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际卫生条例》实施给集装箱卫生检疫带来新机遇

新《国际卫生条例》实施给集装箱卫生检疫带来新机遇

一、新《国际卫生条例》的施行给集装箱卫生检疫带来的新机遇(论文文献综述)

张晨瑶[1](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王佳翔[2](2020)在《天津海关安全监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目前国家安全形势复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挑战。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安全在海关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天津海关根据当前监管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扩展监管职能,积极参与和推进国家安全总体治理。论文旨在分析当前天津海关在安全监管工作中突出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对策,从而提高该关安全监管工作的成效。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阐释了海关监管的内涵及相关的内容,结合天津海关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分析了该部门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着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同时深层次的剖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安全监管能力因素、监督及激励机制缺失、缺少配套的监管模式,利用比较研究法结合国内外海关在安全监管方面的经验和启示,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天津海关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及对策,进而从海关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口岸海关主体责任,海关安全监管新格局方面全面落实好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好社会公共安全,实现各领域、各要素、各层面的统筹治理。安全监管部门应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本系统安全监管的具体情况,更深层次地认识到安全监管在维护公共安全、地区安全中的重要性,更加有效地为地区和国家的安全贡献力量。本研究探索贸易领域安全监管新机制、提高海关监管效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乌云[3](2019)在《内蒙古边境地区演变研究 ——以乌拉特地区为主(1911-2014)》文中提出内蒙古边境地区演化过程改变了中国内陆边疆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每个时期发挥了不同的历史作用。从北部屏藩到抗战边疆,再成为现代国家的边境,如今又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承载着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桥梁的使命,互通世界。本文以民族学为视角、历史学为基础,结合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理论,选择乌拉特地区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小见大”,全面梳理了内蒙古边境地区从边缘到中心、从边疆到边境、再从无国界线到最终确定边界的历史,探究了新的国际格局下中蒙关系的发展演变历程,以期还原真实的边境历史。而这一历史并不仅限于“政治型”的大历史,也关乎不同边境群体的小历史,为人们展现更全面的边疆画卷,是本文最主要的研究意义所在。乌拉特地区历史变迁是近代中国北部边疆历史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国家边界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条约下与各国之间一种新的合作共赢。也是中国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为止的百年文明复兴历程,由弱变强,为打造互联互通的命运共同体而努力的最现实写照。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构成。绪论部分旨在说明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现状综述、基本史料以及研究方法等。正文部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一,民国时期的内蒙古地区,面对外蒙古宣布独立、中苏交往以及日本侵略战争等不同历史危机与挑战,采取的立场和发挥的历史作用。二,建国初在同盟阵营下的中蒙“蜜月”期,内蒙古边境地区从传统边疆转变为现代边境地区,经历了看似和睦、并伴随了人畜越境、移民涌向边疆等不同的过渡状态。三,中苏关系恶化影响下,随着中蒙两国边境矛盾的加深,内蒙古边境地区又成为主要战备区之一,促进了边界的确定,进一步推动了现代边境制度的形成。四,随着国际格局变化,中蒙开启全面开放时代,双方互设口岸进行对外贸易,内蒙古边境地区又变成全球化视野下的经济合作区域,也成为了不同政治实体和社会文化接触的主要场域。五,进入21世纪,中蒙开启战略伙伴关系,内蒙古边境地区又有了新局面,口岸经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边境地区的城镇化,成为了跨界民族的聚居地。结论部分指出,随着“一带一路”的进一步实施,不断巩固和扩大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它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打开世界范围内区域合作的新局面。而内蒙古边境地区作为互联互通中国与世界的主要通道和窗口,发挥了桥头堡作用,带来了中蒙两国发展的新机遇。

申达宏[4](2019)在《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幻,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朗。亚太地区凭借飞快的发展速度和雄厚的经济实力逐渐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东北亚地区则是亚太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俄罗斯所面临的地缘现实和自身利益需求决定了俄罗斯要采取相应的东北亚政策。俄罗斯的东北亚政策是其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研究。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东北亚政策是在中、美、日等世界大国在东北亚地区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诉求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俄罗斯立足本国国情实际,既注重现实利益,又考虑长远发展,制定的涵盖政治、经济、安全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全方位策略。在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策略方面,俄罗斯的政策主要强调自己是该地区的重要成员之一,并能为地区事务发挥作用,防止被排斥在地区事务之外。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策略方面,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核心是凭借其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某些经济优势,参与东北亚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带动其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策略方面,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发展双边关系,保证俄罗斯东部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同时积极参与该地区的各种安全对话与合作,保证东北亚局势的稳定,保证俄罗斯不被排斥在地区安全事务之外。