场上兴起一股并购狂潮。2016年的并购交易额达到了1.84万亿元,在企业进行大规模并购的市场背景下,证劵市场中也由此存在着大量商誉,自从17年开始证劵市场的商誉总额一直都处于1.2万亿元以上。在大幅度的高溢价并购后,受到市场竞争以及被并购单位的发展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被并购方的实际业绩没有达到并购时订立的高额业绩承诺,便会导致商誉的减值情况。从18年以来,大量企业出现了商誉减值的高频爆发迹象,企业并购热潮后引起的商誉问题已逐渐显现,给企业的业绩以及经营状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巨额商誉以及商誉减值问题愈发严峻。如今这市场上存在的高额商誉减值情况,影响了企业的整体评价以及股票的波动,对于整个证劵市场的正常运行也造成了阻碍。而在大量企业都存在着如此严重的高额商誉减值背景下,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工作时,也会因为高额的商誉减值问题而出现审计风险。在证劵市场上,到如今也出现了不少的事务所审计上市公司的审计失败状况,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以及评估机构等都曾因为商誉减值事项被监管机构进行了处罚,被监管机构出具了问询函警示函等监管措施。本文的研究方法乃是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然后通过阅读文献以及根据一系列理论,对我国证劵市场中的商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整理了近年来事务所对于A股上市公司的审计失败情况,然后从审计风险切入,阐述了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进行商誉审计时在不同时期的风险点,表明了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中要注意的审计风险。在第四章以被审计单位A公司为案例,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描述了A公司的商誉初始确认及商誉减值的情况,在对案例过程进行全面阐述后,进一步描述审计人员对A公司实施的相关审计情况。然后分析了事务所对A公司进行商誉减值审计时的审计风险,包括其商誉减值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可能导致检查风险的问题。最后得出研究结论,从不同视角提出了防范商誉减值审计风险的措施,包括:增强对于商誉信息披露的关注,提高市场监管的力度,完善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优化商誉减值审计程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本文基于审计的视角,通过对于被审计单位A公司的系统分析,深入细致的阐述了事务所在对于A公司进行审计时面临的商誉减值审计风险,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商誉减值审计风险的具体措施,希望由此能降低事务所在进行商誉减值审计时的风险。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防范商誉减值审计风险提供一些参考,也希望能够为丰富对于商誉减值审计风险方面的文献研究作出贡献。

陶磊磊[5](2021)在《声誉受损对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独立审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会计信息环境,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然而,由于近年来资本市场中频频曝出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发现公司在财务报告中的舞弊造假,社会各界对即使经过审计的财务信息仍持怀疑态度。由于投资者无法通过审计报告直接观察到事务所审计质量的优劣,大多数投资者在评估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时,把它的声誉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因此,事务所声誉的好坏可以向公众传递出审计质量的高低,使投资者对声誉良好的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信息更有信心,缓解审计行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201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在该发展规划中,协会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战略。同年,协会还发布了《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建设指南》,以确保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战略的顺利推进。因此,在有关政策的引导下,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如何进一步强化事务所声誉的建设也展开了激烈的研究。因此,本文探究我国审计行业声誉机制的有效性,以及声誉损毁对事务所的影响,可以为审计行业声誉机制、事务所品牌声誉建设提供一定建议。本次研究将案例研究和规范性研究相结合,其中规范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回顾并整理归纳国内外有关事务所声誉的相关文献。在回顾和总结信号传递理论及声誉溢价理论等概念以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后,通过理论分析,从信号显示需求、长期重复博弈、事务所追求超额收益的角度分析了事务所声誉的形成原因,从理论分析的几个方面综合归纳总结了事务所声誉受损的经济后果,并对事务所声誉受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高声誉的形成有助于事务所获取超额收益、增加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公信力等,而声誉受损将给事务所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国业界闻名的内资大所,近年来因华泽钴镍、康得新、辅仁药业等影响广泛的审计失败事件,使其声誉不断受到损害,该事件具备一定的典型性,适宜作为学术案例加以分析。为此本文将时间轴放在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失败事件的前后,以2015—2019年五年期间内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经历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声誉受损前后的经济效应变化。声誉受损后瑞华事务所在资本市场的份额大幅缩减、审计收费议价能力减弱、人才流失速度加快、审计质量有所提升,并就瑞华声誉受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的审计声誉机制运行有效,声誉受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影响巨大,而导致声誉受损的根本原因是事务所审计的质量水平下降。最后,从审计行业声誉机制、事务所品牌声誉建设、审计市场收费机制和事务所内部管理等方面提供建议,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高鸽[6](2020)在《科创板IPO审计风险研究 ——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BG公司IPO审计为例》文中认为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新设科创板并试点推行注册制。该板自创立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探索,截止目前已经有一大批企业成功在该板块注册上市。作为我国新创立的一个板块,该板块为我国尚处于初创阶段的广大高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上市融资平台,也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前来申请注册。