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委婉语的起源、理解与汉译

英语委婉语的起源、理解与汉译

一、英语委婉语的出典、理解和汉译(论文文献综述)

鲁洪萍[1](2012)在《浅谈英语委婉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委婉语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语言使用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存在于各个社会,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同时由于语言根植于文化,通过委婉语的运用,我们可以洞察不同社会的文化差异,委婉语历史悠久,英语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最早来自于希腊,由两部分组成,前缀eu指good,后缀phemism指speech(语言),结合在一起就是指好的言语。它是指在言语使用过程中,人们在谈论尴尬或者不好的事务时,尽量避免用粗鲁的或直接的语言,换之用温和的表达方式,委婉语作为一种修辞格,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委婉语根植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随着社会发展其功能和范围在不断扩展,因此,了解委婉语有利于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

孟建国[2](2010)在《委婉语翻译过程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委婉语的翻译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步骤。在委婉语的翻译过程中,要重视对原文进行透彻的理解,判断原文委婉语的语体和感情色彩如何,也要对语言体系的转换进行研究,采用适当翻译策略在目的语境中进行等效表达。

崔亚末[3](2010)在《现代汉语委婉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委婉表达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和言语现象,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种表达方式。有关委婉表达的论文很多,本文即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委婉表达的多个方面进行的研究。根据委婉表达的相关要素,本文把委婉表达定义为:“委婉表达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不快、痛苦及各种消极的、非积极的心理反应的事物,说写者有意地运用各种手段形成的对这些事物非直接的语言、言语表达,从而避免使交际双方感到痛苦及不适。”作为一个范畴,委婉表达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总的方面说,委婉表达具有类典型性特点;从具体方面讲,委婉表达在语义上具有竞争替代性特点、在语用上具有可接受性及语境依赖性特点。委婉表达涉及婉指对象、功能、构造方式、规约性程度等方面,委婉表达可以以这些方面作为分类标准。委婉表达的构成形式包括语音手段、语义手段、语法手段等。语音手段主要是避音和改音形式;语义手段则包括模糊词语、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迂回表达、语义扬升、同义借词、指示语语义变异等;语法手段包括句法和词法。委婉表达的机制因构造方式和类型不同而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委婉表达主要是通过使信息理解者在理解委婉表达的理性意义时感到模糊而实现其功能的,这种模糊大致又分为美化式、距离式、弱化式三类。委婉表达的产生跟人的心理因素有关,其根本原因是个人欲望;而趋乐避苦、趋利避害、趋爱避恨是委婉表达行为的直接的、真正的原因。

杨红[4](2010)在《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言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委婉语作为人类交流的有效润滑剂,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呈现不同的委婉语。综观国内外委婉语的研究历史,许多中外学者曾从语义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和语用学等不同角度研究委婉语,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前人的研究大多基于一种语言的研究(如英语或汉语),有关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则相对较少。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语言的民族交往越来多,因此跨文化交流中委婉语的解读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揭示委婉语的文化特色以及其语用特点,在跨文化交际中成功地解读和应用委婉语,本文尝试从文化和语用角度对英汉委婉语进行对比研究。本文首先从委婉语的定义入手,研究委婉语的起源、分类、构成方式、生成原则、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委婉语的研究的成果。接着从两个方面试对英汉委婉语进行比较研究。从文化层面来看,英汉委婉语归属于不同的文化,因而在文化方面有很多各自的特色,对文化有较强的依赖性,本文主要对常见委婉语对各自文化依赖性做出分析,探讨英汉委婉语的语言特色,总结出英汉委婉语在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原因。另外,语言最终是要应用到交际中,在实际运用中,英汉委婉语又具有很多相似特征,如遵循或违反一定的语用原则达到委婉的目的。从语用角度来看,英汉委婉语在语用中在一定程度上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一或某些此则,以此来达到一定的言语交际目的。同时英汉委婉语在使用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正是出于对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遵循,出于对自己和他人的礼貌,维护了自己和他人的面子和尊严。对英汉委婉语对文化以及在语用过程中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委婉语的运用过程中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可帮助减少人们在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失误,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