虽然普京在其三个任期内对俄罗斯的东北亚政策进行过微调,但是对东北亚国家外交政策的总体思想没有变,那就是在依托欧亚地缘优势,在实用灵活的平衡外交基础上,通过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到东北亚国家事务中,最终达到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的目的。梅德韦杰夫在总统任期内基本上秉持延续了普京的东北亚政策思想。近二十年的实践证明,普京的东北亚政策颇有成效,主要表现在:俄罗斯与中国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使中俄的合作关系愈加稳固;俄罗斯与日本构筑了建设性伙伴关系,这必将推动两国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对朝韩双方奉行平衡外交,加强了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发言权;与蒙古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确保了俄罗斯南部的安全与稳定。虽然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实施,但随着俄罗斯国内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外交战略的适当调整,制约因素会逐渐好转,俄罗斯与东北亚各国的互利合作会不断加强。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东北亚政策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影响。西伯利亚和远东是俄罗斯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主要地区,在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推动下,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将使我国获得战略拓展新空间、能源进口新基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

汪闻勇[5](2017)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宁波保税区和自贸区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重申了要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政策。黄烨菁(1998)分析了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给包括宁波在内的国内地区和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自贸区是继经济特区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一大胆探索,它承载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意义尤为重大。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宁波保税区和自贸区发展的研究,对促进宁波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宁波保税区和自贸区发展背景和意义的深刻了解,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定量、定性分析法,对当前宁波保税区和自贸区的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采用静态比较利益学说、增长极理论、区位优势理论、区域不平衡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和区域贸易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阐述了自贸区的概念,剖析了自贸区的本质及"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通过借鉴国外自贸区,如德国汉堡港自由港、阿联酋-迪拜自贸区和荷兰鹿特丹自由港发展的经验,以及目前我国已经批准建立的11个自贸区,尤其是上海自贸区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阐述了影响自贸区发展的自身、国内和国际的各个主要因素,遇到的障碍和解决的办法。在宁波保税区和自贸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运用PEST和SWOT分析法分析了宁波保税区和自贸区建设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宁波自贸区应在中央政府的统筹规划下,主动顺应甬舟港口一体化新形势,参与港口经济圈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信息、物流和金融为重点的服务行业,提高综合实力来促进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胡柯[6](2017)在《ISPM NO.15实施后中国入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际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木质包装因其特有的优点在贸易中使用量越来越大,而后世界各国也开始认识到木质包装具有很高的检疫风险。随着疫情的加剧,各国均根据国情和检疫疫情对木质包装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针对这一国际性问题,2002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IPPC)发布了统一的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国际标准,即15号标准(ISPMNO.15)。此后,各国逐步采纳了该标准并对本国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措施进行了改革,我国于2006年开始实施该国际标准。本文对比了我国及世界其他各主要贸易国在15号标准实施前后针对入境货物木质包装采取的检疫监管措施,并结合世界其他国家实施15号标准的情况,对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国入境口岸截获货物的木质包装携带有害生物疫情进行了研究。在对总体疫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疫情的来源国、携带的有害生物种类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我国实施木质包装国际标准之后各口岸截获的活体检疫性有害生物种次显着减少,但是近年来入境货物木质包装携带有害生物疫情仍然十分严峻。我国入境木质包装疫情呈现如下特点:我国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疫情地域特征较明显,且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疫情最为严峻;截获有害生物呈现复杂性、多元性,重点疫情集中在松材线虫等少数检疫性有害生物。根据对上述疫情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对于入境口岸木质包装的检疫监管措施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分析了入境木质包装携带有害生物疫情的基础上,对木质包装国际标准发布前、后,我国及世界其他主要贸易国家对入境木质包装的检疫监管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据此以检疫监管队伍建设、检疫管理措施、检疫部门合作、企业诚信管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这五个角度为切入点,对我国现行的入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措施提出了五条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通过加强对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的监管举措,提高检疫效率,确保在实现我国入境口岸货物快速通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防止外来有害生物随着贸易中使用的木质包装进入我国境内,从而切实保护我国的国门生物安全。