在科创板注册制试点下,会计师事务所如何降低科创板IPO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为广大投资者出具客观、真实的审计报告,对于科创板的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与其他板块相比,科创板在制度规则、权力配置及接收上市公司类型等方面具有显着的不同,因此对科创板IPO审计风险展开重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审计风险及IPO审计风险的相关文献,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舞弊三角理论作为研究基础,找寻科创板IPO审计风险的分析思路。本文通过对科创板一系列制度规则及科创板IPO企业的深入研究,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了科创板IPO审计风险的现状,并从科创板的制度规则、科创公司本身的特征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分析了审计风险的成因。在对科创板IPO审计风险研究框架的指导下,选取了BG公司作为分析案例,重点分析了该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应对审计风险应采取的措施。在对科创板IPO审计风险总体分析及对案例重点分析的基础上,站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两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以上研究,为会计师事务所执行科创板IPO审计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不断降低科创板IPO审计风险,进而促进科创板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董馨妮[7](2020)在《创业板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研究 ——基于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市场为具有成长潜力但缺乏融资途径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提供了上市机会。相比主板市场对公司盈利能力、资产规模的严苛要求,创业板市场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与创新能力更为重视。创业板上市门槛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其审计过程中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风险。自2009年创业板设立以来,许多公司通过创业板上市获得了发展与成长。同时,由于利益的诱惑,诸如海联讯、欣泰电气等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欺诈上市、财务造假案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这不但会让违规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众矢之的,也会使得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失去信心,危害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提升创业板审计质量、防范创业板审计风险具有迫切现实意义。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创业板审计风险成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一方面,笔者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创业板制度及其上市公司的特征;另一方面,笔者从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入手,识别创业板上市公司金亚科技的审计风险。然后,笔者结合这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以及监管部门三个方面来分析金亚科技审计风险成因。最后,笔者针对发现的审计风险成因,较为全面地提出创业板审计风险防范策略,对于创业板企业以及相关注册会计师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孟铂林[8](2020)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解决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监管手段之一。随着我国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更为重大。然而,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着广泛的失灵,具体表现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和资产评估机构等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专业报告失真;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存在自利性;以及,普通投资者难以吸收并运用披露信息。本文立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整个体系,运用调查问卷、成本-收益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的原因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在披露规定层面上,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的模糊性降低了违规披露的成本,相关规定的分散性则增加了合规披露的成本,且细化规定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在披露信息层面上,不断增加的披露信息不仅导致了监管上成本收益的失衡,而且导致了投资者吸收和运用披露信息上成本收益的失衡,此外海量的披露信息还扭曲了投资者的信息获取途径、增加了证券市场的“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并且引发了上市公司之间的“马太效应”;在监管监督层面上,上市公司、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监管机关,以及投资者形成了一个“伞形”利益关联体系,由于利益冲突和监管“俘获”等原因,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监督很有可能出现缺位问题。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路径,规范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法律机制方面,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法律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在事前法律机制方面,可以通过立法,适当增加司法机关、监管机关和监督主体的自由裁量权,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披露标准化的方式,进一步压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可操作空间;在事中法律机制方面,应该着重保证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的独立性,实现保荐人与承销商的分离,在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业务和资产评估业务中增设同行评审环节,在审计业务和资信评级业务中重构委托-代理关系;在事后法律机制方面,应该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督查机制,完善相关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与此同时,立足于“法律+技术”的视角,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失灵问题,可以通过构建新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机制,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可以通过构建偏好型信息披露体系,缓解披露信息的“数量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构建监管机关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提高监管效率、促进监管合作、强化监管制约。