尹文瑛,刘欢[5](2009)在《生理现象委婉语的英译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委婉语是世界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生理现象委婉语与人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本文在研究委婉语的普遍性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委婉语翻译的标准及难点以探讨英语生理现象委婉语汉译的基本步骤,对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等具有启发意义。

林佩璇[6](2009)在《《圣经》典故研究:价值与缺失》文中提出本文对近30年来国内《圣经》典故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评析和再阐释,对《圣经》典故研究的价值和缺失做尽可能客观的评价。依次分析:《圣经》典故研究的翻译学价值、语言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及部分同类研究在概念模糊、交叉,学科阻隔和重复性劳动等方面体现的某些不足。以期为今后更为深入的《圣经》典故研究提供一种价值参照,进而为《圣经》研究的再阐释提供一个分析个案。同时希望本文初浅的尝试能够为修辞学介入文学研究和翻译学研究提供一份探索的记录,为中西语言与文化的接触、交融与借鉴提供一种兼顾《圣经》典故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观察与思考。

邵军航[7](2007)在《委婉语研究》文中提出委婉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和言语现象,有关委婉语的论文很多,但委婉语研究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简单重复现象比较严重;其次,许多文章停留在浅层的介绍上,没有做深入细致的研究;第三,参考文献比较单一;第四,对委婉机制的研究很少,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委婉语的研究更少;第五,国内外有关委婉语研究的专着很少;第六,委婉语的定义缺乏科学性,因为许多委婉语的定义区别不开修辞格和语言现象、动态的言语过程和静态的言语结果;另外,委婉语的定义外延过窄。为克服以上缺点,就要对委婉语的各个方面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根据委婉语的相关要素,较科学的委婉语的定义是:“委婉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痛苦即敬畏、恐惧、羞耻、不适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的事物,信息组织者(说写者)有意地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而形成的对这些事物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从而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信息理解者(听读者)、话语涉及的第三方即信息的潜在理解者感到痛苦。”委婉语产生和心理因素有关。行为的一般的、抽象的原动力是欲望;而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是一切行为的直接的、具体的原动力。委婉语和快乐体验及利益的获得紧密相关:委婉语可以带来快乐和利益,避免痛苦和损害。趋爱避恨是委婉语的真正的、具体的原动力。恨分为对别人的恨和对自己的恨;爱分为对别人的爱和对自己的爱。对别人的恨表现为嫉妒心、报复心;对自己的恨则体现为自卑感、内疚感或罪恶感。对别人的爱体现为同情心和报恩心;对自己的爱则包括求生欲和自尊心。如果我们的言语让信息理解者感到痛苦,就会使其视我们为痛苦的根源而恨我们,然后会报复我们并使我们感到痛苦。作为一个范畴,委婉语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总的方面说,委婉语具有类典型性、伴生性、体系性、更新性、时代性、地域性五大特点;从具体方面讲,委婉语在语义上具有排挤性特点、在语用上具有目的的多样性和多重性、可接受性及语境依赖性。(1)委婉语的类典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婉指对象、存在状态上。在婉指事物中,那些被认为是禁忌的事物是委婉语产生的主要根源,所以,替代禁忌语的委婉语就具有典型性。委婉语的存在状态指委婉语存在的形式和委婉语的规约化程度。从委婉语的构成手段来看,委婉语的语义构成手段比较典型,这类委婉语的数量大;而语音手段和语法手段所构成的委婉语在数量上相对较少,在整个委婉语范畴中处于边缘地位。委婉语的规约化程度是在使用过程中委婉语被语言社团成员接受的程度。在规约化程度处于中等即委婉语刚从言语事实变为语言事实的时候,委婉语的典型性表现得最充分。(2)委婉语的伴生性特点是指委婉语是伴随直陈语的,先有直陈语,后有委婉语。直陈语多涉及概念意义,而委婉语则是在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增添了语用修辞意义。(3)委婉语的体系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一个婉指对象的相临或相近的事物也是婉指事物,它们构成一个大的体系,其对应的委婉语也构成一个体系;其次,一个婉指对象会有许多不同的方面,那么这些方面在被指称时均需要委婉表达,产生的委婉语构成一个小体系;第三,指称同一个婉指对象或某一婉指方面的许多委婉语构成一个体系。(4)委婉语的更新特点是指婉指对象不变而旧的委婉语不断被新的委婉语所替代。当一个委婉语被使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和婉指对象之间的关系逐渐固定下来,人们对其也就非常地熟悉了,所激起的语义联想与直陈语越来越相似,新的委婉语就会出现。