阮晨[7](2017)在《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研究 ——以宁波口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世界范围内传染病多次爆发,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健康安全。因其具有传播广泛,易集中爆发,短期救治难度大等特点,给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系统性风险,严重危害国家的长治久安。由于传染病具有较大的输入和输出风险,使得我国政府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面临重大考验,特别是对国境卫生检疫机构的执法履职能力和疫情防控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始终是国境卫生检疫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体制的研究,旨在从历史沿革、时代需要、现状论述、问题分析、解决对策等多层次着手,查找体制漏洞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分析,进而从“法律支持、模式改革、体制保障、创新发展”等多个角度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管体制的优化,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并为深化体制改革,探索中国特色卫生检疫工作提供现实的理论参考。文章的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研究背景与意义,简述研究的国内外情况和难点,理清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论述公共安全与卫生检疫制度的密切关系。通过概述从世界、中国卫生检疫的历史发展,简要介绍卫生检疫相关特点,论述卫生检疫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说明了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对公共安全的重要影响。第三部通过以宁波口岸为切入,对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体制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概述宁波口岸卫生检疫监管机构组成,分析宁波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模式,以及宁波口岸公共卫生风险及控制措施。最后,阐述宁波口岸公共卫生体系相关建设现状。对宁波口岸现状进行研究,以具体实例为后续存在的问题分析做铺垫。第四、五部分分别对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体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建议,加以措施改进和体制创新。进一步明确提出在维护公共安全的大环境下,国境卫生检疫事业需要在法、人、财、物等多方面获得制度性支持和保障,通过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建设专家人才队伍、卫生检疫技术支撑体系科学设置、创建国际卫生港等多方面入手,加强立法保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发展,将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形成中国特色卫生检疫工作体系,更高效更务实地维护公共安全。

周新[8](2014)在《中国内河沿海海事法律冲突及协调问题研究 ——以货物运输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水系纵横,海域辽阔,水运昌隆。以长江、珠江、黑龙江为代表的内河水运网,由1.8万公里海岸线上150余个沿海港口串联而成的沿海运输线,加上与内地沿海港口“竞争与融合”中的台湾诸港、香港港、澳门港等港口群,汇聚而成一个“中国”主权项下内河、沿海海上(含内河等通海水域)运输体系。与这个体系相伴生的,除了日益繁忙、广受关注的国际海上运输线,还有衔接中国内河运输、亟待关注的黑龙江-阿穆尔河、澜沧江-湄公河等界河与多国河流国际水路运输线。本文“中国内河沿海海事法律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即基于上述背景而展开。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涉中国内河沿海的货物运输往来”。本章梳理中国主权项下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四地依托内河沿海开展海上货物运输的实践,以及以黑龙江-阿穆尔河、澜沧江-湄公河为代表的中国周边界河、多国河流开展内河运输、江海联运、国际运输的实践。第二章,“中国内地港澳台区际海事法律冲突与协调(—):法律趋同与差异”。本章分析比较内地港澳台四地涉区际海上货物运输的合同法实体规则,归纳提炼四地法律规定的趋同与殊异之处。第三章,“中国内地港澳台区际海事法律冲突与协调(二):法律冲突与协调”。本章综述四地在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领域存在的法律冲突,探讨区际法律冲突的协调路径,分析提出四地区际海事法律冲突的统一实体法路径与统一冲突法路径,并以“海上货物运输领域”为例研究拟定四地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统一规则和四地统一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关系法律适用法供参考。第四章,“中国内地内河沿海海事法律在‘分轨制’下的人际法律冲突及协调”。本章以货物运输为中心,梳理了内地内河沿海海事法律所涉及的“分轨制”;围绕业界讨论的“分轨制”存废问题,考察了“分轨制”与人际法律冲突的关系,发现“分轨制”衍生出人际法律冲突。根据人际冲突法的理论与实践,本章提出,当“并轨”实属必要时,可以建立起一套相关的统一规则;当“分轨”需维持的,则应利用人际冲突法规则以帮助法律选择,在此基础上,本章就“沿海捎带”等若干问题所涉及的海事人际法律冲突提出了海事人际冲突规范建议稿。本章并综合考察中国这样的存在多元法域且具体法域(如内地)又存在下位法律冲突(如人际冲突)的国家,在发生区际海事法律冲突时,如何处理区际法律冲突与法域内部下位法律冲突相交织的问题,提出可借鉴国际法律冲突层面通常采用的“直接指定”与“间接指定”方法,落实区际准据法的选择。第五章,“涉中国内河之界河及多国河流海事法律冲突与协调”。本章以黑龙江-阿穆尔河和澜沧江-湄公河为例,探讨与中国内河邻接的界河、多国河流开展水路货物运输可能伴生的海事法律冲突问题。黑龙江-阿穆尔河,涉及中国黑龙江内河港口与沿海港口间经由俄罗斯阿穆尔河出海口所进行的国内江海联运、国际江海联运以及中俄界河运输与联合运输;澜沧江-湄公河涉及澜沧江内河运输、中老缅泰四国国际水路运输以及全线恢复通航情况下的沿岸六国国际水路运输。本章在比较黑龙江-阿穆尔河、澜沧江-湄公河所涉各国水路货物运输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协调海事法律冲突的建议。综合上述各章,全文以货物运输为中心,大体勾勒出中国内河沿海(包括邻接中国内河的界河与多国河流)所涉海事法律冲突的主要类型,并在海商法、冲突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试着提出了协调法律冲突的建议,以助力中国内地海事立法,助益中国区际法律制度之建立健全,并促进中国在界河与多国河流航运领域的国际合作。