郑鼎伦[9](2020)在《IPO审计风险研究 ——以立信事务所对金亚科技IPO审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登陆资本市场以获取融资和更好的发展机会。企业的上市在不断丰富和壮大中国资本市场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投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可是近年来证监会先后发现多家上市公司IPO过程中存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2013年,万福生科、绿大地、新大地等公司财务造假事件相继爆发,接踵而来的是公司IPO财务造假而导致的系列审计失败事件逐一浮出水面,随继将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社会对IPO企业财务真实性的广泛关注。万福生科、天能科技、欣泰电气、振隆特产等已被证监会明确坐实的上市公司IPO财务造假事件均伴随着注册会计师因缺乏足够的职业谨慎性导致的IPO审计失败问题。这通常会导致证券市场秩序出现一定的波动,对市场资源的配置具有消极影响,同时容易打击市场信心,降低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对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注册会计师的权威性也容易被市场所质疑。基于此,就IPO审计来讲,注册会计师要合理应对,借助一定的方法来应对审计风险。同时,IPO审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如何提升IPO审计中的风险识别与防范,将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有效控制和避免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稳步运行。2019年6月,科创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顺利设立,开启了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之路。登陆科创板公司的主要特点是符合当前国家战略、具有世界前沿的关键核心技术且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与之匹配的是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采用公开透明的问询式审核,对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与之相关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创板的推出,上市公司IPO审计将更加规范、透明、开放、包容,在资本市场生态建设中发挥更为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IPO业务尤其是对一些高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业务,其公司具有的高风险特征无疑也将使得会计师事务所承接此类业务的审计风险加大。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主体承担着维护公众利益的社会责任,关注IPO审计风险在提升审计水平以及维持资本市场秩序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学术界针对公司上市财务欺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IPO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角度,基于注册会计师的视角对IPO审计执业过程中如何识别主要的审计风险点和相关的改进方法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文立足于注册会计师IPO审计风险视角,对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在分析近年来我国IPO审计失败案例和IPO审计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注册会计师常见的IPO审计风险点和审计风险因素。此研究对帮助注册会计师降低审计风险,保护投资者个人利益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具有较为广泛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在已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委托代理理论、审计冲突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选取创业板第一批上市的企业之一——金亚科技为研究对象,该公司当年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登陆创业板,现在或将面临被强制退市的可能。本文基于案件里注册会计师应对IPO审计风险的角度,对IPO审计问题展开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对金亚科技进行IPO审计的过程中,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有效应对客户可能存在的虚增营业收入和资产、虚减成本和虚构创新盈利模式等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导致了金亚科技IPO审计失败。另外,研究还发现,注册会计师在IPO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注册会计师未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管理存在局限性。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内注册会计师如何防范IPO审计风险从各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本文的研究为注册会计师在承接公司IPO审计业务中有效识别审计风险点提供了一定借鉴,有助于提升注册会计师对IPO财务造假行为的敏感度,降低审计风险。此外,研究结论还为规范资本市场参与主体行为、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施卉[10](2019)在《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及其审计失败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2009年成立至今,创业板实现了飞速发展,同时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但是创业板注重企业的成长性和潜在性,由此带来了高风险。上市公司更加频繁的发生财务舞弊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中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创业板市场又具备风险放大的特征,一旦出现问题就极具破坏性。本文以创业板为背景,重点分析了尔康制药财务舞弊的手段和动因以及审计失败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避免创业板上市公司舞弊行为、提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本文对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文献梳理与研究评述,并以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相关理论为基础,为案例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在分析方法上,采用了数据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笔者选择了在创业板上市时间不久、造假金额较大的制药行业代表性企业,曾经被称为创业板“白马股”的尔康制药作为此次案例研究的对象。