(5)委婉语的时代性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婉指对象的变化所导致的委婉语的时代性特征;二是同一婉指对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只用于相应时代的委婉语。前者包括原有婉指对象的消失、原需婉指的事物地位提升及人们对其态度的改变、原来不需婉指的事物因地位相对下降而需要委婉表达、新的需要婉指的事物的出现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后者主要是同一婉指对象采用其所处时代的事物来构成委婉语。(6)委婉语的地域性差异体现在词语惯用差异和地域文化差异两个主要方面。在不同的地域,同一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因习惯不同而不同。同一语言社团因地域不同而存在着地域文化差异,而地域文化差异也反映在委婉语中。委婉语的地域文化差异又分为两种情况:地域性的婉指对象导致地域性的委婉语;同样的婉指对象在不同地域因文化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委婉语。(7)委婉语的排挤性特点源自禁忌语的“污染性”。禁忌语或某一禁忌语义是人们不愿直接提及的事情。委婉语的委婉义会将其它的直陈义排挤掉。受禁忌语或禁忌义的“污染”或拖累,和禁忌语或禁忌义相似的词语或意义会成了婉指的对象,被排挤出正常使用的范畴,要么是改头换面,才能继续被使用。(8)委婉语的语用特点包括委婉语目的的多样性和多重性、委婉语的可接受性和委婉语的语境依赖性。从整个委婉语范畴来看,委婉语的语用目的具有多样性。从每一个具体的委婉语来说,委婉语的目的具有多重性的特点。委婉是委婉语最表层的目的,而表层目的之下还有更深层的目的,或是敬畏,或是羞耻,或是欺骗,或是文雅,等。(9)委婉语是用来替代各种程度的、令人痛苦的直接表达或直陈语的。直接表达或直陈语具有不可接受性,作为其替代形式的委婉语就具有可接受性。委婉语的可接受程度和直陈语的不可接受程度是一致的:直陈语越不可接受,其委婉语的被接受程度就越高。(10)委婉语整体上具有语境的依赖性:委婉性越高,语境依赖性越强。语境一般包括话语产生的物理语境、已产出的话语或语篇、话语参与者的背景知识三个方面。委婉语可以运用语音手段、语义手段、语法手段等构成。语音手段主要是语音畸变形式;语义手段则包括模糊词语、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迂回表达、语义扬升、同义借词、指示语语义变异等;语法手段包括句法和词法两类,前者包括否定、疑问、虚拟等,后者则包括缩短法、掉尾法、首字母缩略法、逆构法等。委婉语涉及婉指对象、功能、构成手段、规约性程度等许多方面,委婉语可以以这些方面作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常用的委婉语分类标准是规约性标准、婉指对象标准、语义标准、语用功能标准。按照规约性标准,委婉语被分为“规约性委婉语”和“非规约性委婉语”;按照婉指对象标准,委婉语分为“死亡与殡葬”、“疾病与伤残”、“分泌与排泄”、“性爱与生育”、“身体部位”、“犯罪与惩罚”、“职业与境遇”、“战乱与灾祸”、“政治与经济”、“缺点与错误”、“宗教与迷信”等;按照构成手段标准,委婉语分为“语音类委婉语”、“语义类委婉语”和“语法类委婉语”;按照语用功能标准,委婉语分为“利己委婉语”、“利他委婉语”和“泛利委婉语”。四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意义各不相同:规约性标准分类有助于词典编纂时对委婉语进行选择;婉指对象标准分类则有助于委婉语词典编纂时对内容的编排;而构成手段标准分类有利于发现委婉语的形成机制;功能标准分类则有助于解决委婉语虚伪与否的争论——利己委婉语是自私的,因而是虚伪的。委婉语的委婉机制因构成手段和类型不同而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委婉语主要是通过使信息理解者在理解委婉语的理性意义时感到模糊而实现其功能的;这种模糊大致又分为美化式、距离式、弱化式三类。委婉语的美化委婉机制主要采用语义扬升手段,将不好的事物说好听一些。这种机制所涉及的婉指对象一般是地位卑微的职业和档次较低的商品或服务。距离委婉机制主要涉及指示语类委婉语。人际关系可通过空间概念进行隐喻性地理解,而指示语是对空间的划分或对时间、人际关系、篇章结构的空间化隐喻。人都有心理领土,而心理领土的特点是对外防备而对内亲近随和。如果一方认为自己不属于对方心理领土中的个体,为表示尊重,他就要拉大和对方的心理距离,以避免冒犯;但如果他认为对方是自己心理领土中的一员,他就会采取缩小心理距离的手段以表示和对方的亲近。因此,通过空间距离手段构成的委婉语的委婉机制就是缩小心里空间距离和拉大心里空间距离。委婉语的弱化机制就是通过使用委婉语,将直陈语给人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厌恶、不适等的强度减弱。这种机制所涉及的婉指对象是除卑微职业、档次较低的商品或服务、请求、称呼等之外的其它需委婉表达的事物,所采用的手段是除语义扬升、指示变异之外包括意象替换、迂回陈述、焦点转移、语音变异、省略等的各种手段。委婉语的翻译涉及翻译标准、原则和翻译过程。委婉语的翻译标准有三个:理性信息标准;语体和感情色彩标准;通顺标准。委婉语翻译的原则有四个,即尽量保持委婉色彩,尽量保持语体的等值,尽量保持感情色彩的等值,尽量照顾到委婉手段的等值。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对原文进行透彻地理解,判断原文是不是委婉语,如果是它的语体和感情色彩如何,采取是什么样的委婉手段。其次是语码的转换。在转换过程中根据原文的特点决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委婉语涉及许多方面。本论文虽然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委婉语的定义、产生的动因及使用目的、特点、构成、类型、委婉机制、翻译等几个方面,但因为时间问题,委婉语研究的成果在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对词典编纂等方面的应用没有被涵盖在本论文的研究范围。这些构成了委婉语今后研究的重点。