金翕[9](2014)在《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职能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旨在论证检验检疫机构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为例提出面临改革发展新形势下的检验检疫职能转变的一些想法和思路。本文介绍了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业务概况,详细描述了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发展历程和职能变迁,分析了检验检疫职能在各个阶段为不断适应新形势挑战而取得的进展和受历史条件限制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缺陷,特别是当前面临外贸增长所表现的种种体制弊端。详细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现状、优势以及所采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等。既通过纵向对过去相关历史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又通过横向比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检验检疫机构职能,继承历史财富,借鉴国外经验。作为技术执法的检验检疫机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是当前体制下检验检疫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依据。通过比较检验检疫实验室和国外检测机构的异同,着重分析目前检验检疫关于实验室功能定位存在的体制上弊端,提出实验室体制改革的思路,即发展我国检验检疫实验室的三元化结构:研究性质的归口国家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公益性质的归口各口岸分项目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出口产品的日常实验室检测项目采用开放检测市场,以公共服务外包形式交由经资质认可的社会性质的检测机构和大学检测中心承担。保留的政府实验室应该着重国外舆情收集、分析和研究,加快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的体系建设,增强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检测技术的储备,有效破解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运用SPS协议,研究制定对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通过分析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检验检疫机构面临的挑战,即开展检验检疫制度创新和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所存在的不匹配问题,研究上海检验检疫局在自贸区建设中的政策突破和制度创新的可行性。以DHL北亚枢纽为例,提出具体简政放权,优化检验检疫流程,减少环节的方案。提出在自贸区统一建设上海进出境货物集申报(报检、报关)、检疫和查验、放行功能三位一体的电子数据平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制定检验检疫行政审批的负面清单,整合海关和检验检疫的现场查验场所,进一步简化货物通关流程,优化通关环境的建议。

王蕾[10](2013)在《我国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改进研究 ——基于X市口岸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口岸卫生检疫作为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国防和国际医学安全的地位,发挥着健康安全屏障、国际预警及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管理的作用。目前,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时刻存在,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环境并不安全,导致口岸卫生检疫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然而,大型国际活动越来越多地在我国举办,又为口岸卫生检疫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鉴于此,对现行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进行系统地研究。本文基于X市口岸的卫生检疫防控实际,选取现行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层面上,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材料,系统梳理X市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的组织结构、法律支持和具体内容,并发现该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实践层面上,通过选取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和大运会卫生检疫保障方面的实施案例,对该体系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口岸卫生控制的发展情况,从调整组织架构、强化法律支持、健全体系内容、提高保障能力四方面提出了改进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的建议。该论文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有助于提升口岸卫生检疫防控能力,对指导今后X市口岸卫生检疫防控工作具有实际意义,对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保护民众的身体健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国际卫生条例》的施行给集装箱卫生检疫带来的新机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国际卫生条例》的施行给集装箱卫生检疫带来的新机遇(论文提纲范文)

(1)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2.2.1 国家顶层设计
        2.2.2 地方政策规划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3.3 沈阳经济区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3.4 哈长城市群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2)天津海关安全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海关监管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2.1 海关监管的内涵和意义
        2.1.1 海关监管的内涵
        2.1.2 海关监管的意义
    2.2 海关安全监管内容和特点
        2.2.1 海关安全监管的内容
        2.2.2 海关安全监管的特点
    2.3 理论基础
        2.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3.2 政府监管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天津海关安全监管的现状
    3.1 天津海关安全监管基本情况
        3.1.1 天津海关基本情况
        3.1.2 天津海关安全监管职能的新要求
        3.1.3 天津海关监管的主要方式
    3.2 天津海关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3.2.1 职能转变不及时,无法适应新要求
        3.2.2 人员配置不合理,不能满足监管需求
        3.2.3 口岸权责不明晰,出现监管空白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津海关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海关自身安全监管能力因素
        4.1.1 监管工作调整不完全
        4.1.2 监管工作科技含量低
    4.2 海关监管主体责任因素
        4.2.1 监督及激励机制缺失
        4.2.2 关员的主观能动性差
    4.3 口岸管理模式因素
        4.3.1 缺少配套的监管模式
        4.3.2 法治保障不健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优化天津海关安全监管的对策
    5.1 加强海关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5.1.1 优化安全监管工作模式
        5.1.2 打造智能化安全监管系统
    5.2 强化口岸海关主体责任
        5.2.1 建立专业化执法队伍
        5.2.2 完善检查机制与激励机制
        5.2.3 筑牢安全监管防线
    5.3 建设海关安全监管新格局