对尔康制药财务舞弊手段进行分析时,主要将该公司报表更正前后的差错金额进行对比,并将尔康制药的相关财务指标与制药行业均值进行对比。本文以舞弊三角理论为基础对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动因进行分析。在分析尔康制药审计失败原因时,本文以狭义的审计失败观为视角,总结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主观因素有未履行职业审慎、未保持独立性和未执行正确的审计程序。审计失败有其客观原因,外部审计环境的混乱使得审计范围扩大、审计失败概率增加。由于创业板审计涉及面较为广泛,新兴的实体经济的崛起、海外关联交易的频繁以及上市公司境外子公司的壮大,这些问题都对审计失败产生影响。此外,在尔康制药财务舞弊这一案例中,注册会计师未能达到揭示财务舞弊的审计目标,需要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本文通过总结近8年被证监会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数据样本进行分析,得出舞弊手段和舞弊动因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关系,而注册会计师未能切实履行审计责任很可能造成审计失败。最后,本文针对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分析得出的问题,从上市公司自身和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提出了改善的建议。希望通过上述建议,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行为、改善审计环境,提高投资者对创业板的信任度。

二、注册会计师承办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相关问题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注册会计师承办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相关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以利安达审计银都传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技术路线
    第四节 预期成果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审计风险模型综述
        二、审计风险识别综述
        三、审计风险控制综述
        四、文献评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四、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概述
    第一节 新三板市场的基本情况
        一、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历程
        二、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一、新三板挂牌企业重大错报风险及成因分析
        二、会计师事务所检查风险及成因分析
    第三节 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
        一、新三板挂牌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控制
        二、会计师事务所检查风险的控制
第四章 银都传媒审计风险控制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概况
        一、银都传媒与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介绍
        二、银都传媒违规情况介绍
        三、处罚情况
    第二节 利安达对银都传媒审计案例的审计风险识别
        一、银都传媒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识别
        二、银都传媒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识别
        三、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检查风险识别
    第三节 利安达对银都传媒审计案例的审计风险成因
        一、银都传媒重大错报风险的成因
        二、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检查风险的成因
    第四节 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新三板挂牌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控制措施
        二、会计师事务所检查风险的控制措施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之处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事务所对于上市公司进行商誉审计的风险问题研究 ——基于A公司审计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存在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商誉的相关概念论述
        2.1.1 商誉的内涵
        2.1.2 商誉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2.1.3 商誉的后续计量论述
        2.1.4 关于商誉减值的信息披露
        2.1.5 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
    2.2 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
        2.2.1 审计风险的内涵
        2.2.2 审计风险模型
        2.2.3 风险导向审计
    2.3 理论基础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舞弊三角理论
3 上市公司商誉现状以及事务所面临的商誉审计风险
    3.1 A股上市公司商誉以及商誉减值的具体情况
        3.1.1 A股上市公司商誉的具体情况
        3.1.2 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具体情况
    3.2 近年来事务所对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审计失败情况
    3.3 事务所在不同时期对上市公司进行商誉审计的风险点
        3.3.1 商誉的初始确认和计量的风险点
        3.3.2 商誉的后续计量的风险点
        3.3.3 审计人员承担审计业务的风险点
        3.3.4 审计人员制作审计报告的风险点
4 被审计单位A公司介绍以及案例分析
    4.1 被审计单位A公司案例背景介绍
        4.1.1 A公司的基本情况
        4.1.2 选择案例公司的原因
        4.1.3 A公司商誉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4.1.4 A公司商誉的后续计量
    4.2 案例分析
        4.2.1 A公司商誉减值问题产生的原因
        4.2.2 事务所对A公司实施审计工作情况
        4.2.3 事务所对A公司进行商誉审计时的审计风险分析
5 防范商誉减值审计风险的措施
    5.1 增强对于商誉信息披露的关注
    5.2 提高市场监管的力度
    5.3 完善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
    5.4 优化商誉减值审计程序
    5.5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6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6.1 研究结论