赵玉,吴俊[8](2005)在《英语委婉语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委婉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具有不可取代的修辞作用。委婉语不但可以使表达得体,表述优美,而且可以创造美的形象、美的意境,使人产生美的联想,得到美的享受。

黄育兰[9](2004)在《英汉委婉语语用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方面还是一致的。人们使用委婉语,基本出于以下三种心理因素:1)避讳;2)显示文雅;3)掩饰。因为从心理上看,人们都喜欢好看、中听的。语言中有许多委婉表达法不是出于避讳禁忌或不雅粗俗之物,而是出于礼貌策略的需要,把话说得悦耳动听,易于接受一些。此外,用于政治目的的“政客语言”或“政治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委婉表达法,它们往往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掩饰欺骗性,当然也不排除其政治或外交策略性。 基于上述对比分析,作者强调了对比学习在外语学习、使用、跨文化交际、词典编纂和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比较英汉委婉语,我们可以看出,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委婉语是社会文化的全息胚,从中可以折射出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文化的民族性和共同性。 总之,通过英汉委婉语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两种语言的许多共性和个性,这对于我们的外语学习和使用、跨文化交际、词典编纂和翻译等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陈章国[10](2000)在《英语委婉语的出典、理解和汉译》文中指出通过对英美名着汉译本中出现较多的英语委婉语误译现象的剖析,着重阐述了译者充分了解所译委婉语的出典和涵义对汉译正确表达的重要意义;强调英语委婉语的汉译同样须尽量再现英语委婉语的语言学特色和效果,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色。