        5.3.1 建设情报分析中心
        5.3.2 建设应急指挥中心
        5.3.3 建设协调联络中心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内蒙古边境地区演变研究 ——以乌拉特地区为主(1911-201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念界定
        (一)边疆、边境与边界的概念界定
        (二)边疆与边境的地理范围
        (三)国际关系与边界意识
        (四)时间范围的确定
    三、研究现状综述
        (一)关于中国北部边疆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边疆、边界、边境的研究
        (三)国际关系研究
        (四)乌拉特相关研究
    四、基本史料
        (一)民国时期史料
        (二)建国以后的史料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内蒙古地区(1911—1949)
    第一节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内蒙古地区
        一、清朝的覆亡与“外蒙古独立”
        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内蒙古地区
        三、民国前期的乌拉特草原与中苏交通
    第二节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内蒙古地区
        一、南京政府的边疆政策
        二、成为抗战前线的内蒙古地区
第二章 同盟阵营下的和睦边境(1949—1962)
    第一节 同志加兄弟般的和睦边境
        一、友谊边境
        二、中蒙边界条约的签订
    第二节 边境轶事
        一、借境放牧
        二、越境事件
    第三节 建国初的边疆移民
        一、边疆移民
        二、知识青年支援边境地区
第三章 对立时期的中蒙边境(1963—1989)
    第一节 中苏关系与中蒙边境
        一、中苏关系的恶化
        二、中蒙边界的最终确定
    第二节 中蒙边境线上的乌拉特中旗
        一、中蒙冷淡时期的边境
        二、乌拉特中旗境内的边界线
    第三节 生产建设兵团与边防
        一、巴彦淖尔盟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
        二、生产建设兵团与边防
    第四节 边境检查制度的雏形
        一、民兵组织
        二、武装放牧点和堵卡站
        三、“净化边境”
        四、会晤站
第四章 全面开放的中蒙边境(1990—2004)
    第一节 内蒙古边境口岸发展
        一、内蒙古边境口岸发展概况
        二、甘其毛都口岸发展现状
        三、口岸与园区一体化模式
    第二节 口岸与边境社区的联系——以图古日格嘎查为例
        一、边境社区——图古日格嘎查
        二、口岸建设中当地牧民的生活变迁
第五章 战略伙伴时期的中蒙边境(2005—2014)
    第一节 中蒙关系演变与对外贸易发展
        一、中蒙关系及其演变
        二、中蒙对外贸易
    第二节 乌拉特中旗边境地区的新格局
        一、口岸贸易发展对乌拉特中旗经济的影响
        二、边境城镇化的驱动因素
        三、新兴口岸城市——甘其毛都镇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前言
    一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四 研究思路与结构设计
第一章 俄罗斯东北亚外交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节 地缘政治因素
        一 欧洲—大西洋主义
        二 现代斯拉夫主义
        三 新欧亚主义
    第二节 历史文化因素
        一 俄罗斯文化特征
        二 历史文化传统作用下的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变化
    第三节 面临的国内外不利现实因素
        一 外部影响因素
        二 内部影响因素
第二章 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俄罗斯东北亚政策出台的背景
        一 国际背景
        二 国内背景
    第二节 回眸20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东北亚政策
        一 二战后苏联东北亚政策简要回顾
        二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简要回顾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核心内容
        一 俄罗斯东北亚政策要点
        二 俄罗斯落实东北亚政策的策略和措施
    第四节 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特点
        一 谋略性
        二 务实性
        三 可行性
        四 机制性
        五 持续性
第三章 21世纪以来俄罗斯的东北亚国别政策
    第一节 俄罗斯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与经济、安全合作
        一 俄罗斯对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 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三 俄罗斯与中国的生态环境安全领域合作
    第二节 俄罗斯对日本的政策
        一 俄罗斯与日本的政治、外交纪实
        二 俄罗斯与日本的经济交往
        三 俄罗斯与日本的领土博弈
    第三节 俄罗斯对朝鲜半岛国家的外交政策与经济、军事安全合作
        一 俄罗斯对朝鲜半岛国家的外交政策
        二 俄罗斯与朝鲜半岛国家间的经济合作
        三 俄罗斯与朝鲜半岛国家间的军事安全合作
    第四节 俄罗斯对蒙古国的外交政策与经济、军事安全合作
        一 俄罗斯对蒙古国的外交政策
        二 俄罗斯与蒙古国的经济合作
        三 俄罗斯与蒙古国的军事安全合作
第四章 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走势
    第一节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走向
        一 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发展面临新挑战
        二 俄罗斯在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
        三 俄罗斯在中东地区面临的严峻挑战
        四 俄罗斯与美欧关系仍很棘手
    第二节 俄罗斯国内的整体发展布局
        一 政治上稳形势、推改革
        二 经济上推创新、促增长
    第三节 东北亚地区的形势发展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5)“一带一路”背景下宁波保税区和自贸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框架与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二章 自贸区的相关理论和概念界定
    一、相关概念
    二、理论回顾
    三、文献评述
第三章 “一带一路”的概况及影响分析
    一、“一带一路”的发展历程
    二、“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
    三、“一带一路”对浙江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
    四、“一带一路”与宁波自贸区建设
第四章 宁波保税区和浙江自贸区的创建实践与特点
    一、宁波保税区创建的历程
    二、宁波保税区的总体情况与各项指标
        (一)宁波保税区的总体情况
        (二)宁波保税区的增加值
        (三)宁波保税区的进出口额
        (四)宁波保税区的利用外资
        (五)宁波保税区的就业人数
