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西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长春西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一、长春西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伟锋,黄际薇,刘珠英,徐乐加,许良葵,黄海潮[1](2021)在《长春西汀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长春西汀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以100μmol·L-16-羟基多巴胺损伤SH-SY5Y细胞构建帕金森病模型,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长春西汀孵育24 h,另设空白组仅加入维生素C平行操作。以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摸索长春西汀的有效浓度,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状况,比色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NMDAR1),α-突触核蛋白,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细胞随着长春西汀浓度的增加,存活率逐渐上升而凋亡率随之下降且可观察到的凋亡小体数量逐渐减少,细胞中CAT、SOD含量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递增,MDA生成量则相应降低,IL-1β、IL-6、TNF-α的含量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递减(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细胞的NMDAR1、cleaved caspase-9的含量均降低而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或P<0.01)。结论长春西汀可通过下调NMDAR1和上调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抑制caspase-9的激活,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生成,对帕金森病模型的神经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王幸[2](2020)在《抱茎苦荬菜防治冠心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制剂配伍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药注射液是由中药单体或复方提取物精制而成的无菌制剂,其以生物利用度高、实用性强等突出优势,在临床疾病的防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应用中,其常配伍其他药品以达到异病同治等多重的治疗效果。然而,中药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基础性研究仍处薄弱环节。其中,中药注射液原料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对其质量检测有着关键的把控作用,但目前中药被报道存在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的问题,这阻碍了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与质量评估、中药材质量控制和中医药现代化长足发展。因此,针对现目前中药注射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本研究以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Hance)的干燥全草制备而成的精制水提液,即苦碟子注射液为研究对象,基于原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考察其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调取抱茎苦荬菜防治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潜在核心靶点,基于“亲和质谱(Affinity mass spectrometry,AMS)-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成像”技术逐层筛选并确证抱茎苦荬菜中的药效成分,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其次,以核心靶蛋白及潜在信号转导通路中与心肌细胞生长密切相关的靶点为导向,基于靶标深入挖掘抱茎苦荬菜中的其它潜在药效物质基础;最后,根据《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文件中的“稳定性研究评价”指示,对苦碟子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进行考察。本研究旨在为中药注射液质量评价、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材质量控制和临床安全、精准用药提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基于“AMS-AFM成像”技术研究抱茎苦荬菜防治CHD的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中,首先借助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位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转导途径的细胞膜上,是调控CHD的潜在核心靶蛋白。其次,基于VEGFR2采用AMS筛选抱茎苦荬菜中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是其潜在的活性分子;随后,采用AFM成像观察到该活性分子的加入使VEGFR2的分子形态发生了显着变化;并应用分子对接技术证实该小分子与VEGFR2的相互作用机理,发现其化学基团可以作用于VEGFR2的结合囊。最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到该药效分子经特异性调控VEGFR2进而保护了心肌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对CHD发挥着平衡作用。该研究综合确认了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是抱茎苦荬菜中的药效物质基础,并为其通过VEGF信号通路调控CHD提供了潜在作用机制。2、基于靶标深入挖掘抱茎苦荬菜中的其它潜在药效物质基础本模块以VEGFR2及VEGF信号转导通路中与心肌细胞生长密切相关的靶点为导向,基于网络药理学确认“实验一”中抱茎苦荬菜中的53种主要“化学成分-靶点”列表内与目标靶点相关的药效成分。结果发现腺苷、单咖啡酰基酒石酸均与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Proto-oncogen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Src,Src)相关,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菊苣酸、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均与Ras蛋白(Rat sarcoma,RAS)相关,推测药效成分进入体内后可能通过激活上游靶蛋白VEGFR2的表达,从而激活了其下游Src、Ras效应蛋白的表达得以发挥药理作用。而后,应用分子对接技术证实5种潜在“药效成分-VEGFR2”的亲和力打分值及各活性结合位点,并阐释其相互作用机理,验证揭示该5种药效成分均与VEGFR2分子间存在稳固的氢键,具一定的结合力。综合表明此5种药效成分为抱茎苦荬菜中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3、苦碟子注射液与两类稀释液及左卡尼汀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本实验模拟临床用药配比,主要从外观性状、p H值、紫外分光光度、不溶性微粒及6个目标药效成分含量变化等内容考察4℃、室温和30℃下“20181004、20181005和20181006三个批号的苦碟子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及其与左卡尼汀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同一温度下,同一个批号的各配伍溶液在0-8 h内外观澄明且无杂质,p H值、紫外分光光度及各药效成分含量变化趋势稳定;然而,当温度或注射液批号改变时,配伍溶液的p H值、紫外分光光度将稍有浮动但不影响溶液性质,各药效成分含量变化相对明显。同时,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对“标示装量为100 m L及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数的规定要求,测得含5%葡萄糖注射液的各配伍溶液中,除“4℃20181006批苦碟子注射液与该稀释液及左卡尼汀注射液”的配伍溶液不溶性微粒在0-4 h符合外,其余均不符合规定范围;而含0.9%氯化钠注射液的各配伍结果提示临床应于室温下配伍,稍静置后随配随用。4、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溶媒及长春西汀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本研究配伍溶液的制备同“实验三”,考察结果表明同一温度同一个批号、同一温度不同批号或不同温度同一个批号的各配伍溶液在0-8 h测评时间内,溶液均澄清无杂质,其溶液酸碱性、紫外分光度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动,而药效成分含量受温度、批号的影响变化明显。但是不同于“实验三”考察结果,此系列各配伍溶液的不溶性微粒数均超出了规定要求,因此其配伍稳定性仍需进一步证实。