二、英语委婉语的出典、理解和汉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委婉语的出典、理解和汉译(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英语委婉语(论文提纲范文)

一、委婉语的起源
二、委婉语的基本特征
    1. 地域性。
    2. 民族文化性。
    3. 委婉语具有时代性。
    4. 委婉语的语言形式具有不确定性。
三、委婉语的使用范围
四、结语

(2)委婉语翻译过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翻译过程对原文的理解和委婉语的识别与理解
二、委婉语语言体系的转换是手段, 目的是等值表达
    1.直译法
    2.意译法
三、结 语

(3)现代汉语委婉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委婉表达的存在
    1.2 委婉表达研究概述
        1.2.1 中国委婉表达研究
        1.2.2 国外委婉表达研究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1.3.1 研究方法
        1.3.2 理论基础
    1.4 创新点和研究价值
第二章 委婉表达的定义和特点
    2.1 委婉表达现有定义
        2.1.1 辞格和语言及言语的区分
        2.1.2.定义中存在仍需定义的概念
        2.1.3 外延及范畴
    2.2 委婉表达的重新定义
    2.3 委婉表达的特点
        2.3.1 委婉表达的总体特点
        2.3.2 委婉表达的语言学特点
第三章 委婉表达的分类与构造方式
    3.1 委婉表达的分类
        3.1.1 规约化程度标准
        3.1.2 婉指对象标准
        3.1.3 语用标准
        3.1.4 语法标准
        3.1.5 层次范围标准
    3.2 委婉表达的构造方式
        3.2.1 语音方式
        3.2.2 词汇语义方式
        3.2.3 语法方式
第四章 委婉表达的机制与根本动因
    4.1 委婉表达的机制
        4.1.1 美化机制
        4.1.2 距离机制
        4.1.3 弱化机制
    4.2 委婉表达的根本动因
        4.2.1 委婉表达的行为动因
        4.2.2 委婉表达的使用动因
第五章 委婉表达的语用价值
    5.1 避讳目的
    5.2 礼貌目的
    5.3 掩饰目的
    5.4 求雅目的
    5.5 诙谐讽刺目的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4)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An Overview of Researches o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2.1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Euphemisms
        2.1.1 The Origin of Euphemisms
        2.1.2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Euphemisms
        2.1.3 Formation of Euphemisms
    2.2 Studies on Euphemism
Chapter Three Cultural Relianc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3.1 Culture, language and euphemisms
    3.2 Cultural Relianc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3.2.1 The Religion and Class Reliance of Euphemism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3.2.2 The Cultural Value Reliance of Euphemism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3.2.3 Euphemism and Cultural Allusions
Chapter Four Pragmatic Similarit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4.1 Euphemism and Indirect Speech Act
        4.1.1 The Speech Act Theory and Indirect Speech Act
        4.1.2 Euphemism and Indirect Speech Act
    4.2 Social Motivation Similarit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4.2.1 Avoid Taboo
        4.2.2 Avoid Vulgarity and Show Politeness
        4.2.3 Concealing Facts
    4.3 Euphemisms in Communication
        4.3.1 Euphemisms and Cooperative Principle
        4.3.2 Euphemism and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4.3.3 Euphemism and the Pace Theo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
Bibliography
Publications

(5)生理现象委婉语的英译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生理现象”委婉语的普遍性
3.“生理现象”委婉语的汉译
    3.1 翻译的标准
    3.2 英语“生理现象”委婉语汉译的难点
    3.3 英语“生理现象”委婉语汉译的基本步骤
        3.3.1 全面理解全文
        3.3.2 再现原文
4. 结语