    三、宁波保税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吸引国际投资
        (二) 引进高端技术
        (三)促进就业解决
    四、浙江省自贸区创建的PEST分析
        (一)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五、宁波市自贸区建设存在的SWOT分析
    六、宁波保税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七、宁波市自贸区建设存在的劣势和问题
第五章 国外保税区和自贸区建设的发展实践与经验借鉴
    一、发展历程
    二、发展定位
        (一)转口贸易型的自由贸易区
        (二)大综物流型的自由贸易区
        (三)出口加工型的自由贸易区
        (四)开发资源型的自由贸易区
    三、发展经验
        (一)德国汉堡港自由港
        (二)阿联酋-迪拜自贸区
        (三)荷兰鹿特丹港自由港
        (四)可以借鉴的经验
第六章 国内保税区和自贸区创建发展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一、发展历程
    二、发展定位
        (一)转口贸易型的自由贸易区
        (二)大综物流型的自由贸易区
        (三)出口加工型的自由贸易区
        (四)开发资源型的自由贸易区
    三、发展经验
        (一)上海
        (二)广东
        (三)天津
        (四)福建
        (五)辽宁省
        (六)河南省
        (七)湖北省
        (八) 重庆市
        (九)四川省
        (十)陕西省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6)ISPM NO.15实施后中国入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木质包装国际标准的研究
        1.2.2 中国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疫情的研究
        1.2.3 木质包装检疫监管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技术路线图
2 世界主要贸易国家木质包装的检疫监管措施研究
    2.1 木质包装15号标准发布前国外主要贸易国的检疫监管
        2.1.1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入境木质包装的监管措施
        2.1.2 美国对入境木质包装的监管措施
        2.1.3 加拿大对入境木质包装的监管措施
        2.1.4 英国对入境木质包装的监管措施
        2.1.5 欧盟对入境木质包装的监管措施
        2.1.6 巴西对入境木质包装的监管措施
    2.2 木质包装15号发布前我国木质包装的检疫监管
        2.2.1 对美国、日本输华货物木质包装加严检疫
        2.2.2 对韩国输华货物木质包装实施加严检疫
        2.2.3 对欧盟输华货物木质包装实施加严检疫
    2.3 各贸易国家(地区)实施15号标准的情况
        2.3.1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采标情况
        2.3.2 欧盟的采标情况
        2.3.3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采标情况
        2.3.4 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采标情况
        2.3.5 其他国家采纳并实施15号标准的情况
    2.4 我国采纳15号标准并制定木质包装检疫措施的情况
    2.5 我国实施15号标准的原因分析
3 中国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疫情分析
    3.1 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疫情总量大
    3.2 中国入境货物木质包装截获疫情的来源地域特征明显
        3.2.1 亚洲地区入境货物木质包装截获疫情量大而复杂
        3.2.2 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国家(地区)输华货物疫情逐年加剧
        3.2.3 检疫性有害生物多集中在美国及东南亚地区
    3.3 截获有害生物疫情呈现多元化、复杂化
        3.3.1 木质包装15号标准实施后,活体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得到控制
        3.3.2 截获有害生物种类逐年增加且以昆虫和线虫为主
        3.3.3 重点疫情集中在少数检疫性有害生物上
4 我国入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入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现存的问题
    4.2 完善入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的对策
        4.2.1 提升监管队伍的专业能力,加强口岸检验检疫工作基层建设
        4.2.2 加强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现场检验,重视非法检货物
        4.2.3 建立检疫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检疫监管合力
        4.2.4 加强企业宣传,对入境货物木质包装实行分类管理
        4.2.5 重视疫情,建立口岸风险分析与预警系统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7)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研究 ——以宁波口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公共安全与卫生检疫制度
    2.1 公共安全的时代属性
        2.1.1 公共安全与公共管理
        2.1.2 公共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2.2 卫生检疫的时代发展
        2.2.1 世界及中国卫生检疫历史发展
        2.2.2 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特点
        2.2.3 卫生检疫的法律制度
    2.3 公共安全与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制度
        2.3.1 非传统安全之口岸公共卫生安全
        2.3.2 卫生检疫是维护口岸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
        2.3.3 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是卫生检疫的核心内容
3 宁波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体制现状
    3.1 宁波口岸传染病防控机构组成
        3.1.1 宁波口岸卫生检疫机构
        3.1.2 宁波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机构
        3.1.3 宁波口岸卫生处理机构
    3.2 宁波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模式
        3.2.1 宁波出入境人员分类及检疫要点
        3.2.2 宁波口岸传染病防控模式
        3.2.3 宁波口岸风险筛查与控制
    3.3 宁波口岸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现状
        3.3.1 宁波卫生检疫技术支撑体系
        3.3.2 宁波口岸核心能力建设
        3.3.3 宁波口岸应急体系建设
4 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1 卫生检疫法律法规落后时代发展
        4.1.1 与《国际卫生条例(2005)》衔接不到位
        4.1.2 与卫生检疫工作现实执法需要不相适应
        4.1.3 对口岸传染病联防联控缺少明确规定