张文会,刘华[3](2020)在《丹灯通脑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丹灯通脑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长春西汀片,5mg/次,3次/d,餐时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灯通脑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微循环相关指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浆黏度(PV)、红细胞变形指数(RDI)、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相关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自我效能问卷(SSEQ)]评分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显着高于对照组7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R、PV、血浆FIB、D-D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但RDI均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以上微循环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均更显着(P<0.05)。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Vm、SSEQ总分均显着增多(P<0.05),但大脑中动脉RI和NIHSS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Vm、RI及NIHSS评分、SSEQ总分的改善效果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着增高(P<0.05),而血清MDA、MBP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但治疗组这些指标改善更显着(P<0.05)。结论丹灯通脑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整体疗效良好,能进一步改善机体微循环,纠正脑循环障碍,减轻体内氧化应激,恢复损伤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长春西汀注射液规范治疗专家组[4](2020)在《长春西汀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文中认为1概述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或致残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迄今为止,由于该病病因不同、表象不同,因此对于脑血管病的防治始终缺乏完整性措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或血管内治疗取得了临床的一致性认可,但因时间窗的限制及个体差异等,仅不足20%患者获益;非急性期的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及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策略值得关注;中枢神经系统小血管病引起反复发生的小病灶(出血或缺血)造成的老年认知功能下降不容忽视。长春西汀注射液应用于临床已有40余年历史,

石皖荣,戚金威,陈健,胡盼盼[5](2019)在《长春西汀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长春西汀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8年8月3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接受长春西汀静脉滴注30 mg/d,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L/d,连续治疗10 d,以及其他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L/d,连续治疗10 d,以及其他常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7、14和90 d评估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90 d后,观察组的MMSE和BI评分显着升高,NIHSS评分下降(均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2组上述量表评分和药物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组成部分,长春西汀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赵亮东[6](2019)在《长春西汀注射液质量标准的升级》文中指出长春西汀,是由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长春胺,经结构修饰而成一种半合成产物(吲哚类化合物),临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长春西汀注射液的药液呈酸性,在注射液的生产和放置过程中,其结构中的乙酯键可能缓慢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阿扑长春胺酸(杂质F),导致注射液杂质含量上升,因此,需要在注射液的质量标准中控制降解产物阿扑长春胺酸(杂质F)的含量。长春西汀有两个手性中心,虽然理论上主药长春西汀在储存过程中光学构型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国家政策对药品中杂质的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且现有文献并不能证实长春西汀的3个手性对应异构体的安全性特征。因此,控制其中光学异构体的含量对保障长春西汀注射液的安全性极为重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建立长春西汀注射液降解杂质F(阿扑长春胺酸)和光学异构体杂质(S,R-长春西汀、R,R-长春西汀和R,S-长春西汀)的质量控制方法。杂质F检测方法为:使用的色谱柱为C18,水相为15.4g的乙酸铵溶于1L的水中(用冰乙酸调节pH值至2.0);有机相为色谱级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3nm,柱温箱温度设定为35℃。光学异构体检测方法为:色谱柱为大赛璐IG-3手性柱(4.6mm×25cm,3μm),以磷酸铵溶液(0.02 mol/L磷酸氢二铵与0.02 mol/L磷酸二氢铵等比例混合)-乙腈(35:65=V/V)为流动相,流量0.4 mL/min,检测波长为228nm。