(6)《圣经》典故研究:价值与缺失(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文摘
目录(中文)
目录(英文)
绪论
    第一节 现有《圣经》研究的研究概述
    第二节 本文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对象
    第三节 几点说明
        一. 本文文献资料的时间跨度和主要来源
        二. 本文引述《圣经》典故的源文本层次
        三. 本文不同表述系统中《圣经》书名号使用原则
        四. 本文重要术语使用原则
        五. 本文数字使用原则
        六. 本文序号
    第四节 研究起点:概念界定
        一. 典故、用典、引用
        二. 《圣经》研究中的典故
第一章 《圣经》典故研究的翻译学价值
    第一节 《圣经》典故翻译方法
    第二节 《圣经》典故译文比较
    第三节 《圣经》典故汉译:三个平面的语言距离
    第四节 《圣经》典故汉译的文化信息流失问题
    小结
第二章 《圣经》典故研究的语言学价值
    第一节 《圣经》典故研究的语源—语义学价值
    第二节 《圣经》典故研究的语言运用价值
    第三节 《圣经》典故研究的语言教学价值
    小结
第三章 《圣经》典故研究的文学价值
    第一节 《圣经》典故研究的跨文本功能价值
        一. 《圣经》典故跨文本人物塑造功能研究
        二. 《圣经》典故跨文本情节衍生功能研究
        三. 《圣经》典故跨文本主题深化功能研究
        四. 《圣经》典故跨文本风格定位功能研究
    第二节 《圣经》典故研究的跨文本结构价值
        一. 一对一跨文本结构:《圣经》典故和单一他类文本研究
        二. 一对多跨文本结构:《圣经》典故和多种他类文本研究
        三. 多对一跨文本结构:《圣经》中多个典故和单一他类文本研究
        四. 多对多跨文本结构:《圣经》中多个典故和多种他类文本研究
    小结
第四章 《圣经》典故研究的缺失
    第一节 《圣经》典故与相关概念交叉
        一. 《圣经》典故与相关概念单向交叉
        二. 《圣经》“典故”与相关概念多向交叉
    第二节 《圣经》典故研究中的学科阻隔
        一. 中文学科《圣经》典故研究的部分状况
        二. 英文学科《圣经》典故研究的部分状况
        三. 中英文学科共同涉及的《圣经》典故研究部分状况
    第三节 《圣经》典故的重复性研究举隅
    小结
结语
    一. 本文主要观点
    二. 本文不足之处
附录: 近30年国内《圣经》典故研究论着目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委婉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委婉语研究现状
    二、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一) 指导思想
        (二) 研究方法
        (三) 理论基础
    三、创新点和研究价值
    四、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委婉语的定义
    一、委婉语定义所存在的不足
        (一) “张冠李戴”现象
        (二) 定义中包含仍需定义的概念
        (三) 定义中的外延过窄现象
    二、委婉语的科学定义
第三章 委婉语使用的原动力和目的
    一、能指、所指与语言灵物崇拜
    二、行为原动力和目的
    三、委婉语使用的原动力
        (一) 恨与委婉语的避恨动因
        (二) 爱与委婉语的趋爱动因
    四、委婉语使用的目的
        (一) 避讳目的
        (二) 礼貌目的
        (三) 掩饰目的
        (四) 委婉语的求雅目的
        (五) 诙谐目的
第四章 委婉语的特点
    一、委婉语的总体特点
        (一)类典型性特点
        (二) 伴生性特点
        (三) 体系性特点
        (四) 更新性特点
        (五) 时代性特点
        (六) 地域性特点
    二、委婉语具体方面的特点
        (一) 语义排挤性特点
        (二) 语用特点
第五章 委婉语的构成手段
    一、语音手段
    二、词汇语义手段
        (一) 模糊词语手段
        (二) 概念隐喻手段
        (三) 概念转喻手段
        (四) 迂回陈述手段
        (五) 语义扬升手段
        (六) 同义借词手段
        (七) 反义构成手段
        (八) 指示语语义变异手段
    三、语法手段
        (一) 句法手段
        (二) 词法手段
第六章 委婉语的类型
    一、规约化程度标准分类
    二、功能标准分类
    三、构成手段标准分类
    四、婉指对象标准分类
第七章 委婉语的委婉机制
    一、美化机制
    二、距离机制
        (一) 指示语的空间化隐喻实质
        (二) 人际关系的空间化隐喻
        (三) 人际关系空间化认知的理据
        (四) 指示语类委婉语的委婉机制
    三、弱化机制
        (一) 意象替换式弱化
        (二) 迂回式弱化
        (三) 焦点转移式弱化
        (四) 语音变异式弱化
        (五) 省略式弱化
        (六) 反义式弱化
        (七) 模糊词语式弱化
第八章 委婉语的翻译
    一、委婉语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一) 委婉语翻译的标准
        (二) 委婉语翻译的原则
    二、委婉语的翻译过程
        (一) 对原文的理解和委婉语的识别
        (二) 委婉语语言体系的转换
第九章 委婉语研究展望
附录:委婉语研究部分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8)英语委婉语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委婉语的特征及作用
三、委婉语在文学中的应用
    1. 死亡
    2.性
    3. 年龄
    4.其他
四、结 语