    4.2 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的模式亟需改进完善
        4.2.1 全国各出入境口岸传染病监管形式各不相同
        4.2.2 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机构职能定位不清
        4.2.3 未能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4.3 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的体制保障不到位
        4.3.1 卫生检疫机构经费保障不足
        4.3.2 卫生检疫机构缺少统一的标准化设施
        4.3.3 各口岸卫生检疫人员队伍建设情况差
        4.3.4 卫生检疫技术支撑体系设置不科学
    4.4 工作机制僵化,缺少创新发展
        4.4.1 与国际接轨能力较差
        4.4.2 口岸应急体系建设薄弱
        4.4.3 与地方传染病监管机构沟通协调较弱
5 完善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卫生检疫法律法规
        5.1.1 促进与《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科学衔接
        5.1.2 加强对卫生检疫工作的法律支持
        5.1.3 明确其他法律主体的职责要求
    5.2 深化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模式改革
        5.2.1 优化全国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模式
        5.2.2 加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机构规范性建设
        5.2.3 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5.3 强化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的体制保障
        5.3.1 制度上确立卫生检疫机构经费保障
        5.3.2 加强卫生检疫人才队伍建设
        5.3.3 科学设置卫生检疫技术支撑体系
    5.4 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机制创新
        5.4.1 进一步推动全港创建国际卫生港后续建设
        5.4.2 深化推进口岸核心能力建设
        5.4.3 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内河沿海海事法律冲突及协调问题研究 ——以货物运输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概述
二、本论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标与主要创新点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五、基本概念界定
六、几点说明
注释 第一章 涉中国内河沿海的货物运输往来
第一节 中国内河沿海货物运输
    一、中国内河沿海运输体系概况
    二、内地内河水路货物运输及通往港澳台的货运航线
    三、内地沿海港口之间及通往港澳台的货运航线
    四、港澳台间海上货物运输往来
第二节 涉中国内河之界河与多国河流货物运输:以黑龙江-阿穆尔河、澜沧江-湄公河为例
    一、中国周边界河与多国河流通航情况概述
    二、黑龙江-阿穆尔河货物运输
    三、澜沧江-湄公河货物运输
注释 第二章 中国内地港澳台区际海事法律冲突与协调(一):法律趋同与差异
第一节 内地港澳台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制度概述
    一、海运国际公约、国际惯例与四地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制度
    二、四地涉区际海上货物运输的合同法律制度
第二节 海运国际公约视角下的四地区际提单运输法律制度趋同与差异
    一、承运人之界定
    二、承运人的责任基础
    三、承运人的责任期间
    四、承运人的基本义务
    五、承运人法定责任减免之禁止
    六、承运人的免责条款
    七、承运人的单位责任限制
    八、诉讼时效
    九、承运人“履行辅助人”之法律地位
    十、迟延交付
    十一、托运人制度
    十二、提单
第三节 四地区际租船运输合同法律制度的趋同与差异
    一、内地
    二、香港
    三、澳门
    四、台湾
    五、四地区际租船运输合同法律制度的趋同与差异
第四节 四地区际多式联运合同法律制度的趋同与差异
    一、内地多式联运制度
    二、香港法下多式联运制度
    三、澳门多式联运制度
    四、台湾复合运送制度
    五、四地区际多式联运合同法律制度的趋同与差异
注释 第三章 中国内地港澳台区际海事法律冲突与协调(二):法律冲突与协调
第一节 内地港澳台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冲突
    一、法律冲突的前提
    二、内地港澳台四地“区际(海事)法律冲突”命题考辩
    三、四地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冲突综述
第二节 区际法律冲突的调整方式
    一、应对区际法律冲突的统一实体法方式
    二、应对区际法律冲突的冲突法方式
第三节 内地港澳台区际海事法律冲突协调路径概述
    一、统一实体法应对内地港澳台区际海事法律冲突的基础与挑战
    二、内地港澳台可用于解决区际海事法律冲突的冲突法现状
第四节 内地港澳台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冲突法制度
    一、内地涉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冲突法规定
    二、香港涉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冲突规范
    三、澳门涉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冲突规范
    四、台湾涉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冲突规范
第五节 内地港澳台涉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冲突法制度的趋同与差异
    一、内地港澳台涉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冲突规范的趋同
    二、内地港澳台涉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冲突规范的区别
第六节 内地港澳台统一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构建
    一、合同准据法与合同自体法
    二、四地涉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领域冲突法制度的回顾
    三、四地统一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构建
第七节 内地港澳台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统一实体法的路径选择
    一、内地港澳台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统一实体法的路径模式
    二、内地港澳台海上货物运输统一实体法路径选择
    三、内地港澳台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统一规则建议稿
注释 第四章 中国内地内河沿海海事法律在“分轨制”下的人际法律冲突及协调
第一节 内地内河沿海海事法律所涉“分轨制”:以货物运输为中心
    一、内地海事法律“分轨制”概述
    二、内地内河沿海水路运输与国际区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制度的“分轨”
    三、内地内河沿海水运货代与国际区际海运货代法律制度“分轨”
    四、内地内河海事法律与沿海海事法律之间的“分轨”
    五、内地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法律制度“分轨”及其演进
第二节 “分轨制”衍生人际法律冲突
    一、“分轨制”带来人际法律冲突:问题的提出
    二、“分轨制”下的人际法律冲突
第三节 内地内河沿海海事法律“分轨制”下的海事人际法律冲突