许丹华,李杨玲,陈玲,叶华进,李晴宇[7](2019)在《PDCA循环在规范长春西汀注射液使用中的改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PDCA手段,使用专项处方点评模式,规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辅助用药长春西汀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方法以全院使用长春西汀注射液的临床科室为研究对象,实施PDCA循环法。药学部成立长春西汀注射液使用专项点评小组,制定评价细则,抽取全院使用长春西汀注射液病例进行点评,连续3期。经过反馈、沟通、达成共识、公示等环节,比较3期之间长春西汀注射液使用合理情况的差异,评估专项点评效果。结果经过3期专项处方点评,全院长春西汀注射液使用不合理率从39.80%下降至13.30%(P<0.05)。第1期点评结果中不合理率较高的科室也取得了较大的改善。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有效规范了长春西汀注射液的临床使用,可将其用于其他药品的使用管理。

谭小平,丁也,郭阳[8](2018)在《长春西汀的抗炎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长春西汀作为一种脑血管扩张剂和脑保护剂,通过作用于磷酸二酯酶1和电压依赖性Na+通道及电压门控Ca2+通道发挥改善脑缺血和认知的功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此外,其还可以通过作用于IκB激酶而抑制核因子κB途径发挥重要的抗炎特性。长春西汀通过抑制炎症及免疫反应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并在缺血性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分化及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和缓解炎症性疼痛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在预防血管病理性损害和各种炎症性疾病中的有效性。

盛守权,乔启家,方茹[9](2018)在《尼麦角林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采用尼麦角林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6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 L,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尼麦角林片,2片/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和BI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和96.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着降低,BI评分显着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和BI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y水平显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李冬,胡辉,陈梅,彭燕,王丽萍,韩忠灵,周晓丽,王思涵[10](2018)在《我院2017年1–6月辅助用药使用合理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我院排名前15位的辅助用药使用合理性,为加强辅助用药的监管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对我院2017年1–6月辅助用药销售金额、用量排序,对排名前15位的药品从适应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医嘱点评分析。结果:我院辅助用药使用比例较高,销售金额排名前15位的辅助用药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的18.92%,不合理医嘱占所抽医嘱的22.00%,辅助用药不合理应用集中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重复用药、随意换药。结论:我院辅助用药使用不合理现象较为明显,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管,以促进辅助用药规范合理使用。

二、长春西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春西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长春西汀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细胞株
    1.2 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SH-SY5Y细胞的培养
    2.2 6-OHDA溶液的配制
    2.3 长春西汀试验浓度的摸索
    2.4 细胞存活率的检测
    2.5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
    2.6 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
    2.7 蛋白表达量的检测
    2.8 氧化应激水平的检测
    2.9 炎症因子的检测
    2.1 0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各组细胞的存活率
    3.2 流式细胞法检测凋亡率
    3.3 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
    3.4 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水平
    3.5 氧化应激水平的检测
    3.6 细胞炎症因子含量的检测
4 讨论