    6.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5)声誉受损对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事务所声誉形成的研究
        1.2.2 关于事务所声誉受损的影响因素研究
        1.2.3 关于事务所声誉受损的后果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事务所声誉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声誉机制
        2.1.2 事务所声誉
        2.1.3 事务所声誉受损
    2.2 事务所声誉的形成原因
        2.2.1 信号显示需求
        2.2.2 长期重复博弈
        2.2.3 事务所追求超额收益
    2.3 事务所声誉受损的影响
        2.3.1 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2.3.2 对市场份额的影响
        2.3.3 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2.4 事务所声誉受损的影响机制分析
        2.4.1 信息传递机制对市场需求方的引导作用
        2.4.2 声誉惩罚机制对事务所的约束作用
        2.4.3 声誉修复机制对事务所的改善作用
    2.5 事务所声誉的理论基础
        2.5.1 委托代理理论
        2.5.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5.3 信号传递理论
        2.5.4 声誉溢价理论
3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案例概况
    3.1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3.1.1 基本情况
        3.1.2 发展历程
        3.1.3 组织结构
    3.2 瑞华所处审计行业现状分析
        3.2.1 行业评价体系以收入为主
        3.2.2 事务所内部管理混乱
        3.2.3 审计项目走向“价格战”
    3.3 瑞华声誉受损产生的内部因素分析
        3.3.1 业绩攀升依靠数量
        3.3.2 盲目扩张导致内部管理混乱
        3.3.3 轻视审计质量接连引发审计失败
    3.4 瑞华声誉受损产生的外部因素分析
        3.4.1 遭受监管处罚导致声誉受损
        3.4.2 媒体报道引发声誉受损“传染效应”
4 瑞华声誉受损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4.1 瑞华声誉受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4.1.1 出具更多非标审计意见
        4.1.2 降低客户盈余管理程度
        4.1.3 减少客户财务重述现象
    4.2 瑞华声誉受损对市场份额的影响
        4.2.1 客户保持能力减弱
        4.2.2 客户拓展能力减弱
        4.2.3 审计市场份额缩减
    4.3 瑞华声誉受损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4.3.1 原有客户审计收费下降
        4.3.2 整体客户审计收费下降
    4.4 瑞华声誉受损对人才流失的影响
        4.4.1 人才流失速度加快
        4.4.2 人才带走客户情况加剧
    4.5 瑞华声誉受损的影响机制分析
        4.5.1 信息传递机制引导市场需求方选择高声誉事务所
        4.5.2 声誉惩罚机制约束瑞华事务所不良行为
        4.5.3 声誉修复机制推动瑞华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
5 研究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我国的审计声誉机制运行有效
        5.1.2 声誉受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影响巨大
        5.1.3 审计质量下降为引发声誉受损的根本原因
    5.2 相关建议
        5.2.1 建立完善的行业声誉评价体系
        5.2.2 加强我国事务所的品牌声誉建设意识
        5.2.3 健全我国审计市场的收费机制
        5.2.4 加强内部管理,合并更要“整合”
参考文献
致谢

(6)科创板IPO审计风险研究 ——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BG公司IPO审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2.2 科创板IPO审计风险的基础理论
        2.2.1 科创公司的特点
        2.2.2 科创板IPO的条件及程序
        2.2.3 科创板IPO审计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2.3 科创板IPO审计风险的理论基础
        2.3.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舞弊三角理论
3 科创板IPO审计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3.1 科创板IPO审计风险现状分析
        3.1.1 科创板IPO审计风险概述
        3.1.2 科创公司的主要经营风险
        3.1.3 科创公司经营风险与IPO审计风险的关系
    3.2 科创板IPO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3.2.1 科创板注册制度带来的风险
        3.2.2 科创公司的特殊性所带来的风险
        3.2.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较高的检查风险
    3.3 科创板IPO与创业板IPO审计风险差异分析
        3.3.1 科创板与创业板的适用制度不同而形成的审计风险差异
        3.3.2 科创板与创业板IPO公司行业属性差异而形成的审计风险差异
        3.3.3 科创板和创业板IPO的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审计风险差异
4 BG公司IPO审计风险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介绍
        4.1.1 BG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4.1.2 瑞华对BG公司IPO审计情况介绍
    4.2 BG公司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4.2.1 管理层舞弊风险分析
        4.2.2 持续经营能力风险分析
        4.2.3 内控风险分析
        4.2.4 财务风险分析
        4.2.5 军工企业特有风险分析
    4.3 瑞华应对BG公司IPO审计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4.3.1 加深对BG公司及其环境的了解
        4.3.2 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审计工作
        4.3.3 保持足够的职业怀疑和应有的关注
5 会计师事务所应对科创板IPO审计风险的措施
    5.1 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对策
        5.1.1 加深对科创板IPO企业经营业务及其行业的了解
        5.1.2 加强对科创板IPO企业重点风险项目的审计工作
        5.1.3 改进科创板IPO企业审计的技术和方法
    5.2 针对检查风险的规避对策
        5.2.1 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5.2.2 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5.2.3 保持职业怀疑的态度