(9)英汉委婉语语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in Chinese
Abstract in English
1 .Introduction
2.Literature Review
    2.1 The Understanding of Euphemism
        2.1.1 Definition in Narrow Sense
        2.1.2 Definition in Broad Sense
    2.2 Review of Studies of Euphemism
        2.2.1 Researches Abroad
        2.2.2 Researches in China
3. Euphemisms and the Pragmatic Principles
    3.1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3.1.1 Adherence to Tact Maxim
        3.1.2 Adherence to Approbation Maxim
        3.1.3 Adherence to Generosity Maxim
        3.1.4 Adherence to Agreement Maxim
        3.1.5 Adherence to Modesty Maxim
        3.1.6 Adherence to Sympathy Maxim
    3.2 The Self-defense Principle
        3.2.1 The Noble Euphemism
        3.2.2 The Comfortable Euphemism
        3.2.3 The Cosmetic Euphemism
    3.3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3.3.1 Violation of Relevance Maxim
        3.3.2 Violation of Quantity Maxim
        3.3.3 Violation of Quality Maxim
        3.3.4 Violation of Clarity Maxim
4. Psychological Bases for People in Using Euphemisms
    4.1 The Psychology of Avoiding Taboos
        4.1.1 Same Taboo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4.1.2 Different Taboo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4.2 The Psychology of Needing Elegance
    4.3 The Psychology of Concealing Facts
5. Cultural Differences Embodi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5.1 The Embodiment of Different Cultural Values
        5.1.1 Euphemisms for "Old"
        5.1.2 Euphemisms for "Poverty"
        5.1.3 Euphemisms for Other Aspects
    5.2 The Embodiment of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f
        5.2.1 Western Countries' Mono-religion
        5.2.2 Chinese Poly-religion
    5.3 The Embodiment of Different Allusions
        5.3.1 Same Meaning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5.3.2 Same Form with Different References
    5.4 Pragmatic Failur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5.4.1 Inappropriate Use of Taboo Terms
        5.4.2 Tabooed Subjects of Conversation
6.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四、英语委婉语的出典、理解和汉译(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英语委婉语[J]. 鲁洪萍.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
  • [2]委婉语翻译过程探析[J]. 孟建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3]现代汉语委婉表达研究[D]. 崔亚末. 河南大学, 2010(12)
  • [4]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 杨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1)
  • [5]生理现象委婉语的英译汉研究[J]. 尹文瑛,刘欢. 科技信息, 2009(26)
  • [6]《圣经》典故研究:价值与缺失[D]. 林佩璇. 福建师范大学, 2009(11)
  • [7]委婉语研究[D]. 邵军航.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04)
  • [8]英语委婉语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J]. 赵玉,吴俊.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5(04)
  • [9]英汉委婉语语用对比研究[D]. 黄育兰. 华中师范大学, 2004(02)
  • [10]英语委婉语的出典、理解和汉译[J]. 陈章国.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0(04)

标签:;  ;  ;  ;  ;  

英语委婉语的起源、理解与汉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