(2)抱茎苦荬菜防治冠心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制剂配伍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基于“亲和质谱-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研究抱茎苦荬菜的药效物质基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构建潜在核心靶点网络
        2.2 AMS筛选潜在活性成分
        2.3 UPLC-Q-TOF-MS分析潜在活性成分
        2.4 AFM成像显示活性成分对靶蛋白分子形态的影响
        2.5 分子对接评估“活性成分-靶蛋白”的作用机理
        2.6 MTT法验证药效成分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抱茎苦荬菜防治CHD的潜在核心靶点揭示
        3.2 AMS筛选抱茎苦荬菜防治CHD的活性成分
        3.3 “活性成分-靶蛋白”的相互作用成像分析
        3.4 “活性成分-靶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3.5 MTT法测定结果
    4 小结
实验二 基于靶标深入挖掘抱茎苦荬菜的药效物质基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网络药理学预测抱茎苦荬菜中的潜在药效成分
        2.2 分子对接评估“药效成分-靶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抱茎苦荬菜中的潜在药效成分
        3.2 “药效成分-靶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
    4 小结
实验三 苦碟子注射液与两类临床稀释液及左卡尼汀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1.3 标准品与药品信息
    2 实验方法
        2.1 方法学考察
        2.2 配伍稳定性考察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方法学考察结果
        3.2 配伍稳定性考察结果
    4 小结
实验四 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溶媒及长春西汀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1.3 标准品与药品信息
    2 实验方法
        2.1 方法学考察
        2.2 配伍稳定性考察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方法学考察结果
        3.2 配伍稳定性考察结果
    4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基于潜在核心靶点发现中药活性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丹灯通脑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药物
    1.3 分组和治疗方法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7]
    1.5 观察指标
        1.5.1 微循环相关指标
        1.5.2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1.5.3 相关评分
        1.5.4血清学指标
    1.6 不良反应观察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微循环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NIHSS评分、SSEQ总分比较
    2.4 两组血清SOD、MDA、MBP水平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4)长春西汀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长春西汀注射液的药理作用
    2.1 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
    2.2 减轻局部炎性反应
    2.3 抗氧化活性与抑制脂质过氧化
    2.4 建立侧支循环和保护线粒体
3 长春西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证据
    3.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3.2 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3.3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
    3.4 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善和安全性
4 长春西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4.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4.2 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4.3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
    4.4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善和安全性

(5)长春西汀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mRS、NIHSS、BI评分及改善幅度比较
    2.2 2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相比较
3 讨 论

(6)长春西汀注射液质量标准的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1.1.1 主要药效学
        1.1.2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
        1.1.3 人体药代动力学
        1.1.4 一般药理学
        1.1.5 毒理学文献
    1.2 长春西汀的临床应用情况
        1.2.1 有效性
        1.2.2 安全性
    1.3 长春西汀质量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 研究方案
    2.1 长春西汀注射液中杂质研究简介
        2.1.1 长春西汀注射液的工艺杂质和降解杂质谱分析
        2.1.2 长春西汀注射液光学杂质谱分析
    2.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2.1 降解杂质研究
        2.2.2 光学杂质研究
    2.3 研究方案
        2.3.1 技术方案(技术路线、技术措施)
        2.3.2 实施方案所需要试验材料
        2.3.3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关键
第三章 长春西汀注射液杂质F检查
    3.1 研究思路
    3.2 杂质F检测方法摸索
        3.2.1 分析方法一
        3.2.2 分析方法二
        3.2.3 分析方法三
    3.3 方法学的验证
        3.3.1 专属性试验
        3.3.2 检测限和定量限试验
        3.3.3 线性与范围
        3.3.4 进样精密度
        3.3.5 重复性
        3.3.6 中间精密度
        3.3.7 准确度
        3.3.8 对照品溶液稳定性
        3.3.9 耐用性
    3.4 样品测定
    3.5 结论
第四章 长春西汀注射液光学异构体研究
    4.1 研究思路
    4.2 光学异构体检测方法摸索
        4.2.1 分析方法一
        4.2.2 分析方法二
    4.3 方法学的验证
        4.3.1 专属性试验
        4.3.2 检测限和定量限
        4.3.3 线性与范围
        4.3.4 进样精密度
        4.3.5 重复性
        4.3.6 中间精密度
        4.3.7 准确度
        4.3.8 溶液稳定性
        4.3.9 耐用性
    4.4 光学异构体的测定
    4.5 结论
第五章 长春西汀杂质的合成
    5.1 杂质F(阿扑长春胺酸)的合成
        5.1.1 杂质F理化常数
        5.1.2 杂质F的制备
        5.1.3 结果
        5.1.4 结论
    5.2 光学异构体的合成
        5.2.1 R,R-长春西汀的合成
        5.2.2 (R,S)-长春西汀的合成
        5.2.3 (S,R)-长春西汀的合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校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附件