        5.2.4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对于科创板IPO企业的内部质量控制复核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创业板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研究 ——基于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审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创业板审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和研究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5 拟创新点和不足
        1.5.1 拟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审计风险的定义
        2.1.2 审计风险模型
    2.2 理论依据
        2.2.1 委托代理关系与非对称信息理论
        2.2.2 理性经济人理论
第3章 创业板制度及其上市公司特点分析
    3.1 我国创业板的发展历程
    3.2 创业板制度特点—基于主板市场对比分析
        3.2.1 创业板上市条件分析
        3.2.2 创业板退市制度分析
    3.3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基于历史数据分析
        3.3.1 公司集中于高新技术行业
        3.3.2 公司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
        3.3.3 公司具有高收益性
        3.3.4 公司股权结构更为集中
        3.3.5 多重委托代理关系错位
第4章 金亚科技案例审计风险识别
    4.1 案例回顾
        4.1.1 金亚科技简介
        4.1.2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4.1.3 事件回顾
    4.2 金亚科技审计风险识别
        4.2.1 识别金亚科技行业环境风险
        4.2.2 识别金亚科技持续经营风险
        4.2.3 识别金亚科技内部控制风险
        4.2.4 识别金亚科技重大错报风险
第5章 金亚科技案例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5.1 基于审计主体角度分析
        5.1.1 创业板审计业务中形成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错位”
        5.1.2 相关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5.1.3 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5.2 基于审计客体角度分析
        5.2.1 公司持续经营风险驱动管理层造假
        5.2.2 董事长一股独大致使内部控制失效
    5.3 基于监管部门角度分析
        5.3.1 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5.3.2 处罚力度较小
    5.4 案例启示
第6章 创业板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6.1 基于审计主体角度的防范策略
        6.1.1 保持相关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6.1.2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6.1.3 关注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6.1.4 重视公司内部控制审计
    6.2 基于审计客体角度的防范策略
        6.2.1 改善公司股权结构
        6.2.2 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
    6.3 基于监管部门角度的防范策略
        6.3.1 提高违法成本
        6.3.2 改进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制度
        6.3.3 完善监督检查手段
        6.3.4 强化社会监督机制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失灵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自利性
        一、上市公司文字叙述的模糊披露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盈余管理
    第二节 我国证券服务机构专业报告的失真问题
        一、律师事务所IPO尽职调查报告失真导致“业绩变脸”
        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失真导致“资本消失”
        三、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报告失真导致“评级失灵”
        四、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报告失真导致“资产缩水”
    第三节 我国证券散户投资者难以吸收并运用披露信息
        一、详尽披露导致的“过犹不及”问题
        二、专业性导致的“知识壁垒”问题
        三、散户投资者自身抗拒分析披露信息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的原因
    第一节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模糊且分散
        一、规定模糊导致了低廉的违法成本
        二、规定分散导致了高昂的披露成本
        三、披露立法的困境
    第二节 信息的单向棘轮:“数量至上”的误区
        一、披露信息“大爆炸”的单向棘轮
        二、数量问题导致了监管成本与收益的失衡
        三、数量问题导致了投资者成本收益的失衡
        四、数量问题引发了潜在的其他影响
    第三节 “伞形”利益关联体系下监督的缺位
        一、保荐人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
        二、证券服务机构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
        三、监管机关所面对的利益诱惑
第三章 中美案例及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信息披露典型案例及制度发展过程
        一、典型案例显示信息披露造假技术不断提升
        二、监管趋严以及新的问题
    第二节 美国信息披露典型案例及制度发展过程
        一、“蓝天案件”与“安然、世通事件”
        二、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美信息披露制度比较分析
        一、全面实施注册制对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美国信息披露制度发展过程对我国的启示
        三、技术进步对信息披露制度改革的影响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路径
    第一节 实现立法上的“刚柔并济”
        一、转移立法重心,实现“以柔克刚”
        二、制定标准模板,实现“以刚制柔”
    第二节 保证“看门人”的独立性
        一、实现保荐人与承销商的分离
        二、增加同行评审环节
        三、重构委托-代理关系
    第三节 完善监管督察机制和证券诉讼制度
        一、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督查机制
        二、完善相关证券民事诉讼制度
第五章 “法律+技术”视角下的可行性建议
    第一节 完善信息披露评级机制
        一、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评机制简析