    一、内河沿海货物运输领域的海事人际法律冲突
    二、内河沿海货物运输其他相关领域海事人际法律冲突
    三、法律歧异与海事人际法律冲突
第四节 “分轨制”应对与海事人际法律冲突的协调
    一、海事法律“分轨制”的存与废
    二、海事人际法律冲突协调:一个应对“分轨制”的不同视角
    三、海事人际冲突法的构建
    四、海事人际冲突规范构建的若干建议
第五节 内地港澳台区际海事法律冲突下的人际海事法律冲突等下位法律冲突问题
    一、四地区际冲突法制的初步构建与下位法律冲突
    二、四地应对区际法律冲突下之下位法律冲突的规定
    三、四地相关规定评述
注释 第五章 涉中国内河之界河及多国河流海事法律冲突与协调
第一节 黑龙江-阿穆尔河货物运输海事法律冲突与协调
    一、黑龙江-阿穆尔河货物运输法律冲突
    二、黑龙江-阿穆尔河货物运输相关法律实践
    三、黑龙江-阿穆尔河货物运输所涉海事法律冲突的应对
第二节 澜沧江-湄公河货物运输海事法律冲突与协调
    一、中老缅泰澜沧江-湄公河通航的法律基础
    二、柬越通航的法律基础
    三、中国涉澜沧江-湄公河货运海事司法实践
    四、澜沧江-湄公河货物运输所涉各国海事法律冲突
    五、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通航与海事法律冲突的协调
    六、全流域通航与海事法律冲突的协调:中国的立场
注释 结论 附件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后记

(9)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职能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第五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框架
第一章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的职能定位及其发展历程
    第一节 出入境检验检疫职能概述
    第二节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的职能发展历程
        一、中国商品检验和上海商品检验机构的职能发展历程
        二、中国卫生检疫和上海卫生检疫机构的职能发展历程
        三、中国动植物检疫和上海动植物检疫机构的职能发展历程
第二章 当前检验检疫体制的弊端
    第一节 当前国内形势及对检验检疫的需求
        一、进出口外贸总量不断增长
        二、对卫生、安全与环保职能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
    第二节 商品检验和实验室体制的弊端
        一、业务量增长与人员紧张矛盾日益突出
        二、检验检疫职能划分不清
        三、检测产品目录过于庞杂
        四、既定商品检测标准的缺陷
        五、商品检验技术和人员水平的缺失
        六、服务质量低下
    第三节 卫生、动植物检疫与标准化工作等机制的不足
        一、卫生、动植物检疫法制建设有待完善
        二、实验室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缺失
        三、检疫处理标准不足
第三章 国外检验检疫机构的职能定位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检验检疫制度
    第二节 欧盟检验检疫制度
    第三节 澳大利亚检验检疫制度
    第四节 日本检验检疫制度
    第五节 国内检验检疫机构和国外机构职能的比较
        一、国内检验检疫机构和国外检疫机构职能相同点
        二、国内检验检疫机构可借鉴国外的经验
第四章 改革的路径选择与自贸区检验检疫职能创新
    第一节 实验室改革方式探讨
        一、以“法定检验”为基础的出口法检目录改革
        二、发展我国检验检疫实验室的三元化结构
        三、认证认可制度与政府日常监管年度审查制度的并举
    第二节 改革后的政府实验室工作重点
        一、转变保留的检验检疫实验室工作职责
        二、以加大科技投入为重心的人才培养
    第三节 自贸区检验检疫职能的创新
        一、自贸区检验检疫工作现状
        二、现行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不足
        三、对于自贸区创新职能模式的建议
    第四节 重点突破——以DHL北亚枢纽为例
        一、DHL北亚枢纽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政策瓶颈
        二、与国外动植物检疫审批制度的对照
        三、深入研究后推进中转快件检验检疫制度建设
        四、实现“提速、增效、严密监管”的总体目标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我国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改进研究 ——基于X市口岸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已有相关研究综述
    (三) 研究目的和方法
二、X市现行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及存在问题
    (一) 现行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的概况
    (二) 现行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三、X市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的实施案例分析
    (一) 在口岸传染病检疫防控方面的实施案例分析
    (二) 在大型国际活动卫生检疫保障方面的实施案例分析
    (三) 原因总结
四、改进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的借鉴和建议
    (一) 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
    (二) 改进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的建议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新《国际卫生条例》的施行给集装箱卫生检疫带来的新机遇(论文参考文献)

  • [1]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2]天津海关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 王佳翔. 燕山大学, 2020(01)
  • [3]内蒙古边境地区演变研究 ——以乌拉特地区为主(1911-2014)[D]. 乌云. 内蒙古大学, 2019(05)
  • [4]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研究[D]. 申达宏.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01)
  • [5]“一带一路”背景下宁波保税区和自贸区发展研究[D]. 汪闻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10)
  • [6]ISPM NO.15实施后中国入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措施研究[D]. 胡柯.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7]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管研究 ——以宁波口岸为例[D]. 阮晨. 宁波大学, 2017(02)
  • [8]中国内河沿海海事法律冲突及协调问题研究 ——以货物运输为中心[D]. 周新. 复旦大学, 2014(03)
  • [9]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职能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D]. 金翕. 复旦大学, 2014(01)
  • [10]我国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改进研究 ——基于X市口岸的分析[D]. 王蕾. 厦门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新《国际卫生条例》实施给集装箱卫生检疫带来新机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