(7)PDCA循环在规范长春西汀注射液使用中的改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长春西汀注射液合理用药评价细则
        1.3.1 适应证
        1.3.2 用法用量
        1.3.3 禁忌证
        1.3.4 配伍禁忌
2 实施步骤
    2.1 干预研究
    2.2 PDCA循环管理在规范长春西汀注射液使用中的实施
        2.2.1 计划阶段 (P)
        2.2.2 实施阶段 (D)
        2.2.3 检查阶段 (C)
        2.2.4 处理阶段 (A)
        2.2.5 考核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各科室长春西汀注射液使用占比及使用合理性分析
    3.2 PDCA尚待持续改进的内容
4 讨论

(8)长春西汀的抗炎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长春西汀的主要药理学作用机制
    1.1 PDE-1途径
    1.2 NF-κB途径
2 长春西汀在疾病中的作用
    2.1 动脉粥样硬化长春西汀通过抑制炎症及免疫反应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
        2.1.1 减少血液白细胞的募集
        2.1.2 抑制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转化
        2.1.3 抑制VSMC的迁移和增殖
        2.1.4 抑制局部炎症反应、稳定硬化斑块
        2.1.5 调节获得性免疫应答
    2.2 缺血性脑卒中
        2.2.1 抑制IKK/NF-κB信号通路
        2.2.2 参与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获得性免疫应答
    2.3 神经退行性疾病
    2.4 VSMC成骨样分化
    2.5 视网膜缺血性疾病
    2.6 炎症性疼痛
3 小结

(9)尼麦角林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1.2 药物
    1.3 分组及治疗方法
    1.4 疗效评价标准[6]
    1.5 观察指标
        1.5.1 NIHSS评分[7]
        1.5.2 BI评分[8]
        1.5.3同型半胱氨酸 (Hcy) 水平
    1.6 不良反应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NIHSS和BI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Hcy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10)我院2017年1–6月辅助用药使用合理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辅助用药排名情况
    2.2 辅助用药不合理医嘱统计
    2.3 不合理用药科室及药品品种分布
3 讨论
    3.1 适应证不适宜
    3.2 联合用药不适宜
    3.3 其他

四、长春西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春西汀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保护作用的研究[J]. 郑伟锋,黄际薇,刘珠英,徐乐加,许良葵,黄海潮.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1(03)
  • [2]抱茎苦荬菜防治冠心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制剂配伍稳定性研究[D]. 王幸.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
  • [3]丹灯通脑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研究[J]. 张文会,刘华.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0(06)
  • [4]长春西汀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长春西汀注射液规范治疗专家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3)
  • [5]长春西汀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 石皖荣,戚金威,陈健,胡盼盼. 中华全科医学, 2019(09)
  • [6]长春西汀注射液质量标准的升级[D]. 赵亮东.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1)
  • [7]PDCA循环在规范长春西汀注射液使用中的改善作用[J]. 许丹华,李杨玲,陈玲,叶华进,李晴宇.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9(03)
  • [8]长春西汀的抗炎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谭小平,丁也,郭阳. 医学综述, 2018(21)
  • [9]尼麦角林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盛守权,乔启家,方茹.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8(08)
  • [10]我院2017年1–6月辅助用药使用合理性分析[J]. 李冬,胡辉,陈梅,彭燕,王丽萍,韩忠灵,周晓丽,王思涵.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8(03)

标签:;  ;  ;  ;  ;  

长春西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