        二、构建新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机制
    第二节 构建偏好型信息披露体系
        一、顺应信息披露的单向棘轮
        二、以个性“化繁为简”
        三、双轨体系与双重标准
    第三节 构建数据共享机制
        一、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原因
        二、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思路
        三、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沪深证券交易所2015年6月1 日—2018年12月31 日间上市公司统计表
    附录2: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个人投资者中实际效果的调查问卷
致谢

(9)IPO审计风险研究 ——以立信事务所对金亚科技IPO审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IPO审计风险文献回顾
    第二节 IPO审计失败成因文献回顾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IPO审计特点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 IPO审计特点
    第二节 IPO审计的相关理论
第四章 上市公司IPO审计现状及IPO审计风险分析
    第一节 上市公司IPO审计现状
    第二节 IPO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因素分析
    第三节 IPO审计检查风险因素分析
第五章 金亚科技案例分析
    第一节 背景介绍
    第二节 IPO审计重大错报风险点
    第三节 IPO审计检查风险点
第六章 IPO审计风险防范建议
    一、深入了解客户及其环境、谨慎选择客户
    二、谨慎评估审计风险
    三、保障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四、提升专业胜任能力,加强重点内容的审计工作
    五、注重对审计证据细节的关注、落实审计复核工作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及其审计失败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财务舞弊
        2.1.1 财务舞弊的概念
        2.1.2 财务舞弊的动因理论
    2.2 审计失败
        2.2.1 审计失败的概念
        2.2.2 审计失败的理论解释
    2.3 审计失败与财务舞弊的关系
        2.3.1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舞弊中的审计责任
        2.3.2 注册会计师财务舞弊揭示责任不到位的原因
第三章 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及其审计失败案例描述
    3.1 行业背景
        3.1.1 创业板发展特征
        3.1.2 创业板审计风险
    3.2 公司简介
    3.3 案例回顾
第四章 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及其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4.1 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分析
        4.1.1 尔康制药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4.1.2 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4.1.3 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后果分析
    4.2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4.2.1 审计失败主观原因分析
        4.2.2 审计失败客观原因分析
        4.2.3 审计失败后果分析
    4.3 尔康制药审计失败与财务舞弊的关系
        4.3.1 财务舞弊手段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的关系
        4.3.2 财务舞弊动因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的关系
第五章 案例启示与相关建议
    5.1 案例启示
    5.2 上市公司的改善建议
        5.2.1 制定合理的经营目标
        5.2.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考虑匿名举报机制
        5.2.3 加强对海外子公司的内部审计
    5.3 注册会计师的改善建议
        5.3.1 正确评估创业板企业的审计风险
        5.3.2 合理设计审计程序,重点审计内部控制
        5.3.3 建立专门机构对海外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5.3.4 设计合理的关联方审计程序,采用Bibexcel软件识别关联企业
        5.3.5 加强自身能力,保持审计独立性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注册会计师承办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相关问题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注册制下IPO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以华普天健对FD民营企业审计为例[D]. 裘玉婷. 江西财经大学, 2021
  • [2]创业板IPO审计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 ——以审计A企业为例[D]. 张梦丹. 东华大学, 2021
  • [3]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以利安达审计银都传媒为例[D]. 肖诗天.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4]事务所对于上市公司进行商誉审计的风险问题研究 ——基于A公司审计案例[D]. 丁伯强.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5]声誉受损对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研究[D]. 陶磊磊.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2)
  • [6]科创板IPO审计风险研究 ——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BG公司IPO审计为例[D]. 高鸽.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7]创业板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研究 ——基于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D]. 董馨妮. 南昌大学, 2020(01)
  • [8]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 孟铂林.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9]IPO审计风险研究 ——以立信事务所对金亚科技IPO审计为例[D]. 郑鼎伦. 浙江财经大学, 2020(04)
  • [10]尔康制药财务舞弊及其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 施卉.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注册会计师从事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相关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